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1.电离和离子:电解质溶液的特点是其中的化合物能够在水中电离成离子。
电离是指分子在溶液中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带电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
2.电解质的分类: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能够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很多离子。
弱电解质只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少量离子。
强电解质的例子包括盐、强酸和强碱。
弱电解质的例子包括弱酸和弱碱。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是导电的,因为其中的离子能够带电流动。
导电性可以通过电导率来衡量,电导率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电导率受到浓度、离子种类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4.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作用:电解质溶液可以在电解池中进行电解作用,通过外加电压使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迁移。
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着负极(阴极)移动,阴离子向着正极(阳极)移动。
电解作用的结果是在正极产生氧化反应,在负极产生还原反应。
5.pH值和酸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衡量。
pH值是一个指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到14、pH值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pH值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pH值等于7的溶液为中性。
酸性溶液含有较多的氢离子,碱性溶液含有较多的氢氧根离子。
6.电解质溶液的溶解度: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可以通过饱和溶解度来衡量。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最大能溶解的物质量。
电解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7.蒸发结晶法:电解质溶液可以通过蒸发结晶法来制备其纯度较高的晶体。
蒸发结晶法是指将电解质溶液加热使其蒸发,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形成晶体。
这个方法常用于生产盐类、矿物质和化学药品等。
8.电解质溶液的应用:电解质溶液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在电池中可以提供电能;在电解中可以用来提取金属;在医药领域可以用作药物的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来进行化学反应和分离纯化等。
高三化学 电解质溶液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化学 电解质溶液 知识精讲 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电解质溶液二. 重点、难点: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 等概念 (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7)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8)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三. 具体内容:(一)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比较在中学化学电解质溶液一章的学习中,常常需要根据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一些性质进行有关的判断和推断。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或一元强碱与一元弱碱)的比较,属于高考的热点,掌握一强一弱的比较方法和技巧,在解题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种比较方法。
1. 以盐酸与醋酸的比较为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比较 分别取浓度均为11.0-⋅L mol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测其pH ,盐酸Ph=1,醋酸pH >1,说明盐酸在水中完全电离是强酸,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为弱酸。
(2)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比较将体积相同、pH 都等于3的盐酸和醋酸(不能取Ph=1,因无法配制此醋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如10倍,用pH 试纸测其稀释后的pH ,结果盐酸的pH=4,醋酸的3<pH <4,可见盐酸的pH 大(或变化大),醋酸的pH 小(或变化小)。
因为盐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当溶液的体积增大至原来的10倍,)(+H c 由1×10-3mol·L -1变为1×10-4mol· L-1,pH=4;而醋酸在稀释过程中,溶液中大量未电离的醋酸分子继续电离(电离度增大),c(H+)减小较慢,不是由1×10-3mol·L -1变为1×10-4mol·L-1,而是介于1×10-3mol·L -1与1×10-4mol·L-之间,溶液的pH 不是由3变至4而是变到3与4之间,由此证明盐酸为强酸,醋酸为弱酸。
高一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高一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一、定义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水中能够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大量离子,在溶液中离子呈现自由、活跃的状态,因此电解质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能够发生电解质溶液的化学反应。
二、电解质的分类1.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够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等。
2.弱电解质: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如乙酸、醋酸等。
3.非电解质:在水中不能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如葡萄糖、乙醇等。
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由于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因此电解质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当外加电压或电场作用在电解质溶液中时,溶液中的离子会向着电场方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也是为什么电解质溶液能够被用来制备化学电池、电解槽等电化学设备的原因。
四、电解质溶液的化学反应1.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质设备中会发生电解反应。
以电解水为例,电解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2H2O(l) → 2H2(g) + O2(g)2.电解质溶液还会参与其他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
五、电解质溶液的影响因素1.浓度: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性就越强。
2.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般会增加。
3.离子的种类:不同的离子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也会有影响。
例如,Na+和Cl-的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更强。
六、常见的电解质溶液1.盐水:指添加食盐到水中形成的电解质溶液。
盐水在许多实验和工业应用中都有重要的用途。
2.酸性溶液:指含有酸性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如盐酸溶液、硫酸溶液等。
3.碱性溶液:指含有碱性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
4.饱和盐溶液:指在水中溶解了过量的盐所形成的电解质溶液。
七、电解质溶液的应用1.化学电池:电解质溶液在化学电池中被用来传递离子并产生电流,是现代生活中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电镀:电解质溶液被用来进行电镀,将金属沉积到导电基底上,从而改善金属的外观和性能。
3.电解制氢氧气:电解水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这是现代工业中制备氢气和氧气的重要方法。
2025年电解质溶液化学知识点归纳

2025年电解质溶液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溶液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日常生活中的电池到工业生产中的电镀,都离不开对电解质溶液的理解。
到了 2025 年,电解质溶液化学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和深入。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这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就是电解质溶液。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其重要的性质之一。
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其中离子的浓度、离子所带电荷以及溶液的温度等因素。
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溶液的导电能力就越强。
温度对导电能力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离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导电能力增强,但对于某些特殊的电解质溶液,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溶解度下降,从而使导电能力减弱。
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和水解的平衡。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则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例如,醋酸在水溶液中就是一种弱电解质,它的电离方程式为:CH₃COOH ⇌CH₃COO⁻+ H⁺。
电离平衡会受到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当浓度增大时,平衡会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温度升高,电离程度通常也会增大。
水解则是盐类与水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
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和弱酸弱碱盐都会发生水解。
例如,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中的铵根离子会发生水解:NH₄⁺+ H₂O ⇌ NH₃·H₂O + H⁺。
水解平衡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温度升高、浓度减小通常会促进水解的进行。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对于单一溶质的溶液,需要根据电解质的电离和水解情况来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比如,在碳酸钠溶液中,由于碳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Na⁺> CO₃²⁻> OH⁻> HCO₃⁻> H⁺。
对于混合溶液,则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溶质的电离和水解情况。
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知识点

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知识点电解质溶液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溶解物质的电离和导电性质。
在高三化学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电解质溶液的特性以及其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解质溶液的定义、分类、电离方程式、导电性质和相关实验。
一、电解质溶液的定义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溶液中存在着能够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通过水的溶解形成离子,并且能导电。
电解质溶液根据离子的产生规律可以分为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
二、电解质溶液的分类1. 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完全电离产生离子。
例如,酸、碱和盐类都属于强电解质溶液。
在水溶液中,酸会产生氢离子(H+),碱会产生氢氧根离子(OH-),盐类则会产生相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 弱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电离产生离子,而一部分物质以分子形式存在。
例如,甲酸、乙醇等都属于弱电解质溶液。
在水溶液中,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较低。
三、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用于描述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以强酸HCl为例,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Cl → H+ + Cl-这表示HCl中的分子在溶解过程中会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
同样地,强碱如NaOH的电离方程式为:NaOH → Na+ + OH-对于弱电解质溶液,我们以乙醇(C2H5OH)为例,其电离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2H5OH ⇌ C2H5O- + H+这表示乙醇在溶解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为C2H5O-和H+。
四、导电性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是指溶液中的离子能够传导电流的特性。
根据溶液的导电性质,我们可以将电解质溶液分为强导电性溶液和弱导电性溶液。
强导电性溶液指的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足够高,能够产生大量的离子,从而能很好地导电。
例如,浓盐水溶液和浓硫酸溶液就是具有强导电性的溶液。
弱导电性溶液指的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较低,不能产生足够的离子来进行导电。
例如,稀盐水溶液和稀醋酸溶液就是具有弱导电性的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讲: 电解质(教师版)

第五讲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会判断离子共存知识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SO2、CO2不属于电解质,而H2SO3、H2CO3是电解质。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知识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酸、弱碱)①强电解质强酸:H2SO4、HNO3、HCl、HBr、HI等强碱: NaOH、KOH、Ba(OH)2、Ca(OH)2等大多数盐:BaSO4、AgCl等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②弱电解质:弱酸:H2CO3、CH3COOH、H3PO4、HClO等弱碱:NH3·H2O等极少数盐: HgCl2、Pb(CH3COO)2等水知识点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电离: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里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知识点《电解质溶液》

中学化学知识点很细,需要整理的地方非常多,本文根据福建教师招考中考试大纲对中学化学的要求,梳理了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方便大家更加顺利地开展学习。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微弱: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部分电离、电离程度都比较小,分子、离子共同存在。
(2)可逆: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离子、离子又可重新结合成分子。
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3)能量变化: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4)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最终达到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就处于电离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同样具有化学平衡的特征。
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规律符合勒沙特列原理。
三、盐类水解1.盐类水解的实质: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盐的水解可看作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为吸热反应。
2.盐类水解规律(1)强弱规律:“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2)大小规律:①“水解程度小,式中可逆号,水解产物少,状态不标号。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

第三章知识点回顾(知识点和典型例题)一、强弱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
电解质: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
非电解质:CH4、CO2、SO2、NH3、酒精、蔗糖3: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方法:本身是化合物,自身能否电离出离子,若是化合物且自身能电离出离子就是电解质。
4: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包含的物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包括沉淀盐:碳酸钙、硫酸钡、氯化银,虽然他们是沉淀,但是他们溶解的部分都是完全电离)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
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很少量)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醋酸的电离度为1.32%。
弱电解质包含的物质:。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
6、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例1: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 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A.自来水B. 0.5 mol / L盐酸C. 0.5 mol / L 醋酸D. 0.5 mol / L KCl溶液例2、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V1=V2= V3 B.V1<V2 C.V1=V2 D.V1≤ V2例3、、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氢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二、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从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就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本性:弱电解质的本性。
(酸性顺序:CH3COOH>H2CO3>HClO>苯酚>HCO3—)(2)外因:a: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的,温度越高,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如:SO 2、SO 3、CO 2、NO 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 共价化合物某些具有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例 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 强酸:H 2SO 4、HCl 、HClO 4等强碱:Ba (OH )2 Ca (OH )2等 弱酸:H 2CO 3 、CH 3COOH 等。
弱碱:NH 3·H 2O 、Cu (OH )2 Fe (OH )3等。
电离方程式 KNO 3→K ++NO 3— H 2SO 4→2 H ++SO 42— NH 3·H 2O NH 4++OH _ H 2S H ++HS _ HS _H ++S2- 【注意】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
如:BaSO 4、BaCO 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
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时,不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当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和分子化速率相等时,则建立了电离平衡。
其平衡特点与化学平衡相似。
(逆、等、动、定、变)1.电离方程式: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
2.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K 的意义:K 值越大,表示该电解质较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从或 的大小,可以判断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弱酸的相对强弱:> > >> > > >【注意】(1)电离常数服从化学平衡常数的一般规律,只受温度影响,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温度一定时,弱电解质具有确定的电离常数值。
(2)电离常数越大,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越多,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大。
(3)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常数,每一步电离程度各不相同,差异较大,且逐级减小,故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氢离子主要由第一步电离产生。
3.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
常用α表示:α=%100⨯原有溶质分子总数已电离的溶质分子数 四. 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⑴水的电离平衡: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自电离:H 2O+H 2O H 3O ++HO -- 简写为 H 2O H ++OH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电离平衡常数:Ka =O][H ]][OH [H 2-+=[H +][OH -] ⑵水的离子积常数:Kw=[H +][OH -]250C 时Kw =1.0×10-14 mol 2·L -2 ,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 增大。
如1000C 时Kw =1.0×10-12 mol 2·L -2 .⑶无论是纯水还是酸、碱,盐等电解质的稀溶液,水的离子积为该温度下的Kw 。
2.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⑴酸和碱:酸或碱的加入都会电离出 H +或OH -,均使水的电离逆向移动,从而抑制水的电离。
⑵温度:由于水的电离吸热,若升高温度,将促进水的电离, [H +]与[OH -]同时同等程度的增加,pH 变小,但[ H +]与[OH -]始终相等,故仍呈中性。
⑶能水解的盐:不管水解后溶液呈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⑷其它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来的 H +直接作用,使[ H +]减少,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3.溶液的酸碱性和pH 的关系⑴ pH 的计算: pH=-lg[H +]⑵酸碱性和pH 的关系:在室温下,中性溶液:[H +]=[OH -]=1.0×10-7 mol · L -1, pH =7酸性溶液: [H +]>[OH -] , [H +]>1.0×10-7 mol ·L -1, pH <7碱性溶液: [H +]<[OH -] , [H +]<1.0×10-7 mol ·L -1, pH >7⑶pH 的测定方法:①酸碱指示剂:粗略地测溶液pH 范围②pH 试纸:精略地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③pH 计: 精确地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4.酸混合、碱混合、酸碱混合的溶液pH 计算:①酸混合:直接算 [ H +],再求pH 。
②碱混合:先算[ OH -]后转化为[ H +],再求pH 。
③酸碱混合:要先看谁过量,若酸过量,求 [H +],再求pH ;若碱过量,先求[ OH -],再转化为[ H +],最后求pH 。
[H +]混 = 碱酸碱碱酸酸-V V ++V ][OH V ][H - [OH -]混 = 碱酸酸酸碱碱V V +-+V ][H V ][OH -【例1】25 ℃时水的KW=1.0×10-14mol•L-1,而100 ℃时水的KW=5.5×10-13mol•L-1。
若在100 ℃时某溶液的[H+]=1.0×10-7mol•L-1,则该溶液呈( )A.酸性B.中性 C.碱性 D.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解析:100 ℃时中性溶液中[OH-]=KW[H+]=5.5×10-13mol2•L-11.0×10-7mol•L-1=5.5×10-6 mol•L -1>[H+],故溶液呈碱性。
答案: C【例2】在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1×10-12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 B.7 C.6 D.2解析:纯水中由水电离出的[H+]水=[OH-]水,向纯水中加酸或碱,水的电离均受到抑制,水的电离平衡左移,水电离出的H+和OH-的量相应减少,但[H+]水=[OH-]水。
若为酸,则[OH-]液=[OH-]水=[H+]水=1×10-12 mol•L-1。
答案:AD五.盐类水解1.盐类水解的实质: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盐的水解可看作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为吸热反应。
2、盐类水解规律(1)强弱规律:“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2)大小规律:①“水解程度小,式中可逆号,水解产物少,状态不标号。
”②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且以第一步为主。
如:CO32- + H2O HCO3- + OH- HCO3- + H2O H2CO3 + OH-(3)酸式盐规律:①强酸酸式盐溶液呈强酸性。
如NaHSO4、NH4HSO4②强碱弱酸酸式盐溶液显何性,必须比较其阴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
如NaH2PO4、NaHSO3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则溶液显碱性。
如NaHCO3、NaHS3.大多数盐类水解程度较低,但其过程促进了水的电离。
盐类水解的程度主要决定于盐的本性,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其盐溶液的碱性(或酸性)越强。
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稀释溶液,水解程度增大,另外,加酸或加碱抑制水解。
4.水解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书写时应注意。
(1)一般用可逆号“”,只有互相促进的完全水解(即有沉淀或气体产生的互促水解)才用“=”。
(2)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可用多步水解方程式表示。
(3)一般不写“↓”和“↑”,水解程度大的例外。
六.盐类水解的应用(1)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如配制FeCl3、SnCl2、Na2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
(2)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Al2S3、MgS、Mg3N2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3)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
利用加热促进水解来制得胶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4)某些试剂的实验室贮存,如Na2CO3溶液、Na3PO4溶液、Na2SiO3溶液等不能贮存于磨砂口玻璃瓶中。
NaF 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5)证明弱酸或弱碱的某些实验要考虑盐的水解,如证明Cu(OH)2为弱碱时,可用CuCl2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显酸性)证之。
(6)采用加热的方法来促进溶液中某些盐的水解,使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除去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
如不纯的KNO3中常含有杂质Fe3+,可用加热的方法来除去KNO3溶液中所含的Fe3+。
(7)向MgCl2、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O或Mg2CO3除去Fe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