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医疗影像医用干式胶片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AI+医学影像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AI+医学影像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主要观点1.医学影像诊断需求迫切,“AI+医学影像”有望破解行业痛点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约为4.1%,医生缺口日益增加,繁重的任务带来较高的误诊、漏诊率,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有望破解行业痛点,提高效率,提升质量。
若人工智能在影像诊断领域渗透率稳步提升,有望带来“AI+医学影像”诊断市场快速增长。
2.政策、技术双重驱动,“AI+医学影像”蓄势待发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系列政策高度支持医学影像行业以及“AI+医疗”的发展,7月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再次对人工智能多个领域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针对“AI+医学影像”行业的具体扶植政策也有望快速出台。
从技术层面来看,大量深度学习平台和框架开源降低基础算法门槛,GPU、FPGA、ASCI等处理器的性能快速提升,医学影像领域算力不断突破,目前企业发展的瓶颈在于高质量数据的获取和标注。
随着医疗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质量和规模将实现快速提升,同时,影像数据联网及云平台推进助力数据价值更快提升,有望带来“AI+医疗影像”行业加速发展。
3.科技巨头加速跑马圈地,创业公司受资本热捧“AI+医疗影像”市场百家争鸣,目前尚未出现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领跑企业。
IBM Watson、谷歌、腾讯、阿里、科大讯飞等具备技术优势和资源整合实力的科技巨头近年来纷纷以医疗影像为突破口布局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取得快速发展。
同时,2016年下半年以来,“AI+医学影像”已成为创业资本的投资风口,无论是从投资数量还是金额上,都可以看出其火热程度,有助于医疗影像人工智能更快推进。
4.商业模式逐渐明晰,平台分成与技术授权各具潜力“AI+医学影像”已走出实验室,产品逐步落地,商业模式逐渐明晰。
目前来看,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平台分成模式及技术解决方案两种。
我们认为对接基层医院、民营医院,收取诊断服务费用的商业模式较为理想,一方面,平台分成式的商业模式具有典型的边际成本递减的特征,且可涵盖B2B 及B2B2C领域;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市场对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需求迫切,市场空间广阔。
医用胶片调研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封面报告名称:______医用胶片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日期:____年__月__日报告单位:______市场调研中心二、目录一、引言二、行业概述1. 行业定义与分类2. 行业发展历程3. 行业现状分析三、市场供需分析1. 市场规模a. 全球市场规模b. 中国市场规模2. 市场需求a. 主要应用领域b. 消费者需求分析3. 市场供给a. 产能分布b. 产量统计4. 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四、竞争格局分析1. 竞争格局概述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a. 国外主要竞争对手b.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3. 竞争策略分析五、产业链分析1. 产业链概述2.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分析3. 中游生产企业分析4. 下游应用领域分析六、技术发展分析1. 技术发展现状2. 技术发展趋势3. 技术创新与应用七、政策法规分析1. 国家政策法规2. 地方政策法规3.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八、市场前景分析1. 市场增长预测2. 市场发展潜力3. 市场风险与挑战九、结论与建议十、附录三、正文一、引言(简要介绍报告背景、目的、调研方法等。
)二、行业概述(1)行业定义与分类(2)行业发展历程(3)行业现状分析三、市场供需分析(1)市场规模a. 全球市场规模b. 中国市场规模(2)市场需求a. 主要应用领域b. 消费者需求分析(3)市场供给a. 产能分布b. 产量统计(4)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四、竞争格局分析(1)竞争格局概述(2)主要竞争对手分析a. 国外主要竞争对手b.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3)竞争策略分析五、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概述(2)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分析(3)中游生产企业分析(4)下游应用领域分析六、技术发展分析(1)技术发展现状(2)技术发展趋势(3)技术创新与应用七、政策法规分析(1)国家政策法规(2)地方政策法规(3)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八、市场前景分析(1)市场增长预测(2)市场发展潜力(3)市场风险与挑战九、结论与建议(总结报告主要观点,提出相关建议。
「医看」CEO张鹏:我对2018年医学影像市场的9个预判,各个参与方该怎么应对?

「医看」CEO张鹏:我对2018年医学影像市场的9个预判,各个参与方该怎么应对?
0 国家将会持续释放利好政策,整个医学影像产业将进入一个为
期3~5年变革动荡,利益会进行新的流动、分配,主要参与方——「医院、医生、病人」三剑客以及设备、系统、耗材、维修厂商、经销商,资本、地产等——都会面临「重新寻找定位」的焦虑; 1 红得发紫、火得焦灼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将会稍微降温,虽然
离交答卷还远,但是纯讲故事显然不行了,拿了那么多钱总不能继续吹团队背景、市场规模、核心算法、数据积累、专家站台的牛逼吧,得扎扎实实打磨、完善产品,落地应用场景,探索商业变现的可能,如果还在各个会议论坛频繁刷脸,并且展示产品实力的时候总是「肺结节」,那就是太浪费大家感情了。但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是「影像AI」会继续火下去,人才竞争会加剧,一大批有相关背景的「海龟」将陆陆续续回游国内淘金; 2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将会在全国各地开花,政策门槛会降低,
各大设备厂商开始入局,各大资本和地产开始搅局。拿到牌照真的没什么,至少没那么难,难的是选址、装修、环评,还要拿到大型设备配置证,以及开通医保资格,这才刚刚开始,后面的运营、管理、获客,处理区域内医院的关系,甚至是周边居民的关系,每一步都是火焰山。自有设备和自有场地的经营者会有明显优势,否则都是在为设备厂商和地产商打工,要知道这是两块最大的成本支出,如果后面有大的资本靠山,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3 大型设备配置证审批会放开,并且会特别倾向于民营机构和国
产设备,这对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建设是绝对的利好,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厂商将迎来春天,要知道全国的CT保有量才13万台,核磁共振7000台,分别有20万和3万台的缺口,现在配置证审批以及资金投入都不是问题,这个缺口有望弥补。另外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型高端影像设备,比如PET-CT/MRI、放疗设备等也会有所增长; 4 影像医生会成为抢手资源,特别是影像技师,整体待遇和薪酬会有所提高,大家一直期待的影像诊断费,以及放射补贴、放射假期有望实现,但是毋庸置疑加班、忙碌的常态会继续,甚至加剧,同时对影像诊断的水平和能力要求加强,对影像技师设备操作的标准和规范也会加强,将会出现两极分化,头部医生越来越吃香,滥竽充数的会被淘汰,考研考博的队伍也会壮大起来。甚至综合能力素质强,头脑灵活、门路广阔的会依托独有优势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到整个产业链条里面; 5 电子胶片、影像云存储会越来越被医院和病人接纳,甚至是成
医用胶片 调研报告

医用胶片调研报告
《医用胶片调研报告》
近年来,医用胶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解医用胶片在医学领域的实际使用情况,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下面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医用胶片主要应用于X射线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中。
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是医用胶片使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在临床诊断中,医用胶片可用于显示骨骼、脏器、血管和肿瘤等组织结构,对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而在放射治疗中,医用胶片则用于记录放射治疗线束的形态,帮助医生调整放疗计划,确保治疗效果。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医用胶片在数字化医学影像时代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虽然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地区,医用胶片仍然是主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
这主要是因为医用胶片较低的成本和无需特殊的查看设备,使其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医用胶片的质量标准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调研结果显示,医用胶片的质量标准对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医疗机构在使用医用胶片时,会严格控制采购渠道,确保使用的医用胶片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总的来说,医用胶片作为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在发展,但医用胶片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医学影像学诊断工具。
在未来,我们期待医用胶片能够不断提升质量标准,满足医学影像学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医疗影像医用干式胶片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 (4)
1、主管部门 (4)
2、行业监管体制 (4)
(1)医疗器械的分类管理 (4)
(2)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与备案管理 (4)
(3)市场准入 (5)
3、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5)
二、行业发展情况 (6)
1、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6)
2、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7)
3、医学影像行业情况 (8)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9)
1、有利因素 (9)
(1)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提升及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促进医疗器械刚需增长 (9)
(2)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升推动行业发展 (9)
(3)国家政策、法规支持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10)
①新医改促进基层医疗市场扩容,释放需求 (10)
②政策引导促进国内市场进口替代 (10)
③第三方医疗诊断机构的普及 (10)
2、不利因素 (11)
(1)医用胶片产品出口的壁垒较高 (11)
(2)国产医疗器械技术及品牌劣势 (11)
四、行业主要壁垒 (12)
1、技术壁垒 (12)
2、市场准入壁垒 (12)
3、市场渠道壁垒 (12)
五、行业的技术特点、经营模式 (13)
1、行业主要技术特点 (13)
2、经营模式 (14)
六、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4)
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15)
一、行业监管
1、主管部门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注册并实施监督管理”。
在此之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原主管部门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行业监管体制
(1)医疗器械的分类管理
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按风险程度由低到高,医疗器械的管理类别依次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具有重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行业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医疗器械的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并根据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情况,及时对医疗器械的风险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对分类目录进行调整。
(2)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与备案管理
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制度。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