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奕字纯臣。

第进士。

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

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帝悦。

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

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

擢监察御史。

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

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

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

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

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

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

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

入为开封少尹。

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

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

迁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

寇平,论劳增两秩。

还为户部。

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

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即自劾不称职。

诏徙奕工部。

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

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

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B.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C.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D.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2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2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二)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C.《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有百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除”“拜”只指任命官职,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根据天色的变化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称为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庐冢,也叫庐墓,指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解析“黄昏”是现代时间的19点~21点,“人定”则是21点~23点,所以“人定”应在“黄昏”之后。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A.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母题解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母题解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解析版)

『高考真题·母题解密』『分项汇编·逐一击破』专题23: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母题来源】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母题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文化常识课件

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文化常识课件

)
答案 ×
解析 “乡试”三年举行一次。
答案
解析
4.“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 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错因: )
答案

答案
5.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 中试者皆称进士。( 错因: )
答案 ×
解析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始”错误,应为“隋炀
解题方法, 掌握常见的设误方式,①扩大范围。(如解说“太子”,扩大范围说“有 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②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本来是嫡长子继位,却说成“最年长 的儿子”继位,忽略嫡庶) ③张冠李戴。(如将对“庙号”的解说弄成对“谥号”的解说) ④以今释古。(如将“中国”的今义说成“中国”的古义) 比较法排除筛选错误项,反复分析比较各选项的解说,用已知的文化常 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除,缩小确定范围,推断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②六王毕, 四海 一, 蜀山兀, .. “四海”,代指天下、全国。 阿房出。(《阿房宫赋》)
示例 ③便利此月内,六合 正相 .. 应。(《孔雀东南飞》) 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 (《赤壁赋》)
释义 “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 合起来共六个字,都相适合。 “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 常指农历的每月十六日。
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从 2015 年全国卷出现的新 题型, 一直延续至今。 这类实词, 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 含义比较固定, 涉及面较广。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称谓姓 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历法刑罚、古 代音乐等。 古代文化知识的备考别无他法, 唯有积累。 对史传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 和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精准高效记忆, 是破解古代文化常识 题的关键。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讲义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古代官职、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等。

其他如阴阳术数、星图占卜、兵法行阵等比较生僻、艰深或带有唯心色彩的可以不纳入复习范围。

面对内容广泛的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巧记。

下面介绍几种巧记法:1.分类串记法(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2)雅号记忆法:“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子章、“诗奴”贾岛等。

(3)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

《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4)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8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8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

文言文阅读考点18 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是由于此题涉及面极广,需要识记的内容非常丰富。

所以,如何识记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何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

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牢记多。

二、知识储备(一)分类储备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内容虽然复杂繁多,但是分类却比较清晰,因此,分类掌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的知识点分类如下:山川地理:九州、八荒、六合,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关内、关外、江东、江左、五岳、三秦、城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等。

宗法礼俗:宗法类主要有天子七庙、太子、建储、爵号、庙号、追赠、太牢、少牢、郊祭、社日、九族、姻亲等,礼俗类主要有北面、南面、东向、坐、跪、跽、箕、婚礼、丧葬、祭礼等。

文化科举: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解元、会元、状元、四书五经、六艺、五音、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校、痒、序、学、国子监、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司业、教授、监生、童子等名号称谓:称谓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第二种情况是称对方的字、号、谥号、斋名、籍贯、郡望、官名、爵名、官地、公、君、吾子、卿等(有时候称呼前加“令”“仁”“贤”字),第三种情况是谦称寡人、朕、孤、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在有些谦称前可以加“家”“舍”字)等,第四种情况是敬称陛下、皇上、大王、帝号、庙号、公、君、足下、丈、大人等。

官职官署:官职主要分中央和地方,中央分三省六部,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尚书省的六个下属部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门各自管辖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等,地方分州、郡、道、路、府、省等。

同时要注意与官职有关系的词语如授、除、擢、迁、贬、启骸骨、悬车、下车等天文历法:天文主要有星辰名称、圭表、阴阳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及方法指导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及方法指导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及方法指导考查点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在二十四节气里,部分节气,大小相对:如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

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下列对这一特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满是一种将熟未熟的状态,意味着事物还有发展的空间。

B. 小满是凡事要适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

C. 大满是对完美境界的描述,体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D. 大满则易招损,一切达到极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课文《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左传》。

C. 《汉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

D. 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

它允许采用除虚构以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手法,允许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包身工》《王选的选择》都属于报告文学。

3.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B. 《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左氏》,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C.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汉书》是一部断代体史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共100篇。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5 古代文化常识题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5 古代文化常识题

考点五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目的在于检测考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综观近三年的考情可以发现,考查的主要是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的、与理解文意有密切关系的,且出自文本的一类古文化名词。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一、文化常识题考查原则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细心辨析。

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

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的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

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

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①人的称谓;②古代官职;③天文历法;④古代地理;⑤科举制度;⑥风俗文化;⑦饮食器用;⑧音乐文娱。

二、文化常识3类识记方法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识记积累起来相当困难,为此,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识记方法。

(一)分类串记法按照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等类别归类,使内容繁多的文化知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知识“网络”,甚至可以采用表格分类记忆法。

例如科举制度是个记忆难点,完全可以按照考试等级分类记忆。

1.童生试。

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

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

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识记古代文化知识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识记古代文化知识
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 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
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 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 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 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 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 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第四板块
古诗文阅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学案三 识记古代文化知识
考点解读
• 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将文化常识 的考查列为独立考点,足以体现教育部命题中心对传承古代文化,
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视。综观近三年的考情可以发现,考查的主要是
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的、与理解文意有密切
• 2.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说成“最年长的儿子”继位,忽 略嫡庶。
• 3.张冠李戴。如将对“庙号”的解说弄成对“谥号”的解说。
• 4.以今释古。如将“中国”的今义说成“中国”的古义。
• 微课 掌握两种文化常识题的应考方法
• 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 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 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等。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核心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核心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核心解析2020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部分一直是考生们重点关注的部分。

本文将对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进行核心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要点和解题思路。

一、题目解析今年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共有两篇文章,分别是《酌古秋韵》和《荐福书》。

其中,《酌古秋韵》为《全宋诗》卷一百七十三中的一首宋代诗歌,作者为宋伯仁;《荐福书》则为《后汉书》中的一篇章节,作者为班固。

考生在回答题目时,需对文言文的内容、形式以及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二、《酌古秋韵》的核心解析《酌古秋韵》是一首以花卉为题材的宋代诗歌,通过描绘花朵的美丽和凋零,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思考。

考生在解析这首诗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诗歌的形式特点《酌古秋韵》是一首七绝诗,诗歌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

这种形式简洁明快,适合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2. 描写花卉的意境诗中通过描写花卉的美丽和凋零,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以及“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都反映了花朵在短暂的盛开后逐渐凋谢的悲凉。

3. 表达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反复出现“春风”、“春来”的词语,通过对花卉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作者通过花卉的生长和凋谢,反映了人事更迭和时光流逝的不可挽回。

三、《荐福书》的核心解析《荐福书》是《后汉书》中的一篇章节,作者班固以书信的形式,向太尉单超荐举荐福。

考生在解析这篇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文章的结构与格式《荐福书》以书信的形式呈现,包括信末署名和行纸的要求。

这种格式特点使文章更具真实感,也方便作者直接向荐举对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推荐。

2. 荐举对象的特点文章中描述了太尉单超的威严、虚心听取忠告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作者通过赞美单超的才干和品德,展示了他荐举的决心和信心。

3. 对国家的思考和期望文章中描写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期望通过荐举之策,为国家带来安定和繁荣。

专题10 文言文常见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和归纳内容要点(解析版)

专题10 文言文常见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和归纳内容要点(解析版)

专题10 文言文常见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和归纳内容要点一、文言文阅读(2020·四平市实验中学高二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

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

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

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

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

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

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

”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

”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

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

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

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

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

”众乃服。

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

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归满....。

二年夏,移疾城,四方来学者益众。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

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

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与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与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与答案解析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2020高考语文5月复习:文化常识专练附参考答案

2020高考语文5月复习:文化常识专练附参考答案

2020高考语文5月复习:文化常识专练(附参考答案)1.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答案:A,股指的就是大腿。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 “权” 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答案:D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3.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D.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答案:C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

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辽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专题复习】 2020届高三语文(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专题复习】 2020届高三语文(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2020届高三语文(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随着高考的日益逼近,备考的同学们也应该加强对于文言文和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

这两个方面是高考语文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既考查对于文言的理解和运用,也考验考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因此,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做一些介绍,希望对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是高考中必考的一个内容,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古文的识别、分析、理解以及运用能力。

因此,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运用。

首先,学习文言文需要重视对于字词的掌握。

在古代,汉字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文言文中,大量使用了古汉字,考生需要对于这些字词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古代语言的语法,包括词性和语序等。

其次,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读多练。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课文的阅读,通过多次阅读来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结构,再从中提取出句型、词语和表达方式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进行翻译练习,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最后,学习文言文需要结合历史文化常识。

对于一些古代文化和历史事件,考生需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考生还需要通过读一些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等,来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哲学观点。

二、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高考中,不仅考查了考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还考察了考生对于文化常识的掌握。

要学习古代文化常识,需要先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古代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重大差异。

在日常的学习中,考生需要通过学习古代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来掌握和了解古代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上述方面,还包括了很多其他领域。

例如,古代服饰、礼仪、节庆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还需要对于古代人物和事件有所了解,例如儒家学派、孟子、韩愈、杜甫等的历史地位和贡献都是需要掌握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10.不惑:男子四十岁。

(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1.九州,中国的代称。

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官职变化1.关于任职授官的:①任: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简释:所谓“浅易”,是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所能读懂的。

分项考点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简释:①“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意谓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②“常见”意谓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

③“文中”说明这些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解释,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简释:“常见虚词”主要指上面列出的十八个,这是考查的范围。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意义”指的是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用法”指的是该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简释:“与现代汉语不同”,这是考查的重点。

而且重点放在运用中,即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能够理解与辨别,且能在翻译中译出。

(4)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简释:“常见”是指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或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

“文化知识”主要指官职典制、古代礼仪、教育科举、天文地理、传统节日、古籍文化、生活文化等。

“了解并掌握”,不仅强调能识记,更强调结合语境识记、辨析。

(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简释: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是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

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所谓“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这一考点实际上把上面的四个考点全都包容进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备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解析
一、文化常识范围(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1天文地理
天文历法:
古代地理:“中国”的别称②山河地理③五岳④山水阴阳
2.纪时纪年:①干支纪时法②年号纪年法③二十四节气④十二时辰⑤五更
3姓名字号:①名字号②人物称谓,谦称,敬称,贱称,特殊称谓,年龄的称谓
4.礼仪制度:①五礼②座次
5..科举制度:①科举前的汉代察举制度②科举制度③官职的任免升降
6.生活习俗:①传统节日②十二生肖③生活器具
7.音乐文娱:①五声②文房四宝③六书④岁寒三友⑤花中四君子
8.文史典籍:①史书编写方式
9.古代官职
二、备考方法
1.记忆方法:举一反三法,对比记忆法,表格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名言引用法,由点及面法,压缩合并法,方位记忆法等等。

2.考试巩固
三、做题步骤
1.审读选项,勾画易错点;
2.由易到难;
3.由已知推断未知;
4.由合理排除不合理;
5.回到原文,关注出处。

四、文言文专题——文化常识学生版+教师版
1.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即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是古代官员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

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名片,在当今社会交往中被广泛使用。

B.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后要遵守的制度。

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为父亲守丧称丁外艰,为母亲守丧称丁内艰。

丧期一般为三年,其间需要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迁授,“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授”指授予官职。

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拔”“擢”“右迁”“除”,表示贬官的词语有“贬”“谪”“左迁”等。

D.侍坐,指位卑者在尊者长者的近旁陪坐;或者指尊者长者坐着,位卑者站立在一旁进行侍奉。

2.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谳,指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时,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

B.服阕,是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之意,古代有为父母服孝三年的礼制,期满才可脱孝服。

C.郡国,是郡和诸侯国的并称,汉代分天下为郡与国,都直属中央,国是诸侯王的封地。

D.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其往往假借皇威勾结朝臣干预朝政。

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忧,为“丁父忧”省写,丁忧是古代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

B. 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表示升职的有超迁、迁陟、左迁,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迁封、迁谪、迁窜等。

C. 东宫,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

汉代时,皇太后的居处在未央宫东,故也用来指皇太后。

D. 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隋唐时,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明朝时被废除。

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 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 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 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5.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

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年纪。

B.官秩:指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

秦汉时期,官的等级称秩,以“石”数区分。

C.开元: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奢僭:僭,古代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尤指用皇家专用的。

奢僭指奢侈逾礼。

6.下列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铨试,即铨选,选官制度。

古代举士、授官相一致。

铨选一般是集吏考试量人授官。

B.戊申,戊申年。

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C.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

质地多为金银玉石,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为“步摇”。

D.庠序,古代的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后来也用以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二地支循环相配”。


7.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 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 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 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8.(2019•全国卷Ⅰ)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文中语境: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9.(2019•全国卷Ⅱ)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文中语境: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0.(2019•江苏高考)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文中语境: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文中语境: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文中语境: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

)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11.(2016•全国卷Ⅰ)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文中语境: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12.(2016•全国卷Ⅱ)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文中语境: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
13.(2016•全国卷Ⅲ)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文中语境: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14.(2019•江苏高考)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5.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

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B.夺情,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称为“夺情”。

C.礼部,古代官署,主管朝廷中的礼乐、祭祀、户籍、科举和接待外宾等事务。

D.诏狱,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