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相见欢翻译和原文

相见欢翻译和原文

相见欢翻译和原文相见欢翻译和原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相见欢翻译和原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创作背景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

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古代诗歌鉴赏:【南朝】李煜《相见欢》赏析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被称为“绝代词人,薄命君主”译文:默默无语,孤独一人,登上空荡荡的西楼,仰望天空,一弯冷月如钩,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被凄惨的秋色“锁”(笼罩)住。

剪也剪不断,梳理它却更加乱的——是那离愁别恨。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缠绕着心头。

鉴赏:词名《相见欢》,写的却是离别愁。

起句一个特写镜头,摄录了一个十分孤独凄清的形象:孤独一人,神情凝重,双眉紧锁,拖着沉重的步履,登上空荡荡的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一句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作者登楼应该有其目的,目的是什么呢?可能是借楼上之景,释心中之愁。

可是,结果如何呢?仰望也好,俯视也罢,都不但不能使其释怀排遣,相反,使他更加感伤、更加孤寂!仰望,看到“月如钩”,俯视,看到“寂寞梧桐锁清秋”。

应该不错呀,蓝天白云,新月如钩,黄昏梧桐,月光清秋,多么美好的秋色啊!可是,在作者的眼里,这美好的秋色,是那样的凄清,那样的萧瑟,那样的使人犯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曾经属于他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楼下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他的心境是痛苦的,因此眼前的景物也必定是蒙上愁恨的阴云。

只要心情好,“独自凭栏”,也会感到宁静、安逸、舒畅、惬意。

《相见欢》古诗鉴赏

《相见欢》古诗鉴赏

《相见欢》古诗鉴赏《相见欢》古诗鉴赏《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2]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相留醉,几时重,[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作者简介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创作背景在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

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赏析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李煜精书法、⼯绘画、通⾳律,诗⽂均有⼀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

下⾯是分享的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奈朝来寒⾬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时重。

⾃是⼈⽣长恨⽔长东。

(相留⼀作:留⼈) 【译⽂】 姹紫嫣红的花⼉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可奈何啊,花⼉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昼夜摧残呢? 着⾬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的胭脂泪。

花⼉和怜花⼈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从来就是令⼈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不休不⽌,永⽆尽头。

【注释】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

⼜名“乌夜啼”“秋夜⽉”“上西楼”。

三⼗六字,上⽚三平韵,下⽚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奈朝来寒⾬:⼀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的眼泪,⼥⼦脸上搽有胭脂,泪⽔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故云。

在这⾥,胭脂是指林花着⾬的鲜艳颜⾊,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本作“留⼈醉”。

⼏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令,况且明⽩如话,不待讲析,⾃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这些在他都⽆意为之;所凭的只是⼀⽚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只是随⼿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奈朝来寒⾬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时许?春去太匆匆。

⽆奈啊,娇艳的花⼉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谢了”,⽽且是“太匆匆”,多么令⼈惋惜感叹!以“春红”⼆字代花,乃⾄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之笔。

作者以花⽐喻⼀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的美好⽣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相见欢》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翻译及赏析《相见欢》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是李煜的作品,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见欢》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翻译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也剪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乡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相见欢原文、全诗赏析

相见欢原文、全诗赏析

相见欢原文、全诗赏析相见欢原文、全诗赏析相见欢原文、全诗赏析1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翻译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

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注释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麝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

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

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赏析《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

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

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

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

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

虽然此举可以暂时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鹦鹉念诗之后,留下的则是更多的空虚和无奈。

曾经的那些诗是他亲口念给自己听的,而如今,念诗的有情人却变成了一只不解风情的鹦鹉,让人感叹心酸。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塑造了闺中女子伤春怀远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原文清代:纳兰性德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译文及注释译文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

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注释①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②麝(shè)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

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

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③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④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柳永《甘草子》:“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赏析《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

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

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

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

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

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的解读

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的解读

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的解读篇一:李煜两首《相见欢》赏析南唐皇帝开宝八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

李渔沦陷宋朝,在汴京被俘。

他被封为有钱牛尾将军和不听话的侯爵。

后来,他被宋太宗毒死,因为他是一个“美人玉”来纪念他的家乡。

虽然李渔不懂政治,但他的艺术才华非同寻常。

他擅长书法、绘画、语调、诗歌和文学,尤其是词。

《美人玉》、《波涛淘沙》、《黑夜泣》等词,都是历代名著。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渔,在词界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永恒的词帝”。

《虞美人》春花秋月的无尽循环何时结束?往事知多少?昨天晚上,这座小楼又变成了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刻的篱笆和玉石应该仍然存在,只是朱颜改。

你能担心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独自登上西塔,不言而喻”这句话描绘了悲伤的精神。

“无言”并非无语,但没有人会说相同的话。

从作者缓慢的步伐和“无言”和“孤独”的庄严表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非常孤独和悲伤。

起初,作者很清楚“不要独自倚在篱笆上”的原则,因为篱笆外的风景常常会触动他内心的悲伤,但现在他愿意承担它的“风险”,这表明他想念家乡(或老朋友),深深地依恋着他。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一个人去西塔,不要说话”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李煜唐诗《相见欢》

李煜唐诗《相见欢》

李煜唐诗《相见欢》李煜唐诗《相见欢》《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煜唐诗《相见欢》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⑴谢:凋谢。

春红: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无奈,作常恨。

寒雨:一作寒重。

晚:一作晓。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为令人陶醉。

留,遗留,给以。

醉,心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相见欢原文_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_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_翻译及赏析东风吹尽江梅。

橘花开。

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

今古事。

英雄泪。

老相催。

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

——宋代·朱敦儒《相见欢》相见欢东风吹尽江梅。

橘花开。

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

今古事。

英雄泪。

老相催。

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痴云压地风尘卷。

雪共春寒浅。

山城寒夜不烧灯。

时见竹篱茅舍、两三星。

九衢风里香尘拥。

十载鳌山梦。

如今独自倚冰檐。

落尽短檠红灺、不成眠。

——宋代·周紫芝《虞美人》虞美人痴云压地风尘卷。

雪共春寒浅。

山城寒夜不烧灯。

时见竹篱茅舍、两三星。

九衢风里香尘拥。

十载鳌山梦。

如今独自倚冰檐。

落尽短檠红灺、不成眠。

荷背翻黄,蕉心滴翠,雨洗庭院无尘。

断云缺处,矫首望冰轮。

迤逦天垂四幕,星杓淡、河汉横银。

笙歌散,风帘自上,寒水满楼明。

刘郎方得计,钗摇绣户,枕并华裀。

笑狂客无眠,坐听钟鲸。

明月中秋一梦,临鸳甃、三绕殷勤。

清光里,持杯对影,风月两兼并。

——宋代·李弥逊《满庭芳(中秋次刘梦弼韵)》满庭芳(中秋次刘梦弼韵)荷背翻黄,蕉心滴翠,雨洗庭院无尘。

断云缺处,矫首望冰轮。

迤逦天垂四幕,星杓淡、河汉横银。

笙歌散,风帘自上,寒水满楼明。

刘郎方得计,钗摇绣户,枕并华裀。

笑狂客无眠,坐听钟鲸。

明月中秋一梦,临鸳甃、三绕殷勤。

清光里,持杯对影,风月两兼并。

水光山影浮空碧。

柳丝摇曳春无力。

柳岸系行舟。

吹箫忆旧游。

旧游堪更忆。

望断迷南北。

千古恨悠悠。

长江空自流。

——宋代·蔡伸《菩萨蛮(广陵盛事)》菩萨蛮(广陵盛事)水光山影浮空碧。

柳丝摇曳春无力。

柳岸系行舟。

吹箫忆旧游。

旧游堪更忆。

望断迷南北。

相见欢古诗赏析

相见欢古诗赏析

相见欢古诗赏析相见欢古诗赏析1遥思当日情浓,梦匆匆。

暗想低回何处伴征鸿。

含泪叹,言辞淡,冷心融。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相见的欢愉竟然会和乌鸦夜半啼哭的凄哀相同。

这个倒是千真万确,世间的事总是在好了一时后滑到了低谷,甚至是直接坠入深渊。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我们古人说的天理循环的道理。

一个声明极高、用了十数年堆起来的声望,可以被一时糊涂糟蹋成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丑;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本来满是希望,一段飞来的横祸,可能留给你只有愣神的份;一个有梦的、有能力的追梦的人,见到了世事百态堕落到了混世的地步;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好好的家,一些好好的人,一个美美的生活可能就会被命运设计出来的一个个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闹剧破坏的残碎败落。

以前听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还不信以为只有自己家才有。

在这难念的经念到我头疼得不行的时候,又听了些朋友的.故事,心里很不是滋味。

记得听人说过中国人的劣根,不担心自己家的牛死,就怕邻居家的牛不死。

我居然也是劣根很重,听了别人的苦,自己的负累居然觉得轻了。

想想其实也并非全然如此,有人和自己一样那不就是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沦落人,也算得上是一种知心,有了知心自己的心锁不就解开了许多。

正月十五刚刚过完,今年年过得早,这个时候离着开学还很远。

能在这个时候回来学校,心思不全然是学习的人大概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有个朋友很有志气,来自重山之中却思量着自己飞翔于四海九州之上。

背负着行囊,怀揣着梦想,独自到了四平小城,无家可归、流浪几日后才被特批回到寝室。

她做得一切为的只是给自己的梦做得真实加上些筹码。

哭笑过后,留给我的是对她的钦佩。

还有个朋友,含泪于破梦之刻,肩头担子重得千斤。

在人前却怎么也看不出她的苦楚,看到的最多也就是怀疑她家境的困难而已。

这样的人我称之为英雄,英雄不一定要经天纬地,英雄需要有一颗英雄的心。

对于第一个朋友我有的是惭愧,我游手好闲二十年还是没有变化,差不多成了啃老族。

对于第二个朋友,我有的还是惭愧,我怎么也没有她那份坚强。

初中语文必学古诗《相见欢》全景赏析

初中语文必学古诗《相见欢》全景赏析

初中语文必学古诗《相见欢》全景赏析
《相见欢》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①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既写了庭院中清的幽景色,又写了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无言和独上,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用“麻丝”来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的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情景交融,写了诗人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李煜木兰花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木兰花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木兰花全词翻译赏析李煜木兰花全词翻译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煜木兰花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李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释】①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

”《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②晓妆:一作“晚妆”。

《全唐诗》中作“晓妆”。

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③春殿:即御殿。

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

李白《越中览古》诗有“宫女如花满春殿”之句。

嫔(pín)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

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④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作“凤箫”。

《花草粹编》作“笙歌”。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吹断,吹尽。

水云间,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于“间”处空格。

《全唐诗》、《花草粹编》、《古今词统》、《词综》等本中均作“水云闲”;《松隐文集》作“水云中”。

水云间即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⑤重按霓(ní)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

按,弹奏。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唐代宫廷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

初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配制歌词,后改用此名。

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歌遍彻,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说明其歌曲长、久,音调高亢急促。

遍,大遍,又称大曲,即整套的舞曲。

大曲有排遍、正遍、遍、延遍诸曲,其长者可有数遍之多。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翻译赏析
《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作者为唐朝诗人薛昭蕴。

其古诗全文如下:
罗襦绣袂香红,画堂中,细草平沙番马,小屏风。

卷罗幕,凭妆阁,思无穷。

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枕。

【前言】
《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是晚唐五代词人薛昭蕴的作品。

这首词上下片各一十八字,上片“罗襦”点出人物,下片写女子卷帘凭阁以及无穷思绪,构成一幅仕女图。

【注释】
⑴香红——香,指气味,红,状颜色,即罗裙绣袂芳香而红艳。

⑵“细草”二句——细草、平沙、蕃马,都是画在屏风上的景物。

贵州简字本将此二句合为一句,今依氓本作“细草平沙蕃马,小屏风”,则亦可解为室内挂有“细草平沙蕃马”的画幅,还有数扇“小屏风”。

【翻译】

【赏析】
这首词纯是一幅仕女图。

上片“罗襦”点出人物,“画堂中”点出室内的屏风及屏风上的画面。

下片开头三句写女子卷帘凭阁。

后面虽也写了她思绪无穷、魂断,但不知其所由。

不过,从“凭妆阁”的行动看,也许是怀远之愁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