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一、浮针疗法简介浮针疗法,又称微针刺灸术,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
浮针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细微的针刺刺激,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浮针疗法的针刺过程非常细致,通常使用的是直径0.12毫米的特制浮针,浮针的长度为13毫米左右,因其细小,所以在针刺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极小。
浮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疗效迅速等特点,因而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1. 颈部疼痛颈部疼痛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疼痛感,很多时候是由于颈部肌肉和关节的损伤或者疾病引起的。
针对颈部疼痛,浮针疗法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有助于缓解颈部疼痛,并且可以改善颈椎的灵活性,提高颈部功能。
2. 肩部疼痛肩部疼痛同样是人们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因为长期处于办公桌前,或者进行重型工作,肩部容易出现疼痛。
浮针疗法对于肩部疼痛同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舒缓肩部肌肉的紧张,促进淋巴液循环,从而加速疼痛的恢复。
3. 腰部疼痛腰部疼痛是很多人困扰的问题,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浮针疗法在治疗腰部疼痛中也有良好的效果,通过刺激腰部穴位,可以调理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腰部疼痛,同时对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4. 腿部疼痛腿部疼痛通常分为髋关节疼痛和膝关节疼痛两种,浮针疗法在治疗腿部疼痛中同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整局部肌肉和骨骼的功能,缓解疼痛,同时对于慢性髋关节炎和膝关节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临床疗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良好疗效。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经过一定周期的浮针疗法治疗,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部分病例甚至达到了疼痛完全缓解的效果。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整体满意度较高。
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通过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治疗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的分析。
方法:文章在研究中选择了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5月期间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1例。
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了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了单纯的针刺治疗方式。
每组患者每日治疗一次,将五次作为一个疗程,并在一个疗程之后休息两天,在进行下一个疗程的诊治,最后在三个疗程之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中,实验组中治愈人数为9,效果显著的人数为19,无效人数为3人,有效率达到了90.3%;对照组中治愈人数为5人,效果显著的为14人,无效人数为12,该种治疗的有效率为61.3%,通过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的统计差异(P<0.05)。
结论:通过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治疗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14-01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而言,其表现通常以手麻、肌力减退以及颈肩臂等多种部位的酸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属于一种颈椎间组织功能退变或是继发性病理改变的症状,是脊椎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形式。
在社会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所以年轻患者呈现出趋势化的发展变化,因此,在康复治疗的环境下出现了牵引、推拿以及理疗等治疗手法。
通过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的运用,可以实现神经根型脊椎病的合理医治,其具体的临床效果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文章在研究中选择了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5月期间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1例。
其中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其病症均为神经根型;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在25-64岁之间,其病症均为神经根型。
《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一、引言肩周炎,也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这种病症多发生在中年人群,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传统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物理治疗及手术等。
近年来,浮针多点进针治疗方法逐渐成为肩周炎治疗的备选方案。
本文将探讨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其机制。
二、浮针多点进针治疗的理论基础浮针疗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西医解剖学原理的现代治疗方法。
其理论基础在于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多点进针治疗则是浮针疗法中的一种技术,通过在多个点位进行进针治疗,以更全面地刺激经络和穴位,提高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法与过程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主要包括诊断、定位、消毒、进针、留针和拔针等步骤。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点位,利用浮针进行多次浅刺,以刺激相关经络和穴位。
同时,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疗效观察本文收集了近一年来接受浮针多点进针治疗的肩周炎患者数据,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观察治疗效果。
数据显示,经过浮针多点进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扩大,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发现,浮针多点进针治疗的疗效持久稳定,未见明显复发。
五、讨论与机制分析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首先,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其次,浮针浅刺能够松弛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最后,浮针治疗能够刺激机体的自愈能力,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此外,多点进针治疗能够更全面地刺激相关经络和穴位,提高治疗效果。
六、结论通过对近一年来接受浮针多点进针治疗的肩周炎患者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且疗效持久稳定。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
浮针疗法是指将针刺入皮肤表面浅部,通过轻轻抖动针头,使其产生微弱的震动,以
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传统针灸方法。
浮针疗法具有简便、安全、无痛、无损伤等优点,因
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颈肩腰腿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由于工作压力增加、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机体姿势调整失衡,引起局部肌肉及关节的慢性疼痛。
这种病症对于工作及其它日常
活动的影响非常大,而浮针疗法能够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神经等方式,有效
缓解这些症状。
1. 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长期不良的工作姿势、颈部外力损伤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病症,其主要症
状为颈部疼痛、肩背部疼痛等。
借助浮针疗法,能够刺激颈部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增加
局部血液供应,舒缓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症状,并对改善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有重要作用。
2. 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部周围软组织炎症的称谓,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关节运动受限等。
通过
浮针疗法的刺激,可以缓解疼痛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肩部组织恢复健康。
3. 腰痛
腰痛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疼痛症状,通常与腰椎间盘突出、肩背部疾病等有关。
采用
浮针疗法刺激局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血液供应,有利于腰部疼痛的治疗,促进康复。
4. 腿痛
总体来说,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能够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
肉痉挛等多个方面的治疗效果,成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治疗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进
行针灸治疗的患者,在选择针灸机构时需注意医生是否具有相应的资格,以防针灸操作不
当引起意外情况的发生。
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指征者 , 结核 、 肿瘤导致的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 , 肩
严重 脏器 功能 损害 等患 者 。将 所有 患者 随机分 为 浮 针组 和对 照组 各3 0 例 。浮针组 男 1 6 例, 女l 4 例; 年龄 4 5 ~ 6 5 岁, 平均年龄 ( 4 9 . 8±2 . 7 ) 岁; 病程3 个月~ 3 年 不等 , 平 均病 程 ( 1 . 2±0 . 4 ) 年 。对 照组 男 l 7 例, 女l 3 例; 年龄4 4 ~ 6 4 岁, 平 均年 龄 ( 4 7 . 6±3 . 1 ) 岁; 病程 3 个 月~ 2 . 8 年, 平均 病程 ( 1 . 1 ± 0 . 3 ) 年 。两组 患 者在 上 述
双侧 风池 和局 部压 痛点 , 伴肩 背酸 痛者 关节周 围炎 , 网球肘 , 尺神经 、 桡神经损伤 以及合并 椎 的夹 脊穴 、
般 资 料方 面 的 比较 差 异无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O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治 疗 方 法
・
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 向患者解释清楚 , 使患者
派福科 技公 司提 供 的一 次性 针具 ; 患者 取坐 位 , 充 分
浮针疗法治疗颈肩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浮针疗法治疗颈肩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颈肩部软组织伤痛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该病痛苦程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目前该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但疗效欠佳,病人易复发。
因此探究其他治疗手段显得格外重要。
浮针疗法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已有多年的临床应用。
该疗法不依赖于药物,运用针刺技能,通过“针刺可以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气血、调阴阳”的原理,直达病因所在,起到镇痛、消炎、改正骨骼、肌肉、血管及神经系统功能等作用。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浮针疗法治疗颈肩部软组织伤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对象:40例颈肩部软组织伤痛患者。
研究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2周。
治疗前后均采集患者数值化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反应和不良反应,对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
四、预期结果
预计浮针疗法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同时预期治疗过程中将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探究浮针疗法治疗颈肩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不仅能证实浮针疗法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规的治疗方式。
浮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效 果具有 明显优 势 , 对减 少患者病痛 , 降低 患者 病残, 提 高患者生 活质量有一 定的 临床 意义 。 关键词 : 浮针 ; 神 经根 型颈椎病 ; 临床 疗效 中图分类 号 : R 2 7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2 7 — 0 0 6 9 — 0 2
一
中外 医学研 究 , 2 0 1 2 , 1 7 : 6 7 — 6 8 . 【 6 ] 曾明 广. 针 灸与 药 物 治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根 赵彬 . 神 经妥 乐平 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引起 的神 经 根 性 疼 痛 的 比 分析 『 J 1 . 中 国卫生 产 业, 2 0 1 2 , 1 8 : 1 7 4 .
2 0 1 4 年第 2 7期
示 ,治 疗 后观 察 组 的视 觉模 拟 评分 与对 照 组 相 比具 有 十 分 明显 疗 效评 价f J ] . 中国现代 医生 , 2 0 1 3 , 0 8 : 1 5 0 — 1 5 1 .
的 改善 , 改善 程度 要 远 远大 于对 照组 。从 治疗 的 有效 率 来 看 , 观 【 3 ] 何 星. 针 灸 治疗 腰 椎 闭盘 突 出性 疼 痛 的 临床 体会 f J 】 .中医 临
此 类 劳 损性 改变 影 响 到 颈部 神经 根 , 或颈部脊髓, 或 颈 部 主要 血 1 . 2 . 2 治 疗组 : 在 对 照组 治疗 的 基 础上 加 浮针 疗 法 。浮针 疗 法 : 患 自然 放 松 , 女 性松 开胸 衣 , 在 患侧 颈 、 肩、 臂 上 由远 端 管等, 即可 发 生 痹 痛 型 、 瘫痪 型 、 眩晕 型等 病 证 , 临 床 上 统 称为 颈 者 取坐 位 , 椎病. 其 中最 为 多 见 的痹 痛 型 , 是 以 颈 肩臂 疼 痛 麻 木 为 主 要症 状 开 始 , 寻 找肌 筋 膜 触 发点 ( M T r P ) , 距离 M T r P点 5 - 1 0 e m 处 确 定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
浮针疗法是一种中医经络穴位疗法,主要通过针刺经络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以
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
不错的疗效。
首先,针刺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气血循环,减轻疼痛,这是浮针疗法
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主要作用机制。
浮针疗法针刺的穴位主要包括“四大皆空”、“三个一线”、“一级点”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畅通,使局部疼痛得到缓解。
其次,浮针疗法可以改善局部的肌肉松弛度和肌肉韧性,增加局部的稳定性。
这对于
颈肩腰腿痛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这些症状的产生多与局部肌肉的紧张、疲劳、损伤等
有关。
通过针刺浮针,可以促进局部肌肉的放松、休息和修复,从而改善颈肩腰腿痛的症状。
此外,浮针疗法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
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这对于各种疼痛症状的治疗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浮针疗法只是中医经络穴位疗法之一,并不是适用于所有颈肩
腰腿痛患者的。
在进行浮针疗法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在进行浮针疗法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疗效。
但是,需要结合个
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对浮针疗法的研究和探索,
不断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中医治疗体验。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1. 引言1.1 浮针疗法概述浮针疗法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也称为“气针疗法”或“悬针疗法”,是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悬置细针,利用针的重力和气场作用,达到疗效的一种疗法。
浮针疗法源自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传统中医理疗中被广泛应用。
浮针疗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在患者特定的穴位上插入一根极细的银针或金针,然后通过调整针的深浅,使针在患者体表悬空,不接触任何物体。
在悬置的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轻微的牵引和振动,这种感觉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浮针疗法不仅可以在中医内科疾病中应用,也适用于外科、妇科、康复等多个领域。
通过针灸专家的精准施术和患者的配合,浮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颈肩腰腿痛等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浮针疗法在缓解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和效果,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种传统疗法的优势和机理。
1.2 颈肩腰腿痛的常见原因颈肩腰腿痛是人们常见的疼痛症状,其常见原因多样化。
颈肩疼痛通常是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过度使用肌肉或颈椎关节退行性病变所致。
在现代社会中,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工作时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及压力过大都是导致颈肩疼痛的常见原因。
而腰腿痛一般是由于腰部或骨盆附近部位肌肉、韧带或神经受到损伤或压迫所致。
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脊柱问题和脊柱关节问题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腰腿痛。
颈肩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包括生活方式不良、长期疲劳、姿势不正确、肌肉疲劳、脊柱问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要缓解这些痛苦,除了改善生活习惯和姿势外,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也至关重要。
【2000字】2. 正文2.1 浮针疗法在颈肩痛中的应用浮针疗法在颈肩痛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利用浮针的特殊技术进行治疗。
浮针疗法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颈肩痛。
浮针疗法在治疗颈肩痛时需要找准患者病症的根源,确定穴位的位置和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
浅析浮针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浅析浮针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浮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针刺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它以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浮针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进行浅析,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疗法。
浮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源于传统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
传统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浮针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医学对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的认识,提出了“患肌”的概念。
所谓“患肌”,是指在肌肉的特定部位存在紧张、痉挛或条索状改变,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浮针疗法认为,这些患肌是导致许多疼痛性疾病的关键因素。
通过在患肌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针刺操作,可以松解患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从而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在操作方法上,浮针与传统针灸有明显的不同。
浮针使用特制的浮针针具,在进针时通常不要求得气,即不追求传统针灸中的酸、麻、胀、痛等针感。
进针后,医生会以扫散动作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操作,以达到治疗效果。
这种操作方法相对简单,患者的痛苦较小,更容易被接受。
浮针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肩腰腿痛、网球肘、腱鞘炎等,浮针疗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以常见的颈椎病为例,由于长期的低头工作、不良姿势等原因,颈部肌肉容易出现紧张、痉挛,形成患肌。
通过浮针治疗,可以迅速松解这些患肌,缓解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改善颈椎的活动度。
除了疼痛性疾病,浮针疗法在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例如,对于顽固性呃逆,通过刺激相关肌肉和神经,调整膈肌的功能,有可能缓解呃逆症状。
对于一些妇科疾病,如痛经、盆腔炎等,浮针也可以通过调节盆腔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大量的临床研究为浮针疗法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
一些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浮针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浮针疗法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林育辉(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康复科,广东佛山528031)[中图分类号]R245.319.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814(2021)04-0698-02[摘要]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9例用浮针配合电针疗法,对照组89例,只用电针疗法。
结果:愈显率治疗组77.5%、对照组5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
结论:浮针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临床疗效。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浮针;电针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颈肩背部疼痛并有明显压痛点,活动颈部时疼痛明显加重,伴上肢手臂及手掌指木等为主要症状。
笔者用浮针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共178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9例。
治疗组男44例,女45例;年龄22-63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个月。
对照组男45例,女44例;年龄21~65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⑴:①有颈部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有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电视者。
②颈部疼痛伴上肢麻木、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头痛头晕。
③颈部板硬、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常有压痛,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叩顶试验阳性。
④颈椎X线摄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类型的颈椎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③恶性肿瘤、结核、骨折、明显骨质疏松、精神疾病及孕妇。
2治疗方法治疗组:①浮针疗法。
选取颈椎病常见的MTrP 点(又称为肌筋膜触发点)⑵前臂(相当于手三里下1寸处)、颈后部肌群处作为进针点,避开动静脉血管。
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摘要】目的观察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探讨治疗机理。
方法将8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组40例和牵引对照组40例进行治疗。
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及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并观察半年复发率。
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0例,愈显率92.5%。
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愈显率67.5%。
两组的愈显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7.5%(3/40),对照组复发率27.3%(9/3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McGill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后同组McGi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优于治疗前;治疗后2组的McGill评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法简易浮针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占60%-70%,临床表现以颈肩臂疼痛、麻木,颈后有压痛并有放射痛为主。
如治疗不当,会导致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运用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1.1.1诊断标准:采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分型诊断标准[1]。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症状以肩部疼痛伴患肢上臂外侧疼痛为主者,查体出现颈部C4-7压痛并向肩部及上臂外侧放射。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为阳性。
颈椎X线片显示异常变化( 颈椎小关节错位、颈曲异常、骨刺形成、椎间隙变窄等);③知情同意,能够配合完成治疗疗程及调查表的采集者。
探讨浮针加针刀平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106
探讨浮针加针刀平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浮针加针刀平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01月~2013年02月我院137例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治疗组(76例)及对照组(61例)。
治疗组采用浮针加针刀平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及颌枕带牵引治疗。
针刀平刺及浮针治疗每5d 1次,2次为1疗程;针灸、颌枕带牵引均1次/d,10次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4%,对照组为83.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浮针加针刀平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针刀平刺;浮针;神经根型;颈椎病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floating needle and needle knife. Methods:the object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37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01 in the year of02 to 2013.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76 cases)and control group(n = 61).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with floating needle plus needle knif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traction. Needle knife flat needling and floating acupuncturetreatment 1 times per 5D,for the 1 course of treatment,acupuncture,pillow belt traction were /d,for the 1 course of treatment for 10 times. Results:the cur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7.4%,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floating needle plus needle knife is significant,safe and easy to accept.Key words:Acupotomy;floating needle;nerve root type;cervical spondylosis 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引起的颈、肩、臂、手疼痛与麻木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效果分析
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气滞血瘀型 )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效果。
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35例)行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不同方案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4%,大于对照组患者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不同组别患者疼痛程度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d与7d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92.26±1.54)分,大于对照组的(89.3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方案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浮针疗法;常规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临床中颈椎病可分为6种类型,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以肢体麻木与颈部疼痛为典型症状[1]。
在中医学中,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根本为风寒湿邪与气血瘀滞及慢性劳损[2]。
可采用针灸或中药敷贴等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不同方式的针灸疗法临床应用广泛[3]。
本次研究中,对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调查,旨在探究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方案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35例)行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
对照组:男女20/15例;年龄39~59岁,平均(47.25±6.25)岁;病程2~11个月,平均(7.62±3.26)个月。
观察组:男女21/14例;年龄37~59岁,平均(46.95±6.37)岁;病程3~11个月,平均(7.94±3.48)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疗效观察
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疗效
观察
目的:本研究以毫针为针具,依照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对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痛点进行治疗,结合常规针刺以疏通经络,并与常规针刺治疗进行比较,从而观察以毫针为针具的浮针疗法能否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以及该疗法与常规针刺相结合,其疗效相对于单纯的常规针刺是否具有优势。
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以毫针为针具的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
治疗5次后对两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依《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与比较。
结果:1、经治疗后,两试验组简化McGill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低
(P<0.05);2、简化McGill量表中,两组治疗前后PRI感觉分差值、PRI情绪分差值、PRI总分差值、VAS差值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差值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PPI差值无差异:3、两试验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上无差异
(P>0.05)。
结论:1、以毫针为针具的浮针疗法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痛点疼痛;2、以毫针为针具的浮针疗法结合常规针刺这一治疗方案与单纯使用常规针刺相比,能够更好地改善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
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康梦如;张彬;陈柳丹【摘要】目的:分析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8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普通电针),实验组41例予以浮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12%,比对照组80%的疗效更高(P<0.05);实验组疼痛症状评分为(1.65±0.15)分,对照组为(5.24±0.50)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即时起效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浮针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的颈椎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浮针;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作者】康梦如;张彬;陈柳丹【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主要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严重刺激(或压力)所致,伴发手指麻木、颈部痛及椎旁肌肉压迫等相关症状。
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如针灸、颈椎牵引、浮针等,不同疗法应用后所表现出的疗效均存在显著差异[1]。
为了解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象选取4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组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女性:22例/1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3.64±3.45)岁;实验组41例,男性/女性:23例/18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4.50±4.60)岁。
浮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浮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李慧明;王丽媛;徐琳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4(39)8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呈现年轻化趋势,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生理不适和心理压力。
目前浮针疗法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此文通过讨论浮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中西医理论,归纳分析近年来浮针以及浮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报道,证实了浮针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操作简单安全,依从性高的独特优势。
旨在总结并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同时就浮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对今后浮针治疗颈椎病的基础、临床研究中提供有利的引导。
【总页数】4页(P1558-1561)
【作者】李慧明;王丽媛;徐琳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针灸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颈型颈椎病对血流变学和疼痛的影响
2.浮针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3.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项
随机对照观察研究4.浮针联合贴扎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5.浮针疗法联合曲旋直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发表时间:2013-06-09T09:35:00.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汤小星王鸣凯陆锦贵葛芳清[导读] 观察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探讨治疗机理。
沈彤尹伦辉 (通讯作者) 谌凌燕周伟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广东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观察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探讨治疗机理。
方法将8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组40例和牵引对照组40例进行治疗。
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及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并观察半年复发率。
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0例,愈显率92.5%。
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愈显率67.5%。
两组的愈显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7.5%(3/40),对照组复发率27.3%(9/3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McGill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后同组McGi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优于治疗前;治疗后2组的McGill评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法简易浮针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占60%-70%,临床表现以颈肩臂疼痛、麻木,颈后有压痛并有放射痛为主。
如治疗不当,会导致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运用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1.1.1诊断标准:采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分型诊断标准[1]。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症状以肩部疼痛伴患肢上臂外侧疼痛为主者,查体出现颈部C4-7压痛并向肩部及上臂外侧放射。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为阳性。
颈椎X线片显示异常变化( 颈椎小关节错位、颈曲异常、骨刺形成、椎间隙变窄等);③知情同意,能够配合完成治疗疗程及调查表的采集者。
1.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②非颈椎病因素引起的上臂外侧疼痛者;③推拿手法禁忌症者;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者。
1.2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来源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病例。
按患者首次就诊次序,随机分到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组和牵引对照组,每组各40例。
所有患者患病初期均经外院治疗,效果不佳。
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7±4.5)岁,病程(18.5±12.7)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4.3)岁,病程(19.1±12.3)个月。
两组资料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治疗前SF-MPQ疼痛评分(S、A、T、VAS、PPI评分)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3研究方法1.3.1设计:本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1.3.2治疗方法(1) 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方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全身放松先用揉捏手法对颈肩部、肩胛区,小圆肌及上臂痛区进行软组织放松松解治疗大约10分钟,待软组织完全放松后进行正骨手法治疗,每个患者也要针对颈椎不同的错位形式采用不同的正骨手法,如低摇正法、挎角搬按法、俯卧冲压法、仰卧推正法等[2]。
以上手法结束后,嘱患者仰卧,双手轻扶床边,医者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手托患者下颌,对其进行徒手牵引约1分钟。
手法结束后,进行简易浮针治疗,先明确肩臂部痛点或压痛点等阳性反应点,在距离阳性反应点上下左右约5cm处确定1-2个进针点,常规消毒,选用0.35mm×40mm毫针,在进针点进针,针尖与皮肤约成15°向着疼痛点,到达距痛点约2cm处,针刺深度不超过肌层,患者应没酸麻胀痛等感觉,若有须将针退回重新进针,之后左右扇形摇摆针柄,使针身也呈扇形摆动,操作2-3min,留针30min后取针。
(2)对照组:应用QY-7型牵引椅,患者面向牵引架端坐,放松肢体,术者将枕颌带套于患者下颌部和枕部,在下颌部垫上海绵垫以减缓牵引时的喉部不适,扣好固定带,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及体质等情况每个病人选用不同的牵引重量,一般为 12-20kg,摇动转盘手柄,使患者处于牵引状态下即可,每次牵引10min。
(3)治疗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隔日治疗一次,治疗6次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评估。
1.3.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标准[1]。
痊愈:原有各型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显效:原有各型症状明显减轻,病情程度改善一个等级以上,疼痛程度改善一个等级以上或目测类比定级法 (VAS)减少3以上。
有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病情或疼痛有改善,但均不显著。
无效:症状没有改善,同治疗前。
(2)复发率治疗后半年,对两组治疗后痊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进行复发率随访。
(3)疼痛量表评分采用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表(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aire,SF-MPQ)[3],根据疼痛分级指数PRI感觉分S、情绪分A和总分T、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等指标综合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
1.3.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间疗效比较例(%)注:经Ridit分析,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后半年复发率比较:结果见表2。
治疗后半年,对两组治疗痊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进行复发率随访,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治疗组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表2 两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例注: 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1。
2.3两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结果见表3。
经t检验,治疗前两组间SF-MPQ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SF-MPQ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种疗法均能减轻或缓解肩臂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治疗后两组间SF-MPQ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疗法对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优于牵引疗法。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的比较 (x±s)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 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肩颈痛”、“肩背痛”、“项强”的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颈部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引起神经根所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而起病。
颈椎小关节错位、骨刺形成、椎间隙变窄都可以造成椎间孔变形或变窄进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2]。
临床中常见以肩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经其他医院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疼痛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颈椎小关节错位、颈神经后支、肩胛背神经受卡压、小圆肌缺血受损伤的共同作用下引发的[4]。
本研究采用龙氏手法结合简易浮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并与单纯牵引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在愈显率、SF-MPQ疼痛指数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同组治疗后SF-MPQ疼痛指数的改善优于治疗前。
颈椎牵引已证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肯定疗效,但在临床中常见到颈牵后效果不佳甚至症状加重者。
我们分析这是由于部分患者颈椎关节错位较严重,导致椎间孔变形或变窄,神经受到卡压。
在未进行手法复位,解除神经卡压之前进行牵引,只会加重神经卡压,增加对神经根的刺激,使症状加重。
对于轻度颈椎小关节错位、椎间隙变窄造成颈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患者采用牵引则效果较佳。
本研究证明了在已有颈肩部肌肉慢性劳损、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基础上,颈椎关节错位,使神经受到卡压是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进行治疗时,应先有针对性进行关节复位,再配合牵引等治疗,才能取得较佳疗效。
本研究针对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有针对性地运用龙氏手法对颈肩部、肩胛区、小圆肌上痛性硬结、条索状物进行松解,对错位关节进行复位。
龙氏手法注重三步定位诊断,在充分放松颈部肌肉的基础上,通过精确定位,施以针对颈椎错位为主的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可达到调整椎体关节紊乱、解除肌肉紧张痉挛、恢复颈曲及变形的椎间孔的目的,从而使局部失衡的生物力学状态趋向平衡,起到稳定颈椎的作用。
手法结束时给予徒手牵引,可理顺复位的关节,牵开重叠的小关节或嵌顿的关节膜,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神经卡压得以解除。
再结合对软组织镇痛作用较好的浮针,对肩臂部痛区进行镇痛。
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和现代针灸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与中医学皮部理论、近治理论、以痛为腧理论以及《内经》刺法理论等都有联系。
对软组织伤痛有很好的疗效[5]。
本研究未采用套管浮针,只采用普通毫针,是由于套管浮针留针时间过长,往往24h,且留针部位位于肩臂等经常活动部位,有时肩臂活动范围稍大时,会使软套管方向偏差,还会导致局部瘀肿,影响疗效。
而以普通毫针代替特殊浮针针具,操作简便,留针时间短,易被患者接受。
研究结果表明简易浮针与龙氏手法配合治疗肩臂疼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对性强,因而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牵引疗法,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本研究也提示我们在运用一种治疗方法治疗脊椎病达不到理想效果时,不妨运用多种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法,往往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1]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S].中华外科杂志,1993,31 (8):472-476.[2]魏征,李维礼,龙层花,等.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97- 103,158-161.[3]罗跃嘉.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的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康复,1992,7(4):160.[4]李世刚,尹伦辉,段俊峰.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5,12(20):199.[5]符仲华.再谈浮针疗法[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