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优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bf2b0083d049649a665831.png)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重点难点】1、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书画同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四幅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和京剧不同颜色的脸谱的含义是什么?导入新课一、汉字1、汉字的起源:图画---象形字----汉字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总趋势:由繁到简,稳定化、规范化二、书法艺术1、发展阶段:魏晋为分界线,之前是自发阶段,之后是自觉阶段2、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及典型代表【合作探究】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后,随着时代变迁书法风格有何变化?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三、中国画1、绘画的起源:(1)远古时代:彩陶画(2)战国:帛画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2、绘画的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年画等等3、中国画的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画中有诗”。
4、绘画的发展:四、戏剧【合作探究】五、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1.政治:政策的宽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繁荣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教育: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4.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5.对外关系: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e6cfa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7.png)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分享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创设情境教学,如组织学生参观书画展览、观看戏曲表演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策略:
(1)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富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发展脉络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此外,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论文、作品展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书法、编写戏曲剧本等,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2)开展课外阅读,推荐与书画和戏曲艺术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展览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c5b4c6ea8956bec0975e3ca.png)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rray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目标】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了解京剧的产生【学习模块】(一)汉字与书法艺术学什么?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画文字—商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2.书法艺术的发展(1)阶段:魏晋以前是阶段,魏晋以后开始进入阶段。
(2)各种书法的发展①楷书:始于,通行至今。
魏晋时期完善,唐代步入盛世。
比如的柳公权的《》。
②草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比如东晋被称为“书圣”,还有王献之、唐代的、怀素等。
③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王羲之的《兰亭序》有“”的美誉。
“天下第二行书”指的是。
怎么学?根据书本知识整理相关知识点,并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学会了吗?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A.经济发展,社会走向正轨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二)京剧的出现学什么?简要叙述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概括京剧产生的背景。
历程:清代前期:昆曲与地方戏争雄形成:乾隆末年,进京;道光年间,形成“”局面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走出国门:民国时期,成为国粹背景: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的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学兴起。
怎么学?阅读这一子目,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学会了吗?清末的北京街头,到处是对谭派京剧唱腔的众口模仿:“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狄楚青《庚子即事》)。
本质上反映了()A.谭鑫培(谭叫天)京剧艺术水平高 B.清末北京民众昏昧C.北京人喜爱京剧艺术 D.京剧艺术取得艺术上的统治地位(三)笔墨丹青中国画学什么?怎么学?从绘画的七个发展阶段中总结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代表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5ec67904a1b0717ed5dd3f.png)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的演变1、“图画文字”: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文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2、符号化文字: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3、统一的文字:“书同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
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字形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4、发展脉络: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5、五种主要字体:小篆(秦)→隶书(汉魏)→草书(汉初)→楷书(东汉末)→行书(晋代)。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艺术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属自发阶段,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
在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逐渐超过实用功能,书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1、楷书(真书、正书):字形方正,具有实用价值。
楷书始于东汉末,唐代盛行。
代表作有欧阳询《九成宫澧泉铭》、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他们创立了欧体、颜体、柳体。
2、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
实用性不大,但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著名书法家有东晋的“二王”,盛唐的张旭、怀素。
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与草书的放纵,既有实用价值,又具审美价值。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宋四家”、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以行书名世。
4、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1)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大一统,国家繁盛,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的巅峰,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
(3)宋代:文化极为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c40e9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7.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以上重难点,以下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历史上的经典书画作品和戏曲选段,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艺术形式的理解。
2. **互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书画创作和戏曲表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缺乏深入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技法特点、历史价值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容易受到个人兴趣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对书画和戏曲艺术的欣赏可能存在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美学价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戏曲表演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戏曲选段进行排练和表演,录制一段不少于5分钟的视频。视频要求包括完整的表演、角色介绍和戏曲背景知识介绍,以此展现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0f55b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8.png)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活动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活动内容1. 书画艺术1.1 书法的概念和历史1.2 书法的分类和基本技法1.3 中国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品欣赏1.4 中国画的概念和历史1.5 中国画的分类和基本技法1.6 中国画名家及其代表作品欣赏2. 戏曲艺术2.1 戏曲的概念和历史2.2 戏曲的分类和基本表演技法2.3 中国戏曲名剧及其剧情介绍2.4 中国戏曲著名演员及其代表作品欣赏活动方法1.演讲讲解法:老师进行讲述,学生记录重要内容。
2.课堂讨论法: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
3.景点参观法: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文化体验。
4.群体欣赏法:学生集体观看书画或戏曲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学过程1. 书画艺术1.1 书法的概念和历史以讲解的方式介绍书法的概念、历史和发展变化,让学生知道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2 书法的分类和基本技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分类和基本技法,如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并通过写字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美妙和神韵。
1.3 中国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品欣赏介绍中国书法的名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并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对不同书法风格有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1.4 中国画的概念和历史以讲解的方式介绍中国画的概念、历史和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1.5 中国画的分类和基本技法通过演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分类和基本技法,如工笔画、写意画等,并通过绘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
1.6 中国画名家及其代表作品欣赏介绍中国画的名家,如张大千、吴昌硕等,并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对不同画派、画风有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ac29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01.png)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书画艺术:介绍唐代和宋代书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笔法、墨色、构图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2.戏曲艺术:讲述元、明、清三个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重点介绍昆曲、京剧等剧种的表演特点,以及戏曲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3.历史比较: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分析书画和戏曲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在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具备较好的审美素养;而另一部分学生对艺术鉴赏相对陌生,需要激发其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此外,学生在历史思辨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上也有所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历史思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唐代和宋代书画的代表性成就。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真正领会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技巧。
2.识别和解读元、明、清三个时期戏曲艺术的特点,尤其是昆曲、京剧等剧种的表演艺术。
-重难点:如何帮助学生透过戏曲的表面形式,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分析书画艺术在唐代和宋代的发展,举例说明其特点。
2.探讨戏曲艺术在元、明、清三个时期的特点,以及各个时期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3.从历史比较的角度,分析书画和戏曲艺术在各个时期的演变原因。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5e7640fab069dc502201ef.png)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考试说明学习要求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
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材料,分析其设计特点,掌握书法的艺术特点。
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1. 弄清影响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 《京剧脸谱》图片材料,分析京剧的艺术成就,讨论京剧的艺术特色。
b 草书艺术:魏晋以来名家辈出。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流畅,纵性,审美价值高。
代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张旭、怀素c 行书艺术: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
代表: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至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宋朝苏轼《寒食贴》、元朝赵孟兆页、明朝文征明。
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演变、特点、代表:①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代表作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
②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和河南洛阳东汉墓《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的杰作。
③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绘画理论,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
代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并提出以形写神,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④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
盛唐“画圣”吴道子,人称“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⑤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⑥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1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4094bc8376baf1ffd4fadb3.png)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设计思路:从引导学生欣赏名画、名帖入手,分析文化繁荣中蕴含的政治、经济现象。
二、明确课标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根本特征和开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开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理解书画同源这一概念;了解中国书画的根本特征和开展脉络,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和书法绘画作品;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开展的历程,知道其艺术特点。
②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开展历程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书画鉴赏能力,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了解京剧的根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图片,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②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局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的文化。
⑵书画的开展演变、繁荣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四、教材重难点及分解1、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从书画同源入手,详解从图画到古文字,再到隶楷阶段〕中国书画的根本特征和开展脉络。
〔采用列表格法分清阶段和特征〕2、难点:“书画同源〞。
〔从书法和绘画的源头入手,展示原始时期的文字和图画〕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投影:中国古文字和原始图画。
设问:汉字和图画是如何演变到今天的形态?由此导入新课,学生浏览本课内容后共同学习:〔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和开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后归纳:起源:图画文字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辅助书体:草行书〕投影展示:甲骨文、篆文、隶书、楷书的字体特点,学生欣赏并初步认识其特点。
问题探究一、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国情、历史等角度分析并得出答案: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汉字使用通畅,为小国民族方言区交流提供了便利;众多民族、方言为其使用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等。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0bdea2a8956bec0875e3d6.png)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考点要求】〔1〕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来源和演化。
〔2〕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发生与开展。
【考点落实】一、汉字的来源和演化1.历程: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描写符号,能够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②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③商周时期,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
④秦一致后,用小篆一致全国的文字。
⑤后来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出现隶书、楷书。
2.特点:①汉字演化的基本头绪阅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开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进程。
②汉字的演化总趋向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动摇化。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开展1.书法艺术开展的两个阶段〔1〕魏晋前(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适用功用,很少追求其审美功用。
〔2〕魏晋后(自觉阶段):书法审美功用超越适用功用。
2.历程:①有文字,就有书法,秦小篆(秦«泰山刻石»)和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那时还是书法的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构成,笔墨纸张的改良,推进书法艺术末尾进入自觉阶段。
东晋王羲之成为〝书圣〞,名作是«兰亭序»。
③隋唐一统,书法艺术到达新高峰,草书有〝颠张(旭)狂(怀)素〞,楷书有欧阳询和〝颜(真卿)筋柳(公权)骨〞。
书法实际日趋成熟。
④宋代书法习尚总体倾向是崇尚意趣、疏忽法度,出现各具神态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⑤明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开展,书法出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特性化的趋向。
3.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三、中国画的演化及特点1.演化:〔1〕原始社会:在新石器时代,其出色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画»,代表事先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此外还有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以人物肖像画为主,画在墙壁、丝帛上。
如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御龙图»等。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9982d083d049649b6658d8.png)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片欣赏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教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讨论。
教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
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
由此引入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教师讲述: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教师讲述: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教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教师讲述: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合作探究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学生看书并结合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老师最后总结如下:①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②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③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风格多样;④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追求个性,忽略法度;⑤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创造;⑥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高中历史必修3《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d0f33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6.png)
高中历史必修3《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学会欣赏京剧。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2.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46-49,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汉字与书法艺术”(注意“前言”、学思之窗等部分)A:(1)请依据时序梳理汉字的演变过程。
其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请注意阅读“前言”综合思考)?【1组学生板演预测】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由繁到简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书法艺术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楷书、草书、行书各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请注意阅读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2组学生板演预测】分为魏晋前后后两个阶段(自发——自觉);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和草书。
形体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5b54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d.png)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书画艺术中的笔法、墨色、构图等技法的掌握;
-戏曲艺术中的唱腔、表演、脸谱等特色元素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如何将所学技法运用到创作中;
-学生在欣赏与分析过程中,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共同总结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书画和戏曲艺术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练习题,包括书画创作和戏曲表演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情感层面:通过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态度层面: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尊重艺术、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3.价值观层面: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审美,更在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1.书面作业:
-结合教材内容,总结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戏曲艺术的基本元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少于300字;
-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中国书画作品,分析其笔法、墨色、构图等方面的特点,并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2.实践作业:
-创作一幅书画作品,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技法,体现中国书画艺术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一幅著名的中国画,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意境、笔法和墨色,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书画的特点;
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2f7825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0.png)
5.课堂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借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2.提问:“你们对这两位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什么了解?请大家分享一下。”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王羲之的生平、书法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兰亭序》,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分析《兰亭序》的艺术价值,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书画和戏曲艺术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分析等方式,探讨书画和戏曲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对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与历史的密切关系,提高对历史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4.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热媒体展示古代书画家和戏曲家的生活环境、创作背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书画和戏曲艺术的魅力。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9e93aa3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c.png)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各地方戏曲的特点以及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
3.学会分析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艺术之美。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3.技术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等。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邀请学生分享观点、进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丰富多样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之美,提高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现实生活,引入一些与书画、戏曲艺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d42ec7cfc789eb162dc8c7.png)
人教版必修三第 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课设计设计第 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教课目的【课标要求】1.概括汉字、绘画发源、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书画的基本特色和发展脉络。
2.认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1)概括汉字、绘画的发源、演变过程,能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色和发展脉络。
(2)认识戏曲的发源和发展,概括京剧的发展历程,理解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经过问题研究、察看碑帖、历史比较、赏识图片、赏识戏剧等方法,使学生认识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色和发展脉络,提升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察看,体验,或赏识艺术精选,耳濡目染,提升自己涵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传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骄傲感,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学情剖析盱眙中学是苏北一所四星级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依靠第一山考试文化的千年积淀,有着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
盱中的学生素质优异。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已具备了必定历史知识,对有关的政治、经济史知识有了必定的认识,解说内容层次能够适合深入,着重培养学生历史整体思想和历史研究能力,这些是本课教课的有益条件。
但同时也应看到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自主研究过程活跃但也出现烦躁现象,这也就给本课教课带来了必定的困难。
3要点难点要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色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色4 教课过程一学时教课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课:由盱眙中学校园《翰墨缘诗书碑廊》导入,特地选用隶书、行书和草书三种字体,让学生赏识和鉴别。
设计企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艺术不是空中楼阁的,艺术就在我们身旁。
由学生熟习的校园文化下手,这么设计,一方面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换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另一方面靠近本课学习内容,有益于新课的学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优教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优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320bcec3a87c24028c47d.png)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了解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掌握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
2.理解:元明清时代的文人写意画被西方看作中国画的代表,其融书法于绘画,追求逸上古意,为中外艺术家所追捧。
体会“书画同源”的含义。
3.运用:对中国古代名画进行鉴赏,同时对比西方的古典名画,体会两者差异,突出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对同一人物或作品的不同角度的探究,充分领略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2.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归纳汉字由繁到简的总趋势,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来完成。
3.出示历代名书法家的作品画册,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韵味。
4.教师通过播放名家唱段的音像资料,领会京剧的演唱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展现古代艺术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艺术的修养,加深学生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认识。
2.中国书画以其独特的风采跻身世界艺术之林,它追求意境之美和传神之效。
其融书法于绘画,追求逸上古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重点突出中国画在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方面的发展过程,特别重点讲述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这些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难点体会中国书画追求意境之美和传神之效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北京奥运会会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它将中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奥运会开幕式中恢弘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表演,向世人展示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深厚底蕴,无论是文字、科技还是书画艺术,都体现着中国古人的智慧。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8d8960804d2b160b4ec0e1.png)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教材分析《历史III》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
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和政治、经济领域的活动一样,皆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皆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基本特征。
学习必修I II能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观察人类文明的演进。
本课是必修III第三单元第十课。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本课就其内容而言,讲述三大内容:汉字与书法艺术、笔墨丹青中国画、京剧的出现。
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教学艺术,由此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整个必修III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模块的主题是思想文化史,对于学生来说是既新鲜又不易把握。
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学生不好掌握。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能独立思考,且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但总体知识储备和理论思维水平仍然有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让明其艺术成就。
②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图片,艺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②通过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悟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②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情感得到升华,人文精神得到培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汉字的起源时间和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
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理解“书画同源”;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能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书画作品、
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将本课标题用楷书、隶书和行书三种字体共同组合而成,请学生辨别。
书法艺术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班就有好几位书法爱好者。
谈到书法必然与汉字与绘画相联系,无字就无书法,有书就往往有画,所谓“书画同源”。
那么,中国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发展脉络是怎样的?这些我们都将在本节课探讨。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请学生或者老师自己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提问:古书上普遍记载的这个传说可信吗?
(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慢慢丰富发展起来的。
仓颉有可能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
2、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
(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
3、成熟文字的出现——甲骨文。
(图片展示)
4、甲骨文之后出现了什么文字?(金文)
5、学生总结:汉字的发展。
汉字发展至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以及草书、行书这样的发展脉络,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
6、提问: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
)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文字本来是用来记事的,但发展到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学生分组讨论楷书、行书、草书的各自特点,并举例说明或板书。
1、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
的字体。
代表作《宣示表》等。
2、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
王羲之、王献之、
张旭、怀素等。
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
体。
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小结:我们不但要了解书法演变的历史而且要通过书法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特别是在电脑时代疏忽书写的情况下,提倡书法艺术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笔墨丹青中国画。
在中国书法和绘画总是相提并论的,书画同源、琴棋书画、能书会画等词语都是证明,探讨了书法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同具魅力的中国绘画。
学生分组探讨各时期绘画特征与成就。
1、新时期时代:彩陶画。
《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三代:人物肖像画。
《人物龙凤图》等。
3、秦汉时代:绘画门类丰富。
《夫妇宴饮图》。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人物肖像是创
作主题。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5、隋唐五代时期:绘画的高峰,山水画、人物画都很繁盛。
《步
辇图》、《送子天王图》、《游春图》等。
6、两宋时期:绘画艺术全面发展。
《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墨梅》、《黄甲图》等。
8、探讨: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有没有关系?能不能举例说明?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小结: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京剧的出现。
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戏曲。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繁花似锦,尤其是京剧,被视为国粹。
1、提问:世界上有三种典型的戏剧文化形式:歌剧、芭蕾舞、
京剧,京剧是何时入何形成的呢?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2、京剧表演知识。
角色:生旦净丑。
艺术特征:念唱做打。
乐器:打击乐和管弦乐。
脸谱:(图片展示)
五、小结全课: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艺术成就,包括书法、绘画和戏曲。
作为新时期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是必须的。
也希望中国传统艺术能在现代条件下不断创新,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