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二脉循行规律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1. 心经歌诀一手少阳是心经,止于少冲起极泉。
神志血病痛痒疮,烦热悸汗皆有关。
极泉腋窝动脉览,青灵肘上三寸牵。
少海肘后五分连,灵道掌后一寸半。
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腕后半寸间。
神门掌后锐骨端,尺屈肌腱挠侧缘。
少府四五掌骨后,少冲小指内侧边。
2. 心包经歌诀二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中冲尽。
心胸肺胃效皆好,吐泻痒疮亦可寻。
天池乳外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
曲泽肘内横纹上,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寸停。
掌后纹中大陵在,两条肌腱标准明。
劳宫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是中冲。
3. 肺经歌诀三手太阴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
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4. 肝经歌诀四足厥阴是肝经,行间纹端趾缝寻。
膝关阴陵后一寸,急脉阴旁二五分。
5. 胆经歌诀五足少阳是胆经,神志热妇运动恙。
悬颅悬厘在下方,浮白率后一寸乡。
入发五分头临泣,粗隆上缘外两旁。
辄筋腋前横一寸,略下五分维道见。
阳关阳陵上三寸,悬钟三寸骨前缘。
四指外端足窍阴,6. 肾经歌诀六足少阴肾经属,舟骨之下是然谷。
复溜踝上二寸取,横骨平取曲骨沿。
幽门适当巨阙侧,神封灵墟神藏间。
起于大敦期门终。
太冲关节后凹陷,曲泉屈膝尽横纹。
十一肋端章门是,从头走足行身旁。
外眦五分童子髎,相距半寸君莫忘。
头窍阴穴乳突上,庭维之间取之良。
风池耳后发际陷,日月乳下三肋现。
居髎膈前转子取,腓头前下阳陵泉。
外踝前下丘墟寻,四十四穴仔细吟。
起于涌泉止腧府。
太溪内踝跟腱间,交信溜前胫骨后。
大赫气穴井四满,诸穴相距一寸连。
或中愈府平璇玑,前阴生殖肠胆病,踝前筋内取中封。
阴包膝上方四寸,乳下二肋寻期门。
起于外眦童子髎,听会耳前珠陷祥。
曲鬓耳前发迹边,完骨乳突后下方。
小周天的任督二脉巡行路线
小周天的任督二脉巡行路线小周天运行路线,其基本路径为:下丹田-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鹊桥-重楼-中丹田-下丹田。
顺便说下,道不同,法自然迥异,通与不通,气行深浅,全在其理法认知层次的深浅,此图仅为简便通俗好理解而已。
本义指地球自转一周,既昼夜循环一周;后经引申,被内丹术功法借喻内气在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因其范围相对较小,故称小周天。
又称子午周天、取坎填离、水火既济、玉液还丹等。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
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
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内丹术,是要求内气在身体内按经络路线,循环周转。
早期曾称为“金液还丹”(宋。
翁葆光《悟真篇注序》),也曾称为“河车搬运”(明·陆潜虚《玄肤论》),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借用了天文学上“周天”的术语(明·伍宋阳《天仙正理》)。
也有把运转的路线,称为“天经”(元·俞玉吾《席上腐谈》)的。
小周天就是指内气从下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经历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中、下三丹田和上下鹊桥,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下鹊桥在会阴、谷道处)作周流运转。
内丹术中,特别重视任督两脉,正如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的:“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
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
”故小周天又称子午周天,或取坎填离、坎离交媾、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等。
子时为阴气已极阳气始动之时,午时则阳气至极转衰,阴气初萌。
故子午代表天体的日月,人体的心肾,卦象中的坎离,方位中的南北。
元代肖延之在《金丹大成集》上说可以用后天八卦图表示。
任督二脉是什么
任督二脉是什么在中医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任督二脉的名字。
那么,什么是任督二脉?为什么这两条脉经常被提及和重视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任督二脉的定义、功能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首先,任督二脉是中医学中的两条重要经脉,也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脉是体内的纵向主干经脉,起源于丹田,上行贯穿于腹部,沿正中线上行至头顶,最终在上颌骨与督脉相交。
督脉则与任脉相对,从腰部起于背部,沿着脊柱骨外侧上行,最终也与任脉交汇于头顶。
任督二脉在人体中构成了一个承担重要生理功能的循环系统。
那么,任督二脉在人体中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据中医学理论,任脉主司生殖系统、肠胃道、心血管系统等脏腑的功能。
而督脉则主司神经系统、骨骼肌肉以及精神情绪的调控。
任督二脉的运行路径贯通了人体的上下部位,并且在特定的穴位上反射出身体的各个部位和脏腑。
通过调节和平衡任督二脉的运行和能量流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恢复。
根据中医学理论,任督二脉的畅通与否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任脉畅通有余,可以增强人体的防御力,提高免疫力,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分泌功能。
而任督二脉的不畅通则容易导致气血的滞留,影响脏腑功能,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在中医学中,经常会运用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来调节和疏通任督二脉。
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促进任督二脉的运行和能量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和保持精神愉悦来维持任督二脉的畅通。
除了针灸和推拿等中医疗法,现代医学也开始重视任督二脉的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任督二脉的畅通与许多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紧密的关系。
例如,研究发现,任脉的疏通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和月经周期的调节具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督脉的畅通与神经系统的稳定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对任督二脉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调节和平衡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任督二脉是中医学中两条重要的经脉,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督二脉之—任脉
任督二脉之—任脉在学习十二经脉前必须先学任督二脉,以任督二脉做基准进行找穴位。
一、任脉概述任脉属阴,督脉属阳。
督脉为诸阳之会, 督脉不能碰。
任脉是诸阴之会,无井荣俞经合之分。
所有的阴经就像河流一样流入大海(任脉)。
任督二脉交汇在嘴里,当舌抵上颚时任督二脉相通,乌龟是这样一直顶着,所以乌龟长寿。
当任督二脉相通时,头脑格外清醒。
气血的流注为后升前降,即从督脉升,任脉降,形成一个循环。
从人的侧面来看。
心产生的热量在肺的作用下,向下传输到小肠,小肠具有与心脏一样的速度和温度。
肾在小肠后,小肠的热量可将冰凉的肾水汽化,汽化后沿着督脉上升。
到了颈部,颈部有冷却功能,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后传入脑。
好的中医,不管用针灸还是处方,都可直达病位。
治疗方案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运用。
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八纲的作用:诊断、治疗、判断治疗后好转or转坏、若不治结果如何。
中医有简单的原则,可应对很多未知的可能。
掌握好原则,可迎刃而解。
在以后的经络讲解中会穿插介绍中医的各种治疗法则。
二、任脉穴位1、任脉有24个穴位,起于会阴穴,男性位于睾丸下方与肛门中间,女性位于阴道和肛门之间。
道家练气,升起会阴。
2、腹寸法确定穴位的位置:不能按同身寸找任脉穴位。
要按独立的方法—腹寸法找穴位。
将神阙穴和曲骨穴之间的距离五等分,有四个区分点。
从下向上依次为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阴交穴、神阙穴。
在石门和阴交的中间为气海穴。
曲骨穴:可针不可灸。
可治疗妇科、尿道炎等。
取穴原则:近取穴。
何谓近取穴?就是找病位周围的穴位,比如曲骨穴在小腹,那么妇科炎症等就可取穴曲骨。
不管虚实寒热,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即可。
平补平泻的手法:进针后左转右转左转右转,切不可一个方向转。
出现酸、麻、胀的感觉说明气到了。
针扎进后出现粉红色晕圈,说明人气色很好。
如果没出现,说明气虚。
中极穴:曲骨上一寸(不是具体的一寸,按上图的腹寸法找穴位),在膀胱的上方,为膀胱经募穴。
任督二脉周行呼吸法,导引呼吸之气沿任脉下降,督脉上行,使上中下三
任督二脉周行呼吸法,导引呼吸之气沿任脉下降,督脉上行,
使上中下三
任督二脉周行呼吸法,导引呼吸之气沿任脉下降,督脉上行,使上中下三丹田充满温暖之气,滋养五脏六腑。
具体练习时,可采用坐、站或卧式,配合呼吸法,以鼻吸气,用口呼气。
从呼气开始,呼气时唇微闭,齿微扣,舌抵下齿龈。
小腹膨隆,用呼气轻轻引气,使气下沉丹田。
引气下沉要逐渐进行,不要勉强用力,慢慢地可以感到每次呼气都会有一股暖流送入下丹田。
练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胃肠运动加强的现象。
吸气时用鼻吸入,轻闭口,齿扣合,舌抵上腭,小腹自然回缩,两足趾收缩,轻轻提摄肛门。
一吸一呼均要缓慢轻匀,绵细悠长。
练习日久,脐内会产生一股温暖的气团,轻柔地活动。
这时可以多关注脐内,不要过多地往小腹吸气。
当潜心体察脐内一段时间后,脐内温暖之气就会充实,小腹气足,会阴会有跳动感,后腰发热,这时元气自然勃发,沿督脉上行,此时可用注意力徐徐导引元气,由下丹田,经会阴、肛门、尾椎、脊椎、后项,直达头顶,旋即呼气,引气下行。
呼气时则随呼气导引元气,由头顶、经胸部,入腹,降入下丹田。
整个过程要形松意松,徐缓轻柔,不可急躁。
话说任督二脉
《素问· 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 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不孕、 癃、痔、遗尿、嗌干。 《难经》: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 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七疝---《中国医学大辞典《素问》以冲疝、狐疝、颓疝、 厥疝、瘕疝、 疝、癃疝为七疝。 瘕聚---指腹部有包块的见证。 其内苦结---指腹内结滞不通畅,凡疝气、阴部肿痛、痞 块、积聚、小便不利或遗尿、痔疾等均属此类。
降血压:手掌紧贴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 砭石刮头,梳子梳头。每次做 36 圈,可以 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百会可以升提阳气,所以对那些脱肛和子 宫脱垂以及胃下垂的病很有作用,因为这 些病的病因在中医眼里是一样的,统称“ 中气下陷” 。
驱除宿毒:出汗、排便、刮痧、 拔罐、放血。
疏通经络:按摩、点揉、拍打、 捏脊、瑜伽、仰卧起坐、适度 运动。
《普济》: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一 切气疾,久不瘥皆灸之。
《图翼》:昔柳公度曰: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 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 《图翼》:神阙之灸,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 良,若灸之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若灸 少,则时或暂愈,后恐复发,必难救矣。 《万病回春》:治阴证冷极,热药救不回者,手足 冰冷,肾囊缩入,牙关紧急,死在须臾,用大艾炷 灸脐中,预将蒜捣汁擦脐上,后放艾多灸之。 《神灸经纶》:凡卒中风者,此穴最佳。罗天益云: 中风服药,只可扶持,要收全功,灸火为良。
至 阳
【定位】: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利湿,健脾调中。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黄疸③胸胁胀痛,咳嗽,背痛。
身 柱
【定位】: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癫痫。③脊背强痛。
任督二脉指的是什么
任督二脉指的是什么
1、任督二脉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属于“经脉”中的“奇经”。
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为“十四经”。
2、任督二脉按照《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所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任督二脉出于人体胞中(少腹),在体表以人体腹部的曲骨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
督脉则是由曲骨穴向后沿着人体后背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
3、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
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任督二脉指的是什么。
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贯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
任 督二脉的概念是什么
任督二脉的概念是什么任督二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两条重要经脉。
它们分别是任脉和督脉,也被称为任脉经和督脉经,是阴阳相互调节、沟通全身经络的主要通道。
任脉起于足導泉穴,循行于脐部,经胸途经肩部到达颈部,上额,顶门,入脑。
之后,沿督脉颠门穴自面颊上行至遇厌穴,再沿会阳穴下行至巨悬、肩井两穴,最后达到尾骶部分肌腱。
任脉呈纵走向,任脉上精气主要聚集于胸腹部,任脉下则是主要聚集在下腹部。
与之对应的督脉则相反,起始于尾骶部的肌腱,上行经脊柱后正中沿督脉行至颠门穴。
督脉呈横走向,通过脊柱与任脉相连,与胃、肾、膀胱等脏腑也有密切联系。
任脉和督脉在人体的络脉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任脉为阴脉,主要负责宣通人体阴精和经脉、季节间的阴阳交接;而督脉为阳脉,主要活动阳气,在人体阴阳平衡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任脉和督脉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路径。
任脉被认为是人体的水路,濡养全身之阴液;而督脉则是气路,为人体提供阳气的活力。
任脉和督脉通过脊柱间的交会穴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被称为“阴阳循环”。
任督二脉在中医理论中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系统有着密切关联。
它们既与经络系统相互渗透,又与五脏六腑相互联系。
任督二脉通过自身的循行,沟通了全身的经络与脏腑,调节着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中医临床中,通过调理、调经、调脉等方法,可以对任督二脉进行治疗,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调理任督二脉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任督二脉在中医养生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保持任督二脉的畅通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
在中医养生上,通过调理、按摩、穴位注射等方法可以活络任督二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综上所述,任督二脉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通过全身的经络和脏腑关系,调节着人体的阴阳平衡。
保持任督二脉的通畅是中医理论和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任督二脉与十二条经络运行图解
人体任督二脉与十二条经络运行图解《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生命之是否存在,决定于经络;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活动出了问题;疾病之所以能得到治疗,也是由于经络的作用。
可以说,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经络的失控,所以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激发经络的潜能,使其恢复调控和修复人体的治疗的作用。
《黄帝内经》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人身总体上有12条正经与奇经八脉中的任督2脉,409个穴位;人体的经脉隐含着众多的玄机,是人生老病死、起死回生的开关…… 有中医、经络基础者望能学习,以帮助众生找根原、解除病苦为美德也!所有的病,源于二个字,堵和毒!而养生的精髓,源于一个字,通!经络不通,吃再好,再贵的保健品都没用大家都知道,路上堵车的时候,无论你开的100万的车,还是10万的车,一样过不去!因为路不通。
养生也一样!经络通,百病消!经络不通,百病缠绕!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肠道通,血管通,经络通,脊柱正。
身体出现症状找经络:疲劳透支找脾经精力不足找肾经容易感冒拍肺经人要无病肠要净求生必须通胃经心烦心痛找心经吸收不好小肠经颈肩腰背膀胱经失眠多梦找心包奇难杂症找三焦废物积滞找胆经情志抑郁找肝经人生关键任督通三焦通,百脉通,经络通,全身通,疾病去无踪!人体内像一座宝藏一样,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奇的神奇宝贝,我们对人体生命深层的了解,实际上比对月球表面的了解还要少;迄今为止,仍不知生命还有多少秘密等待着我们探索呢!经络为了解人体生命的深层开启了一扇大门,困扰传统中医数千年的谜团就隐藏在这里,经络是了解活体生命实质的唯一通路或捷径,也是人们一直企图驾驭生老病死的核心所在,正是它,打破了现代医学思维独行天下的格局,将中医真传引向了无比寻常的结果,经络所载的秘密就像一部天书,现代之人从未能阅读和理解过,这些内容具有破解人类疾病的重要价值,并打开了研究人体生命深层次奥秘的大门,生命的秘密就隐藏在里面,人们应该费力去挖掘、研究经络,因为这是开启和通向生命科学宝藏的唯一钥匙与通道,它的至关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任督二脉图
陈氏太极拳图说之任脉、督脉论任脉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至天突、廉泉止。
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下降至人中止。
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
人身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任、督以南北言。
皆位乎中。
可以分,可以合也。
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
一而二,二而一也。
盖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犹明爱民以安国。
民毙国亡,任衰身谢。
是以上人行导引之术,以为修仙之根本。
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扫除妄念,卸净浊气,先定根基,收视返听,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
功久则顷刻水中火发,雪里花开,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
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
一念之发,天机自功。
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
久之,水火升降如桔槔之吸水,稻花之凝露,忽然一粒大如黍米,落于黄庭之中,此采铅家投汞之真秘。
打拳行到此地,意不可散,功不可停。
一散一停,丹不成矣。
在昔紫阳真人曰:“真汞生于离,其用却在坎;姹女过南园,手持玉橄榄”。
正此谓也。
日日行之,无差无间,炼之一刻,则一刻周天;炼之一时,则一时周天;炼之一日,则一日周天;炼之一年,则一年周天;炼之终身,则终身周天。
炼过十年之后,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
周中规,折中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
水不求而自生,火不求而自出,虚室生白,黑地引针,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中气之所以为中气也。
时措咸宜,自然合拍。
此言任督之升降顺逆,佐中气以成功。
气,动由肾而生;静仍归宿于肾。
一呼一吸,真气之出入,皆在于此。
中极穴一名气原,在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
气海,脐下一寸半宛苑中,男子生气之海。
人言气归丹田,亦非无本。
总之,任说千言万语,莫若清心寡欲,培其本原,以养元气。
身本强壮,打拳自胜人一筹。
任督二脉穴位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
任督二脉穴位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任督二脉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经络之一,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前后正中线上,起到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掌握任督二脉的穴位是中医学学习的基础,但由于穴位众多,记忆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
下面将介绍一种快速记忆任督二脉穴位的方法口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任督二脉的起始和走向。
任脉起于会阴,向上行至舌下,再沿督脉上行至头顶。
督脉起于会阴,向上行至脑后,再沿任脉下行至舌下。
根据这个走向,我们可以将任督二脉的穴位分为三个部分:会阴部分、躯干部分和头部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会阴部分的穴位。
会阴部分包括两个穴位,分别是“关元”和“气海”。
关元位于下腹部,是任脉的起始穴位;气海位于下腹部的中央,是督脉的起始穴位。
我们可以用“关元气海,会阴两开”来记忆这两个穴位。
然后,我们来学习躯干部分的穴位。
躯干部分包括六个穴位,分别是“曲骨”、“中极”、“神道”、“膻中”、“气海”和“至阳”。
曲骨位于胸骨下缘,是任脉的第一穴位;中极位于胸骨中央,是任脉的第二穴位;神道位于胸骨上缘,是任脉的第三穴位;膻中位于胸骨中央,是督脉的第一穴位;气海位于胸骨下缘,是督脉的第二穴位;至阳位于胸骨上缘,是督脉的第三穴位。
我们可以用“曲骨中极,神道膻中,气海至阳”来记忆这六个穴位。
最后,我们来学习头部部分的穴位。
头部部分包括六个穴位,分别是“百会”、“印堂”、“神庭”、“睛明”、“承浆”和“脑户”。
百会位于头顶的中央,是任脉的第一穴位;印堂位于眉毛中央,是任脉的第二穴位;神庭位于头顶的后部,是任脉的第三穴位;睛明位于眉毛上方,是督脉的第一穴位;承浆位于头顶的后部,是督脉的第二穴位;脑户位于头顶的前部,是督脉的第三穴位。
我们可以用“百会印堂,神庭睛明,承浆脑户”来记忆这六个穴位。
通过以上的口诀,我们可以快速记忆任督二脉的穴位。
当然,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穴位,我们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学习和实践。
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到你,加深对任督二脉穴位的记忆,提高中医学的学习效果。
(古图)任督二脉高清图与十二经络图解
(古图)任督二脉高清图与十二经络图解文字详解十二正经一、十二正经运行方向及规律:1、运行方向。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2、循行规律: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腹。
阳经会于头,阴经会胸腹。
手阳、阴经会于手,足阳、阴经会于足。
3、阴经,阳经在手、臂、足、腿上的运行规律是:内侧:手、足太阳在前(大指向前),少阴在后,厥阳在中间。
外侧:手、足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中间。
4、阳经中只有胃经在腹部有其经络,因胃经是脾的作用之所在,把营养贯通前后。
二、十二正经运行顺序、流注、表里及其属性(一)、十二正经的运行顺序及经络起始1、十二正经的运行顺序及经络,起始于手太阴肺经。
是十二经第一个开始运行的经络。
其原因是:1)在十二经中,只有肺经是起自于上、中、下三焦,走至大拇指少商穴,是全身之气集中起来开始运转的。
2)肺经运行时间是寅时(3~5时),3~4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4~5点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
古人把寅时当作一天的开始,十二经的运行是从寅时手太阴肺经开始的。
手太阴肺经于手阳明大肠经同属金,大肠经属阳金,肺经属阴金,这两经相互表里,相互制约。
从治病的角度来说若肺上有火,要泻大肠以治肺,若大肠非常软弱、滑肠不留谷、泄泻、便溏就要泻肺阴,点列缺、合谷,从阴上治阴,从阳上治阳。
一天最好的时辰是四个:子、午、卯、酉。
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7时)开始运行,卯时是生时,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肺滋润了大肠,大肠生肾水,从大肠补肾水,这是中医的理论。
老年人体虚血压高不能补人参,补不进去,要想强肾,怎么补?从大肠经补,大肠是阳金,金生水,阴金生阳水,治疗膀胱的病要从肺经去治。
3、足阳明胃经辰时(7~9时)运行,大家看上面的运行表:太阳对太阳,阳明对阳明,少阴对少阴,厥阳对厥阳,太阳对太阳,少阴对少阴,是非常规律的。
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一、图一督脉督炁脉起于长强穴,经过腰俞,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陶道,大枢,哑门,风府,脑户,百会,天目,神庭等穴到人中穴止,进入任脉,如图所示,人中穴的里边就是切牙孔也就是天池穴。
督脉的实质:就是后背从上到下,皮里肉外的那条白线。
中枢椎体没有毛病,四肢没有毛病,脏腑没有毛病,督脉就能运行,如果有毛病督脉就不能运行!任脉主全身之前的炁脉,督脉主全身背后的炁脉,任脉二脉通畅说明身体无大碍。
二、图二督脉的实质督脉的实质就是后背部的皮里肉外的那一条白线:这一条白线从长强穴一直到人中穴止。
在正常的情况下督炁脉从长强穴一直上升到头顶,到头顶的过程中,从穴位不断的清除浊病炁,炁到头顶时,炁已经变得很晴朗了,就是最好的精炁了。
如果中枢神经或者是脏腑有病的话,督炁脉就不通了,这是为什么?因为脏腑有病,其实就是中枢神经有病了,也就是大脑有病了,大脑不共给营养给脏腑,也就是胃经升炁脉上不到头上去,能源断了能行吗!?这时的督炁脉也就不通了。
这时您就是会开脉,也是开不开的!不许把脏腑的病治好了,中枢神经通畅了,这时的督炁脉才能打开。
肛门炁脉也必须打开,任督二脉才能通畅,为什么?这是因为肛门处于任督二脉的交接处,如果肛门不好、会阴穴不开,任督二脉也是开不了,必须把肛门处理好,使他能顺利的、通畅的通过炁!这样才能实现任督二脉畅通无阻。
三、图三任脉任脉(如图所示)任脉由承浆穴起,由胸前正中下,一直到肝脐,再往下走到肛门,经过肛门到长强穴,接督脉。
肚脐有很大的吸力,它的吸力将头上的病浊炁引向下方,向肚脐靠近,就在这个路上有很多病浊炁由穴位排出体外,好炁留下继续向下走,到小腹部,再到阴部两段,绕过阴部到肛门被肛门吸入,再到长强穴入督脉。
任督二脉是环流的。
任督二脉的环流看任督二脉的流通的情况而定,流通的好,任督二脉就通畅,流通的不好就不通畅,大部分人是不通畅的,一般的人是不怎么通畅的,有病的人任督二脉根本就不通畅!一般都认为我们的任督二脉是通的,这是错的。
任督二脉调息法与奇经八脉呼息法
任督二脉调息法与奇经八脉呼息法 阅读 转载自丹禅1,调息,呼息其间舌抵硬腭。
(口腔内上牙齿根后,前面叫硬腭,后面叫软腭。
)2,调息,呼息,为鼻吸鼻呼。
3,眼可闭也可开。
一,任督二脉调息法一吸;<从会阴穴经督脉直上百会穴>。
目上看,随吸意在前领气稍慢上行,从会阴穴上行百会穴,在百会穴稍停几秒。
注意事项1,在经督脉时,经后三关不要停顿,也别想后三关。
2,从会阴穴经督脉(不是经中脉)直上百会穴。
一呼;<从百会穴经任脉直下会阴穴>。
目下看,随呼意在后推气稍慢下行,从百会穴下行会阴穴。
注意事项1,在经任脉时,经前三田不要停顿,也别想三田。
2,从百会穴经任脉(不是经中脉)直下会阴穴。
上为一吸-呼为任脉二脉调息法。
可连续转任督二脉<有为采>药和<勃起采>药用此法。
1,<有为釆>时早晚各转20分钟,勃起没形成时,可防精滿自泄!2,达见勃起转七次任督二脉,阳物倒。
3,达阳物不到換奇经八脉呼吸法。
(可不取无孔笛子两头吹方法)二,奇经八脉呼吸法(十口呼吸法)1吸;从会阴穴经督脉升百会穴2呼;从百会穴经任脉降会阴穴3吸;从会阴穴垂直升到下丹田内后,(中脉与气海穴相交点)同时向分两条通路到两肾,再从两肾经后背垂直上升到双肩井穴。
(-吸中间不许断吸!)4呼;从双肩井穴走双手臂外侧,经双手外侧到双手心。
5吸;从双手心经双手臂内侧到双乳胸前。
6呼;从双乳胸前直下降到以肚脐同高度相交于肚脐内变一条路线到会阴穴。
(中间呼气不可间断。
)7吸;从会阴穴垂直上升气海穴相交点。
8呼;从相交点降会阴穴,分两路线穿环跳穴经两腿外侧下行于两脚面,经脚面到两脚心。
9吸;从两脚心同时从两腿内侧上升经会阴穴到下丹田。
(会阴穴与气海穴相交处)10呼;从下丹下降到会阴穴。
注意事项1,有的路线长,中间不许间断呼吸!2,可把路线熟习后,再配合呼吸!3,通脉聚神气,以意领气贯全身。
神气意要协条性好。
三,常人与道人1,常人(不炼丹者)常调息任督二脉,日积月累,量到质变,可气通骨髓,而达净化血液。
四种任督二脉运行路线
四种任督二脉运行路线当我在几个道家群中讲气通任督二脉有四种运行路线时,不是遭到质疑就是被说成胡编乱造。
所以今用亲身经历过的四种任督二脉运行路线而写,实践者求证后,就知不是胡编乱造了,必是必经之路!四种任督二丹脉全为真气自转运行路线,不是意念领转!(以前曾分散写过三种运行路线,没被大家重视。
)一,气通任督二脉1,通督脉时;气从下丹田经会阴,达背后督脉经后三关,上百会下任脉回下丹田,此为气通督脉。
2,通任脉时;气从下丹田经会阴穴,上任脉经气海穴达颤中穴,上十二重楼。
3,气通任脉时,受颤中穴和十二重楼所阻。
4,任脉之气过十二重楼后,接督脉之气下任脉过尾吕后,方完成气通任督二脉自转。
5,初通督脉时,是受穴位所阻,也叫过后三关,此三穴是下丹田(命门穴)中丹田(灵台穴)上丹田(脑户穴)的后大门。
6,当开;命门穴,灵台穴,脑户穴,才为真正过后三关,命门,夹肌,玉枕。
7,至于有的把尾吕穴当作后三关之一,是任脉接督脉之气过尾吕时需气足,是受尾吕穴阻所至,此处是任督二脉之气交接处,而且有肛门开口处,易漏气,所叫过下桥,弄不好有崩炉危险,古人过此桥采用坐木塞不可取,此时应[夹紧肛门]。
还有过上桥之危险叫漏鼎学说,所以后三关应是开三丹田后大门形成督脉后三关,过桥之危分上桥下桥,最为合理之分。
8,想过上下桥无危险者,先练习任督二脉调息法或奇经八脉调息法,让气先熟习任督二脉运行路线,使气逐步扩宽通道,不至于崩炉漏鼎之危及生命!9,细解气通任督二脉可见我日记[意通任督二脉],是大家所言的气通任督二脉。
10,而很多人只是达气通了督脉,根本没通过任脉,自己为己经气任督二脉了。
11,多数人而可达气通任督二脉,此时的气,除运行气的感觉外,可现运行中凉与热感。
12,此时已开气海穴。
13,而后紧接气通十二经,气通中脉。
14,此时的以精化气还没达止漏体,也谈不上醍醐灌顶了层次了。
二,精通任督二脉1,气从下丹田[经气海穴过阳物经两外肾中间],过会阴经尾吕过后三关达百会,从百会经印堂穴下十二重楼,经颤中穴,经气海穴入下丹田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
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为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内容主要见于《灵枢•经脉》、〈〈素问•骨空论》、《灵枢•逆顺肥瘦》等篇。
现将二者的循行规律及为病特点分别论述如下。
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
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与手三阳经交
会: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会:足三阳—
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
和胸部,在胸部内脏与手三阴经交会。
交接规律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三阴经
与手三阳经交接在上肢末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接在下肢末端。
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
翼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
足手阴经在胸部交接。
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头面部的分布:手足六阳经均行经头面
部。
阳明经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主要行于侧头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头后部。
手_ 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上达目系,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均行达头面之深部或巅顶。
四肢部的分布: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
躯干部的分布: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
足三阴经均行于腹胸面。
循行于腹胸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循行于躯干胸腹面、背面及头面、四肢,均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每侧十二条。
其分布基本上是纵行的。
左右两侧经脉除特殊情况外(如手阳明大肠经在头面部走向对侧),一般不走向对侧。
流注次序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们首尾相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最后传至足厥阴肝经,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如环无端。
与脏腑、官窍的通联规律十二经脉中,每一经都分别属络于
相为表里一脏和一腑,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如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等。
与目系相连的有足厥阴经、手少阴经;交会于目内眦的是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交会于目外眦的有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进入耳中的有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环绕口唇的是手、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连舌的经脉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进入齿中的是手阳明经,足阳明经;入喉咙的经脉有:手太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
任督二脉循行规律
任督二脉是奇经八脉的主体部分,任脉循腹而行身之前。
起于小腹之胞中,下出会阴,沿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其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
根据《素问•骨空论》的记载,督脉循环路线有三条,即:其一, 起于少腹部胞中,下抵阴器至会阴部,经绕臀,与足少阴、足太阳经的中络会合,贯脊属肾。
其二,与足太阳经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头顶部,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颈项,循脊柱抵腰中入络于肾。
其三, 从少腹胞中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进入咽喉部,至面颊,环绕口唇,抵达目下中央部。
参考《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的记载,以及《针灸甲乙经》在此基础上补入的“上巅循额,至鼻柱”一段,与《素问•骨空论》
所述有出入。
一般认为《素问•骨空论》的主要精神,是说明督脉与任脉、冲脉、足少阴经、足太阳经在循行路线、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上有着密切联系,而后世所宗多为《难经》的记载。
加之《太素》有
“督脉起于下极之输……为阳脉之聚”的论述, 《奇经八脉考》明确指出:“督脉……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
”因此,督脉的循行规律应以身后为主,在头、背与各阳经广泛联络,总统诸阳,如《十四经发挥》云:“督脉督于后”、“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
”结合《内经》《难经》论述,可以认为,督脉的循行除上述三个支脉外,其主干应为:起于少腹下的会阴部,沿脊柱向上分布至项后风府处,入脑,上行巅顶,沿头额下达鼻柱,止于上唇系带处。
为病特点
十二经脉为病特点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十二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手阳明大肠经受邪,可见齿痛」月—等症。
其次,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有关,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胸满、喘逆等。
再次,一经受邪可影响他经,如足少阴肾经病证可见烦心、心痛、黄疸等症。
任督二脉为病特点
任脉的为病特点,主要为妇科病症。
如《素问•骨空论》所论: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任脉主身前之阴,称“阴脉之海”,主胞胎,与肝脉相系。
故任脉不通,肝经气滞,则睾__ 丸胀痛,疝气。
任脉起于胞中,气血失养则宫寒不孕,带下色白。
督脉的为病特点与其循行规律密切相关。
第一,主脊髓病。
督脉行于脊背,经气不利,可致脊背强直、角弓反张等。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第二,主脑病。
督脉入络脑、贯心、属肾。
脑为髓海、元神之府,心主神明,肾藏精生髓,故督脉为病可见癫狂、痫疾、健忘、中风等神志病变,以及头痛、头重、眩晕等头部病症。
《灵枢•经脉》又云:“督脉之别……实则脊强,虚则头重, 高摇之。
”第三,主生殖及二阴病。
督脉起胞中,出会阴,系廷孔,贯肾,并足少阴、太阳经。
故不孕不育、癃闭、遗尿、痔疾、冲疝等病症常与督脉有关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