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第二章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第二章文学文本.ppt

文学概论第二章文学文本.ppt

文学文本的纵向层次论
中国古代 “言”“象”“意”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循言以观 象;象生于意,故可循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意而忘言;象者所 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 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语而忘筌也。
二、文学文本的结构
横向结构要素论:认为文学文本是由内容和 形式两种基本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西方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戏剧六成分” 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 近代文学表现说、 再现说 俄国及前苏联的主流文论都遵循内容和 形式二分的要素结构论传统。
中国 文质彬彬 表里相符 事辞相配
言与志 文与道 情与采都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 关系的问题。
2、题材与素材
素材是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还为经过 加工提炼的、处于原始形态的生活材料,是杂乱 的、分散的,缺乏明确的主题。题材是在素材的 基础上形成的,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后,写进文 学作品中的东西,它打上了作家情感的烙印,是 作家的主观认识、思想情感和客观材料的统一。
3、题材的形成
题材的形成既要受到作家的生活实践、见 闻阅历的制约,也受到作家的思想情感、兴趣爱 好、艺术修养、世界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永恒主题与时代主题
由于社会生活属于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阶 段具有不同的生活内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 活问题,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作 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就不能不具有时代性特征, 所以文学文的主题也常常带有鲜明的时代性。
但人类文学发展史上,有一些生活内容在 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时代、地域、阶级的差异,在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中反复出现,有人称之 为“永恒主题”,也有人称之为文学的“母题”。 如生命、死亡、爱情、怀乡、伤别等。

「文学概论第二章」

「文学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文学与作家前一章介绍了与作品相关的基本知识,这一章介绍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

没有作家就没有创作,作家的创作是整个文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家的体验、心理、个性和修养等主观因素,对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影响。

同时,一定时代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语境,以及文学传统、文学体制等外在条件,也会直接或间接制约、影响作家的创作活动。

本章的作家论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创作主体、创作意识、创作过程、创作思维。

第一节创作主体在文学理论中,关于创作主体的认识有两大基本观点:第一,以作家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突出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的感物说关注主体心灵对外在之“物”的“感受”或“感悟”。

与此相关的创作理论有“养气说”、“虚静说”;“才、胆、识、力”说,“胸有成竹”等观点。

西方象征主义则认为文学创作是意识与潜意识交互作用的过程;表现主义认为是表现人的直觉的过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创作的动力是潜意识、幻想、梦和性欲;荣格的精神分析则要求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第二,以文本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

受西方的语言学转向和接受美学的影响,出现了突出“文本”作用的各种理论。

还有如“作者之死”、“自动写作”等理论思潮。

本节分别介绍作者中心说、文本中心说以及作者地位变化的原因。

一、作者中心说作者中心说认为,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者的创作动机、价值判断、情感经历等个人因素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文论关于作者中心说的基本观点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文艺的本质,主要包括言志说和缘情说两种观点。

言志说认为文艺是心志的表现,缘情说认为文艺是情感的表现。

《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朱自清将这段话称之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1。

《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文学概论第二章笔记

文学概论第二章笔记
14、 词法又称字法,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5、 句法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6、 篇法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7、 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8、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19、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20、 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21、 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22、 代数和论:认为声调(字调)加在语调的起伏上面就像海浪上的微波,二者达成“音高运动的代数和”,从而有助于形成汉语的音律美。
问答题 1、 什么是文本和文 Nhomakorabea文本?
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形态。
2、 如何区别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
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形态。
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例如:毛泽东《智取威虎山》台词“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以“色”换“天”,既求得表意上的具体和生动,更是追求音乐美。
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
10、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国开文学概论第二章讨论

国开文学概论第二章讨论

国开文学概论第二章讨论
【实用版】
目录
1.概论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2.第二章的核心观点:文学的定义与分类
3.文学定义的探讨
4.文学分类的方法
5.结论
正文
国开文学概论的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文学的定义与分类。

在这一章中,作者对文学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种分类方法。

首先,作者对文学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通过文字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作品不仅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也包括散文、随笔、回忆录等。

在这个定义中,作者特别强调了文学的语言特性,认为这是文学与非文学的重要区别。

接着,作者介绍了一种文学分类的方法。

他将文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虚构文学,另一类是非虚构文学。

虚构文学是指通过作者的想象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非虚构文学是指基于事实的文学作品,如报告文学、传记、历史等。

这种分类方法不仅简单明了,而且能够涵盖所有的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国开文学概论第二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研究文学的新视角。

第1页共1页。

《文学概论》第二章第二节 课件

《文学概论》第二章第二节 课件

2.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在情感支配之下,由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以及 音节的停顿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 节奏是表达情感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本身就是情感、 情绪的构成部分。 诗的韵律讲究和谐。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语言高度凝练、精确,极具表现力。
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爱惜费 诗眼 忧 求长生 难等期 后世嗤 人生苦短 秉烛夜游 及时行乐
◆ 西方:“诗”源于poesis,本义为“制造”。在最普通的意义 上指 用韵文形式写出的作品。1747年,法国人巴托提出“美的艺术” (beaux-arts)(fine arts),文学才与绘画、雕塑、舞蹈、音乐等 从一般技艺中摆脱出来,获得独立的地位。 (2)抒情性 ① 诗展现的是人的情感。 [英]赫兹利特:恐怖是诗,希望是诗,爱是诗,恨是诗;轻视, 忌妒,懊悔,爱慕,奇迹,怜悯,绝望或疯狂全是诗。
◆ 诗是“辈分”最老的文学体裁。 ◆ “诗”成为“文学”、“艺术”的代名词 ◆ “诗学”成为文学理论的代名词 ◆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最基本的特点 是它的抒情性

文学概论 导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概论 导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格奥尔格· 卢卡奇 (1885-1971) 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 和文学批评家,在20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 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 地位。1923年,他以 著名的《历史和阶级 意识》开启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思潮,被誉 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创始人和奠基人。
20世纪30—60年代末,西 方马克思主义鼎盛时期。现了 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 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 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他们重点寻找《1844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中“哲学家 的马克思”;分析法西斯主义 兴起的心理根源;反思启蒙精 神、工具理性、科学技术、大 众文化,致力于发达工业文明 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 础,并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解 释、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



三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历程:古代文论传统被打 断;学习西方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获得独尊 地位,文艺为政治服务;改革开放,现代西方文艺理论 涌入中国;民族的复兴,传统文化受到重视。人的精神 特性:自由的意识活动。


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四 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反思
1、传统的缺失,血脉的断裂,精神世界的迷惘。 2、马克思主义的统治地位。 3、原创性思想的匮乏。 4、个性自由:精神的特点。
一百多年来的文学以及 文学理论
冰心
老舍
沈从文
钱钟书与杨绛
熊十力
梁漱溟
任继愚

思考题
1、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西方文论新见迭出,流派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 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 人性解放的活动中,用新 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 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 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 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 双向度的批判形式。其主 要著作有《理性和革命》 (1949);《爱欲与文明》 (1955)《单向度的人》 (1964);《论解放》 (1969);《艺术和永恒 性》(1976);《审美之 维》(1978)等。 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 泽东并称为“3M”。

文学概论第二章总结

文学概论第二章总结

第二章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的概念和结构(一)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从所指对象上看,“文本”(text)与“作品”(corpus)是两个可以互相替换的概念,它们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即作为创作活动的结果和阅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的语言实体。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文本”与“作品”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就在于,“文本”概念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

“文本”(text)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文本的意义并非来自作家单方面的赋予,必须看到语言结构对文本意义的规定和“文本”作为符号系统的开放性。

(二)文学文本的结构层次1、前人对文本层次的探讨[中国]★言、象、意三层面说。

《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初步触及言、象、意三层面;《庄子·外物》“得意忘言”。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粗精二层面说。

[清]桐城派刘大櫆和姚鼐,受庄子影响,从精粗两层面去分析了文本结构,开始了文学文本层面的自觉分析。

《庄子·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

”刘大櫆《论文偶记》第13条“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姚鼐《古文辞类纂》使二层面说具体化。

“凡文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

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

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而(衔)其精者而遗其粗者。

文学概论第二章

文学概论第二章

作品与形式的关系值得注意的三种思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是俄国形式主义,标举“文学性”或“陌 生化”,极端地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作品对 世界的再现或对作者情感的表现,而应是作品的语 言形式本身。
二是美国“新批评”,提出“文学本体论” 概念,认定文学活动的本体仅仅在于文学作品的
形式,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三是法国结构主义。结构分表层结构和深
第二节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文学活动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学 活动究竟是什么样的活动?人为什么需要文
学?文学对人有何价值?
一、人类生活活动的定性分析
要了解文学这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我
们需要暂时离开文学而考察一般人类生活活动。 人类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
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这一认识
层结构,要通过表层结构追问内在的客观的深层 的结构,强调作品的世界和作者的世界分离。具 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三者都有自己的偏颇之处,但是有一点共
同点:强调文学的形式具有举足轻重大的地位, 即形式在文学中具有基础地位。离开形式,文学 对生活的再现,对情感的表达,都是一句空话。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人类生活活动由两大基本层次构成: 一,是物质实践活动,这是直接满足人的基 本生存需要如饮食和繁衍等的生产活动,是一切 其他活动的基础。 二,是精神活动,这是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 包括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它是在物质 实践活动基础上、并应物质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 生和发展的。 人类生活活动,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范畴。
第一,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世界建立起 情感关系。
人类通过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生活活动,

文学概论 第二章.文学创作论

文学概论 第二章.文学创作论

2. ① A.
B.
C.
文学生产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 目的不同:科学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文 学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手段不同:科学用概念、术语来描述结论; 文学用形象来传达感受。 主体特性不同:科学避免主观成见的介入; 文学则往往带有作家的主观成见。

A.
B.

文学与宗教的区别 相同之处:都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善 于用形象来传达感受;都富于想象。 不同之处:宗教否定现实世界和人的自身价 值,导向虚无的彼岸世界;文学则在文学世 界中充分肯定人的一些美好价值,导向一种 更人性的生活方式。 文学与其他艺术生产的区别:符号工具不一 样,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用的是语言符号。

A.
B. C.
旁观者和移情者 旁观者: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以审美眼 光看待社会生活的生产主体。 移情者:将情感投射到对象当中去,使对 象拥有主体的情感的生产主体。 评价:旁观者指出了文学生产主体创作时 的非功利心态,但忽视了生产主体作为具 体的社会人必备的情感价值立场;移情者 注意到了文学创作主体在创作时的情感投 入,但片面夸大了这种情感投入的功能, 如巴尔扎克的客观环境描写,就没有情感 投射。
2.


A.
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以及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 的统一体。(109页2句) 特殊性表现: 具有审美价值和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蕴 含一定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B.
c.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打上了作家的思 想感情烙印。 例证:《阿Q正传》和《红旗谱》由于作家 体验不同,内容就不一样。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从横向看是多方面 交融渗透,从纵向看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文学概论第2章

文学概论第2章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 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 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 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 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首,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 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 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丧脸,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 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好摆架子的人赔不是 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 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湖南师范大学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
《文学概论》
主讲与课件制作:文艺学教研室
文学概论第二章 文学形 象及其审美形态
文学概论
第一节 文学形象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
文学概论
一、从《便条》分析一般文字与语言之区别 二、阅读:唐伯虎联珠回文诗 三、从作品四层次理论赏析苏轼作品

[文学]文学概论第2章

[文学]文学概论第2章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第一节文学文本•第二节文学文本语言的性质及地位•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总要通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一首诗、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等)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文本首先是由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我们需要考察文学文本及其语言组织。

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文本、文学文本、文学作品读者性质文本:未阅读文字产品、原创性文学文本:未阅读文学产品、原创性文学作品:已阅读文学产品、再创性1、文本:来自英文text,另有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

一般说来,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而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它未经读者阅读,只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刷出来的语言产品(如书)。

2、文学文本: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总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

3、文学作品(work):则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其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也就是说,文学文本是未经读者阅读而有待于阅读的“作品”,而文学作品是已经读者阅读的“文本”。

把文学文本等同于文学作品,同时又将文本的存在状态理所当然地理解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其源概出于“新批评”。

“新批评”一向排除作家、读者与文本的联系,把文本存在当作作品本体分析对象,进而断定文本只能是一个自足独立的体系。

新批评的著名代表兰色姆认为,如果批评只是解释作品的意义,那就不如集中注意力于作品的存在(being)。

但他所谓的本体存在不过是文本自身。

这一看法只是一种文本存在论,与作品存在论相去甚远。

从文学的信息交流过程看,文学活动有两极。

我们可以称作家一极与审美一极。

作家一极涉及作家、作家创造的文本,审美一极则关涉到读者。

根据这两极,文学作品不可能与文学文本完全一致,而往往大于文本。

姚斯说过:“文学作品并不是对于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观察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客体,并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象一部乐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反响。

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

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

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篇一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文学概论第二章,我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有好多话想说。

这一章讲的东西可真不少,什么文学的本质、文学的类型,一开始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头都大了,心想:这都是啥呀?但硬着头皮读下去,我好像又有点开窍了。

也许有人会说,读这种理论性的东西有啥用?能当饭吃吗?可我觉得吧,还真不能这么想。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文学世界的大门。

比如说文学的本质,以前我就觉得文学不就是写点故事、抒点情嘛,但现在我知道,没那么简单!它可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可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展现,也许还是人类思想的结晶。

我想起自己以前写作文,那就是想到啥写啥,根本没想过什么文学不文学的。

现在想想,可能我那都不叫作文,顶多算是流水账。

读了这一章,我觉得自己以后写作的时候,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再瞎写了。

这一章里还提到了各种文学类型,像诗歌、小说、散文啥的。

我就在想,为啥要分这么多种类型呢?难道不能混在一起吗?不过后来我又觉得,每种类型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诗歌的那种凝练和韵律美,小说的丰富情节和人物塑造,散文的随性和真情流露,可能这就是文学的丰富多彩之处吧。

说实在的,读这一章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也会犯困,会走神。

但回过神来又告诉自己,坚持住,说不定能发现新大陆。

我觉得我对文学的理解可能还很肤浅,但这一章确实给了我不少启发,让我知道了文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你们说,我以后能成为一个懂文学的人吗?篇二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哇塞,读完文学概论第二章,我这小心肝儿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啊!一开始,看到那一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论述,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看懂才怪呢!”我可能都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书了。

但慢慢地,我逼着自己静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琢磨。

嘿,你还别说,真让我看出点门道来了。

比如说文学的本质,我以前觉得文学就是为了让人开心或者感动,现在我明白了,它还能批判社会、揭示人性的善恶呢。

这让我想到了好多名著,像《骆驼祥子》,那不就是把那个时代的黑暗给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吗?不过,我也在想,这所谓的文学本质,是不是也因人而异呢?也许对我来说,文学就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能让我在疲惫的时候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文学概论第二章

文学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的五个要点有着 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 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 完整的系统。
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 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 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 一种交往对话。 文学活动的性质:生产审美意识形态的活动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 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世界 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实在主体(即外部世 界——引者)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 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P19)
讨论:如何看待‚文学反映论‛?
三、艺术生产论
(1)艺术作为生产,不再以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指艺术形式—— 引者)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 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28) (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 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 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 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 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 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 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 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果说在 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那末, 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就不足为奇了。 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 它们就被解释明白了。”

文学概论贰(完美版)

文学概论贰(完美版)

文学概论贰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根据这个定义,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一种思想观念,但不是一般的思想观念。

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

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2.康德认为【审美活动】有哪些特点何为审美——A、审美是感性的;B、审美是无功利的;C、审美的对象是纯粹的表像与形式。

康德认为:“为了分辩某物是美的还是不美的,我们不是把表像通过知性联系着客体来认识,而是通过想象力(也许是与知性结合着的)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

所以鉴赏判断并不是认识判断,因而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的[审美的],我们把这种判断理解为其规定根据只能是主观的。

”“要说一个物件是美的并证明我有品味,这取决于我怎样评价自己心中的这个表像,而不是取决于我在哪方面依赖于该对象的实存。

”康德认为审美无功利。

康德认为:“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

”“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康德的这一审美无功利说诚然存在忽视审美的某种功利性的偏颇,但毕竟有其合理的一面: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

由于是无功利的(即无利害的),文学才能是审美的。

换言之,审美正是无功利的。

康德认为:“既然问题在于某物是否美,那么我们并不想知道这件事的实存对我们或对任何人是否有什么重要性,哪怕只是可能有什么重要性;而只想知道我们在单纯的观赏中(在直观或反思中)如何评判它。

”3.审美意识形态分析:英雄赞歌以《英雄儿女》赞歌为例,其特点是1将自然景物包含其中,歌词中就描写了青山青天还有大海。

2极力刻画敌我双方形象的落差。

文学概论第二章

文学概论第二章

陶渊明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中的理性
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 程,与形象方式相对 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于 理性的力量 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 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

文本赏析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 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 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 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文本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 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 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 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 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 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 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 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文学概论 第二章第三章

文学概论 第二章第三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一)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先提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的问题”。

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无产阶级立场、世界观,应当把自己的立足点和思想感情转移到工农兵群众方面来。

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向社会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理解,熟悉各种人和各种事情。

文艺工作者应当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水平和精神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文学艺术的普及和提高的关系。

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无产阶级立场世界观,应当把自己的立足点和思想情感转移到工农兵群众方面来。

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向社会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理解,熟悉各种人和各种事情。

文艺工作者应当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水平和精神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文学艺术的普及和提高的关系。

(二)全面阐述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指明了道路。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深刻揭示了文艺和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回答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四)深入阐述了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和促进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

第一,新时期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

第二,新时期文艺思想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新石器文艺思想是对新的文艺经验和中外优秀文艺理论成果的科学总结。

第三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认识性(一)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二)文学作品蕴含了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二、倾向性(一)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阶级性)(二)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三、实践性(一)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

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

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篇一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文学概论第二章,我这心里头可真是五味杂陈呐!这一章讲的东西,刚开始我觉得挺玄乎的,什么文学的本质、特征啥的,好像离我特别远。

我就寻思着,这跟我有啥关系呢?我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读这些能有啥用?但是读着读着,也许是我慢慢进入状态了,可能是被那些有趣的例子吸引了。

我觉得好像文学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盒子,你不打开永远不知道里面装的是啥宝贝。

比如说吧,书里提到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我就在想,那我平时写的日记算不算是一种文学呢?我每天记录的那些小心情、小烦恼,也许也是在反映我自己的生活呀!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搞了点文学创作呢?不过,我又觉得困惑了,那如果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变成文学,那文学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这是不是说随便写写就能称为文学作品了?我觉得可能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儿。

再比如说文学的审美特征,书里说文学能让人感受到美。

可我就想问了,美这东西不是很主观的吗?你觉得美的,我可能觉得一般般,那这还能算是文学的普遍特征吗?反正读完这一章,我脑子里是一堆问号,又好像有点明白了什么。

也许这就是读书的魅力所在吧,让你又迷糊又清醒,在这纠结的过程中还能有点收获。

我觉得这一路读下来,还挺好的,说不定以后我能从这里面挖出更多的宝藏呢!篇二文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嘿,朋友们!读完文学概论第二章,我真是感慨万千啊!一开始,我觉得这第二章简直就是给我出难题,各种理论、概念,搞得我晕头转向。

我心里直犯嘀咕:“这都是啥呀?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吗?”然而,当我耐着性子读下去,突然发现,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就像书中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就琢磨,那平时我跟朋友聊天时说的俏皮话,算不算是一种小小的语言艺术呢?也许算吧,哈哈!不过呢,我又想,要是仅仅把文学定义为语言的艺术,是不是太狭隘了?难道一幅画、一首音乐就不能算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我觉得这个定义可能有点不太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学理论的语境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如何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1.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坚持 基本论点,考察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做出新结 论. 2.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列宁毛泽东和一 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坚持经过实践检验过的基本原理,并在建设当代文 学理论中与实际相结合.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 坚持.

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石 1.文学活动论 宇宙存在的无限时间与空间




运动 维持生命本能 自由自觉 物质性生活活动 活动-生命活动 生活活动 文学活动 精神性生活活动 审美 质 生物 人类 其他艺术

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活动。文学 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的人。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
从古典哲学中吸取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康德、黑格尔、费 尔巴哈)。 从古典美学汲取营养,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 从古典文艺学,尤其是古希腊以来的文学理论资源
康德
席勒
黑格尔
费尔巴哈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康德美学思想: “美感”,即所谓审美判断力, 而康德的审美判断也就是情感判断,追求精 神的自由与和谐,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美 是审美主体诸心理机能的和谐一致。 席勒美学思想:“游戏冲动”、“审美教育” 黑格尔美学思想:艺术是人类的自我意识的 方式之一,艺术的目的在于显现理念,人在 自我观照、自我复归中获得美感,辩证法。 费尔巴哈美学思想:对宗教的批判,高扬艺 术的人性价值,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 中的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创作中是艺术的方式(诗意的裁判、想象、幻想、 形象化),批评中是美学的历史的观点。 前苏联阿· 布洛夫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5.艺术交往论 文学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交往行为诗学:文学活动就是一种交往与对话.文 学以语言符号为媒介,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对话与 交流。作为一种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的作家与 作家,作家与世界,作家与读者的交往,是四要 素组成的交往结构。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5、精神分析文论 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分为本能论、人格结构论、心 理解剖学说三大方面。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 能。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最原始的自己,按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就是“自己”,是协调本能要求与社会现实要求 之间不平衡的机能,依据现实原则去调节自己,压制 本能活动,以避免不愉快和遭受痛苦。 超我是个体在 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 则”。人的心理有三个系统,即意识系统,无意识系 统和下意识系统。 艺术是原欲的升华。艺术作品只不过是艺术家在原欲 支配下制造的幻想 。作家的创作总是对过去的、特别 是儿童期受抑制的经验的回忆。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二.当代文学理论要有中国特色 1.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让马克思文学理论的普遍真理 能够同中国当代的文学现状结合,在分析和概括社会 现实和文学现实的基础上,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实现 文学理论的创新. 2.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 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让中国的古典 文论,诗论,词论,小说论,戏剧论达到现代转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现实需要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需要
海涅
十月革命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的两种趋向
中国特色的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代表人物有 马尔库塞、本雅明、阿尔的文学理论建设
当代西方的文学理论的两种思潮:
人本主义文论,重视文学活动中人的主体的作用,追求文 学的超越与自由,以非理性的因素解释文学的本质。 科学主义文论,重视文学中形式的作用,形式重于内容, 超越了内容,以语言科学作为切入文学文本的方法, 语言与形式的本质就是文学的本质。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6、原型论 荣格心理学美学中的原型又被称作“原始意象”,是 一种通过遗传而留传下来的先天倾向,是种族记忆。 人类从原始时代就开始了不计其数、类型众多的经验, 无穷无尽的重复已经把这些经验刻进了我们的精神构 造中。人们无需经验的帮助即可使人在类似的情况下 与其祖先具有相似的行为倾向或思想模式。原型也就 是“附着于大脑的组织结构而从原始时代流传下来的 潜能 。有原型的作品才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 生命力。 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或象征等, 如出生原型,再生原型、力量原型、英雄原型、骗子 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巨人原型以及许多自然 物如树林原型、太阳原型。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4、心理距离说 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美学观点。“距离”指审美主 体在心理上同实际生活世界保持适当距离,以进行审 美移情。观赏者对于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 理上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我们对作品的实 用态度而使美感有利于快感,因而使我们对眼前的事 物产生崭新的体验。布洛认为它是艺术创作过程中艺 术气质的特征和审美过程中审美意识的主要特征。 (心理距离、超越功利)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3、新批评文论 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机的独立自足的象征物,是文学特 性、想象和语言三者的结合,否定作家个性与文学作 品的联系,重视语义学的批评,重在分析文学内部的 语言文字、语词的语境、有机整体性、多义性、张力、 复义、悖论、反讽、架构与肌质等,在阅读中主张细 读。代表人物兰瑟姆、燕卜荪等。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科学主义文论的代表 1、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主要观点有: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文学作 品是一种构造和游戏。主张探寻文学自身的特性和 规律,文学创作的根本宗旨在于审美过程,作家通 过陌生化延长感知的长度,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 言,。文学批评的任务是研究文学性,重点研究艺 术形式,从文学作品系统内部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 构。以现代语言学为批评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三.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要有当代性 1.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 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 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2.面对西方文论的挑战,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 批判地吸收,丰富当代中国的文论建设。 3.吸收西方新的学科发展的成果,把符号学、现 象学、价值学、信息论、作为研究的方法,把文 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水平上来。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3、移情说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在他的《空间美学》提 出“移情说”,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 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感觉。所谓“移情”,就是 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 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把我们人的感 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 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 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 立普斯的“移情说”侧重于对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 把主体的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 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基础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以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 论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具有 实践性和为无产阶级和社会 主义服务的价值取向。
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五大基石间的关系 五个基石组成一个完整的多层次多向度的系统.从 人类学的角度,文学是人的生活活动;从哲学的角 度看,文学是人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从经济学 的观点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从美学的角度看,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从交往理论看,文学是 种作世界作品读者间的对话与交往。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2、结构主义文论 寻求文本内在的深度的恒定的模式与结构,强调文学 研究的整体观,重视符号与叙事。 列维 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在于将人类的思维看作是普 同一致的“发生”系统,人通过创造符号与所要表达 的意义进行“二元对立”,不断地进行隐喻和换喻的 文化创造,对于人类文化的研究不能只注意其外表, 还要深入到其表象的深处去探索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 巴尔特的结构主义,文学作品并没有客观的中立性结 构,它是因人而异的,作者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塑造现实, 强调文本结构的开放性,强调符号能指的浮动推移和文 本意义的多样性,把文本分析当做瓦解作品主体及其内 在结构的符号游戏。文学的意义是读者或文学批评家 所赋予的 。



2.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 社会意识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人的社会意识也反 作用于社会存在 文学反映论认为,文学活动是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 识与反映,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形象的反映,文 学也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列宁的“反映”观,毛泽东的“更高”、“强 烈”“集中”“典型”、“理想”的反映观。 3.艺术生产论 从资本运行与商品生产的角度来说,艺术生产是一种 商品生产。艺术生产:一指与物质生产相对的一种精 神生产,二指艺术创造过程,三指在经济领域,生产 艺术商品价值的生产,经历着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 过程。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