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节吸收塔的计算

吸收过程既可在板式塔内进行,也可在填料塔内进行。在板式塔中气液逐级接触,而在填料塔中气液则呈连续接触。本章对于吸收操作的分析和计算主要结合连续接触方式进行。

填料塔内充以某种特定形状的固体填料以构成填料层。填料层是塔实现气、液接触的主要部位。填料的主要作用是:①填料层内空隙体积所占比例很大,填料间隙形成不规则的弯曲通道,气体通过时可达到很高的湍动程度;②单位体积填料层内提供很大的固体表面,液体分布于填料表面呈膜状流下,增大了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

通常填料塔的工艺计算包括如下项目:

(1)在选定吸收剂的基础上确定吸收剂的用量;

(2)计算塔的主要工艺尺寸,包括塔径和塔的有效高度,对填料塔,有效高度是填料层高度,而对板式塔,则是实际板层数与板间距的乘积。

计算的基本依据是物料衡算,气、液平衡关系及速率关系。下面的讨论限于如下假设条件:

(1)吸收为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总吸收系数为常数;

(2)惰性组分B 在溶剂中完全不溶解,溶剂在操作条件下完全不挥发,惰性气体和吸收剂在整个吸收塔中均为常量;

(3)吸收塔中气、液两相逆流流动。

2.4.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式

全塔物料衡算图2-12 所示是一个定态操作逆流接触的吸收塔,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V —惰性气体的流量,kmol ( B )/ s ;

L —纯吸收剂的流量,kmol (S )/ S ;

Y i ;、Y 2—分别为进出吸收塔气体中溶质物质量的比,kmol (A ) /kmol (B );

X i 、X 2――分别为出塔及进塔液体中溶质物质量的比, kmol (A )/ kmol

(S )。注意,本章中塔底截面一律以下标“ I ”表示,塔顶截面一律以下标

“ 2”表示。

在全塔范围内作溶质的物料衡算,得: VY i + LX 2 = VY 2+ LX i

图2-12物料衡算示意图

或 V (Y i — Y 2)= L (X i — X 2) 一般情况下,进塔混合气体的流量和组成是吸收任务所规定的,若吸收剂的

流量与组成已被确定,则V 、丫、L 及X 2。为已知数,再根据规定的溶质回收率, 便可求得气体出塔时的溶质含量,即:

丫2 = Y l (1—巾A )

(2 — 39)

式中巾A 为溶质的吸收率或回收率。 通过全塔物料衡算式2 — 38可以求得吸收液组成X I 。于是,在吸收塔的底部 与顶部两个截面上,气、液两相的组成 丫1、X l 与丫2、X 2均成为已知数。

2 •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式与操作线

V, 丫 2 L, X 2

V

Y i L, X i

(2 — 38)

在定态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内,气体自下而上,其组成由Y i逐渐降低至丫2;液相自上而下,其组成由X2逐渐增浓至X l ;而在塔内任意截面上的气、液组成

丫与X之间的对应夫系,可由塔内某一截面与塔的一个端面之间作溶质A的物料衡算而得。

例如,在图2- 12中的m—n截面与塔底端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算:

VY + LX i = VY1+ LX

或丫= V

X +(Y i—

V

X i) (2 —40)

式2—40称为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式,它表明塔内任一横截面上的气相组成丫与液相组成X之间成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L/V,且此直线应通过B (X i, Y i)及T (X2, 丫2)两点,如图2—13所示图中的直线BT即为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

(1)上端点B代表吸收塔底的情况,此处具有最大的气、液组成,故称为“浓

端”;端点T代表塔顶的情况,此处具有最小的气、液组成,故称之为“稀端”;操作线上任一点A,代表着塔内相应截面上的液、气组成X、丫o

(2)当进行吸收操作时,在塔内任一截面上,溶质在气相中的实际组成总是高于与其接触的液相平衡组成,所以吸收操作线必位于平衡线上方。反之,若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则进行脱吸过程。

需要指出,操作线方程式及操作线都是由物料衡算得来的,与系统的平衡关系、操作温度和压强以及塔的结构类型都无任何牵连。

242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1)液气比

•IISI2-14吸收塔的呆木盛社比’

由图2- 14a可知,在V、丫、丫1及X2已知的情况下,吸收操作线的一个端点T 已经固定,另一个端点B则可在丫二Y i的水平线上移动。点B的横坐标将取决于操作线的斜率L / V。

操作线的斜率L/V称为“液气比”,是溶剂与惰性气体物质的量的比值。

它反映单位气体处理量的溶剂耗用量大小。

(2)由于V值已经确定,故若减少吸收剂用量L,操作线的斜率就要变小,点

B便沿水平线丫= Y i向右移动,其结果是使出塔吸收液的组成加大,吸收推动力相应减小。若吸收剂用量减小到恰使点B移至水平线丫= Y i与平衡线的交点B*时,X i= X i* :,意即塔底流出的吸收液与刚进塔的混合气达到平衡。这是理论上吸收液所能达到的最高含量,但此时过程的推动力已变为零,因而需要无限大的相际传质面积。这在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只能用来表示一种极限状况。此种状况下吸收操作线(B*T )的斜率称为最小液气比,以(L/ V)min表示,相应的吸收剂用量即为最小吸收剂用量,以Lmin表示。

反之,若增大吸收剂用量,则点 B 将沿水平线向左移动,使操作线远离平

衡线,过程推动力增大;但超过一定限度后,效果便不明显,而溶剂的消耗、输 送及回收等项操作费用急剧增大。

(3)最小液气比的求法

最小液气比可用图解法求出。如果平衡曲线符合图 2- 14a 所示的一般情况, 则要找到水平线丫二Y i 与平衡线的交点B*,从而读出X*的数值,然后用下式计 算最小液气比,即:

min 丫 丫2

X 1 * X 2 L min 丫 1 丫 2 X 1* X 2 (2-41)

(2- 14a )

如果平衡曲线呈现如图 2- 14b 中所示的形状,则应过点T 作平衡线的切线, 找到水平线丫 = 丫1与此切线的交点B ',从而读出点B '的横坐标X 1'的数值,用 X 1'代替式2— 41或式2-41a 中的X 1*,便可求得最小液气比(L/V ) min 或最 小吸收剂用量Lmin 。

若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可用 X* = 丫/m 表示,则可直接用下式算出最

小液气比,即:

min 丫 1 丫 2

丫1 X 2

m (2- 42)

(2-42 a ) 如果用纯溶剂吸收,则X 2 = 0,式2-42及式2-42a 可表达为

L min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