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科学基础: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实践性2、历史性3、辩证性4、批判性3、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组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结构: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环境: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功能: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
)4、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1、名词解释技术伦理正确答案: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指责,它是对技术正面(江南博哥)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2、名词解释技术的经济价值正确答案:技术在与经济发生的相互作用中,它的经济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3、问答题穆勒五法指哪五种方法?正确答案: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求同求异共用法;④剩余法;⑤共变法。
4、名词解释系统的动态性正确答案:自然系统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5、名词解释劳动密集型技术正确答案:指投入的活劳动中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消费较多,而物化劳动消耗较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应用的技术。
6、填空题直觉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正确答案:节约性;创造性;自信力7、问答题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科学精神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求真务实精神。
求真务实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个人的得失必须置于真理的追求之下,不唯书、不唯上、只求真,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一个概括。
其二,省条理的怀疑精神。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治、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然要有理性的怀疑。
有条理的怀疑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逻辑上自治)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
其三,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家必须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末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出他人没有得出的结论、见解或看法,认识结果要有新的经验内容。
8、问答题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什么特征?正确答案:科学理论是经实践验证的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特征:(1)真理性: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身。
(2)普遍性:普遍适用性,揭示说明一个研究领域中的所有事实。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事物的内在联系
D.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答案:B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判了哪种自然科学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经验主义
答案:A
3.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哪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物质和运动
B. 物质和能量
C. 运动和静止
D. 能量和质量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
答: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2.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答:“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非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的吸收和发展,从而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升华。
三、论述题
1.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促使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原理,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科学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
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个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1. 试题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学科。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矛盾、统一、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等。
2. 试题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统一、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3. 试题三: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明显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和静态存在,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恒定性。
自然辩证法以矛盾为核心,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形而上学则以对立为基础,强调事物的二元性和不变性。
4. 试题四: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自然辩证法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辩证关系,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实验和观测,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使科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5. 试题五: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古印度的佛陀。
他们提出了事物的变化和矛盾的概念,并强调事物的不断流变和无常性。
第二阶段是现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马克思。
他们从哲学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矛盾的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答案均来自于《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精要研究》)一、简答题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什么?答:(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立论基础。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此处所指的环境是自然环境。
(3)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早在生态危机初露端倪、还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2.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生态系统是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
(2)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3)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和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知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等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 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不断从突飞独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吸收营养,也不断批判地吸收各个相关学 科的优秀成果。
为量的差异和变化”。 ➢ 不彻底性。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
上帝的“第一推动”等。 ➢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最终却归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
的唯心主义营垒里”。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把事物的 性质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德谟克里特等人的“原子论”主张万物通过原子间的碰撞运动生成出 来;阿里斯塔克等人的“地动说”认为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旋转;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 认为事物受外力作用产生位移,天体在“第一推动者”的作用下进行圆周运动。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 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 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 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主张上帝是自然界的本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获得幸福,宣 扬唯心主义思想;它通过歪曲篡改和残酷迫害等手段向人们灌输其荒唐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发现了具有尊严、才能和自由的人以及和谐的、能动的、经验 的自然界。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生气勃勃的运动实体,人类可以用数学研究自然界,具有利用 和改造自然界的创造力。这些自然观思想批判了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对朴素唯物主义自 然观向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自然界某一层次或 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它具有哲学性质。
➢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它不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特 殊方法,因此它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层 次。
➢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科学哲学 和技术哲学的性质。
比喻论证等形式;希腊人善于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多采用论辩、推理和证明等 方式。 ➢ 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它们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 中国的“元气说”和希腊的“原子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杰出代表。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是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人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 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是自然哲学 奴隶社会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阶级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 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 工厂手工业替代家庭手工业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分工、协作的发展,促进了资 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 钟表、望远镜和显微镜等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技术的传入, 推动了欧洲的社会革命,促进了实验科学和数学的发展,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公元前 8 世纪以后,古代科学是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没有形成独立的、系 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
➢ 古希腊: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用 ➢ 中国:技术性、经验性、实用性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老子主张的“反者道之动”(道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相辅相成等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影响 很大,也成为辩证法思想产生的重要渊源之一;它“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主张人与自 然界的统一,这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通,成为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思想渊源之 一;以“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成为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非逻辑思维 方法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 它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列宁称赞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是对辩证唯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 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
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 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总之,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 观、科技观、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三)相关解释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 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第三,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辩证法相近的学科有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标等方面相互联 系和交叉。 (五)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
16—18 世纪上半叶,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自然科学的主要工作是搜集、 积累资料。这一时期,经典力学发展成熟了,并在自然科学中占据中心地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自然界由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 体运动的速度变化与其外力成正比,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物体间的引 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而与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无 质量变化;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它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具有更为紧密的关系和渊源。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源于 自然辩证法并在学科建制上具有先后的承继关系,两者都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和内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或某种抽象的东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 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 了人。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特征 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 彻底性 (二)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元气、“五行”等物质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物质的矛盾运动;自 然界是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人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 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人来源于自然界,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是“天人合一”。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自然界在其内 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 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人类通过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 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它们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 ➢ 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方面,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顿悟等方法,多采取名言隽语、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原子”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 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 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 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 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 机械性。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成是机械运动,“质的一切差异和变化都可以归结
它被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使其成为“完全机械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它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统治了十九世纪的整个上半叶”。例如,德国天文学家 梅特勒在 1861 年仍主张“我们的太阳系的所有安排……是以保持现存的东西及其持续不变为 目的的”。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受到挑战和冲击
z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以孤立和 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它主张自然界是一架机器,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 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六)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和影响
自然辩证法即科学性质: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
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 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
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 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 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事实上,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而一致性和差异性,都与人类的 认识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研究自然界辩证运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阐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是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归宿。 (四)具体而言
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哲学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 三大并列的哲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 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 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