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精确测量时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盆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时间测量相关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时间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测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水测量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探索更多的时间测量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容器等。
2.准备实验教材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教材和课件,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用水测量时间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4我的水钟教案教科版2
我的水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可以用流水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地计时。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水钟。
【教学难点】控制漏水速度。
【教学准备】一些以前的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的工具材料、钟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揭题:我的水钟。
〔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二、设计“水钟〞。
1.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三、做一个“水钟〞。
1.制作一个滴漏。
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适宜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四、用水钟计时。
1.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2.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4.实践尝试、改进。
【板书设计】我的水钟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制作水钟:滴漏?刻度?使用水钟:准确吗?改进水钟:哪些因素?【教学反思】有人说,课堂的评价基于三点:是否基于原有的认识根底;是否到达了期望的认知水平;原有认知根底与达成目标之间是否合理。
我以此来衡量了一下,感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一段差距。
我要以此为基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总结课堂,有以下几点:本堂课是前一课的延伸,通过对时间测量的学习来设计制作我们的水钟。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用水测量时间【教材简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下《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3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时间测量。
“根据滴漏实验理解水能用来测量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从而了解古人是如果设计水钟来计时的。
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水钟,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么利用流水来计时的。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器材选择和探究实验都做了调整:一、器材选择:选用30毫升针筒和孔径大小不同点胶针管组成滴漏装置来替代书本中的滴漏装置,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更方便学生操作,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二、探究实验: 测量从30毫升水每流出10毫升用时,通过比较每阶段10毫升的流出时间,逐步引导完善概念的形成: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已经知道太阳钟之所以能够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那晚上和阴天怎么计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水,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其认识并不全面,在学生潜意识里,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科学探究目标1.记录1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记录推测不同水位流1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2.对科学探究提出有依据的猜测,对研究数据和结论提出质疑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流水计时的原理难点: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
五年级科学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1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时间3.用水测量时间一、教材简析: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
教科书画了三幅水钟的图,说明了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
可以让学生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利用滴漏来计时的。
这样就可以引出下面环节,使学生对滴漏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
教科书首先让学生估计并观察从300毫升水中缓慢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通过实验学生们会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约1分钟左右)。
紧接着第二个活动是同样的瓶子装水,观察从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水分别需多少时间。
这个活动,同样希望重复多次。
如果忽略观测的各种误差,从300毫升水中流出10毫升水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流掉50毫升水的时间差不多也是流完100毫升水的一半。
至此,学生不难发现,利用流水是可以帮助我们“模糊”计时的。
教科书安排了第三个活动——推测并观察流完杯中全部的300毫升水需多少时间。
通过观测,很显然流完全部的300毫升水的时间要大大超出仅流掉前100毫升水时间的3倍。
而且,用肉眼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当瓶中的水越来越多时,水流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会断断续续呈滴状。
水流的速度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那用水怎么计时啊?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古人有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他们是怎样让水保持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自然会再次关注古代的水钟,他们会找相应的资料去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二、教学背景:在研究圭表与日晷后,学生会发现太阳光影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晚上怎么计时呢?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时间每时每刻都伴随这我们,孩子们对时间是熟悉的,但又模糊不清的,通过本科教学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
学生将通过感受1分钟、10非中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是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和方法1.运用各种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2.根据估计一分钟时长的经验,比较合理地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2.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感受1分钟的长短【教学难点】如何更准确地估计一分钟的长短【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新课(2分钟)1、猜谜语,引入时间概念。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大家来猜一猜吧!课件出示: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脚,但能跑。
每天匆匆过,从来不回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间)课件出示:师:时间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上课时,它在我们专心致志的听讲中不知不觉地过去;玩耍时,它在我们兴高采烈的游戏中悄悄溜走;睡觉时,它随着我们的美梦一去不复返……2、小结揭题。
时间真的很宝贵,时刻伴随着我们,很容易从身边流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时间在流逝)二、探究时刻,体验时长活动一:现在几点了(5分钟)1、同学们,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超过8点)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提示学生分室外和室内)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可能会有:野外:晴:观察太阳高度、炊烟、广播、人影长短。
室内:现在是第几节课,离上课过了多久来估计,然后再看表误差多少?4、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出示时钟)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5、要准确、具体地知道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活动二:认识钟表(3分钟)时钟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下面让我们再来认识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做一个钟摆》公开课教案_6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做⼀个钟摆》公开课教案_6《做⼀个钟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做⼀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是⼀节以活动构建概念的课。
本节课将紧紧结合第6课的学习内容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快慢。
以学⽣猜测—实验—再猜测—再实验的主线理清教材重点,启发学⽣通过测量与⽐较的⽅法来认识摆的摆动快慢规律,发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的规律后能动⼿做出⼀个30秒摆动30次的钟摆,为第8课作⼀个铺垫。
同时通过测量分析的活动,培养学⽣的⼩组合作能⼒、动⼿操作能⼒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促进学⽣思维进⼀步的发展。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已经形成了⼀定的学习态度,⾃我控制能⼒较强,能进⾏有组织有⽬的的学习,并具有⼀定的思考能⼒操作能⼒。
在第6课中学⽣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教学⽬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2.⽤测量与⽐较的⽅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组分⼯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3.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的距离;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摆锤重⼼的位置影响摆动快慢。
五、教学准备1、学⽣实验准备: 每组⼀个带有可移动固定物(螺丝)的塑料管、铁架台、秒表、实验记录单2、教师实验准备:摆锤(塑料管)长度不⼀样的摆各1个、螺丝、锥形标、挂钟、课件。
六、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出⽰⼀根塑料管,把它放在锥形标的顶上,让学⽣想办法让它平衡。
教师操作放在中间,平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教学难点】滴漏实验【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学后记:【素材积累】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时间的测量 太阳钟》公开课教案_13
学生演示,老师评价,全班验证。
思考回忆,说一说。
观看课件指名回答。
思考问题。
阅读资料,思考并回答。
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阅读资料。
动手操作,小组分工合作。
设计具有一定悬疑的情景,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根据原有认知做出回答后。放手让学生阅读资料体验感受,从而认识最早的时间单位“天”。阅读1天=12时辰,使学生对计时单位有初步的感知。
学生通过对太阳光影变化的观察,初步认识光影计时法,并能利用光影判断大概时间。对时间单位有进一步感性认识。
应用前面所学制作太阳钟,模拟太阳钟的使用,进一步认识光影计时。
3、归纳构建
1、在白天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
四、拓展延伸
认识不同的计时方法。
五、课堂总结
(二)用光影来计时
1、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会怎样变化吗?
2、认识日晷
(1)日晷的由来。
(2)日晷表面的刻度。
(3)日晷的分类。
(三)制作太阳钟—赤道式日晷
1、按步骤制作太阳钟。
利用指南针找到正北方向,将太阳钟的晷针正对北方。
六、教学准备
硬纸板、竹签、圆规、量角器等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观看视频,了解现在计时的精密仪器:电子钟,机械表,欧米茄计时器...
2.古人没有钟表,他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可以根据什么确定时间?(太阳、影子等)
3.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教案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案www.5ykj.com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时间在流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一、引入:、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二、现在几点了:、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三、1分钟有多长?、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四、过去多少时间了?、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来计时;水钟分为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水流的速度与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相同水量不同水位的水流出所需时间;通过数据证明水流速度随水位的降低而变慢;思考如何改进水钟用于测量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验时细心观察和合作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测量不同水位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时间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2、教学难点:滴漏实验;证明水流速度随着水位降低而变慢。
教学准备1、小组材料:铁架台,滴漏,量杯,秒表,毛巾,记录单,笔。
2、教师材料:小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资料,课件播放笔,磁铁若干,废水桶,汇总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课前3min)回忆太阳钟,提出夜间和阴雨天不能使用的缺点。
于是人们想出了用水来计时,欣赏古代水钟的图片,到底怎样用水来计时了?引出课题。
营造课堂气氛引起学习兴趣二.实验讲解(5min)1.请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用水来测量时间了?2.学生畅所欲言。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测量①②③格的时间会不会是一样的。
让学生猜测。
4.不能凭空猜测,我们要做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并描述实验步骤。
5.老师示范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激发探究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三.滴漏实验一(15min)1.学生做测量相同水量的①②③格水流出时间,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时间8分钟。
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3.试验完成后,每个小组把实验数据汇总在老师电脑的总表上。
4.每组汇报分析自己组的数据,说自己得出的结论。
5.老师提问,为什么相同的水量流出时间会不一样?6.学生思考,和水位有关,得出结论:水位高,流速快,水位低,流速慢。
7.提问:如果流完③格,我们让水继续往下流了?会越来越慢。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
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实践中水是怎样记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
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流水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
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量10 毫升流水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上面的积累对积聚50、100毫升水所需时间进行推测和验证,然后经历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
难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一个装有150毫升水的烧杯、一个100毫升烧杯,滴管、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五、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量筒的使用读数复习;2、秒表的使用复习一、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白天有太阳可以使用日晷计时,那么你知道古人晚上是用什么来计时的?生:用水测量时间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测量时间二、古代的水钟:生:1、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2、古代水钟有哪些类型?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三、探究水钟计时,经历流水测量时间的实践活动探究一:装有150毫升水的水钟流1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师:刚刚我们所说的是通过图片猜想的,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古人做的水钟能不能计时呢?让我们来一起做一个水钟吧!我们先来看看需要哪些材料?我们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先用手指抵住漏杯的小孔,再把150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杯中,然后松开手指让流水入量筒中,同时计时,当水积聚到10毫升水时停止计时,把时间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学问,是生活数学的表达,它的学习对同学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根底,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育同学数感,并提高同学的心酸力量,3、通过计算培育同学思维的机敏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机敏解题的力量。
教学预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1、口算120+6080+1020+5070-2060-3090-602、连加连减口算3+2+41+3+47+2+1010-5-26-2-315-5-2指明同学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
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日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2、根底练习。
出示第四题根底练习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比拟上下两题,你发觉了什么(3)小组争辩,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师仿照售货员一个同学上来仿照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同学看,后要求同学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2)依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3)口头列式,并答复。
(4)全班反应,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三、稳固练习课件出示第7题,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念和它交上好伴侣吗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日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时间的测量》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做的不懈引导学生摆钟,而且是生科学素养逐渐得到了提升。
因此可以确定日晷、水钟、摆钟计时工具的研究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中要凸显。
再反观教材相关内容的安排,我们发现第二课《太阳钟》、第三课《用水测量时间》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对简单。
如何使简单的内容上深刻了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我认为其一可以站在学生已知的角度去体察日晷、水钟、摆钟的发明出现,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加深了解计时工具发明的一小步对人类进步一大步的意义。
比如增加主题讨论:倘若现在我们没有计时工具?人类的生产、生活会怎样。
其二,站在学生未知想知的角度丰润教学内容,如根据学生对课外最前言的科学信息的兴趣,引入课外资料《时间基准》、《不同的日晷》使学生对“时间”研究发展有纵深的理解。
爱动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制作活动也是知识应用的一种体现。
在本单元中对日晷、水钟、摆钟的研究,少不了经历古人一样的制作。
如何上好制作课?让学生了解工作原理不就行了吗?其实没有了制作的环节,那是学生缺失了真正体验的机会。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
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如此,光是讨论说理,没有实践过程,很多问题就会被屏蔽了、隐藏了。
而恰恰这些被屏蔽隐藏的问题对学生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有极大的提升,极有帮助。
如让学生做日晷。
你会发现有不少价值问题。
比如,日晷要考量放置的角度、方向,要考虑日晷面与晷针的角度,是做成平面日晷还是赤道日晷。
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科学思考的训练。
因此制作的意义不在复制重复,而在于经历古人的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孩子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杭州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全部教案(共8课时)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全部教案(共8课时)1.时间在流逝【教材简析】本单元《时间的测量》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而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们研究时间的开始。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会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
第一部分聚焦,通过提出“不看手表,知道现在几点钟吗?”这个问题聚焦到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时间。
联系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某一时刻进行估计,初步体验到时间是可感受与估计的,为之后的活动作好铺垫。
第二部分探索,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充分体验与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学生会发现一分钟原来这么“长”,对一分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为学生描述“10分钟有多长”和“一小时有多长”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方法。
第三部分探索与研讨,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上课多长时间了,离下课还有多少时间”进行合理的估计。
发现对时间的估计会受到自身感受的影响,而时间是以恒定的速度在流逝。
第四部分拓展,启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主动探索有哪些方法帮助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知道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熟悉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学习。
关于时间的学习内容,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数学课中都有所接触,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有类似的体验及思想教育内容。
但是对于“时间”又是很陌生的,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对时间进行研究呢?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3.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知道时间是以恒定的速度在流逝的。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各种方法感受、估计一分钟的长短。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我的水钟3》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4.我的水钟教学目标:1.在实践中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
2.能够运用画图和文字描述的方法呈现制作水钟方案,并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
3.在探究中提高能与人合作、乐与人合作、会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水钟的制作有一个较完善的计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讨在制作中怎样标出时间的刻度、控制水流的速度。
教学准备:剪刀、大可乐(塑料)瓶、时钟、记号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研究了古代的水钟,它们主要有哪些类型?又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学生回答。
二、设计一只水钟1.师:古人能根据自己的本领来设计水钟,那么我们自己能不能也来设计并制作一个水钟?2.观察桌上的材料:剪刀、大可乐瓶、一个时钟、一支记号笔和一把尺子。
用这些材料来做一个水钟,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提前把它解决?3.学生分小组讨论(提醒学生探讨)你们小组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如何制作一个可以控制滴水速度快慢的滴漏?如何划分10 分钟的时间刻度?4.交流探讨(1 )根据自己的设想来制定一个方案。
指导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制定研究方案。
(2 )交流汇报。
三、制作水钟(1 )根据设计图制作水钟。
(2 )滴水速度过快或过慢,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整?(3 )为水钟标1 ~10 分钟的时间刻度。
(4 )小组合作:给水钟标上时间刻度。
四、用水钟来计时(1 )全班进行一个计时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水钟比较准确。
(2 )根据比赛的情况商讨: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3 )针对各自的不同情况来改进水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时间在流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二、现在几点了: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三、1分钟有多长?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1)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2)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四、过去多少时间了?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2.完成作业本作业。
板书设计:时间在流逝……体验:一分钟有多长?时间有快慢吗?教学后记:2、太阳钟教学目标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2、揭题:太阳钟。
(板书课题)二、出示自学指导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课本52-53页内容,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古人都是用什么来计时的?他们是怎么做的?2、一天是怎么确定的?3、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三、用太阳来计时: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四、用光影来计时: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3、用录象片段观察光影的活动。
4、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5、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6、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五、延伸: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板书设计:太阳钟资料:日晷“天”“时辰”教学后记: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几点了?用什么计时?穿越到古代,现在几点了?用什么计时?(二)小组设计用水计时的装置草图,并介绍是如何计时的。
(三)实验一:把烧杯里100毫升的水倒入漏瓶,测量流入10毫升到量筒里需要多长时间。
1、简介器材,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测试后,统计各组的数据,交流分析,体验实验的操作需要细致,需要相互合作。
(四)实验二:把烧杯里100毫升的水倒入漏瓶,测量流入50毫升到量筒里需要多长时间。
(五)实验三:把烧杯里100毫升的水倒入漏瓶,测量流入100毫升到量筒里需要多长时间。
(六)根据实验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问题,为什么预测时间比实际时间少很多那?学生讨论,和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水流越快,水位越低水流越慢(七)视频介绍两种水钟类型(八)德育教育:珍惜用水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一、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二、滴漏实验教学后记4、我的水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制作水钟。
难点:控制漏水速度,对自己设计的水钟方案进行改进。
教学准备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讲述少年时期的牛顿制作水钟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非常喜欢动手做玩具、小器械,据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水钟”:在水桶壁上划上均匀的横线,让桶里的水从桶底往外滴,水面不断下降,根据刻度线读出时间,水滴尽了,正好是中午时刻。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同学们,你想不想做属于自己的水钟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水钟,板书课题:《我的水钟》。
(二)设计“水钟”:1.(教师出示材料:两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大的去了上边,小的去了瓶底。
)同学们设想一下,怎样利用这两个塑料瓶来做一个水钟?2.在做之前我们应该要怎么样?对,好的设计能让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得心应手。
那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能计时十分钟的水钟。
3.出示提示:(1)利用现有的材料的特点,你们准备做什么类型的水钟?(2)你准备怎样控制影响水钟的因素?(3)如何画好刻度?4.请同学们四人小组,画出水钟的设计图,并在边上标上文字,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出你们的想法。
5.学生动手设计,教师指导。
6.全班交流,互动式问答(1)你是如何来设计水钟的,你设计的是什么类型的水钟,有什么样的特点?(2)如何控制水流速度?(3)如何科学划分刻度?7.请各小组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三)做一个“水钟”:1.制作一个滴漏。
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四)实践运用,评估改进:1.用我们刚才制作的水钟来记录1分钟时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水钟计时比较准确?2.通过计时比赛,你们发现哪些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还没有控制好?我们可以怎样改进水钟?如果做一只计时10分钟的水钟呢?板书设计:我的水钟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制作水钟:滴漏?刻度?使用水钟:准确吗?改进水钟:哪些因素?教学后记:5、机械摆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同一个摆,等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过程与方法:1、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2、动手制作一个单摆3、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复实验和细致研究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材料:秒表、摆钟、铁架台、实心球、线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师:现在几点了?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来测量时间的吗?但聪明的祖先并没有停止发明的脚步,1657年它诞生了——机械摆钟(板书)(PPT展示各种古代计时工具)(二)认识机械摆钟师:你们见过机械摆钟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
它的上面是一个钟面,下面是一个钟摆。
请你仔细观察钟摆,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这个圆圆的我们称它为“摆锤”,上面细的部分成为“摆绳”。
(ppt 展示)师:这个摆跟计时有什么关系吗?(三)用秒表测摆钟的摆每分钟的摆动次数1.交流(解决两个问题:怎样算一次;解决数乱的问题)2.观察三次(由老师喊“数”,学生数数。
“预备,数”),并记录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次数记录表摆动次数3.交流发现小结:等时间内,钟摆的摆动次数相等。
(四)观察我们自己的摆1.观察了这么精密的钟摆,我们也来做一个自己的摆吧!今天老师带了一些材料,螺帽可以当什么?这个绳子呢?还差什么?注意要将摆绳牢牢地固定在铁架台上,可绕几个圈再打个死结。
2.生做一个摆3.任务一:请让你的摆动起来,观察一分钟并记录你的发现。
温馨提示:1.拉直2.拉开幅度小于5°3.自然放手4.交流发现5.任务二:让摆自由摆动,每隔10秒记录一次摆动的次数。
温馨提示:1.拉直2.拉开幅度小3.自然放手4.尽量避免旋转、倾斜等情况5.半次取舍6.交流发现:小结:我们的摆,等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等。
(五)拓展师:看黑板上的数据,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新问题产生吗?板书设计:机械摆钟钟面摆:摆锤、摆绳这个钟摆,等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等。
我们的摆,等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等。
教学后记:6、摆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秒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螺丝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手中的这个装置吗?谁还记得它各部分的名称?生:摆线、摆锤、摆幅。
2.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摆,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摆。
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摆在15秒时间内摆动的次数: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