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观
• 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华生认为遗传得来 的是数量甚微的简单反射而已,它们对日后的 心理发展无多少作用,而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 展的唯一条件。他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 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的要求的抚育他们 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 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 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 倾向、能力、禀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 (1930)。”
行为主义观
• 学习不是被动的外部因素直接强化的结 果,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正如班杜拉 所言,“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 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 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流行歌曲的传播 等,观察或模仿所起的作用更大。通过 对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班 杜拉坚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 一看法。
行为主义观
• 从观察到学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认知过 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 等。首先,个体要注意到他人的某种行 为,而注意具有选择性,在同样的情境 中,不同的人可能注意到不同的信息, 从而导致不同的学习。
行为主义观
• 其次,个体能在没有示范线索的情况下 仍然在头脑中保持原先观察到的信息, 视觉表象、言语符号等就起着重要的作 用。
行为主义观
•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 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 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 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了强化,这个动作 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它动作。行 为是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每一个塑 造出来的行为可以组合成统一完整的反 应链,从而使个体的发展越来越朝人们 预期的方向接近。
行为主义观
• 按照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的获得就是通过 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 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 音节,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得不到强化 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 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也同样对不良 行为的矫正有指导意义:最常用的途径就是对 儿童的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即不予强化。
行为主义观
• 班杜拉的观点 • 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老行为主义学 派主要通过对动物(如白鼠、鸽子等)的实验 来建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 这些理论受到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行 为的社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 补了这种不足。
行为主义观
• 班杜拉认为并非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直接强化, 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者输入的信息是S和与其 相对应的榜样的R,S-R的结合作为信息被学习 者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榜样所受到的强化 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替代强化”,在替代 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通过观 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儿 童既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应,又不需要亲自体验 强化,就可以完成学习,故这种学习也可称为 “无尝试学习”。
行为主义观
• 观察学习或许更接近于儿童的真实学习过 程。尽管班杜拉也以研究行为为主,但社会学 习理论开始注意到人、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 影响。主张儿童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 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 环境,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 要突破。不过,班杜拉尽管注意到了行为的认 知因素,但并没有对此作充分的探讨和实验研 究。
行为主义观
• 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客观与实证,把重点 从对意识的过多关注转向行为研究,注重刺激 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有助于促进我们对儿 童行为发展进程的了解。但由于华生排斥对中 间心理过程的研究,因此早期行为主义发展观 难以解释个体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机制;过分 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虽然在行为矫治方面 有独到的实际意义,但否定了儿童自身在发展 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了心理发展的阶段 性和年龄特征。
行为主义观
• 斯金纳的观点 •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传承 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信条。与华生不 同的是,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 释行为的获得。他认为,行为分为两类, 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 为。
行为主义观
• 前一种行为就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由刺激 引发的反应行为;后一种行为是个体自 发出现的行为,有机体发出的反应被强 化刺激所控制。在一个操作性行为出现 之后,如果有一个作为强化物的事件紧 随其后发生(即“强化依随”),那么 该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行为主义观
• 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 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 和模仿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因此, 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Biblioteka Baidu为主义观
• 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 班杜拉将它定义为:经由对他人的行为 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 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 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 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
儿童发展心理学 的主要理论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桑标
成熟势力说
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 塞尔( A.Gesell)。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 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 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 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 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推动心 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 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 学习本身并不推动发展。
精神分析论
• 2 、肛门期( 1 — 3 岁)。此时儿童的 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 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 制的作用。
精神分析论
• 行为主义观强调对外在行为的研究,而 精神分析论则着重对“无意识”的探究。 在精神分析论的创立者弗洛伊德 (S.Freud)看来,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 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 是“性”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
精神分析论
• 弗洛伊德所指的“性”,不仅包括两性关系, 还包括儿童由吮吸、排泄产生的快感、身体的 舒适、快乐的情感。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 量——力比多(libido)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 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区(erogenous zone)。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 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 变化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 与否。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 展分为五个阶段。
行为主义观
• 第三,这些记在心里的表象和言语符号 又能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与动作,使过去 观察或学习过的动作得以复现。
行为主义观
• 第四,一个人虽然能通过观察别人的行 为而学习到这种行为,但他是否愿意将 学习到的行为表现出来,则取决于由强 化引起的动机作用。
行为主义观
• 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替代强化,个体还存在 着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 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 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儿童用自我肯定 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 而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标准则来自儿童周围 的范型,儿童往往以自己的行为是否比得上范 型而确立个人标准。成人在儿童的个人标准形 成过程中起作用。儿童据此建立起一套自我评 价的标准,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获 得发展。
行为主义观
• 华生解释说,任何行为(包括情绪),不论是 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 艾伯特虽然起初形成的条件作用是对白鼠的恐 惧,以后则泛化到多种毛皮动物,并表现出对 毛皮上衣和圣诞老人的胡子也产生恐惧。华生 提示,许多成年人的厌恶情绪、恐怖症、畏惧 和焦虑,虽然本人做不出什么合理的解释,很 可能也是多年前由某一条件作用过程引起的。 这样的实验本身是有违道德的,但不可否认, 它为行为的习得与消除提供了事实依据。
行为主义观
• 婴儿害怕实验:华生运用条件反射理论所做的 婴儿害怕实验,为心理发展的行为决定论作了 最有力的说明。男孩艾伯特11个月时与小白鼠 玩了 3 天,后来,当艾伯特开始伸手去触摸白 鼠时,脑后突然响起了钢条的敲击声。艾伯特 受到了惊吓,但没有哭。第二次,当他的手刚 触摸到白鼠时,钢条又被敲响,他猛然跳起, 向前摔倒,开始哭泣。如此反复多次,以后当 白鼠单独出现时,艾伯特会表现出极度恐惧, 转过身去,躲避白鼠。在这个实验里,白鼠成 为剧烈声响的替代刺激,引发了艾伯特的条件 反应。
成熟势力说
• 在成熟论看来,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 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因 此年龄便成为心理发展的主要参照物。 格塞尔收集整理了数以万计儿童的发展 行为模式,推出了格塞尔行为发育诊断 量表(即年龄常模)。通过与行为发育 的年龄常模相比较,即可判断不同儿童 的心智发展水平。该诊断量表在临床实 践中运用十分广泛。
行为主义观
• 华生对待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源于 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生来其心 理类似一块“白板”,日后心理的发展 就是在这块“白板”上学习建立起S-R 联结的过程。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 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因而不体现出阶段性。
行为主义观
• 华生为行为主义者提出的研究方法有四: 观察、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 法。其中,条件反射最初是俄国生理学 家巴甫洛夫提出的,但它后来在心理学 中的广泛运用则主要归功于华生。
成熟势力说
•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归纳,格塞尔 总结出三个重要的观点: • 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 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 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 有序地交替; • 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 的相关。
成熟势力说
• 格塞尔认为,成熟是通过从一种发展水 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 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只有结构的变 化才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生理结构 的变化按生物的规律逐步成熟,而心理 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心理形态的演变,其 外显的特征是行为差异,而内在的机制 仍是生物因素的控制。
成熟势力说
• 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 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 子出生第 48 周时,对 T 进行爬楼梯、搭积木、 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 C 则不作训 练。训练持续了 6 周,其间 T 比 C 更早地显示出 某些技能。到了第 53 周当 C 达到爬楼梯的成熟 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 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进一步的观察发 现,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据此,格塞 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 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精神分析论
• 1、口唇期(0—1岁)。新生儿的吸吮动 作既使他获得了食物和营养,也是他快 感的来源。因此口唇是这一时期产生快 感最集中的区域,婴儿也会把手指或其 它能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弗洛 伊德认为,寻求口唇快感的性欲倾向一 直会延续到成人阶段,接吻、咬东西、 抽烟或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 展。
成熟势力说
•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 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 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 取决于成熟。在发展的进程中,个体还 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行为主义观
• 华生的观点 •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是行为主义观 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 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 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 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 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较复 杂的行为形式可能包含一个刺激复合而不是一 个单项刺激。
行为主义观
• 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 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 有意义行为的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的 淡然处臵、程序教学过程中的小步子信 息呈现、及时反馈与主动参与等,至今 仍是强化与控制个体行为发展的有效途 径。斯金纳的努力使人们对行为的认识 更接近现实;同时,操作性条件作用观 点仍然具有明显的机械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