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信仰危机》
信仰危机下的青年道德建设
■
一
刘 记
古 冗
许 多学 生 下 课 聊 天 , 起 布 提 什, 伊拉 克 战争 津 津 乐 道 , 可是 一 旦 上 政 治 课 却 无 精 打 采 哈 欠 连 天 。我 认 为 造 成 这 种情 况 的原 因 是 教 师 过 于 注 重 理 论 传 授 , 视 忽 以 时事 新 闻生 动 事 例 提 高 学生 的 兴趣 。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 有一 定 联 系 。青 少 年 有强 烈 的好 奇心 , 知欲 , 求 对国家大事非常关 心 。 因此 教 师 结 合 时 事讲 政 治 才 能 激 发学 生 兴 趣 , 得 良 好 的 教 取 学 效果 。
0
德 课 育 堂高 巾 政 课 堂 罩 搽 l 】■李
大 多 数 学 生认 为思 想 政 治 课 政治原理晦涩 、 燥 、 味 、 洞 , 枯 乏 空 内容 繁 琐冗 长 。 于是 在 课 堂 上 现 了 学 生 无精 打 采 、 昏欲 睡 、 昏 普 遍 厌 学 的 局 面 。 怎样 才 能 扭 转 这 颓 废 消 极 的心 理 定 势 ? 怎 样 才 能 克 服 昏 昏 欲 睡 、 精 打 采 不 利 无 教学的局面? 在 教学 实 践 中 , 认 为 应 该 我 优 化课 堂结 构 , 施 教 学 改 革 , 实 力 求 突 破传 统 的教 师 说 教 为 主 的 教 学 模式 , 发 学 生 的求 知欲 。 动 激 调 学 生 的 积 极 主 动 性 , 发 挥 学 生 在 主 体 的 作用 上下 丁 夫 。 要 有 各 种 形 式 的 课 堂
一
、
开头。 堂思 想 政 治 课 , 开 得 好 , 头
一
信仰作 为一种社 会意识 , 具 有很 强 的 时代 特 征 。在 中 国全 面 实 行对 外 开 放 的 历 史 背 景 下 , 信 仰 危 机 表 现 出很 强 的 复 杂 性 , 中 国 当 代青 年 的道 德 应 如何 建 设 等 诸 多 问题 亟 待 我 们 去 解 决 , 文 本 就 从 以上 几 个 方 面 作 简要 论 述 。 信 仰 危 机 是 指 人们 对 既 有 的 信仰 体 系 的怀 疑 、 摇 , 至 这 种 动 乃 信仰体 系缺失 的一种精 神状态 。 我们可 以把信仰危机概括为两个 方面: 一是 对 既 信 仰 体 系 的 怀 疑 、 动摇 乃 至 抛 弃 ; 是 新 信 仰 体 系 二 尚未 确 定 。 信 仰 危 机 的一 个 主 要 表 现 为 道 德 信 仰 危 机 , 形 象 地 描 绘 为 它 “ 灵魂 的无 家 可 归 ” 精 神 的 沙 漠 “ 化” 它 是 一 种 严 重 的 精 神 危 机 。 , 信 仰 危 机 所 带 来 的 影 响 既 深 又 广 , 们需 要 的是正视 信仰危机 我 而不是害怕 信仰危 机 , 在不 同的 历 史 时 代 和 历史 条 件 下 具 体 分 析 信 仰 危 机 及 其 所 带 来 的影 响 , 采
当代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教育与重塑
当代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教育与重塑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
新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从长远看,就是在中国未来挑大梁的青少年一代是否能有坚定和明确的理想信念。
从世界观的层面上看,理想信念作为解释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一种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从价值观的层面上看,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的意义世界,是规范人们立身行事的价值尺度;从人生观的层面上看,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人生指南,为生命提供支撑,为生活提供依据,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与方式,转化为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理想信念是目标、是民族凝聚力、是人的灵魂。
当代青少年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
当前,虽然青少年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在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下,各种社会消极因素也对青少年理想信念起着消解与误导作用。
此时,如果我们放松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势必会导致他们理想、信念的神圣性让位于经济的现实性,轻者导致学生心理结构的失衡,重者会使学生失去评判人生意义的标准。
共和国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信念教育。
毛泽东曾反复要求教育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邓小平痛陈改革开放前十年工作“最大的失误是忽视了思想教育”;江泽民强调,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对比,科学回答了在一个日益开放、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应该提倡什么样的道德风气,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等重大现实问题。
我们要切实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坚定他们为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与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一、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是要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也就是教人学会做人。
理想信念,在一定意义上,理想就是信念,信念就是理想。
当前青少年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青少年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当前青少年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道德信仰就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
道德信仰具有广泛的渗透性、高度自觉性、形上性和价值整合性。
道德信仰对个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提升个体的道德境界,塑造个体的道德人格,激发个人的道德行为;帮助个体进行价值定向,现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轨时期,针对当代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道德信仰危机,值得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重视。
道德信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某种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价值理想目标的构建和信服;二是人们信服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价值理想目标的依据或理由。
当代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他们对社会倡导的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的怀疑和对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依据或理由的背叛。
具体表现为:在道德信仰出现危机的时候,道德情感往往逐渐淡化、消失甚至走向反面。
对原来的道德价值系统的崇敬感缺位,会使人感到困惑:善恶是非分辨不清,价值标准多元化,不再满腔热情地称颂道德行为。
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麻木主要表现在:他们不再仰慕道德人格的高尚,也不再疾恶如仇地去揭露、谴责坏人坏事并与之展开斗争,而是置若罔闻,避而远之。
有时甚至自己作了损人利己的事,因未被发现,还会暗自窃喜,并把它当作一种成就感对待。
市场经济在激励人们在开拓进取、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人受利益支配,为物欲所困,出现价值观念的变异,功利主义的泛滥。
当代青年人做事情时,总要处于自身的考虑:一是趋利,是否有利可图;思想的滋长,破坏了单纯的人际关系,“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思想的蔓延污染了社会空造成当代青少年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和学校思想教育部门的原因,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1989年苏联解体和苏东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受到的极大的削弱,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也开始动摇。
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看到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我国,于是出现了崇洋媚外的倾向,80年代的美国热就是这一思潮的反映。
信仰危机的演讲稿
信仰危机的演讲稿亲爱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信仰危机的话题。
信仰,是人们内心深处最为重要的东西之一,它给予我们方向和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迷失方向。
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仰危机却时常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感到迷茫和不安。
那么,什么是信仰危机?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首先,信仰危机并不是指宗教信仰的危机,而是指对生活、对人生价值观的迷失和怀疑。
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功利主义、浮躁的价值观所影响,失去对内心深处真正信仰的追求。
我们可能会迷失在物质的追逐中,忽略了心灵的需要,忘记了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这种信仰危机,是对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伤害,它让我们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最初的信仰。
其次,信仰危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当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信仰,我们就会感到迷茫和空虚。
我们可能会变得焦虑不安,对未来充满恐惧,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无法找到前进的方向,无法战胜困难,无法面对挫折。
这种信仰危机,不仅对个人的心灵健康造成伤害,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家庭和社会关系,甚至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那么,面对信仰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回最初的信仰。
我们可以通过沉思、阅读、与他人交流等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内心深处的信仰。
其次,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外界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所左右,坚守内心的信仰。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与家人朋友分享情感等方式,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调适的方法、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来战胜信仰危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亲爱的朋友们,信仰危机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让我们共同努力,找回内心深处的信仰,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美好!谢谢大家!。
青年信仰危机与志愿精神的弘扬
所共 同分 享或选 择 的价值 理想 或价值 承诺 。信 仰 的基 本要 素有 三个方 面 : 是理 想 目的性 , 一 二是意 志承诺 的 坚定 性和 持久性 , 是执著 唯一 性或 排他 性 。对 于某 一特定 社群 和个 体来说 , 三 信仰 不可 能是 多元 的或可 以随 时改 变 的 , 它必定 具有 唯一 排 他 的性 质 。[ 为个人 对整 个世 界 的根本 看法 , 仰 的根本 意义 在 于它 赋予 了 1 1 作 信
业 心 和责任 感 , 思想 作风 不端 正 、 工作作 风 不扎 实 , 等等 , 而这 些现 象 的根基 就在 于理想 信 念 的缺 失 。
早在 2 0世纪 9 O年代 初 。 当市场 经济 的 弊端 初露 端倪 时 , 以王 晓 明 、 思和 为代 表 的人 文 学者 已开 始 注 陈
意 到经 济发 展过 程 中青 年信仰 缺 失 的问题 。 O多年 过去 了 , 中国经 济迅速 发展 的 同时 , 2 在 当年学 者们 所担 忧 的道德 滑 坡 和理 想失 落 问题 并未 得 到有 效 的遏 制与 消 除 , 仰 缺失 与危 机 已直 接影 响着 当代青 年 的健 康 成 信
『 键词 1 关 青年 ; 信仰 危机 ; 愿精神 志 [ 中图 分类 号] 4 0 [ 献标识 码1 【 D 3 文 A 文章 编号】0 6 1 8 (0 2 0 — 0 0 0 1 0 — 7 9 2 1 )8 0 7 — 5
一
、
青年信 仰危 机表征 及原 因探
信 仰 是指特 定社会 文化 群体 和生 活 于该 社群 文化 条件 下的个 体 ,基 于一种共 同价值 目标 期待 之基 础上
长 , 而影 响到 社会 的 和谐 发 展 。万俊 人认 为 , 进 现代 社会 和现 代人 的信 仰危 机可 以归结 为一 种 内在 的文化 价 值 冲 突 。它 主要 表 现于 如下 几方 面 : 1 由现代 唯科 学 主义和 “ () 逻各 斯 中心 主义 ” 识 理性造 成 的知识 信念 与 认
浅析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
浅析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摘要: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学生信仰问题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大学生现实状况,分析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立崇高的人生信仰。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危机;现状;原因;对策信仰本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然而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信仰却被人们无情的践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然而在“利”与“义”进行激烈碰撞的市场经济中,很多人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不断下降,人们最基本的信仰渐渐丧失了。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校园中也出现了精神文化缺失和道德滑坡的现象,大学生信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通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也有很大一部分对自己的信仰表现出迷茫,有着消极、颓废的不良倾向。
大学生信仰缺失主要表现在:(一)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也如洪流般涌入中国,而大学生作为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首当其冲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已经在很多人心里生根发芽。
时至今日,很多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很陌生,而对西方的节日却极度疯狂的崇拜,并且以过洋人的节日为荣。
(二)反感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奉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绝大部分大学生持反感态度,认为太过枯燥、虚假、不可实现;针对国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不能辩证地看待,而是片面地埋怨中国共产党腐败,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失去信心。
另一方面却盲目追求自由和浪漫,例如,对大学生而言,校园爱情早已不再讳莫如深,而是公开化、开放化。
受到西方电视广播和网络及价值观念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更加注重心灵的释放,过度追求自由、独立和浪漫。
(三)功利性和实用性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价值观。
道德滑坡与信仰危机困扰当代青年
道德滑坡与信仰危机困扰当代青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教育]信仰是人的精神和生命、思想和行动的终极依据,信仰的意义就在于肯定灵魂肯定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破解,进而又不断的超越自我,重塑自我,获得生命与人生所带给我们的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的的过程中,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本职工作,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信仰是人的精神和生命、思想和行动的终极依据,信仰的意义就在于肯定灵魂肯定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破解,进而又不断的超越自我,重塑自我,获得生命与人生所带给我们的真正的快乐与幸福……青少年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的现象,而这种信仰危机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精神痛苦、失落迷茫、无所适从的负面效应,使他们的心灵经常处于无住、疏离、漂泊的感觉之中,像风中摇曳不定的浮萍,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理想信仰的缺失,一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和国家历史的认同开始淡化,对党和政府缺乏了解与信任;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对人生失去信心;对社会产生不满,甚至是为偏激错误的思想所俘虏,毁掉个人人生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有人这样形容当代青年:他们是社会生活这根硕大无比的竖琴上的一根最敏感的弦,调拨得当,可以奏出激昂慷慨的进行曲;反之,则可能变成杂乱无章的噪音。
那么,谁是这位调拔的人呢?他又将如何去调拔得当呢?我想这个人就是“教育”。
良好的教育不仅是青年的未来,也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
处在中国社会空前大转轨时期的年青人们,面对的困惑与困扰也是空前的,尤其是道德滑坡的困惑与信仰危机的困扰,更是带有根本性的。
因为,信仰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支撑和生存寄托,是人生继续的动力源泉。
1980年《中国青年》发表了一篇名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文章,第一次将信仰危机这样一个现实而严重的问题呈现了出来。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包尔生在《伦理学体系》中论述的关于信仰问题,使本次社会调查有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他说:“20世纪的信仰危机和21世纪的信仰迷茫,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无论是西方和东方,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无论是宗教文化的,还是世俗文化的,都承认20世纪的人类文化将带着信仰危机步入21世纪。
”中国各学术界在这一点是一致认同的。
信仰,隶属文化范畴,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信仰,它是宗教或某种主义的信任,崇拜,并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大学生的信仰便是大学生个体的个人人生信仰和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理想信仰。
这一信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由商品经济体制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的社会大变革中,人们的社会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这种巨大的变革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正确的思维观念不断涌现的同时,各种错误的观念各种危机意识也在悄悄的涌动。
在各种错误观念中,作为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的信仰危机,是一种最为深刻的带有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
危机是某一特定事物(小至一个信念,大至一个国家民族)即将失去自己的规定性。
北京音乐学院二年级的学生陈果,平时成绩优异,极有音乐天赋。
然而这样一个20岁的才子,却迷信于“法轮功”,与母亲一起在天安门前自焚。
这是一个多么深痛的例子。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及人生价值的导向问题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时代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状况,值得我们去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根据以上的小结,我们归纳以下3个问题,待本次调查进一步验证。
问题1: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信仰危机程度如何。
问题2:当代在校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的影响因素如何。
当代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对策探究
、
危机 状况 ,深入分析 了当前大学生马克 思主 义信仰教 育工作面临的新形
势, 旨在努力探 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的新方法 、 新途径。 【 关键词 1 4克思主义 信仰教 育 价值
马克 思 主义信仰 是迄 今 为止人 类信 仰史 上最 伟 大 的信仰 , 但 在 面 临 错 综 复 杂 的 国 际 国 内形 势 , 别 是 苏 联 解 体 和 东 欧 剧 变 , 特 世 界 社会 主 义 运 动 转 向低 潮 , 权 主义 、 权 政 治 又 有 新 的发 展 , 霸 强
,
会主义事业 的兴衰成败 , 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目标 的实现 。
一
干部思想的需要 以此 永 葆 党 的 生 机 与活 力 。 学 生 是 接触 网络 最 大
多 应 用 最 频 繁 的群 体 , 有 关 党 的理 论 的 网站 在 各 大 高 校 的 网站 但 总 数 中 所 占 比例 不 足 1% 推 动 当代 中 国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必 须 0
夯 实 当 代大 学 生 马 克 思 主 义信 仰 的 途 径
境下 , 部 分 大 学 生 出 现 信仰 危机 , 社 会 主 义 共 产 主 义 的理 想 信 一 对 念产 生许 多疑 虑 , 念 动 摇 、 心 不 足 。大 学 生 历 来 都 是 十 分 宝 贵 信 信
的人 才 资 源 , 思想 政治 素质 尤 其 信 仰 状 况 如 何 , 仅 直 接关 系其 其 不 自身全 面 发 展 , 关 系 到 党 和 国 家 的前 途 命 运 , 系 到 中 国 特 色社 还 关
、
,
、
我 国 当代 部 分 大 学 生信 仰 危 机 的 表 现
高校 学生 思想 政 治 状 况 联 合 调 查 表 明 , 当前 大 学 生 的 思 想状 况从 总体 上 看 , 积 极 、 康 、 是 健 向上 的 , 主流 是 好 的 。大 学 生 具 有 马
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浅析历史1001班罗坤310100502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坚定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自觉抵制来自国内国际的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坚定青年的信仰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的重要手段,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保证,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使青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保证。
使他们团结奋进,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信仰危机的表现1国家主导信仰的缺失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全民的主导信仰。
但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由于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社会"一元化"的格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价值主体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造就了一个"多元"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占信仰主体地位的格局也被打破。
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信仰价值体系,而此时国家主导力量又不能及时提供新的信仰体系来填补,从而产生暂时性的信仰"真空"。
2道德信仰日益弱化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西方社会崇尚的自我解放,自我实现意识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促使人们自我价值形成实现并得以张扬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开始滋生蔓延。
再加上社会转型期法律约束尚不健全,中国传统思想信奉的"诚信"价值观约束力差,很容易使一些人突破伦理底线,导致道德滑坡。
3信仰呈现多元化态势随着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国内经济体制的转轨,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不断呈现,报纸、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大众信仰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出现匮乏相象。
这也给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困惑,导致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本论文将探讨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具体表现和特征,深究其根源原因,并提出重建青年大学生信仰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危机正文:信仰是人类灵魂的家园,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的最高意识。
大学生是社会高知群体,是社会知识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而,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不仅对其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因此,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信仰选择的主流是好的、科学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大学生成长特点及自身思想文化素养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
要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当前就必须注意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教育效果的现实性。
当代大学生是在多元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同时,也程度不同的受到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他们在看到社会的民主法制和公平正义的同时,也看到社会存在的违法乱纪和贪污腐败现象。
因而,他们对理论的认识,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体验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导致他们在选择和确立自身的信仰时出现了多样性的表现。
除了大多数大学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外,还有部分青年大学生存在人生信仰危机。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甚至放弃马克思主义,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等西方思潮;二是信仰不坚定、易变化,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有时信,有时不信;三是信仰呈现出盲目性,表现为确立信仰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在深入理解和认识基础上作出的人生选择,而往往是以一种从众心理,盲目跟风、追求时尚去选择自己的信仰,比如对西方思潮的信奉和对宗教的信仰,不是因为有了很深的了解和认识,而是追求新潮和好奇心使然等。
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
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浅析历史1001班罗坤310100502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坚定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自觉抵制来自国内国际的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坚定青年的信仰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的重要手段,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保证,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使青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保证。
使他们团结奋进,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信仰危机的表现1国家主导信仰的缺失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全民的主导信仰。
但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由于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社会"一元化"的格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价值主体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造就了一个"多元"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占信仰主体地位的格局也被打破。
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信仰价值体系,而此时国家主导力量又不能及时提供新的信仰体系来填补,从而产生暂时性的信仰"真空"。
2道德信仰日益弱化联网、通讯等大众传媒工具的影响,娱乐界的名人受到热捧,追星族比比皆是,人们更多地追求明星头顶的光环和奢靡的生活,网络在无形中给了这些人以标榜的推力,引导人们不择手段去渴望成功,去追求物质、崇尚金钱,信仰开始呈现低俗性、暂时性和混乱性。
⑹宣传失衡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念党和政府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存在明显欠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过于片面化、抽象化和教条化,注重理论层面的理解,主张对其进行所谓的"学术性"的研究。
不是立足于客观实际,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阐释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严重脱节,致使共产主义信仰的孤立化和终极化。
信仰危机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信仰危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仰危机在我国逐渐显现,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我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信仰危机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信仰危机。
信仰危机是指人们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困境和挑战时,对原有信仰的怀疑、动摇甚至丧失,导致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现象。
在我国,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仰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导致信仰缺失。
他们失去了对真善美的追求,道德底线不断降低。
二、价值观扭曲。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一些人盲目追求西方价值观,忽视传统文化,导致价值观扭曲。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责任,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三、道德沦丧。
在信仰危机的影响下,一些人道德观念模糊,丧失了道德底线。
他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面对信仰危机,我们应如何应对呢?一、加强信仰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承担起培养青少年信仰的责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信仰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我们的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加强道德建设。
我们要加强道德教育,倡导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总之,信仰危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只有加强信仰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我们才能战胜信仰危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谢谢大家!。
浅析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
浅析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篇一:论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与重建论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与重建道德信仰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调整期,人们在惊叹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和精神生活多样化的同时,却面临道德信仰危机。
如何认识当前的道德信仰危机,如何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信仰体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我国道德信仰危机的现状道德信仰危机是指人们对既有道德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这种信仰体系缺失的一种精神状态。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既有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抛弃,二是新信仰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当前的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道德评价标准失衡。
中国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利益结构乃至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念必随之而变,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些多元化的价值标准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又都可以找到反向标准,它同样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其中的一些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与现代化价值目标不一致,其导向作用受到质疑或否定,而新的主导性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的确立又非一朝一夕便可能。
1.2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严重。
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物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成为人们追逐的直接目标。
像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案”、烟台龙口“毒粉丝案”、河北香河的“有毒韭菜”、四川的“敌敌畏泡菜”、以及去年的毒奶粉事件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突出了无序的市场秩序,实则反映了公民道德信仰危机这一更深刻的原因。
1.3道德情感的麻木、缺失。
信仰首先是情感的认同,然后才是行为上的拜从。
从构成道德信仰的基本要素看,道德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伴随着道德信仰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和体验,通常表现为对道德理想目标和道德规范体系的敬重、忠诚、虔诚、向往等强烈情感。
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
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1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如陈独秀先生把科学作为一种真实的信仰。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仰。
《辞海》认为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为之行动的准则”。
汉语大词典认为,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
这是从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或者理论体系等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确信来说。
从价值观角度来看,信仰是一种终极价值追求。
荆学民教授认为,“信仰问题是一个价值和价值观念的问题,但不是一般的价值观念的问题,而是统摄整个价值观念的核心问题,因而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另外,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认为,信仰是通过人的思维达到的人的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促使我们坚定地去行动,并使我们的行动更加具有效率。
还有的学者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信仰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与人密不可分。
综合不同角度上的描述,我们认为,信仰是构成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或者个人一定时期的文化,精神,意识等的相对稳定的东西,是人们基于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和人生终极发展状况的总体性把握。
2信仰的基本特征2.1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定的家庭背景中,一定个人的社会体验等的结果。
信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东西,人与人的信仰也不一样,信仰是与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历程,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的。
2.2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具有精神升华性。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不但具有认识功能,而且还满足了人的情感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
人不仅是有物质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一定精神上的需求,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信仰后,他的精神是有所寄托,是不会在物欲的世界里迷失自己的。
2.3信仰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一种极高的确信信仰一经形成,其核心原则很难轻易变动,信仰渗透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喜怒哀乐,影响人的做事方式,情感的体验。
对于人的实践,信仰起到了精神指导作用,相比一般的认识,知识具有更加强烈的精神力量。
信仰危机5分钟演讲稿
信仰危机5分钟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全体观众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谈论的主题是信仰危机。
信仰,是我们人类内心的一种力量,是我们思考、行动的动力源泉。
然而,在这个充满纷扰和变革的时代,我们可能会遭遇到信仰的危机,这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挑战。
信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向和意义。
它使我们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并且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保持坚定。
信仰是我们在黑暗中的明灯,是我们追求成长和进步的力量。
然而,现实世界中的变革和挑战往往会撼动我们对信仰的坚守。
我们或许会遇到挫折和困惑,或许会面对道德和伦理的困境,或许会亲身经历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事件。
这些都可能引发我们内心的信仰危机。
信仰危机,有时候是因为外部的压力和影响。
社会的变化、家庭的影响、朋友的观点等都可能对我们的信仰产生冲击。
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迷失,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应该怎样去行动。
但是,信仰危机更多的时候是源自内心。
我们不能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的信念和观点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发生演变。
我们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信念,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寻找新的信仰。
面对信仰危机,我们应该首先审视自己的内心。
我们需要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困惑和矛盾,认识到这是成长的一部分,是我们不断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的机会。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纳新的观点和思想,同时也要保持批判性的思维,不盲目从众,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做出决策。
在信仰危机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进行反思和思考来寻找重新建立信仰的途径。
我们可以回想起自己信仰的初衷和动力,思考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信仰,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
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思考它们是否与现实世界相契合,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对话来寻求信仰的支持和指引。
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听取他们的观点和建议,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信任和尊重他人,但也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大学生信仰危机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我们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话题——信仰危机。
信仰,是人生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信仰,是心灵的支柱,支撑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了一种信仰危机,这无疑是对我们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阻碍。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及解决之道。
一、信仰危机的表现1. 价值观扭曲: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大学生开始追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忽视集体主义、奉献精神。
2. 人文素养缺失: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导致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
3. 情感冷漠:在人际关系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冷漠、自私,缺乏关爱他人的意识。
4. 社会责任感不强:面对社会问题,一些大学生选择逃避、沉默,缺乏担当精神。
二、信仰危机的原因1.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不良思想观念开始渗透到校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
2. 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家庭过分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精神层面的培养,导致孩子缺乏信仰。
3. 学校教育的不足: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学科成绩,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出现偏差。
4. 大学生自身因素:在成长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对信仰产生怀疑,对生活失去信心,导致信仰危机。
三、应对信仰危机的对策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论坛、文艺演出等,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3. 关注家庭教育:家庭要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培养孩子的信仰意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压力,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5. 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
当代青年的信仰危机及青年主导价值观的构建
党, 热爱祖 国, 热爱社会主义 ,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 高度认 同邓 小平 理论 和 ‘ 三个 代表 ’ 重 要 思想 , 充分信 赖 以胡锦 涛 同志 为总 书 记 的党 中
央, 对坚持 走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道 路 、 现全 面建 实
主义 对于 我 国现 代 化 建 设 依 然 具 有 重 要 指 导 作 用” , 时 多数 学 生 是 肯定 的 , 有 3 .7 的学 生 也 9 8%
"
-
一
价值 观 的途径 。
关键 词 : 青年 ; 仰 危机 ; 信 主导价值 观 中图分类 号 : 4 2 6 D 4 .2 文 献标识 码 : A
1 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青年信仰现状
20 0 4年 8月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颁 发 了 中发
敏锐 性较 强 、 治参与 意识较 浓 ; 部分 青年政 政 也有
治观 消 极 、 颓废 的特点 , 现 为对 政 治不 关心 、 表 政
治敏 锐性弱 。例 如 王绍 玉 在 《 越 转 折—— 当代 跨 青年 价值取 向报 告》 中介 绍 : 问及 “ 中 国共产 在 在 党领 导下 , 中国的未 来 大有 希望 ” 一 问题 时 , 这 其 调查 对 象 中有 5. 1 的学 生 表 示 赞 成 , 94% 有 4 .9 0 5 %的学 生 表示 模 棱 两 可 。 当 问及 “ 产 主 共 义 最 终 一 定 会 实 现 ”的 问 题 时 , 成 的 有 赞
教育科学“ 十一 五 ” 划 课题 ( 09一J GH Z一04 规 20 K A 17)
2 当代青年信仰危机原 因分析
信仰是人生的终极关怀 , 青年在信仰上存在 的问题势必对其健康成长产生较大的消极影 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青少年的信仰危机》开始这个论题之前有必要对于“信仰”进行一下认知,只有了解了信仰对于个人的作用与意义,才能晓得当出现信仰危机的时候,对于个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和影响,甚至于是对一个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
谷歌对于“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巨大的。
信仰价值的关键在于它的“支柱”作用。
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
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
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
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信仰的价值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所有类型的社会群体中,青年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部分了。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青少年正处在一个远离社会又即将进入社会的阶段。
对于我自身而言,因为我本身的角色就是一名青少年,身处这样一个“当事人”的角色,所以对于我们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特性,心里,价值观等等是有一个大概的体会和认知的。
青少年面临的问题,以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
也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即将出现和面临的种种问题。
有人评价我们这群人,说“这一代年轻人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躁。
”的确,我们是躁动的一代,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飞速更新换代信息时代。
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快速、简单、方便、时尚。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
可是青少年心中那填补不了的空洞却在日益扩大。
青少年们从之前强迫式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之后,以为自己总算找到一片属于自己任意发挥的空间。
现在不是流行一句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吗!这样一种自我的思想形态在青少年们心里根生蒂固。
这样的一种思想到底是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还是仅仅只是人的私欲膨胀以至想当然地以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可怕的世界观的延伸呢?“人心里怎样思量,他的行为就怎样。
”现在的青少年们普遍找不到学习的意义,甚至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在这个群体内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权威的力量告诉自己人生到底是什么,如此生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学习成了社会“压迫”的继续,就业成了谋生手段无奈的选择。
任何事物没有了原来真实、真正的意义,除了只是自己存在的理由。
于是人们开始选择逃离,学会麻痹自己。
网络、酒吧、舞厅、商店……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场所和虚拟世界寻找出口,逃避内心深处无法满足的空洞。
但一个人什么都能逃避,却不能逃避自己。
最悲惨的结局就是选择死亡,以此做最终绝望的选择和对社会文化力量的对抗。
这些人,到底缺少什么?又何以做出许许多多让人费解却又被深深理解的举动?又为何在绝望中选择麻木或者彻底的离去?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我想,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缺乏信仰,也就是今天所要探讨的当代青少年的“信仰危机”问题。
没有真正的信仰告诉青少年们人生的意义,人存在的价值以及合理性。
所以青少年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陷入绝境。
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在于信仰的缺失,青少年们陷入了信仰危机,深究下去,但这样的信仰缺失是如何产生的呢?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信仰对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信仰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以内在的自我约束。
目前,青少年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信仰发生危机等不可忽视的倾性思想问题,若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国家前途命运。
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同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紧密的结合起来,当由计划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人们很难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区别开来,相反的却极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怀疑和否定,造成青少年在接受时的错误观念,造成一种信仰上的危机。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社会主义即将胜利的基础上的”。
然而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的迹象,好像更加繁荣。
1989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东欧各国发生巨变,走上非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再坚持马克思主义,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动,给中国原有的共产主义信仰造成很大的冲击,青少年从历史中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理论是否正确,能否实现,于是就产生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
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
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
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思想。
高校思想教育的缺失。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大多是单方面“灌输式”的静态沟通,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传递出来的教育信息对于他(她)只是一种被“知会”的信息而己,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把马列主义教育放到最低的位置,以至于学生们对这方面的教育出现抵触情绪。
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
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
这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之高校内部改革步伐加快,超过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
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青少年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
在学校中,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在校青少年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
这种教育体制和青少年现实的选择相脱离。
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
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们无法判断对错。
看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药到病除”,但这副治疗“信仰危机”的良药是什么呢?答案是多反面的,因为所考虑的方面是多方向的。
形势发展越迅速,每个单位时间里发生的变化就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也就更需要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来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
在缺乏信仰的情况下,当然可以通过强化外部控制来维持社会秩序,但强化外部控制意味着增大社会压力,社会压力高则容易导致心理对抗,反而使社会控制能力降低。
面对当前青少年在行为上的迷茫和混乱,在精神上的痛苦和失落,我们高校教育者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对青少年信仰的教育。
对青少年信仰的教育,关键是搞好理想信念教育。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
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只重视课堂上简单的灌输,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教师不能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老师在同学的发言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对此提出解决青少年思想问题的对策。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还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环节,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互联网,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体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没有足够的理论和学识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没有崇高的理想,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同时,教师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
舆论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正确的社会舆论对青少年强化信仰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们在信仰方面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各种报刊杂志甚至于电视电影都很少看到有关信仰方面的内容。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手段,净化舆论环境,恰如其分地宣传理想信仰。
报刊杂志可以开辟专栏,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现象,以正确的方法对待和吸收西方文化,大力弘扬共产主义价值观和信仰。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设网上党校、团校,丰富舆论宣传的形式。
要善于把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与舆论宣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典型宣传和对“热点”问题的引导,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向青少年宣传科学理论,真正使党的路线方政策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共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通过科学而充分说理去做好解难释疑工作。
要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在大力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错误思潮,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主义精神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和批驳,帮助和引导青少年划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限,增强政治免疫力,提高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三)为了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还要研究青少年的接受心理。
研究青少年的接受心理,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
过去,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是从党和国家的需要来考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不大注意同时考虑受青少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