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和频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j=1:64 h(i,j)=(-1).^(i-1+j-1); end end x1=h.*x F1=fft2(x1); subplot(3,2,3),imshow(x1); title('x1 幅度谱图'); subplot(3,2,4),imshow(log(abs(F1)),[]); title('x1 幅度谱图');
原图幅度谱图
傅里叶变换的幅度谱图
原 图 x幅 度 谱 图
x傅 里 叶 变 换 的 幅 度 谱 图
x1幅 度 谱 图
x1傅 里 叶 变 换 的 幅 度 谱 图
原 图 x幅 度 谱 图
x傅 里 叶 变 换 的 幅 度 谱 图
x1幅 度 谱 图
x1幅 度 谱 图
x1旋 转 90度 的 x2幅 度 谱 图
x2傅 里 叶 变 换 的 幅 度 谱 图
-4.0000
-4.0000 - 1.6569i
Fa =
56781
Fb =
-4.0000
-4.0000 - 1.6569i
36.0000
-4.0000 + 9.6569i
-4.0000 + 4.0000i -4.0000 - 4.0000i
234
-4.0000 - 4.0000i -4.0000 + 4.0000i
2
title('原图幅度谱图'); F=fft2(x); subplot(1,2,2),imshow(log(abs(F)),[]); title('傅里叶变换的幅度谱图'); 运行结果:
2、程序: x=zeros(64,64); x(32-20:32+20,32-8:32+8)=255; subplot(2,2,1),imshow(x); title('原图 x 幅度谱图'); F=fft2(x); subplot(2,2,2),imshow(log(abs(F)),[]); title('x 傅里叶变换的幅度谱图');
4
产生如图所示图象 f1(x,y)(64×64 大小,中间亮条宽 16,高 40,居中,暗处=0,亮处=255), 用 MATLAB 中的 fft2 函数求其傅里叶变换,要求:
1、同屏显示原图 f1 和 FFT(f1)的幅度谱图; 2、若令 f2(x,y)=(-1)x+y f1(x,y),重复过程 1,比较二者幅度谱的异同,简述理由; 3、若将 f2(x,y)顺时针旋转 90 度得到 f3(x,y),试显示 FFT(f3)的幅度谱,并与 FFT(f2)的幅度谱进行比较。 (三)任意图像的频谱显示任意图像的频谱显示 1、读入图像 lenagray.tif,计算该图像的频谱,并将频谱原点移到中心位置显示。 2、读入图像 rice.tif,计算该图像的频谱,并将频谱原点移到中心位置显示。
-4.0000 + 1.6569i -4.0000 - 9.6569i
-4.0000 - 9.6569i -4.0000 + 1.6569i
(二) 1、 程序: clc clear x=zeros(64,64); x(32-20:32+20,32-8:32+8)=255; subplot(1,2,1),imshow(x);
(三)任意图像的频谱显示 程序: i=imread('D:\image\lena.bmp') i1=fft2(i) subplot(2,3,1) imshow(i) title('lena 原图像') subplot(2,3,2) imshow(log(abs(i1)),[]) title('lena 频谱图') subplot(2,3,3) i2=fftshift(i1) imshow(log(abs(i2)),[]) title('lena 频谱原点移到中心位置') i11=imread('D:\image\rice.png') i22=fft2(i11) subplot(2,3,4) imshow(i11) title('rice 原图像') subplot(2,3,5) imshow(log(abs(i22)),[]) title('rice 频谱图') subplot(2,3,6) i33=fftshift(i22) imshow(log(abs(i33)),[]) title('rice 频谱原点移到中心位置') 运行结果:
图像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和频谱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使用 MATLAB 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加深对二维傅里叶变换的理解 和图像频谱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二维傅里叶变换理论来设计的。 本实验的准备知识:第四章 频域图像增强中的一维傅里叶变换和二维傅里叶变换,频 域图像增 强的步骤,频域滤波器。 实验用到的基本函数: 一维傅里叶变换函数: fft, 一维傅里叶反变换函数:ifft 频谱搬移函数:fftshift 二维傅里叶变换函数:fft2 二维傅里叶反变换函数:ifft2 绘图函数:imshow, mesh 【说明,如对上述函数的使用方法有疑问,请先用 help 命令查询。建议先用 help 命令查询器应 用方法,再做具体实验内容。】 例:计算图像 f 的频谱并显示 F=fft2(f); S=abs(F); %求幅度 imshow(S,[]);%显示图像幅度频谱 Fc=fftshift(F); %将图像频谱原点移动到中心显示 imshow(abs(Fc));
五、实验思考题
图像频谱有何特点?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在图像频谱中是怎样分布的? (1)频谱图,四个角对应低频成分,中央部分对应高频成分;图像亮条的平移影响频谱的分布,但当 频谱搬移到中心时,图像亮条的平移后频谱图是相同的。图像旋转,频谱也会旋转,并且角度相同。频谱具有 平移特性,可分离性。 (2)图像的高低频是对图像各个位置之间强度变化的一种度量方法。低频分量:主要对整副图像的强 度的综合度量。高频分量:主要是对图像边缘和轮廓的度量。
三、实验内容
(一)一维傅里叶变换的实现和分析 1、生成一个一维向量,x=[1 2 3 4 5 6 7 8]; 计算该向量的傅里叶变换,并由傅里叶变换求
反变换,验证结果。 2 在时间域中将 x 乘以(-1)n,计算其傅里叶变换,实现傅里叶变换的平移性质使用 fftshift 函
数,实现频谱的平移。 (二)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实现和分析
3、程序: x=zeros(64,64); x(32-20:32+20,32-8:32+8)=255; subplot(3,2,1),imshow(x); title('原图 x 幅度谱图'); F=fft2(x); subplot(3,2,2),imshow(log(abs(F)),[]); title('x 傅里叶变换的幅度谱图'); for i=1:64
678
-4.0000 + 1.6569i -4.0000 - 9.6569i
2、程序:
x=[1 2 3 4 5 6 7 8];
F=fft(x)
for i=1:10
y=(-1).^(i-1);
end
x1=x.*y
F1=fft(x1) 运行结果:
F=
36.0000
-4.0000 + 9.6569i
-4.0000
for i=1:64 for j=1:64 h(i,j)=(-1).^(i-1+j-1); end
end x1=h.*x F1=fft2(x1); subplot(2,2,3),imshow(x1); title('x1 幅度谱图'); subplot(2,2,4),imshow(log(abs(F1)),[]); title('x1 傅里叶变换的幅度谱图'); 运行结果:
-4.0000 - 1.6569i
x1 =
-1 -2 -3 -4 -5
F1 =
-36.0000 4.0000 - 9.6569i
4.0000
4.0000 + 1.6569i
-4.0000 + 4.0000i -4.0000 - 4.0000i
-6 -7 -8
4.0000 - 4.0000i 4.0000 + 4.0000i
-4.0000 + 1.6569i -4.0000 - 9.6569i
4.0000 - 1.6569i 4.0000 + 9.6569i
3、程序:
clc
x=[1 2 3 4 5 6 7 8];
F=fft(x)
Fa=fftshift(x)
Fb=fftshift(F) 运行结果:
F=
பைடு நூலகம்
36.0000
-4.0000 + 9.6569i
四、实验步骤
(一)一维傅里叶变换的实现和分析 1、程序: x=[1 2 3 4 5 6 7 8]; F=fft(x) F=ifft(F) 运行结果:
1
F= 36.0000 -4.0000
F= 12
-4.0000 + 9.6569i -4.0000 - 1.6569i
345
-4.0000 + 4.0000i -4.0000 - 4.0000i
3
x2=imrotate(x1,90); subplot(3,2,5),imshow(x2); title('x1 旋转 90 度的 x2 幅度谱图'); F2=fft2(x2); subplot(3,2,6),imshow(log(abs(F2)),[]); title('x2 傅里叶变换的幅度谱图'); 运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