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金杏的民俗风情社会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一、调查概述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的民俗文化往往被忽视和遗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民风民俗,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共覆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涉及到宗教、婚礼、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方面。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二、宗教与信仰宗教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也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我们调查发现,尽管现代社会对于传统宗教的认同度有所下降,但人们对于心灵寄托的需求并未减少。
很多人通过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来寻求精神慰藉,并通过宗教活动来塑造自己的思想观念。
三、婚礼习俗婚礼习俗一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我们调查发现,婚礼习俗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有所差异。
在城市,婚礼更加现代化,注重个人的创意和个性化。
而在农村,人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婚礼习俗,如婚车队伍、抬轿子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婚姻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浓厚的民俗氛围。
四、传统节日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我们调查发现,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无论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是清明节、重阳节等,人们都会通过特定的活动和食物来庆祝这些节日。
这些活动和食物并非只有传统意义上的呈现,也逐渐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展现了中国的独特魅力。
五、饮食习俗中国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俗。
我们调查发现,尽管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但大部分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饮食习惯。
例如,在北方地区,人们喜欢吃面食,而在南方地区,稻米饭更受欢迎。
此外,一些特定的节日还有其独特的食物,如元宵节的汤圆、中秋节的月饼等。
这些饮食习俗不仅代表了中国的美食文化,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历史传承。
六、总结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中国的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统宗教、婚礼习俗、传统节日和饮食习俗等方面的文化都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一、引言民风民俗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传统。
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我进行了一次关于民风民俗的调查实践。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1、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包括其起源、发展和现状。
2、探究民风民俗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
3、分析民风民俗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三、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杂志等文献资料,获取有关民风民俗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
2、实地观察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社区,观察当地的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活动,亲身感受民风民俗的氛围。
3、访谈调查与当地居民、民俗专家、文化工作者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民风民俗的看法、经验和故事。
4、网络调查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广大网民对民风民俗的观点和分享的相关经历。
四、调查结果(一)传统节日习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地都有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
比如在北方,人们会在除夕夜吃饺子,寓意着团圆;大年初一早上要拜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
而在南方,除夕夜会吃年夜饭,菜品丰富,有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大年初一人们喜欢逛庙会。
2、端午节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常见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在一些地区,还会有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
3、中秋节中秋节以赏月、吃月饼为主要活动,象征着家庭团圆。
一些地方还会有舞火龙、猜灯谜等民俗。
(二)婚礼习俗1、中式传统婚礼中式传统婚礼有着严格的礼仪流程,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着红色的嫁衣,盖着红盖头,新郎则骑马迎亲。
2、少数民族婚礼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婚礼习俗。
例如,彝族的婚礼会有“跳月”活动,傣族的婚礼上新人要拴线祝福。
(三)丧葬习俗1、土葬在一些地区,土葬仍然是主要的丧葬方式,葬礼过程中会有守灵、哭丧、出殡等环节。
2、火葬随着环保观念的普及,火葬在城市地区逐渐成为主流,但其仪式相对简化。
关于民俗调查报告500字
关于民俗调查报告500字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某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包括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受访者进行了调查。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参观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庆典和民间艺术表演。
三、调查结果1. 传统节日根据调查结果,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
中秋节则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2. 习俗在习俗方面,我们了解到当地有许多有趣且独特的习俗。
比如,在新年的时候,人们会给亲朋好友拜年,送上祝福和红包。
在婚礼上,新郎要挑战门楼,新娘要接纳金锁,寓意着幸福和团结。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祭祀习俗,如祭祀祖先和神明等。
3.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仍然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尤其是某地独有的传统戏曲表演,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四、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特色,人们对传统节日和习俗的重视程度很高。
同时,当地的民间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建议与展望尽管当地的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传统节日的商业化程度过高等。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同时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避免商业化对其的过度侵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某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对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进行了调查。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传统特色,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俗文化。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我进行了一次民俗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首先,我选择了我所在的村庄作为调查的对象。
村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调查中,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比如春节期间的舞狮表演、端午节的赛龙舟比赛、中秋节的赏月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
其次,我对村庄的传统习俗进行了调查。
比如婚礼习俗,我发现在我们村庄,举办婚礼时会有很多传统的仪式和习俗,比如闹新娘、过大礼、拜堂等等。
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婚礼的喜庆气氛,也凝聚了村民的感情。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些与农耕生活相关的民俗习惯,比如种植庄稼时的祭地神、祭祖先等活动,这些习俗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尊崇。
最后,我对一些民间传说和民间艺术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村庄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传说故事,比如关于山神、河神的传说,这些传说不仅富有想象力,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畏惧。
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些民间艺术,比如民间歌谣、民间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在村庄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次民俗调查,我对村庄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村庄的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希望通过我的调查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5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5篇)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篇1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1月14日到1月27日地点:茂名市信宜调查对象:亲朋、邻里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
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
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
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
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
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
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
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在我们的国家,有着许多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民俗文化,我们需要进行调查和研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份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采访、根据历史资料等多种方法,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二、调查地点和时间我们的调查地点是位于南方的某个小镇,这里自然环境优美、人文风景秀丽,同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遗产。
调查时间为10天左右,我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走访了当地市场、居民区、古镇等各个角落,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三、调查内容1.节日活动我们了解到,在当地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活动,这些活动在当地居民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比如说春节期间,当地的居民都会举办庙会、龙舞、燃放鞭炮等活动,极具特色和观赏性。
我们还了解到,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备受当地人的关注和喜爱。
2.民间习俗除了节日活动外,当地还有着许多独特的民间习俗。
比如说元宵节期间,当地居民会用糯米制作汤圆,在门口贴上红纸,以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还有在农历三月初三,当地居民会举行龙船赛、打鸟等活动,热闹非凡。
3.传统手工艺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有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比如说竹编、木刻、扎染等等。
这些手工艺流传已久,有着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我们还拜访了当地的手工艺人,了解到他们的工艺流程和技巧,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价值。
四、调查结论通过这次民俗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到了这些民俗文化对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要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民俗文化,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和热爱我们的民俗文化。
关于银杏节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银杏,被誉为“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
每年秋季,当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大地时,我国各地都会举办银杏节,以此庆祝这一美丽的季节。
本次社会实践报告以我国某地银杏节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观察等方式,对银杏节的筹备、举办过程以及社会影响进行了全面梳理。
二、实践背景我国某地拥有丰富的银杏资源,被誉为“中国银杏之乡”。
近年来,该地政府高度重视银杏产业的发展,积极举办银杏节,以推动当地旅游业、林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深入了解银杏节的社会影响,为当地银杏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三、实践内容1. 银杏节的筹备工作(1)宣传推广: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银杏节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
(2)活动策划:根据当地银杏资源特点,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银杏摄影展、银杏工艺品制作比赛、银杏美食节等。
(3)场地布置:对活动场地进行精心布置,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4)安全保障:制定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银杏节的举办过程(1)开幕式:领导嘉宾致辞,宣布银杏节正式开幕。
(2)主题活动:开展银杏摄影展、银杏工艺品制作比赛、银杏美食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3)观光游览:组织游客参观银杏基地、银杏公园等景点,感受银杏之美。
(4)闭幕式:对优秀参赛者进行表彰,宣布银杏节圆满落幕。
3. 银杏节的社会影响(1)经济效益:银杏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林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
(2)社会效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3)文化效益:传承了银杏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四、实践总结1. 银杏节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银杏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银杏节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提高活动质量,确保游客的满意度。
3. 充分发挥银杏资源的优势,推动银杏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4.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银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民俗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我们组织了一次民俗调查活动。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节日活动、饮食习惯以及民间传说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
二、调查地点。
我们选择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作为调查地点。
这个村庄位于群山环抱之中,交通不便,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民俗风情。
村子里的居民以农耕为生,生活方式相对简朴,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保留。
三、调查内容。
1. 传统节日。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村子里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村民们最盛大的节日,他们会举行祭祖、贴春联、包饺子等一系列活动。
中秋节则是团聚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赏月、吃月饼,十分热闹。
2. 饮食习俗。
村子里的人们以农耕为生,饮食习俗与此相关。
他们喜欢吃米饭、玉米面食,尤其是玉米粑粑是他们的特色食品之一。
此外,他们还有许多自制的腌菜、泡菜,口味酸辣可口。
3. 民间传说。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当地的民间传说。
比如有一个叫做“白蛇传”的故事,在村子里广为流传。
据说很多年前,有一条白蛇化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与村里的一个青年相恋,最终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四、调查结果。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村子里的人们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当地文化的一些问题,比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相对单一,缺乏一些现代化的元素,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五、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来丰富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比如组织一些文艺演出、民间游戏等,让节日更加热闹有趣。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文化传承活动,来加强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比如举办一些讲座、展览等。
最后,也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交流,来吸收一些外来的文化元素,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崇尚个性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民风民俗,本次实践报告将介绍调查结果以及对当地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二、调查目的及方法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以及民间传统活动,以便更好地认识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信息,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观察,参与了当地的庙会、传统婚礼等活动,并亲身体验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
此外,还与一些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民风民俗的理解和看法。
三、调查结果1. 日常生活习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有着许多有趣的日常生活习惯。
例如,在饮食方面,他们注重“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一观念饱含了对健康的关注。
此外,他们还习惯于在休息日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品茗、下棋或进行一些传统的康体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放松身心,也强化了人际关系。
2. 传统节日庆祝方式当地的传统节日是居民们重要的团聚时刻。
我们了解到,每年春节是当地最盛大的节日,居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走亲访友、观赏烟花爆竹等。
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如赛龙舟、放风筝等,使得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3. 民间传统活动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民间传统活动在当地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举办庙会、舞狮、踩高跷、拜天地等活动是居民们传统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的体现。
我们参与了一场传统婚礼,目睹了新娘花轿的盛大巡游,感受到了传统婚礼所蕴含的独特情感,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也传承了历史文化。
四、对当地文化的思考和感悟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传承。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介绍我对民风民俗的调查实践,并总结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调查,我深入了解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感受到了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本报告将分为调查目的、方法及结果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 调查目的民风民俗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通过调查民风民俗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色。
2.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我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1)实地调研:我亲自前往不同的地区,与当地人民交流、观察和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节日庆典、婚嫁仪式、祭祀活动等等。
(2)问卷调查:通过设计相关问卷,我对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并收集了他们对于民风民俗的见解和意见。
(3)参与观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活动,我积极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民间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等。
3. 调查结果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我收集到了大量有关民风民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总结:(1)丰富多样的节日庆典:不同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节日庆典,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这些庆典活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喜庆和团圆之情,同时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2)独特的婚嫁仪式:各地的婚嫁习俗各不相同,既有极具仪式感的传统婚礼,也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婚俗活动。
婚嫁仪式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爱情和婚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3)祭祀文化的传承:祭祀活动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祭祀对象和方式。
通过祭祀,人们表达对祖先和先贤的敬意,并强调家族和社区的凝聚力。
结论:通过本次民风民俗调查实践,我对中国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民风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中国民风民俗的调查实践报告》一、引言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民风民俗的现状,本次调查团队以南京市为调查对象,对该地区的传统习俗、节日活动、饮食文化等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了解。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1.调查对象:南京市民2.调查方式: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及实地观察3.调查内容:(1)传统节日:团队首先针对南京市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进行了调研,包括春节、端午节等。
(2)传统习俗:此外,团队还了解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习俗,如婚俗、葬礼等。
(3)饮食文化:团队调查了南京的传统饮食文化,如特色小吃、饮食禁忌等。
在调查过程中,团队发现了一系列有趣且代表性的民俗现象。
例如,在春节期间,南京的传统习俗包括贴年画、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居民们通过这些习俗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团队还了解到南京的传统婚俗,包括“迎亲”、“过大门”等一系列环节,这些仪式体现了南京人的喜庆和节俭之风。
在饮食方面,南京有许多特色小吃,如鸭血粉丝汤、鸡鸭血汤等,这些美食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味蕾的需求,也代表了南京地区的饮食文化。
三、调查总结通过实地调研,团队得出以下结论:1.民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一种习俗和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2.南京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丰富多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3.饮食文化是南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小吃等体现了南京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4.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逐渐被遗忘或改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民风民俗,应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对民俗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传统习俗的合法权益。
3.增加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人才。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探索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意义。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某省某市为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文献资料的收集,获取相关信息。
调查的范围包括节日习俗、婚俗、葬俗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三、节日习俗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有许多独特的节日习俗。
例如,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祭祀祖先、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还有舞龙舞狮、走春等民间表演。
元宵节则以猜灯谜和吃元宵为主要活动,这些习俗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婚俗调查结果婚俗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社会风貌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婚俗习惯多样。
例如,婚礼前的“过大门”仪式,新娘要穿过一道门槛,象征着迈入婚姻的新阶段。
婚礼上的“敬茶”仪式,新人要向长辈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这些婚俗习惯凝聚着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理解和期待。
五、葬俗调查结果葬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它关乎着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葬俗习惯主要包括丧葬仪式和祭祀活动。
丧葬仪式通常会有一系列的程序,如守灵、告别仪式、火化或土葬等。
祭祀活动则是为了纪念逝者,人们会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尊重。
六、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民俗习俗逐渐被遗忘或改变。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民俗文化博物馆、组织传统节日活动等。
同时,教育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民俗调查报告3篇_调查报告_
民俗调查报告3篇x镇位于x县的边陲,西与x省x县相接,南与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
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2.2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
辖区内有山是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
这里曾经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国民党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
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
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
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
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
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
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
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
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
民俗调查报告
民俗调查报告
《民俗调查报告》是一篇根据调查所得的涉及某个地区或群体的民俗习惯、传统活动等的报告。
这份报告可以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民俗调查报告通常具有以下的结构:
1. 报告概述:对调查的目的、方法和范围进行简单介绍。
2. 调查背景:对调查地区或群体的背景、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简要描述,为后续的调查内容提供背景资料。
3. 调查方法:详细介绍调查的方法和过程,包括调查对象的选择、数据收集方式、数据分析方法等。
4. 调查结果和分析: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对该地区或群体的民俗习惯、传统活动进行全面描述和解析,可能包括节日庆典、婚礼葬礼、宗教习俗、传统手工艺品、民间歌舞等方面。
5. 影响和变革:探讨现代化、城市化等因素对民俗的影响和变革,分析传统民俗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6. 结论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对调查地区或群体的民俗习惯、传统活动提出结论和建议,可能包括传承保护、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
7. 参考文献:列举调查中使用的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
民俗调查报告的编写一般需要具备调查研究和撰写报告的相关技巧和知识,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它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民俗文化正逐渐被人们忽视和遗忘。
为了了解和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进行了一次民俗文化调查。
二、调查地点我们选择了一个位于乡村的小镇作为调查地点。
这个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是一个理想的调查地点。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参与度和保护意识。
实地观察则是参与当地的传统活动,亲身感受和体验民俗文化。
四、调查结果1. 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
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正确回答有关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问题。
这表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 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意愿尽管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但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意愿很高。
他们希望通过参与活动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
3. 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较强。
他们认为民俗文化是传承祖先智慧的重要方式,应该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五、调查分析1. 教育和宣传的不足调查结果反映出教育和宣传工作的不足。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
2. 活动的创新和多样性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需要进行创新和多样化。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3. 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政府应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保护民俗文化的行动中来。
六、结论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民俗文化正面临着被忽视和遗忘的危险。
甜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甜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甜品种类繁多,从传统的中式甜品到现代的西式甜品,从街边小吃摊到高档餐厅,人们对甜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不同社会群体对甜品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以及甜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数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消费者年龄、职业、收入、消费习惯等方面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了调查。
然后,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甜品店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产品特色和市场竞争情况。
最后,我们走访了一些甜品店,对他们的产品、服务和环境进行实地观察。
三、调研结果1. 消费者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甜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女性。
年轻人更喜欢新奇、时尚的甜品,而女性则更关注甜品的口感和健康。
此外,我们还发现工作繁忙的白领阶层更愿意选择外卖或者就近的甜品店消费,而家庭主妇更倾向于在家自制甜品。
2. 甜品种类无论是在调查问卷还是实地观察中,我们都发现了一些热门的甜品种类,如奶茶、冰淇淋、蛋糕等。
而近年来,一些新型甜品,比如酸奶冰淇淋、手工巧克力等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3. 甜品店特色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甜品店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特色。
比如,一些小众的手工甜品店更注重原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吸引了一些健康和品质意识较高的消费者。
而一些快餐式甜品店则更注重产品的口味和服务的便捷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同甜品店都在不断创新,力求突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 甜品产业发展趋势通过与甜品店老板的深度访谈和行业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甜品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有机甜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有机、无添加的甜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2)线上外卖市场的增长将给甜品店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外卖市场的蓬勃发展,甜品店可以通过线上渠道获得更多的消费者。
社会民俗实验报告范文
社会民俗实验报告范文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民俗习俗,了解和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的差异。
2. 实验设计2.1 实验场景选择本实验选择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民俗习俗进行观察和比较,分别是中秋节的赏月和感恩节的家庭聚餐。
2.2 实验组织选取多个实验组,其中一个组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学生,另一个组是美国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学生。
每个实验组都由10名志愿者组成。
2.3 实验步骤1. 为每个实验组提供相关资料,介绍中秋节和感恩节的起源、习俗和相关文化背景,以便组员了解和准备。
2. 为实验组提供实验材料,包括月饼和感恩节的火鸡等。
3. 观察和记录实验组在中秋节和感恩节的习俗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
4. 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组成员对习俗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受。
3. 结果和分析3.1 中秋节的赏月在中国学生组中,学生们积极分享着中秋节的故事和传统习俗。
他们一起赏月,吃月饼,玩花灯。
在家人和亲友团聚的氛围中,大家传递着传统的中秋节祝福,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美国学生组中,学生们对中秋节的了解较少,但他们表达了对中秋节的尊重和好奇心。
他们也积极参与赏月活动,品尝月饼,对中国文化表达的另类方式产生了兴趣。
中秋节的赏月活动在两个实验组中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中秋节代表了家庭团聚、幸福和祝福,无论文化背景如何,这些都是人们对于家庭、友情和爱的共同渴望。
3.2 感恩节的家庭聚餐在中国学生组中,学生们对于感恩节并不熟悉。
但他们展现了对家庭聚餐的理解和尊重。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人的感恩之情,以及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在美国学生组中,感恩节是他们重要的民俗习俗之一。
学生们热烈讨论着感恩节的意义和传统习惯。
他们认为感恩节是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感激和感谢之情的重要时刻,因此,家庭聚餐成为感恩节不可或缺的环节。
感恩节的家庭聚餐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美国学生,都对家庭和亲情心存感恩和关怀。
糖金杏作品说明
糖金杏作品说明
视频1:走进糖金杏
激趣引入,让学生知道糖金杏是温州传统嫁娶习俗中的必备之物。
通过观察、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了解糖金杏的由来,知道其色、味、形等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视频2:糖金杏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许多传统物件被新事物所取代,糖金杏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在当今学生中,少有学生了解这一文化遗产。
通过了解糖金杏的现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通过了解瑞安的百年老店和传承人的现身说法,让孩子们了解糖金杏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习俗,促使孩子感受中华的优良传统,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关于社会风俗传承调查报告
篇一:民风民俗调查报告民风民俗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渐渐没落。
在这个背景下,我做了当地一份问卷调查,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地民俗民风。
(二)时间2014年2月10号—2014年2月16号(三)过程①问卷调查个人情况我调查的主体人群为16—20岁的年轻人,其次是中老年人,少数几分为小学生。
②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团圆等,这些节日都由来已久,文化底蕴丰厚,值得的我们了解。
除此包括24节气也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铭记与探究。
③我对传统节日的看法传统节日有助于我们了解传承中国文化,但我们不能把过节的形式僵化了,我们不能固守一些相对保守落后的封建形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时代发展结合一些地方特色进行活动。
④实践感想本次的民俗民风调查选择在我老家黑田铺进行,总体来说收获较大,了解了些平时不知道的风俗及其来历,同时也给了我一次与老人们交流的经历。
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不识字,我就把题目给他们念一遍,解释清楚,然后将他们说的一些风俗记录下来,总体如下:??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做汤圆食之。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
邵东还有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风行。
六月早稻收割有尝新一俗,现已少见。
??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者,谓之桥亲娘,传如此小孩能茁壮成长。
七月初十左右开始中元节,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逝去先人谓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烧纸钱送之走谓之送老客。
期间天天上供烧纸并以烂熟绿豆为馅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树叶裹之谓之桐子叶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而已??十二月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大扫除,亦隆重过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金杏的民俗风情调查报告温州谚语云:“囡儿出嫁要分糖金杏。
”这是温州一项有特色的民俗。
石榴,温州方言叫“金杏”。
糖金杏,是将白糖染成红色,煎成浓汁,然后用模具压出石榴形状,冷却后即成。
该项目于2009年5月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糖金杏”的制作技艺,相传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目前,瑞安制作“糖金杏”最出名的是打绳巷的林家铺子百年老店,铺主林锦基其家族四五代人制作“糖金杏”。
本次民俗风情调查活动也对林师傅进行了专门的上门采访及视频拍摄。
一、糖金杏的历史背景要介绍糖金杏得从“糖金杏”的名字说起。
温州方言称为“金杏”的食物实为石榴,后来改名与古代避讳习俗有关。
温州属吴越地区,五代时归属吴越国管辖。
吴越王钱镠为王,定都杭州。
因“榴”和“镠”谐音易犯国讳,故改“石榴”为“金樱”。
在发音时,用浙江方言口语(白读),“樱”字则读作“哀”。
而“哀”却会冲了石榴所带来的喜气和甜蜜,所以温州人就一直把石榴叫做“金杏”了。
金杏在婚嫁习俗文化中象征“榴孕千子”,蕴含着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意思,顺应了千百年来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
至于后来“金杏”又为何与温州风俗紧密相联,缘于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位书画爱好者,名郑德有,出身富裕之家,年过半百,生有二女。
长女订婚之时,其妻费尽心思想着如何把大女儿的婚事办得既隆重又不失体面。
眉头紧锁之际,忽闻小贩沿街叫卖金杏,便灵机一动,嘱郑德有在大女儿订婚前一日购买很多金杏。
次日,一部分送往男方,另一部分分给左右邻舍,以讨口彩“多子多孙”。
万没想到,第二年正月初八,次女订婚之时,因当时天气寒冷,市场上根本没有金杏。
二亲翁哪管这些,故意放出口风,刁难道:“二女儿应该与大女儿一样么,不知郑家预备了多少只金杏?”郑德有闻言正愁无计可施,无意间却看到一位老者八十寿诞,用米粉做寿桃。
从中得到启示的他,突发奇想将金杏改成糖制的,既好看又好吃。
他找到一户“糕饼老司”,请其制作糖金杏,自己则亲自在选来的桃木上画好金杏图样,写上“子孙满堂”四字,后又花重金聘请雕刻老司刻制模具,采用白糖与饴糖作原料,赶制了数百只糖金杏。
因糖金杏里面是实心的,耗糖量大,且外形逼真,所费财力、物力、精力远胜真金杏。
二亲翁得知此事后,深为感动。
后来温州民间凡是女子订婚都仿效郑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婚嫁送“糖金杏”的习俗。
二、糖金杏的婚嫁习俗“糖金杏”在温州瑞安等地还有一个别名叫“糖金乃”,分大、中、小三种,大型的重达七八斤;中型的重达五六斤;小型的重仅几两。
温州地区的婚嫁习俗规定:“送日”(订婚)时,男方用“方盛”(即盛物方柜)连同喜糖一起送到女家,一般是大的送一个,要插上彩色绒球,用玻璃匣子装好,摆在新房中;小的则视女家亲友多少而定,有多少亲友,就送多少个,寓意新婚夫妇婚后如石榴般多子多孙,幸福美满。
然后女方家会将其中一只糖金杏送回来。
如今的糖金杏插上彩色绒球,被摆放在特制的糖金杏彩色装架上。
共分三层,最大号的糖金杏在上层,六个中号的糖金杏摆在中间一层,最外围也是最底层的是十二个小号的糖金杏。
温州人在结婚分糖果时都带上糖金杏,以象征甜蜜、兴旺、吉祥如意,属于祝贺性的象征民俗,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和人际关系上的和谐。
糖金杏由果座、果腹、主蕊和边蕊组成,大的糖金杏果腹上印有“囍”字图案。
主蕊和4个边蕊,俗称“糖金杏角”。
在订婚礼仪中,男方长辈特别关照“糖金杏”,派专人护杏,“小心糖金杏角”成了一句口头禅。
民间把女孩子称作“糖金杏角”,有娇贵和爱怜之意。
然而自然而然的,糖做的金杏,摆在婚房里,即使未自然融化,也会被小朋友们“瞄上”。
孩子们两眼发光,口水咽了好几回后,终于忍不住把小手伸向了糖金杏,当然他们为了少挨骂,也是有所顾忌的,只用手轻轻掰了糖金杏的一两个小角。
倘若不小心将糖金杏碰坏而无法复原,就难逃家长的责骂了。
不过幸好每每到那个时候“奶奶辈”们就会出来解围,并跟笑起来合不拢嘴挂上钩,一个圆场,就又坏事变好事了。
于是,市井坊街便开始有了“牙儿塌开糖金杏倒裂喔一式”这句温州俚语,常常用来形容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快乐心情。
因此从这以后,女方回给男方的那只糖金杏还得撞裂一只角,表示女方家咧开嘴笑得灿烂,像糖金杏打裂了一样。
近年来糖金杏组装成套,有象征“十全十美”的“一大带十小”的组套,象征“一家四季平安月月红”的“一大四中十二小”的组套,象征“全家六顺月月发”的“一大六中十二小”的组套,象征“全家四季平安节节顺境”的“一大四中廿四小”的组套,都装放在铁皮制成的架上。
大号的糖金杏在上层,中号的糖金杏在中间一层,小号的糖金杏在最外围也是最底层。
林师傅告诉我们,瑞安人现在喜欢送的是1个大的,6个中的,12个小的,也就是象征“全家六顺月月发”的“一大六中十二小”的组套。
而回盘给男方的有大糖金杏的主蕊和2个边蕊,4个中的糖金杏,6个小的糖金杏。
男的把糖金杏送给舅舅,舅舅坐上位,就“大衫袖甩出来”(给外甥结婚送红包很舍得很大方的意思)。
三、糖金杏的制作过程糖金杏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个非常细致的活儿。
林师傅介绍:糖金杏是将白糖染成红色,煎成浓汁,然后用樟木制的模具压出石榴形状,冷却而成。
一整套糖金杏的制作,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首先,得将木制的四片石榴形模具,放在水里浸泡。
半小时后,用两条绳索把模具扎紧,拼合成桶、上箍;随后,把15斤白糖放锅内、上炉加温溶化(煎成一定浓度),加入水和红色食用色素拌匀;大概过了十五分钟左右,当白糖冒出了气泡,林师傅并将它倒进了事先准备好的模具里。
几分钟过后,待冷却到一定程度(糖金杏角、边成固体时),掏出糖金杏中心的糖液,使之空心。
等糖液完全冷却凝固后,脱箍,拆开模具便成艳红的糖金杏;最后,将制成的大、中、小三种型号的糖金杏组合摆放在彩色托架上,插上绒球,成为喜庆的饰品。
制作糖金杏的技艺关键是控制火候,一是煮糖的“老”“嫩”,“老”了做出的糖金杏不细腻,有沙粒状。
“嫩”了的凝固不牢,要靠搅糖液的感觉去判断。
二是拆模的“早”“迟”,“迟”了模就掰不开,弄不好糖金杏会散掉。
要想做得好,还要考虑天气的晴雨,气温、风速等气候因素。
林师傅的女儿说:“这些就凭感觉和经验,很难用语言表达。
”这就是“非遗”的特征。
「附可能会有的DV一份」从今年正月到现在,林师傅已经接过几十张糖金杏的定单了。
据了解,每年的偶数月份订婚结婚的人特别多,一般每个月林师傅都要做六十份左右的糖金杏。
许多来自永嘉、文成、乐清、苍南等地方的人都会慕名而来,找到林师傅,订做糖金杏。
四、糖金杏的沿革变化初期因为没有食用色素,制作出来的“糖金杏”是纯白色的。
以后为了配合新娘结婚时头顶红绫,身穿红衣、红裤,腰系红带,足登红鞋满堂皆红的喜庆氛围,就采用食用色素将糖金杏染成红色。
《温州民俗大全》中有这样的记载,“18世纪末,糕饼艺人赵庆庚从乐清搬到温州定居,开始制作糖金杏,并在民间一直流传,抗日期间温州三次沦陷,糖金杏一度濒于绝境,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生产,当时由赵子琴松继承父业,才得以保存这项传统工艺,现经其孙兴隆改革,在包装,原料和牢度上都有很大提高。
”19世纪末,糖金杏的制作工艺和习俗已在温州民间较为流传;上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温州人的生活动荡不安,糖金杏逐渐被淡忘;八年抗战结束,人们个个欢天喜地,又流行送“糖金杏”婚嫁风俗,使糖金杏在温州再度成为宠儿;上世纪50年代,食品实行了计划供应,糖金杏生产几乎濒临灭绝。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发初期,才发生了变化,林师傅接到定做“糖金杏”的单子越来越多,叠加起来有厚厚一叠,几年下来价格也由原先的一套六十多元上涨到了一百多元。
五、糖金杏的民俗文化糖金杏现代诗人林新荣白糖+饴糖就是甜加上香再加祝福老师傅埋着头,缓缓地转动着家什风中吉祥似乎一直在动虽然没有飞起来却勾得围在店前的散学少年手指吮在小嘴里内心的一双手其实早已经伸出风越来越大一对糖金杏在风中慢慢成型并散出了喜庆老师傅他用劳动写诗索面迎着阳光,迎着风让人想起沙沙响的雨丝这“雨丝”洁白剔透慢慢——要慢慢地拉长拉到情感的长度云的高度“木架与面竹使它的孤独悬空”这是在田野的晒场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哦铺天盖地的索面像一群群展开的翅膀把村庄罩在富裕中五、糖金杏的发展预测在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投票平台中,我设计了一份简易的有关糖金杏的民俗风情问卷调查,回收到了100多份的问卷调查的答案,调查结果如下显示:从这三道问卷调查题目的结果中不难看出,多数中年人和年轻人虽然对糖金杏略有耳闻,知道这是温州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一个要素,却并不了解它的实质内容、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更别说它的制作过程。
瑞安市平阳市昆阳镇东吊桥路24号制作糖金杏的喜铺老板娘林莉莉也表示,制作糖金艺对技术要求较高,不是机械化生产所能代替的,而且利润较低,愿学的年轻人非常少。
现今,许多年轻人并不了解有关糖金杏的婚庆习俗,喜欢一切从简,用红包等形式取而代之,这几年,送糖金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现今只有农村还有这习俗,偶尔才能看见糖金杏。
林师傅这样说:“现在瑞安市区做糖金杏的人家越来越少了,几乎没有这样的店铺了。
不过我们一家还是要将这门祖传的手艺发扬光大,现在我大女儿已经学会做糖金杏,我希望她能成为我的接班人,然后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虽然随着历史年轮的缓缓转动,糖金杏的发展预测难免是悲观的,是会消失在滚滚的时间尘埃之中的。
然而在我的回忆里,小时候看到阿姨婚房里的糖金杏,总是忍不住咽口水,趁大人不在时,咬一个角,再偷偷放回去。
甜甜的味道,至今还残留口中。
糖金杏代表着甜甜美美的回忆,代表着喜喜庆庆的热闹,我也衷心希望应该能传承下去,让后辈延续这甜蜜的习俗。
“糖金杏”今后的命运如何似乎难以预料,但相信许多像林师傅一样的温州人,都会给予红红的糖金杏一分温馨与暖和,无论身处何种状况,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愿意自己或他人结婚时能抱上一对“糖金杏”,甜甜蜜蜜过好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