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宋的统治精编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9张ppt)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杯酒释兵权
劝学文——宋真宗 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政治形势:唐末藩镇割据, 武将专权,政局动荡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更替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建立者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赵匡胤
身份 宣武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天雄节度使 禁军统帅、 归德节度使
时间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1—960
岁币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①宋辽关系
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 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 原形成严重威胁。
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 伐,均告惨败。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 签订“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获得 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①行政:派文官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②财政: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制钱谷
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
驻地。
“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收精兵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范祖禹:《转对条上四事》
①积极: 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 权。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0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0张PPT)

>>>>找思一考找<<<< 君课臣本为中何对而应忧赵?普所说的加强中央控制的具体办法。
2
2
纵 中央 向 集
三分相权
皇帝 御前会议
二分兵权(与三衙)
权 三司(财政) 中书门下(行政) 枢密院(军政)
台谏(监察)
崇 文
三司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抑 横向分权 武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安抚使司 兵权
……
宋金和议
内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容 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结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果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宋与辽、夏、金各政权的和议
澶渊 之盟
宋夏 和议
绍兴 和议
双方
时间 主要内容
评价
①宋辽为兄弟之国;②北宋每年送 ①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②双
转运使司 财权

提点刑狱司
提举常平司
知州
府、州、军、监
通判
地方
3

知县
选官:科举制度
吸取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
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
近人统计《登科记考》的进士
总额,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 人,平均每年不过二三十名进士。
宋代进士人数自太宗即位之年
锁院制度; 弥封制度 誊录制度; 别试制度
岳飞抗金
(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 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 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 重大战果
(3)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 以“莫须有” 的罪名将其杀害 青山有幸埋忠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7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7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目录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 四、南宋的偏安
1.宋初专制集权加强的背景、措施、影响。(唯物史观,历 史解释)
问 2.宋辽、宋夏关系的特点;北宋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历 题 史解释) 导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措施、影响。(唯物史观,历 引 史解释)
4.南宋偏安局面形成及维持的原因。(时空观ຫໍສະໝຸດ ,唯物史 观)历 史 时 空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的建立
960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 发动陈桥驿兵变,废后 周皇帝,建立宋朝,定 都东京,史称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炭,其故何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 史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 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 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
探究:据上述史料,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控制方 面的措施。
提示: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 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___________
宰相赵普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
主观) 题 史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
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史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 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 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 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 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 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 伍的庞大。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财政危机 边疆危机
根源 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弊端
(二)序幕——庆历新政
1.支持者:宋仁宗
2.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3.改革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后 天
先 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二)高潮——王安石变法
川山家王
集 》 《 临 川 集
, 世 称 荆 公
、 思 想 家 。 字
宰相赵普
961 年 的一 天 , 宋太 祖 宴 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 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 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 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 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 “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 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 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 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 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 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 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 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 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 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 职,交出兵权。
南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 之盟”的唯一实物。
(二)夏宋关系
1.战争
2.和议
时间:1044年
内容: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保帝号, 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 ,重开边 境贸易

统编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 事人” ——太祖誓碑
史料阅读
宋初措施在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时人描述: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
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
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效果: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但强兵的效果的并不明显。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一)青苗法
材料1: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收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
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
3、能够理解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 理解历史解释的多样性、差异性,并能够结 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4、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正 确看待改革的成败及原因,感悟范仲淹、 王安石勇于变革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家国 情怀。
目录
CONTENTS
01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02 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
1044年,北宋又 与西北党项族新 建立的西夏发生 战争,也是屡战 教 屡败。双方最终 育 达成和议。是为 教 “庆历和议”。 学 内容包括:夏取 模 消帝号,名义上 板 向宋称臣;北宋 每年送给西夏钱 物,称为“岁 赐”。
1004 年 秋 ( 宋 真宗景德元年),
辽军南下,击败
北宋,与辽订立 和约:辽宋约为 教 兄弟之国,宋每 育 年送给辽岁币银 教 10万两、绢20万 学 匹,宋辽以白沟 模 河为边界。因澶 板 州(河南濮阳)在

第9课两宋政治和军事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政治和军事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藩镇割据 (2)皇权失威 (3)武将跋扈
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 ——《新五代史》卷五十一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分宰相、地方之权 (1)中央(二府三司)
二府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分宰相、地方之权
变法性质 积极作用 局限性
① 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 ②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③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与西夏交战以失败告终 ④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一)南宋的建立 1.南宋的建立: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赵构即位重建 宋朝,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南宋与金的战和 岳飞抗金
真宗景德时:一万余员 仁宗皇祐时:2万余员 英宗治平时:2万4千余员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蔡襄
三、力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一)改革 1、庆历新政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主要侧重在什么方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侧重:整顿官僚机构 败因:庆历新政损害了官僚集团各种特殊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新政最终失败。
(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 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但因
宋高宗疑忌,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四、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一)南宋的建立
1.南宋的建立 2.南宋与金的战和
宋金和议 内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贡 容 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结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果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宋太祖)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

高中历史北宋的统治.doc

高中历史北宋的统治.doc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1、起讫时间:2、起讫标志:3、主要政权:①②③④⑤4、东西方的政治状况:①欧洲:社会特征:主要国家:A、B、②亚洲:A、阿拉伯帝国:B、日本:5、历史发展阶段特征: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军事上:④民族关系上:A、B、⑤文化上: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本节学习重点:1、北宋建立的时间、事件、建立者和都城;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时间、标志;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方面及其主要措施、恶果;4、北宋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及其评价。

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1、北宋的建立:①时间:②事件:③建立者:④年号:⑤都城:2、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①战略方针:②领导人:③结束时间和标志:二、中央集权的强化1、目的:2、措施:①集中军权:A、B、C、D、E、F、②集中行政权:在中央,分割宰相的职权:A、B、C、在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知州:B、通判:C、公文:③集中财权:A、措施:B、作用:④集中司法权:目的:措施:A、B、3、作用:4、恶果:①②③三、科举制的发展1、发展表现:①严格考试程序和考试方法:A、B、C、D、②增加2、评价:①积极作用:②消极影响:导致了北宋的积贫积弱基础网络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使其互相牵制。

一半驻守各边。

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由知州和通判联署才有效,使其互相牵制。

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重点、难点、考点1、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模式。

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因为文官不懂军事。

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熙宁二年七月,颁均输法;九月,颁常平给敛法,也即 “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法;熙宁三年十二月,连颁保 甲法和募役法;熙宁五年三月,颁市易法;五月,在保甲法基础 上增加保马法;八月,颁方田均税法。
——李洁非《王安石变法》
材料四:(守旧派苏辙认为青苗法)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 救民之困,不为利也。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 治等方面的新变化。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 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 为都城,史称北宋。
(2)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 方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材料一 枢密院原为唐代枢密使,权力不大;但中唐以后,随 着宦官掌军,枢密使职权因而大增,后来还出现了专属的办事 机构——枢密院。宋代保留枢密院,将其职权限制于军事管理 ,与中书门下合成“二府”。而“三司”本为出现于唐中叶以 后的临时使职,后来逐渐形成体系。宋初,“三司”即为“度 支”“盐铁”“户部”,成为管理国家财政的机构,。“二府” 与“三司”互不统属,各自直接向君主负责。 材料二 台谏的言论对宰相的权位有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在 宋仁宗时最为明显。宋哲宗时苏辙曾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 余年……当时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未 尝辄出私意,公议所发常自台谏。”据统计,仁宗朝其实有宰 相二十三名,因台谏弹奏而罢相者有十三人,可见台谏言论对 宰相去留的重要。
活动二:结合下列材料并 观察教材P50“北宋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 示意图”,分析宋朝中央到地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 。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王安石变法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三冗两积”,内忧外患,严重的社会危机。 (2)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 2、概况 (1)领域:农业、商业、军事、科技、教育 (2)原则: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3)核心:富国强兵 (4)结果:失败
3、内容: (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 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 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 5.《朱子语类》中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 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 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注重分割宰相的权力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A
6.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 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 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
4、影响:
(1)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财政收入。
(2)强兵效果不明显,加重人民负担;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严重,
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北宋灭亡
时间:1127年 事件:“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 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 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
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D
7.“宋代的相权自始至终处于兴盛状态,对相权所采取的几项措施 都没有对相权产生实质性的削弱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 于宋代所奉行的基本国策是‘以儒治国’,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 下’。”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北宋的统治知识点总结

北宋的统治知识点总结

北宋的统治知识点总结北宋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重要的时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以下是关于北宋统治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北宋的建立与背景建立时间:公元960年,即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背景: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使得国家统一成为大势所趋,赵匡胤顺应历史潮流,成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北宋王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威。

官僚制度: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和行政能力。

行政机构: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经济发展农业:推行均田制,鼓励农业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

手工业:手工业繁荣,特别是瓷器、丝绸、造船等技艺高超。

商业:商业贸易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城市发展:东京(今开封)等大城市繁荣,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

四、文化繁荣宋词:宋词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涌现出许多优秀词人。

绘画与书法:绘画和书法艺术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

科技: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在北宋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五、社会变革士族衰落: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平民士子有了更多晋升机会。

市民阶层崛起: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催生了市民阶层的崛起,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对外关系辽、西夏并存:北宋时期,中国北方同时存在辽和西夏两个政权,双方时有战争和和平交涉。

海上丝绸之路:北宋积极发展海外贸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地进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七、北宋的衰落与灭亡政治腐败:后期政治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多次农民起义爆发,加速了北宋的衰落。

外患频仍:面对金国的侵略,北宋无力抵抗,最终于1127年被金所灭,北宋统治结束。

北宋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不仅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方面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北宋最终走向了衰落和灭亡。

第7课北宋的统治

第7课北宋的统治

物质生活:衣食 住行;娱乐(勾 栏瓦舍)、节日 (元旦、清明、 端午)
宋朝的 社会生 活
大一 统的 元朝
成吉思汗蒙 古族;忽必 烈改国号为 元,定都大 都
①建立行省制度 ②在西藏设置宣 政院,西藏成为 中国领土③设置 宋元的科 澎湖巡检司,管 技和文化 理台湾和澎湖列 岛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北宋的创立
思考;唐朝的灭亡时间以及唐灭亡 后出现什么局面?
返回
第 7课
北宋的统治
北宋的创立 杯酒释兵权 “积贫”与“积弱”
表现:农业、 南移 手工业、商 的原 业 因 南宋建立 (岳飞抗 经济重心 金);;; 南移(南 宋金和议 宋完成) 南宋向金 称臣 辽、西夏与北 宋的对峙
积贫积弱 北宋的统治
多 民 族 政 权 的 分 立 与 大 一 统
北宋中期为改变积贫积弱、积弱的局面范仲淹和 王安石先后进行改革,改革触动贵族利益最终失 败
范仲淹
王安石
巩固识记知识点
小结
重文轻武
北宋统一 的意义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 为加强皇权的 措施
领兵权和调兵 权相结合
时间、都城
北宋建立与 统一步
积贫积弱 的原因
北 宋 的 统 治
检测见学案
司马光;;宋 词—苏轼、李清 照、辛弃疾;;
1 、唐朝灭亡的时间,唐朝灭亡后进入什么时期? 2、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3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什么措施发动统一战 争的?哪一年实现了统一?北宋统一的意义?
4、宋太祖为了加强皇权,采取哪些措施? 5、北宋中期出项积贫积弱现象的原因? 6、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现象哪些人进行改革?
宋太祖
重文轻武的国策
• 2、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 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吸引更多的文人 进入官僚队伍,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 主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1、起讫时间:
2、起讫标志:
3、主要政权:①




4、东西方的政治状况:①欧洲:社会特征:
主要国家:A、
B、
②亚洲:A、阿拉伯帝国:
B、日本:
5、历史发展阶段特征: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军事上:
④民族关系上:A、
B、
⑤文化上:
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本节学习重点:
1、北宋建立的时间、事件、建立者和都城;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时间、标志;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方面及其主要措施、恶果;
4、北宋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及其评价。

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1、北宋的建立:①时间:②事件:
③建立者:④年号:⑤都城:
2、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①战略方针:
②领导人:
③结束时间和标志: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1、目的:
2、措施:①集中军权:A、
B、
C、
D、
E、
F、
②集中行政权:在中央,分割宰相的职权:
A、
B、
C、
在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A、知州:
B、通判:
C、公文:
③集中财权:A、措施:
B、作用:
④集中司法权:目的:
措施:A、
B、
3、作用:
4、恶果:①


三、科举制的发展
1、发展表现:①严格考试程序和考试方法:A、
B、
C、
D、
②增加
2、评价: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
导致了北宋的积贫积弱
基础网络
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使其互相牵制。

一半驻守各边。

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由知州和通判联署才有效,使其互相牵制。

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重点、难点、考点
1、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模式。

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
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因为文官不懂军事。

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2、唐朝与北宋完善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各自特点,分析说明造成各自特点的原因。

①措施: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等。

宋:用和平手段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与枢密使互相牵制,实行更戊法、建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

②特点:
唐: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完善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积贫积弱的祸根
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

宋:从皇帝直接控制兵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导致积贫积弱。

③原因:
唐: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重视决策过程的集思广益;也吸取了东晋南朝土族制度腐朽,士族与庶族对立矛盾导致统治力量削弱的教训,采取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缓和地主阶级上层与中下层的矛盾。

宋:赵匡风接受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同时他自己也正是通过兵变夺取皇位的,因此特别
注意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

思考题:
1、简述秦朝、西汉、东汉、唐朝和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你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
2、简述隋唐至北宋科举制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