专题06 评价型选择题-2019年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学年河南省高三第七次测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河南省高三第七次测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河南省高三第七次测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 ( )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

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C .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难一根本之条件。

”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今日策中国者,必日兴民权。

”2.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

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人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3. 民国二十二年学者张素民提出:“……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

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

……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中国今日之觋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

”下列说法与材料主张不相符的是 ( )A.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C.大力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以求取现代化D.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4.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14页word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14页word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注意事项: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第小题1.5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氏族社会始于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 B 秦朝 C西汉 D隋朝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人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巍 C唐朝 D北宋4、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的A (1)B (2)C (3)D (4)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6、甲午战争后,列强竟相对清政府代款,是为了(1)取高额回扣利息(2) 长期把持中国海关(3)进一步控制中国命脉(4)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A、(1) (2) B (1) (2) (3) C (1) (2) (4) D (1) (2) (3) (4)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的出路8、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9、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10、列关于二次革、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1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A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B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C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D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13、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汪精际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抗战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1)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3)农民基本利益(4)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1) (2)B (1) (2) (3)C (1) (3) (4)D (1) (2) (3) (4)15、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急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不包括A没收官僚资本 B完成土地改革C合理调整工商业 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16、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17、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18、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高考历史专题06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解析版)

高考历史专题06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解析版)
5.明政府为解脱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而改弦更张是一条鞭法产生的直接原因,而明代商品经济的日益活
跃和封建徭役经济的衰落、解体则为其产生准备了基本的但也是决定性的物质条件。
题呈现 3
【真题来源】2023 年北京卷
【真题题文】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活满考

院当商员

中北
说明明代海外贸易没有阻断,③不符合题意;根据示意图信息,广州、泉州、福州、宁波等外贸港口所在 省份都有商帮,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 项和 D项。故选B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明代经贸发展状况,属于正向思维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图 片材料信息的能力。 【命题方向】以明代经贸示意图为依托,正确地解释明代经贸发展状况。 【得分要点】明清(1840年前)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A.朝贡贸易繁荣 C.白银大量流入
【答案】C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真题解 密
【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 城市繁荣,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增多,中国手工业产品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 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C项正确;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 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厚往薄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兴起作用有限,
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为了迎合爱财的宦官,各地官员拼命搜刮民脂民膏。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侵蚀
了税基,造成了国家赋税急剧减少。 2.朝廷开支逐步加大,财政十分困难。皇室、宗室奢侈腐化的巨额开支,国家机构中繁冗官员的俸禄,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7)(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7)(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7)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7·南宁一模,25)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这表明墨子主张( )A.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B.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C.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D.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答案 D解析墨子是借助房屋建筑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谈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体现不出各阶层应相互合作,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对生产工具变革的要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墨子主张能谈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各展所长,可知其主张是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故D项正确。

2、(2018·江西临考冲刺押题卷,26)《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 )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答案 A解析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A 项正确。

3、(2018·龙岩调研,26)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这表明( )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答案 C解析唐代的官员大多来源于武将没有史实依据,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代重文轻武,不能表明宋代文化比唐代发达,故B项错误;唐代在边疆设立节度使,故社会上对武将更重视,而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重文轻武,导致社会上文臣地位高于武将的现象,故C项正确;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故D项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原因,故D项错误。

专题06 观点评述类(原卷版)-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版

专题06 观点评述类(原卷版)-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版

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题型特点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部,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高考真题1.(2021全国Ⅱ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

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

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图5 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

(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 (2021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图6图6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

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题(全国Ⅰ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题(全国Ⅰ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共12题;共48分)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 加强了货币管理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 削弱了诸侯实力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 交通方式的变革B. 土地制度的调整C. 货币制度的改变D. 地区经济的差异5.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 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6.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7.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6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题型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6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题型专练)含解析

1.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解析】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如上海开埠、《南京条约》签订、英国海军控制广东一带海域和基督教在广东流行等实际上都与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关,故A正确。

【答案】A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答案】D3.政治因素在中国银禁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太平天国起义者曾把批判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清政府,要求“复中原古制”。

这说明太平天国( )A.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B.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C.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D.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解析】服饰发辫的变革,是从外在的方面,显示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4.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

”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 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D.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答案】C5.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B.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C.具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D.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解析】依据材料“(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可知农民阶级的凶暴、特权的森严,充分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

【答案】A6.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

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2)(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2)(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

铁质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

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准确把握。

2.(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统治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D选项排除。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精校版)2019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精校版)2019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2019年高考历史概念专项突破专题06东南互保

2019年高考历史概念专项突破专题06东南互保

309教育网309教育资源库 专题06 东南互保内涵阐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同年6月21日,清王朝向外国列强宣战。

然而几乎就在同时,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和山东巡抚袁世凯一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坚持认为它是一个乱命、未经皇室适当授权的非法召令。

同时,他们与上海的外国领事达成一项非正式的协定:作为当地的最高长官(袁除外),他们不仅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会镇压义和团民;外国列强则不会派军队进去他们的辖区。

因此,整个东南半壁免受了拳民和外国的入侵。

这便是近代史著名的“东南互保”。

慈禧太后虽知其事,却无力阻止与控制,只能任其行之。

追溯其本源,在太平天国运动后,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崛起,他们的军事实力让清廷震惊。

而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开始走向权力的中心,在此过程中,她借助了恭亲王奕䜣的力量,因而她不得不利用汉人来对抗他。

洋务运动的开展也表明慈禧太后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这些地方上的洋务派(以汉人官僚为主)的认可,并逐渐稳固。

之后,慈禧太后曾让曾从两江总督升为直隶总督,“明升暗降”,以求控制。

但是,随着汉人官僚集团逐渐强大,又加上维新思想和排满思想的推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又进一步减弱,尤其是中国的东南地区是朝廷的经济支柱,盐运,粮食等皆由此出。

或许正因此,此时此刻的张,刘等才敢于不奉诏而与外国谈和。

而李鸿章更具远见卓识,战事一开,他便认为各省领兵勤王无益,不等勤王之兵到达,皇室就会“西迁”。

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

之后1911年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

而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军阀及各地方长期割据,则是源自强势人物袁世凯去世后,中央权力出现真空、各地派系拥兵自重,与东南互保并无直接关系。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________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________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_________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全国卷题型攻坚含答案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全国卷题型攻坚含答案

第 1 讲选择题最实用的12条审题法例法例 1选择题不宜再细分题型。

选择题是高考试题的一种最基本的题型。

它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

在一些教辅类图书和教课期刊的指导解题方法的文章中,常常把选择题细分为若干种种类。

有的分为文字型选择题、图片型选择题、数据图表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等;有的分为看法型、因果型、评论型、比较型、逆向型,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有人总结出每种题型的答题模版。

作为研究,也许有点价值,作为考场实战,则毫无心义。

试问,在答题时间极为紧张的考场上,有谁在做选择题时,先依照题型特色把试题进行题型归类,而后再依照题目的归类方法去审题的?考试时间根本不同意这样做。

因此,把选择题分类的方法,不是一种理智的方法。

法例 2先审题干,再审选项;先清除错误,后确立正确;先清除简单选项,再辨析疑难选项。

选择题皆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这是固定不变的形式。

以前到后,这是人们一般的习惯规律。

因此,做选择题也要以前到后,先看题干,后审选项。

先看题干,第一要感知试题考察哪个知识点,哪一问题角度。

只有先把题干的题意审清了,才能进一步去辨析选项,看哪个选项切合题干要求。

反之,则会浪费可贵的审题时间。

清除法是选择题审题最常用的方法,也能够说是首用的方法。

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清除去,再进一步辨析其余选项。

先清除简单的,最后辨析难的,这是往常的做法。

这样做能够节俭审题时间,减少扰乱项,集中注意力,以便最后确立正确选项。

例奕 ?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应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看法发生矛盾 B .崇洋媚外行为遇到社会歧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遇到责备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A 方法规析题干所述内容未波及“列强侵略”,D 项最易清除。

洋务派的主张是“ 夷技以自”,其实不“崇洋媚外”,B 也简单清除。

2019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六、评价型选择题(解析版)

2019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六、评价型选择题(解析版)

2019高考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之六、评价型选择题(解析版)题型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

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的是……”。

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

解题技巧1.背景法:此方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

2.理论法: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

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等原理)。

3.史学法。

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矛盾分析法等。

4.史论结合法。

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5.坚持正确的原则。

(1)坚持正确的立场。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

(2)坚持正确的标准。

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一切历史活动都应该肯定。

(3)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高考真题1.(2018全国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 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 专题06 评价型选择题学案.doc

2019年高考历史 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 专题06 评价型选择题学案.doc

专题06评价型选择题【题型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

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的是……”。

二是评价+主体类, 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

【解题技巧】1.背景法:此方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

2.理论法: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

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等原理)。

3.史学法。

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矛盾分析法等。

4.史论结合法。

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5.坚持正确的原则。

(1)坚持正确的立场。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 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

(2)坚持正确的标准。

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一切历史活动都应该肯定。

(3)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真题过关】1.(2018全国I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专题02程度型选择题-2019年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Word版含解析

专题02程度型选择题-2019年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Word版含解析

【题型特点】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本质”等。

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解题技巧】(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

(3)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的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

【真题过关】1.(2018北京卷,21)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

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答案】A2.(2018海南卷,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召开 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C【解析】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A项错误;1959年越南战争,反映出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B项错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时期的批判,引起思想的混乱,材料中共关注“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故C项正确;朝鲜战争停战主要是中朝和美国的事情,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3.(2018海南卷,12)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考试试卷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考试试卷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考试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察举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2.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②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④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4.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5.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7.“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提出这一思想的应该是A、资产阶级激进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地主阶级洋务派8.《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受到封建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主要因为康有为A.主张废除传统的文化B.成立了改良政党保国会C.借古训以宣扬其政论D.要求改变封建土地制度9.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C、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10.座落在甘肃会宁县城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

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的是……”。

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

【解题技巧】1.背景法:此方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

2.理论法: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

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等原理)。

3.史学法。

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矛盾分析法等。

4.史论结合法。

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5.坚持正确的原则。

(1)坚持正确的立场。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

(2)坚持正确的标准。

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一切历史活动都应该肯定。

(3)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真题过关】1.(2018全国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2.(2018全国Ⅰ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3.(2018全国Ⅰ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共将要成立的新中国建交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既可以积极争取承认又不急于争取承认,因为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A正确。

西方国家只是试探建交可能性,不能说明放弃支持国民党,B错误。

C选项无法体现,新中国同苏联等17国建交,标志着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

新中国积极争取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不急于获取西方国家的支持,D项错误。

4.(2018全国Ⅱ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5.(2018全国Ⅱ卷,28)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地方督抚上奏,在各国公使面前,利用国际法,与日本进行外交斗争,维护自身利益,是一种近代外交观念,因此D正确。

A选项在材料中无反映。

B选项错在“已经解体”。

地方督抚有向皇帝上奏和建议的职责,并非干预决策,C项错误。

6.(2018全国Ⅱ卷,30)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期间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的改革: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世代遭受欺凌,突然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自然会激发抗日热情。

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抗日根据地”,不难得出A的结论。

B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1949年才实现,C项错。

D选项过于绝对,错误。

7.(2018全国Ⅱ卷,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答案】B8.(2018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

9.(2018全国Ⅲ卷,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

10.(2018全国Ⅲ卷,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答案】B11.(2018北京卷,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军事征伐,故A 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D项错误。

12.(2018北京卷,1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随着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大量种植小麦,这主要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关,故①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著作,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②错误;南方稻麦兼种的技术有利于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故③正确;曲辕犁是南方地区的耕作工具,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13.(2018北京卷,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