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研究

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研究

㊀Guihaia㊀Jun.2023ꎬ43(6):1145-1154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2206062霍华珍ꎬ蔡爱华ꎬ郭春雨ꎬ等ꎬ2023.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J].广西植物ꎬ43(6):1145-1154.HUOHZꎬCAIAHꎬGUOCYꎬetal.ꎬ2023.Componentsꎬ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ofwaterextractsfromdifferentvarietiesofrawtea[J].Guihaiaꎬ43(6):1145-1154.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霍华珍1ꎬ蔡爱华1∗ꎬ郭春雨2ꎬ谢运昌1ꎬ李典鹏1(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ꎬ广西植物功能物质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ꎬ广西桂林541006ꎻ2.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ꎬ广西桂林541004)摘㊀要:为比较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的差异ꎬ确定各成分与活性之间的相关性ꎬ该文选取制作六堡茶常用的7个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作为研究对象ꎬ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总多酚㊁总黄酮㊁茶多糖的含量ꎬ以DPPH 清除能力㊁ORAC值和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为指标评价毛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ꎬ并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ꎮ结果表明:(1)7个茶树品种毛茶水浸出物㊁总多酚㊁总黄酮㊁茶多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ꎬ含量最高的分别为黄金茶(53.42%ʃ0.14%)㊁桂红4号(40.87%ʃ1.09%)㊁云南大叶种(27.17%ʃ0.26%)㊁福云6号(2.70%ʃ0.02%)ꎮ(2)对DPPH 清除能力㊁ORAC值存在显著差异ꎬ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抗氧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宛田种ꎮ(3)对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ꎬ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降血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桂青种ꎮ(4)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均与总多酚㊁总黄酮含量有较强正相关ꎮ综上认为ꎬ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宛田种㊁桂青种的毛茶品质均较好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同时具有开发成抗氧化㊁降血糖功能食品的前景ꎬ宛田种㊁桂青种分别具有开发成抗氧化㊁降血糖功能食品的潜力ꎻ总多酚㊁总黄酮对毛茶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的贡献较大ꎬ在毛茶进一步的加工利用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对这类成分的保护ꎮ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毛茶原料筛选和加工方式选择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ꎮ关键词:不同品种ꎬ毛茶ꎬ水浸出物成分ꎬ抗氧化活性ꎬ降血糖活性中图分类号:Q94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23)06 ̄1145 ̄10Componentsꎬ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ofwaterextractsfromdifferentvarietiesofrawteaHUOHuazhen1ꎬCAIAihua1∗ꎬGUOChunyu2ꎬXIEYunchang1ꎬLIDianpeng1收稿日期:2022-12-18基金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20302018 ̄10)ꎻ广西植物功能物质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ZRJJ2022 ̄7ꎬZRJJ2020 ̄3ꎬZRJJ2018 ̄2)ꎻ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桂植业21004ꎬ桂植业22001)ꎻ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QZ ̄C ̄1901)ꎻ桂林市创新平台和人才计划项目(20210102 ̄3ꎬ20220124 ̄13)ꎮ第一作者:霍华珍(1993-)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ꎬ(E ̄mail)hhz5951@foxmail.comꎮ∗通信作者:蔡爱华ꎬ副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ꎬ(E ̄mail)356542930@qq.comꎮ(1.GuangxiKeyLaboratoryofPlantFunctionalPhytochemicalsandSustainableUtilizationꎬGuangxiInstituteofBotanyꎬ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and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Guilin541006ꎬGuangxiꎬChinaꎻ2.GuangxiTeaResearchInstituteꎬGuilin541004ꎬGuangxiꎬChina)Abstract:Tocomparethedifferencesintheactivecomponentsꎬthe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invitrobetweensevendifferentvarietiesofrawteawaterextractsꎬandtodeterminethecorrelationbetweeneachingredientandactivityꎬthecontentsoftotalpolyphenolsꎬtotalflavonoidsandteapolysaccharidesinthewaterextractsofrawteaanditsinfusionweredetermined.The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ofrawteawaterextractswereevaluatedbyDPPH scavengingabilityꎬORACvalueandα ̄glucosidaseandα ̄amylaseinhibitionasindicatorsꎬandPearsoncorrelationanalysiswasperformed.Theresultswereasfollows:(1)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contentsofwaterextractꎬtotalpolyphenolsꎬtotalflavonoidsandteapolysaccharidesamongthesevenvarietiesꎬwhilethehighestcontentswerefoundinGoldentea(53.42%ʃ0.14%)ꎬGuihongNo.4(40.87%ʃ1.09%)ꎬYunnanbigleafspecies(27.17%ʃ0.26%)andFuyunNo.6(2.70%ʃ0.02%)ꎬrespectively.(2)Therewereals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DPPH scavengingabilitiesandORACvaluesamongthesevenvarietiesꎬwhilethevarietiesshowingbetterantioxidanteffectsinbothevaluationmethodsweretheLiupaogroupspeciesꎬGuihongNo.4andWantianspecies.(3)Theinhibitionsofα ̄glucosidaseandα ̄amylasebythewaterextractsofsevenvarietiesweresignificantlystrongerthanthoseofacarbosepositivecontrol.ThevarietiesshowingbetterhypoglycemiceffectsinbothevaluationmethodswereLiupaogroupspeciesꎬGuihongNo.4andGuiqingspecies.(4)The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wereallstronglyand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contentsoftotalpolyphenolsandflavonoids.InsummaryꎬrawteaqualityofLiupaogroupspeciesꎬGuihongNo.4ꎬWantianspeciesandGuiqingspeciesarebetterꎬamongwhichLiupaogroupspeciesandGuihongNo.4havetheprospectofdeveloping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functionalfoodꎻWantianspeciesandGuiqingspecieshavethepotentialofdeveloping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functionalfoodrespectively.Totalpolyphenolsandtotalflavonoidshaveagreatcontributiontotheinvitro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ofrawteaꎬsothat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protectionofsuchcomponentsduringthefurtherprocessingandutilizationofrawtea.Theresultsofthisstudy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thedevelopmentofLiupaoteaproductswithbetter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intheselectionofrawmaterialsandprocessingmethodsofrawtea.Keywords:differentvarietiesꎬrawteaꎬwaterextractcomponentsꎬantioxidantactivityꎬhypoglycemicactivity㊀㊀六堡茶为广西特有的传统名茶ꎬ属于黑茶类ꎬ不仅具有丰富的功能成分和良好的保健功效ꎬ还给人 红㊁浓㊁陈㊁醇 的感官体验ꎬ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黄敏周等ꎬ2020ꎻ马婉君等ꎬ2020)ꎬ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支持发展 千亿元茶产业 中的重要组团(李欣鞠ꎬ2019ꎻ孔妮ꎬ2020)ꎮ由于六堡茶是以鲜茶叶为原料ꎬ经初制工艺制成毛茶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制陈化(渥堆发酵)而成ꎬ因此六堡茶生产过程中间原料毛茶的品质优劣对六堡茶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马婉君等ꎬ2020)ꎮ然而ꎬ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发现ꎬ制作六堡茶所采用的毛茶来源于较多的茶树品种且原料质量不一ꎬ从而导致生产的六堡茶成品茶质量参差不齐ꎬ严重阻碍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ꎬ迫切需要评价这些茶树品种之间的毛茶品质差异ꎬ有利于六堡茶生产企业准确地选择毛茶中间原料以进一步稳定成品六堡茶的品质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方式的改变ꎬ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长且有年轻化趋势(杨玉洁等ꎬ2021)ꎮ抗氧化剂是能捕获并中和自由基ꎬ从而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害的一类物质(张泽生等ꎬ2017)ꎬ能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ꎬ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常用物质ꎮ随着生活中诱发自由基产生的辐射增多以及人类对健康越来越重视ꎬ抗氧化剂已成为食品以及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ꎮ然而ꎬ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剂多为西药ꎬ有较多毒副作用ꎬ并且不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龚艳振等ꎬ2012)ꎮ人们更青睐可长期食用㊁毒副作用小的天然抗氧化剂ꎬ选择茶产品时ꎬ除了注重口感外ꎬ人们也会更多关注它在抗氧化㊁降血糖方面的保健功效ꎮ因此ꎬ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ꎮ茶多酚(黄烷醇类㊁黄酮类㊁花青素㊁酚酸)㊁茶641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多糖是茶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ꎬ不仅具有抗氧化㊁降血糖㊁护肝等保健功效ꎬ还可以调节茶汤的口感ꎬ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性物质基础(刘小玲等ꎬ2012ꎻ宋林珍等ꎬ2018ꎻ马婉君等ꎬ2020ꎻ刘淑文等ꎬ2022)ꎮ茶叶中的活性成分通常是通过煮茶或泡茶的方式被人体所吸收利用ꎬ其茶汤中浸出物含量的多少反映出茶汤的厚薄㊁滋味的强弱程度ꎬ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其品质的优劣(刘小玲等ꎬ2012)ꎮ因此ꎬ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水浸出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对毛茶的品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ꎮ尽管已有较多有关六堡茶方面的研究报道ꎬ但主要集中于六堡茶成品茶活性成分(陈小强等ꎬ2008ꎻ林小珊等ꎬ2019ꎻ张均伟等ꎬ2019)㊁香气成分(温立香等ꎬ2021)㊁加工工艺(黎敏等ꎬ2021)和生物活性(叶颖等ꎬ2019ꎻ龚受基等ꎬ2020)等方面ꎬ而对六堡茶中间原料毛茶的相关研究较少报道ꎮ周伟勤等(2013)对不同季节的六堡茶原料茶树品种(六堡群体种㊁桂青种㊁云南大叶种)鲜叶中的茶多酚㊁水浸出物㊁儿茶素含量进行了测定ꎬ并对其毛茶进行感官(外形㊁汤色㊁香气㊁滋味㊁叶底)评价ꎬ结果表明六堡群体种更适制六堡茶ꎬ而该文献却未涉及毛茶中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ꎬ并且采用的茶树品种较少ꎮ林国轩等(2012)报道了9个品种不同季节茶鲜叶的活性及营养成分含量ꎬ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高的茶树品种适制六堡茶ꎬ虽然该文献采用的茶树品种较多ꎬ但未涉及毛茶中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ꎮ刘小玲等(2012)对7种六堡茶及单一产地(柳州)六堡毛茶制备的水浸出物㊁总多酚㊁总黄酮㊁总游离氨基酸等含量进行了测定ꎬ结果表明毛茶水浸出物含量㊁总多酚㊁总黄酮含量均比六堡茶成品茶高ꎬ但该文献所用毛茶的茶树品种不详且未涉及不同茶树品种之间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ꎮ黄敏周等(2020)对不同干燥工艺的毛茶品质进行感官评价ꎬ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为萎凋棚下晾晒4h辅助鼓风工艺ꎮ由此可见ꎬ已有的关于毛茶的研究仅侧重于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含量水平方面ꎮ然而ꎬ从其保健价值角度来看ꎬ由于缺少对不同品种毛茶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比较的研究ꎬ因此无法科学判断不同品种毛茶的保健价值及成分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ꎮ 七分靠原料ꎬ三分靠工艺 ꎬ这说明毛茶原料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与六堡茶产品的保健价值具有密切关系ꎮ本研究以制作六堡茶常用的主要茶树品种(六堡群体种㊁桂青种㊁宛田种㊁云南大叶种)以及桂红4号㊁黄金茶㊁福云6号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为对象ꎬ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ꎬ并利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ꎬ确定各成分与活性之间的相关性ꎬ从活性成分含量㊁体外抗氧化以及降血糖活性3个方面综合考虑ꎬ优选出品质较好的毛茶原料品种ꎬ以期为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毛茶原料筛选和加工方式选择方面提供科学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试剂鲜茶叶来自树龄为6a的7个茶树品种ꎬ于2021年4月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园ꎬ并统一按一芽三叶标准进行采摘ꎮ7个茶树品种分别为黄金茶(L1)㊁六堡群体种(L2)㊁桂红4号(L3)㊁福云6号(L4)㊁宛田种(L5)㊁云南大叶种(L6)㊁桂青种(L7)ꎮ芦丁(纯度ȡ98%ꎬ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ꎬ没食子酸㊁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㊁维生素C(VC)(纯度ȡ98%ꎬ上海士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ꎬ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美国sigma公司)ꎬ福林酚(FC)试剂㊁亚硝酸钠㊁九水合硝酸铝㊁氢氧化钠㊁95%乙醇㊁磷酸二氢钾㊁磷酸氢二钾㊁1ꎬ1 ̄二苯基 ̄2 ̄三硝基苯肼(DPPH)㊁2ꎬ2ᶄ ̄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ABAP)㊁荧光素钠㊁对硝基苯基 ̄α ̄D ̄吡喃半乳糖苷(PNPG)均为分析纯ꎬ试验用水为实验室自制超纯水ꎮ1.2仪器和设备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ꎬ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ꎬXS205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ꎬRIOS8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ꎬ移液器(美国ThermoFisher公司)ꎬTD5A ̄WS低速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ꎬHH ̄S4恒温水浴锅(上海况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ꎬN1100旋转蒸发仪(上海艾朗仪器有限公司)ꎬTecanSpark多功能酶标仪(上海帝肯贸易有限公司)ꎬBCD ̄213D11D双门冰箱(广东容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ꎬMJ-系列霉菌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ꎮ74116期霍华珍等: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1.3方法1.3.1六堡茶毛茶及其水浸出物的制备㊀参考黄敏周等(2020)的六堡茶毛茶制作工艺ꎬ将鲜叶先在萎凋棚下晾晒4hꎬ再经滚筒杀青㊁揉捻后以提香机70ħ烘至茶样足够干ꎬ即得六堡茶毛茶ꎮ将毛茶进一步粉碎后密封置于-20ħ保存ꎬ备用ꎮ按GB/T8305 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ꎬ2013)的方法对毛茶水浸出物进行提取ꎬ所得提取液分装后置于-20ħ保存ꎬ待用ꎮ1.3.2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㊀按GB/T8305 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ꎬ2013)的方法对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ꎬ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ꎮ1.3.3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浸膏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㊀参考GB/T8313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ꎬ2018)中的福林-酚法ꎬ并稍作改进ꎮ取毛茶水浸出物提取液0.2mL进行测定ꎬ加水补足至6mLꎬ随后分别加入FC试剂0.5mLꎬ混匀ꎬ10min后加入1.5mL20%Na2CO3溶液ꎬ充分混合后加水定容至25mLꎬ30ħ避光反应30minꎮ以水为空白对照ꎬ在7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ꎮ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ꎬ水浸出物浸膏中总多酚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ꎬ按式(1)计算ꎮ总多酚含量(%)=水浸出物提取液中总多酚(g)/水浸出物浸膏质量(g)ˑ100(1)1.3.4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浸膏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㊀参考罗磊等(2016)的硝酸铝比色法ꎬ并稍作改进ꎮ取毛茶水浸出物提取液1.0mL进行测定ꎬ用50%乙醇补足至10.0mLꎮ加入5%的亚硝酸钠溶液1.0mLꎬ混匀ꎬ10min后再加入17.6%的九水硝酸铝溶液1.0mLꎬ摇匀ꎬ放置10minꎬ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ꎬ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ꎬ摇匀ꎬ放置30minꎬ同时做试剂空白ꎬ于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ꎮ以芦丁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ꎬ水浸出物浸膏中总黄酮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ꎬ按式(2)计算ꎮ总黄酮含量(%)=水浸出物提取液中总黄酮质量(g)/水浸出物浸膏质量(g)ˑ100(2)1.3.5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浸膏中茶多糖含量的测定㊀参照GB/T40632 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ꎬ2021)中的苯酚-浓硫酸比色法进行茶多糖含量测定ꎮ1.3.6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的测定1.3.6.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㊀参考李明杨等(2022)的方法ꎬ并稍作改进ꎮ将毛茶水浸出物稀释成合适的系列浓度的待测样品ꎮ分别精密量取1.0mL待测样品与2.0mL95%乙醇㊁1.0mL0.12mg mL ̄1DPPH溶液混合摇匀ꎬ于室温下避光静置反应20minꎬ作为样品组ꎮ以4.0mL95%乙醇为调零组ꎬ以相同体积的95%乙醇代替DPPH溶液为样品本底组ꎬ空白组为3.0mL95%乙醇和1.0mLDPPH溶液ꎬ在51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ꎮ以VC为阳性对照物(浓度梯度为5㊁10㊁15㊁20㊁25μg mL ̄1)ꎬ清除率按式(3)计算ꎮ清除率(%)=[1-(T-T0)/C]ˑ100(3)式中:T表示样品组的吸光度ꎻT0表示样品本底组的吸光度ꎻC表示空白组的吸光度ꎮ毛茶水浸出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半数清除浓度IC50表示ꎬIC50值越小说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越强(吕平和潘思轶ꎬ2020)ꎮ1.3.6.2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radicalabsorbancecapacityꎬORAC)㊀参照Wen等(2016)的方法测定水浸出物样品的ORAC值ꎬ并表示为每克水浸出物浸膏(干重)的Trolox当量(μmolTE g ̄1)ꎮORAC值越大说明毛茶水浸出物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越强ꎬ其抗氧化活性越高ꎮ1.3.6.3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㊀按Pan等(2020)的方法ꎬ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对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ꎮ抑制50%的酶活所需要的样品质量浓度用IC50值表示(μg mL ̄1)ꎬIC50值越小说明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越强ꎮ1.3.6.4α ̄淀粉酶抑制活性㊀参考柳梅等(2017)的DNS法ꎬ并稍作改进ꎮ将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1.0mL)和1U mL ̄1α ̄淀粉酶(1.0mL)混合ꎬ在37ħ下孵育10minꎬ随后加入1.0mL1%可溶性淀粉溶液(已煮沸糊化)ꎬ在37ħ下反应15minꎬ取出ꎬ经高温灭酶后分别加入1.5mLDNSꎬ继续煮沸8minꎮ将混合体系定容至25mLꎬ以水代替α ̄淀粉酶溶液㊁1%可溶性淀粉溶液为校零管ꎬ于54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A1ꎬ以无样品的反应体系为空白对照ꎬ测定其吸光度A0ꎬ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ꎻ试剂背景以水校零ꎬ以等体积水取代DNSꎬ测定其吸光度A2ꎮ按式(4)计算抑制率ꎮ841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α ̄淀粉酶抑制率(%)=[1-(A1-A2)/(A0-A2)]ˑ100(4)抑制50%的酶活所需要的样品质量浓度用IC50值表示(μg mL ̄1)ꎬIC50值越小说明对α ̄淀粉酶的抑制能力越强ꎮ1.3.7数据处理和分析㊀每个试验设置3个平行ꎬ采用Excel201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ꎬ结果用平均值ʃ标准差(xʃs)表示ꎮ样品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19.0软件ꎬ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和Duncan多重范围检验ꎬP<0.05表示差异显著ꎬ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ꎮ体外活性试验中的IC50值采用SPSS19.0软件中的Probit进行计算ꎮ采用Pearson对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及活性成分含量分析由图1可知ꎬ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含量变化范围为(45.18%ʃ0.11%)~(53.42%ʃ0.14%)ꎬ其中黄金茶的含量最高(53.42%ʃ0.14%)ꎬ其次是桂红4号ꎬ福云6号的最低ꎮ水浸出物含量不仅都高于国家标准(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ꎬ2016)对中小叶种绿茶水浸出物的规定(ȡ36.0%)ꎬ而且大于45%ꎬ说明这些茶树品种内容物丰富ꎬ具有较高的耐泡性(纪鹏彬等ꎬ2021)ꎬ满足六堡茶耐冲泡特性所需的物质基础ꎮ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总多酚含量在(34.50%ʃ0.22%)~(40.87%ʃ1.09%)之间ꎬ其中桂红4号的总多酚含量最高(40.87%ʃ1.09%)ꎬ比桂青种高出6.37%ꎬ两者总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ꎬ福云6号㊁桂青种的总多酚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ꎬ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中总多酚含量存在差异ꎬ这与苏秋芹等(201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ꎮ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总黄酮含量变化范围为(16.63%ʃ0.32%)~(27.17%ʃ0.26%)ꎬ含量最高的品种为云南大叶种(27.17%ʃ0.26%)ꎬ其次为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ꎬ含量最低的品种为桂青种(P<0.05)ꎮ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茶多糖含量分布范围为(1.76%ʃ0.04%)~(2.70%ʃ0.02%)ꎬ平均茶多糖含量为(2.23%ʃ0.03%)ꎬ其中福云6号的茶多糖含量最高ꎬ是云南大叶种的1.5倍ꎬ其余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茶多糖含量差异也较大(P<0.05)ꎮ以上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浸膏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ꎮ产生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茶树品种之间遗传基因的差异有关(刘淑文等ꎬ2022)有关ꎮ2.2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抗氧化活性比较由图2可知ꎬ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ꎬ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16.73ʃ0.02)μg mL ̄1]ꎬ其次为桂红4号[(17.20ʃ0.25)μg mL ̄1]㊁宛田种[(19.51ʃ0.19)μg mL ̄1]ꎮ由图3可知ꎬ不同品种的ORA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ꎮ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ORAC值在(5387.41ʃ39.71)~(6762.63ʃ50.81)μmolTE g ̄1之间ꎬ其中桂红4号㊁宛田种㊁六堡群体种的ORAC值相对较高ꎮ采用ORAC法与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的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不完全一致ꎬ这与周金伟等(2014)的研究结果相似ꎬ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这两种评价方法的自由基和作用机理不同有关ꎮ由于DPPH在溶液中以自由基形态和正离子态(DPPH+)存在ꎬ因此存在单电子转移和氢转移两种作用机制(李铉军等ꎬ2011)ꎮORAC法是一种经典的氢原子转移反应过程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ꎬ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续洁琨等ꎬ2006)ꎮ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中含有的大分子抗氧化剂含量可能不同ꎬ而大分子抗氧化剂由于空间位阻不能与DPPH自由基反应(续洁琨等ꎬ2006)ꎬ因此导致抗氧化效果有偏差ꎮ虽然所测样品采用ORAC法与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的结果存在差异ꎬ但桂红4号㊁宛田种㊁六堡群体种水浸出物的ORAC值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较高ꎬ说明这3个品种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余品种ꎮ2.3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体外降血糖活性比较由图4可知ꎬ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606.21ʃ4.30)μg mL ̄1ꎬ说明这些品种均94116期霍华珍等: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不同字母表示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ꎻ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P>0.05)ꎮ下同ꎮDifferentlettersindicatethatthereisa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contentsofactivecomponentsinthewaterextractandextractofrawteapreparedbydifferentteavarieties(P<0.05)ꎻthesameletterindicate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samebelow.图1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浸膏中活性成分的含量Fig.1㊀Contentsofactivecomponentsin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图2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ig.2㊀DPPHfreeradicalscavengingabilityof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可作为α ̄葡萄糖苷酶的天然抑制剂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青种㊁桂红4号水浸出物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更佳ꎬIC50值分别为(9.66ʃ0.11)㊁(10.87ʃ0.07)㊁(11.06ʃ0.11)μg mL ̄1ꎮ福云6图3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值Fig.3㊀ORACvaluesof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号㊁宛田种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低于六堡群体种(P<0.05)ꎬ其余品种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差异不大ꎮ由图5可知ꎬ部分品种对α ̄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5)ꎮ051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对α ̄淀粉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89.13ʃ1.07)~(160.15ʃ1.88)μg mL ̄1之间ꎬ均具有显著的α ̄淀粉酶抑制效果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桂青种比其他品种有更好的抑制α ̄淀粉酶活效果ꎮ两种体外降血糖评价方法的结果均显示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桂青种的体外降血糖活性更好ꎮ图4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Fig.4㊀Inhibitionofα ̄glucosidaseby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图5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对α ̄淀粉酶的抑制作用Fig.5㊀Inhibitionofα ̄amylaseby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2.4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活性成分与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由于样品活性越强ꎬ其IC50值则越小ꎬ因此进行活性成分与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时用1/IC50表示样品活性的强弱ꎮ由表1可知ꎬ总多酚含量分别与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ORAC值呈显著的正相关ꎬ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和0.817ꎬ表明总多酚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相关性ꎮ总多酚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ꎬ这是因为黄酮是多酚的组成成分之一ꎮ总多酚含量与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ꎬ总黄酮含量分别与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有中等强度㊁显著正相关ꎬ表明体外降血糖活性与总多酚㊁总黄酮相关ꎮ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与ORAC值具有显著正相关ꎬ表明这两种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可以相互佐证ꎮ同理ꎬα ̄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与α ̄淀粉酶抑制作用相关系数为0.929(P<0.01)ꎬ表明这两种体外降血糖的评价方法可以互为辅助参考ꎮ而茶多糖含量与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均没有正相关性ꎬ这与余启明等(2021)和宋林珍等(2018)的研究结果不同ꎬ可能是不同品种之间的茶多糖的分子量㊁化学成分㊁结构和立体构象不同从而导致体外降血糖活性不同(宋林珍等ꎬ2018)ꎬ具体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ꎮ3㊀讨论与结论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总多酚㊁总黄酮㊁茶多糖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ꎬ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也存在差异ꎮ两种抗氧化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宛田种毛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好ꎬ同时总多酚㊁总黄酮含量也较高ꎮ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ꎬ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也有较好的正相关ꎬ因此总多酚㊁总黄酮对毛茶抗氧化活性的贡献较大ꎮ总多酚含量与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有较好的正相关ꎬ总黄酮含量分别与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有中等强度㊁显著正相关ꎬ表明总多酚和总黄酮均具有降血糖活性ꎬ同时两者可能还具有协同作用ꎮ两种降血糖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桂青种的毛茶水浸出物比其余品种的降血糖活性更好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毛茶水浸出物的总多酚㊁总黄酮含量均较高ꎬ而桂青种的却低于其余品种ꎮ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潘福璐等(2020)研究表15116期霍华珍等: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表1㊀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1/IC50值㊁ORAC值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able1㊀Correlationanalysisof1/IC50valueꎬORACvalueandvariousindexesofrawteawaterextractsfromdifferentvarieties指标Index总多酚Totalpolyphenols总黄酮Totalflavonoids茶多糖TeapolysaccharideDPPH清除能力DPPHscavengingabilityORAC值ORACvalueα ̄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α ̄glucosidaseinhibitionα ̄淀粉酶抑制作用α ̄amylaseinhibition总多酚Totalpolyphenols10.850 -0.4950.751 0.817 0.5010.521总黄酮Totalflavonoids1-0.5370.6600.6140.4490.757茶多糖Teapolysaccharide1-0.419-0.394-0.586-0.839DPPH 清除能力DPPH scavengingability10.855 0.6220.564ORAC值ORACvalue10.2850.312α ̄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α ̄glucosidaseinhibition10.929 α ̄淀粉酶抑制作用α ̄amylaseinhibition1㊀注: 表示在0.05级别(双尾)ꎬ相关性显著ꎻ 表示在0.01级别(双尾)ꎬ相关性显著ꎮ㊀Note: indicatessignificantcorrelationat0.05(two ̄tailed)ꎻ indicatessignificantcorrelationat0.01(two ̄tailed).明茶叶中多酚组分ECG分别与EGCG㊁GCG两两组合对抑制α ̄葡萄糖苷酶活性存在协同作用ꎬ且这两种组合及组合内不同含量配比对α ̄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存在差异ꎬ因此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中ECG㊁EGCG㊁GCG的含量组成差异对降血糖活性产生影响ꎻ茶多糖的单糖组成㊁分子量㊁支链结构㊁立体构象是影响其降血糖活性的重要因素(杨玉洁等ꎬ2021)ꎬ如糖醛酸能明显影响多糖的活性ꎬ而茶树品种间的中性糖㊁糖醛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刘思思ꎬ2009)ꎬ因此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茶多糖的单糖组成㊁分子量㊁支链结构和有效结构含量等方面可能不同ꎬ从而影响其降血糖活性ꎮ桂青种的体外降血糖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ꎮ综上所述ꎬ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宛田种㊁桂青种的毛茶品质均较好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同时具有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功能食品的前景ꎬ宛田种㊁桂青种分别具有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功能食品的潜力ꎻ总多酚㊁总黄酮对毛茶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均有较大贡献ꎻ总多酚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ꎬ但在高湿高温及强光条件下含量迅速下降(沈生荣ꎬ1993)ꎮ为得到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ꎬ在毛茶进一步的加工利用过程应着重注意对这类成分的保护ꎬ不宜长时间使用高温㊁强光直射的加工方式ꎮ储存时应密封避光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或冷藏ꎮ总黄酮是总多酚的组成成分之一ꎬ因此其保护方法与总多酚的一致ꎮ另外ꎬ为保证同一品种茶树品质的稳定性ꎬ在对茶树进行异地引种栽培时ꎬ宜选择地域㊁土壤㊁气候㊁海拔高度等条件与原产地相近的地理环境(刘淑文等ꎬ2022)ꎬ同时还需采用统一的茶叶采摘标准ꎮ本研究为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毛茶原料筛选和加工方式选择方面提供科学依据ꎮ参考文献:CHENXQꎬYEYꎬCHENGHꎬetal.ꎬ2008.Studieson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Liupaotea[J].ChinAgricSciBullꎬ24(7):77-80.[陈小强ꎬ叶阳ꎬ成浩ꎬ等ꎬ2008.六堡茶的理化分析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ꎬ24(7):77-80.]GONGYZꎬXUYJꎬLIUHWꎬetal.ꎬ2012.Progressofsynergisticantioxidanteffectsofnaturalantioxidants[J].FoodSciTechnolꎬ37(6):264-267.[龚艳振ꎬ徐亚251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

茶叶生化成分资料

茶叶生化成分资料

a 茶多酚对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高效的抗衰老、抗辐射、去脂减肥等功效[1-3]。

茶多酚是茶叶内含成分和功能性成分,与茶叶平品质呈正相关[3],茶多酚含量越高,用于提取茶多酚制品,不仅取得率高,而且产品质量好。

由表2可知,茶多酚含量最高的是25号丙弄古茶树(47.37%)。

b 氨基酸与茶叶的香气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是形成茶汤鲜爽味的主要成分[3-6]。

由表2可知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63号施甸县摆榔尖山古茶(8.17%):c 咖啡碱在茶树新稍中的含量一般为2%-4%[7],咖啡碱可以兴奋神经中枢,刺激肠胃帮助消化,能够利尿醒酒,解热镇痛,消毒灭菌,抵御疾病,抵抗酒精、烟碱、吗啡等的毒害,松弛平滑肌,调节呼吸系统[8]。

含量最大的是65号施甸县太平下西山头1号古茶(4.63%):d 水浸出物指茶叶中能被热水浸出的可溶性物质总称[9]。

其值越大,内含成分越丰富,则加工成的茶具有较好的品质。

对水浸出物(大于45%)的特异资源进行选育与繁殖,用以生产高品质高得率的速溶茶,茶饮料等茶叶深加工产品。

由表2可知水浸出物最大的是26号龙塘古茶树(57.67%),50%以上的有25个,其中施甸县和保山隆阳区就有7个(11个),水浸出物含量最低的是13号CGWQ-LX-08649大理茶(42.60%)。

e 儿茶素是茶多酚类物质的首要组份,是茶叶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和组成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也是茶树进化的标志之一[10]。

儿茶素又可分为非酯型儿茶素(即简单儿茶素、主要包括EC、EGC、C、等)和酯型儿茶素(复杂儿茶素,主要包括EGCG、ECG等),儿茶素总量做多的是22号CGMS-MS-09987普洱茶( 23.45%):(+)C含量最大的是59号龙陵县古茶树17号(53.68mg/g):EC含量最多的是48号龙陵县古茶树6号(96.62mg/g):EGC含量最大的63号是施甸县摆榔尖山古茶(98.31mg/g):ECG含量最大的是22号CGMS-MS-09987普洱茶(74.65mg/g):EGCG含量最多的是71号保山市隆阳区旧街(129.23mg/g):k 一般来说,酚氨比是用来衡量绿茶的醇度(鲜醇、不涩、爽口)的,酚氨比小着,茶汤醇度较好的滋味鲜醇[11-12]。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岑溪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个著名的茶叶产区。

岑溪市境内有大量野生古茶树资源,其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1. 树龄长: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树龄普遍较长,有些甚至超过百年。

这些古茶树生长在湿润的山地和林地,因此茶叶品质较高。

2. 生长环境优越:岑溪市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是茶叶理想的生长环境。

野生古茶树的生长环境条件非常优越,所产茶叶口感鲜爽,香气浓郁。

3. 品种多样:岑溪市野生古茶树的品种非常丰富,有不同的茶树种类,每种茶叶都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4. 无污染: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野生古茶树没有接触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因此茶叶是天然有机的,完全无污染。

二、野生古茶树开发利用现状1. 采摘方式落后:目前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采摘方式比较落后,采摘工具简单,采摘方式传统,效率不高。

2. 加工工艺传统:野生古茶树茶叶的加工工艺比较传统,缺乏现代化加工设备和技术支持,影响了茶叶品质和产量。

3. 市场开发不足:目前野生古茶树茶叶的市场开发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相关产品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

4. 保护意识不强:由于野生古茶树资源分散分布在山区和林地中,当地居民对其保护意识不足,存在滥伐和破坏现象。

三、发展建议1. 采摘技术改进:引进现代化采摘技术和工具,提高采摘效率,保证茶叶的鲜度和品质。

2. 加工工艺升级: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茶叶加工的效率和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古茶树茶叶品牌。

3. 市场开发推广:加大对野生古茶树茶叶市场开发的投入和力度,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拓展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度和竞争力。

4. 加强保护管理:加强对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环境,遏制滥砍滥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语野生古茶树资源是岑溪市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A b t a t Bic e c l c mp sto nd d v riy a ay i f9 ta g r l s rgn tn r m Gu n x r sr c : o h mia o o i n a ie st n lss o 8 e emp a ms o ii ai g fo i a g i we e c n u t d T e rs ls s o d t a h ic e c ld v riy a d v rain we e h g n Gua g it a g r ls . e o d ce . h e u t h we h tt e b o h mia i est n aito r i h i n x e e mp a ms Th
blc e . e g r l s si h e o d g o p s ie o b r c se lc e . e g r ls n t e t id g o p a k t a Th e mp a m n t e s c n r u u td t e p o e s d b a k ta Th e பைடு நூலகம்p a ms i h h r r u
a e a e dv riy i d x a d c efce to a ito r . 0 a d 2 . % .e p c iey I rn i a o o e ta ay v r g iest n e n o fiin fv ra in we e 1 9 n 5 8 r s e tv l . n p i cp lc mp n n n l -
( 国农 业 科 学 院 茶 叶 研 究 所 茶 树 资 源 与 改 良研究 中 心/ 中 国家 茶 树 改 良 中心 , 州 3 0 0 ) 杭 10 8

35份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35份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35份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田甜;韦锦坚;韦持章;陈远权;陈海生【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6)005【摘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桂西南地区35份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多样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2.45%~47.03%,而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的差异均较小,变异系数为8.92%~23.62%,其中,平均叶面积、叶片隆起性和叶片着生状态变异系数均达到40%以上,而水浸出物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为8.92%;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6.18%;基于农艺性状和主要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35份茶树资源可分为7大类群,不同类群间在芽叶茸毛、一芽三叶百芽质量、平均叶长、叶宽、叶面积、侧脉对数、叶色、叶片质地、叶缘形态、花瓣数及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上表现差异显著,且第Ⅰ、Ⅵ、Ⅶ类适制绿茶,第Ⅱ、Ⅲ、Ⅳ类适制红茶,第Ⅴ类适兼制红绿茶.【总页数】8页(P797-804)【作者】田甜;韦锦坚;韦持章;陈远权;陈海生【作者单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龙州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龙州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龙州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龙州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龙州5324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相关文献】1.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J], 王飞权;罗青嫦;黄两成;罗盛财;陈荣冰;冯花;张见明;李少华;叶江华;李悍彪2.28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J], 陈正武;陈娟;龚雪;张小琴3.26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秋茶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J], 张见明4.76份浙江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J], 娄艳华;刘瑜;何卫中;吉庆勇;郑生宏5.重庆30份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生化成分多样性 [J], 翟秀明;李解;唐敏;胡方洁;张军;侯渝嘉;徐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树根和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来源分析

茶树根和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来源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6):675–683.DOI:10.13331/ki.jhau.2023.06.007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引用格式:林海燕,刘昌伟,杨勇,张志旭,曾超珍,伍岗,刘仲华.茶树根和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来源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6):675–683.LIN H Y,LIU C W,YANG Y,ZHANG Z X,ZENG C Z,WU G,LIU Z H.Diversity and source analysis ofendophytic bacteria in tea roots and leaves[J].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3,49(6):675–683.投稿网址:茶树根和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来源分析林海燕1,3,4,刘昌伟1,3,4,杨勇5,张志旭3,4,曾超珍6,伍岗2,刘仲华1,3,4*(1.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西双版纳666100;3.植物功能成分利用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128;4.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8;5.长沙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22;6.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要:以碧香早和茗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和根部的微生物群落。

结果显示:碧香早和茗丰茶鲜叶的优势细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等,优势细菌属为Chryseobacterium、Sphingomonas、Rhizobium、Methylobacterium 和Aureimonas等;茶树根系中的优势细菌门主要是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等,优势细菌属为Planococcaceae、Rhizobium和Sphingomona;碧香早叶片中内生菌群的丰富度高于茗丰的,茗丰根系中的内生菌丰富度高于碧香早的;茶树根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高于茶鲜叶的;茶树根和叶的内生菌OTU数少于土壤微生物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叶片内生菌主要来源于叶表,而根部内生细菌主要来自土壤;茗丰鲜叶中的茶氨酸、氨基酸、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麦芽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碧香早的,碧香早鲜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蔗糖含量和酚氨比显著高于茗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关键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茶叶中的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推测不同的内生菌群可能参与了茶树品质成分的合成,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32 份茶树地方群体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32 份茶树地方群体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茶叶科学 2021,41(5):619~630 Journal of Tea Science

32 份茶树地方群体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李长乐,葛悦,闫美琳,李慧,林青青,王璞,赵华,王明乐,王郁,郭飞*,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
Abstract: Tea plant populations ar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tea plants. They are cultivated in specific production areas and contain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and biological trait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and there are many types. They are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and breeding of tea plants. In this study, 30 pairs of SSR primers distributed on 15 linkage group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32 tea plant populations from 12 provinc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tea breeding parents and the inference of evolution route.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149 alleles were obtained with an average of 5.96 for each SSR marker. The averag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of primers was 0.660.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of 32 tea populations ranged from 0.691 to 1.089, with an average of 0.954. 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253 to 0.633, with an average of 0.510. Th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430 to 0.653, with an average of 0.590. The averag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Fst) of tea plant population was 0.205, 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The results of clustering based on Nei's genetic distance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were consistent. The germplasm to be tested was divided into 4 major types, with obvious regional distribution. Keywords: tea landraces, SSR molecular marker,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diversity, evolutionary route

广西梧州六堡茶主产区茶叶-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源解析

广西梧州六堡茶主产区茶叶-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源解析

彭学锐,周思裕,陈翔,等.广西梧州六堡茶主产区茶叶-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源解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42(10):2231-2243.PENG X R,ZHOU S Y,CHEN X,et al.Pollution status and source analysis of heavy metals in tea and soils in the main Liubao tea production area of Wuzhou,Guangxi[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3,42(10):2231-2243.广西梧州六堡茶主产区茶叶-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源解析彭学锐,周思裕,陈翔,陈琮友(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〇地质队,广西柳州545005)Pollution status and source analysis of heavy metals in tea and soils in the main Liubao tea production area ofWuzhou,GuangxiPENG Xuerui,ZHOU Siyu,CHEN Xiang,CHEN Congyou(No.270Geological Tea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Liuzhou 545005,China )Abstract :To examine the pollution status and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tea and soil in the Liubao tea growing areas of Wuzhou,Guangxi,we collected 45samples of tea and the corresponding rhizosphere soils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21and determined the presence of eight heavy metal elements (As,Cd,Cr,Cu,Hg,Ni,Pb,and Zn )in these samples.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index analysis and the Nemerow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method,we evaluated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Factor analysis and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were used toassess the effect of soil-borne heavy metals on tea.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reas in which soil contained high Pb,Zn,and Cd contentswere mainly in the vicinity of a lead–zinc mine located in the study area.The content of Hg was found to be higher in the southwest than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study area;whereas high content areas of Cr,Ni,and Cu were detected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east,and areas with high contents of soil-borne Hg were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study area.As and Cd in tea garden soil were found to exceed thecorresponding standards by 6.67%and 2.22%,respectively.We established that the heavy metals in soil were derived from miningactivities,soil parent materials,fossil fuel combustion,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with respective percentage contributions of 32.80%,收稿日期:2023-03-10录用日期:2023-06-16作者简介:彭学锐(1988—),男,湖北黄冈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农业地质调查等研究工作。

茶树茶叶中次生代谢物的鉴定与定量分析

茶树茶叶中次生代谢物的鉴定与定量分析

茶树茶叶中次生代谢物的鉴定与定量分析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国饮,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其中,茶叶中的次生代谢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如咖啡因、茶多酚、茶碱等。

因此,对茶树茶叶中的次生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对于保证茶叶质量和开发茶叶功能性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一、茶叶中的次生代谢物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茶科植物,茶叶中的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

其中,咖啡因、茶多酚、茶碱等是茶叶中比较重要的成分。

咖啡因是茶叶中的一种典型的生物碱,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茶叶的茶叶酚类中。

茶碱是茶叶中的一种三环碱类物质,具有类似咖啡因的兴奋作用。

此外,茶叶中还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氨基酸、挥发性香气物质等多种次生代谢物,它们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茶叶的品质和风味。

茶叶中的次生代谢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的茶叶中的次生代谢物含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鉴定和定量茶叶中的次生代谢物前,需要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茶叶的种类。

二、茶叶中次生代谢物的鉴定方法茶叶中次生代谢物的鉴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是当前鉴定茶叶中次生代谢物的主流技术。

以咖啡因为例,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的检测波长为260nm,以正己烷和乙酸乙酯为流动相,采用C18柱分离和检测咖啡因。

这种方法不仅可用于咖啡因的测定,也可以同时测定茶叶中的其他次生代谢物。

此外,毛细管电泳法也可用于茶叶中次生代谢物的鉴定。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基于物质在电场中迁移速度的色谱分离技术,其分离效率高,适用于色谱分离不易的难分离混合物,具有多组分鉴定优势。

三、茶叶中次生代谢物的定量方法茶叶中次生代谢物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以茶多酚为例,常用的测定方法是紫外分光光度法。

该法是以不同波长下物质的吸收度变化来测定物质的浓度,具有高效、准确、灵敏等优点。

不同林龄油茶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

不同林龄油茶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

不同林龄油茶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蒙青松(贵港市覃塘林场,广西贵港537100)摘要本文以贵港地区陆川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生物量模型,分析幼林期(林龄3年)、初产期(林龄6年)和盛产期(林龄9年)3种林分生物量,并探索生物量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幼林期、初产期、盛产期油茶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11.20、41.83、95.56t/hm 2,总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占比表现为盛产期>初产期>幼林期。

不同林龄油茶林分根系的生物量均以根桩为主体,占全根系生物量的59.51%~76.76%。

细根的生物量占比最小,为3.61%~4.65%。

不同林龄油茶林分根系各部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根系生物量的占比依次为根桩>粗根>中根>细根。

幼林期、初产期、盛产期油茶林分林下生物量分别为3.02、2.30、3.46t/hm 2。

林下生物量各指标间占比差异不大,占比为19.65%~44.51%。

关键词陆川油茶;生物量;分配特征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1-0107-05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21.02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iomass and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of Different AgesMENG Qingsong(Guigang Qintang Forest Farm,Guigang Guangxi 537100)Abstract This paper took the artificial forest of Luchuan Camellia oleifera in Guigang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established its biomass model,analyzed the biomass of three kinds of stands in young forest stage (forest age was 3a),primary production stage (forest age was 6a)and full production stage (forest age was 9a),explored the variationregulation of bioma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biomas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in the young forest stage,primary production stage and full production stage was 11.20,41.83,95.56t/hm 2,respectively.The total biomas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age,and its proportion was manifested as full production stage>primary production stage>young forest stage.The root biomass of different age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was mainly composed of rootpiles,accounting for 59.51%-76.76%of total root biomass.The proportion of fine root biomass was the smallest,ac-counting for 3.61%-4.65%.The biomass of each part of the root system in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of different forest age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age,and the proportion of root biomass was in the order of root pile>coarse root>medium root>fine root.The understory biomas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in the young forest stage,primary production stage and full production stage was 3.02,2.30,3.46t/hm 2,respectively.The proportion difference amongvarious indicators of understory biomass was not significant,accounting for 19.65%-44.51%.KeywordsLuchuan Camellia oleifera ;biomass;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第一作者蒙青松(1978—),男,本科,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工作。

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

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

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作者:韦柳花罗小梅林国轩张凌云宾哲源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论述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介绍了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广西野生茶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议,以期为开展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价值;现状;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 S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052-021 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1.1 茶树原产地的确证自从1824年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之后,国外学者中有些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这些持异议者,均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而印度有野生茶树。

1951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蒋铨先后在云南发现了1株树龄达800多年的栽培型大茶树,在勐海县八达乡发现了1株树龄达到1 700年的野生型大茶树[1]。

虞富莲[2]根据云南全境资源考察结果和物种起源学说,提出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

陈兴琰[3]以云南特有的自然地理和植被分布为依据,论述云南既是茶树起源中心,又是茶树原产地。

1.2 特异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筛选野生大茶树通过人工栽培驯化和自然演变,幸存下来的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

广西野生茶树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

在众多野生资源中不乏有优质或特异资源,它们有的直接用作生产品种,有的用于资源创新,可为特殊用途的茶树品种选育提供优良的材料。

1.3 野生茶树资源的创新利用野生大茶树具有许多目前开发利用上亟需的优异性状,如高茶黄素、高抗性基因源、高茶多酚、低咖啡碱、高茶氨酸等,这些具有特殊性状基因的野生茶树可作为基因嫁接、远缘杂交等高科技育种的材料。

广西野生茶树杂交方面未见有相关报道。

1.4 野生茶树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近年来,绿色食品、无污染保健品颇受消费者青睐。

众所周知,野生茶贵在香、味天然,好在安全、营养,优在风格独特。

茶树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功能分析

茶树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功能分析

利用WRKY基因进行茶树的遗传改良和抗逆育种
抗逆育种
WRKY基因在植物抗逆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抗逆性强的WRKY基因进行茶树抗逆育种,可以提高茶树对干 旱、高温、盐碱等逆境的适应性。
遗传改良
通过鉴定和克隆茶树WRKY基因,研究其表达模式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茶树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为茶树的 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02
茶树WRKY基因家族的鉴定
茶树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
茶树基因组测序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树基因 组进行测序,获得茶树基因组的 完整序列。
基因组注释
对测序得到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注 释,预测基因的数目、位置和功 能等信息。
基因组进化分析
通过比较茶树与其他植物的基因 组序列,分析茶树基因组的进化 特点和规律。
对茶树WRKY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展望
功能机制研究
目前对茶树WRKY基因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需要深 入研究WRKY基因的功能机制,包括其在茶树生长发育、代
谢过程以及抗逆反应中的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 技术对茶树WRKY基因进行定向改造和优化,有望实现茶树
01
结构分析
对茶树WRKY基因的结构进行分 析,了解其包含的保守结构域、 锌指将茶树WRKY基因与其他植物的 WRKY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 其序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根据WRKY基因的序列特征,分 析茶树WRKY基因之间的进化关 系和亲缘关系。
茶树WRKY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组织特异性
利用WRKY基因进行茶叶品质和产量的改良
茶叶品质改良
WRKY基因参与植物次生代谢和品质形成过程,利用WRKY 基因可以调控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成分的合成 与积累,进而改善茶叶品质。

广西植物调研报告

广西植物调研报告

广西植物调研报告广西植物调研报告一、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温湿,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的植物资源以及其保护状况,本次调研选择了广西某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调查。

二、植物物种调查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广西某县境内的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调查。

通过实地采样和文献调查,我们共发现了300多个植物物种,涵盖了多个植物门类。

1.乔木类乔木类在广西植物调查中占据了很大比例。

其中包括了松树、柏树、杉树等。

这些乔木类植物在广西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对于地方的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灌木类灌木类植物在广西植物调查中也有很大的数量和多样性。

常见的灌木类植物有杜鹃花、栀子花、荆条等。

这些灌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忍受较恶劣的环境条件,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土壤有重要作用。

3.草本类草本类植物在广西植物调查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常见的有牛菜、紫苞菀等。

这些草本植物不仅能够为动物提供食物,还能够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土流失。

三、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在植物调查中,我们也关注了植物资源的保护状况。

尽管广西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植物物种面临濒危的风险。

1.乔木类植物保护乔木类植物的保护需要加强人工繁育和天然资源保护。

目前,广西某县已经建立了数个自然保护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乔木类植物的生态环境。

2.灌木类植物保护灌木类植物的保护需要加强对其生境的保护措施,减少非法采伐和破坏。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灌木类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草本类植物保护草本类植物的保护需要加强对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尤其是对湿地和草原等生境的保护。

加大科研力度,保护草本类植物的基因库,开展人工繁育等措施。

四、植物资源保护建议基于本次植物调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来进一步保护广西的植物资源:1.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采取禁止开发和采伐等措施,保护自然植被的完整性。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茶树,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的主要生产来源,其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对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遗传多样性分析、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挖掘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茶树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在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了大量具有不同遗传背景和优良性状的茶树品种和种质。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库和保存技术体系,为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提供了保障。

在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标记技术被应用于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还有助于揭示茶树种群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育种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挖掘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关联分析、基因定位等方法,成功挖掘了一批与茶树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茶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资源。

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进行早期选择、辅助杂交育种等工作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通过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有望提高茶树种质资源的育种效率和选育出更具优良性状的茶树新品种。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显著,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与特点茶树种质资源,作为植物界的一大类群,具有丰富多样的遗传背景和生态适应性。

根据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关系,茶树种质资源主要可分为野生种、栽培种以及它们的杂交种和选育种。

野生种是茶树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特点。

广西资源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广西资源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I调查研究I一。、。fI{;㈣。KcP。。
广西资源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 调查初报
邓慧群李朝昌吴雨婷罗舒靖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野生茶、古树茶、荒野原生态茶产品因自然生长、安全、优质,近年来深受 爱茶人士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广西资源县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生 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收集和完善广西地方茶 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为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花 始花期10月下旬,盛花期12月上旬;花冠直 径4.0~4.8厘米;白色花瓣7—8枚;花萼5枚,紫 绿色,无毛;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花柱长1.0~ 1.5厘米,雌蕊高位或等位,雄蕊162~200枚。 5.果实 结实能力弱。种子成熟期在10月中下旬;果实
直径1.8~3.2厘米,果皮绿黄色,果形球形、。肾形、 三角形,果柄长0.4—1.O厘米,果皮厚】.0~2.O毫 米;每个果实l~4室,每室1。2粒种子;种子球 形,少数肾形,黑褐带棕色,直径1.2。1.7厘米。
影响,队办茶场的管护松懈,产量降低,逐渐改种经 济林木和中药材为主,茶树历经台刈砍伐仍然大量留 存在山林间和房前屋后,且制茶品质良好,是具有区 域特性的地方特色茶树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源 县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对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收集和完善 广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为广西茶树种质资 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叶片 光泽性中;叶长9.6~1 3.5厘米,叶宽3.5~ 4.8厘米;叶片呈水平或上斜状着生,叶身平展或稍 内折,叶形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色黄绿或深绿, 叶基楔形,叶面平,叶缘平,叶背茸毛无,叶片锯齿 多、粗、稀;叶侧脉6。10对。 3.芽 芽叶绿色或黄绿色,少数紫红色,芽叶茸毛少,

柳州九万山野生茶树春季鲜叶生化成分分析

柳州九万山野生茶树春季鲜叶生化成分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 H UN A NAG R I C UL T U R AL S C I E NC E S )
D OI : 1 0 . 1 6 4 9 8 / j . c n k i . h n n y k x . 2 0 1 5 . 0 1 . 0 0 4
2 0 1 5 ,( 1 ) :8 — 1 0
E G C G ( > 5 0mg / g )特 性 。
关 键 词 :野生茶树 ;春茶 ;生化成分 ;变异系7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6 0 X ( 2 0 1 5 )0 1 — 0 0 0 8 . 0 3
同表现为水浸 出物含量较高 ,茶 多酚含量适中 ,氨基酸 > 3 % ,酚氨 比 < 2 0,咖啡碱含量 > 5 %,儿茶素及 E G C G含量适中 :筛选 出 1株具有高茶 多酚 ( > 3 4 %)特性 ,1 O株具 有高 氨基酸 ( > 4 %)特性 , 9株具 有高咖啡 碱 ( > 5 %)特性 ,6株具有 高儿 茶素 ( > 1 8 0 mg / g )特 性 ,3株具 有高
P r o m o t i o n C e n t e r , L i u z h o u 5 4 5 0 0 2 ,
3 . A g r i c u h u r a l B u r e a u o fR o n g s h u i , R o n g s h u i 5 4 5 3 0 0 , P R C )
柳 州 九万 山野 生茶 树 春 季鲜 叶 生化 成 分 分 析
刘 彤 ,葛智文 z ,冉立群 ,杨雪梅 ,陈涛林 ,罗军武
( 1 . 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 园林 学院,湖南 长沙 4 1 0 1 2 8 ;2 . 柳州市农 业技术推广 中心 ,广西 柳州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王春梅2陈叙生1曾旭1叶玉龙1刘跃云1(1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2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摘要:本文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及保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种标记手段方面,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归纳概述,旨在为茶树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标记1前言1.1背景现状我国种茶历史悠久,茶区分布辽阔,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边缘热带。

西自东经94O的西藏自治区米林,东至东经122O的台湾省东岸,南起北纬18O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O的山东荣城。

经过人工培育以及复杂的自然条件的影响,现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树种质资源。

世界山茶科植物约有23属380多种,我国就有15属260多种。

据俞德浚研究报道,早在1951年茶属全世界已发现约100--15种,我国西南地区就有60多种。

丰富的茶树资源有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且有性状独特、多种多样的野生茶树,种类琳琅满目。

Harbime J.B指出,大茶树是一个巨大基因库,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分类等,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各类型茶树的系统比较研究,王平盛、虞富莲等发现在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等方面茶树由野生型到栽培型都发生了连续的、渐进的变化,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我国茶树圃现已保存茶树种质的类型包括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遗传材料和其他各类的茶树资源。

野生资源是非人工栽培的茶树,不包括荒芜的栽培茶树。

地方品种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产上长期栽培的农家品种,包括有性系和无性系两类。

选育品种是采用单株选择、人工杂交或诱变等育种法选育,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机构或鉴定。

品系是采用单株选择、人工杂交或诱变等育种选育,并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已进行过品系比较试验而未进行品种区域性试验的株系。

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

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
第4 7卷 第 3期
2011 3 月 年




Vo . 1 47. . No 3 M a .. 1 r 201
SCI ENTI A
S LVAE I
S NI I CAE
广西茶树地方 品种遗传多样性 和 遗传结构 的 E TS R分析 水 S —S
周 炎 花 乔 小 燕 马 春 雷 乔婷 婷 金基 强 姚 明哲 陈 亮
dvri ( 8 ) w s fu d wti o uain , ol % w sb t en p p lt n f C snni a d C s es a. ies y 9 % t a o n i n p p lt s ny 2 h o a ew e o uai so . ies n . i ni vr o s n s
结 构 , 检 测 到 22个 等 位基 因 , 对 引物 检 测 到 2—7个 , 均 3 8 共 3 每 平 .8个 。群 体 的观 测 杂 合 度 ( ) 化 范 围 为 0 0 变 .2 ( M19 一 . 2 T 8 ) 平 均 为 0 3 ; 望 杂 合 度 ( 的变 化 范 围为 0 1 ( M14 M17 ~ .3 T 8 ) T 4 ) 0 9 ( M16 , .7 期 H) . 3 T 4 ,T 4 ) 0 7 ( M19 ,
p b l a.I s s g e t d t a e o s i b e d n c u r d wi i h r u s a h wn b h o fi in f i b e d n u ii mb t wa u g se h t s r u n r e i g o c r e t n t e g o p s s o y t e c e f e t o n r e i g i h c

实验一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教案

实验一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教案

实验一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一、实验目的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茶区辽阔,茶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茶树种质资源是供生产育种利用或进行生物技术研究的原始材料。

它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野生茶树及近缘种等。

据最近统计,目前我国共保存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2700份,这为我国开展茶树资源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库。

二、内容说明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主要是对茶树特性特征、产量、品质、抗性等的观察记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提出利用意见。

1.茶树植物学特性调查茶树植物学特性观察包括树体、枝叶和花果等几个方面,其中树体项目包括树型、树姿、幅度和分枝密度;枝叶包括茶树新梢以及叶片的大小、形状、叶脉对数、叶尖、叶色、叶面、叶质、叶缘及叶身和叶片内部解剖结构;茶树花果性状包括花冠大小、花辨、花萼个数及颜色,柱头长度、开裂数、雄蕊个数、子房茸毛多少、室数,果实的色泽、形状及种子的大小和重量。

2、茶树生物学特性调查生物学特性包括营养芽物侯期、开花期和结实性。

3、经济性状调查茶树经济性状包括产量、品质和抗性系,这是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最重要的内容。

①茶树产量鉴定可通过茶树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间接测知产量状况。

通常高产茶树的株型是:植株阗开展,叶片稍向上斜状着生,分枝4-5层,发芽密度大,芽叶肥壮,全年可采轮次5轮左右。

也可通过幼年茶树定剪枝叶量等来早期鉴定。

②茶树品质鉴定一般从形态特征,生化成分和成茶审评三方面来鉴定。

凡叶大质轻、叶面隆起、嫩叶背卷、叶色黄绿,多数是适制优良红茶的特征;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轻、持嫩性强,宜制绿茶。

生化成分上红茶品种要求茶多酚含量高,其中酯型儿茶素比例高,尤其是L-EGC和L-EGCG含量丰富,酚氨比大。

而绿茶要求有较高的氨基氮含量,茶多酚含量少,儿茶素含量低。

③茶树抗性鉴定茶树抗性包括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

多数采用直接鉴定法,即在遇到低温干旱和病虫害发生时,观察其受害程度和抵抗能力,并可采用间接鉴定法。

浅谈广西野生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浅谈广西野生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浅谈广西野生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浅谈广西野生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26卷第4期Vo1.26,No.4广西农Journal0fGuanffxiAgriculture 2011年8月August,2011浅谈广西野生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刘玉芳林朝赐秦春玲杨春(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541004)摘要:广西野生茶资源十分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自然,环保,原生态品味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所以,这几年野生荼制品的消费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满足消费的同时,也推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然而,如何利用,保护好这一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广西野生荼的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野生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图分类号:$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1)04—0100—02 1现状1.1广西野生茶的分布情况广西的野生茶资源约20Ohm2,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无污染,具有良好自然生态条件的山区.例如桂林市的龙胜,兴安,资源,永福等县;来宾市的金秀县;柳州市的融水县;百色市的西林,隆林,凌云等县;崇左市的扶绥县等.目前广西的野生茶资源为三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人工种植,后因种种原因丢荒的茶园,因长期无人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另一部分是农民采收茶树的种子或是挖回野生的茶树苗种植在自己的田边地头及房前屋后;还有一少部分则是山区的人们在原始森林或在海拔较高的林区发现的野生茶.全区野生茶的年产量大约在50t左右.1.2广西野生茶的适制性和类别广西的野生茶多是群体种,以大,中叶种居多,春茶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3.5%,茶多酚 2.5%,含量在35%左右,其酚氨比一般都在15左右,适宜制作红茶uJ.长期以来,广西的野生茶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制作工艺的制约,一般用来制作绿毛茶后大多被收购用作制六堡茶或是打油茶的原料.有些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一些村民用茶叶替代部分药品防病治病.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工夫红茶的兴起,茶叶加工厂以野生茶为原料制作工夫红茶,其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回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2广西野生茶的开发利用价值2.1在资源创新方面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作物育种,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广西众多野生茶资源中,不乏有优质或性状特异的资源,无疑是品种选育的最佳材料,可用于资源创新;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野生茶树在茶树的分类,演化,变异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2野生茶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近些年来,有不少消费者崇尚野生,认为野生就是天然,自然就是健康,野生的总比人工的好,这种理念虽然有些片面,但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在今年春季,笔者对龙胜,资源,金秀等地的野生茶树进行了一些调查了解,并且采制了样品进行检测和审评,这些茶树制成的茶叶品质有其特点:茶汤的滋味比较平地种植的要醇厚饱满,茶叶的香气带有一种特有的幽香,这是因为这些野生茶树的生长环境优越:海拔较高,常05—27修回日期:2011—06—15 收稿日期:2011—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刘玉芳,女,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茶叶分析与加工. 第4期刘玉芳等:浅谈广西野生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01年云雾缭绕,土层中含有丰富有机质的缘故.由于有市场需求,自然会促使商家去开发,利用这些曾经不被看好的"野茶".另外,这些野茶树也为茶文化的推广提供了现实的材料,野生茶树大多生长在地域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地方,可以以茶树为主题,结合当地的茶俗风情,自然景观,进行综合旅游开发.3广西野生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1采摘不规范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一些村民在采摘时,求多,求快,强采狠采,甚至有的爬上树去摘断或砍断树枝,使得茶树的生机严遭摧残,不利于来年的生长;采摘不规范的另一方面则表现在采回的原料老嫩不匀,给制茶过程造成困难,同时制出的茶叶由于外观的不匀整,销售也难卖出好价钱.3.2管理不规范,虫害,病害时有发生,由于生长在植广西的野生茶资源大多处在"只采不管"的状态物覆盖率高的山区,许多茶树还被藤蔓植物缠绕,使其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3.3茶叶加工厂的布局欠合理.加工茶叶的品质受到影响由于野生茶资源所处的环境多为交通不发达的地方,茶叶加工厂少,原料的运输也成为开发这一资源的瓶颈之一.例如,广西桂北地区的龙胜县,茶叶年产量30~40t鲜叶,但全县只有两个加工厂,有的原料采摘后需要4-5h才能到运送加工厂;原料高峰期的时候,1JnT-厂的原料堆成小山包,常常是茶叶未经萎凋就杀青,有的甚至堆沤发热后直接变质产生酸馊味,严重影响了茶叶产品品质. 4广西野生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广西野生茶资源分布较广,由于优越的生长环境,使得野生茶的制品有独特的品质和卖点,如果管理到位,引导得当,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茶资源,广西的野生茶也许会成为茶叶行业中一朵奇葩.4.1保护和征集野生茶资源利用国家茶产业体系的相关政策,在现有基础上将广西的野生茶资源重新梳理一遍.及时对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分类,收集和保存.为保护这些资源在广西区域内长期续存,在梳理的同时,对发现的特殊类型的野生茶树进行有目的的保护和征集.4.2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可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合理布局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解决茶叶加工难的问题;二是由政府牵线搭桥,引进外地企业,利用其优势做好茶叶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市场,带动茶叶迅速发展;三是对现有的加工企业进行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将其培育成龙头企业.4.3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采取集中学习培训,现场指导,分发学习资料等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管理和加工水平.大力宣传采养结合的理念,提倡文明采摘,杜绝砍树采摘的现象. 4.4注重产品质量.实施品牌的建立与打造实施品牌战略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品牌之所以能成为品牌,是因为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l3J.就野生茶的原料而言质量是非常的安全,内含成分也非常的丰富,要在加工的过程中做文章,要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使生产流程不断得到优化,制造出有特色的,品质有保证的产品,在消费者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参考文献:[1]李兰,等.我国茶树种质资源地区分布及部分植物学形状分析[J].中国茶叶,2008,(5):17[2]陈亮,杨亚军,虞富莲,等.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0,28[3]马亚平.科技支撑品牌兴企[J].中国茶叶,2009,(3):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6-02
修回日期:2010-01-22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茶叶) 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2005DKA21002-0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D06B01)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王新超,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茶树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 E-mail: xcw75@
Key words:Guangxi; Teaplant; Germplasm; Biochemicalcomposition diversity; 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 Clusteranalysis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全区年平均气温 16 ~
年 积 温 年 降 雨 量 23℃,
Abstract:Biochemical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analysisof98 teagermplasmsoriginatingfrom Guangxiwere conducted.Theresultsshowed thatthebiochemicaldiversityand variation werehigh in Guangxiteagermplasms.The averagediversityindexand coefficientofvariation were1.90 and 25.8%,respectively.In 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thefirstseven principalcomponentsrepresented 86.75% ofthebiochemicaldiversity.Based on thebiochemical data,98 germplasmswereclustered into3 groups.Thegermplasmsin thefirstgroup suited tobeprocessed green and black tea.Thegermplasmsin thesecond group suited tobeprocessed black tea.Thegermplasmsin thethird group suited tobeprocessed green tea.Asetofspecialgermplasmson somebiochemicalcomposition wereselected.
些极其特异的资源[3-4] 。 因而,系统鉴定评价广
西地区茶树资源,对于加快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 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生化成分是形成茶叶优异 品质的物质基础,而关于广西地区茶树资源主要 生化成分的系统研究,仅见 Chen 等[5] 对 38 份资 源的研究报道。 为了充分发掘广西地区茶树资 源的利用潜力,本文以保存于国家种质杭州茶树 圃的 98 份来源于广西地区的茶树资源为研究对 象,在同一生境下进行鉴定评价,分析研究其主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11(3):309-314
JournalofPlantGeneticResources
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王新超,陈 亮,杨亚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资源与改良研究中心/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杭州 310008)
摘要:对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保存的来源于广西的 98 份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
通讯作者 陈亮 研究员 博导 杨亚军 研究员 博导 : ,
, ,E-mail:liangchen@;

, ,E-mail:yjyang@
310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卷 11
要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发掘出一些特 异的种质,为深入研究与利用广西地区茶树资源 提供参考。
果发现,广西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 1.90,平均变异系数达到 25.8%。
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
7
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的
的信息 86.75%

基于生化成分,把
98
份资源聚类划
分为 3 个类群。 第 1 类群大部分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 2 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红茶的资源,第 3 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绿茶的资
源。 并从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的资源。
关键词: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BiochemicalDiversity AnalysisofTea GermplasmsinGuangxi
WANGXin-chao,CHENLiang,YANGYa-jun
( Research CenterforTea Germplasmand Improvement,Tea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 AgriculturalSciences/NationalCenterforTea Improvement,Hangzhou 31000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本研究以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在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征集保存的 98 份广西茶树资源为研究对 象,各个种质的基本情况见表 1。 1.2 测定方法
参考《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 的方法,在春季采摘第 1 轮新梢的 1 芽 2 叶制作生 化样,粉碎后用于生化成分测定。 水浸出物、咖啡
6000 ~8000 ℃,
1000 ~
2000 极 mm, 适宜于茶树生长,被列为茶树的适宜
气候区 [1]。 广西种茶历史悠久,距今有 3000 多
年的历史。 其中与云南、贵州毗邻的地区为茶树
的次生起源中心之一[2]。 而且由于广西横跨西
南和华南两个茶区,特有的地理生态环境,形成
了十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在其中也蕴藏着一
碱、茶 多 酚 和 氨 基 酸 含 量 的 测 定 采 用 国 标 法
( GB/T 8305 、 GB/T 8312 、 GB/T 8313 、 GB/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