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会考复习总结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概念:(了解)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主要表现:(了解、选择题)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3、中国水分分布特点:(重点)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分布:(重点、看图)中国西北、世界干旱地区(如热带沙漠气候)5.荒漠化的成因(重点、选择题及综合题)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②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注意: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了解)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了解)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了解)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重点、综合题)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7、次生盐渍化:(理解记忆)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
成因: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的环境作用:(重点、选择题)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热带雨林的分布(了解、看图)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巴西面积最大。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了解)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生命存在的重要功能,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3.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它们通过水循环相互转化。
4.陆地的基本构造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陆地是地壳上海拔较高并露出水面的部分,海洋是被水覆盖的部分。
陆地主要构成有大陆和岛屿。
5.地壳的构造与运动地壳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组成,具有不均匀分布和多样化的构造。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错和折叠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1.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研究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包括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等。
2.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城市体系是由城市和城市间的联系组成的空间网络。
城市体系可以根据城市的大小、地理位置和功能特点进行划分。
3.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工业地理与工业发展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工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5.人口地理与人口分布人口地理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地理与自然资源1.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包括区域的划分方法、区域类型和区域发展等内容。
2.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根据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进行分类。
3.能源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是支持人类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复习要点
第二章知识点1、荒漠化的类型、分布及成因2、如何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3、沼泽湿地的成因、生态效益。
湿地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4、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5、森林减少的危害:1、荒漠化的类型、分布及成因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流水侵蚀而致;次生盐渍化主要指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水源灌溉不当的地区易发生。
2、如何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3、沼泽湿地的成因、生态效益。
湿地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3)土质黏重,地下有冻土层,不易下渗(4)降水集中,河网密布(5)河流有凌汛现象生态效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开发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保护性开发如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
4、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5、森林减少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1、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及主要分布: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流水侵蚀而致;次生盐渍化主要指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水源灌溉不当的地区易发生。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具体表现: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稠密。
(人口迁移)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复习总结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
1、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 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 灌溉等综合效益;
2、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 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
2、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 保护性耕作技术。
2.5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②离铁矿区较近: 法国东北部洛林高原铁矿
③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④便利的水陆交通: 欧洲的十字路口
⑤广阔的市场:
德国、西欧市场
衰落的原因:
区 专 门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
与小麦带相似,但降 水量较多
化
棉花带
混合农业 带以南
位置偏南,光 热丰富
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问题:
1、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 风暴”的发生;
2、能源消耗大; 3、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 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 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
•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 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 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 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位置、范围
形成原因
东北部、
气候(湿冷)\土地
农 业
乳畜带 五大湖沿岸
(贫瘠)适合牧草生长; 消费市场大
生 产 地
中部(冬小
小麦带 麦)和北部 (春小麦)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二章汇总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 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 气候受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3. 西北发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1)大气:,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2)水:水资源短缺,河流稀疏。
(3)地形:多高山、高原、盆地,阻挡海洋水汽进入。
(4)植被:稀疏,以荒漠和草原为主。
(5)土壤: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4. 以以西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5. 西北地区绿洲主要分布在。
绿洲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
6.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当;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分配不当;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
(5)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7. 西北荒漠化的对策有(1)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改进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2)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植树种草;设置沙障工程。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调整农业结构。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8. 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有(1)削减风力。
(2)截留水分。
9. 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其自然原因是(1)地形:低洼,排水不畅。
(2)水:地下水位高。
(3)大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在华北,春季升温快,雨季未到,降水少,蒸发强,且多大风)10. 土地盐碱化的对策(1)水利改良:灌溉、排水。
(2)农业改良:改善耕作、平整土地。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免费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免费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免费总结好地理的每一个知识点,对你的考试是有帮助的。
那么关于高二必修三的地理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仅供参考。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一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①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短缺;②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③生态破坏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
二、可持续发展1、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压力。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4、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
● 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①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② 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③ 调整产业结构;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⑤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⑥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
第二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按单一或综合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
区域内部具有连续性和相似性(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和联系性(开放性)。
二、区域特征分析某个区域,应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及人文三方面分析。
1、地理位置特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
纬度位置(热量带)、海陆位置(内陆还是沿海,临哪个海)、相对地理位置(所属地区;临近的国家或省区或重要城市等;临近的山脉、河流等)、交通地理位置等。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模块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模块知识点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
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模块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模块知识点1自然资源(能源)和工业关系1、联系:①自然资源(能源)和工业关系 A、土地、矿产和水等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B、能源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动力,如能源利用经历了柴草——煤——石油时代。
②自然资源(能源)和工业布局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和冶金工业应分别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动力基地,无资源区和方便运输原料的工业就分别布局在沿海和市场。
③自然资源同我国工业基地和工业带的关系: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和三大工业地带资源与能源分布特点、决定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
2、存在的问题:①工业以矿物燃料(煤、油、气)为主,"三废"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问题严重;②资源(能源)短缺和利用率低;③资源加工业发达区,环境污染严重;④我国东部工业发达,但资源和能源短缺,西部相反。
联系"西气东输"3、应采取的措施①能源开发和节约并重;②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利用新能源、减少用煤量,发展洁净煤和清洁燃烧技术;③提高综合利用率,减少"三废"排放④以煤等为燃料的企业应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石化厂应在居民区河流的下游;⑤处理好原料产区和加工区以及东西部间的关系,加快工业西移和资源东输。
4、运用的相关基础知识点①各类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优缺点、分布和利用;②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特点、分布及工业布局的原理和趋向;③我国各大工业基地和三大工业地的资源和能源特点及分布。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模块知识点2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3)推动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4)推进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知识点总结_6285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 3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学过去仅指地球的画图与勘查,今日已成为一门范围宽泛的学科。
查词典地理网为大家介绍了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 3 第二章知识点,请大家认真阅读,希望你喜爱。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我国西北地区大概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内行政区划上大概包含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散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挨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要素自然要素:①干旱的天气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柔弱性②天气异样能够使柔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致使荒漠化的主要自然要素。
人为要素:①过分樵采②过分放牧③过分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经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一样历史期间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分垦耕致使。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加,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 20 世纪 50 年月人口激增,管理失误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举措内容:①预防潜伏荒漠化的威迫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保护生态均衡与提升经济效益相联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联合要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举措: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举措和工程举措修建防备林系统③调理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纳综合举措,多门路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加塔克拉玛干荒漠及四周荒漠化的自然原由是:天气干旱,风化微风蚀作用激烈。
人为原由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由, A. 人口增加快速 B.天气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地区内粮食自给,鼎力开荒种粮 D.耕种技术落伍,浇灌举措不妥,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 )(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举措是:拟订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分放牧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举措和工程举措相联合。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总结知识要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总结知识要点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总结知识要点(一)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总结知识要点(二)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三一文库()/高二〔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小编准备了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为大家推荐了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汇总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分布: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本质: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表现: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成因:二因——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因素发生变异强烈蒸发↑↑▲次生盐渍化:大水漫灌→→→地下水上升→→→盐分在土壤表层聚集→→→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因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岩层裸露。
如我国南方地区的“红色岩漠”(流水侵蚀作用)2.西北地区(1)范围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范围: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气候界线: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特点:东部是高原、西部是高大山系和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部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3)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周围高山高原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干旱是荒漠化的潜在威胁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基本条件;①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的干旱季节——动力条件;(2)气候异常(主要自然因素)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①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2)荒漠化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①过度放牧;①过度开垦;①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5.荒漠化防治的措施(1)荒漠化防治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①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①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防治原则①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①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治理措施(因地制宜)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学习要点:第一节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学习要点:第一节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⑴概念⑵形成⑶主要表现⑷影响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2.地貌特点: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能够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同步练习题】
1.从干湿地区划分看,多伦县应属于()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2.牲畜头数的变化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世界气候变暖
答案:1.B2.A。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常考知识点:第二节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常考知识点:第二节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常考知识点:第
二节
当高中倒计时的钟声开始响起,一段全新的旅程也即将开启。
那是一个新的环境,那更是一座新的高峰!等着你去攀登!你准备好了吗?现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整理如下。
1、森林资源及现状
①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② 森林的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③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原因: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
④ 森林急剧减少导致的问题: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 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
● 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和保护
2.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 )
A.春季的东南丘陵 C.秋季的山东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 D.冬季的天山山脉
同学们是不是有着聪明的头脑呢?接下来,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来供同学们练习从而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大家一定要认真做哦,更多请点击【高二地理必修】栏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但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趋势仍在加剧,尤其热带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7、亚马孙雨林开发: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开发规模小,没有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巴西利亚、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并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