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擅长画竹的画家

合集下载

画竹圣手「柳子谷」,他画的竹,潇洒出尘,萧萧有声

画竹圣手「柳子谷」,他画的竹,潇洒出尘,萧萧有声

画竹圣手「柳子谷」,他画的竹,潇洒出尘,萧萧有声
柳子谷,名习斌,号怀玉山人,堂号双翔阁,1901生于江西玉山县。

自幼酷绘画,15岁便以工书善画闻名乡里。

他画的竹,潇洒出尘,萧萧有声。

兼擅山水、人物、花卉,尤精兰竹。

被誉为“竹圣”、“板桥第二”;从二十年代画竹,一直画到八十年代。

六十年的创作,柳子谷视竹为品格的象征,并且将画竹当作一种人生境界去追求。

与徐悲鸿、张书旗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代表作品《雪中从军图》、《后湖印象》。

其中,和满键合作长达27米的史诗巨制《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其精炒的描绘出了雄伟的历史画面,是中国现代画坛上堪称是绝无仅有的杰作。

明清近现代竹雕名人录

明清近现代竹雕名人录

明清近现代竹雕名人录(转)明清竹雕名人录:殷永清、沈兼、吴之璠(鲁珍、东海道人)、封锡爵、封始镐、周笠、李希乔、王之羽、蔡时敏、徐枢、周澄、王永芳(王若芳)、封锡璋、封始歧、王鉴、时其泰、时澄之、邓孚嘉(用吉)、贺其吉、守六、徐裕基、王屺、王易、陈立(雪立)、朱文右、封锡璋、周颖、竹友、浦灿、时学庭、潘西凤(老桐、老同、南羽)、王质、时大生、时汝鉴、邓士杰、吴嵩山(松山)、时天行、张宏裕、王恒、周乃始、杨古林、刘起、封颖谷、朱鹤、施天璋(焕文)、时大径、沈少溪、时珏、沈全林(西池)、时以成、邓渭、杜书绅、马国珍、庄绶纶、沈尔望、侯松音、赵得三、封鼎、周春雨、吴玉田、朱雪松、沈正名、杨懈(杨海)、竹堂、江潭、周之礼、吴福骥、曹皇池、王素川、安峨源、顾玉(宗玉)、王幼青、张希第、封文官、杨谦、韩小山、王乃恭、杨秉桂、孙三锡、张涛、吴延康、蒯增、严煜、程文在、蔡辛、陈春熙、袁馨、赵学海、封品官、邓汾、方洁、马根仙、朱宝骝、殷树柏、张开福、毛怀、姚汝琨、陶计椿、谭松坡、陈筠、佛作舟、王纪堂、封三元官、李宝函、韩潮、尚勋、文鼎、曹世楷、张辛、王云(王石芹)、徐鹤、沈小石、陈恭卿、岳浩庆、赵琪、王鸣盛、王一新、朱缨(小松)、朱稚征(三松)、周锷、乔林、支慈庵、徐孝穆、王民生、喻文、邹海山、王石香、沈少楼、柳玉堂、蒋苏台、蒋仁、奚冈、徐三庚、钱松、方洁、胡有声、胡镂、释达受、张克谋、吴之满、宏谷山人、金西厓(近代)、郭凤梁、友如、杏坪、友佩、朱海三(三仙)、沙神芝、封岐、张希黄、吴焕文、李效金、金林、徐素白(近代)、水泉、吴之、范遥青(当代)、溪堂、邓石如、唐文炳(尉如)、王勋(近代)、杜世绶(紫佩)、徐枢(字宗岐、号云樵)、谭维德、王杰人、傅少英、张志鱼、马风昌、龚玉璋、潘行庸、金绍堂、金绍坊、张步青、严煜、子昌、朱淑红、子柔、朱之松、镜峰山人、康田、王筠书、清溪山人、菘田、春泉、芷道人、卢葵生、赵琪、黄学圮、张熊、云溪、高风翰、小山款、玉山款、笏印款、程庭鹭、子松、石庄、何研北、张克谋、宏谷山人、子祥款、少谷款、时其祥款、宝谷道人款、殷介持、刘韩抒、秦川刻、中隐半山、江春波、王松、陈祖章、贺恩、梁九公、柯传钟、王毅、李石香、方古林、朱稚美、李流芳、张应尧、梅江、来友仁、贡生、王原祁、白药、黄勇、南山居士、李文、老桔、濮仲谦、吴林水制、巢鸣盛、何绍基、宋钰、柯世仁、赵之谦、杨守敬、邓石如、赵之琛、王时敏、吴林水、曹世模、邓方樵。

书法家郑燮的故事

书法家郑燮的故事

书法家郑燮的故事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墨竹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亦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文学家。

书家故事:郑板桥画扇相传,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

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

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

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

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

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

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雅诗送梁上君子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

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

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

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

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心想:不偷也罢。

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

扬州八怪以画竹闻名的是哪一位 扬州八怪之郑燮(怪在传奇)

扬州八怪以画竹闻名的是哪一位 扬州八怪之郑燮(怪在传奇)

扬州八怪以画竹闻名的是哪一位扬州八怪之郑燮(怪在传奇)扬州八怪所指何人“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

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

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

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

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鱓、黄慎、李方膺、罗聘。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职业而已,不能说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扬州八怪之郑燮(怪在传奇)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

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

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

亦能治印。

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郑燮(郑板桥)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

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

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

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

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

中国历代名家画竹经典作品大全

中国历代名家画竹经典作品大全

中国历代名家画⽵经典作品⼤全⽵画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专科,历史悠久。

在中国画中,⽵画有两种⽅式:⼀为设⾊⽵⼦,属花鸟画;⼀为墨⽵画,以墨⽵为主,四君⼦画中的⽵画为墨⽵画,是典型的⽂⼈画。

唐代画⽵已为独⽴题材,开始出现专门画⽵的名家如箫悦。

他⼯于画⽵,⼀⾊⽽有雅趣。

这⾥的“⼀⾊”可能是纯⽤青⾊或绿⾊,⽽⾮墨⽵画的⿊⾊,但已开始对⽵进⾏艺术抽象化,是⼯笔设⾊⽵画⾛向墨⽵画的关键的⼀步。

萧悦很珍重⾃⼰的艺术,有⼈求他只画⼀竿⼀枝,求了⼀年还未求到。

有⼀次,他却画了⼗五竿⽵,送给诗⼈⽩居易。

⽩居易感谢他的厚意,也赞叹他的艺术,写下了上述的《画⽵歌》。

中国历代名家画⽵经典作品精⼼挑选62名历代名家约250幅经典优秀作品,按各朝代编排。

各朝代名家的先后顺序排列采⽤⽆规则任意编排。

由于篇幅关系,还有许多名家尚未收集⼊内,考慮以后再编写续集。

特此说明唐代名家画⽵经典作品1、箫悦萧悦(⽣卒年不详),兰陵(今⼭东苍⼭县兰陵镇)⼈。

唐代中期著名的画家。

萧悦以画⽵著称。

其所画⽵,以写实为主,并且笔随意⽣。

尽管萧悦之前也有不少⼈画⽵,但是多把⽵⼦作为画中⼈物的陪衬,并没有作为独⽴题材,且在艺术特⾊上还略显粗浅。

在萧悦⽣活的唐代,⾊⽵和墨⽵逐渐开始从画的配⾓中独⽴出来,⽽萧悦本⼈也是较早以专门画⽵出名的⼤家。

宋代的书法家⽶芾在评价唐⼈画⽵的艺术特⾊时,说:“唐有萧悦,画⽵深得⽵之⽣意。

”对萧悦的技艺⽔平充满了推崇。

⽽与萧悦同时代的诗⼈⽩居易,更是盛赞萧悦画⽵的技艺“举世⽆伦”。

五代后蜀名家画⽵经典作品1、黄筌黄筌(约903年—965年),字要叔,成都(今四川成都)⼈。

曾随唐末⼊蜀的著名画家刁光胤学画,⼜吸收⼭⽔画家李昇,⼈物龙⽔画家孙位之长,结果“全该六法,远过三师”他擅长花⽵翎⽑,也能画佛道,⼈物,⼭⽔,是⼀位技艺全⾯的画家。

早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膝昌苑,兼⼯⼈物、⼭⽔、墨⽵。

⼭⽔松⽯学李升,⼈物龙⽔学孙位,鹤师薛稷,撷诸家之萃,脱去格律⽽⾃成⼀派。

历代名家竹画赏析

历代名家竹画赏析

历代名家竹画赏析北宋文同墨竹图立轴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

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

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

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传世作品有《墨竹图》。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

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北宋赵昌竹虫图立轴绢本设色纵99.4厘米横54.2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

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

枝叶饱满,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

设姿态多样。

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元顾安风雨竹图卷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18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

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

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元王蒙竹石图立轴纸本墨笔纵77.2厘米横27厘米苏州博物馆藏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

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

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

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

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

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

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元吴镇墨竹谱册页纸本墨笔纵53厘米横6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

郑板桥《墨竹图》:画家的自白,如何用一根竹子编织艺术人生

郑板桥《墨竹图》:画家的自白,如何用一根竹子编织艺术人生

郑板桥《墨竹图》:画家的自白,如何用一根竹子编织艺术人生提起郑板桥,大家不陌生吧。

他本名叫郑燮,板桥是他的号,平日里大家都习惯叫他“板桥先生”。

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看着这一串名号,不由感慨,这就是传说中的学霸吧。

考上进士后,他又到范县、潍县当了县令,实力演绎什么叫“学而优则仕”。

他还是“扬州八怪”之一。

“扬州八怪”并非特指八位画家,而是指清代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个艺术家群体。

之所以说“怪”,主要指这一群体特立独行,革新求变,张扬个性,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郑板桥的诗、书、画,人称“三绝”,可见他的业务能力很强。

平日里,他最常画竹子、兰花和石头,其中尤以画竹子时间最长、成就最高、名声最盛,这也让他从“扬州八怪”中C位出道。

大家可能好奇,郑板桥为什么这么爱画竹?他画的竹子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他笔下的竹子,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清代郑板桥《竹石图》纸本水墨01 今天,你画竹了吗?郑板桥一生爱竹,爱到什么程度呢?我只能说,见过爱竹的,没见过这么爱竹的。

先来看看他写的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意思是,自己四十年来天天画竹,日思夜想的都是竹子啊,可见他对竹子用情至深。

在他看来,小小一根竹子,也内有乾坤。

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画竹时的心境: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纸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在这里,他把竹子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眼中之竹”指画家看到的竹子,“胸中之竹”指画家构思的竹子,而“手中之竹”则指画家笔下的竹子。

画家看到自然之竹的千姿百态,心生感怀,就这样形成了眼中之竹;之后经由主观的构思与艺术的加工,再融入内在的情思,产生了胸中之竹;最后通过笔墨功夫呈现于纸上,手中之竹就这样诞生。

从自然之竹到眼中之竹,再到胸中之竹,最后到手中之竹,恰好对应了中国画创作从观察到构思再到呈现的完整过程。

画竹名家谈画竹(之七)

画竹名家谈画竹(之七)

画竹名家谈画竹(之七)江南一竹徐渊明:大凡画过墨竹的,恐怕没有不临摩不学习板桥竹的。

板桥竹在上千年的竹画史中独具一格,名冠众家,圈内圈外几乎没有不知道板桥竹之画名的!郑板桥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在绘画实践中,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

“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

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板桥自谓画竹多於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

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板桥写竹,独创写意,颇具趣味,风格劲峭,画面充满了“真气、真趣、真意”,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的竹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文人士子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网友一笔:板桥之竹以书法入画法,清瘦劲挺,如柳公权之书。

写出了竹之高洁挺拔和坚韧,也融入了作者的对画理和社会生活的情感,在历代画竹大家中独具一格。

不过如果是和吴镇、吴昌硕等相比在境界上略输一筹。

网友飞白写竹:一笔兄的观点代表了一方面一些人角度不同的看法,略输二字说的是笔墨的境界, 但是但是但是,境界更应看重画中人格的境界,板桥竹就是板桥人,清瘦劲挺的个性无论从哪方面看,即便是笔墨角度,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独树一帜而不可说略输一筹. 关于画理,如果历史地看就复杂了许多,少时曾苦究过艺术哲学,结果痛苦地得出个人的结论:艺术门类之别终有一天会消亡,毛笔作为过去和现在习惯的文脉的存在,最后还是不是艺术家拿来比划的不合群的唯一工具呢,题目太大,真难说。

刘狄洪:中国油画画竹第一人

刘狄洪:中国油画画竹第一人

刘狄洪:中国油画画竹第一人作者:杨振明史峰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刘狄洪先生是我国著名艺术家、风景油画大师,中国油画画竹第一人。

画风严谨,色彩斑斓,大画家劉狄洪先生用深厚的艺术积累表现自然景观,他的油画不仅有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变幻莫测的神奇和清新的秀丽,而且透着自然的气质美,活跃自然之生灵。

尤其是画家的竹海景观油画生机盎然,对人的心灵有着强烈的冲击力。

先生创作油画,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融合,大胆将中国绘画的浪漫特质融进西洋油画的写实情景中,实现了西洋油画技法的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刘狄洪;风景油画大师;画风严谨;创新与突破刘狄洪(1944.4.1—2016.5.10)汉族人,曾用名:刘杕洪,又名:刘秋洪,1944年4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今常德市武陵区),祖籍:湖南省邵东县城。

刘狄洪先生是我国著名艺术家、风景油画大师。

先生画风严谨,色彩斑斓,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精细表现原始林区树丛繁复,场面恢宏的独特技法,那时而用笔,时而用刀刮擦形成的油画肌理即忠实而又艺术地再现了湘西青山绿水的精神与魂魄。

刘狄洪先生尤其精于画竹,那莽莽竹海在他笔下表现得千姿百态,气势非凡。

在雄浑的风景中,对描绘土家苗寨的吊脚楼、护林茅棚情有独钟,增添了不少的人文气氛,欣赏其特有精致的油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刘狄洪先生在中国美术界被称为“中国油画画竹第一人”。

大画家用深厚的艺术积累表现自然景观,不仅有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变幻莫测的神奇和清新的秀丽,而且透着自然的气质美,活跃自然之生灵。

尤其是他的竹海景观油画生机盎然,对人的心灵有着强烈的冲击力。

刘狄洪先生的油画竹《南天门常德花岩溪》最为出色,被众多书画名家、评论家们誉为“天下第一竹”,这幅竹画无论是从构图、还是光、影、色来说都是极为出色,独成一绝。

画竹,中国文人画了上千年,但美学史上竹画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清代名家郑板桥,之后,几乎没有人突破过板桥先生的竹画构图模式。

擅长画竹子的画家-来自山东的画家石开是画竹高手!

擅长画竹子的画家-来自山东的画家石开是画竹高手!

中国竹文化是代表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是汉民族的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

从古自今,中国人喜爱竹子中空有节、竹枝坚韧挺拔、竹叶常绿不凋等自然属性,竹子亦常被喻为高风亮节的君子。

所以中国历代有许多擅长描绘竹子的画家,那么,擅长画竹子画家都有谁呢?历代擅长画竹子的画家多如繁星,大家辈出,像北宋的文同、苏轼,元代的柯九思,清代的郑板桥等都是画竹名家,而来自山东当代的画家石开(现居北京),也是一位画竹高手,他以独具个性风格的手法将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和高雅脱俗描绘的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石开以及他的竹子画吧!擅长画竹子的画家,石开艺术简介:山东画竹子的画家:国礼书画家石开石开(别署鲁人石开),原名张佩华,山东人氏,书画世家,系文化部评定的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书画家。

他尤其擅长写意花鸟题材,他爱竹,也擅长画竹,对竹枝叶的取舍、概括,用笔自然、一气呵成,表现竹的无限生机,浓淡相映、妙趣横生。

石开老师的竹子画究竟怎么样,看过之后才知道!擅长画竹子的画家,石开国画竹子欣赏:竹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是有骨气、有气节、坚贞的象征,同样也象征着生命的弹性、精神的真理,历代多少仁人志士常赞美竹、咏竹、画竹、写竹,它们有着虚心亮节、潇洒挺拔的君子风度,世人常用竹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以竹的品质为自己品格的发展方向。

石开四尺竖幅红竹画(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正在【易从网】展售)而石开老师的红竹图,清新脱洒、丽而不妖。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志存高远的品质,未出土时尚有节,入云霄处仍虚心。

竹子空心象征谦虚,竹的特质宁折不弯,不畏风雪,竹节必露,比喻高风亮节。

画家是竹子的歌者,以健挺飘逸的笔墨描绘了竹子坚韧不拔与天地同在的“草根精神”,朱红墨彩的运用,愈发诠释了竹子奔放的侠骨柔情。

石开四尺竖幅竹子画《惠风和畅百业兴旺》(正在【易从网】展售)石开这幅绿竹,不同于“聊写胸中臆气耳”的逸笔草草,也不同于辉煌富丽、严正端庄的金碧青绿,而是将紧、严的手法与情趣有机结合,以写意手法绘制此幅作品,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画中竹子色彩浓淡墨俱之,造型劲健峻峭而不生硬,展现了竹子迎风招展的劲节身姿!国礼书画家石开六尺绿竹画《新竹》(正在【易从网】展售)此幅画作,映入眼帘的是燕儿迎风在竹丛中飞翔,竹叶疏疏落落的生长,青石一块,竹节高升,寓步步登高。

吴镇画竹技法

吴镇画竹技法

吴镇画竹技法吴镇是中国画家吴冠中的字号,他擅长画竹。

吴镇的竹画技法独特,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观点。

下面将为您详细阐述吴镇画竹的技法。

首先,在吴镇的画作中,竹的形象总是栩栩如生,逼真而又富有生气。

吴镇擅长运用皴法进行描绘,皴法是以勾线为基础,线条和谐,细腻的技法。

在描绘圆形竹杆的时候,他会运用圆形的勾线,增加了竹杆的质感,并让画面更加立体感。

而在描绘竹叶的时候,他会运用横向、纵向的勾线,表现出竹叶的丰满和层次感。

总体上来说,吴镇的皴法勾线细腻、有韵律感,使得竹杆和竹叶的质感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

其次,吴镇还擅长在画竹杆的表面运用渐变的色彩,增加竹子的纹理感。

他会将不同的颜色,如黑、灰、白,以及深浅不一的绿色相互融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层次。

这种运用渐变色彩的技巧,使画面更加逼真,增加了竹子的纹理感,让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竹子的生命力和韵律。

此外,吴镇还善于利用底色作为竹子的阴影,进一步增强了竹子的层次感。

此外,吴镇在画竹的时候还注重用线条的变化来表达竹子的姿态和气势。

他会根据竹子的自然姿态和特点,运用不同的线条来描绘。

比如,描绘竹子的弯曲或者倾斜的时候,他会运用流畅的曲线;描绘竹子的坚挺和笔直的时候,他会运用简洁而有力的直线。

这样的线条运用,使得竹子的姿态更加生动,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最后,吴镇的竹画中还常常融入诗文的意境,通过笔墨的运用来传达诗情画意。

他会在画面中运用一些汗青典故中的人物形象或者建筑物作为点缀,与竹子相互烘托,让整个画面更加具有意境和故事性。

同时,他会用简洁明了的线条勾勒出竹子的轮廓,给人一种唯美和神秘的感觉。

通过将诗情和画意相结合,吴镇的竹画更加富有灵性和情感,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吴镇的竹画技法独特,充分展示了他对竹子形象的深入研究和充分理解。

他善于运用皴法描绘竹子的形态,运用渐变色彩表现竹子的质感,运用线条的变化来表达竹子的姿态。

此外,他还融入诗文的意境,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感染力。

郑板桥与他的竹子画

郑板桥与他的竹子画

郑板桥与他的竹子画2004-11-01 15:51:12社区网友推荐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

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

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

亦能治印,〖接近文何〗。

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书画成就郑板桥是一个卓越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篆刻诸方面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板桥在艺术方面的独特天赋,加上他的勤奋努力、不断探索,使他在诗、词、书、画诸方面皆旷世独立,自成一家。

他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他继承并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特有的民族形式和传统风格,把诗、书、画、印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更加完美、更加绚烂多采的综合性艺术。

板桥绘画,学于现实,博采众长,自成风格。

他一生最喜画竹、兰、石,兼画梅、松、菊等,效法“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春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做“千秋不变之人”,这是板桥所欣赏的“四美德”。

竹、兰、石代表着作者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是他“倔强不驯之气”的象征。

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

明代画竹高手,夏昶绘《嶰谷清风》

明代画竹高手,夏昶绘《嶰谷清风》

明代画竹高手,夏昶绘《嶰谷清风》说起画竹,大多数人在第一时间都会想起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而后想到宋代的画竹名家文与可和苏轼。

文与可的传世真迹《墨竹图》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根据画史的记载,文与可把写生的方法引入到画竹之中,他能描绘出竹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形态。

文与可之后,画坛上擅画竹子的名家就越来也少,直到明朝才出现了一位画竹大师,他叫夏昶。

夏昶和沈周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画家,他大概比沈周大30岁。

夏昶是江苏昆山人,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由于他楷书工整端正,皇帝特意让他书写各种公文。

夏昶在为官期间认识了王绂,于是就拜入其门下,学习画竹技法。

夏昶嶰谷清风这幅《嶰谷清风》是夏昶的作品,这幅画的名字运用了一个典故。

传说在昆仑山北面的山谷里有一种神奇的竹子,用这种竹子制作乐器、演奏乐曲,可以让人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这座山谷叫“嶰谷”。

夏昶用这个典故,想告诉欣赏者,他画的不是一般的竹子,而是可以让人高尚起来的竹子。

立意高,作品才会更有味道,夏昶通过一个典故,表达出在创作中要展现的情怀。

其实,很多画家为了便于人们理解作品,一般都喜欢在款识处多写几笔,留下线索。

这种创作习惯直到现代还依然保留。

夏昶嶰谷清风局部夏昶画的竹子,墨色分明,风姿潇洒。

他很喜欢画随风摆动的竹子。

从《嶰谷清风》就能看出来,他在山石旁边画了两簇新篁。

清风拂过,竹叶摇摆,看上去清新雅致。

画竹的难度在于一笔成型,笔力扎实。

在丛丛竹叶中一旦出现败笔特别明显,就好像在仪仗队中突然出现“顺拐”,谁都可以看到。

夏昶为了磨练一笔成型的技法,把他写字的功夫用到创作中。

竹叶交错变化,忽而中锋浓墨,忽而侧锋淡染,突然间还会蹦出逆锋运笔。

笔法的变化,让这幅墨竹图看上去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夏昶嶰谷清风局部仔细看夏昶画的竹子,就能发现他有长期写生的习惯。

画中竹叶排布没有任何套路,有些画家为了方便创作把竹叶的形态总结出“个字”、“介子”等样子,在这幅画中看不见这种套路。

源于生活,作品才能有真实感,源于生活,才能捕捉到生命力。

“近世画竹第一人”画的竹子,令人心旷神怡!

“近世画竹第一人”画的竹子,令人心旷神怡!

“近世画竹第一人”画的竹子,令人心旷神怡!
吴湖帆(1894—1968)
江苏苏州人,擅长中国画
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浙江美术学院国画教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
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
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吴湖帆有近世画竹第一人之誉,他画竹从宋人双钩入手,又参以赵雍墨竹及恽寿平的没骨法。

他以淡墨或淡色画竹,特别是水份的使用和控制恰到好处,使竹叶有“凤尾梢卷”之势。

其笔下的竹子,疏淡清雅,爽朗高洁,缜丽
丰润,有着文人般的诗情词境,赏之,令人心旷神怡!
吴湖帆竹图欣赏
一起学好花鸟画
画友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在看。

历史上的画竹名家,看完才知郑板桥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的画竹名家,看完才知郑板桥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的画竹名家,看完才知郑板桥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

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

”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的。

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

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亦层出不穷。

到赵孟坚时才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创“岁寒三友”之格。

宋以后,“岁寒三友”也常被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或是用石块、柏树代替梅或松树而组成岁寒三友图。

竹画为中国绘画所特有,历史悠久。

在中国画中,竹画有两种方式: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一以墨竹为主,为墨竹画。

四君子画中的竹画为墨竹画,是典型的文人画。

对于中国墨竹画的起源,一直没有定论。

唐代白居易在《画竹歌》中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由此可见,在白居易以前就有竹画了。

由于那时的竹画没有流传下来,故不知是设色竹还是墨竹。

唐代画竹已为独立题材,开始出现专门画竹的名家,如萧悦。

他工于画竹,一色而有雅趣。

这里的“一色”可能是纯用青色或绿色,而非墨竹画的黑色,但已开始对竹进行艺术抽象化,是工笔设色竹画走向墨竹画的关键一步。

萧悦很珍视自己的艺术,有人求他只画一竿一枝,求了一年都未求到。

有一次,他却画了十五竿竹,送给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感谢他的厚意,也赞叹他的艺术,写下了上述的《画竹歌》。

湖州竹派湖州竹派是中国画流派之一。

北宋文同、苏轼,元代赵孟頫,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任颐、蒲华、虚谷)是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画竹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谦最有名,但二人均无画迹传世。

北宋文同、苏轼画竹著于时。

元丰元年(1078年)文同奉命为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未到任,病故于陈州(今河南淮阳);苏轼接任湖州太守,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诸升,其画竹竿劲挺秀拔,出枝协调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诸升,其画竹竿劲挺秀拔,出枝协调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诸升,其画竹竿劲挺秀拔,出枝协调
诸升(1617-1691后),字日如,号曦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擅兰、竹,亦擅山水。

画竹师鲁得之,下笔劲利,潇洒自然。

所写发竿劲挺秀拔,横斜曲直,不失法度;竹叶皆个分,疏密有致,所作雪竹尤为世人称道。

画竹师鲁得之,下笔劲利,潇洒不繁;发竿劲挺秀拔,横斜曲直,不失法度;竹叶皆个分,疏密有致,所画雪竹尤佳。

诸升七十五岁尚在。

有石竹栖雀图,亦工山水,有山水图,现存日本。

传世作品有顺治十六年(1659)作《竹石》扇面、康熙二十六年(1687)作《竹石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康熙十八年(1679)作《墨竹图》轴藏泰州市博物馆;康熙二十九年(1690)作《雪竹图》轴藏广州美术馆;二十一年作《竹石清泉图》卷藏江苏省美术馆;三十年(1691)作《竹石图》轴藏中央美术学院。

弟子俞俊,字秀登,钱塘人,传师法而能出蓝
诸升很擅于写兰竹,在描摹兰花竹石上下了不少功夫,此后以兰花竹石图传名,成为明末清初一支写幽兰、画竹石的妙笔。

诸升写竹用笔劲利,潇洒自然,发竿劲挺秀拔,横斜曲直,不失法度;竹叶皆个分,疏密有致,所作雪竹尤为世人称道。

清诸升兰竹石图册。

明代第一画竹圣手夏昶

明代第一画竹圣手夏昶

明代第一画竹圣手夏昶人物介绍:夏昶(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昆山人,后人誉其画竹高手。

他初姓朱,名昶,后复姓夏,太宗为之更名昶,字仲昭。

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峯,江苏昆山人,夏昺弟。

正统中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

画墨竹师王绂,能得其妙,时推第一,名驰绝域,争以金购之。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

文皇十分赏识他的楷书,被推荐供事内省,授中书舍人。

永乐命书宫殿榜。

尝待从皇帝出巡于南、北二京。

宣德(公元1426一1435年)中,转考工主事,仍供内直。

正统(公元1436—1449年)中升太常卿。

他为人坦率乐易,不拘小节,时常出入礼法间,人们也不怎么去责怪他。

晚年回到故乡居住,以诗画宴乐自娱。

夏昶,画竹学王绂兼学陈继,有自己的面目,声誉大大超过了他的老师。

其兄夏昺,字孟旸,亦以书法召试称旨,命与昶同拜中书舍人,时称“大小中书”。

画山水师元画家高克恭;又善竹石,萧萧有林壑之气,但平生不多作,故世人一般只知道夏昶墨竹,而不知其兄昺。

艺术特色:夏昶以楷书笔法画竹,所作竹枝烟姿雨色,偃直浓巯,各循矩度而气韵生动。

当时学他画竹的人很多,画史记载的如同里(昆山)的屈礿(字处诚)、海虞(常熟)的张绪(字廷瑞)、钱塘(杭州)的詹和(字仲和)。

而以屈礿为突出。

明吴宽《匏庵集》说:“今人家多得,往往出其手,真伪固自能辨。

”徐沁《明画录》说夏昶“写竹时称第一,名驰绝域,争以兼金购求,故有'夏昶一箇竹,西凉十锭金’之谣”。

所作竹枝烟姿雨色,偃值浓疎,动和榘度,盖行家也。

昆山之人师之者更数辈,独屈约颇类之,而人所得,往往出其手。

尤精楷法,永乐命书宫殿榜。

卒年八十三。

代表作品:明夏昶夏玉秋声图纸本,墨笔,纵151厘米,横63.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明夏昶墨竹图纸本,墨笔,纵116cm,横52.3cm。

故宫博物院。

本幅自题:“迎风。

东吴夏昶笔。

”有吴郡僧启、云间钱博等三家题诗。

此图绘竹叶纷披、临风摇曳之景。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事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事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事物郑板桥是我国古代清朝时侯的著名诗人画家,那么郑板桥擅长画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郑板桥擅长画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郑板桥绘画风格郑板桥是我国清代最为著名的艺术家,现在人对于清朝书画作品的青睐不必赘述,而最爱就是郑板桥的作品。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之一,他擅长诗、书、画,人称“三绝”。

那么郑板桥擅长画什么呢?对于郑板桥来说最擅长画兰竹。

在郑板桥的一生中画过很多东西,有竹子、兰草、石头,也画过松树和菊花;但是郑板桥一生中画的最多的就是竹,其次就是兰草。

郑板桥曾经自己写诗总结自己画竹经历: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其中蕴藏着郑板桥对于画竹子的深刻认识。

郑板桥认为作画要精心,如果你不精心就不能达到优秀的地步。

作画也要最终达到删繁就简的局面,因为艺术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一定是简单的,并不是极为复杂的,一个简单的元素表达的就是作者最为深刻的思想,展现的就是最为艺术的一面。

郑板桥认为画作要追求的就是三个阶段:生、熟、生;用郑板桥自己的话说就是做到“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

”这才是做到了最高阶段。

就现在来看,郑板桥擅长画什么,还是画竹子,因为他在这上面研究的时间最长,也是最为喜欢竹子这种植物,竹子也最能展现郑板桥的气节。

而至于其他植物,虽然郑板桥也长期涉及,但是并没有竹子画的好。

郑板桥的书法特点郑板桥不仅兰花、竹子画的好,他的书法也令后人啧啧称叹。

郑板桥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的大胆创新,他的书法风韵奇特,后人称之为“板桥体”,又称为“六分半书”,其主要特点以楷、隶为主,融合草、篆等多种字体的一种艺术风格。

郑板桥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字体的独特,他的书法能将长短、方圆、大小、肥瘦、疏密进行错落的穿插,他的作品以“乱石铺街”著称,在肆意挥洒中包含着规矩,看起来潇洒自如,整体上看给人灵动雀跃的快感。

郑板桥的晚年之作《行书论书》,当时已经七十岁高龄,被称为佳作。

历代画竹名家

历代画竹名家

历代画竹名家在中国画史中,有很多画竹名家。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竹画,隋唐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王维、吴道子等名家,至宋代出现繁荣,到了明清两代,竹画的技艺达到了高潮。

在敦煌壁画中发现了西魏、北周时期的竹画,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竹画。

其实,在早在晋代已经有了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这些清谈家们以竹林为依托,应该也有很多有关竹子的画,可惜现在看不到。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发掘唐代章怀太子墓时,在一幅《侍女与竹》壁画中意外发现了几笔墨竹,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唐玄宗李隆基、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

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

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很少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

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这里简要介绍几位画竹名家: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

梓州梓潼(今四川梓潼)人。

皇佑进士,知洋洲。

宋元丰元年出知湖州,次年正月未到任而卒,但人亦称文湖州。

善诗文,工书、画。

享年六十二,著有《丹渊集》。

先生善画墨竹,初不自贵重。

知守洋洲,于篔筜谷构亭其上,为朝夕游处之地,故于墨竹愈工。

其挚友苏东坡亦善墨竹,尝赠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故云:文氏画竹“胸有成竹”。

然先生自认为“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是病也,今吾病良已可若何?”但其画竹仍为学者所宗,谓为“湖州派”。

至元代画墨竹蔚为风尚,如李衎、赵孟頫等名家,皆湖州派之继承者,对后世影响极大。

米芾论文同画竹云:“以墨深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始也。

”墨竹于北宋仍属初兴之画艺,与当时尚工笔写实之花卉犹有时代性之相关,故未见“介”、“爪”式的撇叶,也未见竹节间的书法连笔。

明朝第一画竹高手|王绂作品欣赏倪瓒山水画明朝王绂王蒙

明朝第一画竹高手|王绂作品欣赏倪瓒山水画明朝王绂王蒙

明朝第一画竹高手|王绂作品欣赏倪瓒山水画明朝王绂王蒙王绂: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三日生,江苏无锡人。

明初大画家,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

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

存世画迹有《墨竹图》、《竹鹤双清图》、《潇湘秋意图》、《枯木竹石图》、《江山渔乐图》等,并著作《王舍人诗集》等。

王绂幼年聪明好学,10岁已能作诗,15岁游学邑庠为弟子员。

他尤喜绘画,曾师法吴镇、王蒙、倪瓒等画坛大家。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征召进京,不久便回乡隐居。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后,因朝廷追究左相胡惟庸逆党事被累,发放到山西大同充当戌卒10余年。

建文二年(1400年)回乡,隐居九龙山(即惠山),赋诗作画,教授弟子。

永乐元年(1403年),王绂因善书被举荐进京,供事文渊阁,参与编纂《永乐大典》。

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

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

王绂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王绂《山亭文会图》,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

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其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建文四年(1402年),王绂画《竹炉煮茶图》,侍读学士王达为其记序作铭,构成珍贵的《竹炉图卷》。

此图卷深得乾隆帝喜爱,南巡时,曾在惠山品二泉水,观《竹炉图》画卷题咏。

后图卷不慎被毁,乾隆帝竟自仿王绂笔意,补写了竹炉首图,并题诗。

永乐十四年(1416年)二月六日,王绂病逝于北京馆舍,终年54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擅长画竹的历史名家
在中国画的历史中,有很多的画竹名家,下面我们逐一来认识:
文同(1018——1079),梓州梓潼(今四川梓潼)人。

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

皇佑进,知洋洲。

元丰元年出知湖州,次年正月未到任而卒,但人亦称文湖州。

善诗文,工书、画。

享年六十二,着有《丹渊集》。

其画竹为学者所宗,谓为“湖州派”。

擅画墨竹,对后世影响极大。

文同《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

擅画墨竹及山水,师文同、米芾父子,兼取董源、巨然、李成诸家之长,成自家一体。

此图为高克恭传世的唯一一件画竹作品,用笔温和沉静,条理清晰,竹与脚下之石相呼应,可谓“竹石有情”。

高克恭《雨竹》
赵孟頫,号松雪,又号水晶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

在花鸟画方面,他糅合“徐熙野逸,黄家富贵”二体,兼工带写,不尚工巧,而以清疏淡雅取胜。

管道升,赵孟之妻,字仲姬,浙江吴兴人。

工诗文书画,擅画梅、兰、竹。

传世墨迹不多见。

管道升画竹在元代颇负盛名,其特点是:在用墨上不求变化,竹叶并无层次,一笔完成,行笔以中锋为主,偶有侧锋。

最上边的竹叶作“燕飞式”,用藏锋笔法挑出,极为生动。

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进北京)人。

善画枯木竹石,尤善双勾设色竹及水墨竹。

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出使过交趾(今越南),
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态。

此图的题材还是修竹与树石,杂以兰花野草,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

倪瓒(1301——1374),“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幻霞生、荆蛮民、奚元朗、净名居士、朱阳馆主等,常州人,出身江南富豪,生活十分富裕。

此画湖石瘦立,高梧疏竹,溪流涓涓,笔法雄阔,神气俱全。

???吴镇(1280——1354),
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花庵主等。

嘉兴人,家贫,杜门隐居,性孤僻,不满元朝统治,从不以画媚世。

除山水画外,吴镇兼善山摸竹石。

喜用秃笔重墨,气势豪迈。

该册的题句印记,系统记述了他写竹的经验和创作理论。

吴镇
的画竹法对后世影响巨大。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人。

他以画竹著名,亦善作墨花。

墨竹师文同,而能自创新意。

他常以书法用笔写竹石,书画结合,运用自如。

王绂(1362—1416),善画竹,他笔下的竹潇洒简练,意态飞扬,很有文人画的清幽之境。

王绂画竹虽承前人文同、吴镇墨竹画遗风,但笔墨韵味更具文人情怀,当时被称为画竹的“国朝第一手”。

此画为元以后的新创风格。

夏昶(1388——1470),迄今为止,中国画历史上画竹最好的画家,明代人,字仲昭,号自在居士,江苏昆山人。

他绘画讲究法度,结构严谨,起笔收笔
均以楷书入画,画竹几乎不见复笔。

郑燮《兰竹图》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元代画家。

清河书画舫作名士安。

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大都(今北京)房山人。

曾任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太中大夫。

擅山水、墨竹,尤精云山。

山水师法米芾父子,后参以董源、巨然、李成等人画法,形成笔墨凝重苍浑,淋
漓酣畅的独特风格。

墨竹师法王庭筠,并结合赵孟頫、李等画竹名家之长,笔
法凝练,墨气清润,颇得竹之亭亭玉立的萧爽姿态。

合诸家之长,自成一格,被推崇为“当代第一”。

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霭图》、《春云晓霭图》、《墨竹坡石图》等传世。

李衍(公元1254-1330年),字仲贤,号息齐道人。

蓟丘(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吏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光禄大夫。

座后追封“蓟国公”为元代画竹名家,初学王庭筠,后师法文同。

著有《竹谱详绿》一书。

徐熙(活动于10世纪),锺陵(今江西南昌)人。

世仕南唐(937-975),为江南名族。

善写生,凡花竹、林木、蔬果、禽虫之类,长于落墨法,与黄筌画风并称"徐黄异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