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中医影像学重点

中医影像学重点

中医影像学重点中医影像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中医医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病情,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影像学中,有一些重点内容是医生们需要特别关注和掌握的。

本文将针对中医影像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影像学基本原理中医影像学是指通过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对中医理论进行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研究的学科。

其基本原理包括放射学、超声学、CT、MRI、核医学等多种影像学技术,结合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二、中医影像学的应用范围中医影像学主要应用于中医诊断、中医治疗和疾病预防领域。

在中医诊断方面,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帮助中医医生明确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治疗方面,中医影像学可以指导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治疗手段的具体操作。

在疾病预防方面,中医影像学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全面检查,提前发现潜在疾病,进行早期干预。

三、中医影像学的重点内容中医影像学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脏腑诊断:中医影像学可以通过观察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密度等指标,帮助中医医生判断脏腑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出现病变。

尤其是在肝、肾、脾、心、肺等重要脏腑的影像学诊断方面,中医医生需要掌握相关知识技术。

2. 中医经络诊断:中医影像学可以通过透射、超声、CT等影像学技术观察经络的走向、分布、通畅情况,帮助中医医生了解气血循环是否通畅,经络是否受阻等信息,从而为经络调理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3. 中医病变诊断:中医影像学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观察病变部位的肿块、结节、炎症等情况,帮助中医医生明确病变性质和范围,为病情分析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四、中医影像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医影像学也将不断完善和提高。

未来,中医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一是技术创新,如数字化影像、三维影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中医影像学的诊断水平。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名詞解釋1、骨齡:在骨的發育過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繼發骨化中心的出現時間,骨骺與幹骺端骨性癒合的時間及其形態的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性,這種規律以時間(年和月)來表示即骨齡。

2、骨質軟化:指一定單位體積內骨組織有機成分正常,而礦物質含量減少,尤其是骨的鈣鹽含量降低,骨組織會發生軟化。

3、骨膜三角:惡性骨腫瘤的骨膜新生骨引起骨膜增生的病變進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壞,破壞區兩側的殘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稱為骨膜三角。

4、假腫瘤征:絞窄性腸梗阻或閉袢樣腸梗阻時,引起腸腔內充滿液體,在腹平片上表現為軟組織密度的腫塊。

5、龕影:胃壁局限性潰瘍形成的凹陷為鋇劑充盈,故在切線位時呈現局限性向胃輪廓外突出的鋇影,稱為龕影6、天然對比:由於人體組織、器官的密度和X線照射方向上厚度的不同,在X線片上或透視電視屏上形成有對比的圖像,這種自然存在的對比稱為天然對比,即組織結構和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異7、IVP :靜脈腎盂照影,根據有機碘在靜脈注射後,幾乎全部經腎小球濾過而進入腎小管,最後排入腎盂,腎盞,輸尿管,膀胱,使尿路顯影。

8、腦膜尾征:見於腦膜瘤,在CT及MRI增強檢查上鄰近腫瘤的硬腦膜可見明顯的強化9、模糊效應:腦梗死後2-3周,梗塞區因腦水腫消失和吞噬細胞浸潤,CT上密度相對增高而成為等密度。

10、介入放射學:在影像診斷基礎上,利用導管等器械,在影像設備導向下,對疾病進行非手術治療或取得組織學、細菌學、生化和生理等資料以明確病變性質的技術。

11、腎自截:腎結核、病變波及全腎形成腎大部分或全腎鈣化,腎功能消失。

填空題1、影像診斷的主要依據或資訊來源是影像的圖像;2、影像的圖像是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形如黑白照片一樣;X線、CT圖像反應人體相鄰組織間的密度差別;MR圖像反應組織間MR信號差別;超聲圖像反應組織間超聲回聲差別;3、觀察分析病灶時需注意:病變的位置、病變的分佈、病變的數目、病變的形態、病變的大小、病變的邊緣、病變的密度、信號或回聲、病變的周圍或鄰近情況;4、影像診斷原則:合理檢查、熟悉正常、辨別異常、結合臨床、作出診斷5、x線本質為電磁波,特性:穿透性、感光效應、螢光效應、電離效應。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可编辑补充)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可编辑补充)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自然对比: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血液在血管内快速流动时,在成像过程中,不能采集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4、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5、肺野(lung field):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6、肺门(hilum of lung):肺根内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的投影。

7、肺纹理(lung markings):充满气体的肺野中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静脉、肺动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也有淋巴管、支气管和结缔组织参与。

8、肺实质(lung parenchyma):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

9、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10、空洞(cavity):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

11、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空气支气管征,当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12、原发综合征:见于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包括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

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

13、结核球(tuberculoma):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多为2.0-3.0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有斑点、层状、环状钙化。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值性灶称“卫星灶”。

14、胸膜凹陷症: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成胸膜凹陷症。

医学影像学重点(自己整理的)

医学影像学重点(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

(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

通常有病变存在。

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

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

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中医执业医考试 影像学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考试  影像学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影像诊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检测实质脏器-肝、肾、脾、胰腺、子宫等;检测囊性器官-胆囊、膀胱、胃等;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鉴别病变性质-实质性或囊性;检测积液;疾病动态随访;介入性诊断与治疗。

二狭的异常声像图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瓣口面积缩小轻度1.5~2.0cm2中度1.0~1.5cm2重度<1.0cm2M型超声心动图表现:城墙样改变。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瓣口见五彩镶嵌的湍流信号。

扩张性心肌病的异常声像图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全心扩大呈球形。

M型超声心动图表现:二尖瓣曲线“钻石样”改变。

胆囊结石胆囊内见一个或数个强光团、光斑,其后方伴声影或彗星尾;强光团或光斑可随体位改变而移位。

泌尿系结石可见结石部位有强回声光团或光斑,后伴声影或彗星尾征。

输尿管结石多位于输尿管狭窄处;膀胱结石可随体位依重力方向移动。

膀胱结石的检出率最高,肾结石次之,输尿管结石因腹腔内肠管胀气干扰而显示较差。

脂肪肝的异常声像图肝均匀性增大。

肝内回声增多增强。

肝硬化的异常声像图肝体积缩小;肝包膜回声增强,呈锯齿样改变;脾大;胆囊壁增厚毛糙;可见腹水;门静脉增宽。

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X线的成像原理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和感光效应,二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X线检查方法普通检查-透视和摄影。

特殊检查:钼靶X线;其他特殊检查-放大摄影、荧光摄影等。

造影检查。

CT的临床应用对头颅病变、脊椎与脊髓、纵隔、肺脏、肝、胆、胰、肾与肾上腺及盆部器官的疾病诊断都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MRI的临床应用与CT相比,MRI检查无X线辐射、无痛苦;MRI软组织分辨能力强;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金属异物者禁止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早期X线可无异常;典型表现-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支扩确诊主要靠胸部CT检查;支气管囊状、柱状扩张。

大叶性肺炎充血期X线无明显变化;实变期肺野出现均匀性密度增高的片状阴影消散期X线可见实变区密度逐渐减退。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概述: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医学影像学考试中的重点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战考试。

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 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X射线的发现、超声波和CT技术的出现等。

2. 影像学的分类:了解影像学的分类,包括放射学、超声学、磁共振和核医学等。

3. 影像学的原理: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机制,如X射线的吸收、超声波的回声和磁共振的共振现象等。

二、常见影像学检查技术1. X射线检查:了解X射线的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X射线片的解读和常见的病变表现。

2. CT扫描:掌握CT扫描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不同部位的CT扫描常见疾病的表现和诊断要点。

3. 核磁共振:熟悉核磁共振的原理、安全性和应用范围,了解不同组织在MRI中的信号强度和常见病变的表现。

4. 超声检查:了解超声的应用和优点,掌握超声图像的解读和对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

三、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1. 肿瘤:了解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等。

2. 感染性疾病:熟悉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的特点,如肺炎的X射线表现、骨髓炎的核磁共振示踪和肝脓肿的超声引导穿刺等。

3. 心血管疾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冠脉疾病的CT冠脉造影、心脏瓣膜病的超声检查和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等。

4. 神经系统疾病: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如脑卒中的CT灌注成像、脑肿瘤的MRI显示和脊柱骨折的X射线诊断等。

四、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1. 临床诊断:了解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如CT在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MRI在脊柱骨折和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等。

2. 术前评估:熟悉医学影像学在手术前的评估中的作用,如手术前CT扫描在骨折复位和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MRI在脑肿瘤手术前的定位和评估中的应用等。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片状高密度影。
影像学表现与脑梗死类似,病灶直径多为 5-15mm 之间,一般没有占位效应。
二、脑出血
1. 脑出血 CT 表现。
急性期典型表现:脑内圆形、类圆形、线形或不规则形的高密度灶,CT 值在 50~80Hu 之间。血肿可破入
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破入脑室可形成脑室铸型。灶周水肿轻,血肿大者可有占位效应。
见低密度气体形。
首 ①急性期血肿呈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区, ①信号改变随血肿期龄而异,与硬膜外
选 血肿范围较广,可超越颅缝。亚急性期血肿新月 血肿相仿;②形态与 CT 相仿。 CT 形或过渡型。慢性期血肿呈过渡型低密度区。②
血肿密度改变随血肿期龄而异。
首 ①早期 可无或仅有轻微异常发现,典型表现为 ①非出血性脑皮质挫伤 早期病灶在
间 质 性 水肿 脑积水
脑 室 内 压力升高 侧脑室或三脑室周围的脑白质 侧脑室周围条形、边缘光滑的低 密度影 T2WI 呈略低信号,但略高于脑 脊液信号,在 T2WI 呈较高信号
不表现为高信号,ADC 值常轻度 升高
6.脑积水
7.占位效应 常见于肿瘤、出血等病变。影像表现为:中线结构移位、变性、闭塞;脑室、脑池扩大;脑
减低征。
同急性期。
同急性期。梗死区 DWI 呈低信号,T2WI 可
呈低灌注。
呈低密度,与脑脊液密度近似。
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FLAIR
呈低信号,周边胶质增生带呈高信号,DWI
呈低信号。
原低密度区出现高密度区,若出血位于脑皮质区域 在脑梗死的异常信号的基础上,出现出血的
表现为低密度区内、沿脑回分布的、散在点状或大 异常信号。
存在可恢复性脑缺血组织,可同时观察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较大血管的异常。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它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核磁共振等,为医生提供了直观的内部结构图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息。

在医学影像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是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 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影像学包括了多种成像技术,其中最常见的包括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

X射线是一种常见的成像技术,通过射线的穿透性来观察和检查人体内部的骨骼和组织结构。

CT扫描则是采用了多层次和多角度的X射线成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内部结构信息。

MRI则利用了磁场和无线电波,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

超声波则是通过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来识别和检测内部组织。

2. 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影像学图像,可以判断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比如,肺部X射线片可以用来检测肺炎、肺结核和肺癌等疾病;脑部MRI可以用来鉴别和定位脑卒中和脑肿瘤等疾病。

3. 影像学解剖学影像学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中的关键知识。

影像学解剖学通过对正常人体解剖结构的研究,对临床影像学诊断和解剖位置的准确判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像学解剖学主要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四肢等解剖结构的形态、位置、分层和表面标志等内容。

4. 影像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病理学是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和特点的研究。

通过对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影像学图像,可以判断出病变的类型、性质和阶段等。

比如,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包括肺实质结节、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等。

而肝癌的超声表现则包括肝内低回声结节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等。

5. 影像学鉴别诊断影像学鉴别诊断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影像学图像,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的过程。

影像学鉴别诊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比如,对于颈椎病变,鉴别诊断包括了脊髓炎、脊髓肿瘤、血管畸形等不同病变。

中医执医技能影像学考点

中医执医技能影像学考点
两周后X线:以骨质疏松、破坏为主CT小面积 MRI
5.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以骨折增生为主,轮廓变粗,死强和死骨同时存在
6.骨关节结核
长骨结核脊椎结核关节结核:骨型关节结核、滑膜关节结核
X线表现: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冷脓肿(脊椎结核)
7.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转移性骨肿瘤(多转移至不规则骨)
骨肉瘤:骨膜增生(葱皮样、放射状、Codman三角)
影像学
1.普通X线片
胸部
正常胸部正位片
阻塞性肺气肿
气胸
胸腔积液
大叶性肺炎
原发性肺癌
腹部
胃溃疡
急性胃肠穿孔
单纯性小肠梗阻
长骨骨折
肱骨
桡骨
尺骨
股骨
胫骨
腓骨
2.CT
胸部
原发性肺癌
腹部
急性胰腺炎
头颅部
急性硬膜外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
2
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3.MRI
超生诊断
临床运用
实质性脏器
囊性器官
心脏、大血管、外周血管
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
肿瘤区蠕动消失
5.溃疡性结肠炎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结肠带变浅、消失
6.结肠癌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结肠带变浅、消失龛影肠管狭窄
7.胃肠道穿孔
立位X线透视或腹部平片: 膈下有弧形或半月形透亮气体影
8.肠梗阻
阶梯状气液平,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膀胱结石
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伸展至肺野外带
2.支气管扩张
高分辨力CT(HRCT)确诊
柱状扩张轨道征或戒指征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集医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于一体的学科,通过将放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物理现象应用于人体,以获得和诊断疾病的技术。

在临床医学中,医学影像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您提供医学影像学的重点复习内容,帮助您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放射学1. 放射照影学:放射照影学包括常规放射学和特殊放射学。

常规放射学是指应用X线对人体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拍片、造影、CT等;特殊放射学是指应用其他放射线或荧光物质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核素显像和血管造影。

2. 放射学诊断:放射学诊断是通过观察影像学表现,对疾病进行诊断。

常见的放射学诊断方法有:X线诊断、CT诊断、核磁共振诊断等。

放射学诊断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和对不同疾病影像学表现的了解。

二、超声影像学1. 超声影像学原理: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会发生不同组织间质量、密度和声阻抗的反射、折射和衰减,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生成图像。

2. 超声影像学应用:超声影像学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脏病学、肾脏学、肝胆胰脾疾病等领域。

它具有无创、无辐射、实时性强等优点,能够对人体内脏器官进行形态学和功能学的检查。

三、核医学1. 核医学原理:核医学是通过给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核医学主要包括核素显像和放射性治疗两个方面。

2. 核素显像:核素显像是通过给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进行疾病的诊断。

常见的核素显像检查有骨显像、甲状腺显像、心肌灌注显像等。

四、磁共振成像(MRI)1. MRI原理: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内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患者处于强磁场中,获得患者体内不同组织的信号,再通过计算机重建成影像。

2. MRI应用:MRI广泛应用于脑部、脊柱、关节和盆腔等器官的检查。

它在形态学、功能学和病变定位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分辨率和诊断准确性。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CT)1. CT原理:CT利用X线束通过人体不同部位的吸收和散射来获取影像。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更直观的诊断依据,也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物质对射线的吸收、散射或透射等方式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

二、X线摄影的应用X线摄影是医学影像学的最早、最常用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将X射线穿过患者身体,并通过相应的摄像设备捕捉到透射的X射线影像,从而获得患者内部结构的信息。

X线摄影广泛应用于骨折、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等方面的诊断。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旋转式X线扫描技术,它通过连续采集多个X射线图像,并借助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从而生成具有空间分辨率的断层影像。

CT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结构分辨率,尤其适用于脑部、肺部、腹腔等部位的检查与诊断。

四、核磁共振(MRI)的原理与应用核磁共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利用人体内各种原子核具有不同的自旋磁矩特性,通过外加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信号的作用,对这些原子核进行激发和检测,从而获得组织和器官的详细影像。

MRI在神经学、肿瘤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超声检查的原理与应用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影像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无辐射、无创伤,对身体无损害,因此广泛应用于产科、儿科、肾脏等方面的检查与诊断。

超声波可以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及其运动的情况,对异常结构和流体积聚具有很高的敏感度。

六、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原理与应用放射性核素检查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衰变特性来获得影像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适用于心脏、骨骼、甲状腺等方面的检查与诊断。

放射性核素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等方式进入体内,然后放射出γ射线,通过探测器接收并记录这些γ射线,最后生成影像。

中医专业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汇总

中医专业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汇总

1、人工对比:即造影检查,当人体内器官和组织缺乏自然对比时,人为将密度高或低的物质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造成其密度差产生对比。

2、肺实变: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被渗出的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常见于各种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少见于肺梗死。

3、肺内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除后形成空腔,分为厚壁空洞和薄壁空洞,前者多见于肺脓肿、肺癌,后者多见于肺结核,虫蚀样空洞多见于干酪样肺炎。

4、肺充血:指肺动脉内血容量增多,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5、龛影:是胃肠道壁因病变产生溃烂、坏死、液化,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切线位观察表现为突出于腔外的含钡影,轴位显示为局限性高密度钡斑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

6、充盈缺损:指充盈钡剂的胃肠道轮廓局部向腔内突出而未被钡剂充盈显示为低密度影响,常见于肿瘤。

7、半月综合征:指龛影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内,龛影外以宽窄不等的透明节形成环提。

8、阳性结石:结石成分以钙盐含量高,在X平片上显示为高密度,常见于尿路结石。

9、阴性结石:少数结石以尿酸盐为主要成分,在X平片上不能显示。

10、骨质疏松:是单位体积内正常骨组织含量减少,骨组织内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含量比例仍正常。

11、骨质破坏:局部正常的骨组织被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常见于炎症,结核、肿瘤等。

12、骨质坏死:骨组织血供中断、局部代谢停止所致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多见于慢性骨髓炎、骨缺血坏死、骨结核等。

支气管阻塞性病变:定义:原因:腔内阻塞或腔外压迫腔内:异物分泌物肿块血块水肿痉挛等腔外:肿大淋巴结肿块等CT可直接显示病因,支气管壁增厚、腔内肿瘤、异物等三种后果:1、阻塞性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肺泡壁破坏。

原因:活瓣性呼气性阻塞X线表现:(1)肺透过度增加(2)肺体积(容积)增大胸廓、肋间隙、横隔、纵隔不同程度改变(3)肺纹理稀疏、变细(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4)肺大泡:壁菲薄、囊状透光区(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2、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完全阻塞以后,肺泡内的气体在18-24小时内被吸收,肺组织萎陷.原因:支气管完全阻塞X线表现:(1)肺透度降低。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医学影像学一、名词解释1、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性治疗的科学。

2、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3、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4、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5、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6、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7、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8、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叫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9、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10、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11、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阻塞后,肺部分或完全无气不能膨胀而导致的体积缩小。

12、肺实变: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13、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的病变状况。

14、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15、钙化:属于变质性病变,受到破坏的组织发生分解而引起局部酸碱度变化时,钙离子以磷酸盐或碳酸盐的形式沉积下来,多发生在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1、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机治疗的医学学科。

内容:x线诊断(CR、DR、DSA诊断)、超声诊断、CT诊断及MRI诊断(简答回名解+内容)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

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填空):屏蔽保护、距离保护、时间保护4、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站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一般规律:密度逐渐不均,边界逐渐不清,水肿逐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2、脑膜瘤: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中年女性。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组织学分:为脑膜皮行、纤维型、砂粒体型、过度型型、血管瘤型等15型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颅骨相连,常有钙化,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征”。

3、垂体瘤:鞍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

>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压或侵及,强化明显,常有出血。

大腺瘤MR表现:等T1等T2信号,其它表现同CT。

垂体微腺瘤MR表现:增强早期呈不强化的低信号区。

间接征象为垂体高度>8mm,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各种影像技术来观察和诊断人体疾病。

在学习医学影像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需要进行背诵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学影像学的背诵重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不同影像技术观察和诊断人体疾病的学科。

它包括放射学和超声学两个主要分支,其中放射学又可分为X线摄影学、断层摄影学和核医学。

二、放射学背诵重点1. X线摄影学:X线平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吸收不同程度的X射线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在胸部X线摄影学中,我们要掌握不同肺纹理的表现,如纵隔纹理、膈肌韧带和肺门阴影等。

此外,在骨骼系统的X线摄影学中,了解骨骼的解剖结构和不同骨折类型的特征也是重点。

2. 断层摄影学:断层摄影学主要包括计算机断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

在CT影像学中,我们需要学习和背诵不同组织的CT值范围,以及常见疾病在CT上的特征表现。

在MRI影像学中,了解各种脉序的影像特点,以及脑部、脊柱和关节等部位疾病的MRI表现也是必备。

3. 核医学:核医学主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和诊断人体疾病。

在核医学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核素的生物分布和摄取机制,以及不同疾病在核医学图像上的表现特点。

三、超声学背诵重点超声学是以声波作为检查手段的影像学技术,它可以观察和评估人体内部各种组织与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在超声学中,我们需要熟悉不同组织和器官的超声特征,如肝脏的回声模式、甲状腺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等。

此外,了解不同超声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也是重要的。

四、其他影像学技术背诵重点除了放射学和超声学,还有一些其他影像学技术也有其特定的背诵重点。

例如,核磁共振波谱学(MRS)可用于检测脑部肿瘤和神经代谢异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可用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淋巴结转移等。

五、注意事项在学习医学影像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多进行实际影像学图像的观察和分析。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1、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机治疗的医学学科。

内容:x线诊断(CR、DR、DSA诊断)、超声诊断、CT诊断及MRI诊断(简答回名解+内容)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

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填空):屏蔽保护、距离保护、时间保护4、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站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一般规律:密度逐渐不均,边界逐渐不清,水肿逐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2、脑膜瘤: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中年女性。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组织学分:为脑膜皮行、纤维型、砂粒体型、过度型型、血管瘤型等15型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颅骨相连,常有钙化,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征”。

3、垂体瘤:鞍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

>为大腺瘤,<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压或侵及,强化明显,常有出血。

大腺瘤MR表现:等T1等T2信号,其它表现同CT。

垂体微腺瘤MR表现:增强早期呈不强化的低信号区。

间接征象为垂体高度>8mm,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

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

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一)1、骨肉瘤的诊断依据是(D)A骨质破坏B骨膜反应C软组织肿块D肿瘤骨2、短管状骨骨干结核特征是:骨气鼓3、儿童骨折特点:青枝骨折、骨骺分离4、容易发生成骨性转移的器官:前列腺5、关节结核关节面破坏先发生于:非承重部位6、病理情况下才能看到(D)A骨皮质B骨松质C血管沟D骨膜7、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加见于(A)A骨质增生硬化B骨内软骨钙化C死骨8、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有机无机成分均减少见于:骨质疏松9、25岁,膝关节肿胀,触之乒乓球感,X片胫骨上端皂泡样改变,诊断为:骨巨细胞瘤10、颅脑CT常规扫描方向:横轴位扫描11、成人椎体好发结核、转移瘤,能作为转移瘤鉴别点的是(D)A椎体破坏程度B是否有死骨C椎旁软组织影D椎间隙宽窄变化12、关于对比剂错误的是(E)A分高密度和低密度两种B钡剂为常用对比剂C碘剂为常用对比剂D低密度对比剂主要是气体E水溶性碘对比剂只有离子型13、关于CT值正确的是(E)A可给病变定性诊断B反映物质内成分C物质密度的绝对值D不同CT机所得CT值不同E是一个参考值,反映物质密度14、骨肉瘤的X线表现(1)骨质增生硬化,片状,不规则(2)骨质破坏,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边界不清(3)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4)骨膜反应,骨膜增生、骨膜三角(5)软组织肿块(6)软组织肿块中肿瘤骨形成,瘤软骨钙化(二)1.高分辨扫描主要用于观察病灶的微细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等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

2.纵膈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阻塞性肺气肿透视下可并有纵膈摆动,即呼气时纵膈移向健侧,吸气时恢复正常位置。

3.一侧性肺不张X线:患侧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纵膈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

健侧有代偿性肺气肿表现。

CT:不张侧肺缩小,呈均匀软组织密度结构,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常可发现主支气管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4.支气管气像/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病理生理变化的学科,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进行无创的检查和诊断。

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X线摄影、超声影像学、CT(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和放射治疗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和临床应用。

1.基本概念:2.主要技术:(1)X线摄影:X线摄影是医学影像学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成像技术之一、它通过向人体放射离子辐射,使被检查部位的组织吸收该辐射并生成X射线影像。

(2)超声影像学: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超声检查仪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并记录其回波,通过对回波进行处理和解释,生成图像。

(3)CT:CT是一种通过多个方向的X射线成像来重建人体断层图像的技术。

它使用旋转的X射线源和探测器,通过多次成像生成一系列图像,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得到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

(4)核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在强磁场中,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水和脂肪分子的旋转特性,引入无创激发和检测的放射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和生成图像。

(5)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γ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控制放射线的剂量和方向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3.临床应用:(1)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学可以对各种内外科疾病进行无创检查,提供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如通过X线摄影可以检查肺部病变,超声可以检查器官肿块,MRI可以检查脑部病变等。

(2)疾病评估:医学影像学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如通过CT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MRI可以评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

(3)导向治疗:医学影像学可以用于导引手术或放射治疗。

如放射治疗时使用CT来确定肿瘤的形态和位置,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放疗计划。

(4)随访观察:医学影像学可以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如通过CT或MRI来判断肿瘤的缩小情况,或复查X线片来判断骨折的愈合情况。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医生能够对人体内部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医学影像学的重点内容,从基本原理到临床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第一部分:影像学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是以各种成像设备为工具,利用不同物质的特性差异来获取和解读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放射学(X 线、CT、MRI等)、超声影像学和核医学影像学等。

这些影像学技术有各自的原理和特点。

放射学是使用X射线来进行成像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X射线被不同组织和器官吸收的程度不同。

通过拍摄并解读X射线的影像,医生可以发现患者是否有骨折、肺部感染等疾病。

超声影像学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反射和传播来成像的技术。

超声波在体内的传播受到组织密度的影响,因此能够显示出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孕妇产前检查、肝脏、胰腺疾病的诊断等领域。

核医学影像学则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来成像的技术。

这些核素会进入患者体内,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并被探测器捕获。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探测器的信号来获得关于患者内部状况的信息。

核医学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

第二部分: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判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概述。

1. 肺部疾病:在X线胸片上,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肺实变、肺纹理增加以及积液等。

而CT扫描可以更为精确地显示肺部病变,如结节、肺癌等。

2. 骨折:X线影像是最常见的检查手段,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折断端的错位和骨折线。

CT扫描和MRI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情况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3. 脑部疾病:常见的脑部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

CT扫描适用于发现脑出血、肿瘤等急性病变,而MRI则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脑部结构的细节,如白质病变、脑梗死等。

第三部分:未来发展方向和创新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工对比:即造影检查,当人体内器官和组织缺乏自然对比时,人为将密度高或低的物质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造成其密度差产生对比。

2、肺实变: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被渗出的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常见于各种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少见于肺梗死。

3、肺内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除后形成空腔,分为厚壁空洞和薄壁空洞,前者多见于肺脓肿、肺癌,后者多见于肺结核,虫蚀样空洞多见于干酪样肺炎。

4、肺充血:指肺动脉内血容量增多,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5、龛影:是胃肠道壁因病变产生溃烂、坏死、液化,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切线位观察表现为突出于腔外的含钡影,轴位显示为局限性高密度钡斑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

6、充盈缺损:指充盈钡剂的胃肠道轮廓局部向腔内突出而未被钡剂充盈显示为低密度影响,常见于肿瘤。

7、半月综合征:指龛影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内,龛影外以宽窄不等的透明节形成环提。

8、阳性结石:结石成分以钙盐含量高,在X平片上显示为高密度,常见于尿路结石。

9、阴性结石:少数结石以尿酸盐为主要成分,在X平片上不能显示。

10、骨质疏松:是单位体积内正常骨组织含量减少,骨组织内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含量比例仍正常。

11、骨质破坏:局部正常的骨组织被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常见于炎症,结核、肿瘤等。

12、骨质坏死:骨组织血供中断、局部代谢停止所致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多见于慢性骨髓炎、骨缺血坏死、骨结核等。

支气管阻塞性病变:定义:原因:腔内阻塞或腔外压迫腔内:异物分泌物肿块血块水肿痉挛等腔外:肿大淋巴结肿块等CT可直接显示病因,支气管壁增厚、腔内肿瘤、异物等三种后果:1、阻塞性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肺泡壁破坏。

原因:活瓣性呼气性阻塞X线表现:(1)肺透过度增加(2)肺体积(容积)增大胸廓、肋间隙、横隔、纵隔不同程度改变(3)肺纹理稀疏、变细(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4)肺大泡:壁菲薄、囊状透光区(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2、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完全阻塞以后,肺泡内的气体在18-24小时内被吸收,肺组织萎陷.原因:支气管完全阻塞X线表现:(1)肺透度降低。

(2)体积缩小表现为肺门、叶间裂、膈、纵隔等结构的不同程度移位。

(3)一侧性肺不张:患侧肺野均匀致密肺叶不张:不张肺叶致密肺段不张:三角形致密影肺小叶不张:小斑片影3、阻塞性肺炎:♦大叶性肺炎X表现:充血期:X线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只表现纹理增多。

实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出现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乃至消失,(由于病变的消散不均,易误诊为肺结核)。

炎症最终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索条状阴影1、中央型肺癌:发生部位、生长方式与与X线表现早期肺癌: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沿管壁浸润生长未侵及周围肺实质,X线常无异常表现,偶尔可见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CT可清楚显示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改变。

中晚期肺癌表现包括:①直接征象:X线及CT均显示肺门软组织肿块影(肿瘤/和肺门增大淋巴结融合形成);同时CT能清晰显示支气管腔狭窄、闭塞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

②间接征象:即支气管阻塞继发肺内改变: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及阻塞性支气管扩张。

③反“S”征:胸片上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不张的右肺上叶与右肺门肿块下缘融合形成反“S”状边缘。

④胸部转移及纵隔侵犯征象:良性胃溃疡X线钡餐表现良恶性溃疡鉴别二、肝胆胰脾常见疾病(长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早期肺部转移分为三型:溶骨型骨肉瘤:以瘤骨形成为主,早期筛孔样,后期虫蚀状;有少量形态不规则肿瘤骨;骨衣三角。

成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呈象牙质样、针质样,骨膜新生骨明显;有软组织肿块,肿块中也有较多的肿瘤骨混合型骨肉瘤:二者均有。

可见多种瘤骨形态及各种骨膜反应。

人工对比第一章呼吸系统♦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

肺门角:右肺门上下部形成的钝角♦支气管阻塞性病变:定义:原因:腔内阻塞或腔外压迫腔内:异物分泌物肿块血块水肿痉挛等腔外:肿大淋巴结肿块等CT可直接显示病因,支气管壁增厚、腔内肿瘤、异物等三种后果:1、阻塞性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肺泡壁破坏。

原因:活瓣性呼气性阻塞X线表现:(1)肺透过度增加(2)肺体积(容积)增大胸廓、肋间隙、横隔、纵隔不同程度改变(3)肺纹理稀疏、变细(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4)肺大泡:壁菲薄、囊状透光区(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2、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完全阻塞以后,肺泡内的气体在18-24小时内被吸收,肺组织萎陷.原因:支气管完全阻塞X线表现:(1)肺透度降低。

(2)体积缩小表现为肺门、叶间裂、膈、纵隔等结构的不同程度移位。

(3)一侧性肺不张:患侧肺野均匀致密肺叶不张:不张肺叶致密肺段不张:三角形致密影肺小叶不张:小斑片影3、阻塞性肺炎:肺实变: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被渗出的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病因多见于各种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X线表现:实变范围大小不一,多数连续的肺泡发生实变,形成单一的片状致密影,密度不高且均匀,边缘模糊,实变区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征,即“支气管气象”(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结节:直径小于等于3CM;肿块:直径大于3CM;♦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后形成。

空洞的分型:(1)厚壁空洞:一般洞壁厚度超过3mm。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内的透光阴影。

多见于急性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癌( 鳞癌)。

(2)薄壁空洞:洞壁薄,一般在3mm以下,由薄层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形成。

X线表现为境界清晰,内缘光滑的透明区。

多见于慢性肺结核。

(3)无壁空洞:又称虫蚀空洞,为大片坏死组织内的小空洞,多见于干酪性肺炎。

♦空腔:为肺部原有腔隙的病理性扩大所形成的含气囊腔,如肺大泡、肺气囊、囊状支气管扩张。

♦肺部的网、线及条索状阴影在病理上是肺间质病变的反映。

可以分为弥漫性、局限性改变.♦胸腔积液:分类1、游离性胸腔积液:①少量积液首先积于后肋膈角,液体量达到300ml~500ml以上时,表现外侧肋膈角变钝,随着液体量增加,肋膈角完全消失,阴影的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达第4前肋水平;②中量积液,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其上缘在第2-第4前肋水平,纵隔移向健侧;③大量积液:一侧胸腔呈均匀性致密影,仅肺尖区透明,纵隔向健侧移位明显。

2、局限性积液:(1)包裹性积液: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腔的某一部位。

好发生在侧后胸壁切线位X线片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梭形致密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

(2)肺底积液:液体位于肺底和膈肌之间。

(3)叶间积液: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内的积液,呈梭形或三角形致密影,边界清晰,两端与叶间裂相连♦气胸和液气胸:气胸: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腔,肺组织被不同程度的压缩。

液气胸:胸腔内液体与气体并成,站立位可见液气平。

♦支气管扩张症:高分辨力CT是支气管扩张最佳检出方法。

①柱状支气管扩张时,根据支气管水平走行方向可表现为“双轨”征、“印戒”征②囊状支气管扩张时则见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③静脉曲张形支气管扩张可表现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囊柱状、念珠壮改变。

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栓时,可显示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

♦大叶性肺炎X表现:充血期:X线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只表现纹理增多。

实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出现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乃至消失,(由于病变的消散不均,易误诊为肺结核)。

炎症最终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索条状阴影♦小叶性肺炎,即支气管肺炎X线表现:病变多发生在两肺的中、下肺野内中带。

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影,部分密集的病变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肺结核分类:中国结核病分类法(1998年8月中华结核病学会制定)(1)原发性肺结核(代号:I型):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II型):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

(3)继发性肺结核(代号:III型):包括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及干酪性肺炎。

(4)结核性胸膜炎(代号:IV型):干性、渗出性、结核性脓胸。

(5)其他肺外结核(代号:V型):骨与关节结核、尿路结核、消化道结核、颅内结核等。

1.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tuberculosis I型),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又名原发综合征。

X线表现:肺内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X线上一般无阳性征象)结核性淋巴结炎:(肺门和纵隔内的淋巴结增大)。

原发病灶吸收后表现为胸内或纵隔内淋巴结结核:肺门或纵隔多个淋巴结增大。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系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期内多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所致。

X线表现为“三均匀”播散病灶的大小、密度一致,分布均匀。

结节大小1-2mm,透视下常难以辨认。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系少数结核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所致。

X线表现为双肺上、中肺野见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多种性质的病灶。

对于早期急性粟粒型肺结核CT扫描可早于胸片作出诊断,3、继发型肺结核X线表现:渗出性病灶-------小片云絮状影;增殖性病灶-------斑点状、腺泡结节灶;纤维化病灶-------条状、带状阴影;空洞性病灶-------虫蚀样、薄壁、厚壁空洞;干酪性病变-------肺叶、肺段样高密度片状影,出现“虫蚀样”空洞;结核球------直径2-3cm的类圆形致密影,内部可出现钙化,周围出现“卫星灶”;硬结钙化-------边缘锐利的斑片状、结节状影;支气管播散灶----沿支气管分布的结节状影。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中央型肺癌:发生部位、生长方式与与X线表现早期肺癌: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沿管壁浸润生长未侵及周围肺实质,X线常无异常表现,偶尔可见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CT可清楚显示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改变。

中晚期肺癌表现包括:①直接征象:X线及CT均显示肺门软组织肿块影(肿瘤/和肺门增大淋巴结融合形成);同时CT能清晰显示支气管腔狭窄、闭塞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

②间接征象:即支气管阻塞继发肺内改变: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及阻塞性支气管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