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历程
人类的探月历程
人类的探月历程及看法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
中国卫星专家、中科院院士叶培建院士介绍说,截至目前,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洲和日本,已经开展的月球探测活动123次。
在近50年的月球探测史上,人类为了这个执著的梦想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成功率不到50%。
”“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美国进行的56次探月试验失败43次,俄罗斯(前苏联)也有19次失败的记录。
在早期探月活动中,高发的火箭故障率是导致探测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近年来探月活动的大部分故障主要集中在探测器上。
1959年,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5年以后,美国的“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
1969年7月20日,人类迎来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
从1969年开始的3年中,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8年美苏开始发射月球探测器。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小心翼翼地踏上月表,“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迅速传遍地球。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具高风险的工程,据统计,1958年至今,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但成功率仅51%。
探月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站的高就望得远,目前,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其次,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矿产,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同时,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环境,既能生产特殊强度、塑性等性能优良的合金和钢材,还能生产诸如超高纯金属、单晶硅、光衰减率低的光导纤维和高纯度药品等.因此,人类探月是对的,探月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将促进空间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深入.月球环境是进行空间天文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场所.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地球的光反射,屏蔽了地球的低频噪声,月震很微小.月球有漫长的黑夜,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三次探月任务,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探月任务。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环境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后续任务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二次探月任务。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下一步任务做好了准备。
2013年12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三次探月任务。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巡视器,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表面巡视和科学实验。
嫦娥三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也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月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信息。
未来,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月球做
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尹怀勤【摘要】人类发射航天器探测地外天体是从月球开始的.分析了我国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指出嫦娥二号进行了多项拓展性试验,成为我国飞离地球最远的航天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试验成功,为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年(卷),期】2017(044)002【总页数】9页(P79-87)【关键词】中国探月三步走计划;探测任务;三期目标【作者】尹怀勤【作者单位】中国航天三院八三五八所天津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11月球是人类发射航天器进行探测次数最多的地外天体,也是迄今为止航天员唯一登陆其表面开展考察活动的星球。
1.1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通常人们将其称为月亮。
它没有大气层,不能发光,人们看到的月光仅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km。
月球直径约3,678,km,其体积仅为地球体积的 2%,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 1/81。
月面重力约相当于地球重力的 1/6。
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行一周需要27日7时43分11.545秒。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它自转的方向一致、周期相等,故而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月球直径与地-月距离之比(0.009,0)和太阳直径与地-日距离之比(0.009,3)两个数值几乎相等,所以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满月时的月光面积和太阳圆面轮廓大小基本相同(见图1)。
我国自古以来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把月亮称作天上的广寒宫,并一直保留着中秋节赏月的传统。
美丽妩媚而又神秘朦胧的月亮,不仅使中华民族在古代就孕育诞生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民间歌谣,而且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名言,就是人们称羡的千古绝唱。
第一次人类登月的时间轴
第一次人类登月的时间轴1955年:国际科学家提出人类登月的愿景,开始研究探索外层空间的可能性。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国会发表演讲,宣布将在这个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地返回地球的计划。
1962年7月29日:美国太空总署(NASA)成立,负责统筹执行任务,并设立国家飞船局(National Space Agency)。
1966年:美国开始实施“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gram), 旨在将人类送上月球。
此计划前期主要进行探月器测试。
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任务成功执行,载人航天器绕月飞行10圈,并成功返回地球。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任务发射升空,由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和迈克尔·科林斯组成。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着陆器“鹰”成功降落在月球上,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他的著名一句“这是个小步,却是人类的巨大飞跃”("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广为流传。
1969年7月21日:埃德温·奥尔德林成为第二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
1969年7月24日:阿波罗11号宇航员平安返回地球,成功完成任务。
1972年12月11日:最后一次阿波罗任务——阿波罗17号发射升空。
1972年12月14日:阿波罗17号宇航员成功着陆月球,并在月球上执行多项科学实验。
1972年12月19日:阿波罗17号宇航员返回地球,标志着人类登月任务的结束。
自此以后,人类已经没有再登陆过月球,但是这段历史仍然被广大人民铭记,鼓舞着人们对未来的探索欲望。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月球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也是人类太空探索第一站。
千百年来,人们用美丽的神话祈盼的诗歌表达飞向月球的愿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
1961年4月12日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写下了人类航天飞行的新篇章。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率先登上月球,在月面停留了22小时,揭开了人类探索月球、开发月球的历程。
这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11年的结果。
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美国多次发射遥控飞船环绕月球飞行或登月,对月球进行拍照,对月面的地藐及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
其后共有6艘飞船,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表面,带回来了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标本。
同时,前苏联也在1970年至1973年有两个无人驾驶月球车在月面进行了探测。
1959年至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45个对月球的各种探测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76年以后,一方面由于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失去了相互竞争的动力;另一方面实施登月计划,确实耗资大,效益低、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采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式来拟定登月计划。
所以,登月计划沉寂了近18年。
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加上近10年来对月球探测的新发现,尤其探测到月球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引起了各国极大的兴趣,促使探月热再度兴起。
有冰就可以融化成水,水电解后分解成氧,可供航天员呼吸;水分解成另一种氢气,可成为火箭的燃料。
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可供月球开发能源和地球核能原材料。
月岩中还有钛铁矿、铀、钾、磷和稀土元素等,具有巨大地开发应用前景。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弱磁场、弱重力、高洁净的环境,是研究空间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
所以,月球已经又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各国制定了实施探索月球的具体计划。
人类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人类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人类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具有丰富多彩的故事,充斥着伟大的成就和挑战的考验。
以下是这一历程的概要。
1961年,肯尼迪总统在国会的讲话中宣布了美国人登月的目标,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探险之旅。
这一宣言激励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它国家竞争对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969年,阿波罗11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的第一个人,用他著名的一句“这是个人类的一小步,却是巨大的飞跃”来形容这一时刻。
登月任务的成功不仅仅代表了科技的进步,也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和竞争意义。
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登月。
在这之后,NASA的重心转向了航天飞机计划。
虽然没有继续登月,但登月任务让人们对太空探索充满了热情和幻想。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达国家展开了多项探月任务。
苏联的月球探测器旅力号成为首个探测登月背面的人造器物,而美国则派出了“观察者”号轨道飞行器来对月球进行高分辨率的详细观测。
21世纪初,人类继续对月球的探索产生了新的兴趣。
2003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成立,开始了其自己的探月计划。
2007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成为自1976年苏联登月计划以来第一个成功发射的人造月球器,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的开始。
2013年,中国陆续推出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分别实现了人类近40年来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在月球背面的探测。
这些成就让人类对探索月球的兴趣再度燃起,并且引发了各国竞相成立探月项目的热潮。
除了政府机构,民营企业也开始参与到探月工程中来。
2018年,以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公司成功发射了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意味着私人企业也有能力进入航天行业并参与探月任务。
未来,人类登月探索的篇章将继续书写。
NASA计划于2024年再次将人类送往月球,这一次更为持久和可持续的任务将开启一段崭新的探索旅程。
世界探月发展历程
世界探月发展历程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早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事件和里程碑:
1. 1959年,苏联的月球3号成为人类第一个飞越月球的探测器,但它没有着陆。
同一年,美国的洞察者1号飞越了月球,并获得了第一张从月球背面拍摄的照片。
2. 1966年,苏联的月球3号成为第一个成功的月球着陆器,它将首个月球车送上了月球表面。
3. 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并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4. 1970年,苏联的月球16号成为第一个携带月球样本返回地球的太空船。
5. 1971年,苏联的月球17号完成了第一个月球车漫游任务,并提供了详细的月球表面照片。
6. 1990年,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日月号成功发射,并成为第一个尝试撞击月球表面的任务。
7. 2003年,中国的嫦娥一号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月球轨道的探测器。
8. 2008年,印度的月船1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进行了图
像和地形测量。
9. 2013年,中国的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并巡视月球表面。
10. 2019年,以色列的贝雷希特号月球探测器不幸在登陆时失事,成为第一个未能成功登陆的私人探测器。
11. 2020年,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结束后,NASA宣布计划在2024年再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建立一座月球基地。
回顾世界探月历程
【大历史】回顾世界各国“探月”历程12月2日凌晨,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再度开启探索月球的关键一步。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宇宙空间认识的加强,许多大国开始对月球进行各种探索。
<美苏掀首次探月高潮>冷战时期,美苏太空竞赛掀起首次探月高潮。
1958年至1976年,苏联发射24个探测器,18个完成任务。
1959年9月发射的月球2号在月球表面硬着陆,成为首位到达月球的使者。
到1968年1月,美国发射了7个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5个成功。
1968年10月,美国发射的“阿波罗7号”飞船完成载人绕月飞行。
次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载人登月。
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实施6次探月活动,12名宇航员登月。
<欧洲从联合走向分离>2003年9月,欧空局首个月球探测器“斯玛特1号”升空。
该探测器进行了大量实验,并于2006年9月完成撞击月球的最后任务,科学家希望从它激起的尘埃中解开月球起源之谜。
近年来,欧洲各国太空合作逐渐减少。
德国称将在2015年前后发射无人月球探测器,与他国联合探月可作为选项。
英国也于2007年提出单独探月的“月光”任务,但英美双方曾在2008年表示,“月光”可能成为联合任务。
<日本考虑启用机器人>日本1991年启动探月计划,拟在1995年发射探月器。
但由于着陆器技术迟迟未过关,致使先于着陆器10余年开发完成的探测器严重老化,耗资200多亿日元的计划失败。
2007年9月,日本首颗绕月探测卫星“辉夜姬”号成功发射,该卫星2009年在结束任务后主体坠落于月球。
日本还推出宇宙开发的2025年计划,其中拟启用机器人开发月球基地,以及给传统太空设备更新换代,如本田集团正研制可在月球上行驶的汽车。
<印度首个探测器失联>2008年10月,印度“月船1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此后,探测器发回的山脉和月坑的壮观景象,一度让印度人颇感自豪。
然而在运行312天后,探测器因系统故障与地面失去联系。
探月精神发展历程
探月精神发展历程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探索月球的过程可谓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
探月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精神发展的缩影。
本文将就探月精神发展历程进行阐述。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
当时的科学家们仅能依据观测数据和理论进行研究,还不能直接接触和观测月球。
直到1959年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成功将该探测器送入了月球轨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月球探测。
随后的几年里,先后有苏联、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发射了一系列的探测器和着陆器,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照片,为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登月行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演说,宣布将在10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这一目标激发了人们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随后,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启动了阿波罗计划。
在计划的全力支持下,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航天器、火箭和宇航员的研制工作。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着陆在月球上,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被全世界的人民所关注和纪念,标志着人类对月球的征服。
探月精神的发展并没有停止在此。
在此之后,美国还发射了“阿波罗12-17号”等一系列的登月任务,取得了丰富的科学数据。
21世纪初,探月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0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器,并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这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探月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2013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自1976年以来首次月面软着陆。
2019年,中国向月球背面发送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的国家。
探月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更是人类精神追求和探索未知的象征。
在每一次探月行动中,人类都展现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无论是面对技术难题的攻克,还是航天员面对未知的勇往直前,都充分展现了人类探索精神的不竭力量。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成果和探索历程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成果和探索历程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是历经数十年努力与付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之后,各国开始加快探索太空的速度。
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与成果,总结而言,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月球探索计划、月球登陆计划以及深度探测计划。
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美国和前苏联的竞争。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开启了太空探索之路。
此后,美国进入太空竞赛时代,推出了“水星计划”、“金星计划”等一系列探测计划,开展了大量的空间飞行技术研究和试验。
前苏联方面,则于1961年成功发射了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实现了人类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接下来是月球探索计划阶段。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太空计划,计划着重于人类登陆月球。
1962年,美国开始启动“无人月球探测计划”,通过发射月球探测器对月球进行探测。
此外,苏联也推出了“月球探测器计划”,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此后,美国陆续执行了“流星坑勘测计划”、“月球轨道器计划”等探测计划,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然后是登陆计划阶段。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
全球亿万民众目睹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历史时刻。
除了阿波罗11号之外,美国共进行了5次月球登陆计划,收集了大量的月球样本,并对月球的磁场、地形、尘埃和气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测。
虽然前苏联的月球探测任务都没有实现人类登陆月球,但他们也收集了大量的月球数据,并为后来深度探测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最后是深度探测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针对月球“黑暗面”的探测。
为了研究“黑暗面”的地貌、构造特点、资源分布等重要问题,各国先后推出了“月球轨道飞行器计划”、“月球车计划”等深度探测计划。
美国还探测了月球地质地形及内部结构,绘制了月球构造图。
中国先后成功推出“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四次探测计划,成功着陆月球,并开展了大量的科学探索任务。
1.doc人类探月历程以及看法(1958年到1976年)
1.1958年至1976年的人类探月历程美国从1958年8月起,几次向月球发射“先锋”系列探测器,但直到1959年3月的“先锋4号”才勉强成功,成为美国第一个脱离地球重力的探测器。
后来美国又发射了“艾布尔”、“徘徊者”、“勘测者”、“月球轨道器”、“探险者”以至后来的“阿波罗”等系列月球探测器,1958-1976年共56次,37次成功。
前苏联经过几次尝试,1959年1月成功发射“月球1号”,9月再次发射“月球2号”,受控首次撞击月球,10月又发射“月球3号”,首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照片。
1958-1976年,前苏联先后发射“月球号”、“探测器”、“宇宙号”、“联盟号”等系列月球探测器共64次,21次成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登上月球,留下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后续的阿波罗飞船又5次成功载人登月,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1970年11月,前苏联无人驾驶的月球车1号搭载“月球17号”探测器在月面“雨海”地区着陆,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辆月球车,它在月面上行驶10.5公里,进行10个半月探测,考察月面8万平方米。
1973年1月,前苏联发射“月球21号”探测器,携带的月球车2号在月面行驶37公里,向地球发回88幅月面全景图。
1969年5月,美国在“阿波罗计划”中开始月球车研制,1971年7月,“阿波罗15号”登上月球“雨海”地区后,两名宇航员进行了航天史上第一次有人驾驶的月球车行驶27.9公里,收集月岩样品77公斤。
以后“阿波罗”16号、17号携带的月球车又分别在月面行驶27公里和35公里。
人类探测月球的历史 1958-1976年,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掀起了第一次探月高潮。
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美国和前苏联共发射83个月球探测器,成功45个,成功率为55.5%。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把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踩上了月球。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中国航天探月工程自2004年开始,迄今已经实现了三次探测任务,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
这一连续的成功,令全世界惊讶不已,也让中国成为令人敬仰的太空探索国家之一。
本文将重点关注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突破和成功。
I.历史和发展过程中国向往太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8年,中国开始着手研究火箭技术,并于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火箭。
1964年,中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一个人造卫星。
此后,在政府的资助下,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
2004年,中国的太空探索迈出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首次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
这个任务的主要目标是测试和验证卫星的导航、通信和姿态控制系统。
此外,还进行了月球表面探测器的验证和流行地质探测。
这个任务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探索的领域。
2005年,中国又成功发射了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这是中国第一个载人飞船实验。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航天探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这是中国首次进行月球探测。
这个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对月球的遥感探测,该任务持续了16个月,体现了中国的第一代月球探测器的成功。
2013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三号,该探测器成功地在月球表面完成了软着陆,并成功发射了“玉兔”号月球车到月球表面进行勘测。
2018年,中国发射了嫦娥四号,首次登陆了月球背面。
该任务实现了对月球背面和月球北极区域的探测和勘测,同时还进行了生物实验和低频射电探测。
II.突破和成功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迎来了许多的突破和成功。
首先,在技术方面,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包括一系列最先进的科技,如自主控制、自主导航、脱机自主控制、空间通讯网等。
这些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华民族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实力和地位。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每一个月球探测任务背后都有着异常庞大的科研和工程团队,他们的努力和奋斗,才实现了这一跨越式进展。
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1] ,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3] 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2022年5月6日,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宣布,自即日起公开发布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效载荷2级科学数据。
2022年12月15日,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布“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篇一:月球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也是人类太空探索第一站。
千百年来,人们用美丽的神话祈盼的诗歌表达飞向月球的愿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
1961年4月12日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写下了人类航天飞行的新篇章。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率先登上月球,在月面停留了22小时,揭开了人类探索月球、开发月球的历程。
这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11年的结果。
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美国多次发射遥控飞船环绕月球飞行或登月,对月球进行拍照,对月面的地藐及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
其后共有6艘飞船,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表面,带回来了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标本。
同时,前苏联也在1970年至1973年有两个无人驾驶月球车在月面进行了探测。
1959年至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45个对月球的各种探测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76年以后,一方面由于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失去了相互竞争的动力;另一方面实施登月计划,确实耗资大,效益低、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采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式来拟定登月计划。
所以,登月计划沉寂了近18年。
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加上近10年来对月球探测的新发现,尤其探测到月球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引起了各国极大的兴趣,促使探月热再度兴起。
有冰就可以融化成水,水电解后分解成氧,可供航天员呼吸;水分解成另一种氢气,可成为火箭的燃料。
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可供月球开发能源和地球核能原材料。
月岩中还有钛铁矿、铀、钾、磷和稀土元素等,具有巨大地开发应用前景。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弱磁场、弱重力、高洁净的环境,是研究空间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
所以,月球已经又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各国制定了实施探索月球的具体计划。
中国探索月球的发展史
中国探索月球的发展史
中国探索月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
当时,中国开始在航空和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
在此期间,中国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空间技术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关注月球探测任务。
199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将自己的第一颗实验性卫星嫦娥一号送入轨道。
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了长期的月球探测计划。
2007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一号的继任者——嫦娥二号。
这是中
国探索月球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嫦娥二号成功着陆月球,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测和科学实验。
同时,嫦娥二号还在月球背面成功释放了一枚探测器——玉兔号。
2013年,中国又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这次任务的目标是在月
球表面进行软着陆并开展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同时将玉兔号降落在月球表面。
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表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任务。
2018年,中国又发射了嫦娥四号,这次任务的目标是在月球背
面进行软着陆和开展科学探测。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在那里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勘测工作。
同时,嫦娥四号还成功培育了一颗棉花种子,并为未来在月球上建立人类居住基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体来说,中国在探索月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中国计划继续开展月球探测任务,并逐步实现人类在月球上的登陆和居住。
从叹月到探月的艰难历程
2 《 4・ 太பைடு நூலகம்探索》2 0 年 第 3期 08
维普资讯
中 国航 天
就在大 家忙碌于搞 月球轨道设 计日 寸,
有 人 提 出 : 1 t 术 方案 做 出 来 了 , 道 “1 ] 吏技 3 轨 精 度 也 达 标 了 ,但 是 发射 一 个铁 蛋蛋 到 月
一
次机会来临 了。
当日 寸,发射 神 舟 飞船 的 长 征 二 号 F 火
箭研制 、 生产进度比较快 , 计到 1 9 年 预 97
左 右 火 箭 便 可 以作 一 次 试 验 性 发 射 。 而 19 年香港即将回归 , 枚试验火箭发射 7 9 这 B是 否 搭 载 一 颗 月 球 卫 星 ?不 甘 冷 却 的月 寸
19 9 4年 2 8日 , 月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
箭 攻 克 了 1 O多 项 新 技 术 难 关 ,首 次 飞 行 O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当年 1 月 3 1 O日再次
发 射 ,将 东 方 红 三 号 通 信 卫 星 准 确 地 送 到
长三 甲 火箭在 技 术厂房
预定的 地球 同步转移轨道 。一年之内 ,取
用记忆合金在 月球 上展 开一幅大 地图 ,上
面 有 大 陆有 台 湾 , 要 想 把 台 湾 从 中 国分 谁 裂出去 , 月亮也不答应 呀。 且 建国 5 那 而 O
年大庆 ,改革开放 2 年纪念 日都将 临近 , O
长 三 甲火箭 的氢 氧发 动机
长 征三 号 甲运载 火箭
《 空探索》2 0 太 0 8年 第 3 ・ 5 期 2
得 发 射 双 连 冠 的佳 绩 , 当 日我 国航 天 发 在 寸 射 中 并 不 多 见 。但 是 ,长 征 三 号 甲运 载 火
月球探测技术--发展历程和特点
月球探测技术--发展历程和特点
张文祥;林胜勇;赵金才
【期刊名称】《上海航天》
【年(卷),期】2003(020)003
【摘要】介绍了人类发射月球探测器进行的主要探月活动以及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分析了月球探测轨道设计与地球卫星的区别,给出了一些最基本的设计原则.最后,对探测器总体系统设计中的构型技术和各分系统的特点及其设计要求作了描述.
【总页数】6页(P57-62)
【作者】张文祥;林胜勇;赵金才
【作者单位】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8;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8;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72;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
海,201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74.3;V476.3
【相关文献】
1.牛乳蒸汽热力杀菌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 [J], 张剑虹;杨永龙;张杰;生庆海;刘卫星
2.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J], 叶培建;饶炜;孙泽洲;张伍
3.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 [J], 李墨
4.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程、特点及改革方向 [J], 张蕾
5.铝电解槽节能技术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J], 星占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月历程
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船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计划--“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
“阿波罗”计划的任务包括为载人月球飞行做准备(由“阿波罗”1--10号完成),并进行载人月球飞行(由“阿波罗”11--17承担)。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
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数千年。
古代中国就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飞天"图案等美丽的传说。
西方航天学界认为,中国明朝人万户为人类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并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表纪念。
19世纪中叶,法国人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几乎启发了所有的现代航天先驱们,但人类对太空无限的遐想一直都停留在小说层面。
进入20世纪,人们观念中关于宇宙空间的科学概念已逐渐形成,世界各国活跃着一大批航天先驱。
1921年12月,"现代火箭之父"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研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
1957年10月4日晚,一枚火箭携带着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l 号"在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真正到来。
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12时56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
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旅程翻开了新的一页。
由于载人航天工程的复杂性,决定这必然是一项充满着风险与挑战的事业。
从邦达连科算起,至今已经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人类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中决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迎接探索者的必将是光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