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

合集下载

鹅的八大疾病

鹅的八大疾病

鹅的八大疾病夏季鹅群中常见的八大疾病分别为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鹅大肠杆菌病、鹅霍乱(巴氏杆菌病)、鹅曲霉菌病、鹅软脚病、鹅白痢、鹅中毒症。

1、小鹅瘟:病鹅会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水样稀便,鼻孔会流出浆性分泌物,治疗时可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

2、鹅副黏病毒病:病鹅出现拉稀、精神萎靡等症状,可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一、小鹅瘟1、症状(1)鹅发生严重的下痢,排出水样稀便,颜色多为黄白色或黄绿色,鼻孔还会流出浆性分泌物,且经常摇头。

(2)部分患病鹅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2、防治方法(1)种鹅产蛋前1个月,注射2次小鹅瘟疫苗,如果不对母鹅做防疫处理,可在小鹅1日龄时皮下注射小鹅瘟疫苗,或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

(2)发病时,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喂服藿香正气水,每天2次,每次1毫升。

二、鹅副黏病毒病1、症状(1)症状具有3-5天的潜伏期,发病后病鹅会出现拉稀(排出黄色、绿色、白色、红色的稀粪)、眼中有分泌物、精神萎靡、随水漂流、行走无力的情况,部分鹅在发病后期会表现出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

(2)10日龄的雏鹅,会出现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发病6-7天会有所好转,9-10天后自然恢复。

2、防治方法此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打疫苗进行预防。

三、鹅大肠杆菌病1、症状此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取决于发病年龄、侵害部位以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等因素,发病原因主要为饲养管理不当,其中饲料和饮水被病鹅的粪便污染是传播此病的主要原因。

2、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定时消毒,舍内保持通风干燥,冬季做好防寒措施。

(2)向饮水中添加土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轮换使用。

四、鹅霍乱(巴氏杆菌病)1、症状病鹅食欲废绝,从口鼻处流出粘液或泡沫,同时会排出绿色或灰黄色的稀便。

2、防治方法每升水中添加0.05克环丙沙星,让病鹅饮用。

每公斤饲料添加0.2克氟哌酸,喂服病鹅。

五、鹅曲霉菌病1、发病原因(1)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

小鹅瘟

小鹅瘟

小鹅瘟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变化特征是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

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

一、病原特点小鹅瘟病毒属细小病毒科,呈正二十面体(正六角形),有空心和实心二种粒子,无囊膜,电镜下观察组织细胞中的病毒呈晶格状排列,无血凝性,但有试验认为该病毒能凝集黄牛精子。

本病毒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肠道、肝脏等组织中。

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6℃1小时。

本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可以在鹅胚、鸭胚尿囊腔中的增殖,导致胚体出血,死亡。

二、流行特点小鹅瘟主要发生于3周龄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9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病雏和隐性感染的成鹅是主要传染来源,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证明可经卵垂直传播。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据报道,雏番鸭亦可感染小鹅瘟病毒,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潜伏期3-5天。

常见雏鹅于3-5日龄即开始发病,病雏沉郁,厌食,废食,流涕,下痢(粪中有时混有纤维素性絮片),迅速脱水、消瘦、死亡,病程为1-2天。

病理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膨大,浆膜失水、干酪化,黏膜脱落,露出光滑潮红的黏膜下层,肠内容物灰白色,呈柱状、条索状或管状。

非典型病例仅见黏膜充血或出血,肠内容物混有较多的灰白色纤维素性絮片。

四、诊断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内的雏鹅,病理变化特征为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等有助于临床诊断。

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试验,如琼脂扩散试验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五、防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苗和种蛋,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加强场地、孵坊的消毒,加强免疫预防。

较常使用的疫苗是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参考免疫程序为:种鹅产蛋前15-20天,经肌肉注射2头份/只,产蛋中期加强免疫接种一次,2-4头份/只,可使小鹅出生后获得一定的特异性抵抗力(天然被动免疫力)。

亦可使用小鹅瘟高免血清于雏鹅2-5日龄作预防注射。

发病时,可应用小鹅瘟高免血清对病鹅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用量为1-1.5毫升/只,同时适当投喂一些抗生素以控制消化道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鹅细小病毒感染

鹅细小病毒感染

鹅细小病毒感染鹅细小病毒感染(Gooseparvovirusinfection),又称小鹅瘟(Goslingplague)。

是初生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鹅的特征是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粘膜有时大片发生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

1956年方定一等在扬州首先发现本病,定名为小鹅瘟,并用鹅胚分离到病毒。

以后又成功地应用人工被动免疫和天然被动免疫,有效地控制了本病在国内的流行。

自1965年以后,德国、匈亚利、前苏联、荷兰、意大利、英国、以色列、法国、南斯拉夫、越南等国家先后报道有类似疾病发生。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本病毒属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

病毒呈球形,直径20―22纳米,无囊膜,其芯髓为单股DNA,对乙醚及有机溶剂不敏感,对胰酶和pH3稳定,耐热,能抵抗56℃3小时。

鹅细小病毒存在于病雏的各内脏组织、肠、脑及血液中。

初次分离的病毒不能在鸡胚、鸭胚中生长,只能在12―14日龄的鹅胚中繁殖,接种途径为绒毛尿囊腔,接种后5―7天死亡,死亡的胚体有广泛出血,尤以毛囊的出血更为明显。

肝脏变性和坏死,绒毛尿膜有轻度水肿。

在鹅胚连续通过多代以后,对胚致死的日程可以稳定在3天左右。

鹅胚与雏鹅对病毒的易感性有很大差异,来自免疫母鹅的胚和雏对病毒的感染有抵抗力,在分离病毒时应注意这一点。

有的毒株在鹅胚细胞中连续传代后,产生细胞病变,并能逐渐通过鸡胚。

本病毒对多种哺育类及鸟类红血球无凝集能力,但能凝集黄牛精子,并为抗小鹅瘟病毒血清所抑制,这一试验可用于病毒鉴定。

本病毒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冰冻状态下至少能存活2年,对一些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国内分离的小鹅瘟毒株,在抗原性上无明显差别。

用方定一等分离到的SY毒株所制备的抗血清,能中和从两广、江、浙、皖、鲁、闽、沪等地区所分离到的毒株,但不能中和鸡新城疫、鸭瘟和鸭肝炎病毒。

小鹅瘟的病害症状及免疫防治

小鹅瘟的病害症状及免疫防治

小鹅瘟的病害症状及免疫防治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雏鹅,致死率在90%以上。

临床症状病鹅离群独处,毛松颈缩,闭目呈昏睡状,严重的不食,排黄绿色稀便,鼻孔周围黏附有污秽分泌物,死前发生颈部扭曲、两腿麻痹或抽搐等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特征性的消化道病变,小肠中下段肠腔内有黄白色带状假膜,堵塞肠腔,形成栓塞状物,质地坚实,形如腊肠,亚急性病例腊肠样物十分明显。

紧急防治雏鹅群一旦发生小鹅瘟,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饲养,并给每只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抗血清0.5~0.8毫升或1~1.6毫升卵黄抗体,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中可适当加入广谱抗菌素。

同时,给每只病雏鹅皮下注射1毫升高效价抗血清或2毫升卵黄抗体,对患病子鹅可按每500克体重注射1毫升抗血清或2毫升卵黄抗体。

免疫预防种鹅的免疫:若使用活苗,有两种免疫方法。

一次免疫法:种鹅产蛋前15天左右,用1∶100倍稀释的鹅胚化种鹅弱毒苗(简称种鹅苗,下同)1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

在免疫后12~120天,种鹅所产蛋孵化的雏鹅能抵抗小鹅瘟病毒感染,120天后对雏鹅的保护率有所下降,必须再次进行免疫。

二次免疫法:种鹅产蛋前1个月用1∶100倍稀释的种鹅苗1毫升进行免疫,产蛋前15天用1∶10倍稀释的种鹅苗1毫升进行免疫,对后代雏鹅的保护率可到免疫后5个月。

雏鹅的免疫: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的后代雏鹅,可在1~2日龄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

免疫后7天须隔离饲养,防止感染病毒。

有母源抗体的雏鹅不要用活苗免疫。

注意事项:小鹅瘟主要通过孵化场传播,因此孵化场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消毒。

发生本病后应立即停止孵化,对全场彻底消毒后方可再孵。

小鹅瘟

小鹅瘟

小鹅瘟(Goossingplague,GP)
概念:本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特征是传播快,死亡率高,病雏以神经症状和肠炎、下痢为主。

典型病变是小肠的香肠样栓塞。

本病1956年首先于我国扬州,由苏农方定一教授分离出病毒并研究出完整的防制措施。

目前许多国家已有本病发生。

1978年更名为鹅细小病毒感染。

病原:本病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细小病毒属的鹅细小病毒。

无囊膜,ssDNA,可在鹅胚上生长,鸭胚极其细胞上生长。

产生核内包涵体,抵抗力较强,无HA特性。

只有一个血清型。

流行病学:主要发生于雏鹅,特别是一周龄以内。

3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偶尔有雏鸭发病。

经消化道排毒,可水平也可垂直传播。

有周期性,每1-2年一次流行。

症状及病变:分为三型(最急、急、亚急),潜伏期5天左右。

症状因年龄及发病早晚而异。

特征症状是神经症状:卧地瘫痪,抽搐,泳动。

呼吸困难,拉灰白或绿色稀粪,角弓反张。

病变主要是肠道的卡他性炎症。

特别是回肠的坏死及香肠状栓塞。

诊断:主要依靠现场诊断。

也可分离病毒,检测抗体确诊。

防制:母鹅注射疫苗以获得母源抗体来保护雏鹅。

雏鹅及病鹅可注射高免血清。

见教材有关内容。

目前禽病流行特点:1.不断变化,新病、老病。

2.呼吸道、消化道、产蛋方面。

3.免疫程序不断变化、多样。

小鹅瘟的症状与防治

小鹅瘟的症状与防治

小鹅瘟的症状与防治
一、症状潜伏期为3~5天,可分三型。

1.最急性型:多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雏鹅,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剖检:病变不明显,只小肠粘膜肿胀、充血和出血.出现败血性症状。

2.急性型:常发生在15日龄内的雏鹅,病雏初期食欲减少,精神萎靡,羽毛蓬松。

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有液体甩出,喙和蹼发绀,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病程1~2天。

剖检: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的中段、下段,外表包围着一层厚的坏死肠粘膜和纤维形成的伪膜,往往使肠腔完全堵塞。

部分病鹅的小肠内虽无典型的凝固物.但肠粘膜充血和出血,表现为急性卡他性肠炎。

肝、脾肿大,充血,偶有灰白色坏死点,胆囊也增大。

3.亚急性型: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以委顿、不愿走动,减食或不食、拉稀和消瘦为主要症状,病程3~7天,少数自愈,但生长不良。

剖检:主要病变在消化道。

二、防治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此病均无治疗作用,因此主要作好预防工作。

1.消毒:孵化用的设备、器具于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

种蛋用福尔马林熏蒸20分钟消毒。

育雏室要定期用福尔马林熏蒸30分钟消毒。

2.小鹅瘟疫苗注射:母鹅产蛋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免疫期300天,母鹅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免疫力。

3.免疫血清注射:本病流行区,未经免疫种蛋所孵出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小
鹅瘟血清,保护率可达90%。

出现症状时,注射量为0.8~1毫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新购入的种鹅应注射小鹅瘟疫苗并隔离饲养7天后,方可入场。

小鹅瘟的症状与防治

小鹅瘟的症状与防治

案例二:某养殖户的治疗经验
总结词
及时发现、隔离治疗、科学用药、精心 护理
VS
详细描述
该养殖户在发现小鹅瘟症状后,立即采取 隔离治疗的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他们 科学用药,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 精心护理,确保病鹅得到充足的营养和适 当的护理。这些措施有助于治疗病鹅,减 少损失。
案例三:某地区的防疫政策
小鹅瘟的症状与防治
2023-11-09
目录
• 概述 • 症状识别 • 诊断方法 • 防治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概述
病原学
病原
小鹅瘟病毒(GPV)属于细小病毒科,是单股、无囊膜、表面光 滑的病毒。
分子结构
GPV基因组为单股DNA,由三个开放阅读框(ORF)组成,分别 是VP1、VP2和VP3。
06
结论与展望
小鹅瘟的危害与影响
经济损失
小鹅瘟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包括鹅死亡、鹅苗受影响以 及防治成本等。
公共卫生安全
小鹅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对其他动物和人类也有潜在的感染风险 ,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生态平衡
大规模的疫情暴发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影响野生鸟类和家禽的 生存。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饮水,增强鹅的免疫 力。
实施隔离措施
避免鹅群与野生鸟类接触,防止病毒传播。
避免与其他禽类混养
避免鹅与鸡、鸭等其他家禽混养,防止交叉 感染。
治疗措施
及时发现病鹅
一旦发现病鹅,应立即隔离治疗,防 止病毒传播。
使用抗病毒药物
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鹅瘟后,病鹅可能 会出现行动不稳、站立不 稳的症状。
头颈弯曲
有的病鹅会出现头颈弯曲 、无法正常伸展的情况。

禽疫病的检疫-小鹅瘟

禽疫病的检疫-小鹅瘟
34
8
禽疫病的检疫-小鹅瘟
3. 检疫后的处理
立即停止孵化,将设备、用具及房舍彻底消毒。 对正在孵化的种蛋连同孵化器,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5min;对同坊的 刚孵出的雏鹅全部皮下注射抗小鹅瘟血清,每只0.3~0.5ml,并注意与新进种蛋、 成鹅隔离。 对发病的雏鹅,病初用抗小鹅瘟血清皮下注射,每只0.8~1ml。 对于鹅可能接触的用具、设备、鹅舍、道路及其它建筑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并尽可能消灭或隔离苍蝇。
34
9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0
(1)流行特点 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尤其以7~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成年鹅呈隐性感染,成为带毒者,可长达15d的带毒与排毒。
(2)临床症状 ①最急性型 多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雏鹅,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②急性型 主要发生在7~15日龄的雏鹅,精神萎顿,嗜睡,厌食,饮欲增加;
嗉囊松软,内含大量液体和气体,鼻分泌物增多。严重下痢,排黄色或黄白色混
有气泡或假膜的水样粪便;临死前出现神34经症状,头颈扭转,全身抽搐或瘫痪。
③亚急性型 多见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不 愿走动,少食或不食,下痢,消瘦。
4
禽疫病的检疫-小鹅瘟
34
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下痢
5
禽疫病的检疫-小鹅瘟
1.临诊检疫
(3)病理变化 肠粘膜充血、出血,小肠尤为明显,肠粘膜大面积脱落。 小肠中、下段有灰白色或灰黄色似蜡肠样的栓子,长约2~5cm,堵塞肠腔。 全身粘膜、浆膜出血,皮下组织弥漫性黄色胶冻状,实质器官变性。
《动物检验检疫》
禽疫病的检疫-小鹅瘟
目录 Contents
1 临诊检疫 2 实验室检疫 3 检疫后的处理

小鹅瘟症状特点 小鹅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鹅瘟症状特点 小鹅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鹅瘟症状特点小鹅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小鹅瘟又名鹅肝炎、小鹅病毒性肠炎,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是危害养鹅业最大的疫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鹅瘟症状特点,小鹅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鹅瘟的病原是什么该病的病原鹅细小病毒为DNA病毒。

该病毒对酸碱、温度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

该病毒对禽及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凝集作用,与其他细小病毒无抗原关系。

世界各国分离的小鹅瘟病毒,均为同一个血清型。

小鹅瘟的临床症状①最急性:常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

最急性发病一般无明显的前驱症状,一经发现即见病鹅衰弱,极度委顿,随之倒地,两脚划动,不久即死亡。

②急性:15日龄内发病的雏鹅大多为急性。

表现为精神委顿,行走迟缓,掉群,打瞌睡,食欲减少或废食,口渴喜饮,但后期拒饮。

排出灰白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或纤维碎片。

临死前两脚麻痹或抽搐而死,病程1~2天。

③亚急性:主要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多出现于流行后期。

以精神委顿、减食或废食、消瘦和腹泻为主要症状,3~7天死亡,少数病鹅可自行康复,但日后成为僵鹅。

小鹅瘟的治疗方法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抗小鹅瘟血清对初期病鹅有50%左右的疗效。

每只皮下注射0.5~0.8mL;雏鹅(10日龄或体重150g 以内)胸部皮下注射0.8~1mL,成年鹅(10日龄以上或体重150g以上)注射1~1.5mL。

注射时要一鹅一针头,同时工作人员进出每个群体时要注意换衣换鞋,避免交叉感染。

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可配合使用急救干扰素20mL每支注射1500羽成禽,2000羽雏禽。

饮水50mL,每只800羽成禽,1000羽雏禽,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2天,每天1次,效果显著。

为防止细菌性感染,每羽小鹅可肌肉注射1000~2000U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连用2~3天。

帮助鹅增强体质和恢复体能。

注射高免蛋黄匀浆1.5~2.5mL,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01小鹅瘟

01小鹅瘟




最急性型仅见肠道有急性卡他性 炎症



急性病例表现为全身败血症变化,肠道外观肿胀, 小肠中下段黏膜坏死、脱落



病程较长时,在卵黄蒂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 极度肿胀,质地坚实,状如腊肠,剖开后可见 淡灰色或淡黄色的栓子塞满肠腔。



小鹅瘟,小肠膨大大肠 段的剖面,可见肠壁变 薄,肠腔内有栓塞状物 堵塞,表面包有凝固的 纤维素性渗出物。



最急性型通常发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往往不见任何症 状,突然倒地死亡



精 神 萎 顿 、 厌 食



很快双腿麻痹、倒地乱划,抽搐而死



急性型常发生于1~2周龄的鹅,病初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腹泻,排白色 或淡黄绿色粪便,肛周羽毛被污染



病鹅站立不稳


1.严格兽医卫生管理措施 不从疫区引进雏鹅和种蛋,对环境和用具、种 蛋定期严格消毒,严防疫病传入。 孵房消毒,新购入雏鹅隔离20天再混群。
2.免疫接种
(1)目前有弱毒疫苗可用于产蛋前1个月种鹅
免疫(流行严重地区2次),使整个产蛋期所
产种蛋孵出的雏鹅获得坚强免疫力。 (2)弱毒苗接种1日龄雏鹅。

荧光抗体:肝冰冻切片作荧光抗体染色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防 治
• 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给无母来自抗体雏鹅注 射,能有效预防本病。 •血清治疗量2~3ml/只,预防量0.5~1 ml/只。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病因】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存在于病鹅脑、肝、脾、肠内容物及其他组织中。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与病鹅直接接触或接触病鹅的排泄物沾污的饲料和饮水、带病毒的种蛋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症状】7日龄左右的雏鹅感染后,往往是最急性型,有时不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只有半天或1天的病程。

病初精神不振,缩颈,打瞌睡,拒食,但多饮水,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气喘流涎,两腿麻痹或抽搐,两脚缩起,半小时即死。

【诊断】主要是1日龄鹅易感,成年鹅不感染。

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的下痢和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剖检见肠管膨大,里面含有带状或圆柱状的白色栓子,基本可确诊。

【预防】小鹅瘟主要是通过孵坊传播的,因此孵坊中的一切用具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

收购来的种蛋最好用福尔马林熏烟消毒。

刚出壳的雏鹅要注意不与新收进的种蛋和大鹅接触,以防感染。

预防可接种小鹅瘟鸭胚化GD弱毒疫苗。

每只小鹅喂服2粒白胡椒,只用1次,可预防小鹅瘟。

【治疗】方l新鲜鱼腥草适量,捣汁灌服或自饮。

病鹅每只每次1~2毫升,分早、午、晚3次灌服,也可让其随意自饮。

何日远[《中兽医学杂志》介绍,用此方给病鹅每次灌服2毫升,1日3次,连灌2天痊愈,取得100%的治疗效果。

方2马齿苋120克,黄连50克,黄芩80克,黄柏80克,连翘75克,双花85克,白芍70克,地榆90克,栀子70克(200只鹅用量)。

上述药物以水煎煮,药液灌服或拌饲料喂,1日2次,连用3~4天。

治疗效果很好[卢文贵,《中兽医医药杂志》。

方3每10只小鹅,每天用鲜半边莲50~100克,以冷开水捣烂取其汁。

肉豆蔻15~25克、大风藤(入地麝香、过山香)20~30克、砂仁3~5克,如下痢不止或遇寒冷阴雨天可再加肉桂3克、鸡矢藤5~10克,加清水共煎。

取上述两种药液和大米粉混成米浆(或浸米),饲喂病鹅(7日龄内的小鹅应极少喂或不喂青菜)。

小鹅瘟

小鹅瘟

流行病学
主要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 1周龄内,100%死亡;1月龄很少发病 以21日龄以内的雏鹅较为多见 是一种发病快、病死率高的高度接触性 传染病 。 传染源主要是病鹅和带毒的鹅;有直接、 间接接触传播,严重的暴发常见于垂直 传播。

症状

最急性型。见于出壳后1周龄以内的雏鹅, 发病常无先期症状,发病即衰弱,倒地乱划, 不久死亡。


(4)早期病例可皮下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 0.8毫升,隔日重复注射1次,有一定疗效, 重症病例注射剂量适当加大,对未出现症 状的雏鹅用高免血清紧急预防皮下注射 0.3~0.5毫升,可控制本病的流行。
(3)对母鹅免疫。在有小鹅瘟发生的地区, 每年在母鹅产蛋前25~30天,应对种鹅进行 预防接种。 可用小鹅瘟疫苗绒尿原液500倍稀释,每只 肌注0. 5毫升, 15天后第二次用绒尿原液不 加稀释,每只肌注0. 1毫升,再隔10天方可 留种蛋。免疫鹅的后代全部能防止本病发 生。这种防治能力一直维持到种鹅的整个 产蛋期。

具有特征的流行病学表现,遇有孵出不 久的雏鹅群就会大量发病及死亡,结合 临床症状和特有的病变,可作出初步诊 断,通过病毒分离鉴定或特异抗体检查 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

(1)种蛋的消毒。种蛋最好在蛋产出后立刻消 毒,入孵前还应进行第二次消毒。用新洁尔 灭加水配成1∶1 000的水溶液,将种蛋浸泡3 分钟,同时用软抹布轻轻擦洗蛋壳表面的污 染物后晾干;或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消毒法, 将种蛋置于密闭的消毒箱内,箱内25~27℃, 相对湿度70%左右,密闭熏蒸30分钟后,打 开消毒箱(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甲 醛溶液30毫升),将残余气体放出,即消毒完 毕。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病 ) Gosling plague,GP

小鹅瘟

小鹅瘟

病理变化
剖检常见小鹅瘟的特征性病变在小肠中
段和下段,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 像香肠一样,其中充塞着一种淡灰白色 或淡黄色的栓子样物,是由卡他性、纤 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包在食糜外而形成。 有些病例未形成典型栓食糜。肝、脾、肾可见不同程度肿大出 血。
小鹅瘟
病原:鹅细小病毒。 特征:严重下痢,精神沉郁和无食
欲,有的呈现神经症状。典型病理 变化为小肠粘膜出现渗出性炎症, 有大片坏死、脱落和凝固物,在小 肠中段和后段肠腔形成“腊肠状” 的栓子,堵塞肠腔。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临床症状(最急性型)
常发生于l周龄以内雏鹅。 常突然发病死亡,当发现雏鹅精 神发呆时,数小时内即衰竭倒地, 两腿乱划,随即死亡;喙端和蹼 色泽发暗,数日内即扩散至全群。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雏鹅的抵抗
力。 控制和消灭疫原。 做好接种免疫,提高机体特异免 疫力。
治疗
原则: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治疗:1.清瘟败毒散。
2.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蒲公英,青黛,甘草各120克。 3.病毒唑肌注。
临床症状(急性型)
常发生于l~2周龄的雏鹅。其症状主 要是:食欲减少或丧失,行动迟缓,无 力,站立不稳,喜卧地,打嗑睡,饮水 量增加;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便,并夹 有气泡:张口呼吸,鼻孔有棕褐色或绿 褐色浆性分泌物,口腔中有相同色泽的 液体流出;喙发绀;蹼色泽变暗;嗉囊 松软并含有液体和气体;眼结膜干燥; 全身有脱水痛象;病程约为2 d左右,死 前出现腿麻痹或抽搐。
临床症状(亚急性型)
常发生于2周龄以上雏鹅,尤其是3~
4周龄。其主要临床表现:无神、消瘦、 行动迟缓、站立不稳、喜蹲卧:排稀 便,并夹有未消化饲料和气泡,肛门 周围绒毛被粪便沾污:食欲减少或无 食欲;鼻孔周围有分泌物;病程一般 为3~7 d或更长些;有些患鹅在临死 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 搐或发生瘫痪,最后死亡。

小鹅瘟的传播特征 小鹅瘟的症状表现 小鹅瘟的发病日龄

小鹅瘟的传播特征 小鹅瘟的症状表现 小鹅瘟的发病日龄

小鹅瘟的传播特征小鹅瘟的症状表现小鹅瘟的发病日龄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为特征,是当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

雏鹅发生小鹅瘟后,传播迅速,死亡率一般在40%-80%,新疫区可高达90%-100%。

随着雏鹅日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10日龄以内雏鹅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90%-100%:。

家禽新城疫、副黏病毒、小鹅瘟选用达龙瘟毒清
病鹅主要特征是严重腹泻,排出黄绿色水样稀便,小肠异常
膨大,不过这种典型变化并不是每一只鹅都能看见,因此应该多解剖几只病鹅再做判断。

首先在确诊养鹅场发生小鹅瘟后,应做紧急处理,否则,病毒相互传染后,很难控制病情。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群抗病能力,可有效防止疾病发生。

圈舍每天至少清扫1次,食槽、水槽每周用消毒液洗刷1次。

小鹅瘟

小鹅瘟

诊断(病例报告)
• 2,实验室诊断:
• (1)病毒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取死雏鹅病料,按常规法
• 接种于12~14日龄鹅胚,孵育5~8天,
• 收集死胚,吸取尿囊液,该液对鸡红细
• 胞无凝集作用。取出胚胎观察病变。
六、诊 断
• (2)血清学检验:
• ① 琼脂扩散试验:

用于检测GPV、疫苗效价测定及鹅群免疫监测等具有良好效
• 急性:见于1~2周内雏鹅,无力,行动困难,闭 目呈昏睡状,长时间侧卧,喙端和足蹼发绀;下 痢,粪便呈黄白色或草绿色,并混有气泡或纤维 碎片。泄殖腔周围羽毛,有稀粪玷污。张口呼吸, 摇头,鼻腔有多量浆液性粘液流出。口中有稀液 流出,为棕褐色或绿褐色。嗉囊松软,有气体和 液体。全身有脱水征象。死前两腿抽搐、麻痹。 病程1~2天。
番鸭也易感染。鹅和番鸭是唯一可以自然感染本
病的禽类,其他的家禽则可以抵抗人工或者自然
的感染,

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常高达
95%~100%。10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
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
病。

在本病的流行高峰期,35~45日龄的鹅也有
发病死亡,但病程较长,且病状较轻。日龄愈小
作1:50~1:100稀释进行免疫,每只雏鹅
皮下注射0.1毫升。

免疫后7天内,严格隔离饲养,严防
感染强毒。
七、免 疫
• ③被动免疫:
• 在本病的流行地区或已被本病的病
毒污染的孵房,雏鹅出壳后立即皮下 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可预防和控
制疫情发展。

同源抗血清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用,
而异源抗血清在体内由于具有抗血清 的功能,同时又具有抗原作用,可以

小鹅瘟

小鹅瘟

3.流行病学
本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呈世界性分布,我 国各养鹅区广为流行。本病的发生和危害程 度与日龄有关,主要侵害5 ~ 20日龄的雏鹅, 10日龄以下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 100 %,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本 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小鹅瘟的流行有一定周期性。在大流行后,当年余 下的鹅群都获得主动免疫,因此不会在一地区连续 2年发生大流行。 每年全部更换种鹅群一般间隙2~5年大流行一次, 部分更换种鹅群每年常有小流行发生。
亚急性型,15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 以精神萎顿、消瘦、拉稀为主要症状,少食、 病程长,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
小鹅瘟 站立不稳
小鹅瘟 死前脚不断划
病小鹅精神沉郁,厌食,下痢。
5.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尤其是小肠部分。 死于最急性的病鹅,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呈 弥漫红色,表面附着多量粘液;病程2日以 上、日龄在10日以上的病鹅,肠道常发生 特征性病变,在小肠的中段和下段,特别是 在靠近卵黄柄和回盲肠的肠段极度膨大,体 积比正常的肠段增大2~3倍,质地坚实似 香肠。将膨大部分的肠壁剪开可见肠壁紧张 变薄,肠腔内充塞有一种淡黄色的凝固的栓 子状物,将肠道完全堵塞。
小鹅瘟
(Gosling plague)
1.小鹅瘟概述
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与雏番鸭的 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 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它禽类均无易感性。 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 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10日龄以内发 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随着日龄增 大而逐渐减少。
2.病原
小鹅瘟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单股DNA病毒; 病毒颗粒大小,角对角直径22纳米,边对边直径为20纳 米,直径为20~22纳米,有完整病毒形态和缺少核酸的病毒 空壳形态两种,空心内直径为12纳米,衣壳厚为4纳米;壳 粒数为32个;核酸大小约为6kb;有三条结构多肽,VP1、VP2、 VP3,为主要结构多肽。

小鹅瘟

小鹅瘟

六、小鹅瘟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特 徵性的病理变化,基本上可作出较为准确的初 步诊断。但要确诊必须作病毒分离和雏鹅接种 试验。其诊断要点如下:发病日龄和时间本病 主要发生于3-20日龄的雏鹅,发生时间常在冬 末春初。易感性动物3-20日龄的雏鹅易感性极 高,成年鹅和鸡鸭无易感性,即在自然情况下 不感染本病。

九、小鹅瘟 -防制办法

首次免疫,也就是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作20倍稀释, 每隻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间隔7-10天后进行二 次免疫,将疫苗作10倍稀释,每隻鹅皮下或肌肉注射 1毫升。使种鹅产生免疫抗体,孵出的鹅雏才可以产 生免疫力。 ⑵、炕坊的预防措施。炕坊内的孵化设备、一切用具 以及屋内及地面应定期消毒,尤其是在有小鹅瘟流行 的区域炕坊应注重消毒。对种蛋要求:免疫种鹅群和 非免疫种鹅群的种蛋应分开孵化,避免"混蛋",使孵 出的雏鹅有不同母源抗体,从而影响雏鹅群的免疫效 果;来自疫区种蛋在入炕孵化之前应先清理蛋壳表面 污物,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再入炕孵化。
三、小鹅瘟 -临诊症状

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 20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 迟缓,走动摇摆,拉稀,採食量减少,精神状 态略差为特徵。病程一般4-7天,间或有更长, 有极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 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四、小鹅瘟 -病理变化
小鹅瘟

小鹅瘟是小鹅的最烈性传染病,小鹅一旦染病, 病死率高达50-95%。小鹅瘟病毒主要通过病 鹅的分泌物、排泄物、种蛋及病鹅饮过的水、 饲料、用具、场地等传播。小鹅瘟是初生雏鹅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鹅的临诊特徵是精神萎 顿、食欲废绝、严峻下痢和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病变的主要特征是肠道严峻发炎,小肠粘膜有 时大片发生坏死脱落和凝固,构成栓子,梗塞 肠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的病变可作出初步
诊断。本病确诊需经病毒分离鉴定或血清特异性抗体
检查。
1.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病料采集:以无菌操作法采取急性期病、死雏鹅的肝、 脾、肾等实质器官或血液作为分离材料。
(1)鹅(番鸭)胚接种:12-14日龄的鹅胚或番鸭胚 (无母源抗体)接种,如5-8日内有死亡,则收获尿囊 液和羊水做进一步鉴定。
③呼吸困难,喙的前端色泽变暗(发绀),眼鼻端有 浆性分泌物,嗉囊有多量气体和液体。
④病鹅临死前常出现神经症状,头颈扭转、两脚麻痹 全身抽搐。
⑤病程2~4d。
3.亚急性型:
①2周龄以上病例病程稍长,一部分转为亚急性型, 以精神萎顿,拉稀,消瘦为主要症状。病死率一般在 50%以下。
②大部分耐过鹅在一段时间内都表现为生长受抑制, 羽毛脱落。
2.其他器官的变化
后期,病鹅可见皮下充血、出血,全身肌肉暗红。 出血主要见于大腿内侧皮下,胸肌、心内外膜、肺 脏等,在这些部位有淤斑、淤点。
①心脏变圆,心房扩张,心壁松驰,心尖周围心肌 晦暗无光,颜色苍白。
②肝脏暗黄红色、明显缩小,仅为原来的1/2-1/3。 ③胆囊肿大(超过正常2-4倍),充满暗绿色胆汁。
3.传播方式:水平传播为主。
4.传播途径:消化道为主。
5.流行特点:无明显的季节性。
6.本病发生与母鹅的免疫状况有关。
当年留种鹅群的免疫状态对后代雏鹅的发病率和成 活率有显著影响。如果种鹅都是经患病后痊愈或经无 症状感染而获得了坚强免疫力的,其后代有较强的母 源抗体保护,因此可抵抗天然或人工感染小鹅瘟。
③成年鹅经人工大剂量接种后也能发病,主要表现为 排出粘性稀粪,两脚麻痹,伏地3~4d后死亡或自愈。 病程5~7d或更长。
④少数病鹅可以自然康复。
五、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病例仅肠道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外。急性 病例表现为全身性败血变化。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为小肠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 坏死性肠炎,小肠中下段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与凝 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 的假膜,堵塞肠腔,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如香 肠。剖开栓子,可见中心是深褐色干燥的肠内容物。 有的病例小肠内会形成扁平带状的纤维素性凝固物。
(2)细胞培养:病料接种在鹅胚或番鸭胚的原代细胞, 培养3-5天,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经伊红-苏木精染 色,可见到核内包涵体和合包体。
(3)易感雏鹅接种试验:用病料接种易感雏鹅,感染 后3-5天后出现临床症状和病变。对照组正常。
第十七节 小鹅瘟(Gosling Plague)
(鹅细小病毒感染GPI、雏鹅病毒性肠炎GVE)
小鹅瘟(GP)是由细小病毒(小鹅瘟病毒)引起 的雏鹅与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高度 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特征为精神 萎顿,食欲废绝,严重腹泻和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 变特征主要为渗出性肠炎,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 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状,形成栓子阻塞肠腔。该病 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本病仅发生于鹅(白鹅、灰鹅10 日 龄 以 内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可 达 95% ~ 100%,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 少发病,成年禽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2. 传染源:病雏及带毒成年禽。
③鹅胚适应毒经鹅胚和鸭胚交替传代数次后,可适应 鸭胚并引起死亡,随着鸭胚传代次数增加,可引起绝 大多数鸭胚死亡,且GPV对雏鹅的致病力减弱。
④可在鹅、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3~5d内引起明 显细胞病变,经H.E(伊红—苏木精)染色镜检,可 见到合胞体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理化特性
①该病毒经56℃ 3h、65℃ 30min毒力不受影响, ②在PH3.0溶液中37℃条件下耐受1h以上。 ③对胰酶、氯仿、乙醚和多种消毒剂不敏感。
现衰弱,倒地两腿乱划并迅速死亡,或在昏睡中衰竭 死亡。 ④死亡雏鹅喙端、爪尖发绀。
2.急性型
在第2周内发生的多为急性型。
①病鹅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进而废绝,渴欲增 加,缩头,行走困难,常离群独处。
②严重腹泻,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粪便中 带有纤维碎片或未消化的饲料而产生气泡)的稀粪。
2.病毒培养与增殖
①首次分离宜用12~15胚龄的鹅胚或番鸭胚,一般 经5~7d死亡,典型病变为绒毛尿囊膜(CAM)水 肿、增厚,胚体全身性充血、出血和水肿,心肌变性 呈白色,肝脏出现变性或坏死,呈黄褐色。
②可在鹅胚和番鸭胚或其制备的原代细胞培养物中增 殖并形成CPE ,随着传代次数增加,CPE越来越明显。
④脾脏和胰腺充血,部分病例有灰白色坏死点。 ⑤部分病例有腹水。 ⑥胸腺充血。 ⑦腺胃黏膜肿胀,附有较多黏性分泌物。 ⑧肾暗红,浑浊肿胀,质脆。 ⑨脑膜及实质血管充血。亚急性型更易发现上述特有的
变化。
六、诊断
根据本病仅引起雏鹅、雏番鸭发病的流行特点,
结合严重腹泻与神经症状的出现以及小肠出现特征性
四、临床症状
潜伏期与雏鹅感染日龄有关,出壳即感染其潜伏
期为2-3天,1周龄以上的潜伏期为4-7天。雏鹅感染
本病时日龄不同,其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和病
程长短有较大差异。
1.最急性型
①多见于1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和雏鹅。 ②发病突然,死亡和传播迅速,发病率100%,病死
率高达95%以上。 ③往往无前期症状,常出现精神沉郁后数小时内即表
1.肠道变化:
感染后1-2d:部分肠段轻度充血肿胀--→第3d 开始:小肠各段充血和明显肿胀,黏液增多,黏膜 上出现少量黄白色蛋花样的纤维素性渗出物。--→45d,这种渗出物增多,并在中、下肠段形成淡黄色 的假膜或直径约0.3cm,长20cm左右细条状的凝固 物,黏膜明显充血、发红,并见小点出血。--→69d:病鸭濒临死亡,肠内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坏死 组织增多,最典型的变化是在小肠出现富有特征性 的凝固性栓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