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临习兰亭序

合集下载

王羲之兰亭序笔法十四种(附图解析)

王羲之兰亭序笔法十四种(附图解析)
2.藏锋 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 大,有粗大的意思。或说藏锋的动作大,从笔画中部入笔。如“年”字的中竖。
3.侧笔 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 侧锋乏力,但用中锋也不能太细。侧锋用于起笔,中锋用于行笔。竖画横起, 横画竖起。开始入笔都是侧锋,转入行笔时必用中锋侧。 4.带笔 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 势,法有轻重也。尽为其著而后反笔抽之。 带笔就是笔画的连带。如“矣”字一横与二横之间的连带。
9. 憩( qì )笔 憩笔者俟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俟失,右脚须欠也。 憩,有休息的意思。俟,有大的意思。意为写字时右下角的笔画像有大的缺失,缺失多少视笔 画长短而定。 关于憩笔,看一下憩流的解释:在海峡,水道,河口或狭窄的港湾内,当涨落 潮流交替时,出现短时间近乎停止流动的状态,称为憩流。若用水流比作行 笔,憩笔就是突然停止行笔的意思。 为什么要这种憩笔的笔法呢?笔者试着解析一下。前面引用过黄帝内经的一句 话: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字的右下角在图纸方位上属东南,那这个憩笔就是体现“ 地不满东南”的意思。 如“是”字的捺,“矣”字的点,“作”字的末横。
12.战笔 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缓不宜长及短也。
战笔意为颤动笔法,如长蛇阵,与其它笔画配合协调,下笔稍慢,不能过长或 过短。 如“曲”和“日”字的左竖,“所”字右竖。 13. 厥笔 厥笔者成机,促抽上勿使伤长。 厥,谓其美者。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 厥笔有逆笔的意思,快速向上反抽笔,不能太长。用 厥笔是说这一画很美。 使其成为这一画最关键的妙笔。如“及”字撇的末笔,“仰”字右坚的末笔。
王羲之兰亭序笔法十四种(附图解析)
王羲之在其《观形章》讲了十四种笔法,这里做一下分析: “夫临文用笔之法,复有数势,并悉不同。或有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侧笔者乏,亦不 宜抽细而且紧。 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牵,押即合也。 结笔者撮,渐次相就,必始然矣。参乎妙理,察其径趣。 憩笔者俟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俟失,右脚须欠也。 息笔者逼逐,息止之势向上,久久而紧抽也。 蹙笔者将,蹙,即捺角也;将,谓劣尽也。缓下笔,要得所,不宜长宜短也。 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缓不宜长及短也。 厥笔者成机,促抽上勿使伤长。厥,谓其美者。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带笔者尽, 细抽勿赊也。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尽为其著 而复反笔抽之。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 叠笔者时劣,缓不宜长。 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 打笔者广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 1.起笔 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 起笔是不同下走笔,从笔画中部向上推,不要露笔锋,起止要注意结构。 如“托”字的两短横。

标准行书《王羲之兰亭序》毛笔书法教程,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标准行书《王羲之兰亭序》毛笔书法教程,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学习书法从学习宗少林实用钢笔字开始我们的视频教程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系统并全面的讲解和演示都在这里
本书详细的讲解了如何执笔,基本笔画以及单字的练习等,还是不错的,有总比没有的好。老 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哦。
敲黑板:本人持续分享古今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尽量分享完整版高清图片,方便大家临摹 学习,更多资源看我以往发布的文章和视频。学习书法从学习《宗少林实用钢笔字》开始,我 们的视频教程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系统并全面的讲解和演示,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的。您的 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本文图片有高清版或PDF版,有需要的书 友请私信我,关键字:字帖)

临写兰亭序注意什么事项

临写兰亭序注意什么事项

临写兰亭序注意什么事项临写兰亭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理解兰亭序的背景和意义兰亭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赋文,其灵感来自于他举办的一次酒宴。

在临写兰亭序之前,我们应该熟悉该篇赋文的背景和意义,以便更好地把握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情感。

2. 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在临写兰亭序时,我们应该对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进行一番研究,以便在书写时能够尽量还原他的笔法和气势。

3. 掌握正确的临写方法临写兰亭序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临习技巧。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墨汁和毛笔,以保证字迹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要注重用笔的骨法和结构,以展现出兰亭序的雄浑和优美。

最后,要注重用笔的力度和节奏,以体现出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抓住兰亭序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兰亭序所表达的主题是王羲之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在临写兰亭序时,我们应该抓住这两个方面,注重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受。

5. 注意保持专注和耐心临写兰亭序是一项需要耐心和专注的工作,因为它要求我们在一张纸上准确地复制出原作的字迹和气势。

因此,在临写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专注和耐心,不放松对每一个笔画的把握和处理。

6. 墨色的运用和调配临写兰亭序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墨色的使用和调配。

通过灵活运用墨汁的浓稀和水的湿度,以及毛笔的用力和倾角,可以更好地还原出兰亭序的笔法和意境。

7. 保持笔画的稳定和连贯在临写兰亭序时,要保持笔画的稳定和连贯,以免出现断层或抖动的情况。

可以通过练习和反复临写来提高笔法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8. 不拘泥于字形的准确度临写兰亭序时,我们不要过于拘泥于字形的准确度,而应该注重表达思想和意境。

可以适当地调整字形和笔画的大小和形状,以更好地还原出兰亭序的风格和气势。

总之,临写兰亭序需要我们对其背景和意义有深入的了解,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掌握正确的临写方法,并注重把握主题和核心思想。

临摹兰亭集序方法

临摹兰亭集序方法

临摹兰亭集序方法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笔法、章法和气韵都堪称一流。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临摹兰亭集序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学习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摹兰亭集序的方法。

一、准备工具
在开始临摹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毛笔、宣纸或毛边纸、砚台、墨汁、毛毡等。

这些工具的选择对于临摹的效果非常重要。

二、选择版本
兰亭集序有很多版本,建议选择刻本或墨迹本进行临摹。

其中,冯承素的摹本和褚遂良的刻本都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版本。

三、观察原作
在开始临摹之前,需要仔细观察原作,了解其笔法、结构和气韵等特点。

对于兰亭集序这样的经典之作,更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握。

四、练习基本笔法
兰亭集序的笔法非常独特,需要先练习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

在掌握基本笔画之后,可以逐渐学习兰亭集序中的特殊笔画和结构。

五、分步骤临摹
兰亭集序的篇幅较长,建议分步骤进行临摹。

可以先从简单的字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笔画的流畅和气韵的贯通。

六、比较原作与临作
在临摹过程中,要经常将原作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也要注意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七、注重实践与反思
临摹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掌握兰亭集序的精髓。

王羲之《兰亭序》临习心得

王羲之《兰亭序》临习心得

王羲之《兰亭序》临习心得王羲之(321-375),字逸少,琅对(今山东临沂)人,史称“王右军”。

其传世之作《兰亭序》堪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作于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

这天,王羲之与好友谢安、孙卓等42位名士集会于浙江绍兴西南渚山之兰亭,饮酒赋诗,挥毫泼墨,尽兴之时王羲之为所作诗集作序,留下了这篇不朽名作。

兰亭雅集是书法家、文学家、社会名流聚集的一次盛会。

正是在这种优美的自然山水Z屮,与社会名流的欢快畅饮,王羲之心情大好,在微醉状态下尽情挥洒,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完美境界。

此幅作品笔画跳跃、流畅劲健,结体对侧、富于变化,章法自然、顾盼相生,成为千古绝唱,就连王羲之醒来后也认为“不可复得” o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在文艺界一些美学家提岀了得意忘彖、声无哀乐、传神写照、澄怀味象、气韵生动等美学命题。

美学家宗白华曾这样评价:“晋人纯净的胸襟和深厚的感觉所启示的宇宙观, 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领悟这世界,使触着的一切呈露新的灵魂新的生命。

”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如此,观察这幅作品行云流水间自可感觉其屮的节奏,仿佛听见奇妙的音乐从字里行间流溢出来,全身心都得到审美快感。

而它所流露出的“魏晋风度”则是临摹的最高难度。

自学书以来,我已临《兰亭序》几十遍,虽有所感悟,但认识上仍有欠缺之处。

为了全面理解王书,我在临摹《兰亭序》前,将其与王羲之所作手札作品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有较大的不同:《兰亭序》书写认真,无论章法、结字还是用笔皆遵循法度,严谨工整,或许是在正式场合下所书的缘故;而手札则更为随意自然,尽情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我认为临习《兰亭序》,首先要了解晋代文化大背景,了解王羲Z的书学思想及当时书写时的心态和感受,达到与王羲之“神交”。

魏晋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思想大解放的时代,玄学代替儒家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它表现为当时文人士大夫皆信玄学, 服食丹药,以此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王羲之也不例外。

而魏晋时期的书法一般只在文人士大夫之间流行,服食丹药后,心情放松, 他们又视书法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活动,正是这种“无意于佳”的状态使得他们书法“乃佳”。

【干货】《兰亭序》怎么学?这里有笔法、字法、章法要点

【干货】《兰亭序》怎么学?这里有笔法、字法、章法要点

【干货】《兰亭序》怎么学?这里有笔法、字法、章法要点第一课:1.点划的完备性:起、行、收要做完整。

2.弹性:入笔时要调整笔锋,让笔亳富有弹性。

(无名指顶起来,让笔亳成弧形)3.换气:不能强扭过来,要有意识的调整笔锋,让笔亳收拢,富有弹性,再向另一个方向行笔。

4.入笔的角度要注意,还要注意到点划之间的连贯性,做到笔断意连,牵丝映带,行云流水。

5.注意字“型”的姿态,高、矮、肥、瘦……横向取势?还是纵向取势?6.反正要记得:临摹是为了学会“创作”。

不要为了临摹而临摹,不要一味的追求“像”。

要弄懂其中的内在关系。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看到帖中这样写,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如果让我来变,可以做出多少种更有趣味的“变化”来?书法最忌讳“雷同”、“齐整”,只有不断变化,不断的制造矛盾、化解矛盾,整幅作品才会有起伏,有韵味……第二课:转、折。

1.转折在一幅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法大家的转折都是非常高妙的。

2.书法中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圆转,方折。

双结合。

3.上翻、下翻,换气,调整笔锋,再行笔。

4.左右结构的字,一定注意它中间的“留白”,不能靠得太死。

还注意字的开合,倚侧,穿插。

5.注意每个字的外轮廓形状。

横向?纵向?6.要提高自己的欣赏眼光。

要懂得分析一幅作品的优、劣。

眼高手低没关系,通多练习可以慢慢提高。

如果看不懂一幅精品它好在哪里、高妙在哪里,你临得再像也没用。

到你自己创作的时候,照样是不会创作。

到时候还是要回过头来搞懂其中的道理和它的高妙之处到底在哪里。

第三课:笔调。

1.音乐有音调,笔有笔调。

所谓“笔调”即是笔按下去的程度不同,产生不同的笔调。

2.古代就有“八分笔”之称。

所谓“八分笔”即是笔尖按下去的程度不同,从一分笔到八分笔,八个等级。

3.字与字之间,单字的上下、左右之间都可以写出不同的笔调,从而形成对比,增加书写的乐趣和作品的韵味。

4.一到三分笔写出来的字比较轻巧、灵动,看起来比较提神,六到八分笔写出来的字比较茂密、迟重,看起来比较醒目、抢眼。

兰亭序临摹字帖

兰亭序临摹字帖

兰亭序临摹字帖
《兰亭序》是王羲之手所写的一篇名篇,以其楷书书法的传世之名而享誉千古。

许多书法家为了学习兰亭序的书法技巧,都会临摹兰亭序的字帖。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首先,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时,要认真观看原字帖。

可以通过放大原字帖,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以及线条的粗细和曲度。

同时,可以体会王羲之在书写过程中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兰亭序的含义。

其次,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时,要注重练习基本笔画和笔画的连贯性。

可以通过描摹原字帖时,逐渐掌握笔画的规律和书写的技巧。

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写练习,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和稳定性。

最后,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时,要保持耐心和专注。

书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坚持,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艺。

总的来说,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是提高自己书法技艺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认真观察原字帖、注重基本笔画的练习,以及保持耐心和专注,可以逐渐掌握兰亭序书法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达到潜心修习、孜孜以求的境界。

书法临摹兰亭序

书法临摹兰亭序

书法临摹兰亭序
临摹兰亭序是书法学习者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一种传承方式。

临摹分为对临和背临两种方式。

对临是直接对照原帖进行书写,而背临是在对原帖有一定熟悉程度后,不看原帖进行书写。

临摹兰亭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习原帖的笔画特点:仔细观察原帖中每个字的笔画、笔势、笔锋等,理解其书写方法和技巧。

2. 掌握原帖的结构特点:观察原帖中字的结构,分析其平衡、呼应、疏密等关系,从而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3. 学习原帖的章法布局:观察原帖的行、列布局,理解其空间分布和节奏感,掌握章法布局的技巧。

4. 注意用笔和墨法: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轻重、缓急、提按等变化,以及墨法的浓淡、枯湿等变化,力求还原原帖的书写效果。

5. 勤加练习:临摹兰亭序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只有不断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其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6. 参加书法比赛或活动:通过参加书法比赛或活动,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总之,临摹兰亭序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学习者耐心、细心地观察和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其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瘦金体《兰亭序》及瘦金体书法动图,清晰丰富!

瘦金体《兰亭序》及瘦金体书法动图,清晰丰富!

瘦⾦体《兰亭序》及瘦⾦体书法动图,清晰丰富!▲写瘦⾦体的长横笔锋要先切⼊纸,
右⾏,微微抬笔,右下顿笔,回锋。

▲竖很像鹤的腿,写竖要⼲脆,
中锋切⼊纸⾯后顺势下⾏,
⼒度慢慢变⼩,左侧抬笔,右下⾏,回锋!
▲瘦⾦体的长撇很⼲脆,
像⼀把利剑,可断⾦⽟!
▲瘦⾦体的捺⼀定要注意收尾的处理,
缓收,不要写太快,收尾下部⽐较平,所以也叫平捺。

▲瘦⾦体的⾛之是⼀波三折,极具曲线美,
宛如躺着的美⼈,圆圈处轻微向上翘起,收尾较缓。

▲瘦⾦体竖钩竖画由重到轻,
出钩迅速不拖泥带⽔。

▲⽿朵旁的是个组合体,那个“3”和⾛之相似,
⽿朵旁的位置正些,要注意“3”和竖的连接。

▲刚开始学瘦⾦体总是写不好宝盖头,
宝盖头中间不知道怎么处理,后来练了很多遍柳叶横才好些,中间细粗细!
▲三点⽔第⼆点稍微靠左点⼉,
最后⼀提要⼲脆!
硬笔描红字帖灵飞经/曹全碑/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宋徽宗瘦⾦体楷书千字⽂。

王羲之兰亭序朗读和讲解

王羲之兰亭序朗读和讲解

王羲之兰亭序朗读和讲解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书法作品被誉
为“书圣”。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兰亭序》。

这篇文章
是王羲之用行书书写。

在今天,读一遍《兰亭序》的确不难,但如果要真正把王羲之的艺术
境界理解清楚,则需要很多的功夫和思考。

以下为王羲之兰亭序朗读
和讲解的步骤:
第一步:品读王羲之的诗文背景
《兰亭序》起于春秋之际,至东晋时,有王羲之之兄王珣,辟命省籍,为治书御史,汉首有名,遭遇官场图强意见、贪婪攫取钱物、各种刁
难等等,最终“五十馀年,颜骨未寒,而血犹温也”,于是兄长之养
心质素,成为他文章的灵魂。

第二步:如何进行朗读
朗读《兰亭序》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遵循王羲之的体格,又要有一种韩
愈的慷慨激昂的感觉,同时还要发挥出书法家的激情和浑厚的风格特点。

第三步:领悟《兰亭序》的深意
《兰亭序》中描述的不仅是王羲之当时的境遇和心境,还在于传达出
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这其中的感悟和意义对
于我们今天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同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第四步:以书法加深对《兰亭序》的理解
尝试把王羲之的书法进行模仿,并夹杂着自己的情感和灵感,这样可
以看到王羲之的那种艺术上的超越性,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书法表现上
的个性和独特性。

总之,朗读和领悟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
我们持续投入精力和情感,才能够真正体悟到其中的心境和艺术魅力。

兰亭序的笔法与结构

兰亭序的笔法与结构

兰亭序的笔法与结构《兰亭序》是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写的一篇古文。

这篇古文是王羲之在临草书时所写的序文,因其文笔雄浑、意境深远而被后人奉为经典。

在中华文化中,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原版,更是文化艺术与哲学思想的有机结合体。

今天,我们就从笔法和结构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兰亭序》的特点。

一、笔法特点在《兰亭序》的书法篇章中,王羲之以笔画流畅、力度递增为主要特点表达了他的个人书法风格。

其中,其最大的特点是其“法度得当、骨肉相宜、笔力遒劲”三种基本要素的综合运用。

1、法度得当在书写《兰亭序》时,王羲之采用齐眉短平行的字形,使字体非常整齐,大小一致。

这种排列规则的视觉效果使人想起工读的书写。

同时,王羲之也融合了中国古代画家的细腻笔触,通过一笔一画的有机组合,展现了书法美的自然流露与灵性。

2、骨肉相宜王羲之的书法创作涉及到骨肉相合的技术,即在短笔画间加深笔画的首尾,该技术能够让书法看上去更加圆润细腻,增强其美感。

一方面,这种书法技巧可以让书法形象更加形象化,刻画更加深刻,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化经典;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书法艺术经久不衰,成为现代艺术的佳品。

3、笔力遒劲在表现笔力上,《兰亭序》堪称极致。

王羲之的笔力威猛有力,而且灵感如泉水,并能够自然出笔。

这至少能够说明,王羲之的书法天分超群,是极其顶尖的艺术家。

二、结构特点在《兰亭序》的构思中,王羲之采用了追求整体性及互相呼应的艺术语言手法,构建出紧密、高度统一的艺术结构。

1、整体性在《兰亭序》的构思中,王羲之追求整体性。

首先,在叙述“落霞与孤鹜齐飞”这句话时,让“与孤鹜”一句不仅意境相呼应,而且也对应主旨。

这样一来,文章表达了与孤鹜的联系成为整体性的有机整体。

其次,在各个段落中,王羲之都阐述了自己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人格,使得整个兰亭之景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不但赏景者与书法家、诗人,还包括足迹、酒具、饮食等等。

2、互相呼应王羲之在构思文章时,追求协调一致的艺术结构。

王羲之书法教程

王羲之书法教程

王羲之书法教程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高级教程前言行书差不多与草书同时产生,早期的行书,是草行掺杂,行书发展为成熟而独立的书体,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出了杰出贡献。

史称小王“创非草非真的新体”,就是指的行书。

如传世二王墨迹、摹本,以及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典范。

行书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称“行楷”,近草者称“行草”。

行书虽有自己的特点,但可变性很大,如用诗歌比拟,则楷书是律诗,草书是古风,行书就是绝句了。

有人主张行书不必学,有楷书和草书的根底,自然就能写好行书。

这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无偏颇之处,因为行书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

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又没有草书放纵,既不是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是草书的“狂欢乱跳”,它的节奏属于“轻歌曼舞”。

行书的点画上有游丝牵引,所以在结体上对楷书来说,行书是“加法”,是在布白上求“散乱之白”,从点画结体、字形等方面,都要求有参差变化。

所以《兰亭序》中二十几个“之”字,都各不相同。

我们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例,来详细讲解行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行书推荐碑帖: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王献之《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群玉堂述书帖》、《虹县诗》、《研山铭》、《多景楼诗》、《大行皇后挽词》。

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概述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目录1、王羲之与兰亭序2、《兰亭序》(神龙本)墨迹3、《兰亭序》基本点画图解4、《兰亭序》用笔及结构图解5、《兰亭序》中同字异形氏,梁司空袁昂之玄孙,其宝重《兰亭》过于师在日,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羲之书,访募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寻知在辩才处,凡三召之,恩赐甚厚,方便善诱,才确称历经丧乱,坠失不知,竟靳固不出,后经左仆射房玄龄奏举监察御使萧翼以智赚取兰亭,辩才惊悸成疾,岁余乃卒。

太宗喜获兰亭,宝爱有加,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数本,并命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名字各临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以为永宝,贞观十二年,帝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谓高宗日:“吾欲将所得兰亭去”,遂将兰亭真迹殉葬於昭陵。

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精选5篇)

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精选5篇)

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精选5篇)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因为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兰亭集序》出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八课。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在思想上、语言上也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二、说学情当我们对教材和课文有一定的把握之后,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下基本把握。

此年龄这是高一年龄段,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学生的文言学习基础仍很薄弱,且本学期文言文难度较之上学期有很大提升,学生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此文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不仅如此,学生若能根据学习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三、说教学目标在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教材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们依托于这两个情况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出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做到能够背诵全文。

《兰亭序》行书笔法破解——临习过程实录

《兰亭序》行书笔法破解——临习过程实录

《兰亭序》行书笔法破解——临习过程实录《兰亭序》行书笔法破解——临习过程实录作者张庆涛行书,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是楷书的简化、快写形式。

它与楷书同始于汉代,成熟、兴盛于晋代。

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就是晋代的行书大家。

他的行书《兰亭集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行书的基本笔画与楷书相同,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

由八种基本笔画派生出来的其他各种笔画,也与楷书同出一辙。

行书的字体结构,大多数保持了楷书方形的形体特征,但是,它的书写方法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注意观察下图中的“为”字,体会从篆书到行书各种书体笔画的变革:行书比楷书的书写速度明显加快,它淡化了起笔、收笔的提按动作,把一部分笔画的藏锋变露锋,把方折变圆转;并且简化了一些笔画符号,使钩画去钩,使捺画变点画等;还出现了两画或多画牵丝连带和连笔的书写方法。

这些变化,使得行书书写起来更加简捷随意,更加自然,更有情趣,更能彰显个性。

牵丝连带,是在书写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上一笔画或上一个字,过渡到下一笔画或下一个字时,出现的连带两个笔画或两个字之间的丝状线条。

牵丝,不可刻意为之,而是书写过程中无意的自然流露,有时,它会细如发丝。

连笔,是指行书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笔画,用一笔书写完成的简化方法, 借此省略起笔、收笔动作,来提高行书的书写速度。

笔画符号的简化,是相对楷书而言,把两个或多个笔画用一种笔画替代完成的简化形式。

单画也有简化现象,体现在:捺画以长点替代;竖钩以竖替代等。

行书的书写方法,打破了楷书固定的书写要领模式,变成了随意生发、随势而就的不定式书写方法。

但是,它并不是无法可依,而是依照楷书笔画的书写要领变通而来。

因此,必须要参照楷书的用笔方法来写行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笔法破解1.点画(十二种)点画,是指汉字中不同方向的点状笔画。

点画,在行书中千变万化,形体各异。

其用笔要领虽来源于楷书,但却打破了楷书原有的法度。

随着行笔速度的加快,导致有些点画出现了带有牵丝和钩的形体特征。

行书笔法与《兰亭序》字帖

行书笔法与《兰亭序》字帖

行书笔法与《兰亭序》和一般人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智力和遗传因子。

追溯列祖三代也与书法无缘,就本人职业环境与书法也毫无相干。

工作,学习,家务,孩子,老婆,吸烟、买菜、做饭,洗衣……不算轰轰烈烈,也真紧紧张张,一天干下来,觉得劳神焦思。

独有癖好,翰墨结缘,总是挤点时间练练字。

说真的,我最不爱苦练,这偷点儿,那偷点儿,占为已有,何不快乎!感谢那个动乱的年代,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居然“闲置”起来五年,这五年里我还真的下了一番“苦功”呢!《兰亭序》我有些偏爱,有人说是假的,我才不管呢!字好就学,我又不是考古鉴定学家,何况他们的论断也未必真切。

于是五年之内我临习《兰亭序》296遍1可谓忠实的门徒。

后来,我发现,我真傻!再临上一百遍,也成不了王羲之二世呀!于是乎,改换门庭,行书中加隶,魏,古人早巳实践过,今人更多在实践,我便下决心“偷”!这里应当感谢我的启蒙老师郑诵先,黄高汉先生,他们逼着我写了几年章草、隶书,魏碑,当时觉着没多大用场,现在看来受益匪浅。

对于行书我也有认识过程,记得小时候一笔一画写《多宝塔》(据说凡学书法者必先从《多宝塔》、《玄秘塔》入手),我写了好几年,老是那个样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当时,我特别羡慕大人们写行书,我管这种字叫“连笔字”,他们写的那么快,似乎马马虎虎地写过去了,还挺好看。

看着大人们写连笔字,我手都有些痒痒。

“连起来”,“快一点”,“马马虎虎”,这就是我对行书的最初概念,而且这种概念持续了很久,要不是老师管的严,我早就动手写行书了!长大了才懂得,行书比楷书、隶书都难,变化那么多,写起来不能停顿,是在行笔中完成那么多笔锋的变化,太难了!父亲说,楷书写好了,行书自然也就会了。

楷书是基础,基础打不牢,怎么能写行书?楷如站,行如走,草如跑,你站不稳,怎么能走和跑呢?我一想,也对呀,站不稳怎么能走和跑呢?还是再写几年楷书吧,总有一天老师或父亲会说我站稳了,再练行书吧。

一晃几年过去了,老师和父亲从来也没说我站稳了,高中毕业了,还没有写过连笔字呢!岁数长了,知识面也宽了,我发现了一个普通与幼稚的疑点:在《多宝塔》、《玄秘塔》出现之前,就有王羲之、王献之了,他们没见过,更不用说临过唐楷碑文了,哪为什么他们可以不临唐碑就能写行、草书呢?其惑不解,不能自拔。

王羲之《兰亭序》书写用笔、用纸、坐姿、执笔分析笔精墨妙

王羲之《兰亭序》书写用笔、用纸、坐姿、执笔分析笔精墨妙

王羲之《兰亭序》书写用笔、用纸、坐姿、执笔分析笔精墨妙浅谈魏晋书法的文化生态――王羲之《兰亭序》书写用笔、用纸、坐姿、执笔分析高伟魏晋时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觉醒和自觉的时代,伴随着文字的“隶化”与“楷化”的定型,笔法的日益丰富与人们对汉字视觉形象的不懈追求,王羲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的全面成熟,书法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诞生了。

魏晋时代是孕育契机,造就英雄,造就天才的时代。

历史上的所有的艺术经典,是一座座无法再造和复制的高峰,后人难以企及,只能仰止,这是因为世移时变,后人已缺乏了当时创作者的文化生态,而这些文化生态是无可再造的。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称“王右军”。

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庾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时经父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早年又从卫夫人处学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王羲之又善于转益多师,广闻博取、探源明理。

他曾自述:“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他学钟繇,自能融化。

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蹇腾之势,谓“钟家隼尾波”。

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

用笔尚内撅,不折而用转,所谓“一榻灌直下”。

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

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对后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其妻郗氏也工书,有七子,王献之最知名。

王羲之传世书法作品主要有:1、<<乐毅论>>。

六年级书法《13.《兰亭序》书写练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书法《13.《兰亭序》书写练习》教学设计
生独立书写
评改
板书
设计
13.《兰亭序》书写练习
一、情、骋、故
课后
反思
⒊章法布局:建议幅式。
1×4的横幅或竖幅,
1×1的斗方或1×2的扇面。
⒋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视辅导。⒌ Nhomakorabea示与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动,教师点评,评选佳作。
总结
⒈“一、情、骋、故”的释义是什么?
⒉布局要点是什么?
师巡视检查
实物投影出示生字
指生读字组词
生观察汇报
教师板书
板书课题
生观察汇报
师范写
生描写
教师
实物投影仪
学生
书法书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5

30

5
新课导入
⒈检查课前准备情况以及坐姿、执笔姿势。
⒉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就是楷书。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王羲之和他的《兰亭序》的字例“一、情、骋、故”四个字。
新授字例解析。
⒈释义。“一、情、骋、故”出自明朝归光《兰亭序》的书写特点。
⒉参见书35页的书写提示。
课题
13.《兰亭序》书写练习
内容
P34—37
课型
写字
教学
目标
⒈进一步通过观察分析教材选用的《兰亭序》例字“一、情、骋、故”的特征并能正确书写。
⒉通过对《兰亭序》例字的欣赏与临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结构布势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点
了解柳体的风格特点
难点
柳体风格的临习
关键
找准字的布局
教学准备

《兰亭序》基本笔画技法全集(动态图)

《兰亭序》基本笔画技法全集(动态图)

《兰亭序》基本笔画技法全集(动态图)《兰亭序》基本笔画技法全集(动态图)3天前来源:墨池轩书法1.横横画在字形变化中起着平衡结构的作⽤,不同字形有不同的横画,长短、粗细、平斜、曲直,起笔时的逆锋与露锋,⾏笔时的粗细与长短,收笔时的回锋与出锋等,对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的上下呼应、跌宕变化有着很重要的作⽤。

1、左上露(或回)锋由轻渐重⼊笔;2、稍停即向右微偏右上中锋运⾏;3、稍提笔向右下再转锋向左微偏左上回锋收笔。

2竖竖画在《兰亭序》中有多种多样的形状,根据各⾃的字形不同特征,在结构变化中起着⽀柱的作⽤,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藏或露,或回或收,或直或曲,或遒劲或洒脱,当两个以上竖画同时出现在⼀个字内,更体现出⾼低、开合、向背等多种变货化。

1、逆锋起笔;2、转折稍顿;3、中锋向下运笔;4、边⾏边提,⼒达锋尖。

3.撇撇在⾏书中运⽤范围⼴,形式多,如长撇、短撇、平撇、曲头撇、直撇、竖撇、回锋撇、带钩撇等,根据不同字形和撇在整个字中的主辅作⽤来合理运⽤,搭配协调和协,保持字势的平衡。

1、露锋⼊笔向右上;2、转锋向下边⾏边轻按;3、继续轻按,并向左下⽅弧度运⾏;4、到适当处,笔毫边⾏边提稍弧向左微偏下⽅运⾏;5、到收笔处,笔锋向左上⽅出锋。

4捺捺在⾏书中极富变化,在第⼀幅书法作品⾥,因各字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捺画在⼀个字中的平衡协调关系,可⽤多各捺法交替运⽤,使字更显得⽣动活泼。

1、逆锋向左;2、稍顿即微提笔,然后往向右下⽅边⾏边按;3、⾄适当处边⾏边提笔向右沉着运⾏,⼒达锋尖。

整个捺画呈“⼀波三折”状。

5提提在⾏书中较为简单,虽然种类很少,但是在临写时不可忽视,要有不同的变化,长短⼤⼩、平斜曲直、轻重粗细等以及竖提、斜提的书写,虚带上⼀画的提法等,都必须认真注意其笔势和笔画的轻重安排。

提的收笔往往⼤多与下⼀笔的起笔有⼀定的呼应关系,因此提的出锋切忌随意快速或过于缓慢。

1、露锋向左向下由轻渐重⼊笔;2、稍顿即向右上由重渐轻稍快出锋,⼒蓄锋尖。

《兰亭序》笔法

《兰亭序》笔法

《兰亭序》笔法《兰亭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记叙文,描述了他与朋友们在兰亭举行的一次宴会。

该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笔法和优美的文采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兰亭序》运用了许多独特的笔法,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以架空的观赏者的视角,描绘自己及其他人物的形象和行为。

文章开篇即写道:“兰亭者,盖山之名,本出《诗经》,自《瞻彼淇澳》之祖,或可谓兰亭比者何哉!其流水所以名者何也?山出于柴桑之阳东之阿,东流至此,谓之曲阿水。

”通过这一开头,王羲之让读者感受到他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引发读者对于兰亭的好奇心和对于文章的阅读兴趣。

文章中,王羲之以字字珠玑、句句精致的叙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动和美感的画面。

他以精致而细腻的笔触,将兰亭的景色、宴会的氛围、人物的神态和交谈的场景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兰亭之中,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此外,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具有诗意和抒情的韵味。

比如,文章中描写宴会的人物时使用了“锡人”的比喻来形容他们的品德高尚和聪明才智:“众贤良咸在宴会之列,肆志猗与为茧。

”王羲之以此喻宴会的参与者都是具有才华和品德的人物,他们在宴会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场面增添了活力。

此外,《兰亭序》还运用了对景衬托人物的手法,以人物的手势、面容和神态来凸显其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正有少年之态,欲有所发,而无取焉”,这句描写十分细腻而优美,准确地表达了宴会氛围中的一种渴望和激情。

总的来说,《兰亭序》通过独特的笔法和优美的文采,成功地将兰亭的景色、宴会的氛围和人物的形象描绘得生动而美丽。

通过对比喻、修辞和对景衬托人物等手法的运用,使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抒情的韵味,令人陶醉其中。

王羲之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超的技巧,创作出了一篇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兰亭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临习兰亭序一、临习《兰亭序》要以智永《真书千字文》为基础,以集王字《圣教序》为阶梯很多书法爱好者只知《兰亭序》“天下第一”的美名,又从书论中读到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的古训,就偏面认为:既然这样,那就一开始选择具有书法最高境界的“神龙本”《兰亭序》作为入门字帖。

结果写了好多年,距离依然很大,甚至连门径都未找到;有的还形成了习气,失去了书法作品应有的神采。

实际上,《兰亭序》虽以行书之面出现,而很多字其实是行楷,例如“永和九年”四字即是,对书写者的技法要求很高,要临好《兰亭序》必须具有扎实的楷书基础。

但是王羲之的楷书作品只有小楷《黄庭经》,没有留下中楷与大楷。

今传《黄庭经》已非东晋原迹,而是几经翻刻的拓本,其点画的起承之迹因年久而漫漶不清,风采大失,不足为习楷之范本,特别是对于书写中楷大小的《兰亭序》,《黄庭经》没有借鉴意义。

钟繇书的《宣示表》等“三表”王羲之曾用心学过,甚至有人认为《宣示表》是王羲之的临本,但风格属质朴一类,与《兰亭序》的妍美不符。

最接近《兰亭序》笔法要求的是智永《真书千字文》。

生活在陈隋间的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收藏有家传至宝《兰亭序》和其他王羲之手迹,一生恪守祖法,曾登楼临书四十年,发誓“书不成,不下楼”,积年书写《千字文》,得八百本,分送江东诸寺,名声大振,求书者纷至沓来,门庭若市,遂有“铁门槛”之说。

今传智永墨迹本《真书千字文》,技法精熟,点画的起承转折不激不厉,笔法丰富,书写速度比唐楷略快,特别是下笔用侧锋,行笔时转中锋,锋芒毕露,结体茂密,灵动活泼,非常符合《兰亭序》的技法要求,后人评价智永书法继承乃祖遗风,“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难喻之”。

由于智永技法精到,运笔娴熟,风格酷似王羲之,以至于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智永伪作①。

在这里作者无意讨论《兰亭序》的真伪问题,但翻开智永《真书千字文》墨迹本,其风貌确系王字嫡传。

《兰亭序》里不少字和点画能在《千字文》里找到影子,如:“亦”、“籣”、“年”、“右”、“内”、“因”、“听”、“群”、“取”、“流”、“之”、“不”、“映”、“为”、“万”、“坐”、“在”、“信”、“此”、“行”、“虚”、“是”、“清”、“兴”、“感”、“和”、“集”、“永”、“领”等,这些字只要稍一加速就变成了《兰亭序》里的行书,其渊源关系十分清晰;《真书千字文》中很多偏旁与《兰亭序》里不少字也很类似,如“亻”、“氵”、“訁”、“辶”、“忄”等。

此外,一些特殊点画,例如《兰亭序》里的“欣”、第十五行最后一个“不”字的反捺等,运笔方法与智永相同。

第十四行“殊”字的“蟹爪钩”,在《真书千字文》中很多,如“李”、“羽”、“翔”、“间”、“寸”、“时”等均是,这一点画常被忽视。

如果一简化,“难度系数”就大大降低,其神采也不一样了。

至于其他点画的运笔方法两者完全一致。

《真书千字文》结体茂密,神韵浑然,字字堪称经典楷则。

写好智永《真书千字文》不仅可以学到《兰亭序》里的运笔方法,而且借此掌握楷书的结构特征。

以此为基础再写行书,可以做到运笔轻松,结构紧凑,变化丰富。

《圣教序》全称《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高僧怀仁花了二十五年时间完成的集字作品。

由于是集字,尽管怀仁对章法、气韵十分讲究,但仍“下真迹一等”。

又因是刻本,即使最好的刻工也难以将墨迹本中全部细微之处表现出来,因此与墨迹本比总是简单一些,特别是《兰亭序》里的起承之笔和细如发丝的游丝,刻本只能简化。

有鉴于此,《圣教序》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训练众多的行书单字,字字独立,多达2000余字。

二是可以训练王字行书的经典结体和运笔过程。

特别是结体,怀仁集字时,只要《兰亭序》里有的字,基本上被采纳,如“文”、“将”、“以”、“无”、“是”、“品”、“天”、“地”、“其”、“阴”、“然”、“者”、“有”、“哉”、“仰”、“可”、“虽”、“不”、“或”、“形”、“在”、“崇”、“知”、“群”、“领”、“怀”、“之”、“能”、“虚”、“幽”、“况”等字,完全出自《兰亭序》。

三是由于《圣教序》是刻本,简化了原来的笔画,便于初学者入门。

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晚年在上海创办书法篆刻研究会,曾竭力倡导学习“二王”,向年轻人推荐《圣教序》,白蕉、潘伯鹰、马公愚、邓散木等海派大师都很重视临习《圣教序》,可以说,建国以后学习“二王”书法的至今没有超过上述海派大师,这里就有《圣教序》的功劳。

二、《兰亭序》临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了智永楷书和《圣教序》行书的基础,就具备了临习《兰亭序》运笔和结构的条件,但是楷书的变化毕竟没有草书来得丰富,所以如果不注意观察,临习《兰亭序》很可能落入平淡无奇的状态中,这是很多初学者常常出现的问题。

要克服这一点,就得仔细读帖,领会《兰亭序》妙臻自然的丰富变化,特别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工具:毛笔须用狼毫或兼毫,不宜用羊毫,宜用中锋,不宜用长锋和短锋,也不宜用秃笔。

临写《兰亭序》的毛笔要求很高,锋毫即使稍秃即不能使用,只要看一看“茂”字的游丝就可知道,所以才有“笔冢”之说;王羲之当年用的是“鼠须笔”,今天可以优质狼毫代替;宣纸宜半生半熟,如果有条件在宣纸上打上黄蜡,则书写效果更好。

王羲之当年用的是“蚕茧纸”,“蚕茧纸”和古代的硬黄纸,其效果类似现在的半生半熟纸,打上黄蜡就更接近。

渗透性太强的生宣和表面摩擦力较大的纸不适宜临写《兰亭序》。

(二)疏密:笔者常在一些工艺美术商店里看到多种《兰亭序》的制品,其中有不少把总共28行原文一行行刻在均匀的竹片上,或一条条红木、金属制品上。

殊不知这样一来就把原来疏密有致的行距全部平均了,致使原作风韵大失。

《兰亭序》是手稿,信手写来,疏密变化自然,体现了“疏处可跑马,密处不容针”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在临写时要严格遵守。

《兰亭序》的疏密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距的大小,第一至第四行较疏,第四、五、六三行较密。

第十六、十七行较疏,第十八至第二十一行较密,第二十六行至二十七行较疏,最后两行较密。

这样疏密不等的行距如果用一样大小的竹片或金属片制作,感觉就平了。

二是每行中的疏密变化,这一变化十分微妙,必须与前后左右相呼应,一般来说须顾及到左右各两行,即在五行的局部中形成疏密变化。

如:第一行“癸丑”、“初会”的密与其他字的疏,第六行“有崇山峻岭”、“有清流激”的密与第三行的疏,第六行前半行的密与后半行的疏,第九行“观宇”、“之大俯”的密与“宇宙之、“品类之盛”的疏,第十八行“之间”、“为陈迹”的密与“以”字的疏等,没有一行的字距是平均的。

三是体现在单字的疏密上,有上密下疏的,如第三行“集”、第十八行“为”、第十五行“然”,也有上疏下密的、左密右疏的等。

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左右结构的字故意拉开距离、中间留白的,“计白当黑”,如第五行“以”,第六行“列”、“虽”、“竹”,第十二行“抱”,第十九行“能”、“化”等。

《兰亭序》里疏密和粗细的变化是造成作品层次丰富、纵横跌宕效果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变化,作品就会变得平淡无奇。

(三)粗细:一位对《兰亭序》研究、临习了几十年的书法家说:如果把《兰亭序》手稿放在桌上观察,会发现它像晴朗夏夜天空的繁星,点画粗的字如明亮的星星,离地球较近,点画细的字若隐若现,就像离地球很远的星。

印证了孙过庭《书谱》所言:“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如众星之列河汉”。

这种层次错落的效果就是疏密对比和粗细变化形成的。

很多作者在临习《兰亭序》时都没有注意粗细的变化,就连民国时期十分流行、由平衡主编的《书法大成》,那些海派大家的临作也多不注意。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粗细变化在王羲之所有“传本墨迹”中都十分明显,是王字的重要特征。

《兰亭序》中的粗细变化既巧妙又丰富,形成强烈反差,作品的空灵感和疏朗感由此而生。

如:第一行“在”、“丑”的粗与“癸”字的细,“初”字的粗和“会”字的细,第三行“少”、“咸”的粗与“长”的细,第四行“有清”的粗与“流激”的细,第九行“类”“盛”的粗和“之”的细,第十行“是”、“极”的粗和“以”字的细,第十三行“因”、“浪”、“骸”的粗与“之”的细,至于修改后造成的“因”、“痛”、“向之”、“长”、“文”等粗笔字,在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兰亭序》中粗细变化之巧妙,还体现在同一字中上下左右粗细的变化,如“初”、“视”、“贤”、“竹”、“听”、“能”、“后”等;还有一个字中局部点画的粗细变化,如:第一行“之”,第二行“群”,第四行“又”,第十行“足”,第十一行“也”,第十二行“室”,第十四行“欣”,第十八行“犹”,第二十二行“尝”、“悼”,第二十八行“将”等,变化之多不胜枚举,临习时一定要细心观察。

(四)正侧:董其昌云:“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反正,此赵吴兴之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

虽然用此话来评价赵孟钣惺模悦项作书过于平整却是事实。

《兰亭序》构字生动,正侧变化奇妙,米芾行书主要吸取了《兰亭序》中的奇侧之美,使作品纵宕多姿,很吸引人的眼球。

我市著名书法家沈伟先生在分析书法创作中应正侧并用时,曾以人拍照为例:每个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奇侧的字是类似于生动活泼的侧面照;正面的字类似于端庄严肃的证件照。

《兰亭序》多侧锋落笔,字多奇侧,所谓“漂若浮云,矫若惊龙”。

例如:第一行“暮春”、“初会”,第六行“列坐”、“虽无丝竹”,第九行“大俯”,第十行“骋怀”,第十二行“一室之内”,第十四行“当其欣”,第十五行“遇暂得”,第十八行“不”,第十九行“以”、“现”、“化”,第二十行“古”,第二十一行“揽”、“感”,第二十二行“临文嗟悼”,第二十四行“彭觞为妄作”,第二十七行、二十八行的几乎所有字都奇侧,特别是“兴”字的竖画,飘逸秀美而又不失雄强之气,王羲之后再无第二人有如此构字。

(五)节奏:书法的节奏美就像音乐的节奏一样,美妙的音乐必有高音和低音,把高低音有机地串联在一起,音乐才会动听。

凡音乐都有开始,有高潮,有结束,书法作品亦然。

《兰亭序》的节奏需要临习者非常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

例如:第十四行从“趋舍万殊”开始,笔画逐渐加粗,到“当”字形成高潮,之后逐渐减弱,至第十五行“们”字起又开始回升,到“暂”字到达高峰,后又减弱,到“快然”形成新的高峰,之后第十六、十七行都较平,但到“向之”两字突然来一高峰,打破了连续两行的平整。

又如最后一行,从“者”字起笔画逐渐加重,到粗笔“文”字犹如一个响亮的高音使全曲戛然而止。

类似上述例举的书法节奏贯穿《兰亭序》全篇,这种节奏感是集字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圣教序》中虽然有不少粗笔字,如《心经》中的“耳”,“乃”,“死”等字,如一个个亮点,但缺乏过渡,显得太突然,有“做作”之嫌。

其实,只要仔细品读王羲之的“传本墨迹”,这种音乐般的节奏每行都有,最典型的是《行帖》,从“足下”开始,无论是点画还是字形都逐渐加粗、加大,到“”字形成高潮,然后减弱,第二行又重复了这一过程,只是节奏感没有第一行那样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