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宋太祖即赵匡 胤,宋朝开国皇帝, 涿郡人。祖上世代 为官,其父赵敬为
后周大将。960年
发动
“陈桥兵变 ”,
建立宋朝,定都东 京。历史上称为北 宋。赵匡胤就是宋 太祖。
宋太祖 (960 — 976年)
北宋统一:
正确战略:宋太祖又采取了正确的“先南后 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 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 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 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因此,其战略部署是 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 幽云地区。这样,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兄弟俩用了十 九年时间,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文化上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
繁荣的唐朝在何时,由于什么原因导致它衰弱了 呢?
发生在755到763年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开始走向 衰弱。
唐朝后期的统治情况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灭亡 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促使唐朝 的衰弱。唐朝后期的黑暗统治导致了唐末农民战 争的爆发,使腐朽的唐王朝从此分崩离析。907年, 一个节度使灭了唐朝。
衙,而不得专其制”
设立枢密院与
将帅互相牵制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实行更戍法
“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增强禁军力量, 半数拱卫京师, 半数驻守各地
“除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给用外,凡缗帛 之类,悉辇送京师”
设转运使把地方 财权收归中央
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 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 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吏之乱”、唐末的藩镇 割据 )呢?

第七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第七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军事
统兵权 控制________ ________与_____ __分离。将 军权 。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 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京师。 相权 分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机构,强 强化君权。在中央:将_______ 化中央集权。 通判 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_______ 地方 的控制。 在地方:设置________
(2)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 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的国策
材料: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 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
分析北宋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
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的文官政治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 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材料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
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
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 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 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②禁军定期换防。③ 中央还将地方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 王室。
赵匡胤 (即宋太 1、北宋的建立:_______ 960 年,_______
东京 (今河南开封), 祖)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
史称北宋。
2、统一:年,除
华北幽云地区 及周边几个
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广大地区和南方重归统一,
五代十国 的分裂割据局面。 结束_____________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有拥兵 取消节度 下派文官做 人事调度
北 之重, 使收税的 知州和通判,权,全部
宋 无调兵 权力,设 掌管民政、 归属中央
之权 置转运使 司法
政权
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军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事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 陈桥驿兵变
C.靖康之变
D. 澶渊之盟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国家的军事力量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结果 失败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 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保 守 派
治 上 对
改 革 派

司马光
王安石
课堂小结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和统一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 事件: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


任用王安石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

变法”。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目的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思维导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思维导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思维导图
人物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 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控制军队 的调动, 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 采取分 化事权 的办法 税收由中 央掌控, 在地方设 置转运使
宋太祖和他的 后继者 先南后北 陆续消灭了南方 割据政权,结束 了中原和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 来的武将专横 跋扈的弊端 形成文官统兵 的格局 注重发展文教 事业,改革和 发展科举制 扭转了五代 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 气,有利于 退 政权稳固和 出 社会安定。
北宋的 建立
分裂割据 局面的结 束
方针
加强 兵权 加强行 政权
结果
措施 宋太祖 强化中 央集权Fra bibliotek北宋 的政 治
重文轻 武政策
原因
加强 财权
表现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 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
影响

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4、如何评价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
积极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 气,避免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 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 安定。
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 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 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 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 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 ,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措施
军事 (控制军权)
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禁军定期换防;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
经济 (集中财权)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
政治
(强化皇权)
文化 (重文轻武)
中央:分割相权(行政、军事、财政) 地方:设置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
发展科举制度
连连看:请把相关措施与对应的弊端连起来
①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权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太祖建隆二年》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 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 赵普开“药方”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 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 决的措施?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合作学习:
三、重文轻武的国策
1、背景
为了改变唐末以来“长剑大枪”武 将跋扈的的局面,北宋开启“偃武兴 文”的风尚。
2、表现
专派文臣担任知州,管理地方;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以不杀大臣、士人谏官为“祖宗家法” ;
3、作用
宋代的文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对社会 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 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 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 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 轻武的政策?

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都城:东京(开封) 民族:汉族
二、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宰相,你觉得国家要怎么样 才能长治久安啊?
臣认为关键在于地方势力过大, 君主弱但武将强。 那依你的意思应该怎么办呢? 臣认为惟稍夺其权,制 其钱谷,收其精兵,天 下自安
宋太祖
宰相赵普
二、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 1.控制军权 • 2.强化君权 • 3.集中财权 • 作用: • 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消极: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积贫。 • 军队战斗力低下——积弱。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 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 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朝时大幅 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 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 升迁迅速。
宋人科举考试图
《劝学诗》——宋真宗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 建立时间:960年 • 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 • 都城:东京,即开封 • 民族:汉族 • 相关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后周世宗
• 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 强。周世宗注重发展 生产,又整顿军队、 南征北伐,希图统一 全国,惜未能完成而 病逝于军中。其子恭 帝即位,年方七岁, 由太后临朝。这种孤 儿寡妇的局面自能维 持多久……
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 宋政治
1.知道宋朝的建立及统一,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通过北宋“重文轻武”国策及其表现,了解北宋政权建 设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对北宋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的 影响。 3.宋朝重文轻武促使宋朝书院的兴起和科技文化繁荣的局 面,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资料——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笔记——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资料——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笔记——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他就是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军队调动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②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3)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3、影响:利: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财政支出1.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

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①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②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③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学习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左右滑动查看教材图片【教材学习】一、新课导入—武林高手赵匡胤武林高手赵匡胤太祖长拳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

赵匡胤对中国武术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以他命名,其首创的,伴随他打遍天下,开山立国的“太祖盘龙棍”。

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北宋建立概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北宋形势图(1)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局势。

(2)方针: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3)结果: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主要是结束中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加强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北宋军队•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抽调而成。

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军 事
材料一:收其精兵:全国 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 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 枝”、“守内虚外”策略, 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 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 10余万。
材料二: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
材料三: “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行 政
宋将官、职分离,官成 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其 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 制一应保留。到北宋中期, 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 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 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 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 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 北宋官员人数(单位万) 政效率很低。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 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 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 自安矣。”
宰相赵普
说一说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控制军权。“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强化君权。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和财政。
集中财权。地方设置转运使。
· · ·
建立:960年,陈桥兵变
宋朝的建立 强 化 中 央 集 权 的 北 宋 政 治 统一: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中原和 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 的举措 重文轻武的 国策 原因:防止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 表现: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发展文教事业等 影响: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措施: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 影响:皇权大大加强
材料反映什么历史信息?带来怎样的影响?
礼 仪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 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 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 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 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 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 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 事了。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政治制度变革的时期。

在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点。

一、政治背景 1. 北宋政权的建立:北宋政权于960年建立,初期面临着辽国和西夏的侵袭威胁,需要采取集中力量加以应对。

2. 高宗政权的奠定:在高宗时期,政权稳定,国力逐渐恢复,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制度改革 1. 开创科举制度:北宋开创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地方官员逐渐脱离地方世族势力,由中央统一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2. 设立中央机构:北宋设立了中书省、尚书省等中央机构,负责统筹国家大政方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指导和监督。

3. 精简地方官员:北宋通过减少地方官员数量,使得中央能够更好地掌控地方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财政手段 1. 均田制度:北宋推行均田制度,通过重新分配土地,破坏地方世族的土地专权,减弱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土地的控制。

2. 货币改革:北宋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加强了中央对财政的控制,提高了财政收入,增强了中央集权的实力。

四、军事改革 1. 设立保驾之职:北宋设立了保驾之职,将皇帝的近卫部队直接归中央统一指挥,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

2. 增设禁军:北宋增设禁军,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监督和控制,减少了地方势力对军队的影响。

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改革、财政手段和军事改革等方面。

通过科举制度、中央机构的设立以及地方官员的精简,北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通过均田制度和货币改革,北宋加强了中央对财政的控制。

通过设立保驾之职和增设禁军,北宋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

这些措施使得北宋中央集权更加稳固,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注意:本文所述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点是根据历史事实整理而成,不涉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别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

下面整理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军权的集中: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

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

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政策。

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

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五代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其他政治制度1、文人治国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

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者,均可以出入庙堂。

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

军队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

2、科举制度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

这样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

3、赋税制度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

而差役则甚为繁重造成人民负担,因此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

北宋的身丁税规定,男子20岁为丁,60岁为老。

凡是20岁至60岁的男丁,都要交纳身丁税,交钱或交绢,与两税同时交纳。

北宋承袭五代十国的苛捐杂税,以类合并,统称之为“杂变”。

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

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
2、集中行政权
1、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节 度使从此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 利于统一;
2.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官僚机构膨胀, 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 官俸开支庞大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 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宰相赵普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目的
(二)集权措施
(军权、行政权、财权)
(二)、措施
1、集中军权
解除大将兵权
影响:
建立禁军
轮流驻防京师
可以防止武将专权,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 军事基础,有利于 巩固统一。 但削弱了军队的战 斗力,守内虚外造 成边防力量削弱, 形成“积弱”局面
(2)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 缺时再卖出;----增加政府收入,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市场,又 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3)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 还,加收 20%的利息, ---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 最具争议 : 强制借贷 , 利息较高 ,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加政府收入; (4)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按贫富等 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最具争议: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 ----既打击了官僚贵族的特权,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保证了 农民的生产时间; (5)农田水利法(农民获利最大的措施):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 修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大量薄地变成了良田 (6)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当有土地的数量, 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限制 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宋神宗与王安石
领域 经济 军事
措施
内容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 募役法 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
要交纳役钱
方田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 均税法 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农田 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
保甲法
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 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
练兵
目的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了科举 3.影响: 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重文轻武
材料:宋代非科举出 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 身者可越级转官。其科举 高第者,往往不到10年即 可升为宰相、副宰相。
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 瞒土地,逃避赋税增 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稳定统治秩序,增强 军事力量
君子之争
保守派司马光
政治上对立 生活中仰慕
改革派王安石
课堂小结
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封
①解除;②控制;③调换


强化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
地方:①派文臣;②设置通判
A.刺史 B.通判 C.转运使 D.节度使
课堂练习
4.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 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 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D)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北宋的政治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北宋的政治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1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臣出任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权,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中央,不仅政事堂、三司等机构 的官员由文官担任,连主管全国军务枢密院主官也基本 上由文官担任,担任此职的武官屈指可数。
4.史料实证(德州中考)北宋时期最 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 200人,其中 文臣出身者 162 人武将出身者 39 人。这反映了北宋 治国策略的特点是
A.落镇割据 C.休养生息 B.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解析)根据题干数据可知,北宋文臣出身的枢密院正 副长官要远远多于武将出身的枢密院正副长官,这 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选 D。
历史解释
3.(北京西城区模拟)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曾忧虑地说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 之计,其道何如?”针对此情况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C
A.废分封,行县制 B.分化事权,削相权 C.收兵权,置通判 D.收财权,设转运使
宋朝政治:济贫积弱;中央集权强化;辽、西夏的威胁;王安石变法(夭折); 科举制度开始采取糊名制。
宋朝政治体制的影响之利 1、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 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 ,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所谓中央集权, 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专制主义则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主宰一切 。秦汉时代,中央集权制就已经确立起来,但专制主义还未至登峰造极的程度。宰相 权力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汉代的宰相,权力相当大,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到了宋代以后,宰相的权力就越来越小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里。可以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2、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 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 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 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和要害正如宋太宗所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包括职官 、军事、科举、法律等方面。

北宋文人的政治理想

北宋文人的政治理想

北宋文人的政治理想
北宋文人的政治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中央集权:北宋文人认为,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

他们主张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2.崇尚儒学:北宋文人重视儒学,推崇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认为这些价值观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他们主张以儒学为治国之本,用儒家思想教育官员和百姓,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3.推进改革:北宋文人认为,要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必须进行改革。

他们主张推行科举制度改革,打破门阀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让更多的人才进入官员队伍。

同时,他们也主张进行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4.实现民族复兴:北宋文人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优秀的民族,但在唐末五代时期受到了蛮族的侵略和统治,失去了民族尊严。

他们主张通过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经济、提高文化水平等手段,实现民族复兴,恢复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和尊严。

总之,北宋文人的政治理想是以儒学为指导,强化中央集权,推进改革,实现民族复兴。

这些理想对于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共29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共29张PPT)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太祖建隆二年》
赵普开“药方”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 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 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 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9:20:31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12021/8/312021/8/31Aug-2131-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1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760
宋仁宗
41
4561
依据表格信息说说宋代科举制度有什么新发展?
平均每年 录取人数
26 12 71 71 112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 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
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 (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 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 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 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 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 茶、酒、厨料、薪、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北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政权逐渐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这种政治变化对于北宋时期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经济发展等多角度来探讨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央集权化现象。

政治制度北宋时期,中央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力图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收归中央掌控。

首先,北宋政府大大扩充了中央官制,增设诸多诸司、内监等机构,以中央直接任命行政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其次,北宋政府在地方政权任命方面加大了中央的录用和监督力度,限制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

再次,中央政府加强了自身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增加对地方政治的制约力度。

,北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化还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发达的选择和任用制度、完善的地方法制、以及增强了中央正式权力地位、地方政治势力受到制约等方面。

文化思想北宋时期的文化思想也紧跟在政治制度之后,强化了国家和社会的中心地位。

首先,儒家思想在北宋时期得到巨大的发展,与陶渊明、孟子等著名经典相结合,形成了斯文化的世界格局。

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Confucianism,这种思想体系获取了广泛的推广,成为北宋时期主流的文化思潮。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是对君权的维护和对社会安定的推崇,这是一种最根本的国家意识形态,也体现了中央集权化的政治方向。

其次,北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中央集权化的思想。

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连结,人民的利益需要以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保证,中央集权化就成为了保证人民利益的必要手段。

经济发展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是中央集权化的重要背景之一。

随着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的变迁,中央政府加强了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推动经济发展和繁荣。

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加大对商人豪门的掌控力度,防止地方力量强大和剥削劳动人民,保护市场公平和经济发展。

同时,中央政府也对某些繁荣的产业及企业实施直接管制,以使其更符合国家的利益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教学目标:
知道宋朝建立及统一中原的史实,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诸多举措
通过北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及表现,了解宋朝政权建设的特点,初步认识其对北宋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及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素养并学习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经历唐末五代割据动荡之后,宋朝立志不做第六个短暂的王朝.北宋为此采取了哪些对策?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在历史上产生了什麽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一、宋朝的建立
1、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时间:_________ 年建立者:_________ (在_______ 兵变他就是,__________都城:
2、北宋统一中原及南方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和重归统一,结束了的分裂局面。

播放视频陈桥兵变
思考问题:1.找出北宋建立的情况(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赵匡胤为什么能够轻易取得天下?
3、北宋建国与五代政权的频繁更迭有相似之处,但北宋没有重蹈五代之覆辙,而且后来还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历史,原因又是什么?
归纳: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不是统一全国。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有一个短命的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命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起精兵,则天下字安矣。


师:同学们从这则材料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宋太祖在担心什么?宰相赵普又是怎样解答宋太祖的疑问的?
生:宋太祖担心自己的皇位被抢,赵普认为天下之所以那么动荡,是因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如果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夺其权,制其钱谷,收起精兵。

师:宋太祖接受赵普的建议,开始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就来看一下宋太祖的这三把火究竟烧了些什么?
结合教材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表演“杯酒释兵权”
1.控制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设立枢密院(拥
有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充实禁军力量,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政策
2.强化军权中央:三分相权设枢密使——军权设三司使——财政权宰相——行政
权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
3.集中财权
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积极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促进。

消极方面:政府机构,效率,财政开支,军队指挥,战斗力等弊端,最终造成的后果。

三、重文轻武的国策
宋太祖感悟自唐末以来的战乱原因是武人专权军阀混战,所以认定只有偃武修文才是平靖之道是千秋万世之道。

宋太祖本人乃至被宋太祖所篡权的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两人都是靠手下兵变拥立、黄袍加身做的皇帝,所以,老赵害怕历史再次重演,必要削夺武人军权。

所以宋太祖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

师: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后归纳总结
1、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

2、宋代文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各级官员俸禄优厚,生活十分优裕。

讲述宋神宗时期要杀大臣不成的故事
思考: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有何利弊?
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