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

合集下载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推向深入。

2. 了解《城南旧事》的主要故事和人物,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及事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 引导学生感受离别情怀,珍惜美好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1.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推向深入。

教学难点:1. 了解《城南旧事》的主要故事和人物,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及事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引导学生感受离别情怀,珍惜美好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最近我们在读一本饱含深情的书——《城南旧事》(出示:书的封面),作者是林海音(出示林海音照片),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英子再一次走进她的城南,走进她的旧事吧!二、梳理结构小结:通过表格,我们回顾了故事内容,从而理清了整本书的框架结构。

5.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表格,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呢?预设:这几个故事是相对独立完整的。

预设:这三个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每一段故事里的主角最后都离英子而去。

我觉得每个故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难过。

小结:你不仅发现了每个故事的共同点,你还感受到了它的情感,你读的可真用心。

6.提问:现在我们来猜一猜,作者会怎样来写后面的故事。

预设:我觉得后面两个故事也是独立的故事,而且跟前三个故事一样,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每一段故事里的主角最后也都离英子而去。

过渡: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可以接着往后读。

【设计意图】教导学生学会梳理小说结构,将文本“读薄”,发现书中故事的共同特点,掌握读书技巧。

三、感受离别1.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童年经历中难忘的故事;贯穿这些故事的中心人物就是英子。

英子的童年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预设:故事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开了英子,我感受到一种哀愁、思念和不舍。

2.的确,那份离别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弥漫在英子的这个童年,林海音在书的前言中也这样写道——出示:“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05
拓展延伸
章节副标题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和影视作品
阅读材料:《城南旧事》原著 及其它林海音作品
阅读材料:其他同类型经典儿 童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城南旧事》电影 及电视剧推荐
开展写作练习,巩固阅读成果
添加 标题
写作主题:以“我的童年生活”为主题,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并尝试用 朴实的语言描述出来。
重点:理解城南旧事整本书 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启示:从城南旧事中汲取智 慧和力量,学会面对生活中
的困难和挑战
布置课后作业和阅读任务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 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 的读后感,加深对作 品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任务:推荐学生 阅读其他林海音的作 品,如《冬青树》、 《金鲤鱼的百裥裙》 等,拓宽阅读视野。
城南旧事整本书 阅读交流课教学
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程导入
03
阅读理解
04
交流分享
05
拓展延伸
06
课程总结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程导入
章节副标题
介绍《城南旧事》的背景和作者
《城南旧事》: 林海音的自传
体小说
背景:20世纪 20年代的北京
品读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语言特色:简洁明快,质朴自然
艺术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形象生动 地表现人物和情节 表达方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 节和人物内心世界
表现手法:通过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突出 主题思想Fra bibliotek4交流分享

吴凌燕《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

吴凌燕《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城关街道魏家庄小学吴凌燕【案例类别】(整本书阅读)【课型】阅读推荐课【学段及年级】小学五年级【课题】《城南旧事》【设计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着《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学习阅读名着的基本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着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课件3、下发导读表格【课时安排】1 课时【活动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着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入情入境的背景音乐中,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激发阅读兴趣。

有助于推动学生急切地想了解作者。

)二、简介名着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着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阅读推荐课《城南旧事》

阅读推荐课《城南旧事》

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 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 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 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 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十二岁…… 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
“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爸爸说: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
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 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 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 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 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 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 于我的心头。
——《城南旧事》序言
童年,是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 最美好的时光,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 在我们的心中。有的人把它写成歌曲, 有的人把它画成图画,也有人把它拍 成照片,但是童年的时光却注定不能 随生命远航,它像一朵秋天的花,在 生命的起点独自摇曳,感伤而又美丽! 在《城南旧事》中,林海音便是通过 主人公英子的童年,展现了大人世界 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 失去了吗?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阅读推荐课《城南旧事》PPT课件

阅读推荐课《城南旧事》PPT课件
2021
林海音以自己的智慧和坚强挑起了家庭的 重担,在闯练中才造就了日后的林海音。 1948年,林海音回到了她的原籍台湾,她回 到台湾后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而且成 功地主编了《联合报》副刊十年,进而创办 了“纯文学出版社”,提携了一大批台湾的 本土作家,是值得后人尊敬的伯乐。在台湾 生活的日日夜夜,并没有抹去林海音对北京 的思念,即便是在她弥留之际,她还是思念 着魂牵梦萦的北京。
2021
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 ,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那么 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 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 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 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 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 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我知道,爸 爸。”“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 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我们看海去!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这就是林 海音,一个生 于日本,长于 北京,成就于 台湾,享有盛 名的女作家。 林海音有两个 故乡,却只有 一个童年,那 就是她的《城 南旧事》。
又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2021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 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 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65
167
2021
188
2021
2021
2021
学习表现人物情感
•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2021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 哑的。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 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 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 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 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 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 选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 够去?”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 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及文学价值。

3. 分享《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城南旧事》这本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 介绍作者: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作品: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和文学价值,强调作品的艺术特点。

4. 分享精彩片段:挑选《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5. 引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案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喜爱或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以英子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

3. 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吴凌燕《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吴凌燕《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城关街道魏家庄小学吴凌燕【案例类别】(整本书阅读)【课型】阅读推荐课【学段及年级】小学五年级【课题】《城南旧事》【设计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学习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课件3、下发导读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入情入境的背景音乐中,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激发阅读兴趣。

有助于推动学生急切地想了解作者。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完整版)《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

(完整版)《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课型】阅读推荐课【课题】《城南旧事》【设计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课件3、下发导读表格【课时安排】1 课时【活动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 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入情入境的背景音乐中,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激发阅读兴趣。

有助于推动学生急切地想了解作者。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林海音(1918 年-2001 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3、(课件出示)指着课件插图给学生看(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课外书屋:《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课型:阅读推荐课课题:《城南旧事》设计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学习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课件3、《爸爸的花落了》片段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

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入情入境的背景音乐中,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激发阅读兴趣。

有助于推动学生急切地想了解作者。

)二、简介名著、作者过渡: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1、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介绍:《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推荐课 《城南旧事》 课件(共16张PPT)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推荐课 《城南旧事》   课件(共16张PPT)
吃的东西起名叫“驴打滚儿”, 很有意思,我哪有不吃的道理!
你小时候有没有吃过我味咽道咽难唾忘沫的点点头, 或者拥有着奇怪名字宋的妈食掏物出钱来给我买了两个。
爸爸的花儿落了, 再也不是小孩子。 英子参加了自己的小学毕
业典礼, 同时爸爸生了肺病,不久 于这个人世。
你有没有某一个瞬间觉得自毕零己落业长典的大礼花儿回了来,,看着满院
创作背景
•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 背景创作的。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 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 京。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 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 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 说的初衷。
壹贰


让 阅 读 成
一 种 习 惯

城 林南 海 音旧

作者简介
• 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 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 县。代表作《城南旧事》,怀着对故 乡——北京深深的眷恋写的。在小说 中,作者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 复杂的情感。
英子九岁那年,宋妈
驴打滚儿——宋妈 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
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 里淹死,
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
人,心里十分伤心,不 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 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 别人。后来,英子的爸 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 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 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 别了童年。
精彩片段:
斜着嘴笑的兰姨娘
一个很有个性的兰姨娘投奔了爸爸, 住在了英子家。 英子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手巧且善良的 兰姨娘。 可是英子不久发现爸爸喜欢上了兰姨娘 并因此和妈妈生了嫌隙。 为了让妈妈开心, 英子设计搓合了兰姨娘和 同住在家里的德先叔。 不久德先叔与兰姨娘一起离开, 爸爸若有所失。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三篇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三篇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三篇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金色童年时期,他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对文章中的故事产生共鸣,从而珍惜自己的幸福的童年时光。

整本书读来,作者语言朴实,对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书中内容还是很容易读懂的,但是作者的情感以及语言表达的特点是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的。

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走向关注语言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及语言等细节描写,初步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阅读中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难点: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作者对逝去童年时光深深地怀念。

资源准备:1.师生共读《城南旧事》。

2.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走进序言,初感忧伤。

1.同学们,我们读整本书的时候要找一把打开阅读之旅的金钥匙,那这把钥匙是什么呢?(出示课件)2.读资料,了解序言的作用3.出示《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段,(1)请先看看这篇序言是自序还是代序呢?(2)说说你从序言中了解到作者的写作缘由是什么?师小结:读序言,这为我们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提供了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对序言的了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知道了作者写作缘由,在读中感触到作者对逝去的童年时光的怀念,一种淡淡的的忧伤涌上心头,为整本书阅读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走进人物,感知形象。

1.《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你们知道什么是自传体小说吗?2.书中由哪几个故事组成?3.你最喜欢读哪个故事?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交流读书感受)【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对文本体裁有所了解,在交流时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与文本对话鼓励个性表达。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林海音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故事情节,品味语言特色,感悟作品主题。

1.3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师概述《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

2.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3 讨论:你觉得小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身上有哪些特点让你印象深刻?第三章:细节品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如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认为最具特色的细节进行分享。

3.3 教师总结,强调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悟作品主题,如成长、变迁、友情等。

4.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启示。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5.3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城南旧事》剩余章节,完成阅读笔记。

第六章:分析人物性格6.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如小英子的勇敢、聪明,宋妈的善良、尽职等。

6.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阐述其性格特点,并分享理由。

6.3 教师总结,强调人物性格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七章:感悟北京文化7.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老北京的独特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7.2 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分享关于北京文化的知识,如传统节日、习俗等。

7.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北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八章:品味语言特色8.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其中的语言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8.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语言特色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方面的作用。

第九章:对比现代生活9.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有哪些不同?9.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感悟。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老北京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1.3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课程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她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2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作者林海音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2.3 教学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老北京风土人情探究3.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描绘的老北京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京味儿。

3.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风土人情,使学生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如语言、习俗、建筑等,分组讨论并分享心得。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选取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进行小组交流。

第五章:阅读感悟分享5.1 课程内容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城南旧事》的感悟,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5.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和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教学活动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课程内容探讨《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如叙述角度、描写手法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6.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分组讨论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二、教学重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难点:1. 《城南旧事》作品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城南旧事》封面、作者简介、作品特点、精彩片段等。

2. 纸质版《城南旧事》书籍。

3. 学生阅读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南旧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作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南旧事》的作品特点,如:题材、风格、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4. 精彩片段欣赏教师选取《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讨论,分析片段中的亮点,如:情节、人物、描写等。

5. 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如:关注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品味语言风格等。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一个片段进行欣赏,并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完成阅读记录卡。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品特点和阅读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城南旧事》与其他作品的关联,例如与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进行的情景再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阅读记录卡: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3.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城南旧事》读书推荐课

《城南旧事》读书推荐课

文学手法
散文化笔法
小说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注重对人物、景物和事件的细节 描写,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01
象征手法
小说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城南旧事 ”这个标题就象征着过去的岁月和记忆 ,给人以深刻启示。
02
03
对比手法
小说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形 象和主题思想,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 涵。
05
作品背景
总结词
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区域。
详细描述
小说以北京城南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英子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百态。城 南地区是北京的老城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
作品概述
总结词
以英子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
人文关怀
通过对城南百姓生活的细腻描绘, 体现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关注与 同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女性意识
小说中的英子勇敢、独立,展现 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觉醒与成 长,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给予了肯 定。
主题的启示
珍惜当下
通过英子的童年经历,启示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感悟生活的真谛。
勇敢面对成长
英子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 战和离别,但我们要勇敢面对,不断成长。
关注社会底层
小说中对城南百姓生活的描绘,启示我们要关注社会 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尊重和关怀弱势群体。
03
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介绍
英子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善良、聪明的小女孩, 她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观察力使她成为故事 的叙述者。
秀珍
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但内心渴望爱与关怀,她的 命运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扬中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戴梦迪【文本解析】《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

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教学目标】1、通过看视频、读段落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这本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3、紧扣“送别”主线,让学生品味人物形象,猜想人物关系和情节,从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紧扣“送别”主线,让学生品味人物形象,猜想人物关系和情节,从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教学预备】1、师生共同预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阅读推举课课件3、导读计划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播放歌曲:含有李叔同的《送别》歌曲的电影视频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2、出示《送别》的歌词,全体读歌词。

你觉得主人公唱这首歌时,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她发生了怎么样的情况呢?预设:1,她的心情是特别悲伤、难过的 2她很难过,这首歌的名字是《送别》我觉得她可能在送她很好的好朋友离开 3 我觉得是有什么人离她而去了,她特别的舍不得,她盼望这些人能回来3、这确实是《城南旧事》电影的主题曲《送别》,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城南旧事》这本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

4、许多人评论过这本书〔请生读〕闻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久仰其大名,却一直没有兴趣看。

在22岁的今天,差不多完全离别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却不可救药的迷恋起儿童文学,喜爱里面的单纯、质朴与干净。

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受,为何早先我不明白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闻名电影导演吴贻弓说:我被小说《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

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许多的观众。

影评人凌梦说: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差不多很少看见如此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

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设计意图:在入情入境的背景音乐中,介绍本书,并加上名人的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有助于推动学生急切地想了解本书。

〕【二】视频导入,了解故事,激发兴趣5、如此多的人都对《城南旧事》有如此高的评价,我们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师那个地方有一段《城南旧事》的微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视频〕6、看了这段视频你了解了什么?预设:〔1〕我明白了《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她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书中的主人翁叫小英子〔2〕我明白了这本书是在写林海音童年时在北京城南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小说里透出浓浓地北京特色,有胡同什么的〔3〕我明白了这本书是自传体小说,她有五个短篇集合而成的〔4〕我明白了这五个短篇是。

〔5〕我明白了这本书抒发着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6〕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哀伤的,里面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主人公小英子7、看了刚刚的微视频。

关于《城南旧事》这本书,现在你最想明白什么?最想了解什么?预设:〔1〕我想明白书中一共有哪些人物?〔请其他同学回答〕〔相机出示人物名字和图片〕〔2〕我对北京很感兴趣,我特别想了解老北京城?P4 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确实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

P6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确实是井窝子,那个地方满地基本上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的水车来一辆去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着车,车子吱吱扭扭地响,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窝子有两个人再向深井里打水,水打上来倒在一个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

P62 马车是敞篷的,一边是爸,一边是妈,我坐在中间好神气。

P68 这是条死胡同,做买卖的从汤匙的把儿进来,绕着汤匙底儿走一圈,就还得从原路出去。

这时剃头挑子过来了,那两片铁夹子“唤头”弹得嗡嗡地响,也没人出来剃头。

打糖锣的也来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枣面儿,有印花儿,有山楂片,还有珠串子,是我最喜爱的。

P94 到了黄昏,虎坊桥大街另是一种样子啦。

对街新开了一家洋货店,门口坐满了晚饭后乘凉的大人小孩,正围着一个装了大喇叭的话匣子。

放的是“百代公司特请谭鑫培老板唱《洪洋洞》”。

这是书中关于老北京的一些描写,读一读,你有什么发明和感受?〔预设:1、老北京城很有意思,基本上我没有接触过的,看过的东西。

2、英子应该是特别喜爱她住的地方的。

3、我能看出林海音女士很怀念她的童年〕师:是啊,我们都在长大,小英子也在长大,她该多怀念理她远去的童年啊,因此我们的作者林海英女士才会写下这一本小说《城南旧事》,那在小英子的童年里,除了老北京的景,还有什么令她经历深刻呢?关于刚刚的微视频,你还有什么特别想明白的吗?〔3〕我想明白人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有哪些故事?〔4〕刚刚看微视频,我发明里面的其他好多人都离开英子了,我想明白她们什么原因离英子而去?8、听了同学们的问题,我发明同学们都特别想明白里面人物的故事,那谁先来说一说你最想了解谁的故事?〔设计意图:把作者和故事联系在一起。

有助于激发兴趣,感受人物形象。

〕【三】人物巡游,读中激趣精彩片段展读〔设置超链接〕(一)英子P141〔视频〕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英子?〔天真浪漫,可爱。

〕(2)〔出示英子快乐的图片〕你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看到的英子吗?(3)〔出示英子眼含热泪的照片〕现在你能用一两句话再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英子吗?你觉得英子有如此的变化中间都发生了什么事呢?是什么缘故造成的?预设:许多人都离开了她,她很难过〔4〕是啊,英子成长中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你对离别是怎么样看的呢?〔请生谈〕那英子又是怎么样经历离别的,谁再来说说,你还想了解哪些人物?〔一〕妞儿P7,P56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

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周围,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明白说什么好。

远远的有一辆洋车过来了,车旁暗黄的小灯照着秀贞和妞儿的影子,她俩不顾我还在往前跑。

秀贞听我喊,回过头来说:“英子,回家吧,我们到了就给你来信,回家吧!回家吧。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么样的感受或有哪些问题呢?预设:〔1〕我觉得英子和妞儿是一对好朋友。

〔2〕我觉得妞儿的家境可能不太好。

〔3〕妞儿是个害羞的孩子〔4〕我觉得英子很舍不得秀贞和妞儿,一直跟着跑(5)我想明白妞儿和秀贞什么原因会在一起?她们俩有什么关系吗?〔6〕我想明白妞儿和秀贞两人走了之后去哪里了?英子收到她们的信了么?她们最后有回来么?〔7〕我想明白英子有追上她们吗?她们有没有好好离别呢?。

是啊,秀贞和妞儿一起离开了英子,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后面又发生了什么,相信同学们在《惠安馆》这一章节中能找到答案。

(一)秀贞P3,4我什么原因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拉着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事实上那疯子还不确实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她穿着一件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

读了这几段话,你了解了什么?有怎么样的感受?又有怎么样的问题预设:〔1〕我觉得秀贞是个喜爱笑的姑娘,让人感受很友好〔2〕好像在书中,大伙都觉得秀贞是个疯子,都不让自己家的孩子和她接触〔3〕我觉得秀贞很会打扮〔4〕我觉得秀贞有心事,她总是愣愣地看人家院子里的老洋槐〔5〕我想提问题,我想明白什么原因大伙都说她是疯子,她如何疯了?她最后什么原因和妞儿走了惠安馆附近的住户可都说秀贞是疯子呢,想明白她到底如何了,那个就需要你去书中找寻答案了,相信等同学们读完书,一定会有收获(二)厚嘴唇男人P72他是穿着一身短打裤褂,秃着头,浓浓的眉毛,他的厚嘴唇使我想起了会看相的李伯伯说过的话:“嘴唇厚厚敦敦的,是个老实相”P90一群人过来了,我很可怕,怕看见他,然而到底看见了,他的头低着,眼睛望着地下,手被白绳子捆上了,一个巡警牵着。

我的手满是汗。

读了这两段话,你有怎么样的感受?预设:〔1〕我觉得英子可能被面相骗了,长得敦厚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好人坏人是可不能写在脸上的。

〔2〕我觉得那个嘴唇厚的人是个好人,句子上说“我可怕看见他,我的手满是汗”我觉得是英子明白他是个好人,可是又不能阻止他被警察带走,因此很难过〔3〕我想明白他什么原因会被警察带走,被警察带走以后,如何样了?〔4〕那个厚嘴唇的男人如何跟英子认识的?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那个厚嘴唇的男人也离开了英子,他到底是不是好人,最后如何样了,相信读完《我们看海去》这一章节,同学们就明白了。

(三)宋妈P125,P132驴子吃上干草了,鼻子一抽一抽的,大黄牙齿露着。

怪不得,奶妈的丈夫像谁来着,原来是它!宋妈什么原因嫁给黄板牙儿,这蠢驴!“我不叫你妈了,稀饭在火上炖着呢!英子,好好念书,你是大姐,要有个样儿。

”说完,她就盘腿坐在驴背上,那姿势真叫绝!黄板儿牙拍了一下驴屁股,小驴儿朝前走,在厚厚雪地上印下了一个个清晰的蹄印儿。

黄板儿牙在后面跟着驴跑,嘴里喊着:“嘚、嘚、嘚、嘚。

”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的清新空气里,响的真好听。

读了这段话,你有怎么样的感受?预设:〔1〕宋妈人原来是英子的奶妈,我觉得她很慈祥,对英子很好,英子很喜爱她。

〔2〕我觉得英子很不喜爱奶妈的丈夫,他们之间确信发生了什么事,因此宋妈离开,英子应该是特别难过的。

〔3〕我觉得宋妈的丈夫,可能很爱宋妈呢,他把驴给宋妈骑,自己跑呢。

宋妈也离英子而去了,至于前因后果,只有读书才明白了,同学们能够去读一读《驴打滚儿》这一章节(四)兰姨娘P97,P102,P113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爱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边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很合适地露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