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伤口感染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外科反思案例分析模板范文

外科反思案例分析模板范文

案例名称: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反思一、案例背景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腹疼痛、发热3天”入院。

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

术后第5天,患者切口出现红肿、渗液,诊断为切口感染。

二、案例分析1. 术前评估(1)患者入院时,护理团队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史进行了详细询问,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2)患者入院后,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 术后护理(1)患者术后,护理团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切口干燥、清洁。

(2)术后第5天,患者切口出现红肿、渗液,护理团队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切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3)根据培养结果,给予患者敏感抗生素治疗。

3. 反思(1)术前评估:患者入院时,护理团队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史进行了详细询问,但未对患者的免疫力进行评估。

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2)术后护理:护理团队在术后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但未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定期消毒。

切口感染可能与切口消毒不到位有关。

三、改进措施1. 术前评估:加强对患者免疫力的评估,针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术后护理:加强切口消毒,每日用碘伏棉球对切口进行消毒,保持切口干燥、清洁。

3. 加强护理团队培训:提高护理团队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四、总结通过本次案例分析,我们认识到术后切口感染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加强术前评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水平,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摘要】目的为了能够预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的伤口感染,本文对普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伤口感染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原因。

方法本研究对我院的160名普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在调查的160名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了伤口感染,占9.4%。

经过研究分析了解到,在手术中,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由于手术器械、手术操作造成的污染。

结论为了有效的避免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医院应该对手术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医师要严格的规范手术的操作。

【关键词】伤口感染;案例;因素;普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手术后患者的伤口感染,患者在手术后,极容易由于医院的卫生条件、医师的操作水平等因素,造成患者出现伤口感染。

患者出现手术后伤口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的住院与治疗的费用,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因此,为了避免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本文对收治的160名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了有效的降低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本文重点分析伤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名患者的调查研究,了解患者的个人资料如下,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90例,患者的年龄在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岁,病程4-10年。

1.2方法对160例患者进行周期性身体素质检查,其中包括对体温、药物的服用、伤口内分泌等项目的检查,记录所得的数据。

1.3诊断方法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诊断。

患者在手术后如果出现,伤口发炎、伤口难以愈合且出现脓液、在插管穿刺手术后,导出液为脓液,这几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判断为伤口感染。

1.4数据处理针对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最新的SPSS软件进行统计,当P<0.05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通过对15例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如下,在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伤口得到的处理不当,并且手术后监护不到位造成的,这样原因发生感染的患者占85%,因此,需要在手术中重视操作问题,以及手术后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这些操作对于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手术感染医疗事故案例

手术感染医疗事故案例

手术感染医疗事故案例案例一,某医院一名患者因腹部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手术室内的消毒工作并不到位,手术器械和手术台的清洁不符合卫生标准,导致术后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

案例二,一名患者在某医院进行了心脏手术,术后不久出现了感染症状,经过检查发现手术部位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

经过调查发现,手术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存在疏漏,医护人员的手部消毒不够彻底,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患者的手术感染。

案例三,一名患者在进行脊柱手术后出现了感染并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

经过调查发现,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情况较差,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不规范,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够标准,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导致患者感染的原因。

以上案例反映了手术感染医疗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手术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治疗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无菌环境的维护。

为了减少手术感染医疗事故的发生,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手术室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手术器械和手术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状态;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手部消毒和穿戴无菌手套的规定,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污染风险;患者术前术后应加强个人卫生和伤口护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总之,手术感染医疗事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高度重视手术感染问题,加强管理和操作规范,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和总结,能够引起大家对手术感染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减少手术感染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12例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12例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感染几率 。
【 中图分类号 】 R6 1
1 引 言
【 文献标识码 】 A
伤 口感染是在患者在手 术之后常见的一种手术并发症 , 在国内各医
院 中都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医院的医疗卫生条件有 限、 医生 操作 水平偏 低以及护 士护理不到位 等因素都有可 能造成普外科患 者术 后的伤 口 感
4 . 2 严格规 范医生 的操作 在 手术过程 中 , 医生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分析 , 制 定科学
染。伤 口感染不仅极 大地影 响了患者的康复状况 , 而且还会 增加住 院治 疗的成本。 所以 , 需要 找出导致患者伤 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 并提出了相应 的解决方案 , 这样就可以有 效地减少术后感染 的可能性 。
【 摘
要】 目 的: 探讨普 外科切 口感染的一些相关 因素。方法: 对2 0 1 1 — 2 0 1 3 年本院的 2 0 0 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调 查和分析。
结果 : 有1 2 例病人 的伤 口存在感染的情况, 感染率为 6 %。本文主要对 1 2例普外科伤 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 分析 , 并且探讨 采取 有效
作, 这样对 于降低感染率会有 十分积极 的意义 。
作, 需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 ① 加强 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 对患者 的身
体恢 复状况进行定 期检查 , 预测病 人病情 的发展 方向 , 做好 积极 的准备 工作 ; ②根据 患者的身体状况 , 医务人员需要及 时补充患者所 需要 的能 量 物质和营养物质 , 使得患者 能够 早 日康复 ; ③ 确保患者在 干净的环境
今 日健康

2 0 1 4 年4 月 第 1 3 卷 第4 期
Ap r i l 2 0 1 4 Vo 1 . 1 3 No . 4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报告和数据分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报告和数据分析

术后预防措施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及时更换潮湿、 污染的敷料;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 及时倾倒引流液,并观察引流液的颜 色、性状和量。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感染率监测
定期统计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检查
定期对术前、术中、术后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 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医护人员手卫生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可造成交叉感 染。
医疗器械消毒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是引发感染的常 见原因。
住院环境
病房拥挤、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也可增加 患者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及效果评
05

术前预防措施
术前皮肤准备
术前晚或术日晨用肥皂水彻底清洁手术野皮肤,必要时术前 2h再次清洁;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防控措施不到位
针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措施在实际操作中执行不到位,导致感 染率居高不下。
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完善数据收集和报告机制
建立全国性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报告和数据收集系统,确保数据 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
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分析
03
感染病例数量统计
总感染病例数
统计期内共发生外科手术部 位感染病例XX例。
各科室感染病例数
普外科XX例,骨科XX例,神 经外科XX例,泌尿外科XX例 ,心胸外科XX例。
感染率
统计期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率为XX%。
感染部位分布
手术切口感染
共XX例,占感染病例总数的XX%。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病例分析与总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病例分析与总结

01
02
03
临床表现
患者手术部位出现红肿、 疼痛、发热等感染症状。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伤口分泌 物培养等方法,确定感染 病原体类型。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等,可辅助判 断感染部位及范围。
治疗方案及效果
抗感染治疗
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选用敏 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有效控制
感染。
伤口处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干燥,促进伤口愈合。
无菌原则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手术部位,进而引发感染。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与免疫力
患者的年龄和免疫力状况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性有重要影响。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因为他 们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营养状况
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愈合过程。营养不良会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抗感染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 风险。
患者基本信息
01
患者姓名:匿 名
02
年龄:53岁
性别:女
03
04
病史:高血压 、糖尿病
手术类型及过程
手术过程
手术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
01
术前准备:患者接受全身麻 醉,并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
02
03

手术操作:医生通过腹腔镜 在患者腹部建立操作孔,切
除胆囊并取出。
04
05
术后处理:手术部位进行清 洗和缝合,患者接受抗感染
确保手术过程中所有步骤都按照 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减少手术操 作中的污染和感染风险。
强化手术团队培训
提高手术医生、护士等团队成员 的专业技能和无菌操作意识,确 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普外科伤口感染案例分析论文

普外科伤口感染案例分析论文

普外科伤口感染案例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预防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举措。

方法对近段时间由我院收治的172例普外科患者术后伤口发生感染的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

结果在收治的172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伤口感染,感染率为8.14%。

经过研究发现,伤口由于手术器械、手术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污染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结论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严格规范医师的手术操作,强化医师对感染的预防意识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伤口感染;案例;因素;普外科伤口感染是手术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在国内各个医院中,由于卫生条件、医师操作水平等因素使得普外科患者在术后极易感染。

伤口感染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而且加重了患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所以,避免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对于普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72例患者进行治疗和调查,找到了导致伤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可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过调查研究的172例患者都是我院近段时间所收治的,其中,男78例,女94例,年龄4-82岁,平均年龄32.4岁,病程5h-14年。

1.2 方法对172例患者进行周期性身体素质的检查,并对所得到数据进行记录。

患者进行周期性全身检查主要包括对体温、药物的服用、伤口分泌物等项目。

1.3 诊断方法根据相关的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诊断。

患者术后伤口出现以下情况的任意一种则可判断为伤口感染:一、伤口发炎。

二、伤口难以愈合且出现脓液。

三、在进行插管、穿刺等手术后,导出液为脓液[1]1.4 数据处理采用最新ssp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通过调查研究,14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因各种因素导致感染的发生,现进行如下总结:由上表可知,因伤口处理不当和术后监护不到位而发生感染的患者人数居多,占到感染总人数的78.57%,所以说,注意手术中过程中的操作问题和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普外科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范文

普外科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范文

普外科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范文在普外科这个充满挑战又有点“状况百出”的科室里,发生过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不良事件。

今天我就给大家唠唠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咱们先说说这个事件的主角,李大爷。

李大爷是因为阑尾炎被推进了普外科的病房。

当时呢,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个挺常规的阑尾炎手术,就像我们每天吃饭一样平常(这是对医生来说啦)。

手术前,按照流程护士要给李大爷做术前准备,包括备皮。

这备皮啊,就是把手术部位周围的毛发给清理干净,这可是个细致活。

可那天给李大爷备皮的小护士是个新手,有点紧张。

她在备皮的时候不小心刮破了一点皮肤。

这就好比你在擦桌子的时候,本来是想擦干净,结果把桌面给划了一道痕。

小护士当时就慌了,不过还是按照规定做了处理,跟医生也汇报了情况。

然后就到了手术的时候啦。

主刀医生那可是经验丰富,手起刀落就把阑尾给切了。

可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李大爷就开始不对劲了。

他的手术切口又红又肿,还发起了高烧。

医生们就赶紧检查啊,这一查,发现是伤口感染了。

这时候大家就开始分析原因了。

首先就怀疑到了那个备皮时刮破皮肤的小插曲。

你想啊,皮肤破了就像城墙有了个小缺口,那些细菌就像小怪兽一样,瞅准机会就往伤口里钻。

再加上手术本身对身体也是个打击,李大爷年纪也大了,抵抗力没那么强,这伤口感染就这么发生了。

这可把医生和护士们忙坏了。

医生赶紧调整了抗生素的使用,护士呢,就天天守着李大爷,给他的伤口换药。

那换药的过程也是一场“战斗”,每次揭开纱布,看着红肿的伤口,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李大爷也遭罪啊,本来想着做个小手术就好了,结果被这伤口感染折磨得够呛。

这个事件给普外科的医护人员敲响了警钟。

对于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步骤,都不能掉以轻心。

就像下棋一样,一步走错,可能就满盘皆输。

从那以后,科室里对术前准备的培训更加严格了,尤其是对新手护士的指导。

而且在每一个环节都增加了检查和监督,就盼着这样的不良事件别再发生了。

你看,在普外科,哪怕是像阑尾炎这样常见的手术,也容不得一点马虎啊。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23例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23例

这项研究属于阶段分 析调查 。所检测各个指标与伤 口 感 染 密 切相 关 。 中性 别 、 龄 、 E类 型 、 性 疾 病等 是 不 其 年 切 l 慢 可以改变的因素 , 而术前住院时间 、 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 侵 人 I操 作 、 口引流 , 术 时 间 、 V长度 、 醉 方 式 及 术 生 切 手 切 I 麻 中应用 皮肤保护性贴膜是部分或完全可变因素。 恶性肿瘤患者 由于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 加上治疗 中放 、 化疗的治疗加重 了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和缺陷程度 ,以及 由
中国中医药咨讯

2 1 年 1 月上 第 2 00 1 卷 第 3 期 1
No e e 2 0 V0 . No 3 v mb r 01 1 2 .1
3 8・ 4
Ju a f iaT a i o a ie eMe iieIfr t n o m l n rdt n l o Ch i Chn s dcn nomai o
[] 2 吴旭琴 , 月秀, 刘 吴影秋 . 院感 染现患率 调查【. 医 J苏州 大学学报 ]
( 学 版) 042() 2 — 2 . 医 , 0 , 1: 0 12 2 4 1 [] 3 孔凡志. 外病房 4 普 8例伤 1 3感染分析 . 齐齐哈尔 医学 院学报[. J 】
2 0 ,91 )10 1 0 82 ( :1 - 1 0 1
结论 与伤 口 染有 明确关系的因素主要分 为二类 : 感 内源性和外 源性 。内源性主要是指与病 人特性 有关如 : 高龄 、 恶性肿瘤 、 循 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 耐药菌株感染等 ; 外源性是指与手术过程的特性有关有 : 手术因素( 、 二 三类 手术 切 1 、 3 急症手术 、 手术 时
普 外 科伤 口感 染分 析 2 3例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目的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伤口感染提供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本院普外科180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其中发生伤口感染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提出处理及预防措施。

结果普外科患者年龄越大,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时易发生手术伤口感染。

术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进行营养支持及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几率较大。

结论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加强切口护理,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自1970年开始,进行国际性的医院感染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率高居医院感染中第3位[1]。

普外科伤口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使医疗经费支出增加。

2001年,卫生部正式颁发了手术伤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作了具体定义。

2010~2012年,我院普外科共收治住院手术患者180例,其中12例发生伤口感染。

本文以这12例伤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提出预防方法,旨在为降低临床普外科伤口感染率提供帮助。

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2012年,我院普外科共收治住院手术患者180例,共检出12例伤口感染病例,普外科伤口感染率6.67%。

12例感染患者中男7例,女5例。

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3.6±0.49)岁;其中年龄>55岁8例(66.67),年龄55岁占66.67%(8/12),合并基础性疾病的占66.67%(8/12),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感染几率最大,占25.00%(3/12)。

由此可见,普外科患者年龄越大,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时易发生手术伤口感染。

2.2术前准备与伤口感染的关系12例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中,急诊手术比重较大,占58.33%(7/12),仅33.33%(4/12)的患者术前接受营养支持,术前30min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为0(0/12)。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
开。
例, 2 女 8例 ; 年龄 6~6 5岁 , 6一l 4岁 2 2 例 ,4~2 1 4岁 2 1例 ,4~4 2 5岁 2 5例 ,5 4 6 5岁 6例 ; 性 阑尾炎 6 急 6例 ( 纯性 单 3 1例 , 化脓性 2 , 6例 坏疽 性 1 9例) 慢性 , 阑尾炎 3例 , 因出 国劳务输出行 预防性 阑 尾切除术 1 5例。急性 阑尾 炎发病距 手术 时 间 5~ 2小 时 , 均 3 . 时 。 7 平 0 5小
26. 001
20 0 5年 3月 ~2 0 09年 2月 , 我们 行
小切 口(<3 m) e 阑尾切 除 术 8 4例 , 用 采 无皮下保 留缝线方法缝合切 口, 即拆线 后 发 口内无保 留缝合 线 , 取得 良好效 果 , 现
肌 , 内斜肌 不用缝 合 , 外斜肌腱 膜 用 腹 腹 4号线连 续缝 合 , 头不 打结 , 两 分别 穿 出 皮处 , 自在 皮 肤外 与腹 膜 缝线 两 头 打 各 结。皮肤 切 口 1号线 间断缝 合 ; 拆线 ③ 时, 皮肤缝线 常规拆 除 , 膜及腹外 斜 肌 腹



适应证 : ①术前症状 、 征典 型 , 体 诊断 明确且炎症较局限的急慢性 阑尾炎 ; ②术 前症状不典型 , 且考 虑急性 阑尾炎 , 排 且 除其他疾病并在术 中明确诊 断者 ; 要求 ③ 行预防性 阑尾 切除者 。如 下列情 况不适 宜该术式 : 人过度 肥胖 ; 病 阑尾穿 孔并 发
染调查而定 的数据显示 , 外科伤 口感染高 居 医院感 染 中第 三位 … , 大量 数据 显 有 示外科伤 口感 染不 仅延长 患者 的住 院时 间, 导致额外 的医疗经 费支 出 , 同时增加 患者 的痛苦 。按照 20 0 1年卫生 部颁发 的 手术 部 位 医 院感 染 诊 断 标 准 , 我 院 对 20 2 0 0 7~ 09年普外科 20例住 院手 术及 0 1 2例伤 口感染 患者 进行 回顾 性统 计 , 现 分析如下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病例分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病例分析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手术史、感染症状等;其次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以及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最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 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局 部处理包括清洁伤口、更换敷料、局部使用抗生素等;全身 治疗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同时加强营 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免疫治疗
03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以给予免疫治疗,如使用免疫增强
剂等药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优化医院环境及消毒措施
改善医院环境
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整洁,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等进行消毒, 减少医院内的污染源。
强化消毒措施
对手术室、病房等关键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确保消毒剂的浓 度和作用时间符合要求,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与微生物学、药学等多学科紧密合作,共同制定 和执行感染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06 预防与控制策略探讨
加强手术操作规范培训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确保手术团队掌握正确的无菌操作技术,包 括手术器械处理、手术区域准备和手术过程 中的无菌操作。
规范手术流程
制定详细的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 规范,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病例二
患者因骨折行内固定术,术后发 生深部组织感染。分析感染源可 能为内植物或手术操作中的污染 。
病例三
患者行腹部手术,术后出现腹腔 感染。探讨腹腔感染与手术操作 、术后护理等因素的关系。
经验教训总结
严格无菌操作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减少手术部位污染 的可能性。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普外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385例普外科病人,对其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385名病人术后有8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08%,其中,未做好充分准备的病人切口感染率较好,符合标准的病人切口感染率较低,在高温季节接受手术的病人的伤口感染率较非高温季节接受治疗的病人高,而Ⅲ类病人的伤口感染率较Ⅱ类病人高,较 I类病人高。

结论: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的手术情况和手术类型,进行适当的手术安排和手术护理,提高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切口感染;普外科;危险因素普通外科手术属于手术治疗中占比较大比例的一类手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相比于保守治疗,其效果更为明显。

然而,由于手术切口较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从而导致病人的不适感觉,对其治疗效果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手术后伤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因此,如何防止伤口感染,对医务人员和医院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普外手术中有12.13%的患者出现切口。

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院手术室管理不规范、医师的操作不科学、病人的身体状况不佳。

如何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的分析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研究,分析其主要感染因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接受普外科手术的385名病人,其中211名男性,174名女性;研究对象为15-81岁,平均年龄(42.2±1.2)岁;体重指数(24.84±1.11)kg/m²;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未发生紧急手术;所有病人都没有手术禁忌证,没有凝血功能异常,没有药物过敏;病人及其家人对于本研究之目的、内容及合作方式有充分了解,并愿意参加。

58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58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58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便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方法对1022例接受普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着重研究切口感染的原因。

结果共有58例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占普外科手术患者的 5.68%,其中Ⅰ类患者共有24例感染,占感染总数的41.38%,Ⅱ类患者共有30例感染,占患者感染总数的51.72%,其余4例为Ⅲ类切口感染。

5例30岁以下的感染患者,30~45岁患者感染总数为17 例,45岁以上的患者有36例感染。

结论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临床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普外科手术的切口感染情况,在临床外科手术之后最为常见,它是控制临床感染发生率各项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内容[1]。

调查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制定相关措施,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2]。

本文对于2011 年 2 月~2013 年 3 月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2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3年3月本院进行的外科手术感染患者1022例,其中男645例,女377例,年龄4~73岁,合并切口感染58 例,男33例,女25例,Ⅰ、Ⅱ类和Ⅲ类手术患者的感染数目分别为24、30、4例。

1. 2 诊断标准对接受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进行定期检查,诊断标准严格遵守卫计委所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文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进行。

1. 3 研究方法分析探讨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患者的体温单、病程记录等,以准确判断切口感染是否发生。

一旦确定为切口感染,则详细记录该患者的各项资料,探讨分析感染类型及其原因。

2 结果102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共有5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5.68%。

普外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16例分析

普外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16例分析

普外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16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相关性因素,为有效控制切口感染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

方法:对普外科患者16例的手术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结果:在1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共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18.75%,其中Ⅰ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0.00%(0/3);Ⅱ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11.11%(1/9);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50.00%(2/4)。

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Ⅰ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Ⅱ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年龄、抗生素应用情况均与切口感染有着密切相关性。

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因而临床要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在临床当中,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为临床较为多见的感染类型,依据临床相关资料调查研究结果显示【sup】[1]【/sup】,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临床各种感染中位居第4。

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2009年7月~2010年3月收治普外科手术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5~81岁,平均42.7岁;16例手术患者当中,5例浅部切口感染;11例深部切口感染。

方法:切口感染评定标准【sup】[2]【/sup】。

①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周围存在脓性渗出液(或伴体温>38℃),即可确定为切口感染。

②临床研究方法:分析1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包括辅助检查结果,体温记录、临时及长期医嘱等,根据临床手术切口感染评定标准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并整理记录相关结果。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X【sup】2【/sup】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01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分析

101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分析

101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分析发表时间:2017-03-31T14:27:42.0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作者:祝世军[导读] 调查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

(内江市资中县归德中心卫生院四川内江 641203)【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

方法:本次实验,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32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感染手术患者的相关基本资料,归纳切口主要分泌物培养结果等情况。

以总结重要影响因素,促进预防措施深入改良。

结果:1328例行手术患者中有101例产生了伤口感染。

三类手术切口、年龄≥60岁、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5天等均为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肠埃希菌、金色葡萄球菌是我院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结论:通过调查了解我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更好的促进预防措施的改进,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完善医疗服务。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回顾性分析;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162-02 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指发生在手术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1]。

切口感染会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相关医护人员要重视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本文通过对132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我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现详细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实验,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32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53.4±7.2)岁,男650例,女678例。

手术类型分布:胃肠道肿瘤根治术152例、胆囊切除术154例、肠道修补术143例、乳房癌根治术160例、阑尾切除术155例、疝修补术162例、甲状腺切除术1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4例胃全切术115例。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张冬明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张冬明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张冬明摘要: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452例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63例,且均符合普外科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感染率4.34%。

结论: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素质及免疫能力、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电刀的正确使用、切口的清理与缝合技术、引流物的放置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及时有效地调整自身素质及免疫能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电刀的正确使用、关腹前清理切口与减低切口缝合张力、合理放置引流物进行腹腔或者腹壁引流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关键词:切口感染;原因;预防;普外科临床资料2014-2016年我院实施各种普外科手术1452例,男823例,女629例,年龄在7-72岁;平均年龄42.8岁,其中腹部手术1190例,乳腺手术55例,其他手术207例。

切口感染63例,其中糖尿病20例,肥胖19例,营养差、低蛋白血症8例、年龄>60岁126例、长期吸烟107例、手术时间>3h112例;3类切口化脓穿孔性阑尾炎19例;有感染中毒症状短期使用地塞米松5例;感染患者中有45例使用电刀。

2014-2016年我院普外科手术病人1452例,感染63例,切口感染率4.34%。

对63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病程记录、医嘱及护理记录、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切口情况、辅助检查等统计分析。

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患者自身素质及免疫能力、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电刀的正确使用、切口的清理与缝合技术、引流物的放置等因素有关。

讨论患者自身素质及免疫能力:肥胖是切口感染重要因素,主要由于脂肪过多堆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还能引起糖代谢异常,导致切口部位脂肪液化、液体积聚引发坏死,出现切口感染,临床应对这一类手术时,应尽量将皮肤及皮下脂肪一次切完,控制切口长度,缩短操作时间,并及时给予抗生素预防,且近年来研究证实,肥胖者多伴有糖代谢异常的潜在隐患,糖尿病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切口的愈合,延长了恢复时间,导致切口感染率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外科伤口感染案例分析
作者:陈彦林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预防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举措。

方法对近段时间由我院收治的172例普外科患者术后伤口发生感染的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

结果在收治的172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伤口感染,感染率为8.14%。

经过研究发现,伤口由于手术器械、手术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污染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结论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严格规范医师的手术操作,强化医师对感染的预防意识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伤口感染;案例;因素;普外科
伤口感染是手术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在国内各个医院中,由于卫生条件、医师操作水平等因素使得普外科患者在术后极易感染。

伤口感染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而且加重了患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所以,避免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对于普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72例患者进行治疗和调查,找到了导致伤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可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过调查研究的172例患者都是我院近段时间所收治的,其中,男78例,女94例,年龄4-82岁,平均年龄3
2.4岁,病程5h-14年。

1.2 方法对172例患者进行周期性身体素质的检查,并对所得到数据进行记录。

患者进行周期性全身检查主要包括对体温、药物的服用、伤口分泌物等项目。

1.3 诊断方法根据相关的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诊断。

患者术后伤口出现以下情况的任意一种则可判断为伤口感染:一、伤口发炎。

二、伤口难以愈合且出现脓液。

三、在进行插管、穿刺等手术后,导出液为脓液[1]。

1.4 数据处理采用最新SSP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
2 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14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因各种因素导致感染的发生,现进行如下总结:
由上表可知,因伤口处理不当和术后监护不到位而发生感染的患者人数居多,占到感染总人数的78.57%,所以说,注意手术中过程中的操作问题和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3 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知,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术后伤口处理不当导致感染是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感染的防治工作也应该主要以伤口处理作为基础。

为此,文章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对应措施来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

3.1 术前准备工作可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对于医师而言,在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在进行手术前,医师应该做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患者的身体素质做好全方面的检查以确定手术的可实施性。

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术后的恢复情况,抵抗力强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很少发生术后感染。

相反,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则很可能发生术后感染,针对此类患者,医师应该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和应对感染的发生。

②做好备皮工作。

备皮工作就是指在进行手术前将手术处的毛发剃除干净,以防因患者毛发上的细菌等有害物质引发伤口的感染。

③手术器械严格消毒。

手术伤口处的组织自身抵抗力低,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只有保证无菌操作才能有效地避免伤口感染的发生,所以在进行手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彻底去除器械上所存在的有害物质。

④术前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

基于患者对于手术的畏惧心理,医师在进行手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使其相信医师,积极配合治疗[2]。

3.2 严格规范操作,提高医师预防意识医师自身的操作水平也对术后感染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操作能力较高的医师可以在手术过程中保护好患者伤口和手术后处理好伤口,从而避免伤口感染的发生[3]。

因此,在普外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医师应该严格规范自身的操作程序,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术后感染。

3.3 抗生素溶液的使用可以减少感染抗生素溶液的使用对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能有效的降低感染的发生,所以在手术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研究发现,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使用剂量与感染率下降程度是不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手术中过多的应用抗生素不仅不会降低感染率反而有可能提高,这就要求医师要合理利用抗生素以防治感染的发生。

抗生素溶液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过敏反应的试验,防止患者由于对抗生素过敏而影响身体的恢复。

第二、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需的抗生素溶液的剂量进行正确的评估。

第三、推测并合理利用抗生素所能发挥药效的时间,一般以3-4h为有效时间[4]。

第四、正确选择所使用的抗生素类型,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抗生素的使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在正常情况下,手术中通常选用抗菌作用范围广,对人体副作用低的抗生素作为临床应用,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3.4 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术后监护的不当也会造成患者的伤口感染,所以在手术之后,医务人员应该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①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预测患者病情的发展方向,积极做好应对工作;②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医务人员需及时补充患者恢复健康所需的能源物质和水分,用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③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清洁。

清洁的环境不仅会有效避免病原菌的侵染,还会对患者的心情造成影响;④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

积极与术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的焦虑,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监护工作。

总之,术后感染的引发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关于术后感染的防治工作又是一项持续时间长久的工作,这就要求医师做好个人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的检查,消除致病因素,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明康.普外科手术引起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医学信息,2009,1(12):253.
[2] 马其彬.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探讨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7(7):87-88.
[3] 刘骏斌.普外科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抗生紊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5):597-5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