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范文.doc
《道德经》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一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一样心态层面。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
“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读书笔记1《老子》,又称《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从东方走到了西方,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 读《老子》,只觉意蕴深远,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的世界,下面便是我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书,分为道、德两篇,虽只五千余字,却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形成了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
初读前,我对其还仅停留在“无为而治,消极避世”的印象上,直至认真品读后,才深觉这更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境界,收益匪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的确,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以这样的从容姿态、包容性品格、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共同推进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在生活或工作中,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
别人是有力量的,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
知足常乐,有积极行动力的人能更加长久。
确实,一直以来我们总对别人要求太多,却忽略了对自我的反省与审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才能取长补短,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则。
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无所作为,而是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好大喜功,那样便会有更大的作为,联系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一定程度上正是吸收借鉴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读书笔记
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400字(通用1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400字(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道德经读书笔记1很多人以为,我这种年岁不合适读这本书,其实不然,道德经的阅读对象能够是任何年龄段。
而依据本人的阅历与人生阅历,会有不同的感悟。
因其有一种深邃的、共同的哲学视角,于是,我被深深吸收……《道德经》只要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
固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可谓旷世奇书。
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
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办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涵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聪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
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理。
”再比方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以为此书有一种共同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榨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气。
确实,往常我们所处的时期就象一棵枯萎的秧苗,盼望吸取《道德经》中的精髓。
毕竟,人性的虚荣与愿望充满其中。
而我们没有足够的定力去静心、净心。
少私寡欲。
所以,我们要学“道”。
道德经读书笔记2道法自然。
《道德经》道经,廿五章余幼时及晓此章句,家族常言,是以通学,自以为悟,实则不知己之不智也。
困悟良久,终或有所说,且胡言一二,权为谈资。
此断章取义,弗言上下之文意,突发异想,误之本矣,不可尽信也。
余之于道德经,喜爱异常,非翻览而不得寝也。
虽无哲思,观览亦不为积薪者,真伪正误或可辨也。
然所见得之书,非有如此句读“道法,自然”,非有其空也。
是以,道法,自然否?上者名天道,下者谓时务,顺天道而识时务者,犹举海而覆薪,顺流而下矣。
近日,吾迫于情事,心神紊乱,不分昼夜。
伊之待言,余之欲言,众之催言,皆不可得,况乱神思,终于丝竹,各自东西,静言思之,惑得解矣。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优秀8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优秀8篇)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篇1“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
自从学校展开“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划一而有节拍的读书声。
当语文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通知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公开决计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洪亮的声音率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觉得到单调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味来。
固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慢慢地我发现本人喜欢上了它。
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用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端了晨读。
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耿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安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慢慢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烦地考虑问题了,原来作业中草率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
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
比方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通知我们,一个人不只要能打败他人,更应该有勇气打败本人。
《道德经》让我收获颇丰。
“天长日久。
天地所以持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义是说天长日久,天地之所以能持久,是由于它们不为本人而生息,自但是然的存在,所以才干持久。
所以说圣人把本人置于后,反而遭到推崇,把本人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本身。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干构成就了他本人。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涵养,是辩证的。
站在的角度,向社会推行无为,有助于国度的稳定,但假如站在历史开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关于当代的青年人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办法,一分为二的对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看待竞争,我们要勇于去迎接应战,看待失败和不对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适宜的办法去改动或顺应,而不去自觉的争你死我活。
道德经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精品8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精品8篇)道德经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篇1《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经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
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仅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
老子期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
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
可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可是更接近于道。
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我而不得不做一些自我不喜欢的事。
可是我想说,帮忙他人坚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可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是说把自我当做天下,那么天下就能够寄予他了:把天下当做自我的生命来爱惜,那么天下就能够托付给他了。
我们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还有很长要走,而我们正处在国家的顶端,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贡献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它经过做人处事以及治国方针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应当坚持己身,且长且久等道理。
我们生于一个从应对面交际向全面数字化科技化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道德经》里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沿袭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之始终坚持我们中国的特色甚至引领世界。
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
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这几日又将《道德经》反复观看数次,觉其精妙之处堪称一绝。
《道德经》乃春秋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道德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关于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1我今天把《老子》读了一篇,有一篇感悟最深,想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是这篇的中心。
我的理解是:如果正在灾难中,努力幸福就快来了。
正在幸福中,不要得意,因为一骄傲就可能变成祸事了。
我有自己的生活事例来证明他。
上学期,因为表现较好,当选了“三好学生”,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结果。
然后我太高兴了在课堂上自由散漫,结果被老师把“三好学生”和体委都给撤了。
自从老师训了我以后,我就开始努力学习并加劲写博文,结果竟在校讯通第八届“书香班级”活动中上得了一个“阅读之星”的称号。
我现在要加倍提防,不能骄傲,因为“福兮祸之所伏”呀。
而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得了奖不要骄傲,有了能力不能伤人。
一篇篇“道德经”,讲述了生命的道理,我要多读它。
关于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2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读了《道德经》,我们先了解认识了它的作者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我知道了老子曾经担任过周朝守藏室史官,是当时名声很大的学者。
由于老子对当时的政治状况不满他曾经辞去了官职,出函谷关西去,写出了《道德经》。
书上说,老子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把“道”至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著名的道家学派的名字就是这样子由此而来的。
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各地的道观里看到老子的塑像,不过在香烟缭绕之中,他已经成为了“太上老君”了。
关于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3我和爸爸在游览化女泉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我想这本书应该对我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央求爸爸给我买了下来,我翻开一读才知道,《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不朽著作,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
道德经读书笔记(通用8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通用8篇)道德经读书笔记篇1第一次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感觉是这个老人家的细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怀着对大家的敬畏大略浏览了一番《道德经》。
本人自觉《道德经》的资料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
“道”孕育万物,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运行中,即道是万物之母,时时有道,处处有道。
第二部分是“修身处世”。
老子劝诫世人放下虚无缥缈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
以退为进,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宁和,做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部分是“治国”。
老子推崇的国家类型是“小国寡民”,期望人民的生活是“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民再恢复到远古的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事物规律当中看到事物的反面,。
例如“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一般人都会认为,事物的数量与获得之间是成正比的,但老子确认为“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道理能够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发现。
此刻的人将金钱名声看得相当重要,金钱越多越好,名声越响亮越好。
为了追逐这两者,生命能够忽视了(那么多白领过劳死),良心能够抛弃了(学术造假、官场权钱交易)。
连生命都没有了,名利从何谈起,连良心都没有了,如何做人。
那些置身于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社会的所谓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人儿呀,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皮囊下,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他们空虚的灵魂在风中凌乱了。
世人所认为的“多则得”虽是有进取向上的意思,但实则在追求“多”的过程中会失去更多,会迷失自我。
“少则得”,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不必要太多的金钱名利,适可而止,反而能觉得人生更充实。
“多则惑”能够从我们生活中的选择问题解释。
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事情必须要让我们做选择,选择仅有一个,我们不会多加研究,而会从一而终。
如果选择有多个,选择之初会多加思虑,斟酌再三。
最终确定后,如果事情的发展并不如自我所料,往往会幻想着那条为选择的路,甚至会期望自我生活在为选择的路中,所以烦恼、迷惑、悔恨就滋生了。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道德经》读书笔记1《道德经》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道家立派之根。
众所周知,黄老之学重在“清静无为”,其思想为后来的西汉前期所用,大汉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实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昌盛。
直至今日也很多人追求研究他的思想精髓,希望能为当世所用。
近日,读老子之说颇有感触,无奈才疏学浅不足以评头论足,只得将我不值一瞥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读了两遍《道德经》还是未能完全领悟,不过却有所思所想。
我觉得老子的“清静无为”是整个道德经的核心,就像孔子的“仁”一样不能具体的语言去描述它,然而却蕴含于每一句话中。
所以我觉得不应该直接论述何为道何为德,或何为清静何为无为,而我对《道德经》的理解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释。
缜密思维,科学论断只读了《道德经》的第一章就让我对老子肃然起敬,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处对于“道”和“名”,“有”和“无”的阐释前后衔接相辅相成,稍稍推敲便已深陷于宇宙奥妙之中。
前道非后道,前名非后名,转换间便让我感受了老子思维的缜密,又说无,叫做天地的开始;有,叫做万物的本源。
谁说又不是呢,宇宙还不存在时就是“无”,单单一个字便消去了了我心中长久的疑虑——宇宙之前是什么?而万物化生的时候就叫做“有”了,自然顺理成章,这些都是自然事实老子只是描述出来便又体现了无为中的有为。
中国的文字计数原不称为多少“字”,叫多少“言”,比如老子五千言,而“言”字正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个字便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单单“有无”两言便道破了天机,有和无本同根而生,无的时候就去观察它的妙处,为形而上;有的时候就去观察它的行迹为形而下,两者都叫做玄,研究玄的问题就是研究宇宙奥妙的法门。
直接提出了,研究宇宙就去研究有和无吧,而现世的我们不也正在为之而努力吗,我们从何而来向何处而去,宇宙如何而生如何而存…….老子给后人留了这个有和无的问题,但老子又是怎样解释的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德经的读书笔记
道德经的读书笔记道德经的读书笔记篇1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
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
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
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不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
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
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
道德经读书笔记初二5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初二5篇推荐文章高二道德经读书笔记5篇热度:初中道德经读书笔记热度:道德经的读书笔记高中热度:关于生物初二上册必备知识点热度: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热度:纵观几千年来各家对道德经的了解可谓是百花奇放,从修身到治国,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种.种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过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现象学上,老子的道的解释用一句话来概括: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
这即是道。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道德经读书笔记初二,欢迎查阅。
道德经读书笔记初二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一种生活的哲学。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是在现实中会发现身边的人如何如何不如自己,真的好似无任何优点,无法包容一个自己有所厌恶或是不屑的人。
又如何三人行就有自己的老师呢?老子的这句话却给了我启示。
虽然取自的这一章主要是表达事物辩证统一的论点,却能成为生活的一种哲学。
人们知道美的事物之美,是大家清楚什么是不美的事物,是不好的事物;知道真善之为真善,是知道那些不真善的事情。
当我遇见一个满是缺点的人时,就把他当作老师,当作一个反面教材,让自己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就行。
我想这种哲学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道与名是永恒的,不可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的,但它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我们平常如果为了做好事而去做某一件好事,为了得到好评而去做某一件好事,那不是善言善行,真正的一个好人,行不言之教,对每一个人都会是同一心境,如春风淋浴,会善待周围所有,你说不出他哪里好,但他总是那么亲切的对你好,大家都说她好,这才是真正的善人,好人。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3篇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3篇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下面是《道德经》读后感范文3篇,欢迎阅读。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一《道德经》一书是老子的著作。
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向人们诠释哲理。
从古至今它影响着无数的炎黄子孙,并且带着中国古文化的精髓走向了世界,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元素。
在我校开展了学习《道德经》的热潮。
刚开始是枯燥无味的,可是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下,我的求知欲开始蠢蠢欲动。
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牵引我走向另一个世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
老子向世人诠释了同为道却又行不同道。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由不同的走法的,一是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圣人之道。
另一条是追求外在名利的常人之道。
行走下来却又拥有不同的人生,而我们走的又将会是什么道呢?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在努力的学习,不停的前进,也许身心具疲,却不敢放慢脚步。
把本应属于我们的快乐丢失,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人之道,只为求功利之名。
毕竟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选择了必须走好我们自己的道,在途中少留下一些遗憾吧!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自古有和无的对立和统一是现实世界一般的存在方式。
老子的有无论从世界本体上确立统一规律,有无欲望的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用心去感悟才会拥有大的智慧,才会更好的改变自己去为改变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道德经》这五千余字中,它像我们阐述了,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同时也为人类树立了行为准则“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是人类灵魂的精华所在,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就要为于社会于人类有益的事。
不为就是不做那些损害社会损害大自然的事。
遵循自然之道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人们只有秉承就先贤得美德,人类的文明在会在欲望中得到升华。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你的一生,它就像良师益友,伴随你走遍人生的旅程。
《道德经》读书笔记(10.5)——做事首先要无知
《道德经》读书笔记(10.5)——做事首先要无知前面讲了内圣之人的三种素质: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2、抟气至柔,能婴儿乎?3、脩除玄蓝,能无疵乎?“内圣”之后,自然就是“外王”了。
外王之人也要有三个原则;1、爱民治国,能无知乎;2、天门开阖,能为雌乎;3、明白四达,能无为乎;先看看第一个原则: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历代没争议,我有争议】“治国”还是“栝邦”?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
(帛甲本)愛民栝邦,能毋以知乎。
(帛乙本)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
(漢簡本)愛民沽國,能毋以智虖。
(王弼本)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合校本)愛民栝邦,能毋以爲乎?(通行本)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现代绝大多数版本,已经认可了“爱民治国”,争议不大,但是我却有争议。
“栝邦”,这个“栝”,查了汉典,问了度娘,相关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念guā,意思是“箭末扣弦处”。
一种念tiǎn,意思是“烧火棍”。
都不靠谱!我又查到一个词“隐栝(guā)”,有点靠谱。
“ 隐栝”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
《韩非子·难势》:“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奚仲为车,不能成一轮。
”陈奇猷集释引太田方曰:“揉曲曰隐,正方曰栝。
”原来“栝”有“正”的意思。
手头没有更多资料,我推测,古代“栝”是制造箭矢的一道工序,就像一个模具。
箭矢的末端,都是用“栝”,打造成标准相同的大小。
这样在战争中使用起来会很方便,因为末端往往是和其他设备接口的地方。
就像现代,标准化的零件可以在不同机器上通用。
“栝”是标准正方型。
“栝邦”就是形容治理国家,要像用“栝”建造箭矢一样。
要建立一套方正的法律制度,让国家按照这个法规运行。
所以“栝邦”,也就是“正邦”的意思,但是“正邦”显然没有“栝邦”生动形象,这应该是那个时代的语言,只是后来不用了。
在古代,“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
“邦”和“国”虽有不同,但可通用。
“爱民栝邦”就是“以爱使民,以正治国”的意思。
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悟
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悟学习了道德经第三章,体现了遵从自然的规则,人人处于无欲无求的状态,人人拥有安宁平和的生活状态。
从本章内容想到了教育,目前教育选拔人才分数成了唯一,于是从上到下都在拼分数,老师的职业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功利,不再是为了孩子明天生活而教育,而是为了自己的考评绩效而努力,为了提升那一点点分数和名次,让孩子无休止刷题应试,再加上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让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目前分数排名挤占学生大量空间已经成为阻碍学生成长的天花板,真正的优秀教师会给孩子充足空间去放飞自己心灵,并且说现实中真正的优秀教师正在经受社会逆淘汰,期待被逆淘汰的教师能够用内心良心标准去衡量自己,不被现实功利感染。
道德与法治课程成绩不排名数学排名,自己也会因为数学成绩的起伏挤占道德与法治时间,当取得优秀成绩时候内心没有喜悦反而有内疚感觉,于是重新调整自己,去做看不到但是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利的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的设想,假如选择人才撤掉标准,让教育成为自然而然的样子,每个人根据自己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该多好,孩子学习时候不是为了一个标准进行选拔,而是为了自己爱好去努力学习,为了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努力学习,那样学生是不是不会像走独木桥一样艰难而痛苦?老师教育学生也是为了孩子明天更加美好而教!虽然这一天漫长,但是我们可以去呐喊,有了理念就能够去规范自己教学行为,就会让自己回归自然而然的教育状态,让教育回归应有的精彩!【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道德经》读书笔记
《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读书笔记1在孩提时代的我就曾经接触过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猜到当时懵懂孩童的我,对于这本书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初步认识还得追溯到我爷爷跟我讲的故事。
爷爷跟我讲了很多的古代传说,其中就有关于圣人老子的传说——相传老子一夜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成为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
小时候听着这些传说比较神秘、玄奥的东西,都是和老子相关的,但是老子是谁,什么是老子的学说,他所著作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那时根本看不懂。
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
这是我阅读书籍的座右铭,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原因,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
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
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
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
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满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真正地以人为本,直接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出发,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知识。
(精)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范文
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范文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范文发布时间:2020-04-05《道德经》曰: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
指的就是一念产生大千世界。
既然这个世界就是那一个意识念头的产物,和我们平时随时头脑当中闪过的念头一样:我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然后让另一个我在里面体验我所体验不到的东西。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企者不立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赏析1000字:【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
【现代汉语解读】踮着脚很难站得长久,大踏步赶路走不远,总盯着自己优点的人难以彰显自己,处处表现自己的人其优点却不容易被别人看见,越是自我吹嘘的人越难建立大功劳,自己抬高自己的人没法做一个好领导。
在道的层面来看,这些行为像多余的食物、身体的赘肉一样,人们都讨厌它。
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延伸解读】企,脚踏离地努力抅东西的动作。
跨,大踏步地往前走。
这一句比喻过度的努力往往欲速则不达,不要刻意抬高自己,攀高枝。
人要分清楚使命与目标,使命可以定得高一些,但目标要定得扎扎实实,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拔苗助长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很不好的,可能把一个人才生生地毁掉。
章,也作彰,把好的东西、美丽的东西彰显出来。
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反而使自己的优点彰显不出来。
见,同现。
您自己把事情做得好,张扬一点,表现自己倒没有问题。
您实际上没有人做得那么好却处处表现自己,反而惹得别人的反感。
人的社会中生存,其自我意识会被强化,在社会交往中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调整自己。
自见者不明,其实并不一定是看不见,而是因为反感你,可能故意忽略你,偏偏不想满足你的虚荣心。
作为普通人,自我表现一下没有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作为领导者,您的自我表现的后果就不一样了。
下属很自然明白您自我表现的用意,就会吹捧您,那么您很容易自我膨胀,很快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陷入到虚幻的自我认知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范文《道德经》曰:"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
指的就是"一念产生大千世界"。
既然这个世界就是那一个意识念头的产物,和我们平时随时头脑当中闪过的念头一样:"我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然后让另一个我在里面体验我所体验不到的东西。
"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企者不立——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赏析1000字:【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
【现代汉语解读】踮着脚很难站得长久,大踏步赶路走不远,总盯着自己优点的人难以彰显自己,处处表现自己的人其优点却不容易被别人看见,越是自我吹嘘的人越难建立大功劳,自己抬高自己的人没法做一个好领导。
在道的层面来看,这些行为像多余的食物、身体的赘肉一样,人们都讨厌它。
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延伸解读】企,脚踏离地努力抅东西的动作。
跨,大踏步地往前走。
这一句比喻过度的努力往往欲速则不达,不要刻意抬高自己,攀高枝。
人要分清楚使命与目标,使命可以定得高一些,但目标要定得扎扎实实,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拔苗助长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很不好的,可能把一个人才生生地毁掉。
章,也作彰,把好的东西、美丽的东西彰显出来。
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反而使自己的优点彰显不出来。
见,同现。
您自己把事情做得好,张扬一点,表现自己倒没有问题。
您实际上没有人做得那么好却处处表现自己,反而惹得别人的反感。
人的社会中生存,其自我意识会被强化,在社会交往中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调整自己。
"自见者不明",其实并不一定是看不见,而是因为反感你,可能故意忽略你,偏偏不想满足你的虚荣心。
作为普通人,自我表现一下没有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作为领导者,您的自我表现的后果就不一样了。
下属很自然明白您自我表现的用意,就会吹捧您,那么您很容易自我膨胀,很快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陷入到虚幻的自我认知中。
譬如某领导把自己写得很一般的字拿出来,立马会被吹捧成书法家,听的好话多了,自己也会飘飘然起来,说不定某一天就会出丑。
纸上谈兵的赵括也一样,对于兵法能说会道,在同僚们的吹捧中自命不凡,最后长平一战,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害了四十万赵军将士的性命,曾经强大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自我感觉很好,周围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吹捧他,甚至编印假报纸,说民众都希望他当皇帝。
结果在他称帝之后,才发现众叛亲离,郁郁而死。
伐,进攻,作战的功劳,引申为自我吹嘘,自夸。
矜,铁矛的头,自己夸自己,自己抬高自己。
例如,韩信这人很自傲,认为汉的江山他有一半的功劳,说话非常不客气,越来越遭受到刘邦的猜忌。
读后感·与他相反的是张良,非常清醒,很谦虚,得以善终。
生活中,喝酒也一样,在你感觉特别好的时候,容易吹牛,那么喝醉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有时候你感觉到对手非常强大,你就会小心谨慎,往往还能够保持清醒。
余食,吃多了食物,吃饱了之后还再吃的食物,古人认为这样有害健康。
赘,多余钱,身外之物。
多余的东西也叫赘。
行,通形,措形体。
居,居于这样的位置。
老子讲的这些道理直指人性。
人性总是要私心与集体公心、在利己与利他之间摇摆。
人的动物性是自私的,但人的社会性必须得有公心,懂得利他。
只有具备公心与利他精神,才能真正做好领导。
所有受限模式——《道德经》读书笔记1000字:我们给人生天然的设置了一个首先模式。
例如,你认为不可能返老还童,永葆青春,却无视那些真正做到的,70岁像28岁的人。
头脑里总有一个你认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就是你人生发展的界限。
例如,你认为不可能像别人那样获得自由财富,却无视他们曾经跟你一样普通到被人忽视;例如,你认为拥有的亲密关系,最后只会随时淹没在锅碗瓢盆的世俗里,却无视身边那些随时随地紧握的手和充满了他们爱意的眼神。
我们过着一个个受限的人生,却不知道当你转就像念了一句"芝麻开门",这受限的模式会立即去除,从此人生无限宽广。
你只要做到这样:时刻微笑提醒内在的自己:"你原本就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你忘记了这就是你本然的状态"。
这不是一句自我鼓励,或者是心灵鸡汤的话,而是来源于最近看《道德经》的感悟,《道德经》要告诉世人的真相。
《道德经》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告诉了我们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上的原因:比如:我没进过监狱,我要创造一个那样的场景就像拍电视剧一样,让里面的演员替我体蹲监狱是什么滋味,会经历哪些感受。
"既然这个世界产生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来体验的,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啦,因为他并没有给我们设定应该得到什么结果,既然你在这个地球上出现了,法则对你没有任何束缚力,你可以逆着它,也可以顺着它,当然了逆着他,你会人生坎坷,顺着它,你自然人生开挂。
但是选哪一种也都是人生体验嘛!逆着它和顺着它是由你选择的。
你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你有自主创造的权利,我们曾经认为,面对这个世界你是无能为力的可怜虫,现在读了道德经后,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原来生活由我做主!这就是所谓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你懂得了这个道理,就真正的读懂了《道德经》!懂得了老子揭示的宇宙产生的真相,我们就会忽然变成了一个拥有无限能量的超人,那些原本的限制只是庸人自扰。
读后感我读道德经时刻会有发光的感觉,觉得自己逐渐的脱去了外壳,变成了一个无限能量的光芒体,没有了任何限制,个人的光芒与宇宙连接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
这也是我们在打坐冥想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
所以和自己内在的心灵对话,将感官转向内在是你获得不受限人生的前提。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若要向内寻求,做冥想功课是最捷径的方法,这样你就会逐渐的沉静下来,可以能够听懂道德经的启示,从这里找到答案,自然一切事情豁然开朗,不会再在这生活的淤泥里面沉溺了,你轻松的就可以解决生活里遇到的问题,驾驭生活,你可以得到一切你喜欢的事物,而且是轻而易举!《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20xx年8月,我正式开始了诵读《道德经》的路程。
在此之前,其实水莲老师早就向我们推荐了这部经典,可能是机缘来得刚刚好,我就是在那个时间点,从内心深处愿意亲近《道德经》了。
我还记得第一次正式诵读《道德经》的情景。
瑜伽垫一摊,水杯一放(原先诵读时会口渴),两腿一盘,坐北朝南,就这么不疾不徐地开始了,居然可以整部从头读到底,不像之前诵读时心情那么难耐,口渴,想放弃。
读完整部经典,内心特别舒适,宁静,放松。
哇塞,原来《道德经》这么好啊!从此以后,我对《道德经》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她。
陪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时候,上班的时候,出门旅游的时候;见缝插针,有机会就拿出来读一读。
甚至上洗手间的时候也绝不落下与她亲近的时刻。
一晃三年多过去了,粗略算下来有诵读1000遍以上了。
也得益于水莲老师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在我们部门,每天中午都会组织《道德经》诵读与读后分享。
即使自己哪天懈怠了,也不用担心,我们诵读的路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在诵读的初期,我是有些不同的感受的。
那天,照例睡前读一遍《道德经》,读着读着,我恍惚间听到女儿在叫我,抬头望向女儿和先生,他们在跟我说话,但是声音却是那么遥远和不真实,环境也很奇特,就像在看电影屏幕一样,屏幕中的他们在与我对话。
但,我却是观众,我不存在他们的空间里。
这种感受存在大概几秒左右,当时有些惊慌失措,当我咽下口水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我把这个感受跟水莲老师分享了,她告诉我,不要怕,有些人在诵读《道德经》的时候,确实会有不同的体验,你是非常有根器的,一定要坚持诵读啊。
我很幸福,在人生的路上遇到《道德经》;也很幸运,在我遇到困惑的时候,还有一位"心灵导师"会为我带来生命的启发和正念。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思想就特别敏感,经常会想到死亡。
如果自己死了,那我有灵魂吗?如果有,那灵魂的归属在哪里?如果没有,那我现在存在的意义在哪?对于死亡的恐惧会让我吓出一身冷汗。
说来也怪,《道德经》读了几百遍之后,我突然不畏惧死亡了,没有原因地自信,相信自己死后,将来要去的地方一定特别美好。
而且我找到答案了,人死亡后是有灵魂的,众生会再次踏上轮回之路。
有生之年,如果《道德经》无法让你解脱,但至少,在这一世,不会活得像行尸走肉。
人生的三层楼,至少你不会掉入物质层,一生为物质忙碌,被他奴役。
我自己就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以前,我比较容易被负能量吸引,会沉浸在负能量的状态中不能自拔。
现在当我遇到自己负面情绪的时候,能够及时觉知并且"止住"。
第四十四章提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生想要长长久久,就要学会知足,而且我发现,所有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都是自己内心的问题,你的心觉察了,打开了,放下了,那所有的矛盾都不存在了。
一切事物唯心所现,现在有一本经典能够让你修心,你有什么理由,对她说"不"呢?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有时候,自己在忙着手头活儿的时候,会突然奔出《道德经》某一章节的语句。
有一天,当我心里飘进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忽然一个念头闪现,《心经》中提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老子也说了啊!有和无,就是空和色。
"有"代表有形的物体,就是"色";"无"代表空无、虚无,就是"空"啊。
"无"和"有"同一根源;"空"和"色"也是同一根源。
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整整一部《心经》所讲的内容,老子第一章就提到了。
而同一根源是什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我认为就是"道"。
真真感叹经典的殊途同归,异曲同工!《道德经》能量之广大,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唯有珍惜当下,坚持诵读,就会找到内心的答案。
我特别欣赏现在的自己,享受现在的家庭生活,喜欢自己的工作,也特别乐意帮助别人。
因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