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9639390b4c2e3f5727639d.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科学基础: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实践性2、历史性3、辩证性4、批判性3、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组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结构: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环境: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功能: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
)4、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1545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a.png)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1、名词解释技术伦理正确答案: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指责,它是对技术正面(江南博哥)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2、名词解释技术的经济价值正确答案:技术在与经济发生的相互作用中,它的经济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3、问答题穆勒五法指哪五种方法?正确答案: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求同求异共用法;④剩余法;⑤共变法。
4、名词解释系统的动态性正确答案:自然系统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5、名词解释劳动密集型技术正确答案:指投入的活劳动中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消费较多,而物化劳动消耗较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应用的技术。
6、填空题直觉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正确答案:节约性;创造性;自信力7、问答题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科学精神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求真务实精神。
求真务实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个人的得失必须置于真理的追求之下,不唯书、不唯上、只求真,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一个概括。
其二,省条理的怀疑精神。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治、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然要有理性的怀疑。
有条理的怀疑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逻辑上自治)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
其三,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家必须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末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出他人没有得出的结论、见解或看法,认识结果要有新的经验内容。
8、问答题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什么特征?正确答案:科学理论是经实践验证的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特征:(1)真理性: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身。
(2)普遍性:普遍适用性,揭示说明一个研究领域中的所有事实。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fb56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4.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事物的内在联系
D.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答案:B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判了哪种自然科学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经验主义
答案:A
3.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哪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物质和运动
B. 物质和能量
C. 运动和静止
D. 能量和质量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
答: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2.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答:“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非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的吸收和发展,从而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升华。
三、论述题
1.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促使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原理,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科学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63b634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8.png)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
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个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https://img.taocdn.com/s3/m/70503e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2.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1. 试题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学科。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矛盾、统一、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等。
2. 试题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统一、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3. 试题三: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明显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和静态存在,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恒定性。
自然辩证法以矛盾为核心,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形而上学则以对立为基础,强调事物的二元性和不变性。
4. 试题四: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自然辩证法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辩证关系,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实验和观测,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使科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5. 试题五: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古印度的佛陀。
他们提出了事物的变化和矛盾的概念,并强调事物的不断流变和无常性。
第二阶段是现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马克思。
他们从哲学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矛盾的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31dab6f524ccbff121843f.png)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答案均来自于《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精要研究》)一、简答题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什么?答:(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立论基础。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此处所指的环境是自然环境。
(3)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早在生态危机初露端倪、还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2.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生态系统是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
(2)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3)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和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知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等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d7cd3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a.png)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74c27bb8f67c1cfbd6b836.png)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8470b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7.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机械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
A. 可变的B. 不可变的C. 随机的D. 人为的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
A. 直线式B. 循环式C. 螺旋式上升D. 无序的答案:C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是()。
A. 人为制造的B. 客观存在的C. 主观臆想的D. 偶然出现的答案:B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无规律的B. 有目的的C. 无目的的D. 随机的答案:C8.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是()。
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可逆的D. 不可逆的答案:D9.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多样性是通过()实现的。
B. 变异C. 遗传和变异D. 环境答案:C10.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统一性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统一性D. 矛盾性答案:ABCD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性表现在()。
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 随机性答案:C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运动包括()。
A. 对立B. 统一D. 静止答案:AB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包括()。
A. 实验B. 观察C. 推理D. 计算答案:ABCD5.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包括()。
A. 渐进B. 突变C. 渐进和突变的统一D. 循环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及试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及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98c5102cc58bd63086bdc2.png)
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3、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二、重要问题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4、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P7第一篇自然观一、名词解释:1、系统P392、人化自然P933、人工自然P954、可持续发展P1155、可持续发展战略P117二、重要问题1、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特点P17-182、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和意义P243、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27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P29-33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P33-366、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P91-927、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要性和基本途径P107-111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P115-1179、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P121-123第二篇科学技术观一、名词解释1、科学P126-1272、技术P1283、科学共同体P1324、无形学院P1355、范式P1486、技术创新P166二、重要问题1、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特征P127-1282、技术的基本特征P128-1293、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P1314、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P132-1335、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45-1466、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P1487、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50-152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P157-1609、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和类型P166-16810、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P168-17011、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P191-19412、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P198-20113、科教兴国的内容和实施的历史必然性P206-211第三篇科学技术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科学方法P2202、科学问题P2273、科学事实P2404、实验方法P2465、科学抽象P2516、直觉思维P2597、创造性思维P2608、科学假说P263二、重要问题1、科学认识的特点P2172、科学问题的来源P2313、科研选题的意义、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P233-2384、科学事实一般应该满足的条件P2415、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和建立假说应遵循的原则P263-2666、数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P275-2777、运用系统方法应把握的原则P2928、技术预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310-3119、技术评估的标准和内容P315-31610、技术方法的特点P305-307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https://img.taocdn.com/s3/m/34a252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0.png)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其基本特征。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A.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B. 自然界的永恒发展C. 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D. 自然界的内在规律答案: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来自于()A. 外部条件B. 内部矛盾C. 外部条件和内部矛盾D. 外部条件或内部矛盾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A. 原因与结果B. 必然性与偶然性C. 可能性与现实性D. 社会意识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 内部矛盾B. 外部条件C. 社会意识D. 自然规律答案:AB2. 以下哪些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A. 归纳法B. 演绎法C. 比较法D. 分析法答案:ABCD3. 自然辩证法认为,以下哪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低级到高级C. 从无序到有序D. 从有序到无序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答案: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3.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通过否定之否定,事物得以发展和完善。
4. 自然辩证法如何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答案: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2efb5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c.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自然辩证法》复习考试重点指导 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考试重点指导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c903da0508763231121297.png)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指导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不仅是确定的而且是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的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2.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员和公民,人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基本思想: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统是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3.归纳方法/演绎方法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一般特征的认识方法,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形式。
归纳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是完全归纳,即通过考察某类事物中全部个别事物,包含其属性、类型、特征后,概括或抽象出这类事物的一般性特征结论的认识方法。
第二类是不完全归纳法,即在考察某类事物的部分个别对象后,就得出这类事物的一般特性的认识的方法。
不完全归纳法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判明因果联系归纳法。
演绎是一种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
演绎最基本格式是三段论,即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其基本形式为:如果所有的S具有P性质,且Sx 是S类中的一个事物,那么,Sx必定具有P的性质。
演绎推理除了三段论外,还有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等形式。
选言推理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与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4.小科学/大科学“大科学”为由少数政治或科学领导人物,“由上而下”组织起来的、需要大量科研经费、包含众多实验室和科研人员的计划。
在中国,由科技部和其他政府部门组织的一些项目,如“863”、“973”项目,以及目前国家中长期科研规划所衍生的巨型项目,在此都归属于“大科学”。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7e129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7.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物质的多样性B. 物质的永恒运动C. 物质的内在矛盾D. 物质的外部条件2. 下列哪个概念不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范畴?A. 量变B. 质变C. 否定D. 辩证否定3. 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D. 以上都是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矛盾具有什么特点?A. 单一性B. 多样性C. 绝对性D. 相对性5. 在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趋势?A. 直线上升B. 循环往复C. 螺旋上升D. 曲折前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必然性B. 偶然性C. 规律性D. 无序性7. 自然辩证法强调,研究自然界应该坚持以下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8. 在自然辩证法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A. 内在因素B. 外在因素C. 主观因素D. 客观因素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排斥的10. 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有哪些?A. 事物发展是前进的B. 事物发展是曲折的C. 事物发展是上升的D. 事物发展是下降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课试题及答案要点
![自然辩证法课试题及答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0a862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7.png)
自然辩证法课试题及答案要点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理解。
答:(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2)三个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四大块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STS(科技与社会)、科技方法论。
(3)用自己的专业工作研究实际例子,或用科技史上案例,分别对前面(1)、(2)中内容予以解释、阐述。
2.试以1~2种自然观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为例,分析说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辩证关系。
答:(1)历史上的自然观形态: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科学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自然观属于哲学范畴,每种形态的自然观都有对应的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状态决定了自然观的形态,成熟的自然观对自然科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论上的指导意义。
(3)以具体形态的自然观形成与发展演化过程为例,说明它与当时自然科学状况之间的关系,如:从哥白尼到牛顿(16~17世纪)的自然科学7大成就,构成了机械自然观的基础,经过英国经验论哲学和法国唯理论哲学的概括、总结后,形成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影响(指导)随后18-19世纪各门经典自然科学的建立。
(4)影响途径:思维方式、科学传统、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3.根据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及其主要观点,谈谈你对科学假说的认识。
(1)波普尔的重要思想和模式表述:“假设-演绎法”引出“不断革命模式”;“证伪”的概念;可证伪度说明科学逼近真理的程度;试错法。
(2)科学假说的概念、特征;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用具体的科技史实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具体说明其中的假说形式(如狭义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原理,同时性的相对性原理等所表达的假设概念)、形成过程、认识论意义和作用。
4.什么叫科学观察?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着理论”?答:(1)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特性与分类)(2)历史上的两种片面认识,否定观察的客观性和否定观察的主观性(3)用具体的科学史实来说明,传统上认定的绝对客观的、中性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bb98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7.png)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2.科技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3.范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科学家必须共同遵守的科学活动的“模型”、“信念”,它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内的范例等。
P3044.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它是人类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深深打上人类印记,与人类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的自然界。
P845.系统与要素:系统是指处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整体。
P276.组织与自组织:“组织”一词既可作名词用,指某种特定的系统;又可作动词用,指某种特定的运动过程,即原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要素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新属性的系统过程。
“自组织”: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P557.可逆与不可逆:可逆过程是指一个物质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即物质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环境引起的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简称可逆。
反之,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简称不可逆。
P45 8.进化与退化: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有序到有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P49 9.有序与无序: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无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无规则的联系或转化。
P5010.熵:是一个反映热运动过程和方向的物理量。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e0804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1.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1: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
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
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
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内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
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
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答2:科学的定义:(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产生这种体系的认知活动;(3)一种社会建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
科学的特征:(1)实证性(可检验性);(2)理性(逻辑性):陈述性知识(实验)→程序性知识(预言)→解释性知识(假说);(3)创造性;(4)共享性(相对于技术的优势);(5)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 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不断从突飞独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吸收营养,也不断批判地吸收各个相关学 科的优秀成果。
为量的差异和变化”。 ➢ 不彻底性。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
上帝的“第一推动”等。 ➢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最终却归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
的唯心主义营垒里”。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把事物的 性质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德谟克里特等人的“原子论”主张万物通过原子间的碰撞运动生成出 来;阿里斯塔克等人的“地动说”认为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旋转;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 认为事物受外力作用产生位移,天体在“第一推动者”的作用下进行圆周运动。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 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 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 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主张上帝是自然界的本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获得幸福,宣 扬唯心主义思想;它通过歪曲篡改和残酷迫害等手段向人们灌输其荒唐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发现了具有尊严、才能和自由的人以及和谐的、能动的、经验 的自然界。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生气勃勃的运动实体,人类可以用数学研究自然界,具有利用 和改造自然界的创造力。这些自然观思想批判了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对朴素唯物主义自 然观向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自然界某一层次或 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它具有哲学性质。
➢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它不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特 殊方法,因此它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层 次。
➢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科学哲学 和技术哲学的性质。
比喻论证等形式;希腊人善于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多采用论辩、推理和证明等 方式。 ➢ 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它们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 中国的“元气说”和希腊的“原子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杰出代表。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是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人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 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是自然哲学 奴隶社会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阶级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 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 工厂手工业替代家庭手工业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分工、协作的发展,促进了资 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 钟表、望远镜和显微镜等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技术的传入, 推动了欧洲的社会革命,促进了实验科学和数学的发展,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公元前 8 世纪以后,古代科学是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没有形成独立的、系 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
➢ 古希腊: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用 ➢ 中国:技术性、经验性、实用性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老子主张的“反者道之动”(道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相辅相成等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影响 很大,也成为辩证法思想产生的重要渊源之一;它“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主张人与自 然界的统一,这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通,成为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思想渊源之 一;以“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成为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非逻辑思维 方法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 它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列宁称赞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是对辩证唯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 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
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 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总之,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 观、科技观、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三)相关解释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 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第三,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辩证法相近的学科有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标等方面相互联 系和交叉。 (五)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
16—18 世纪上半叶,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自然科学的主要工作是搜集、 积累资料。这一时期,经典力学发展成熟了,并在自然科学中占据中心地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自然界由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 体运动的速度变化与其外力成正比,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物体间的引 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而与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无 质量变化;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它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具有更为紧密的关系和渊源。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源于 自然辩证法并在学科建制上具有先后的承继关系,两者都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和内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或某种抽象的东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 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 了人。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特征 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 彻底性 (二)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元气、“五行”等物质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物质的矛盾运动;自 然界是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人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 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人来源于自然界,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是“天人合一”。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自然界在其内 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 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人类通过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 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它们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 ➢ 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方面,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顿悟等方法,多采取名言隽语、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原子”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 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 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 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 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 机械性。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成是机械运动,“质的一切差异和变化都可以归结
它被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使其成为“完全机械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它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统治了十九世纪的整个上半叶”。例如,德国天文学家 梅特勒在 1861 年仍主张“我们的太阳系的所有安排……是以保持现存的东西及其持续不变为 目的的”。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受到挑战和冲击
z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以孤立和 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它主张自然界是一架机器,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 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六)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和影响
自然辩证法即科学性质: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
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 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
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 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 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事实上,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而一致性和差异性,都与人类的 认识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研究自然界辩证运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阐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是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归宿。 (四)具体而言
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哲学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 三大并列的哲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 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 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