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年月期末考试指导(0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85《幼儿园课程论》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幼儿园课程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幼儿园课程论》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如下: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4、活动设计
5、案例分析
二、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1. “学问中心”课程
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
2. 活动课程
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其本质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
3. “经验”中心课程
“经验”中心课程指的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关心的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4.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对学校,乃至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等;教室空间的大小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太小会给人压抑感,而太大又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等。
5.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启蒙性;(2)生活化;(3)游戏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1.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和依据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1)对幼儿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对人类知识的研究;通过这三个来源,可以获得大量的目标信息,这就需要先进行“可能性”筛选,然后依据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价值性”筛选,以确定适当性目标。2. 制订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5)缺失优先原则;(6)辨证性原则。
3.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4.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合目的性原则;(2)基础性原则;(3)价值性原则;
(4)发展适宜性原则;(5)兴趣化原则;(6)直接经验性原则;
(7)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
5. 幼儿园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课程工作的“终点”又是课程继续的发展的“起点”,而且伴随课程运作的全过程。
6. 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1)教案活动。这类活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幼儿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并整理、扩展、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2)游戏。游戏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幼儿最感兴趣、最能发挥并发展幼儿主体性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
(3)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技能、文明卫生习惯以及一些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意识。
(4)学习环境。它的教育作用是潜在的,能影响幼儿的行为、态度和情绪,进而影响其个性特征。
(5)家园合作。它可以使来自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一方面,幼儿在园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
7.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习惯上,大家把全班活动称为集体活动。其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运用于教案时就是集体教案。集体教案的最大优点是效率高,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感和纪律性。但无法兼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
(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和教师交流、合作的机会,同时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并可以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的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的小组活动,常常被称为小组或分组教案。
(3)个别活动。个别活动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的自发、自由活动。教师的指导一般在幼儿自选活动时间进行,教师作为同伴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个别幼儿互动,或是针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进行专门辅导。
8.幼儿园课程组织
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9.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内容
(1)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2)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3)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4)一日生活的安排;(5)学习环境的提供;(6)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
10.“专业化”的教师
指的是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的教师,即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的教师。
11.间接教案
指的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教案方式。其局限性主要在于幼
儿仅靠这种教案往往很难深入地理解其学习内容,所得经验也比较零碎、表面,甚至可能产生错误的理解。
12. 幼儿一日生活安排应注意的问题:
(1)时间不宜划分过细、过碎,尽可能减少环节的转换。(2)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日活动。(3)一日生活安排要相对稳定并让幼儿了解,以利于形成时间观念、秩序感和计划性。(4)每一环节(尤其是自由活动)结束前要有明确的信号提示,让幼儿做好转换活动的准备。(5)一旦多数幼儿完成转换环节,就立即转入下一个活动,即使还有少数幼儿未到,以免养成拖拉的习惯。
13.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的优缺点:
(一)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指的是围绕课程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方式以及课程评价的标准的课程设计过程。它的显著特征是:(1)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其他设计步骤都要围绕着预先制定的行为目标来进行;(2)强调目标的行为导向,要求确立明确、可以测量的外显性行为目标。
其优点在于:
(1)课程设计条理清晰;(2)增强了教育者的目的性;(3)课程评价简单易行。
其局限性则表现在:
(1)课程目标的行为化必然导致其分解和细化,可能造成教育视野的狭隘;(2)容易忽视非预期的、没有明显外部表现、缺乏可测量性的学习结果,如情感体验、态度等方面的学习;(3)使课程评价必然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必然重定量测量,而轻视定性分析,从而使课程评价难以为课程的改进提供有用信息;(4)过于强调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技术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和“人性”,即个性和创造性。
总的来说,目标模式具有机械性和工具化的倾向,不够灵活。
(二)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则把课程设计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反对事先规定僵化的行为目标,而主张只在设计中详细说明要学的课程内容、须采用的方法以及活动固有的价值即可,然后则应根据儿童的需要不断调整,以使教育教案产生最大限度的效益,从而促进儿童获得最大的学习与发展。它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开放的设计思路,主要表现在:
(1)它认为学习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课程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目标、程序展开,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做出调整;(2)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结果;(3)教育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为学习者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4)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仅仅是课程方案的执行者;(5)强调运用形成性评价为课程的改进服务;(6)强调只设立一般性的目标,而不是具体的行为目标。
其优点在于:
(1)强调课程的弹性与灵活性;(2)重视课程实施过程;(3)能积极发挥教师与儿童在课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其局限性则表现在:
(1)目标的作用相对忽视;(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
总之,这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点与局限性,应当把它们综合起来运用。
(三)实际设计过程
在幼儿园课程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而不必一定从课程目标开始,如可以从课程目标开始,也可以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还可以从现有的材料、内容或问题出发,或者从已经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出发。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入手,关键都在于能充分考虑和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能最终设计出适宜并促进幼儿发展,且教师自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