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高级教程
《兰亭序》笔法教程81种,太实用了,绝对要收藏起来!
《兰亭序》笔法教程81种,太实用了,绝对要收藏起来!不少爱好书法的人士都梦想能写得一手像《兰亭序》一般遒媚飘逸的字今天给大家分享《兰亭序》笔法教程81种▼第一单元横的变化(12种)长横左上露锋入笔,中锋向右运行,回锋向左收笔。
短横中部运笔稍重且沉稳,整个笔画稍短而粗壮。
细横头稍上扬,中部微向右上斜,笔画细长。
方头横写此横的起笔应逆锋方头切入。
圆头横起笔须逆锋向左,笔锋圆转往右运行头呈圆状。
笔锋由左上入笔的横露锋由轻渐重向右下稍按即往右。
笔锋由右上入笔的横起笔须自然,与前笔的收笔呼应。
笔画由右下入笔的横顺势而生,切忌粗大。
由细到粗的横笔画运行应逐渐重按,粗细须明显。
由粗至细的横行笔由重至轻。
中间细两头粗的横提按要自然流畅。
中间粗两头细的横笔画粗细不宜过大。
第二单元竖的变化(12种)长竖曲头斜顿即向下边行边提运笔,不宜太粗。
短竖运笔稍重按,宜短健有力。
细竖运笔宜轻提,细长似钢针。
粗竖运笔应粗重,但不臃肿。
斜竖曲头斜顿后笔毫稍向左下方运行。
左弯竖中部向左稍弯,起笔与收笔应对直。
右弯竖中间向右稍弯,笔画由细渐粗。
尖头竖尖锋入笔,笔画不宜粗。
斜头竖露锋入笔,斜势稍顿后即向下运笔。
方头竖逆锋起笔,方头切入。
圆头竖逆锋起笔,圆转向下运行。
曲头竖由细渐粗,微弯曲露锋,然后往下中锋运行。
第三单元撇的变化(15种)长撇露锋起笔后边行边提,先直后弯向左下出锋,稍长。
短撇曲头入笔,粗短壮健,向左下出锋。
细撇运笔应轻细而刚直,切忌弯曲。
粗撇曲头入笔,粗壮有力,向左下出锋。
小撇运笔应细小活泼而有变化。
竖撇逆锋入笔,先直后稍弯向下运行,收笔向左下出锋。
斜撇露锋入笔斜势稍顿,先重后轻,向左下撇出,稍粗。
弯撇逆锋起笔,先向下直行后弯曲向左出锋。
直撇运笔应平直向左下出锋。
平撇露锋入笔,销顿后向左粗短有力出锋,腹部应平直。
斜头撇露锋起笔,斜势顿按,向左下撇出。
尖头撇尖锋入笔,由细渐粗,弯曲运行,过中部由粗渐细。
方头撇逆锋方笔切入,向左下方粗细变化微弯运笔。
临摹兰亭集序方法
临摹兰亭集序方法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笔法、章法和气韵都堪称一流。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临摹兰亭集序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学习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摹兰亭集序的方法。
一、准备工具
在开始临摹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毛笔、宣纸或毛边纸、砚台、墨汁、毛毡等。
这些工具的选择对于临摹的效果非常重要。
二、选择版本
兰亭集序有很多版本,建议选择刻本或墨迹本进行临摹。
其中,冯承素的摹本和褚遂良的刻本都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版本。
三、观察原作
在开始临摹之前,需要仔细观察原作,了解其笔法、结构和气韵等特点。
对于兰亭集序这样的经典之作,更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握。
四、练习基本笔法
兰亭集序的笔法非常独特,需要先练习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
在掌握基本笔画之后,可以逐渐学习兰亭集序中的特殊笔画和结构。
五、分步骤临摹
兰亭集序的篇幅较长,建议分步骤进行临摹。
可以先从简单的字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笔画的流畅和气韵的贯通。
六、比较原作与临作
在临摹过程中,要经常将原作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也要注意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七、注重实践与反思
临摹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掌握兰亭集序的精髓。
【干货】《兰亭序》怎么学?这里有笔法、字法、章法要点
【干货】《兰亭序》怎么学?这里有笔法、字法、章法要点第一课:1.点划的完备性:起、行、收要做完整。
2.弹性:入笔时要调整笔锋,让笔亳富有弹性。
(无名指顶起来,让笔亳成弧形)3.换气:不能强扭过来,要有意识的调整笔锋,让笔亳收拢,富有弹性,再向另一个方向行笔。
4.入笔的角度要注意,还要注意到点划之间的连贯性,做到笔断意连,牵丝映带,行云流水。
5.注意字“型”的姿态,高、矮、肥、瘦……横向取势?还是纵向取势?6.反正要记得:临摹是为了学会“创作”。
不要为了临摹而临摹,不要一味的追求“像”。
要弄懂其中的内在关系。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看到帖中这样写,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如果让我来变,可以做出多少种更有趣味的“变化”来?书法最忌讳“雷同”、“齐整”,只有不断变化,不断的制造矛盾、化解矛盾,整幅作品才会有起伏,有韵味……第二课:转、折。
1.转折在一幅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法大家的转折都是非常高妙的。
2.书法中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圆转,方折。
双结合。
3.上翻、下翻,换气,调整笔锋,再行笔。
4.左右结构的字,一定注意它中间的“留白”,不能靠得太死。
还注意字的开合,倚侧,穿插。
5.注意每个字的外轮廓形状。
横向?纵向?6.要提高自己的欣赏眼光。
要懂得分析一幅作品的优、劣。
眼高手低没关系,通多练习可以慢慢提高。
如果看不懂一幅精品它好在哪里、高妙在哪里,你临得再像也没用。
到你自己创作的时候,照样是不会创作。
到时候还是要回过头来搞懂其中的道理和它的高妙之处到底在哪里。
第三课:笔调。
1.音乐有音调,笔有笔调。
所谓“笔调”即是笔按下去的程度不同,产生不同的笔调。
2.古代就有“八分笔”之称。
所谓“八分笔”即是笔尖按下去的程度不同,从一分笔到八分笔,八个等级。
3.字与字之间,单字的上下、左右之间都可以写出不同的笔调,从而形成对比,增加书写的乐趣和作品的韵味。
4.一到三分笔写出来的字比较轻巧、灵动,看起来比较提神,六到八分笔写出来的字比较茂密、迟重,看起来比较醒目、抢眼。
毛笔临摹书法字贴记王羲之兰亭序打印版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临摹
兰亭集序临摹《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学习兰亭集序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程之一,因为它可以提高我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训练我们的手艺和毅力。
下面,我将分步骤来阐述如何临摹兰亭集序。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临摹兰亭集序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
首先是毛笔,应该选择毛质柔软,粘度较好,以及不易分叉的品种。
其次是砚台和砚片,用于调和墨水。
还有纸张,应该选择较好的宣纸、毛纸或绢纸,以及需要铺好毛巾或桌垫,防止水汁滴染桌上,保护书法的整洁。
第二步:字体分析在正式临摹兰亭集序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字体分析,了解其字体的特点和基本结构。
兰亭集序是张旭晚年的代表作,其书风靠近于隶书,较为潇洒自信,结构规整有度而不拘泥。
在临摹兰亭集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比原作,仔细观察画家的点、折、挺、结等基本笔画并进行模仿。
这样才能摸到字法之髓,确保临摹出的字形结构准确无误。
第三步:初步铺墨在铺好纸张后,我们可以先用毛笔在砚台上调制好浓度适宜的墨汁,并在两侧吸干墨汁。
接下来可以用黑笔在纸张上描出字形,在描出的字形外圈加一笔。
然后用毛笔从上到下进行初步铺墨,不要抬笔,使调和好的墨汁均匀沾染纸页。
第四步:点画细节在把字铺满墨汁后,用细毛笔逐渐点绘出书法的深浅变化及笔画细节,力度大致按照原作的要求,用笔顶、笔角处控制笔画粗细,达到明暗得当,润泽生动。
第五步:尾墨处理在字体最后处理墨迹时,也是临摹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需要格外小心,以避免在此环节出现笔痕、断笔等问题。
在尾墨处理时,需要注意力度控制,使墨线顺畅、流畅,不打挪、不生横,使字体呈现出鲜明的美感与书风。
第六步:反复确认最后一步就是反复确认,检查临摹出的作品是否准确无误,字形是否规整,签名是否得体。
如果有不合适之处,应该细心排列,直至完整,确保作品的完美表现。
以上就是我对于临摹兰亭集序的步骤和写法介绍。
当然,临摹兰亭集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练习并不断地追求完美。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教程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教程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千古第一楷书。
这篇书法作品以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兰亭序》的写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欣赏这幅作品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写作该作品的教程。
首先,我们来谈谈《兰亭序》的写作背景。
这篇序文是王羲之在公元353年下邳(今江苏邳州)担任司空谏议中郎时所写,主要是为了纪念他的一次别离宴会。
那天,王羲之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兰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并在宴会的间隙写下了这篇序文。
王羲之以自身的体验和情感为素材,写就了这一美文,寄托了他对友谊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兰亭序》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字体的工整和规范。
王羲之的楷书被称为“兰亭体”,具有规范的结构和工整的笔画,字形端庄典雅。
其次是楷书的流畅和连贯性。
王羲之的字体流畅自然,笔画之间相互衔接,形成一种流动的美感。
此外,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运用了丰富的装饰性线条和点画,使整个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艺术美。
欣赏《兰亭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整体的布局和结构。
《兰亭序》属于行书体,整篇作品以短句为主,大致分为上中下三段。
可以观察每个字的位置和间距,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字的形状和线条。
王羲之的字体形态优美,曲线流畅,可以通过观察每个字的笔画和形状,来欣赏其独特的美感。
最后是细节的处理。
可以注意每个字的笔画粗细、转折和结构,以及字与字之间的排列方式。
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影响了整个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兰亭序》的教程。
1. 准备工具:毛笔、宣纸、墨汁。
2. 熟悉《兰亭序》的内容和排版。
3. 用铅笔在宣纸上勾勒出每个字的轮廓,注意每个字的形状和结构。
4. 用毛笔蘸墨汁,逐字逐句地进行写书练习,重点练习每个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
5. 注意掌握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和衔接,使整篇作品的笔画形成流动的曲线。
6. 练习中要注重字的整齐和规范性,特别是字形的平衡和协调。
兰亭序临摹字帖
兰亭序临摹字帖
《兰亭序》是王羲之手所写的一篇名篇,以其楷书书法的传世之名而享誉千古。
许多书法家为了学习兰亭序的书法技巧,都会临摹兰亭序的字帖。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首先,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时,要认真观看原字帖。
可以通过放大原字帖,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以及线条的粗细和曲度。
同时,可以体会王羲之在书写过程中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兰亭序的含义。
其次,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时,要注重练习基本笔画和笔画的连贯性。
可以通过描摹原字帖时,逐渐掌握笔画的规律和书写的技巧。
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写练习,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和稳定性。
最后,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时,要保持耐心和专注。
书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坚持,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艺。
总的来说,临摹兰亭序的字帖是提高自己书法技艺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认真观察原字帖、注重基本笔画的练习,以及保持耐心和专注,可以逐渐掌握兰亭序书法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达到潜心修习、孜孜以求的境界。
王羲之《兰亭序》临摹技巧教程,事半功倍!
王羲之《兰亭序》临摹技巧教程,事半功倍!冯摹《兰亭》历来都被认为是最接近原作的摹本,这从其用笔和结构都可得到较为确切地了解,所以一千多年以来,《兰亭序》不仅建立起了行书审美范式,还吸引了无数书法人竞相临习,不过,有些人临了上百遍,可能还不明白下面四个要点:▲《兰亭序》(冯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辨材质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云:“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鼠须是硬毫,是否杂用副毫已不得而知。
蚕茧纸是一种经过压磨,表面光洁似蚕茧的楮皮纸。
由此,临摹此帖最好选用与之性能相近的笔纸。
如纯狼毫、兼毫,细腻不渗化的毛边纸、蝉衣宣等,忌用羊毫、生宣。
二笔法重点1、用笔多露锋用笔的藏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东汉蔡邕《九势》云:“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其实,用笔的藏露是相互转换,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笔锋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节奏转换的过程。
露锋取势,点画多生动而见性;藏锋蓄势,点画多含蓄而生情。
用锋的藏露转换在《兰亭》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羲之自己也说:“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
”(《书论》)尖笔落锋混成需要极强的笔力与自信,这也是晋唐行草笔法的精髓。
2、用笔牵引、多用翻笔在快速书写的过程中,出现点画的牵引是很自然的。
牵引使点画的关系更为紧密,也更为微妙多变。
《兰亭》点画的牵引既复杂多变又出以自然,这在其后的书法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用羲之自己的话说就是:“游丝断而能续,龙鸾群而不争。
”(《用笔赋》)当然,单有牵引还不能极其变化,同时还需增加用笔的翻转。
这就是唐虞世南《笔髓论》中所说的:“其腕则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
旋毫不绝,内转锋也,加以掉笔联毫,若石璺玉瑕,自然之理。
”这种旋毫翻转使笔锋能不断凝聚在一起,使笔力得以增强。
3、重侧势用笔中锋的概念,似乎形成于唐宋之后,因那时用笔趋软,执笔较正,之前无用笔中侧之说,只讲顺逆、藏露。
零基础临摹兰亭序
零基础临摹兰亭序
自古以来,书法艺术深受人们喜爱,而东晋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更是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零基础的书法爱好者,我也怀着敬畏之心尝试临摹了这幅作品。
心中所想,笔端所行。
先是描摹轮廓,横平竖直,左右对称;接着填补笔画,疏密有致,虚实分明。
用墨汁浓淡,阳刚委婉,用笔楷书,端庄清秀。
仿佛时光倒流,我似乎置身于王羲之当年挥毫的场景里,感受到了他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仿佛心灵沉浸在清晨的静谧与花香里,看到了松鹤鸣泉的景致,领悟了文人雅士心中的清流。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岁月流转的深邃思考。
不禁让人想起了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变迁,感慨人生无常。
临摹这幅作品不是为了向大师致敬,而是为了通过亲手写字来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临摹过程中,我领略到了譬如唐诗宋词那样的文化底蕴,也专注于每一个笔画的变化,用心感知每一步审美过程。
聚精会神,一笔一画,终于完成了这幅临摹作品。
虽然与大师之作不能相比,但这张兰亭序,也是我对书法艺术的一份热爱和敬重。
从中,我发现了书法艺术的无限魅力,对文化经典也更加了解、认识到了生命的美好。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临摹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临摹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如果要进行《兰亭序》的临摹,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砚台、砚片、墨汁等。
2. 对照原作:找到《兰亭序》的真迹图片或复制,注意观察原作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特点。
3. 研磨墨汁:把一小块砚片放到砚台上,用水加少量墨汁,用砚硫磨成墨汁。
4. 用毛笔写稿:根据原作在宣纸上写出字迹来。
可以先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字的位置,再用毛笔完成书写。
5. 注意笔画特点:王羲之的书法注重气韵和笔画的变换,要注意落笔的力度和速度,使字体富有韵律感。
6. 文字结构:《兰亭序》是一篇长文,不同字之间的间隔和排列也需要注意,保持原作的整体效果。
7. 临摹完成后,可以适当添加姓名和日期等信息。
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需要反复实践和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王羲之《兰亭序》临摹技巧教程
王羲之《兰亭序》临摹技巧教程冯摹《兰亭》历来都被认为是最接近原作的摹本,这从其用笔和结构都可得到较为确切地了解,所以一千多年以来,《兰亭序》不仅建立起了行书审美范式,还吸引了无数书法人竞相临习,不过,有些人临了上百遍,可能还不明白下面四个要点:▲《兰亭序》(冯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辨材质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云:“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鼠须是硬毫,是否杂用副毫已不得而知。
蚕茧纸是一种经过压磨,表面光洁似蚕茧的楮皮纸。
由此,临摹此帖最好选用与之性能相近的笔纸。
如纯狼毫、兼毫,细腻不渗化的毛边纸、蝉衣宣等,忌用羊毫、生宣。
二笔法重点1、用笔多露锋用笔的藏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东汉蔡邕《九势》云:“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其实,用笔的藏露是相互转换,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笔锋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节奏转换的过程。
露锋取势,点画多生动而见性;藏锋蓄势,点画多含蓄而生情。
用锋的藏露转换在《兰亭》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羲之自己也说:“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
”(《书论》)尖笔落锋混成需要极强的笔力与自信,这也是晋唐行草笔法的精髓。
2、用笔牵引、多用翻笔在快速书写的过程中,出现点画的牵引是很自然的。
牵引使点画的关系更为紧密,也更为微妙多变。
《兰亭》点画的牵引既复杂多变又出以自然,这在其后的书法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用羲之自己的话说就是:“游丝断而能续,龙鸾群而不争。
”(《用笔赋》)当然,单有牵引还不能极其变化,同时还需增加用笔的翻转。
这就是唐虞世南《笔髓论》中所说的:“其腕则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
旋毫不绝,内转锋也,加以掉笔联毫,若石璺玉瑕,自然之理。
”这种旋毫翻转使笔锋能不断凝聚在一起,使笔力得以增强。
3、重侧势用笔中锋的概念,似乎形成于唐宋之后,因那时用笔趋软,执笔较正,之前无用笔中侧之说,只讲顺逆、藏露。
这是因为晋人斜执笔、重运腕、硬毫侧锋取势。
书法临摹兰亭序
书法临摹兰亭序
临摹兰亭序是书法学习者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一种传承方式。
临摹分为对临和背临两种方式。
对临是直接对照原帖进行书写,而背临是在对原帖有一定熟悉程度后,不看原帖进行书写。
临摹兰亭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习原帖的笔画特点:仔细观察原帖中每个字的笔画、笔势、笔锋等,理解其书写方法和技巧。
2. 掌握原帖的结构特点:观察原帖中字的结构,分析其平衡、呼应、疏密等关系,从而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3. 学习原帖的章法布局:观察原帖的行、列布局,理解其空间分布和节奏感,掌握章法布局的技巧。
4. 注意用笔和墨法: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轻重、缓急、提按等变化,以及墨法的浓淡、枯湿等变化,力求还原原帖的书写效果。
5. 勤加练习:临摹兰亭序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只有不断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其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6. 参加书法比赛或活动:通过参加书法比赛或活动,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总之,临摹兰亭序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学习者耐心、细心地观察和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其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掌握王羲之《兰亭序》帖的基本笔画学习知识行书书法
掌握王羲之《兰亭序》帖的基本笔画学习知识行书书法通过掌握王羲之《兰亭序》帖的基本笔画学习行书书法《兰亭序》的点画虽能归成八大类,却无法按照楷书的标准将其分解与评析,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点画的丰富变化与精湛技艺用硬笔临写表现有很大的难度,硬笔天然刚劲,而王字的笔画则明丽娟秀、刚柔相济,故不仅要写像其形,更要写活其神。
1、短平横短平横在《兰亭序》中用于字的起笔较多,书写时起笔较轻,由左向右下方切入,然后再向右下方逐步推进,至收笔处稍顿,作回锋状。
但不同的字其用笔方式也有区别,如“在”字的短横,其收笔处则是向左上方折回。
2、短俯横短俯横的特别是其势向下,作俯视状,笔画很短,是横的高度凝缩。
起笔与短平横方向相反,是由左下向右上方切入,用笔由轻渐重,并使横画略作弯势,呈下俯状,收笔处用力最大,重顿后依势收回,这一笔画要写得生动,似鱼跳龙门,鹰击长空。
3、中细横整个横画左右粗,中间细,用力亦应两头重、中间轻,中细横的起笔类似短平横,但不同的是笔尖向右下方切入后用力较重,形成头部略粗,但向右方行笔时却由重渐轻并略作弯势,然后较重顿收笔,这一笔要写出横担之势,虽灵活飘逸,却不失力度。
4、短仰横短仰横与短俯横比较,恰好形状相反,呈上仰之势,起笔自左向右下方切入后迅速调转笔尖角度,由下向右上方推进,再重顿后收笔,在这过程中,横画中部略作下弯状,其弯度有大有小,如“或”字很小,而“时”的一横弯度则颇大,收尾处也与其他字不同,这就要求临习时仔细观察,以区分出来。
5、带钩横带钩横一般为字的主笔,横画较长,用笔具有承上启下之势,在写法上则相对复杂,起笔由右上方向左切入后迅速调转方向,并重按笔尖,形成头部较粗状,然后由重渐轻向右行笔,至末端略重顿后再折回笔锋,以呼应下一笔画。
这类笔画于起收处往往动作较快,不能迟疑,否则无法产生飘逸之势。
6、长横长横与带钩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为字的主笔部分,其起笔处与带钩横基本相同,但行笔过程却各有变化,如“尽、乐、兴”,两头重,中间轻;“异、其”前半部分轻而细,后半部分重而粗;“无”字用力比较均匀、长横一个共同的特点为收尾均回锋而驻,显得颇具力度与厚重感。
王羲之兰亭序实用临摹教程
王羲之兰亭序实用临摹教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又称《临河序》或《禊帖》,东晋大书家王羲之书。
从结构造型角度来看《兰亭序》,则它的不求平,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的特征是一日了然的。
临习《兰亭序》绝非一日之功便可有成。
行书在晋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其中王羲之的行书堪称东晋书法的最高成就,值得反复揣摹研习。
现存《兰亭序》有多种版本,一般以“神龙本”为最佳,这是唐代勾摹本,虽非真迹,但摹得非常精良,此帖为行楷书,从其书法风格意境系由作者人格、个性、学养、技法、创作环境及时代风尚凝结而成。
从其姿媚道润中可见其内含骨力,从其圆融萧散的体态中可见其超逸虚旷的精神韵致,其境界正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
临写《兰亭序》,对写好行书有很大的意义,不仅可以学到技巧,更重要的是能领会风格韵致。
临《兰亭序》最根本的是要把握其立足于中和、变化、刚柔相济的气质。
其一是用笔,写来要讲究形态与气势的完美结合。
线条要具跳荡飞动之势又要沉着精劲。
露锋用笔多,切忌飘忽绵弱。
其二是变化,变化有笔势的变化,这一点最重要。
有形态的变化,可分为点画形态与结体形态两种。
点画形态在一个字中也要有变化,且要伴随笔势变化来写。
结构的变化则要注意其疏密、错落、参差、开合、长扁、方圆的不同形态做到各尽其态。
其三是章法,章法首要的是贯气,字字有联系,一以贯之。
再学其自然映带、跌宕照应,蜿蜒曲折的变化及布局又出于自然的气韵,以能达到通篇和谐完整,表现出一定意境为好。
王羲之书法教程
王羲之书法教程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高级教程前言行书差不多与草书同时产生,早期的行书,是草行掺杂,行书发展为成熟而独立的书体,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出了杰出贡献。
史称小王“创非草非真的新体”,就是指的行书。
如传世二王墨迹、摹本,以及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典范。
行书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称“行楷”,近草者称“行草”。
行书虽有自己的特点,但可变性很大,如用诗歌比拟,则楷书是律诗,草书是古风,行书就是绝句了。
有人主张行书不必学,有楷书和草书的根底,自然就能写好行书。
这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无偏颇之处,因为行书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
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又没有草书放纵,既不是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是草书的“狂欢乱跳”,它的节奏属于“轻歌曼舞”。
行书的点画上有游丝牵引,所以在结体上对楷书来说,行书是“加法”,是在布白上求“散乱之白”,从点画结体、字形等方面,都要求有参差变化。
所以《兰亭序》中二十几个“之”字,都各不相同。
我们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例,来详细讲解行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行书推荐碑帖: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王献之《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群玉堂述书帖》、《虹县诗》、《研山铭》、《多景楼诗》、《大行皇后挽词》。
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概述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目录1、王羲之与兰亭序2、《兰亭序》(神龙本)墨迹3、《兰亭序》基本点画图解4、《兰亭序》用笔及结构图解5、《兰亭序》中同字异形氏,梁司空袁昂之玄孙,其宝重《兰亭》过于师在日,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羲之书,访募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寻知在辩才处,凡三召之,恩赐甚厚,方便善诱,才确称历经丧乱,坠失不知,竟靳固不出,后经左仆射房玄龄奏举监察御使萧翼以智赚取兰亭,辩才惊悸成疾,岁余乃卒。
太宗喜获兰亭,宝爱有加,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数本,并命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名字各临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以为永宝,贞观十二年,帝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谓高宗日:“吾欲将所得兰亭去”,遂将兰亭真迹殉葬於昭陵。
王羲之兰亭序笔法十四种(附图解析)
王羲之兰亭序笔法十四种(附图解析)王羲之在其《观形章》讲了十四种笔法,这里做一下分析:“夫临文用笔之法,复有数势,并悉不同。
或有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
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
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
又云:利道而牵,押即合也。
结笔者撮,渐次相就,必始然矣。
参乎妙理,察其径趣。
憩笔者俟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俟失,右脚须欠也。
息笔者逼逐,息止之势向上,久久而紧抽也。
蹙笔者将,蹙,即捺角也;将,谓劣尽也。
缓下笔,要得所,不宜长宜短也。
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
缓不宜长及短也。
厥笔者成机,促抽上勿使伤长。
厥,谓其美者。
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
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
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
尽为其著而复反笔抽之。
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
亦不宜长腰短项。
叠笔者时劣,缓不宜长。
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
起止取势,令不失节打笔者广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
”1.起笔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
起笔是不同下走笔,从笔画中部向上推,不要露笔锋,起止要注意结构。
如“托”字的两短横。
2.藏锋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
大,有粗大的意思。
或说藏锋的动作大,从笔画中部入笔。
如“年”字的中竖。
3.侧笔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
侧锋乏力,但用中锋也不能太细。
侧锋用于起笔,中锋用于行笔。
竖画横起,横画竖起。
开始入笔都是侧锋,转入行笔时必用中锋侧。
4.带笔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
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
尽为其著而后反笔抽之。
带笔就是笔画的连带。
如“矣”字一横与二横之间的连带。
5.翻笔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
翻笔是用在前面,急而快,不能写成长腰短项。
如“林”字的两竖的头部,用的就是翻笔。
6.打笔打笔者广度,打广而就狭,广谓快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
打笔是与行笔方向垂直方同快速落笔,然后行笔稍细,不能慢也不要修补。
王羲之《兰亭序》书写用笔、用纸、坐姿、执笔分析笔精墨妙
王羲之《兰亭序》书写用笔、用纸、坐姿、执笔分析笔精墨妙浅谈魏晋书法的文化生态――王羲之《兰亭序》书写用笔、用纸、坐姿、执笔分析高伟魏晋时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觉醒和自觉的时代,伴随着文字的“隶化”与“楷化”的定型,笔法的日益丰富与人们对汉字视觉形象的不懈追求,王羲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的全面成熟,书法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诞生了。
魏晋时代是孕育契机,造就英雄,造就天才的时代。
历史上的所有的艺术经典,是一座座无法再造和复制的高峰,后人难以企及,只能仰止,这是因为世移时变,后人已缺乏了当时创作者的文化生态,而这些文化生态是无可再造的。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称“王右军”。
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庾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时经父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早年又从卫夫人处学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王羲之又善于转益多师,广闻博取、探源明理。
他曾自述:“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他学钟繇,自能融化。
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蹇腾之势,谓“钟家隼尾波”。
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
用笔尚内撅,不折而用转,所谓“一榻灌直下”。
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
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对后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其妻郗氏也工书,有七子,王献之最知名。
王羲之传世书法作品主要有:1、<<乐毅论>>。
学习临摹王羲之兰亭序,这篇教程不得不看,收藏起来慢慢学!
学习临摹王羲之兰亭序,这篇教程不得不看,收藏起来慢慢
学!
有人认为,初学者不宜学习兰亭序,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就像小学生直接去做高数题,新手开车直接上高速一个道理。
新手学习兰亭序容易把字写死。
只注重字形的似,而做不到笔画之间的气脉呼应以及点画的内在运笔规律。
而且初学者对书法练习的纸张和毛笔选择也缺乏了解。
很多书友拿羊毫毛笔和生宣纸写兰亭,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知道王羲之当时用的是鼠须笔,蚕茧纸。
鼠须笔属于硬毫,而蚕茧纸则不可能是生宣那么吸墨的。
所以作为一枚新手,如果一定要学兰亭序,建议大家选用笔锋弹性较好的毛笔,如狼毫、兼毫等毛笔,要知道鼠须笔是属于硬毫笔的哦。
另外宣纸也要宣纸半生熟的,吸墨效果适中,不会像生宣一样,下笔后稍一犹豫就有可能一个墨团,好了,废话少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份兰亭序教程,供大家参考。
王羲之临帖5个步骤
王羲之临帖5个步骤
王羲之临帖的五个步骤如下:
1、正脚手:这是基础也是关键,需要把具体的点画给写准。
2、少得形势:在点画写准的基础上,再考虑整个字的结体,将点画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3、微微似本:在经过前两遍的练习后,从整体上把握,使写出来的字与字帖有大致相像的形态,但神韵上可能还略有不足。
4、加其遒润:在前三遍的练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熟练度,如果还想更进一步,就需要在点画质量上下功夫,写出力道和质感。
5、兼加抽拔:这是最后一个步骤,有点意在笔先、活学活用的意思。
这五个步骤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王羲之的书法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高级教程从结构造型角度来看《兰亭序》,则它的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的特征是一日了然的。
本教程针对兰亭序临摹的笔法和临摹的技巧重点讲解。
临摹兰亭序笔法:点反捺点: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
曲头点: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
长点:外字的最后一笔,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锋。
斜点: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至腹部收笔。
带右点:竖直下笔,按后将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次字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
出锋点:笔入纸后,顺势一顿,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横四点,每点都极清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岁字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
上下点:上下两点相互呼应,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反之亦可。
横波点: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重回锋。
隼尾点: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
左右点: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临摹兰亭序笔法:横仰势横: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
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
带锋横:发笔处承上一笔的出锋搭势后转笔写成横画,所以又称“搭锋”,变化在发笔处。
下凹横:未字两横都有下凹之势,尖锋入纸后笔向下拉后再向上斜行,使线条呈下凹状。
轻重横:尖锋入纸后,笔右行时用力由轻至重,收笔回锋。
临摹兰亭序笔法:竖曲头竖:最后一笔竖画在笔尖入纸后,利用腕力向左稍弯后再向右迂回行笔,故此竖头有曲折。
悬针竖:竖画之悬针,笔锋逆入后,调整至中锋则顺势直下,出锋处提笔空收,使锋尖能尖锐,饱满,不能飘浮。
弧竖:最后一竖,势向右凹,形成弧曲使整个字更显风神。
垂露竖:起笔逆入后,着力下行,收笔时笔锋回入画中,使头部圆润,如露珠下垂。
并列横:数横并列有轻重,长短,仰覆之变化。
重轻横:此横画行笔逆入后,立即铺毫重按,然后右行时,由重转轻,收笔处略重回锋。
短竖:人字旁左竖,行笔短促,力量稍重,使右旁点画虽少仍是稳固。
反笔竖:此长竖起笔处作由右向左的反方向,以示与其他畅字用笔之不同。
开叉竖:羲之写兰亭用的是鼠须硬毫,故偶有开叉,此笔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应顺其自然。
相向竖:左右两竖作相互对峙,相互包围之势,使能相互呼应,名曰相向。
并列竖:数竖并列,在起笔方向,长短,粗细等方面都有变化,使参差不齐,变化复杂。
带钩竖:行书用笔动荡感极强,此竖画至出钩处向右上钩出,既不作悬针,亦不作垂露。
露锋竖:作字左竖露锋入纸,作弯势下竖,收笔回锋。
相背竖:左右两竖都有凹之势,作背靠背状,名曰相背。
临摹兰亭序笔法:挑回锋挑:和字左挑,实是两笔,先行笔向左下折锋,由原路向右上挑出,是先回锋再上挑,使蓄力更足,力感更强。
短挑:挑法用力在起笔处,得力在出锋处故应快速有力,短而不松。
垂头挑:女字上挑起笔时,笔由下向上,有一牵丝露出,故其头下垂。
长挑:或字下挑长而有曲,出锋处与撇相呼应。
临摹兰亭序笔法:钩竖钩:先作竖画,至出钩处,锋略上提,使得力得势后向左钩出。
心钩:尖锋入纸后,向右下方作弧形行笔,渐行渐重,至出钩处最重,出钩时作顿挫,得势后向左上顺势钩出,此钩宜稍长。
戈钩:笔锋逆入后,引笔作斜势下行,中间微弯但不能太弯,至出锋处蹲锋得势上钩。
竖弯钩:竖弯后向右横画,渐行渐重,在出锋处,先蹲处得势,迅速向上略外倾地钩出,钩很厚重。
背抛钩:即风字右边的横折右斜钩,此笔宜笔势带侧,用腕力打弯,顺势斜出,使钩饱满有力。
蟹爪钩:逆锋入纸后先写竖画,至出钩时将笔向左平推,然后再向上钩出,形似蟹爪,此笔是王书的特色。
圆曲钩:最后一笔,接横画后,顺势竖下,由轻至重,其势弯圆,再顺势出钩,极为自然。
横折竖钩:月字右半,先写横画,折后写竖画,其势微弯,顿后上钩。
横钩:长横至折角处,提笔后重按,调正笔锋后向左钩出。
下垂钩:此钩的特点是出钩时,笔顺势下垂出锋,与圆曲钩略同。
回锋藏钩:最后一笔原是竖弯钩然此处并不钩出,而似写一横出锋处回笔将锋藏入画中。
平钩:最后一笔也是竖钩,然此钩是向左平推而出,有托住上部之意。
临摹兰亭序笔法:捺平捺:逆锋入纸后,即向右行笔,一波三折,顿后将锋平出,此捺势甚平。
斜捺:尖锋入纸后,即铺毫重按,向右下行笔,顿后出锋,此捺势斜甚有力感。
回锋捺:此捺与平捺相似,然行笔轻重有变,出锋处并不捺出,而是回笔将锋收入画。
带钩捺:最后一笔是长捺,出锋时笔略向下带出,有一小钩。
长点捺:最后一笔以长点代捺,笔由轻而重,再回锋收笔,头是圆形。
隼尾捺:最后一笔如捺如点,笔在中间作一顿挫,突然笔出锋,露出锋尖,如鹰隼之尾。
反捺:此捺作反势,逆锋入纸后,笔向上凸起铺毫,然后向右下行笔,出锋处笔又拗而出,其形与一般捺相反,也需有高度的行笔技巧。
短捺:最后一笔逆入后速行向右下迅笔,稍作提按即回锋收笔,行笔短促有力,但捺的动作已全部完成。
重捺:最后一捺为与上两笔相衬,故行笔特重,中间提按也不明显,出锋时突然将笔提出,略露锋尖。
波折捺:此捺行笔时起伏波折,收笔回锋。
曲头捺:起笔处行笔曲折,然后再波折作捺,捺势圆润,锋也作收。
兰叶捺:此捺行笔势甚平稳,惟头尾轻,中间略重,也似兰叶写法。
平头捺:此捺亦很有特色,其头齐平,也显稳重,然行笔较难掌撑。
弧弯捺:捺的变化极多,可轻可重,可长可短,出锋可露可不露,此捺用笔圆润,势成弧弯。
临摹兰亭序笔法:撇平撇:第一笔属平撇,笔锋逆入后向左平的撇出,线条饱满而出锋锐利。
斜撇:用笔取逆后,笔锋向左斜出,势微曲,壮健有力,力送锋尖,沉稳不飘。
长曲撇:此撇长而微弯,其势先直后向左撇出,极为醒目。
短撇:此短撇短而有力,如鸟啄木。
尖锋撇:此撇尖锋入纸后,迅即铺毫,然略弯撇出,头尾都尖,中间厚重。
兰叶撇:此长撇,入锋略重后即向左下行笔,其间由重转轻,由轻转重后很快撇出,飘逸如兰叶。
回锋撇:在撇至出锋处,忽作收笔,使头呈圆形,力聚于中,十分厚重,含蓄。
曲头撇:左撇头呈弯曲,其形折,出锋处上钩。
曲折撇:此撇长而中间有曲折,可见行笔之波动出锋处又戛然而止,回笔收锋,很含蓄。
弧撇:此撇起笔逆入后,竖直而下即向左推出,出锋尖利,中间有很大弧曲,此撇线条浑厚。
带钩撇:此撇由重至轻,至出锋处突然折锋钩出,出钩处稍作发力。
反撇:此撇呈反势,接出钩的牵丝,笔由下向上反手作平撇,转折处的轻重不易掌撑,难度很大。
开叉撇:此撇出锋处笔锋开叉,行笔重而出撇快,笔又硬,故偶然开叉,不必故意为之。
并列撇:三撇并列,方向和轻重都不雷同,不使刻板。
临摹兰亭序笔法:折横折:横画行笔至转弯处,作提按圆折直下,转折不露圭角。
竖折:先作竖画,至转折处作顿挫提按,折锋向右,如写横画,收笔回锋。
左斜折:最后二笔,逆锋入纸后,向左微斜而下,转折后向右作点画。
右斜折:横画行笔至转折后,向微斜而行,然后出钩,其折圆浑。
临摹兰亭序技巧:点画联系横联横:‘目、言’中间两横形断势连,短而有力;‘坐、无’两横都有牵丝相连,上横短下横长。
横联竖:‘地’横画收笔处笔上翻连着写竖,有牵丝露出,‘古’横竖笔热不连,‘林’于横画收笔时带着写竖,‘清’第三横收笔处上挑写竖。
横联钩:‘茂’横后连写戈钩,‘将’长横收笔时将笔从原线回至中间写竖钩。
‘长’长横后顺势写竖钩,‘宇’横后将笔上翻,从右方直接写竖钩。
横联撇:‘者’横后顺笔连着写撇,其撇不出锋。
‘左’横的上挑反笔向左撇出,其撇出锋。
‘俯’横后收笔处反笔写撇,‘天’横画挑出写长撇,势连笔不连。
横联点:‘岁’中间横后连写三点,‘领’中页字上横收笔时笔从原路回锋至中间写点。
‘年’字第二横后也以此法写点,此连法外形不露,不见牵丝,‘迹’横与点有牵丝相连。
竖联竖:‘曲’两竖的起笔变化明显,‘其’两竖都是从左起笔,左竖低右竖高,‘修、形’两竖起收笔完备,写得都很果断有力。
竖联横:‘至’竖后上挑写横,‘此’左竖连着写横,‘固’左竖与上横都各自起笔,其形断,‘’竖画后回笔向上接写上横。
竖联点:‘信’左竖上挑,凌空取势,抛笔写点,‘崇’最后中间短竖后写左右点,‘外’长竖后写长点,其形在连与不连间,‘视’中示字的点附于竖上。
点联横:‘弦’斜点带写横画,‘亭’上点重,横画长,‘云’点与横之间相距较远,此字点画少,故意将字写长。
‘詠’点与横之间距离近,点重横轻。
点联竖:‘期’左点上挑接写月字的左竖,‘怏’的竖心是先写左右点,再写长竖。
‘湍’的三点水上挑写山字的中间一竖,‘仰’将上短撇写成横点,然后竖下。
点联撇:‘以’点后遥写一撇,距离拉长,字形即扁,‘少’平点后上挑调正笔锋后顺势写长撇,‘为’字上两点后将笔上翻,以反笔写撇,‘盛’最后两笔是点后写撇,其势较顺。
撇联点:‘短’撇重点轻,字较稳固,‘楔’最后是撇轻点重,因点所处位置不同,此处点重,也使字稳固,‘叙’撇斜点平,利于下部点画安排,‘或’撇开后笔呈抛物线状,写出最后一点。
撇联横:撇画多数出锋,与横画在形上的联系较难,顺其势而不必一定以牵丝相连,如‘竹、九、託’字,而‘茂’字将左撇回锋向上连写横画,是极活泼的用笔。
撇联竖:‘俛’单人旁,撇竖不相连,形断意连,‘初’撇开轻而挺,竖重而稳,‘虚’字下部丘撇后回锋向上写竖,形也不连,‘斯’斤字旁上撇重而斜竖画亦重,在字中为最重两笔,很突出。
点联横:‘弦’斜点带写横画,‘亭’上点重,横画长,‘云’点与横之间相距较远,此字点画少,故意将字写长。
‘詠’点与横之间距离近,点重横轻。
撇联捺:‘水’撇捺相连,取势自然,‘合’字撇捺特长,很是潇洒,‘之’撇的出锋处接着写捺,撇由重转轻,捺由轻转重,‘浪’撇轻而捺重,撇短而捺长。
临摹兰亭序技巧:结体变化大小:‘揽’左小右大,有以小附大之态,‘丝’左右绞丝点画相同而一大一小,形态不同,‘暎’左小右大,是以小衬大,‘宙’的宝盖极大,反觉得很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