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摘要:本文针对近五年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部分文献作一综述,对有关中医药疗法从推拿手法、中药、针灸、针刀及综合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发现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有推拿手法、中药(包括中成药和汤剂)、针灸、针刀及综合疗法,选用两种或多种疗法综合治疗较为普遍。
手法和针灸在中医临床较为常用。
结论: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但不论哪种保守治疗在安全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疗效指标上,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综述一、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影响颈部血管、神经和脊髓等,从而引起颈、肩、头、上肢、胸部疼痛和其他症状的综合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六种[1]。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颈椎病发病的60%[2]。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发生在40~60岁的人群,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临床病、多发病[4]。
正是由于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电子类产品的普及越来越普遍和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向低龄化发展[5]。
神经根型颈椎病和颈型颈椎病是比较早期的两种类型颈椎病[6]。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有过或正经历项背或疼痛、甚至是上肢放射性疼痛,防治颈椎病显的更加迫切。
二、中医治疗进展1、中医推拿治疗推拿手法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
再用按揉法对颈肩部进行推拿,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7]。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晕、头痛、肩膀疼痛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工作习惯的不断恶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尚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评估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中医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减少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不良影响。
总的目的是通过本研究对中医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肩部酸痛、上肢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但手术风险大,恢复期长,且易复发。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通过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未来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00字】2. 正文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变,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手部感觉异常、手指麻木、手指无力等症状。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约占颈椎病患者的60%-70%。
颈椎病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上自头颅,下至腿足,浅始皮肤,深至某些器官都有异常表现。
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可形成脑萎缩、脑梗塞、脑中风等,并可影响胃及心血管,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手术风险大且支出高,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倾向于选择非手术治疗,而中医治疗因其疗效明确,无甚副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最佳选择。
中医治疗颈椎病不是单纯的颈肩穴位治疗,还将和脏腑、经络、气血、关节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引起,使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改变累及神经根,出现的颈肩部疼痛、一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感觉异常等症候群[1]。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2.1 组织结构改变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会压迫或刺激神经根,使神经根轴水肿、炎症、粘连而引发症状[2]。
2.2 动力性因素慢性劳损、外伤等导致颈椎关节失稳移位[3],进而刺激压迫神经根,引起颈肩背部疼痛麻木甚至颈项强直。
2.3 年龄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是因为颈椎退行性变,软组织退变,韧带钙化,致使神经根受压刺激出现症状。
2.4 不良姿势长期伏案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睡觉枕高枕,长时间使用电脑,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姿势均会令颈部肌肉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发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2.5 发育异常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均属于先天发育异常,也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 [4]。
2.6 受寒寒邪影响了气血运行,肢体疼痛是由于得不到温煦濡养所致[5]。
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患者颈枕部或肩背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向前臂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无力感,持物不稳或失落[6]。
中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及思考

中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及思考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较为严重的类型。
传统中医有许多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整脊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本文介绍一例采用中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案例,并对其疗效及治疗思路进行分析。
患者,男性,58岁,因颈部疼痛、麻木、肩部、上臂疼痛及头晕一年余,曾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口服了多种药物和局部针灸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
近期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患者来我院中医科就诊。
患者初诊时,神志清醒,唇色红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弱。
查体:颈部强直,叩诊C5-7椎体有明显压痛,肩部、上臂肌肉有明显萎缩,右侧肌力Ⅳ级,左侧肌力⅕级,右胫腓浅、深腘肌肌力Ⅲ级,左侧胫腓外侧肌肌力Ⅱ级,左侧胫腓内侧肌肌力Ⅲ级。
针灸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不够,决定采用中医整脊法治疗。
治疗过程中,先令患者直立于按摩床上,放松全身肌肉,调整颈椎及肩带,采用手法矫正C5、C6、C7椎体。
针对患者症状,采用拇指按揉、拨夹、刮痧、拿捏等手法在颈部、肩部和上臂肌肉进行揉捏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治疗过程中需要让患者配合做一些颈部肌肉锻炼的动作。
治疗1次,每次1小时,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6周。
经过6周的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麻木明显缓解,肩部、上臂疼痛减轻,头晕症状消失。
肌力检查右侧肌肉恢复正常,左侧胫腓浅、深腘肌肌力恢复至Ⅳ级,左侧胫腓外侧肌肌力恢复至Ⅳ级,左侧胫腓内侧肌肌力恢复至Ⅴ级。
患者感觉精神状态良好,睡眠质量改善。
中医整脊法采用手法技术进行治疗,通过调整椎体与椎间盘、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关系的平衡,恢复颈部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针灸、按摩和肌肉锻炼等方法进行。
整脊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快、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的优点。
总之,中医整脊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传统的有效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需要结合各种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
该病的临床特点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导致颈部疼痛、肩部疼痛、手臂无力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医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中医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达到调整机体功能,促进康复的治疗方法。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中医推拿通过调整颈部的神经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中医推拿还可以调整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加速疾病的康复。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也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通过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传导,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促进组织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作用。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等多方面,能够全面、多角度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二、临床疗效分析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下面通过临床案例进行疗效分析。
病例一:患者王某,女,45岁,颈椎病症状为颈部疼痛、肩部酸痛,右侧上肢无力。
经过10次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后,患者的颈部疼痛减轻明显,肩部酸痛症状缓解,右侧上肢无力得到明显改善。
经检查,患者的颈椎病情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以上两个病例的举例,可以看出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您所不了解的这些事儿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您所不了解的这些事儿发布时间:2022-12-04T05:44:56.019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8期作者:张智力[导读] 颈部神经受到压迫而引发的颈肩部疼痛就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张智力成都青白江阳宣中医诊所,四川省成都市 610300颈部神经受到压迫而引发的颈肩部疼痛就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情严重的患者,上肢会伴有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这时,选择中医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分为内治与外治两种形式,尤其是复位或针灸等外治疗法,对患者上肢肩颈部疼痛、麻木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被刺激或压迫所致,病理表现为运动、神经反射障碍,且与脊神经根分布一致,临床预后良好。
大部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中老年人,但近几年也逐渐开始在年轻群体中发病,发病后肩颈部严重不适,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相对较轻、发病历程较短的患者。
而保守治疗大部分为中医疗法,那么,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哪些事儿是您不了解的呢?一、中医理论的颈椎病颈椎病为中医骨伤科的病种名称,为筋伤疾病的一种。
结合中医学的分析,颈椎病的病机在于体弱、气虚导致正气缺失,体表不固,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外邪入侵而发病。
因此,中医将颈椎病归属于筋病、颈肩痛、眩晕等范畴。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研究历史悠久,《素问·逆调论》云:“骨痹,是人当挛节也……人之肉苟者,虽近衣絮,犹尚苟也,是谓何疾?”“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云:“项背强几几……桂枝葛根汤主之。
”明代张潞《张氏医通》云:“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致脊背痛。
”目前,临床中医学研究颈椎病的主要方向文颈椎退变、颈椎损伤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骨伤治疗知识科普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骨伤治疗知识科普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指刺激或挤压颈神经根,导致颈部和上肢疼痛。
近年来,随着商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从事办公桌式工作的员工数量不断增加。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使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逐年增多,患者年龄逐年年轻化。
该病会导致患者持续疼痛、麻木,对患者的肝肾造成极大损害,不仅对现代人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现代人的生活质量。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复杂。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虽然西医治疗有一定的愈合效果,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西医治疗后对药物的依赖性较大,许多患者复发几率较大。
因此本文将探讨在中医学中是如何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比较常见。
主要表现为颈部症状和颈神经根受压。
这种类型颈椎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在损伤或退变的基础上进发生突变和膨胀,以及颈椎的小关节骨质增生、和颈椎的钩状关节骨刺以及各关节的松弛和移位,形成对颈(脊)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导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塞。
中医学在古代没有“颈椎病”的名称,但关于其症状的讨论由来已久。
《黄帝内经》说:“风、寒、湿混合,形成痹证”。
《苏文·金桂珍语》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医术》说,“气项强痛多由风寒邪客二阳,亦有痰滞湿停,血虚闪搓,久坐失枕所致。
”由此可见,古人普遍认为颈椎病是由风寒湿邪于筋脉,贯穿经络,阻滞经络,气血停滞所致。
根据中医骨伤学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辨证分为风寒湿、气滞血瘀、粘液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不足五种类型。
主要症状为疼痛,伴有颈部、肩部和上肢疼痛和麻木。
风寒湿型,头部沉重,颈部僵硬,不宜活动,舌鲜红,苔薄白,脉索窄;气滞血瘀组有刺痛感,痛坚,舌暗,脉纹;粘膜类型有头晕、愚笨、舌暗红色、苔藓厚腻、脉线滑;肝肾虚型有头晕头痛、失眠作梦、脸红、眼红、舌红、水少脉紧;气虚血虚组头晕、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乏力、舌轻、苔少、脉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综合病症,系因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骨质增生,小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等亦产生病变改变,进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骨髓椎动脉所致,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
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多因脏腑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外感风寒湿,或湿热蕴结,或淤血阻滞经脉而发病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药;推拿;针灸
《内经》有“颈项痛”、“颈项强”等病名,《伤寒论》有“项背强几几”、“头项强痛”,《甲乙经》有“肩背痛”、“肩臂痛”等记载,其变现与颈椎病的症状相符合。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这一点医圣张仲景早在东汉时期也已论及:“人年五六十,其进展缓慢、病程较长”的特征来看,当属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
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温养通痹汤有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供,加速消退炎症性水肿,松弛肌肉痉挛,缓解疼痛麻木的作用,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采用中药组方袪风胜湿,益气和营,解肌舒筋,治风湿痹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加补肝肾,强筋骨,降低复发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3年6入选的例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5-71岁,平均43.5岁,病程3月-25年,观察对象均为我院骨伤科门诊病例在治疗之
前对所有病例进行ct或mri确诊。
这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c2-c313例,c3-c411例,c4-c515例,c5-c619例,c6-c712例,c7-c85例,其中将这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用中医中的中药、按摩、针灸这三种方法进行治疗。
病例中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分布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中药内服葛根20g、桂枝15g、芍药15g、羌活20g、姜黄20g、当归20g、黄芪20g、赤芍20g、防风20g、秦艽25g、伸筋草25g、甘草10g,蜜炙20g,年龄大者加杜仲20g、续断20g,每日1剂。
1.2.2针灸治疗取穴:①主穴:大椎、风池、颈阿是穴、颈夹脊穴。
②配穴对于上肢麻木放射痛者加曲池、肩髃;颈肩疼痛明显者加肩髃、天宗;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放射痛者加外关、合谷;小指和无名指麻术放射痛者加外关、后溪,上述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取针后在上述穴位艾灸10分钟。
1.2.3推拿手法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
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2结果
中药内服组25例中,痊愈10例(40%),有效12例(48%),无效3例(12%);针灸疗法25例中,痊愈15例(60%),有效8例(32%),无效2例(8%);推拿疗法25例中,痊愈18例(72%),有效6例(24%),无效1例(4%)。
中医中这三种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相似,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3讨论
3.1颈椎间盘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内因,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用方法,通常以局部取穴法为主,选穴以颈夹脊、风池、阿是穴频率最高,以毫针、电针、水针、针刀及其它治疗方法为常用,也有腹针等新疗法,亦有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方面,处方中大都遵循“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并治”的辨证思想,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应用补气、活血之药,气血兼顾,以达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疾病的目的。
中医中都是非手术的方法治疗对安全性和疗效性都有一定价值。
神经根被“憋”则上肢疼痛;血流被“憋”则脑供血不足,眩晕、恶心、视物不清。
椎管被“憋”则手不能持物,脚不能走实;交感神经被“憋”则头痛,心慌,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食道被“憋”则吞咽困难;要是多处被憋,那人就处处难受了
3.2发病机制与临床变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祖国医学称为“痹证”、“眩晕”、“颈肩痛”等,中医古典医籍中早有所记载(《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痹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中
医学认为风寒湿邪留滞于经络、肌肉、关节,导致颈肩部气滞血瘀是其基本病机[1],临床主要表现为“痛”和“麻”。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时以疼痛为主,可伴有麻木、肢冷。
3.3分析①采用中药组方袪风胜湿,益气和营,解肌舒筋,治风湿痹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加补肝肾,强筋骨,降低复发率。
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方面,处方中大都遵循“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并治”的辨证思想,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应用补气、活血之药,气血兼顾,以达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疾病的目的。
白芥子散剂外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②使用针灸治疗:穴位针灸可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虚劳损伤,对退行性病变的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调节局部血液和代谢循环;在改善颈椎病动力失衡的基础上,起到调节阴阳、动静平衡的效果。
经筋针刺法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邪镇痛,纠正经筋痉挛而导致的颈椎关节紊乱,松解病变及肌肉痉挛与疼痛,使颈部经筋得到松解、颈椎的序列恢复正常,也可使椎动脉、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节的刺激与压迫症状得到缓解,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好的效果。
③安全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将疾病分为炎性水肿期、缺水期、功能恢复期三个阶段,并采用不同手法治疗,以尽早达到“肌肉、韧带、骨”的稳定性;以放松手法配合提端、推顶、侧扳及解困放松法,运用调整骨关节、椎体的手法治疗临床疗效显着。
手法的温热效果可以驱寒三邪,消除拘急,恢复筋脉的舒展柔顺。
推拿手法的温热效应能温运阳气,促进血运。
方法对治疗神经根型
颈椎病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也可以根据情况将三种方法合并进行综合性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优势互补,使效力得到增强,疗效确切。
目前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等,均为保守治疗。
临床中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以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主流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医古籍中已经有丰富的记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有了较好的发展,治疗手段多样,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颈椎位于头与躯干之间,其间有椎动脉、神经、脊髓、食道、气管等重要的组织与器官在此经过,是维系大脑与全身之间联系的唯一交通枢纽。
颈椎出了毛病,相当于在交通路口发生了车祸,大堵车,谁也别想过得去,“憋”着吧!
参考文献
[1]王燮荣.王燮荣现代整脊手法[j].世界骨伤杂志,2005,1(1):133-135.
[2]吴铁强,蒋刚.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96-97.
[3]陈粉扣,陈宁.雀啄法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2(19):38.
[4]东野长新,东野广刚.温养通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6 feb,15(3):350.
[5]贺普仁,谢新才,刘红,等.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颈椎病26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3,22(4):42.
[6]荆琳,陶杰,朱先龙,田峰,赵犹太.“中医两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07).
[7]林木南,刘献祥,刘建华,张爱平,许书亮,郭建红.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01).
[8]郎然,王晓平,杨朦.根痛平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11):49.
[9]马勇,周建中,周临东,等.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