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6.1 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第85-87页《圆的认识》例1、例2、练一练和“你知道吗”。

【教材分析】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圆的认识》是本单元学习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重点知识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的学习,与以往平面图形的学习有着显著的不同,它将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曲线图形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跨越和挑战。

教材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情分析】1.从知识储备来看,有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了解了圆的一部分的名称,但是不具体、不深入、不全面。

2.从方法储备来看,学生已经有学习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能运用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探究问题,会用多种工具画圆。

但是画规定的圆还不能完全掌握。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圆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历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掌握圆的特征,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

3.在对圆的特征探索的过程中,增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发展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准备】前测、学习单、作业单、圆规、大小不同的圆片【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建立联系,感知圆的特点1.观察生活中的圆谈话:同学们喜欢拍照吗?梁老师可喜欢拍照了,来请你们欣赏一个数学老师拍的照吧。

从这些照片中,你想到了什么图形?(预设:圆,评价:你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PPT出示生活中的圆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体会生活中的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米)
直径d(厘
.......
米)
可以发现直径是半径的( )倍,半径是直径的( ),可以用公式表达为()或者()
师生共同探讨: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可以发现,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半径有很多条,也就是有无数条,通过量一量可以发现,长度都相等。

直径也是如此,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发现画出的两条半径等于一条直径,也就是
d=r+r,d=2r,也就是r=d/2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多次对折可以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穿过圆心的对称轴。

引入名言:圆,一中同长也,
一中:指圆心。

同长:指同一圆里,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即半径或直径处处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分别描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

2.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3.观察游戏,思考问题。

提问:努力穿越的圆,边看边思考,要想圆片穿过这个孔,这个孔的长度最小得多大?
师生总结:最小的孔的长度和圆的直径相等
4.拓展思考
①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直径等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探索圆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定义、特点等。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巩固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

4.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玩具等。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点和应用。

2.探究式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

4.讲解法:教师耐心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等。

3.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等概念的介绍,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大市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大市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大市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弧、圆周率等。

此章节为后续学习圆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但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物和图形来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较为熟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来加深对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圆周率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2.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圆周率的含义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物演示-小组讨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周率计算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物品,如硬币、圆饼干等。

3.课件:圆的认识相关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是由无数个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组成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同时,展示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直径和半径,验证圆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和性质。

2.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引入圆的概念。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发现圆的性质。

3.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4.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卡片等。

2.准备圆规、直尺、绳子等画圆和测量工具。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

同时,教师讲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弧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道具,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地球、太阳、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什么是圆?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的半径、直径、弧等,并通过课件和实物道具进行展示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测量圆形物体的半径、直径、弧等,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6.1 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6.1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画圆的步骤,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请看大屏幕。

快点看一看,都认识吗?(课件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6种平面图形。

)你能从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在平面上由直直的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称做“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曲线图形——圆。

(板书:圆)3、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圆形吗?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认为的圆,有可能会回答:①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②篮球乒乓球是圆的;③硬币是圆的……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也带你走进园的世界,请欣赏视频——生活中的圆。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初次探究: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1、初次画圆,了解画圆方法“定点,定长”,认识圆心、半径、直径(1)学生初次画圆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圆吗?找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分类,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探究活动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

2.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规画圆的知识依据,探索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或等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从尺规画圆法到素描切圆法,从一个圆到多个圆组合图案,使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圆的特征。

同时在欣赏由圆组成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用知识本质属性解释图案原理,而且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图案的对称美、和谐美,涵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片、硬币、棉线、回形针、皮筋、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学1、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考同学们,我们再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圆形的物体,请同学们看!(课件播放,加音乐)怒放的向日葵,滴水泛起的圈圈涟漪,匀称的光盘,精美的挂钟表面,转动的车轮,寄托着梦想的奥运五环,庄严的国徽。

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认识圆。

(板书:圆的认识)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神奇的圆,想不想自己来画一个圆呢?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1、动手操作1:画圆。

课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材料,你能借助这些材料画出一个圆吗?先来读一下导学单要求。

导学单一:(1)选一选:选择材料自己动手画圆。

(2)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3)想一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展示交流:A、生1:用一元硬币画圆师:这个同学是借助一元硬币画圆的,利用这个硬币我还能画出比它更大、更小的圆吗?所以用圆形的物品画圆只能画一个,大小不能变,有一定的局限性。

B、生2:用图钉和绳子画圆还有借助其他工具画圆的吗?你是怎样画的?请你介绍一下。

(把钉子扎在纸上,把绳子的一端套在钉子上,另一端套在铅笔上,转一圈。

)你来说说看,用图钉和绳子画圆要注意些什么?(钉子不能动,绳子要拉紧)如果要画小一点的圆要怎么办?要画大一点的圆呢?明确:绳子的长短决定了圆的大小。

6.1《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6.1《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6.1《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半径、直径,掌握圆的画法,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半径、直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索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 学会画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圆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2)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观察圆的特征,总结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

(3)分组讨论: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圆?每组派代表分享方法。

(4)教师演示画圆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巩固画圆技能。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2. 圆的半径、直径3. 圆的画法4.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标出圆的直径。

2.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观察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画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来说,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圆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理解以及画圆方法的掌握上。

这两个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圆的整体认识和应用,因此需要教师特别关注,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1 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1 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尺、圆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1.课前小调查:师:出示部分调查结果图片。

师:看来,对于圆,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

(出示课题)2、视频播放圆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生活中找一找圆的身影。

(演示画面)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

2、举例: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钟面上有圆。

生:轮胎上有圆。

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出示篮球提问:篮球是一个圆吗?判断——投票生:篮球不是一个圆,因为圆是一个平面图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1.画圆。

师:看了这么多的圆,说了这么多的圆,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个你心目中的圆,好了吗?请把你心目中的圆剪下来。

(学生操作、比较)这个圆和你想象的圆有出入吗?为什么?生:一点也不圆,需要工具画一画。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课件出示)解释规和矩,并介绍画圆的方法:(录像画圆)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生:能。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学生拍照,上传画好的圆,教师展示部分圆师:请你来向大家介绍怎样用圆规来画圆。

(学生上台演示)(1)先把圆规两脚分开,(也就是确定两脚间的距离)(2)把有针尖的一端按在纸上(也就是固定位置)(3)再把有铅笔的一端在纸上旋转一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6)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6)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6)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涉及圆的定义、圆的画法、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知道圆是由无数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组成的封闭图形。

2. 学会画圆的方法,能够准确地使用圆规作圆。

3. 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能够识别并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圆规的使用方法及圆的画法。

2. 圆的半径与直径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粉笔、圆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如自行车轮、钟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识学习- 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是由无数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组成的封闭图形。

- 演示圆规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用圆规画圆。

- 介绍圆的半径和直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课堂练习-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圆的概念、画法、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1. 圆的定义。

2. 圆的画法(圆规的使用)。

3. 圆的半径与直径的概念及其关系。

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标出其直径。

2. 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3. 收集生活中圆形物体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新知识学习、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圆的概念、画法、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圆的认识》这一课,主要围绕圆的定义、性质、特征和应用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能识别圆的各个部分,并了解圆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半径、直径的识别和应用。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通过实验验证圆的性质。

3. 深入学习:讲解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识别和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5.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讲解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目录:一、圆的定义;二、圆的性质;三、圆的半径和直径;四、圆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判断题:关于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应用。

3. 计算题: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4. 实践题:测量并绘制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计算其半径和直径。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圆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定稿;区级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定稿;区级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定稿;区级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特征、周长、面积等。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占据重要位置,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圆的性质等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圆的概念,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认识圆。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刻,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圆的特征,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圆。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圆、测量、计算,提高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圆形的纸片,用于画圆和测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圆。

同时,提问学生对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的定义、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说课稿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说课稿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画法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性,感受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时,仍需通过具体操作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圆的画法和计算方法产生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画法和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圆规等教具,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画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利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巩固对圆的认识。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6.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1 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1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画圆的步骤,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请看大屏幕。

快点看一看,都认识吗?(课件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6种平面图形。

)你能从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在平面上由直直的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称做“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曲线图形——圆。

(板书:圆)3、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圆形吗?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认为的圆,有可能会回答:①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②篮球乒乓球是圆的;③硬币是圆的……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也带你走进园的世界,请欣赏视频——生活中的圆。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初次探究: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1、初次画圆,了解画圆方法“定点,定长”,认识圆心、半径、直径(1)学生初次画圆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圆吗?找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分类,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6.1 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6.1 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6.1 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圆的认识。

(教材第85~87页)1. 结合生活实际,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 对周围环境中与圆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难点: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课件、圆规、直尺。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中找出圆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1图)学生找出图中的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圆有什么特征?你想了解这些问题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家族的新成员吧。

(板书课题:圆)【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受圆的本质特征以及圆与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的不同。

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1. 教学例1。

(1)初步认识圆。

师: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多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1:圆和多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生2:多边形由线段围成,有顶点。

生3: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2)画圆。

师:你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我可以找一个圆形的实物,比如硬币,然后沿着硬币的边缘描一圈就画好了一个圆。

·我可以找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然后把绳子拉直,另一端绕固定的一端旋转一周,就画好了一个圆。

·我们可以借助工具画圆,如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师:你也能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先试着画一画,再和同学说说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画圆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如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自己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圆形的活动场地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圆的性质,并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存在,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通过实验发现圆的性质。

3. 深入学习: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理解公式推导过程。

4.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圆、圆心、半径、直径。

2. 圆的性质: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C=2πr,S=πr²。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拓展练习: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对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性质,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第1节。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圆的画法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等于一个常数的点的集合。

2. 圆的性质: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PPT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2. 新授: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圆规画出圆,并讲解圆的基本性质。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应用:通过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定义、性质、圆的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作业设计1. 必做题: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 选做题:通过PPT课件展示的圆形物体,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圆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
1.课前小调查:
师:出示部分调查结果图片。

师:看来,对于圆,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

(出示课题)
2、视频播放圆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生活中找一找圆的身影。

(演示画面)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
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

2、举例:
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钟面上有圆。

生:轮胎上有圆。

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出示篮球
提问:篮球是一个圆吗?
判断——投票
生:篮球不是一个圆,因为圆是一个平面图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
1.画圆。

师:看了这么多的圆,说了这么多的圆,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个你心目中的圆,好了吗?请把你心目中的圆剪下来。

(学生操作、比较)这个圆和你想象的圆有出入吗?为什么?
生:一点也不圆,需要工具画一画。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解释规和矩,并介绍画圆的方法:(录像画圆)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生:能。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学生拍照,上传画好的圆,教师展示部分圆
师:请你来向大家介绍怎样用圆规来画圆。

(学生上台演示)
(1)先把圆规两脚分开,(也就是确定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端按在纸上(也就是固定位置)
(3)再把有铅笔的一端在纸上旋转一圈。

结合出示:A定长,B 定点,C 旋转一周(板书)
师:你能画一个比刚才还要大的圆吗?
生:能,只要将圆规两脚拉开。

师:能画一个比刚才小的圆吗?
生:能,只要将圆规两脚拉开。

师:能画全班同学一样大的圆吗?
生:只要将圆规两脚间距离的一样大。

师:看来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请男生画一个圆规两脚间距离是3厘米的圆,女生画一个圆规两脚间距离是4厘米的圆。

2、出示圆与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比较得出: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留下圆研究)
3、探究圆的特征:
(1)学会了用圆规画圆,其实呀圆有许多奥秘,想去探索吗?请同学们自己去发,将重大的发现标出来。

(将86页文字发给学生)
展示学生标出的重点
①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

②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③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如BC)是直径,通常用字d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圆内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教师统一发一个圆)
(2)判断半径、直径。

(3)能在同一个圆内画一条比直径还长的线段吗?
师:其实关于直径和半径还有很多的奥秘,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4)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①出示问题: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里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量、折)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
线)
(音乐4-5分钟)(组长统一答题、上传)
②组织交流,相机完成板书。

圆心在同一个圆

半径无数条都相等r=d/2

直径无数条都相等d=2r
③比较每组中两个圆的大小,在较大的圆后面画“√”
(1)甲圆半径2厘米,乙圆半径3厘米。

甲圆();乙圆()
(2)甲圆半径5厘米,乙圆直径5厘米。

甲圆();乙圆()
(3)甲圆半径6厘米,乙圆直径10厘米。

甲圆();乙圆()
三、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

1、师:看来同学们对圆有了较深的认识,点子图画圆
(1)画一个半径为3的圆
展示,有什么发现?
同:大小一样
不同:位置不同——圆心确定位置
(2)圆心不变,再画一个不同的圆
改变什么?说明什么?
半径(直径)确定大小
2.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在同一个圆中,直径一定比半径长。

……()
(2)所有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

……()
(3)圆有4条对称轴。

……()
(4)把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后得到的折痕一定通过圆心。

……()
(5)用圆规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

……()
(6)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厘米,直径就会增加6厘米。

……()
3.广场花坛喷水装置的设计,如果你是设计人员,喷头放在哪里? 那么这个喷水器喷出水的距离应该和谁相等呢?为什么?(课件演示喷水一周)
4.师:想想,我们生活还有那些物品也是按照这个原理进行设计的?
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
四、课堂总结,深化感受圆
正如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一切
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人们借助圆创造了许许多多美的事物。

通过学习,你学习了那些圆的知识。

学生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短短一节课,要真正走进圆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我想我们刚刚所做的,只是走“近”了圆的世界,打开圆的大门,一个更加精彩,更加丰富的世界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视频:奥运五环)
附板书:
圆曲线围成
在同一个圆内
(位置)定点圆心O
(大小)定长半径r=d/2
直径d=2r 无数条长度相等旋转一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