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代 史 的 探 索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 线索

中国近代史 线索

理论依据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中国史学界由来已久。

20世纪初年,梁启超曾经在《50年来中国进化概要》中,从现代化的视角把近代中国五十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三个层面。

一是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经世致用论和自强运动即器物层面的现代化起步;二是从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即制度层面现代化的变革;三是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变革。

[3](p450)20世纪70年代末起,由于国家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现代化事业成为国家和人民共同关注和进行的主要事业,中国近代史研究者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主张再次提了出来。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个话题很快进入了中国近代史前辈研究者的笔下。

199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为纪念建所40周年,举办了以“近代中国与世界”为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名誉所长刘大年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近代世界的基本特点不是别的,就是工业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代化。

适应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核心,就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近代化。

”“近代中国没有实现西方那样的近代化,但它凭自己的力量打开了走进近代化世界的大门。

”他还说过:“中国人民百折不回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

1949年,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那就是解决近代化问题了。

”胡绳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作过些什么努力,经历过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这些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题目。

以此为主题来叙述中国近代历史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5](p8)两位史学前辈,在他们学术生涯的前期曾主张“两个过程论”和“三次革命高潮说”的革命史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他们后期则支持“现代化论”。

世界近代线索

世界近代线索

第17单元世界近现代史线索二、世界近代史的四条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2.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3.民族解放运动4.世界走向全球化★三、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1.工场手工业时期、机器大生产时期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3.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四、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1.从空想(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2.从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到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3.从理想(社会主义)到现实(1917年十月革命)4.从一国(苏俄、苏联)到多国(二战后中国等十几个国家)5.从一种模式(斯大林模式)到多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五、14-16世纪1.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意大利)2.文艺复兴(14-16世纪,意大利-西欧)3.新航路开辟(15-18世纪,西葡-西欧)4.宗教改革(16世纪,德意志-西欧)5.近代自然科学产生(16-17世纪达·芬奇伽利略)六、1.16世纪三大发现(古代世界的发现、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2.17世纪两大革命(科学革命(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国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和1689年《权利法案》)3.18世纪双元革命(美国革命、工业革命)4.19世纪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经济:亚当·斯密;政治:革命、改革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欧洲:德意志、意大利亚洲:中国和日本)5.20世纪上半期战争与革命6.20世纪下半期和平与发展七、附录1:主要国家的史事英国:17世纪英国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工业革命、日不落大帝国(世界殖民霸权)、1832年议会改革、19世纪30-50年代宪章运动、1993年欧洲联盟美国:北美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第二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两极格局法国:启蒙运动、大革命、《人权宣言》、拿破仑战争与拿破仑帝国、1871年巴黎公社、1875年宪法、1967年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917年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两极格局、二战后改革、苏联解体德国:德意志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1967年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日本: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全面侵华、二战后重新崛起八、附录2:社会转型转型的内容: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工业化)从乡村社会到都市社会(城市化)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市场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从宗法分封社会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社会(春秋战国)从专制制度到民主制度(《权利法案》)八、转型面面观转型词语新生、转折、跨越、过渡(梁启超《过渡时代论》)、近代化、城市化、工业化民主化、市场化转型时期中国:春秋战国、唐宋变革(城市、科举、市民、教育、商业等)、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等)、1840-今世界:日本明治维新、英国革命(政治转型)、工业革命(经济转型带动全面转型)、俄国农奴制改革、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福利国家制度转型类型成功转型、失败转型、经济转型、政治转型、全面转型。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

一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1.“两个过程论‎”。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1](p632),原则上表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应该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这一观点,史学界称之‎为“两个过程论‎”。

2.“三次革命高‎潮说”。

1954年‎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文章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

“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3.“两种趋向论‎”。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史学界‎又一次掀起‎了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说法‎,如“两种趋向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

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

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这种认识‎史学界称之‎为“两种趋向论‎”。

4.“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

李时岳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文章中指出‎,1840—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

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所谓的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历史。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到现在为中国的现代史。

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是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

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的岁月史。

同时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拙见成长的历史。

然而,中国人民及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正是在外国各侵略者企图灭亡中国的图谋以及对中国无尽的掠夺和强占的压力下,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封建奴隶制度等封建制度,同时也阻挡了外国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对国家主权的侵略。

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

西文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他们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中国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战后,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到来自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残暴的民族压迫。

而随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损害了我国的根本利益。

与此同时,引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是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同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接下来,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和更多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的签订。

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经济危害。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解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

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

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

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

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

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时间8分钟【梳理点拨】易混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归纳总结1.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有何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2.以上四步探索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以上探索从总体上看呈现了什么特点?4、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三、感悟历史1.以上四步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2.从上述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上述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精品原创】中国近代史四条主线索

【精品原创】中国近代史四条主线索

中国近代史四条主线索:1.屈辱史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

3. 发展史(近代化之路)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

4.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

1、目的相同:反封建反侵略(追求民主、独立)2、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注意] 上述战争中:①由英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②由日本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③由法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攻占北京的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⑤中国失败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落后。

⑥中国胜利的战争有:抗日战争。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支持等。

二、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特别提示:近代以来列强的侵华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

每次战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

三、列强侵华的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1)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3)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2009--11-28)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鸦片战争爆发—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两对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任务:民族革命(反侵略) 民主革命(反封建) 四条线索 : 屈辱史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抗争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 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 发展史 :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近代化之路)
(3)后果及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
的工具。③中国完全陷入
社会的深渊。
5、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1931-----1937 全面------1945)
(1)起因: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加紧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
派和
派,洋务派主张利
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间:19 世纪 60----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发起的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传播
主义。
性质意义:是一场空前的
运动,促使人们追求

,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为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无产阶级的探 索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光荣革命,次年,伴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正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近现代史也翻开了第一页。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揭开了序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扩张道路遍及全世界。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自然不可幸免,向来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此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境况,它在鸦片战争中迅速败下阵来。

这一声炮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也开始了中国长达110年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西交往的演化和深化,大半都是在战争先为前导,之后又由条约确立法则的过程中实现的。

西方人以战争起衅,给中国人带来创深痛剧,而要的则是固化于条约之中的物利和权利。

1840至1842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作为战争结果的《南京条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此后,中国就成为越来越多的资本主义国家猎取的对象,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越来越多。

通过签定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各国割取了中国大片领土,强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攫取和控制了在华的种种特权。

不平等条约象一条条屈辱的绳索,使得中国的政治、军事被控制,大规模的财富被掠夺,人民遭受巨大的苦难,严重地阻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1842年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南京条约》之后,列强又通过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各地赔款使得中国人民的苦难进一步加深,俄国鲸吞蚕食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1895年4月,由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双方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的三条线索
1840——1949
1、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国人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 争史和救亡探索史。
3、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史。
1840-1842 1856-1860 鸦片战争 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虎门条约》 《北京条约》
二、探索救亡史
1、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 团、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五四运动。

各次事件代表人物、所属阶级、根本目的、各自口号、
指导思想、政治主张、具体内容、背景影响评价都需知道。
晚清派 别名 地主阶 级改革 派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立宪派
顽固派
时间事件
1840年代 到1860年代 开眼看世界
晚清派别名时间事件阶级属性人物口号思想政治主张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维新派维新派1840年代到1860年代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民族资产阶级18611895主持洋务运动189518981895主持戊戌变法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奕曾李左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康梁谭严康梁谭严天演论进化论学西方器物维护清朝统治学西方器物维护清朝统治挽救中国保留清朝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派立宪派顽固派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18401912长期存在18981894兴中会辛亥革命19011911参与清末新政倭仁慈禧孙宋三民主义杨度康梁维护清朝统治挽救中国推翻清朝民主共和制度挽救中国保留清朝君主立宪根本目的内容或过程性质影响洋务运动挽救清朝次保中国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封建地主阶级自救客观刺激资本主义发展中国现代代化开端戊戌变法挽救中国次保大清公车上书天演论时务报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改良宣言进化论与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改良之路不通辛亥革命挽救中国推翻清朝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1912中华民国建立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两者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封建反外来侵略。

5、两个革命阶段:第一个阶段:旧民主主革命时期(1840—1919年)(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由资产阶级领导,推翻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2)最典型的事件:辛亥革命(3)三条线索: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条线:五次侵华史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第二条线: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第三条线:民资发展史19世纪末初步发展1914—1918短暂春天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①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④结果与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顾名思义分为两大部分,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从时间上看,讲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的历史。

其中,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部分,这段历史是列强侵华、中国人民反抗内外压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又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史指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历史,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

结合我们的课本来看,1至3章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4至7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8至10章为现代史部分的内容,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历史就像一把大大的香蕉,大家感觉历史难以记忆,是因为没有抓住这把香蕉的关键部位,即历史线索。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历史线索。

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哭声、眼泪、鲜血、汗水共同交织而成的历史。

有屈辱的岁月,也有奋斗的征程,奋斗的征程实际上就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史。

进入半殖民地半殖民社会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地出新招,一浪高过一浪,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首先出现的就是钦差大臣林则徐。

林则徐在销烟的过程当中,看到了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些新的信息。

所以,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写了一本《海国图志》,他们俩,林则徐和魏源,开启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但是,并没有能够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

这样,历史任务落到了农民阶级的肩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

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资政新篇》,但是这两个文件各有各的“硬伤”。

更重要的是,农民阶级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也不可能救中国。

1864年,太平天国倒在血泊当中,救国救民的任务落到了下一个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身上。

洋务派提出了以中学为本体,将西学为我所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线索一:历史事件线索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开展反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开始出现。

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兴办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产生。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

1900年,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同年,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

1905—190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大论战。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改良派发起立宪运动。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四川发生保路运动。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月12日,清帝退位。

4月1日,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欧阳华:中国近代化探索(四条主线)

欧阳华:中国近代化探索(四条主线)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 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 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 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 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考点 4 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 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2012 年广东佛山)胡适先生晚年曾说:“当年我在上 海居住的时候,清华大学闹风潮。张歆海等几个人想要找我出 来当校长。我复了一个白话电报:不干了,谢谢。”先生谈起 的“往事”发生在(B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C.中共“一大”开会期间 D.清华大学创办时期
2.(2011 年广东深圳)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D ) ①“自强” ②“民主” ③“求富” ④“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11 年广东佛山)有学者认为,晚清的儒学第二次危
机就其发生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危机。它“表
现出一种激烈的反传统倾向”。这次危机是( C )
失败 不改变封建制度,仅仅将近代西方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肌体上
昙花一现
考点2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序幕:__公__车__上__书__。 2.领导人:__康__有__为__和梁启超。 3.内容: (1)政治上,改革__政__府__机__构__,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__工__矿__企__业__。 (3)文化上,开办__新__式__学__堂__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 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热门参观近代历史心得体会范文(17篇)

热门参观近代历史心得体会范文(17篇)

热门参观近代历史心得体会范文(17篇)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历史参观心得体会历史是我们前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增加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我有幸参观了一些历史遗迹和博物馆。

通过这些参观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庄严和厚重,也从历史中汲取到了无穷的智慧和勇气。

第二段:历史遗迹的参观体会在参观历史遗迹时,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强烈的震撼力。

比如,参观长城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屹立于山岭之间、守卫边疆的古人,感受到了他们修筑长城的智慧和毅力。

而参观故宫时,我对中国古代王朝的辉煌和历史的起伏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这些历史遗迹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不仅承载着过去的记忆,更彰显着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伟大精神。

第三段:博物馆的参观体会参观博物馆是了解历史的另一种方式,它们通过丰富的藏品和详尽的陈列,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历史。

在博物馆中,我除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还能看见历史背后的人的智慧和努力。

比如,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我被那些珍贵的文物深深吸引,其中一些文物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和艺术的巅峰。

通过这些文物,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技术和创造力,还对古代人的智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四段:历史参观对我个人的影响除了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历史参观还让我受益良多。

首先,它让我懂得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延续。

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人物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学习历史的智慧。

其次,参观历史遗迹和博物馆也激发了我对于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

通过亲身参观和感受,我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更加浓厚,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历史。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历史参观是了解历史、认识自己的重要方式,通过亲身参观和感受,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庄严和厚重。

英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英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英国近代史开展线索近代英国作为比拟典型的资本主义, 其开展根本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开展和逐渐完善的历程。

下面就以近代资本主义的开展为主线,分三个阶段对其开展的根本脉络略作剖析。

1、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16世纪以来,英国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开展,与封建统治间的矛盾日益锋利。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几经曲折和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上正式确立。

18世纪初,财政大臣华尔波尔建立内阁制以及后来两党制的形成,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开展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为资本主义的开展创造了政治条件。

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继续维持着。

同时,其殖民扩张还处在初始阶段,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个殖民地,在南亚成立东印度公司加紧对邻近地区的扩张和掠夺,这些活动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在对外关系上主要是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进展商业竞争及殖民争夺,英国最终确立海上霸权。

这一时期是英国开场崛起的时期。

2、工业资本主义开展阶段:自18世纪60年代开场,以英国为中心逐步涉及他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成为著名的“世界工场〞。

在政治方面也产生深远的影响,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出现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836年宪章运动的兴起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开场登上历史舞台。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自由主义统治给英国带来了开展和繁荣,而开展又提出进一步改革的要求,1832年和1867年的两次国会改革以及文官制度改革应运而生。

对外殖民扩张也到达疯狂程度,虽然北美独立对英国有一定的打击,但在南亚、东南亚和中国、非洲等地积极扩张殖民地,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这一时期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法国,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衡,英国组织反法同盟干预法国大革命,积极维持维也纳反动体系。

这一时期是近代稳固开展的黄金时期。

3、资本主义根本定型: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英国资本主义总体上在加速开展,但相对于美、德,经济地位明显下降,这与它拥有较多殖民地及旧工业部门设备陈旧等因素有关。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

(4)结果: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使中 国近代化屡遭挫折。
阶段特征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 1.主导阶级:
成为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最突出的 2.阶段成果:
成就是在政治领域。政治上推翻了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 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近代化屡遭挫。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 导中国实现近代化
知识探索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性认识
1、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
2、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3、中国近代化探索对我们有何启示?
1、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候的外国只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 家。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2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 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 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 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 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 3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往往西方那些看似“精巧绝伦”的 政体,在现实实践中却极为脆弱、难以为继。 ——蒋银华 肖 芃《政体的模式与选择》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薄弱,因此担负近 1.主导阶级:
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启动阶段。成就 2.阶段成果:
主要在经济领域,近代工业起步;并 开始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说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都不能 带领中国实现近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的两条主要线索: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鸦片战争前,清朝国事衰微,危机四伏,西方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扩张,这是中国跨入近代的内外背景。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一次侵华战争。

这场战争所签定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上逐渐从属于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19世纪50、6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内地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1856-1860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是帮凶。

这场战争迫使清政府屈膝求和,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除赔款外,中国增开的通商口岸从沿海深入内地,从南方延伸到北方,中国进一步丧失主权。

沙俄还乘火打劫,侵占中国领土144万平方公里。

英法俄是当时侵华的主角。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也进一步加深。

此后,清政府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互相勾结,开始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种经济上的侵略进一步扩大。

19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它们不在满足于增开通商口岸,而是向中国的边疆和邻国推进,使中国面临新的边疆危机。

其中,俄国插手中国西北边疆,英国深入西南边疆,日本窥视东南海疆。

中国又失去了许多主权。

19世纪80年代,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向我国西南扩张,爆发了中法战争。

尽管中国军民取得镇南关大捷,清政府却决定“乘胜即收”。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后果,更大地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以“大陆政策”为国策,把中国作为侵略扩张的重点对象。

1894年,日本先侵略朝鲜,后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虽然中国爱国官兵坚决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和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而最终失败。

历史解读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历史解读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历史解读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近代史充满了一系列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几个在历史解读中国近代史中被广泛讨论的重要事件。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并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政府落后的军事技术和政治体制。

同时,它也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激发了对外敌侵略的反抗。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起义领袖洪秀全宣布建立了太平天国,号召人民反对清朝统治。

这场运动几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严重危机,促使了后来的改革运动。

三、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有重要意义的变革尝试。

在这次变法中,康有为等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推行一系列西方化的改革来振兴中国。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局势的变化,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然被视为中国近代化思潮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铺平了道路。

四、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为中国大陆的新政权开创了新的时代,标志着中国迈向民主与现代化的开始。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运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热衷于推翻不平等条约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大量学生和知识分子参加了抗议活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五四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意义。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革命和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史的探索
李梦雅八(4)
近代史带探索
经济
政治
思想
文化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民主

科学

狂飙
发起者:洋务派
主题:学习先进技术,自强、自富
重大活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间工业、近代海军等
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
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
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
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发起者: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题: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存图
重大活动: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王立宪制(百日维新)
作用: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
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
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
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发起者: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题:推翻清王朝、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
重大活动: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
作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近代中
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
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
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发起者:资产阶级激进派
主题:民主、科学
重大活动: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反对独裁专
制、迷信盲目、旧道德、旧文学;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作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
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
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
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
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
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