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区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绿色住区标准2019

绿色住区标准2019

绿色住区标准2019
绿色住区标准是指为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
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2019年的绿色住区标准可能会有一
些更新和调整,以下是对2019年绿色住区标准的多角度全面回答:
1. 绿色住区标准的内涵,绿色住区标准包括了建筑节能、资源
利用、环境保护、社区设施、交通便利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旨
在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高
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标准的具体内容,2019年的绿色住区标准可能对建筑能效、绿地率、雨水利用、垃圾分类处理、公共交通配套等方面进行了更
新和完善。

这些具体内容会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要求。

3. 标准的实施意义,绿色住区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消
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舒适度。

同时,通过绿
色住区标准的推动,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的整
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实施挑战和解决方案,绿色住区标准的实施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政府引导、产业支持、社区宣传等,共同推动绿色住区标准的落地实施。

总之,2019年的绿色住区标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其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实施意义重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够推动绿色住区标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绿色住区标准

绿色住区标准

绿色住区标准
面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挑战,如何建设健康、宜居、环保的社会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住区建设是当前推进绿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和挖掘城市发展的潜力,以达到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要建立绿色住区,首先要明确其标准。

绿色住区标准一般分为物理环境标准、社会环境标准和生态环境标准三大类。

一、物理环境标准:
物理环境是指住区的土壤、地表水等自然条件,是城市绿色建设的重要基础。

因此,绿色住区建设必须以自然资源优化为前提,着力改善地下水质量,打造具有环境友好循环特征的清洁水域,提供舒适的室外空气环境。

此外,还要控制噪声污染,减少地面沉积物污染,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屋顶和墙体绿化,提高路面水泥渗漏等。

二、社会环境标准:
社会环境的特征是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特性,是绿色住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因此,要倡导文明、文化和艺术审美,加强公共观念和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控制空气污染和污水排放,坚持绿色住区建设和社会文化空间的互补发展,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生活空间。

三、生态环境标准:
生态环境的特征是以生态为中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其实施要求主要是提高绿色植物覆土率,减少污染排放,改善尘埃污染,
降低噪音污染,实施节水节能,推行生态植物保护等。

绿色住区建设是促进全国社会绿色发展的紧迫课题,构建绿色住区已成为当前政府及城市持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其首要任务是要求严格执行绿色住区标准,加强社会文化环境、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实现宜居、健康、舒适和环保的绿色住区建设。

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民用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为了规范民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高建筑的环保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以指导和规范建筑行业的发展。

首先,民用绿色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耗。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此外,建筑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的热工性能,采用保温隔热、节能材料,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水平。

其次,民用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和健康。

在室内装饰和装修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减少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释放,保障室内空气的质量。

同时,应该合理设计建筑的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建筑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的景观和绿化,增加绿色植被的种植,改善周边环境,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环保水平。

最后,民用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资源循环利用。

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倡建筑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建筑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的寿命周期,合理设计建筑的拆除和再利用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之,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不断创新和完善设计理念和技术,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益的建筑。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下文将从可持续性、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一、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材料的来源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

同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1.2 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

包括但不限于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1.3 生态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应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绿化和生态廊道等。

二、能源和水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2.1 能源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采用能源高效的建筑设计和装备,包括建筑外墙保温、高效照明装置、太阳能利用等。

建筑在运营阶段应具备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

2.2 太阳能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供电和照明等。

建筑应考虑方位、窗户面积和太阳能系统设计等因素,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2.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充分考虑节约用水,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收集和利用雨水,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等措施。

三、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3.1 室内空气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有效的通风、过滤和净化设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积累。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等原则,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

包括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合理利用地形和植被,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建筑选址、朝向、布局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要求在建筑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环保和节能。

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节能环保的施工方法,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要求在建筑设备和系统设计上注重节能和环保。

包括采用高效节能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上,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还要求在建筑使用和管理阶段注重节能和环保。

包括在建筑使用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的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管理中,加强对建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设计标准,它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居住质量,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为宗旨,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推动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为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居住环境提供更多的绿色选择。

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标准

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标准

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标准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

绿色住宅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宗旨,提供健康、节能、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规范绿色住宅建设,我国提出了绿色住宅标准,其中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是其中的一项。

一、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的内涵。

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是在节能、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健康舒适等方面有一定要求的标准。

在节能方面,要求建筑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实现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在资源利用方面,要求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求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健康舒适方面,要求室内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

二、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的实施。

为了确保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的实施,需要从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等因素,合理布局建筑空间,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建造阶段,需要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确保建筑质量;在使用阶段,需要合理利用建筑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雨水收集等,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在管理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建筑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建筑长期保持良好的环境性能。

三、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的意义。

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建筑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实施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其次,可以促进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转变;再者,可以改善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促进居住者身心健康。

四、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绿色住宅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二星级绿色住宅标准将更加注重建筑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引入更多的高新技术和绿色材料,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陕西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标准

陕西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标准

陕西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标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规范和促进陕西地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建设,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显得尤为必要。

一、环境保护标准
1、生态景观:小区内应有充足的绿化率和水体面积,且植物品种应当具有本地特色,生态环境应当得到良好的保护。

2、节能减排:小区应当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并且采用节能设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3、垃圾处理:小区应当设置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设施,并定期清理、处理垃圾,保持小区环境的整洁和健康。

二、居住舒适标准
1、住宅设计:住宅的设计应当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环保原则,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和健康。

2、人车分流:小区内应当设置合理的交通道路和停车场,实现人车分流,保证小区内的交通秩序。

3、公共设施:小区内应当配备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三、社区管理标准
1、物业管理:小区的物业管理应当专业、规范、高效,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生活便利。

2、社区文化:小区应当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增进居民间的交流和感情。

3、安全保障:小区应当配备合适的安保人员和设施,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以上就是陕西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希望可以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恒大集团 江苏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9 年 3 月 13 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9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 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8]164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参考有关国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 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 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

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residential area construction(征求意见稿)主编部门: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施行日期:2013年xx月xx日《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编制组日xx月xx年2013.前言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经济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业为关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按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2001年到2010年属于奠定基础阶段,2010年到2030年为加速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12年第12号公告,国家对与西部地区以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生态小区建设。

落实国家鼓励政策,加快我省经济协调发展,急需完善地方相关标准。

为加快推进我省生态小区建设,受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由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和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 2.术语;3.基本规定;4.选址与住区环境;5.能源与环境;6.住区水环境;7.材料与资源;8.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认定的申报与评定。

本规范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中联西北设计研究院(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劳动路81号,邮编:710082,电话:029-84696657,邮箱:)。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晓光柳成辉汪建军石燕李军社李文婕刘涛张江涛席巧玲于海罗兴华孙建华张海涛田伟张浩苗逢雨宋玢高晶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目录1 总则 .............................................. ................................................. .. 02 术语 .............................................. ................................................. .. (1)3 基本规定 .............................................. ................................................. . (2)4 节地与室外环境 .............................................. .. (3)4.1控制项 (3)4.2评分项 (3)5 能源与环境 .............................................. ................................................. .. (7)5.1控制项 (7)5.2评分项 (7)6 住区水环境 .............................................. ................................................. (10)6.1控制项 (10)6.2评分项 (10)7 材料与资源 .............................................. ................................................. (12)7.1控制项 (12)7.2评分项 (12)8生态小区认定的申报与评定 .............................................. . (15)8.1生态小区申报程序 (15)8.2生态小区评分系统 (16)本规范用词说明 .............................................. ................................................... 1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S ……………………………………………………………………23 BASICREQUIREMENTS (3)4 SECTION AND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4)4.1CI……………………………………………………………………4 TEMS ONTROL4.2CI (4)TEMS ATEGORIES5 ENERGY AND ENVIRONMENT……………………………………85.1CI..............................................................................8 TEMS ONTROL 5.2CI (8)TEMS ATEGORIES6 RESIDENTIAL WATER ENVIRONMENT (11)6.1CI...........................................................................11 TEMS ONTROL 6.2CI (11)TEMS ATEGORIES7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13)7.1CI…………………………………………………………………13 TEMS ONTROL7.2CI (13)TEMSATEGORIES8 DECL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CO-RESIDENTIAL…158.1E-NP....................................15 ROCEDURES RESIDENTIAL OTIFICATION CO8.2E-RS (16)RESIDENTIAL ATING YSTEM CO17……………………CODE THIS IN WORDING EXPLANATION1 总则1.0.1为了发挥西部大开发政策作用,引导生态居住小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住宅品质和小区建设质量,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资源节约、安全舒适、健康卫生、科学文明的居住环境,实现我省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评价标准。

陕西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标准

陕西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标准

陕西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标准随着国家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注重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其中,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可以通过节约能源,降低废气排放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为了规范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建设和评估,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标准,以下为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标准:一、规划设计标准(一)建筑布局1. 建筑间隔距离按照50米以上的标准规划。

2. 建筑的布局应当考虑周边环境的自然景观和绿化。

3. 建筑的朝向应当考虑日照和通风的利用率,并且避免遮挡。

(二)绿化设计1. 绿地率:住宅区不低于30%,公共区域不低于40%。

2. 绿化带和行道树应当达到规定的数量和密度。

3. 绿化带和花坛应当配置合理的灌溉系统并建有太阳能灯光。

4. 植物种类应当选择长期生长的,具有防护效果的植物。

(三)建筑节能设计1. 应当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进行节能。

2. 应当配备高效的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系统。

3. 应当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

4. 应当合理设置建筑及周边绿化的比例,提高建筑的自然采光率。

二、施工标准(一)施工质量标准1. 建筑物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定的标准建造。

2. 保障建筑施工现场的卫生和安全。

3. 采取防护措施,保护绿化和自然环境,防止土地沉降和影响根系的方式。

1. 采用木屑砖、空心砖等新型材料进行施工。

2. 施工期间节能设备必须正常运行,保障施工现场的节能。

3. 建筑施工完成后,对使用过的水泥、沙子、钢材等材料的回收利用应有规定。

三、管理标准(一)居民管理1. 居民应当签署环境保护承诺书,遵守小区的环境保护规定。

2. 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3. 农药、化肥适量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二)公共区域管理1. 公共区域应当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清洁卫生。

2. 在公共区域内必须合理配置绿化和设施,比如健身器材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 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 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介绍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居环境和谐住区七条标准

人居环境和谐住区七条标准

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特色目标高举人居环境理论框架大旗,实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三好(生态环境好、功能配套好、舒适住房好)三性:(科学性、文化性、和谐性)的规划设计原则,并在硬件、软件建设方面,创建下列人居环境金牌住区建设的特色:(1)生态:生态规划先行,突出人与自然优化土地资源,积极整治和利用地形地貌,林木植被,水系河流。

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和各种自然生态条件。

住区规划与周边生态、人文、建筑等环境和谐协调。

体现健康安全城市建设的原则要求。

(2)配套:完善配套建设,创造价值城市住区规划要在城市核心区和新区建设过程中,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和整体功能转化,增加就业和发展住区经济,为重塑城市形象做贡献。

通过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完善城市基础配套,保护城市文化风貌,实现区域土地增值。

(3)科技:优化整合资源,引领节能舒适体现四节一保技术优势,贯彻高舒适度定量节能综合优化整合技术,努力实现高舒适度、低能耗、低成本投入、低技术整备的实惠效益。

革新设备管道布管方式,实施全装修成品房供应的机制。

通过住宅科技的应用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引领居住未来。

(4)亲情:突出人本关爱,体现社区和谐要有明显人文社区的特色,体现对人居本性的关爱。

有完善保健、运动、休闲配套服务设施和人际交往文化活动场所。

对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特别的关怀,又充分的设备设施。

建设人居环境新住区、新涵养、新风尚的和谐社区亲情居住氛围。

(5)环境:合理空间布局,构建宜居环境住区与建筑有合理的空间布局,有良好的个性空间、精致园林小品的情趣空间、邻里沟通互动的自然空间、健康休闲的运动空间。

交通组织简约而生态;能有效避免噪音、大气和水质的污染。

突出体现生态、绿色和健康的人类住区发展的要素。

住室内具备良好的声、光、热和空气环境居住环境性能条件。

(6)人文:住宅品质升级,传承居住文化应有居住文化的城市情结,打造既有传统人居文化思想,创造既有中国建筑文化特色,又能满足引领现代人生活需要的现代化建筑。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1总则1.0.1为了在住宅建设中全面贯彻“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加强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精神和“十五”计划纲要,参照世界各国住宅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和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纲要》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技术为指导,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和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面提高节能、节水、环保的整体水平,居住区土地节约和污染治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1.0.3生态社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强制性标准和规范。

1.0.4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能原则。

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措施,使生态小区的建筑节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1.0.5生态社区建设应充分考虑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余热资源等)的利用,绿色能源利用率应达到一定水平。

使用常规能源时,应优化能源系统。

1.0.6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考虑节地原则。

应合理规划住宅、公建、道路、公共绿地等项目的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倡采用先进的建筑体系,以提高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限期淘汰粘土实心砖等建筑材料。

1.0.7生态社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约资源的原则,尤其要注重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应尽可能使用可重复使用材料、可回收材料和可回收材料(3R材料)。

充分保护各类不可再生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

1.0.8生态小区建设应自始至终贯彻环境保护原则。

应充分考虑小区建设及其运行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并应对“生态小区”进行全寿命周期环境保护管理,以促进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1.0.9在生态社区建设中,要注意推广和使用适度先进、优化的集成技术体系和组件体系,特别是与节能节水有关的绿色环保技术和产品。

绿色住区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住区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住区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住区标准是指对住宅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环保、节能、资源利用和健康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涉及到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公共设施、绿化环境等方面,旨在打造一个环保、舒适、宜居的住宅区。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单个建筑物进行评估的标准,旨在评价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这些评价标准通常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建筑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旨在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绿色住区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自然生态,减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建筑设计,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理念,包括建筑形态、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设计。

3. 交通规划,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使用,提倡步行和骑行出行方式。

4. 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减少居民出行距离,降低能源消耗。

5. 绿化环境,增加绿地覆盖率,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植被,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技术,减少建筑能耗,包括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2. 水资源利用,采用节水设施,减少对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开采,并且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3. 材料选择,选择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4. 室内环境质量,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采用无污染的装饰材料,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5. 建筑废弃物处理,在建筑拆除后,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绿色住区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都是为了推动城市建设朝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eod建造标准

eod建造标准

eod建造标准
EOD(ecological office district)是绿色生态办公区的缩写,其建造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能源系统:避免多条动力管道入户。

对办公区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要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至少要达到50%以上。

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

2. 水环境系统:设立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景观用水系统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

小区的供水设施宜采用节水节能型。

3. 气环境系统:室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室内自然通风。

4. 声环境系统: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声环境系统满足,日间噪音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

5. 光环境系统:室内尽量采用自然光,办公区内防止光污染,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6. 热环境系统:冬季室内适宜温度:20℃至24℃;夏季:22℃至27℃。

7. 绿化系统:应具备三个功能:一是生态环境功能,二是休闲活动功能,三是景观文化功能。

8.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办公垃圾的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应达到100%。

9. 选址与规划:EOD往往坐落在郊区的山水环抱之中,低密度,个性化。

单体建筑面积一般为3000至5000平方米,区域内绿化率高,产业实现“零污染”排放。

EOD办公区不会像CBD形成一整块区域,而是散落在各个适宜建筑生态办公区的区域。

这些标准是确保EOD项目能够实现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且能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办公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CS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绿色住区建设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Green Residential Areas(征求意见稿)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绿色住区建设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Green Residential Areas主编单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3年×月×日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协字[2012] 127号《关于印发〈2012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编制基于主编单位的《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标准研究》科研课题成果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共分七个章节。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可持续建设场地;2、城市区域价值;3、住区交通效能;4、人文和谐住区;5、资源能源效用;6、健康舒适环境;7、全寿命住区建设。

主要涵盖了开放街区、步行交通、商业布点、人文创新、住区多样性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并对绿色住区相关的名词释义进行整理。

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归口管理,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实际执行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主编单位(北京百万庄住建部南配楼505室,邮编100835,邮箱rjwyh@)主编单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参编单位: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江苏元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开彦王涌彬朱彩清张建陈喆王笑梦秦铮周静敏徐怡芳靳瑞冬毛钺韩秀琦丛军吕高奇万育玲彭春芳王萌目次1 总则 (2)2 术语 (3)3 可持续建设场地 (5)3.1 保护农田 (5)3.2 保护自然栖息地和公共环境用地 (5)3.3 水和雨洪基础设施的规划效能 (5)3.4 场地整合(选址) (6)3.5 场地生态保护 (7)3.6 场地可持续性开发 (8)4 城市区域价值 (9)4.1 住区多样性 (9)4.2 城市设施利用 (9)4.3 街区设置 (10)4.4 区域价值 (11)5 住区交通效能 (12)5.1 交通效能 (12)5.2 步行交通 (13)5.3 替代交通 (14)5.4 低碳交通 (15)6 人文和谐住区 (15)6.1 社区开放性 (15)6.2 开发强度 (16)6.3 住区空间 (16)6.4 住区公众性 (19)7.1 最低能效性能 (20)7.2 能源与环境保护 (20)7.3 水资源和节水 (22)7.4材料资源和再生 (24)8.1 住区环境舒适保证 (26)8.2 室内环境品质评估 (28)8.3 装修材料污染控制 (34)9 全寿命住区建设 (36)9.1 住区节能系统试运行调试 (36)9.2 全寿命质量管理 (36)9.3 住区建设质量管理保证 (38)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 (40)条文说明 (41)11 总则1.0.1绿色住区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是绿色建筑的延伸和扩大。

为配合城镇化进程的需求、高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目标,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城市新建住区、产业园区及生态城建设。

城市更新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的绿色生态建设项目也可按本标准执行。

1.0.3本标准除涵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编号)规定内容以外,对城市住区建设中的绿色规划要素:场地整合、城市价值、绿色交通、开放住区、步行街道、人文传承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以提升城市住区的建设品质、引领社区居民的绿色生活方式。

1.0.4本标准把引领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作为绿色住区建设主导方向。

列入了绿色生活方式、城市价值共享、资源能源效率最大化、绿色交通模式、材料循环利用、健康舒适生活等内容作为重点。

1.0.5本标准的执行强调被动式绿色设计理念、强调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广泛采用成熟技术、易行技术、传统技术,力争把绿色成本降低到最小。

强调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会贯通、实施技术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绿色技术的应用、以及绿色的建造方式。

1.0.6绿色住区开发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材料设备生产、维修改造以及运营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以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相关条文的规定。

22 术语2.0.1 绿色人居green human settlements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实现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存的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发展的高级阶段。

2.0.2 绿色住区green residential areas是绿色建筑理念的延展。

在城市住区中,实践绿色人居理念,体现绿色社会的发展目标。

2.0.3 开放性住区opening residential areas开放性住区对应于传统有围墙的封闭住区。

开放性住区与城市共享城市资源、城市空间、城市设施;同时住区的建设也可完善城市功能。

开放性住区强调住区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的有机融合,营造有活力的城市氛围。

2.0.4 可持续住区sustainable residential areas指住区的开发建设“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他人和后代的需求构成危害”,为此住区规划应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居住需求。

2.0.5 全寿命住区life cycle residential areas是住区及其居住组团在从建设到拆除的完整生命周期中,包含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施工建造、使用运营、维修改造、终止拆除等全过程的绿色建筑理念及原则体现。

2.0.6 可持续场地sustainable site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对建设场地的土地、物种、水系、管网、文物等资源采用综合整理、保护、利用和改造,使建设场地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减少各种建设活动对建设场地及周边环境的破坏。

2.0.7 区域价值regional value指住区及居住组团所在的地域在城市中所体现的价值。

包括住区建设对城市功能提升所创造的价值及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功能为住区所创造的价值。

体现在住区多样性、公共设施、开放住区、交通出行、就业机会、文脉传承等方面。

2.0.8住区交通效能residential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指住区交通规划和组织的高效性。

核心是住区规划应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提倡通过步行和公共交通的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32.0.11 住区公众性residential areas in public指住区能为不同的个体需求提供充分和多样的活动空间,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公共性。

使大众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2.0.12 基准耗能和系统能耗baselin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基准能耗是指规定时间段内,项目范围所有用能环节的各种能源消耗指数。

系统能耗是指在能源生产、运输等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指数,与设备效率、输送条件、运行技术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43 可持续建设场地3.1 保护农田3.1.1基本农田场址选择应遵循不占用国土资源部界定的基本农田的原则并符合当地政府的土地政策。

3.1.2 土地置换当建设场址占用基本农田时,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在相应的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进行等质等量的补偿置换。

并保证这些补偿置换土地切实用于农业。

【条文说明】3.1 保护农田此项制定原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3.2 保护自然栖息地和公共环境用地3.2.1保护性场地不应在下列保护性场地进行建筑、道路和停车场的开发建设:1)各地规划及水利部门界定的洪水最高水位线以下的场地。

2)国家或地方列出的受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森林覆盖地和文物保护地。

3)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界定的,包括湿地在内的水域及其周围100m内的保护带。

4)由控制规划确定的城市公园,绿地和绿化保护带。

【条文说明】3.2.1 保护性场地本条文的目的是为避免将建筑、道路和停车场等建在不适宜建设的保护性场地,以保护自然栖息地、湿地和绿地,降低住区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3 水和雨洪基础设施的规划效能3.3.1 基础设施利用住区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1)开发建设项目应首选在已有给水及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区域内,且区域内应具有避免雨洪侵害的基础设施。

2)住区选址应建造在有明确规定的市政设施、给排水管网规划可实施的区域内。

【条文说明】3.3.1基础设施利用绿色住区注重对既有资源设施的利用,以降低成本减少废弃物。

建设项目尽量选择在城市建设区内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原则。

53.4 场地整合(选址)3.4.1 开发强度住区开发的强度应合理,并贯彻紧凑型城市规划原则。

应利用原有城市基础设施,保护场地有价值的物种和文物。

1)通过城市功能分区确定开发强度,控制最低值容积率。

在城市中心区的住区开发应符合城市核心区最低容积率并不小于2.5。

2)住区开发用地应按城市发展规划实施紧凑型开发,并宜留足城市住区绿地和必要城市空间。

【条文说明】3.4.1开发强度(1)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城市规划地段(带),如历史文物保护建控地区必须根据具体保护规划规定情况执行。

(2)紧凑型开发是高效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市政设施、提高住区功能效率的有效手段。

原则上各地应结合本地条件,在满足日照、通风、防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紧凑开发,并考虑使用者心理可承受的开发强度,留出必要的绿地空间。

3.4.3 利用周边资源住区选址宜位于成熟社区内或与在建社区紧邻,应综合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

【条文说明】3.4.3 利用周边资源建设绿色住区,要求项目建设融入城市,能利用住区的综合配套与周边项目进行资源共享和互补,达到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的最大化。

3.4.4 提倡旧区改造住区建设提倡采取旧区改造的方式,减少由于用地的扩张带来的多重环境破坏。

在改造中应严禁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

【条文说明】3.3.4 提倡旧区改造旧区改造应以完善功能和提升品质为原则;采取拆建结合的方式,注重符合保持城市机理和文化传承的要求。

旧城改造所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应审慎对待。

3.4.5 污染土地再开发对于开发用地被评估为污染地或已被地方政府划定的污染地,应积极实施可居住性用地开发,同时相关部门应采取奖励措施:1、进行再开发之前,应采用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治理措施,对污染物清理处置,并经相关部门检验验收认定该场地再利用是安全的。

2、建设场地若选择在清理较复杂或建设较困难的污染场址,费用超大的项目可申请由政府提供的相应治理环境污染的政策性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