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doc
2010级历史学专业学号:100301024 姓名:瞿文琼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3 (必修)》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分析】本节是本单元第二课,本课分为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己经明清小说三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的不同发展形式。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 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赏析文学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苴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晶格得到升华。
2.通过组织号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3 •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 的思想情操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及吋代特点;了解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使学生将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背景紧密地联系,更好地去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2.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学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现实关注度和责任感。
-通过学习文学家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坚持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功能,理解文学与时代、与社会、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批判性地吸收传统文化,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选择一部明清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改编并排练成短剧。要求学生在改编过程中,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紧凑,展现小说的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
4.研究性学习:请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诗词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元曲的社会现实反映、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等。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报告。
-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文学鉴赏不仅仅是欣赏美,更是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我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文学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案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诗经》: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国风是精华部分。
1、特色:以四言为主,间或杂言。
2、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1、特色:浪漫主义,具有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灵活。
2、代表作:《离骚》,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文学史上常以“风”(指《诗经》)、“骚”并称。
三、汉赋:汉代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诗经》和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四、唐诗1、繁荣原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社会氛围;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成就: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杜牧、李商隐。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时代歌手,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体味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其作品被誉为“诗史”。
五、宋词1、繁荣原因:①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统治阶级的文化娱乐需求。
②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
一些作家用词来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成就:①豪放派:苏轼、辛弃疾是;②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北宋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播最广,南宋辛弃疾是豪放派集大成者。
六、元曲1、渊源:宋代民间的散曲;2、繁荣: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3、内涵:元曲包括杂剧与散曲;4、代表:关汉卿的《别情》、马致远的《秋思》最为著名。
5、舞台:出现固定的演出娱乐场所“瓦肆”(“勾栏”)。
七、明清小说1、发展:(1)魏晋南北朝:小说兴起。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1.情感层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态度层面: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学,尊重文学作品和作者,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习惯。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形成包容、开放的心态。
c.唐诗的繁荣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d.宋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特点及代表词人;
e.元曲的戏剧性与音乐性,以及其民间色彩。
3.教师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学活动: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家长参与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与古代文学相关的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创作等,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文化氛围。
作业提交要求:
1.请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2.作业需书写工整,表述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等其他领域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课堂讨论:针对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程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其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反思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评价环节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标准,如: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充分、表达是否清晰等。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将采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好奇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学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感悟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将围绕课文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提出诸如“《红楼梦》中的梦境与现实有何联系?”“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等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作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掌握基本文学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以下问题:
1.时代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2.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4.个人的阅读感悟和审美体验。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每个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它们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本节课将采用丰富的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诗歌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形式,将学生带入到古代文学创作的情境中。例如,在讲解唐诗时,可以播放古风音乐,展示唐代绘画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在讲解宋词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宋代文人墨客的吟诗作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干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了解: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同时,文学的开展、兴盛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提醒文学的开展与事先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络,培育先生运用辩证、历史唯心主义剖析历史效果的才干。
运用:归结比拟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探求文学开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络。
二、进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效果探求、情境再现、历史比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我国现代辉煌绚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庞大贡献;B经过对现代辉煌文明的学习,对先生停止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C以一些出色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心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培育先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方式的构成及特点。
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络。
〔二〕教学进程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歌的来源言语──歌谣──诗歌2、«诗经»A概略:«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绝大局部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局部。
风——官方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髓局部。
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休息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奠时演唱的乐歌C位置:«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理想主义的优秀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开展有深入影响,在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3、楚辞【探求学习】首先引导先生观看教材第42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先生了解屈原的大约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先生停止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1
1.了解我国古代至近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品。
2.分析并评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呈现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使其身临其境,感受时代氛围。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其情感共鸣。
3.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4.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内涵。
2.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审视文学作品。
3.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展开课堂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4.课堂互动,注重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讨论、问答、小组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难点是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如唐诗的韵律、意境,宋词的情感表达等。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与评价;难点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提高创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文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文学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与创作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兴趣浓厚,创作能力较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较弱。
2.教师提出问题:“这幅画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繁荣景象?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景象。今天我们将学习北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宋词。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2)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3)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历史探究、联系比较、综合归纳、情境再现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1、重点:《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2、难点: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毛泽东与贺龙、徐向前谈三部古典小说与中国人的关系导入新课。
一、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1、《诗经》(1)概况:A、成书时间:B、内容跨时:C、内容分为三部分:(2)特点:(语言)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内容)内容古朴,现实感强;(手法)形式灵活,赋比兴;(3)地位: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儒家经典之一;③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楚辞(骚体)--诗歌体裁(1)特点:①语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②内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③想象力:奇特;④句式:灵活,多“兮”字;(2)代表及作品:屈原《离骚》二、汉赋-—————汉代一种新的文学体裁1、特点: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楚辞+诗经)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2、代表及作品: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三、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1、背景:(1)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科举“以诗取士”(2)经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3)文化: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理解: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B通过对古代辉煌文化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C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
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过程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歌的起源语言──歌谣──诗歌2、《诗经》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京赋》。
【探究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5、唐诗【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教师总结如下:A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C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图片展示:展示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图片,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
2.强调文学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请选择本节课所学的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结合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
2.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某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创作题:鼓励学生模仿某个时期的文学形式,创作一首诗、词或短篇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结束时,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社会背景与作者生平:结合作品,介绍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作品鉴赏:选取典型作品,如《离骚》、《滕王阁序》、《静夜思》、《水调歌头》等,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社会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先秦散文代表作,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请分析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请从唐诗中挑选一首你喜欢的诗,分析其艺术特色。
4.请阐述宋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5.请谈谈元曲在戏剧发展史上的作用。
6.分析《红楼梦》在人物塑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3.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可以是将散文改编为戏剧,或将诗词改编为现代歌曲等。要求充分发挥创意,将改编后的作品以表演或录音的形式展示。
4.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一部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开展家庭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探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其背后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游记,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其历史价值。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学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对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案例分析: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文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但在文学史的学习方面,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文学史发展脉络的认识不够清晰,对各个时期文学特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2.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接触过部分文学作品,但对于文学史的整体脉络、文学流派的演变以及文学巨匠的创作背景等方面,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3.学生在高中阶段,思维逐渐成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6.结合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设想: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一首古典诗词《静夜思》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
(1)教师朗诵《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唐宋时期:讲述唐诗、宋词的繁荣,分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家的创作特点。
(3)近现代文学:概述近现代文学的变革,如鲁迅、巴金等作家的创作背景及代表作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设想: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文学改编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2.掌握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3.了解才子佳人文化、闲适生活文化对唐宋文学的影响;4.能够理解文学对人生智慧和价值观的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2.学生掌握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内容1. 唐宋文学之盛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时刻,成就卓著。
在这个时期,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使文学创作空前繁荣,不仅有大量的文学巨匠、流派、流派创始人和文学经典的产生,也涌现出了很多才子佳人、雅士闲人和文士名人。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具有音乐性、意境性和形式美,代表作品有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词六首》等。
宋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清新、高雅、含蓄、典雅、抒情等特点著称于世,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文学艺术特点唐宋文学的艺术特点是多样化的,既有诗歌、散文、小说,也有戏曲、文艺批评等,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艺术的完美,将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宋文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崇尚个性,诗歌中尤其注重表现诗人个人思想和感情。
同时也注重用鲜明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卓越的技巧和深刻的内在意义塑造文学形象。
3. 才子佳人文化和闲适生活文化唐宋时期文人和名士的多样化生活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宋文化的重要特点。
才子佳人文化是唐宋文人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表现出来的不仅是文人才子们的才华和风度,也反映出了唐宋时期宫廷的文化风格、礼仪和装饰艺术风格。
才子佳人文化也诞生了不少文化名人,如王之涣、白居易、李清照等。
闲适生活文化是唐宋文人的另一种文化生活,包括手艺制作、观察自然、游览胜迹、饮酒谈玄等一系列文艺活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古代的文学做了重点介绍。
第一目“从《诗经》到唐诗”,首先分析《诗经》的概况、内容、地位,然后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崇高地位;概述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赋;重点介绍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
第二目“宋词和元曲”,重点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通过举例来介绍婉约派词人、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了解元曲的含义和元杂剧成就。
第三目“明清小说”,分析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概括六部小说的特点。
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中语文课中历代名篇的选读,学生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
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
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
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
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原因:(1)唐代国家统一,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2)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发展概况
3.地位: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两千多位诗人流传下近五万首诗歌。
二、宋词和元曲
(一)背景: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二)宋词
1.唐代出现,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
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3.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三)元曲
宋代兴起的散曲,与元杂剧合称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一)兴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二)发展:唐朝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三)繁荣
1.背景:(1)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社会:市民阶层扩大。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手法表现丰富。
3.作品
(1)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2)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思维拓展】
一.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剧,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2.经济: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城镇兴起;
3.社会:市民阶层扩大;
4.技术:印刷术发展。
二.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趋势: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通俗化、平民化;并逐渐成熟、完善。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