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1000字优秀作文

合集下载

季羡林感悟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感悟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感悟人生读后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偶然间翻开了季羡林先生的《感悟人生》,仿佛是在喧嚣中寻得了一处宁静的港湾,让我那颗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心田。

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人生的真谛,那些关于生死、关于名利、关于友情、关于爱情的思考,让我深受触动。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讨。

他说:“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 初读这句话时,我有些懵懂,人生的意义怎会如此宏大?但细细想来,却又觉得不无道理。

就拿我身边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我的邻居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李爷爷。

李爷爷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家。

李爷爷独自一人生活,却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小院里,李爷爷就会开始他一天的忙碌。

他会精心地照料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那些花儿在他的呵护下,开得娇艳欲滴。

他总是笑着说:“这些花啊,就像我的孩子,看着它们茁壮成长,我心里高兴。

” 有时候,我会去李爷爷的院子里帮忙,他总会耐心地教我如何修剪花枝,如何浇水施肥。

在他的指导下,我也渐渐爱上了这些美丽的花朵。

除了照顾花草,李爷爷还热衷于帮助邻居。

谁家的电器坏了,他会主动帮忙修理;谁家有困难了,他也会慷慨解囊。

有一次,我家的水管漏水了,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李爷爷知道后,二话不说,拿着工具就来帮忙。

他在水槽下面爬进爬出,弄得浑身是水,最终修好了水管。

看着李爷爷那满是汗水的脸,我心里充满了感激。

我曾经问过李爷爷:“您一个人生活,不觉得孤单吗?” 李爷爷笑着说:“孩子,孤单啥呀?我每天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能为大家帮点忙,我觉得自己还有用,这日子过得充实着呢!”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季羡林先生所说的人生的意义。

李爷爷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用自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带来了温暖和帮助,这不就是在承担着人类发展中承上启下的责任吗?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总是在追逐着功名利禄,却忽略了身边那些微小而又美好的事物。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不是很长,总共不过180多页,用了不到两个晚上就读完了,老公都说我读得快了。

读过这本书,我对国学大师,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的思想观点有了一些了解,也对季羡林本人认识更多了。

此前知道季羡林还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时,在新闻上了解到的,还有就是开心辞典的“开心学国学”活动让我知道了这位大师。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态度的小文章。

这些文章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期间所作,也即季老在八九十岁写的文章,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确实有更深的一个层次。

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的组成部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好这个环,推动历史向前进步,我觉得这个人生的意义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身修养的关系。

每次都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认为在当前这个关系的处理是最重要的一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他们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确实让人类的生活进步了不少,然而现在凸现的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等等问题,都警示着人类不能再与大自然为敌,对立地去发展了,应该是弘扬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时候了。

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此点,说明了他对人类发展的担忧,是深刻的、长远的、应该引起重视的。

现在有“季羡林研究所”这么一个机构,专门做对季羡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既然有必要设立这样的机构,说明应该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从这位大师身上学习,以后可以再读读相关书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也更为深刻和长远。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优秀3篇)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优秀3篇)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优秀3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一《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

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

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

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

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

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

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

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

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

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

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

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

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

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二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他精通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000字5篇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000字5篇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000字5篇季先生在书中写道:“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本书分为两部分,如题,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季老“读书与学**”的经历与感悟,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做人与处事”的态度与精神。

第一部分对于季老的读书精神及治学态度,在下实为叹服。

文中季老虽无惊人之语、骇听之言,但字里行间、文墨深处无不彰显一代大师笔书不辍的研**精神及孜孜以求的学术素养,书中季老对求学经历的描述朴实平易、感发真情;对治学之道的阐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看似素简的语言中屡屡道出实言真语,给人以彻悟之感、发人深省,甚至令人心向往之,篇篇皆佳文。

第二部季老以学者自居,梵学成就近乎泰斗之尊,国学修养等同大家之范。

但海外求学、十年浩劫的重大人生事件,使得季老不但心胸豁达,而且洞察世事、率真性直。

听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问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实为当今世人之典范。

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领域的归宿原本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关乎心灵和信念的方面内涵似乎被淡化了。

社会到处充斥的拜物欲和贪享欲,并正在同质化一批又一批心智不坚的人们。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许不具备传播道义和维护真理的能力,但至少自己应有所认识和警醒,做到洁身自好、出淤不染。

读过季老的书后,灵魂仿佛得到净化和升华一般,使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重新的审视。

季老的研读精神和人文风骨深深的打动了我。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学**才能不断的提升,以致于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就以一首季老书中引用的诗来描述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20xx年寒假之初,学校给每一位老师发了200元的购书券,在新华书店选书时发现了一本书-----《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记住季羡林这个名字,是因为一次考试,写教案《月是故乡明》。

本来是一次紧张的考试,却成了我自觉品读大师文章的开始,感动于他的经历,他对人生的彻悟,感念与他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

从此,心中有了季羡林的文字,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

但我总是以忙为借口,忽略着自己的阅读,只到两年后的,我费了一些周折,终于得到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着大师的风范,朴实而真切的文字,又一次品读中感怀。

我是流着眼泪读一些章节的,在对他对人生感悟中洗涤着内心的或芜杂,或浅薄。

我原谅自己太过感性,也许,这个正是我能沉浸书本,但又常常走不出书本的原因。

然而今生恐怕也难改我这样的性情了,不改也罢。

读到季先生的《二月兰》,已经能够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特殊年代给季先生带来莫大安慰的亲情,被他的描述感动,被其中流淌的真情感动。

是亲情,是真情,是对人性的彻悟,让太在那艰难的重厄的年代,能有着点温暖,有着坚韧,走过那段黑白颠倒的时光,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光。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

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然而“年届耄耋,”“在燕园已经住了四十多年”的季先生,却将人生的悲欢离合,同二月兰开花的大年小年,联系在一起回忆对比,令人伤情动怀。

季先生几次用类似语句,渲染二月兰当今盛开的气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只对浩劫期间特别表述为,“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好象是在嘲笑我。

”所以说,二月兰开花的大年小年,意味着时代或社会环境的变迁。

“但是花们好象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

”“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5篇《季羡林谈人生》由著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起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下面是长文范文大全的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足以喜欢《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无意中,看电视里一闪而过的新闻,得知季羡林老先生去世了。

于是,立刻到网上搜索最新的消息,确定季老在这个潮湿的季节,确实已经安然地走了。

联系到这几日阴霾、多雨的天气,仿佛早已预示着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将要泰斗随着潮湿的空气一起飘飞。

只是,惊闻季老离去的消息,我还是忍不住在心底悄悄地感伤着、缅怀着。

真正开始认识季老是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清晰地准确记得颁奖典礼的时候,厚重的奖杯是记者特意送到季老病房。

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是在复旦大学早年念的西洋文学系,之后去德国留学,归来后常年在北大任教。

在语言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季老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

季老笔耕不辍,虽已耄耋之年,但是不乐观的生活态度,肉体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做学问之外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去年的这个时候,对我来说是个失意的夏天,偶然在图书馆写到了季老碰巧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个下午都沉浸在这位耄耋老人的感悟人生心路历程之中。

朴实的文字,纯真的情感,这恰恰也是季老文字的精髓所在。

记得钟敬文先生有过如此赞许:“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而我在此刻却无法对季老的文字做出任何评价,因为,我的年纪、我的阅历即使运用再华美的语言,在季老的文字面前都将是苍白无力的!看季老谈人生,论价值。

看这位不平凡的老人写出“不完满才是人生”的感悟。

生活中,多少人追求完美?又与生俱来有多少人真正拥有了唯美?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就像生活中所诸多的不如意:家庭的变故,学业的低谷,亲人的离开,朋友的误解……是那个下午,在季老的文字中,我读懂了人生,懂得了:人生就像是一种角度的渐变,学着去透过阳光的角度去自己的人生,想想自己拥有着的一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通用7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通用7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通用7篇)季羡林谈人生篇1《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

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

“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

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

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诠释。

尽管人人都期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

读到那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

季老经历“文革”,进过“牛棚”,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我的心境呢?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

温总理曾对季老说:“有个问题我思考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正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是根本中的根本。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一)人生的好处与价值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

―――季羡林人生,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仅平常人能够对此大发感慨,学者们似乎也个性偏爱谈人生。

什么是人生?也许哲学家们能讲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们的精辟之论往往玄妙晦涩,离现实生活太远。

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心灵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静静地反省,心境变得更加纯净。

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人生的好处认识也不一样,在我看来既然我们幸运地拥有了生存的机会和权利,那么就该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做好每一件事情,让生命大放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好处也才有价值。

而人如果对自身生命好处不明白,那么行为就没有了标准,生活的态度也无从确定,于是一切变得茫无所措。

作为一名年轻税务工作者,奉献在国税大舞台上,为纳税人服好务,为国家收好税,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好处的和有价值的。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就应珍惜人生,热爱人生,用自我心中的目标,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好处,不断地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好处,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能够不烦不燥;对人,能够互相谅解。

―――季羡林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新诠释,也是一种谦虚做人的态度。

尽管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没有的,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

我们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我人生的定位。

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心得,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心得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1《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

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

“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

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

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先生思考人生的见解是独到的。

但他并不特立独行,只是从不人云亦云。

在人生的旅途上,上天给了每个人不一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个人的经历是一个个句点,把点连成线便成了走过的人生。

人生的契合就应在线上而不在点上,或许一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或许一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

先生走过的人生道路无疑是曲折的,这无数条曲线迂回蜿蜒,爬满了老人往昔光泽红润的脸。

饱经沧桑的他告诉我们:“不完满才是人生。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

人生读后感季羡林8篇

人生读后感季羡林8篇

人生读后感季羡林8篇《人生读后感季羡林8篇》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人生读后感季羡林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季羡林先生还是一位别具一格的散文家,早在高中时期就开始创作并发表小说,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作品。

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写作的《年》、《黄昏》、《寂寞》、《枸杞树》等散文,直到现在,还是赢得一片赞美之声。

近年来集结成册出版并为大众所熟悉的散文集也非常多,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感触颇深。

该书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季老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爱情、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谈感悟,细细品读,感觉自己在同大师对话,对人生的体会也随之得到净化和提升。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老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承担责任”“有所作为”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若非要要求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并为人类发展贡献力量就有些矫情了。

但是一个成年人能够在单位和家庭里都承担好相应的责任,还是可以身体力行的。

在供职的单位里,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做好本职工作;在家庭里悉心孝敬父母、培育子女,创造并保持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我认为,做到这些也是“承担责任”“有所作为”,也实现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5篇

All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wai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5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

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

“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

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

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诠释。

尽管人人都期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

读到那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

季老经历“__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2前些年,社会上对季老炒得特别热!一会有人说他是国学大师,一会有人说是国宝。

后来季老自己出来将四顶帽子一起都摘掉了。

说心里话,我由此特别特别地敬佩!在现在人们都在玩命地追求名利时他却视名利如粪土!如此说的人特别多,真正做得到的`人又有几个?当时人们如此地关注这位老人,说白了,其实就是奔着他的大名声来的。

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4篇

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4篇

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4篇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1众所周知,季羡林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这位大师今年也已有96岁高龄了。

用饱经风霜来形容季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这么多年,走过阳关大道,走过独木小桥,季老的经历也是大起大落:从山野村夫到知识分子再到大学校长后又跌回牛棚最后重登大学校长之位,这样一波三折的人生,令人们感叹,而这位看透世间百态的老人对于人生的看法有如何呢那么我现在以拙劣的笔法,怀着近乎朝圣的心情领大家细细回味季老的散文之美。

这本书收录了季老在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可谓包罗万象。

所以编者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把季老所写的散文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的文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但是后来我发现有的文章却有重复之嫌,如《希望在你们身上》和《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两篇文章都是勉励人们珍惜光阴的,而且引用了同一首诗,我不禁有些疑问,为什么会有重复的文章呢后来细细品味着其中的奥妙后我才发现,原来很多文章都有共通之处,原因在于其主题相近,然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愿却是截然不同的。

围绕相似的主题所写出的文章却从不给人以重复的感觉,而是"篇篇不同,篇篇相通",例子嘛,还是举前面所说的例子,季先生在《希望在你们身上》中引诗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青少年,希望在青年人身上,所以把这首诗作为座右铭说给青年们。

而《一寸光阴不可轻》却提到了此诗给老人和青年都有教育意义,正由这一点细微的差别分别反映了两篇不同的题目。

由此可见,季老所选言语之高明。

季老的文章确有"语言的魅力",而且对于人生,季老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见解,这大概是因为他丰富且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淡泊一切名利,心如明镜,自然对人生的意义也就有着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而当今世人大都是浑浑噩噩,为了口袋里多装点钱,为了衣食无忧,为了能在昔日的友人面前炫耀一番,有谁不是成天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而活,这难道不可悲吗除人生意义之外,季老还对自己有着极客观的评价,实可谓:自知之明过了头。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000字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000字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000字季羡林谈人生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这本书是由季羡林先生亲笔写就,通过自身多年的文化探索和人生经历,对于人生和学问进行了独特的思考和剖析。

作为读者,当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季羡林先生的思考和智慧之深。

这本书就像是季羡林先生的一次智慧分享,他不仅探讨了人生的种种,也从自身的学术背景和经验出发,阐述了自己对于文化、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深入思考的见解和理解,对于这样的一次探索和思考,我深表敬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季羡林先生在书中不断反思人生的意义,并试图给出自己的解答。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成就和名利,而在于倾尽所有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也就是真正的精神追求。

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觉醒,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内心安慰。

同时,这本书也启示了我对于学术探索和知识渊博的重视。

季羡林先生在书中不断强调自身对于学术和知识的追求,他也强调了知识和学问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这样的一种观点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知识和学问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和完美的境界。

此外,这本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季羡林先生作为一位国内知名的文化学者和翻译家,在书中对于人生和学问的思考和阐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他的经验和教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深入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最后,我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就人生价值问题谈下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人生价值问题是个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角度上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也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名利,而在于内心的执着和追求。

只有拥有这种执着和追求的品质,才能推动自己不断成长和不断追求完美。

总之,季羡林谈人生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籍,也是一次来自大师的智慧分享。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深入的思考和灵感,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真正人生价值的决心和信念。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上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完美的追求。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通用6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通用6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通用6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通用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他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在《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比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写道: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做“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这说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

他认为: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

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

他在《论压力》一文中写道:什么是“压力”?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他认为大至全社会,小至每一个人都会有压力。

他认为压力是好事。

从大处来看,全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出洞、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

如果没有压力,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

压力如何排除呢?压力粗略可分为俩类:一被动,一主动。

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能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

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

第一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

他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有所作为”“承担责任”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

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

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

尽管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

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

季老经历“-”,进过“牛棚”,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己的心境呢?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不知道你们对季羡林我的有什么样的看法,接下来小编为你们带来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供大家参考,希望采纳。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一】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

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

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上的大问题。

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你自己!”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我经常像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

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拿写文章做一个例子。

专就学术文章而言,我并不认为“文章是自己的好”。

我真正满意的学术论文并不多。

反而别人的学术文章,包括一些青年后辈的文章在内,我觉得是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呢?我还没得到答案。

再谈文学作品。

在中学时,虽然小伙伴们曾赠我一个“诗人”的绰号,实际上我没有认真写过诗。

至于,则是写的,而且已经写了六十多年,加起来也有七八十万字了。

然而自己真正满意的也屈指可数。

在另一方面,别人的散文,真正觉得好的也十分有限。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也还没得到答案。

在品行的好坏方面,有我自己的看法。

什么叫好?什么叫坏?我不通伦理学,没有深邃的理论,我只能讲几句大白话。

我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是坏;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

为自己着想和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

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

拿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好人。

我尽管有不少的私心杂念,但是总体来看,我考虑别人的利益还是多于一半的。

至于说真话与说谎,这当然也是衡量品行的一个标准。

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

季羡林感悟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感悟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感悟人生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翻开季羡林先生的《感悟人生》,仿佛是在喧嚣中寻得了一处宁静的港湾,让我那颗浮躁的心逐渐沉淀下来。

季老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又饱含着深深的人生智慧。

他就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那些关于人生的种种。

书中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有的只是对生活最真实、最细腻的观察和感悟。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季老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说:“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初读时,我对此并没有太深的感触。

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个周末,我去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任务是去陪伴养老院的老人们。

走进养老院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有些复杂,既有着对未知的期待,又带着些许的紧张。

我被分配去陪伴一位姓王的奶奶。

王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头发花白,眼神中透着些许的孤独。

我坐在她身边,一开始,我们之间的交流有些生疏,只是简单地问问身体状况之类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跟她分享我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最近看过的一部有趣的电影,或者是在路上遇到的一只可爱的小猫。

王奶奶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她跟我说起了她年轻时的故事。

她说她曾经是一名教师,教过很多学生,每当回忆起那些孩子们的笑脸,她的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还说,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工作繁忙,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

说到这里,她的眼中泛起了泪花。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季老所说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王奶奶年轻时,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这是她对上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而对于她的子女,她因为工作而留下了遗憾,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对家人的陪伴和关爱。

在和王奶奶的交流中,我发现她特别喜欢回忆过去。

她会详细地描述小时候过年时的热闹场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那种温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她还会说起自己第一次走上讲台的紧张和兴奋,以及学生们取得好成绩时她内心的骄傲。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000字范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000字范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000字范文《季羡林谈人生》说到人的一生,包括了各个年龄段,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人生课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

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

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

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

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

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

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

”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

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篇一季羡林先生的《我的人生感悟》,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散文文笔的优美,更使我们看到一个学者的灵魂。

这些散文思想厚重而文字轻灵,集史知识,才情于一体。

他以自身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展示了自己九十余年漫长的人生苦旅中,那些刻骨铭心的人生感悟。

《我的人生感悟》是智者的散文,流露出的是智者之思,悟者之思。

他自身修行历练成一种智者的思想方法和文化底蕴,他经常从细微之处入手,以独特的视角评析、判断现实生活的是与非,通过他的智慧之笔发现生活之美,触摸人的灵魂深处。

《我的人生感悟》又是仁者的散文,虽处尘世,但充满了宁静、淡泊、肃穆、安详的气氛。

散文中既没有显山露水的抒情言志,也没有剑拔弩张的激动情怀,只有光风霁月般的轻柔,却在轻柔中流露出明辨是非的骨耿与率直。

以明察秋毫的目光去审视历史的瞬间,所呈现的宽广的胸怀,超脱的精神,铸就了仁者的大仁大义,长者之风。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虽然只是一己的人生感悟,却使我们笼罩在作家本身所散发出的精神光芒之中,并且从中体验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样一种震颤灵魂的生命感动。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篇二《我的人生感悟》里所收的都是季羡林先生有感而发所写的具有文学性的文章,应归入散文类。

这些文人散文无论是回忆往事、记述师友,还是写物抒情、感时言志,篇篇都洋溢着至深的真情,字字都流露出推敲的匠心,因此感人肺腑。

而行文之优美、运笔之轻松,又令人爱不释手。

这些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以真情真意为蕴涵的散文并不刻意追求情节的完整与结构的清晰,而以篇幅不等、形式自由,表现出不拘一格的灵性,彰显季先生的精神人格。

《我的人生感悟》里的散文不仅让人看到了作为散文家的季羡林,而且也让人发现了一个学者活的灵魂。

这些散文思想厚重而文字轻灵,集史、识、才、情于一体,堪称“老生派”散文的杰作。

他以自身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自己九十余年漫长的人生苦旅中,那些最为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与人生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1000字篇一: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当我开始写这篇日志时总在想应该怎样为这篇心得定一个主题,头脑中反复出现的画面是季羡林老人那历经沧桑却依旧睿智的面容。

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季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一种平静,而这种平静是人生的一种提炼,一种人文思想的沉淀季老在他的《感悟人生》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已到望九之年,在八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一波三折,好运与多舛相结合,坦途与坎坷相混杂,几度倒下,又几度爬起来,爬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可是真正参透了世态炎凉的玄机,尝够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人生?何谓人生?季老告诉我们,人生是生命的轨迹,是在这段轨迹中蹒跚的步履,磕磕畔畔的途径。

季老说:做人,应当朴质、平易、应当骨头硬,心肠软季老的一席话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季老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国外的知识分子不同,中国的知识分子永远关心国家大事。

听了这句,说实话,我很愧颜,作为一名青年,一名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我们更多的想的是自己,在国与己中,我们选择了后者,读书为的是拿文凭,找工作为的是比别人用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很难着实为国而想。

在许小的时候,我们说过为四化而建设,我们说过,为中华民族、人民而建设,可是现在,我们又有谁能比的上这位耄耋老人呢?老人在接见温总理时直言不讳的说到,我们国家更应当注重人文主义的建设,老人在展望新的一年时也曾说过,人文建设是他的一个夙愿。

而我们谁又能比的上这位老人呢?在耄耋之年,心中惦念的依旧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而这种惦念却是一种品格,我们又有谁有这样的品格呢?季老,一位中国文坛的泰斗,一位国宝级的人物,可老人却写了《辞泰斗》、《辞国宝》,老人说太过了,他不是什么泰斗,也不是什么国宝。

面对荣誉,老人选择了辞别,老人的话让我感动,我记得老人曾在他的书中写到:十年浩劫中,我因为胆大包天,自己跳出来反对北大那一位炙手可热的老佛爷,被戴上了种种莫须有的帽子,被打成了反革命,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至今回想起来还毛骨悚然的折磨。

从牛棚里放出来以后,有长达几年的一段时间,我成了燕园中一个不可接触者。

雨过天晴,云开雾散,我不但官复原职,而且还加官晋爵,又开始了一段辉煌。

原来是门可罗雀,现在又是宾客盈门。

你若问我有什么想法没有,想法当然是有的,一个忽而上天堂,忽而下地狱,又忽而重上天堂的人,哪能没有想法呢?我想的是:世态炎凉,古今如此。

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

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

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

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

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老人告诉我们的心得让我久久不能平息,做人,理应有这样的洞悉力,这份洞悉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之上的。

其实这篇日志没有写出我全部内心的感动,这仅是肤浅的表达,对季老人文思想的洗礼我依旧渴望,我想,我还会继续倾听季老教诲的同时,浅尝自己内心独出一辙的对白。

篇二: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近日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我的人生感悟》,颇受启迪、感触良多。

本书采取分章编辑的方式,将季羡林先生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回忆的文章以我的人生感悟为名,汇聚整理成书。

主要侧重于讲述季羡林先生所经历的人生。

这些散文或回忆往事,或讲述师友,或写物抒情,感时言志,篇篇都洋溢这至深的真情,字字都流露出推敲的匠心,因此感人肺腑。

季老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体验,对人生作出了令人折服的诠释,所有内容都将对指导当今青年一代树立人生梦想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虽然年过不惑了,但读了之后也对人生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

生活,是一道多元方程式。

需要用缜密的头脑、从容的心态、敏捷的思维来求解。

生活,是一场足球赛。

你在场上冲锋陷阵,未必能成功地射门。

但你若被动应付,就很难有获得一球定乾坤的喜悦。

生活,是一篇高品位的散文。

粗看似乎内容庞杂、宽泛无边,其实你若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它形散而神不散。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无不存在着普遍、内在的联系。

生活,是一杯特制的茶。

只要你细心品味,就能从苦涩中尝到甘甜,从平淡中感受到温馨。

生活,是一种潜在的意念。

只要你看得透、想得通,生活就会显得轻松和坦然;相反,你若提得起、放不下,生活就会显得沉重和勉强。

生活,是一种板块结构。

强者就像野草,能从狭窄的夹缝中崛起,弱者即便是在平坦宽敞的天地也走不出宽阔的大道来。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

你不必去刻意挑选自己的角色,而应当全身心地演好自己既得的角色。

生活,是一叶轻舟。

如果你把握了正确的航向,纵有风吹浪打,也一定能够抵达胜利的彼岸。

生活,是一部你自己导演的戏剧。

如果你能理智地待人处事,就会是喜剧;反之,你如果意气用事,恐怕就会是悲剧。

生活,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你关爱她,就能获得美的享受;假若你不善待她,则会招来刺扎的苦楚。

生活,是一种难度系数较大的游戏。

你不能游离于游戏规则之外,只有谨慎做事、内方外圆,才是上策。

生活,是一首通俗的歌。

你要想唱好这首歌,不一定非要有金嗓玉音。

最重要的是,用平常的心态,唱出真挚的感情、昂扬的激情。

生活,是一张多彩的情网,主要由红、蓝、绿三种主流色调编织而成。

红色是炽热如火的爱情,蓝色是生机勃发的友情,绿色是纯净无私的亲情。

生活,是一位公正而吝啬的女神。

她给予每个人机会,上至英雄豪杰,下至凡夫俗子,概莫能外。

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便成了英雄人杰,反之便是平庸之人一个。

生活,是一座奇特的熔炉。

一边在造就成材的钢,一边在淘汰无用的渣。

生活,是一则有趣的故事。

其价值不在于篇幅是长是短、辞藻是否华丽,而在于情节是否跌宕、内容是否丰富多彩。

而在于是否有人读懂了这故事。

生活,是一曲快节奏的摇滚乐。

你只有踩准鼓点,和着节拍,才能从紧张中找到轻松,从喧闹中找到乐趣。

篇三: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知道季羡林老先生的名字是最近几年,真正留下印象的是看了他写的一篇文章《漫谈皇帝》,随后就于2006年10月16日买了他的一本作品集《我的人生感悟》,十分喜爱里面的第三、四部份《寄情》,《旷达》。

知道他离开俗世后,就把他的书拿出来又看了一遍。

看了人家的作品也就算是认识了,说是老师也不为过,当然他未必肯认我这个学生,何况老先生身为牛哄哄之北大之副校长。

不过让我跟着他去学吐火罗文之类的,揍死我也不去。

一个人在老年能够写出那么纯情文章,充满对母亲,对师长,对朋友,对自然的爱,且常常自己为之潸然泪下,他肯定是个有情的人。

他也以仁爱之心对待社会,他肯定是个善良之人。

《清塘荷韵》记述了季老在北大池塘中播撒莲种,最后荷叶田田,香远益清的乐事,季老认为自己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这种以对自然的爱而传,其实真是比不知道多少书,多少学问要有用的多啊。

老先生是以此而有所指吗?季老以70岁的年龄忽然悟到丝瓜是有思想的,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

大自然的奇迹正如丝瓜则心中有数,无言静观他怡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季老是以敬畏之心在写丝瓜,在写自然的神奇。

老先生以仁爱之心记述了大自然中的二月兰、夹竹桃、马樱花,是这些不名贵的花温暖着老先生的心,幸福着老先生的心。

反观我们自己,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幸福的是不是正是名不见经传的草本呢?《赋得永久的悔》展现了一位贫家儿子不能陪伴母亲的爱和淡淡离开母亲的哀伤,或许正是这种与母亲在一起的清贫生活,培育了季老平淡质朴的本性,也唯有在贫困长大的孩子才能真正体味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情感和无奈。

《迈耶一家》不多的暗含了季老的一种别样的爱情,但是这种割舍恰恰正是季老的可贵之处,一种男人的但当和一种对家对人的责任,这是风流倜傥之徐志摩老先生不能理解的。

季老写了很多怀念师长和朋友的文章。

给我印象深刻的《怀念乔木》一篇,真正体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那种友情,也使我们看到了季老淡泊的性格,尽管淡泊需要能力扺掌。

季老与自己的孩子没有处理好关系,这不能不说是遗憾和季老的失败之处。

也说明了季老天人合一思想是有缺失的。

季老在《牛棚杂记缘起》中说道:我恐惧,是因为我怕这些千载难得的经验一旦泯灭,一千万人遭受难言的苦难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难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了。

想再获得这样的教训恐怕是难之又难了。

于是我恐惧。

这既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也是对社会的警示,担心将来还会有人发疯,有人残暴。

《牛棚杂记》我没有看过,主要是对于人性之恶的事知道的太多,懒得看了,再说现实有的是,何必回头看呢。

季老在文革和jun。

4的表里如一体现了季老的风骨。

季老以善良之心对待社会。

季老常常讲到爱国,是所谓爱国没商量,不免为无良政府利用,这想来也令人难过,这或许正是恩封国学大师等之名头的由来。

但是季老年青时身处中国风雨交汇外辱内患之际,对国家的情节自然很深,求国家富强更为迫切,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岂不知一国当由全体国民经过一定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全民参与的程序,选择大家能够基本认同的人员组成国家代理人,依法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但愿季老所说的国家是国破山河在的山河。

季老在《八十抒怀》中写道很喜欢陶渊明的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这或许正是季老长寿的秘诀。

大家对季老的长寿很感兴趣。

其实长寿是学不来的,各自的造化而已。

看季老的书只这一本,自是不能理解季老。

从电视中看到过季老,家中放着季老的书,这样的话,就不能说不认识季老。

人去了,人之常情念叨几句,是为人情。

这样尘封他的书,自己也就心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