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第9单元广角—集合教材分析(10)

合集下载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新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同时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关系,但是对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有一些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

2.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集合的表示方法来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集合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准备一些集合的卡片,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例如,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让学生找出所有的苹果,并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Venn)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三、编排特点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感悟集合思想2.重视学生的已有基础,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

教科书在编排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先展示学生运用连线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再介绍画维恩图的方法,最后还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

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要求。

3.提供丰富的练习内容,有层次地渗透集合知识除了提供两个集合之间有交集且部分元素相同的情况外,为避免思维定势,还给出了两个集合没有交集(练习二十三第4题第(1)题)、有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练习二十三第6题第(1)题)等情况,丰富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认识。

四、具体编排1.例1(1)例1,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即,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找到交集的元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4)介绍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3)“思考题”渗透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A组和B组的小组赛都需要淘汰15人,都需要进行15场比赛,因此,一共要进行30场比赛。

五、教学建议1.注意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2.重视多元表征,感悟集合思想在学生解决“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的问题时,会用到多种方法,如画图示或列算式等。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通过学习集合,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集合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集合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2.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运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等。

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同学们集合排队做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集合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集合的定义。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卡片,呈现一些集合的实例,如“班级里的男生”、“家里的水果”等。

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表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表示方法。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9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集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运算。

但是,对于集合这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集合的概念。

2.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和简单的集合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集合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含义的理解。

2.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集合的实例和运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集合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教学中的呈现和操练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向学生展示一些集合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集合的含义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含义,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集合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集合的更多运算方法和不定方程的解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4.评价与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趣味数学故事作为新课导入。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动物在森林里寻找宝藏的经历,遇到了各种需要分类和选择的问题。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类似的物品进行归类,从而自然地引出集合的概念。这种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2.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集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4.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同事交流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形成知识体系。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集合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集合的用途和意义,引导学生总结集合的定义。
2.利用教具(如卡片、图钉等)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和描述法。
3.通过实例讲解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并总结运算规律。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数的概念、分类知识等前置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单元内容分布及课时安排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本单元的具体内容说明与教学建议例1(1课时)例3(1课时)例2(1课时)四.本单元教学难点及解决本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和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3、通过练习、实验等活动,初步学会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1、正确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教学第9单元1.例1。

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

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

例1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接着出示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最清楚,而且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教材在这里给出了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这样就有两个连线图,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

例1下面的“做一做”,通过两张可以移动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需由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两步来确定,建议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教学例1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给出了不同的衣服,其中有几件上装和几件下装?然后提出问题:用这些衣服你可以搭配几种不同的穿法来?在这里教师要说明每一种穿法都是由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组成的。

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好衣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几种穿法。

接着让学生想怎样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

引出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学广角》的例题1。

这一单元主要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本单元的例1
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过程与方法: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课时安排:2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9单元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9单元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数学广角——集合。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感受集合的特点,理解集合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集合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特点。

2.培养学生用集合的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2.难点:让学生理解集合的特性,能够用集合的观念来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集合公园”,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集合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教学卡片,呈现一些集合的实例,如“动物集合”、“水果集合”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集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集合实例,用卡片或者画图的方式,表示出这个集合。

然后,让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为什么这样表示。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5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集合的知识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观念,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第9单元广角—集合集合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第9单元广角—集合集合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数学广角——集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
使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
考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
脑筋急转弯
小明数手指,从左数起中指排第三,从右数起中指也排第三,你说小
明一只手有六根手指头吗?为什么?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呢?
互动探究:
青蛙龙虾小狗章鱼瓢虫
金鱼兔子蜗牛海马乌龟
为了证明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小动物们开始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这些动物有些能在水里生活,有些能在陆地上生活,还有些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1、先和同桌说说这里表示什么?
2、把动物放到合适的位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10|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10|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10 | 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集合。

2. 总结集合的特点:由一些元素组成,元素之间没有顺序,不重复。

二、探究新知1. 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a. 图形表示法:用圆圈表示集合,圆圈内的点表示元素。

b. 列表表示法: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大括号内的元素用逗号隔开。

2. 学习集合的运算。

a. 并集:两个集合合并成一个集合,去掉重复元素。

b. 交集: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

c. 补集:一个集合去掉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

3. 练习表示集合和进行集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2. 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强调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集合例子,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概念的关键。

以下是关于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1. 图形表示法图形表示法是集合的一种直观、形象的表示方法。

在图形表示法中,我们通常用圆圈来表示集合,圆圈内的点或其它符号来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第1课时讲述了集合的概念和运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意义,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凑,由浅入深,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集合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意义。

2.培养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物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意义,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物体。

2.难点:培养学生对集合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集合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集合图。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卡片、集合图等。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游戏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找不同”游戏,引出集合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的物体,并将其归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尝试将其归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这些物体。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集合图表示解答。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集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04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感知集合图形成的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难点:借助直观图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设计:一、课前谈话。

二、激趣导入。

师: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一个在一年级就学习过的思考题;看看谁能够最快时间完成?早上广播体操排队;从左往右数小明排在第4位;从右往左数小明也排在第4位;这个队伍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指名学生上黑板用两种方法完成;①列式计算;②画图的方法。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将两张各有6个格子的硬纸壳拼在一起;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格子?重合部分的变化导致了格子多少的变化;重合在数学中又称为重叠。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重叠问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一下重叠问题。

三、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说一说。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级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课件出示第104页表格)师:观察表格;同学们从表格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你会计算吗?生:9+8=17(人)那到底是不是17人呢?我们一起将这些参加比赛的同学排一排;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到底是不是17人?(二)、排一排。

为了方便同学们看得更清楚;我们将这个问题演示一遍;请班上的同学们分别对应的代替其中一人;在讲台上来站站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10|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10|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10|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中元素的特征,以及如何表示集合。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集合的表示方法。

难点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集合的例子和表示方法。

实物或图片,用于让学生直观感受集合的概念。

学生用练习本和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如水果篮、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集合的概念。

新课导入1. 集合的定义:介绍集合是由明确的、相互区别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特征:讲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3. 集合的表示:介绍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描述法等表示。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不同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创建集合,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小结与讨论每组分享他们创建的集合和表示方法,全班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集合的定义、特征和表示方法进行设计,以图表和示例为主,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集合实例。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包括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程度、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集合的概念和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单元内容分布及课时安排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本单元的具体内容说明与教学建议例1(1课时)例3(1课时)例2(1课时)四.本单元教学难点及解决本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和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3、通过练习、实验等活动,初步学会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1、正确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教学第9单元1.例1。

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

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

例1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接着出示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最清楚,而且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教材在这里给出了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这样就有两个连线图,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

例1下面的“做一做”,通过两张可以移动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需由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两步来确定,建议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教学例1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给出了不同的衣服,其中有几件上装和几件下装?然后提出问题:用这些衣服你可以搭配几种不同的穿法来?在这里教师要说明每一种穿法都是由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组成的。

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好衣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几种穿法。

接着让学生想怎样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

引出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案及反思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谁掌握了数学思想谁将终身受益。

以往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各部分知识之中,新课程不仅这样,而且还把数学思想作为一个专题系列来进行教学。

数学广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教学。

如,二上数学广角是排列组合,三上也是排列组合,三下是学集合思想,四上是统筹思想,四下是植树问题,五下是编码问题等等。

排列组合与概率关系十分密切,排列组合知识是学习概率的准备知识。

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简单的排列组合,这儿学习稍微复杂一点的排列组合。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逐步建构新的知识。

衣服搭配、摆几位数、求比赛场次等例子在二年级上册都出现过。

3.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单元教学重、难点: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第一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内容:教材第 112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

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

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动物园(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去了。

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总结:因为有一人即是爸爸又是儿子,他有两重身份。

(这里引入即…又…的概念)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出示第104页表格)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10-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10-人教版

课题名称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理解“重复部分”,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
集合问题是关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叠问题,结合生活中的问题,理解起来应该
不难,集合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初步渗透集合思
想。

难点分析
我们前面学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基础,集合是比较系统、
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
材去初步体验集合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

2.观察模仿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1.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2.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可以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是为什么了。

现在一起来看三(2)班运动会的学生名单,你们知道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分析: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子的有8人;
引导学生发现还有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3人。

4.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先把参加跳绳的学生放进一个集合圈里,再把参加踢毽子的学生放进另一个集合圈里,并且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可以把他们重合在一起,只留一个名字,像这样就可以表示他们既参加了跳绳比赛,又参加了踢毽子比赛。

5.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方法1:6+5+3=14(人)
方法2:9+8-3=14(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内容
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项
比赛都参加的人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Venn)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
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三、编排特点
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感悟集合思想
2.重视学生的已有基础,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

教科书在编
排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先展示学生运用连线法解决问题的
例子,再介绍画维恩图的方法,最后还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

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要求。

3.提供丰富的练习内容,有层次地渗透集合知识
除了提供两个集合之间有交集且部分元素相同的情况外,为避免思维定势,
还给出了两个集合没有交集(练习二十三第4题第(1)题)、有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练习二十三第6题第(1)题)等情况,丰富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认识。

四、具体编排
1.例1
(1)例1,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即,呈现了一一
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找到交
集的元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4)介绍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3)“思考题”渗透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A组和B组的小组赛都需要淘汰15人,都需要进行15场比赛,因此,一共要进行30场比赛。

五、教学建议
1.注意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2.重视多元表征,感悟集合思想
在学生解决“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的问题时,会用到多种方法,
如画图示或列算式等。

另外,要注重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在图示与算式这两种表征之间进行转换,感受集合的知识。

借助直观,深刻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3.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的落脚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集合的思想,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和要求,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渗透集合思想。

例如,对于集合的术语,如集合,元素、交集、并
集等,虽然在教学中可以介绍给学生,但并不需要让学生掌握,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