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整理六上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
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文言文实词整理
文言文实词整理文言文实词整理1.爱,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六上必考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
1、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鼓琴,锺(zhōng)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wēi)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shāng)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书戴嵩(sōng)画牛
【宋】苏轼
蜀(shǔ)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pù)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ǔ)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入两股(gǔ)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ù)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nú),织当问婢(bì)。
”不可改也。
文言文常用实词(150个)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爱(1)名词。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一)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4、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8.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向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小学六年级必学文言文(名词篇+实词用法+多义词)
小学六年级必学文言文(名词篇+实词用法+多义词)本文档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研究和理解文言文中的名词用法,实词用法以及多义词的意义。
名词篇1. 主谓名词- 概念: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作主体的名词。
- 例子: `吾学文言编撰也。
`(我研究文言编撰。
)2. 宾语名词- 概念:作为动词宾语的名词。
- 例子: `余谓无文以言礼。
`(我认为没有文学就无法表达礼仪。
)3. 定语名词- 概念:修饰名词的名词。
- 例子:`世间无是非者,然心所生焉。
`(世间没有是非之事,只有人心所生出来的。
)4. 状语名词- 概念: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的名词。
- 例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之中,死于安逸之中。
)实词用法1. 动词- 概念: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发生变化。
- 例子:`患之必远也,奉诸己以智也。
`(是因为害怕才远离,以己之智慧来救自己。
)2. 形容词- 概念:表示人或物特征、性质、状态的词。
- 例子: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实事求是。
`(在人间最珍贵的是实事求是。
)3. 副词- 概念: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的词。
- 例子: `我心向阳,笑口常开。
`(我心境积极向上,笑脸常开。
)多义词1. 心- 意义1:心灵、内心。
- 例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欲望。
)- 意义2:意志、思想。
- 例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取诸身,心之所系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从个人做起,从心开始。
)2. 生- 意义1:诞生、出生。
- 例子:`夫人生,亦以此为本。
`(为人生,也是从此开始。
)- 意义2:产生、形成。
- 例子: `德可以化身,孝可以生事。
`(德行可以造就成功,孝顺可以引发各种事务。
)3. 学- 意义1:研究、修养。
- 例子: `学如不及,则疑而议;学如不能,则悔而止。
`(研究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会产生疑问和讨论;研究如果没有达到能力,就会产生后悔并停止。
)- 意义2:研究、探索。
- 例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未知而学,可以为友矣。
文言文实词整理
9、节目:①节骨眼儿,即关键之处例句: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熟读精思》)
10、竞:争逐,比赛例句: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11、径:①小路例句:野径云俱黑(《春夜喜雨》)
12、就:①接近,靠近例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13、居:①居住例句:蝉高居悲鸣饮露(《螳螂捕蝉》)
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3、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例句: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4、歧:岔路例句: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
5、岂:①反问副词,难道,怎么例句: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熟读精思》)
ⅱ其子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两则)
6、器:①器物例句: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2、操:①携带例句: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3、尝:曾经例句: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熟读精思》)
ⅱ吾尝终日不思(《论语》八则)
4、掣:牵曳例句: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城:①城墙例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天时不如地利》)
6、持:①拿着例句: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ⅱ乃左手持卮(《画蛇添足》)
K
1、控:①开弓,拉例句:将军角弓不得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L
1、阑干:纵横的样子例句: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劳:①使……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3、乐:以……为快乐例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八则)
4、立:①继承王位 例句:岷王立(《滥竽充数》)
6、夺:①失去例句: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矣立矣(《熟读精思》)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
六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
六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六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创建与此标题相符的正文并拓展)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六年级的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实词和虚词。
实词通常指代实际存在的事物或具体的动作,而虚词则用来表示语法关系、修饰、连接等。
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理解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是指代人、物、地点、时间等事物的词语,如'人'、'书'、'山'等。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如'走'、'看'、'喜欢'等。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或特征,如'美丽'、'高大'、'聪明'等。
接下来是虚词。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在'、'到'、'为'等。
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或词语,如'和'、'但是'、'因为'等。
助词用来在句子中标示词性、语态、时态等语法关系,如'的'、'了'、'得'等。
语气词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或语气,如'啊'、'呀'、'喂'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实词和虚词的搭配和用法。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使用较为严谨,需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来正确理解和运用。
通过反复阅读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运用技巧,并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之,在学习六年级的文言文课程中,对实词和虚词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点和用法,并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常见实词
文言文常见实词史传类文言文常见重要实词汇编1.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薪。
2.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中举、进士第、及第、中第、落第、登第、登科、状元、解元、乡试、明经、制科。
3. 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召、(驾)幸、诏、敕、御、祚、践祚、膳、奏、表、疏、奏对。
4.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善、得。
5.表责备的:过、责、咎jiù、族、让、谴、刺、折、尤(怨天尤人)、诛。
6.表示追究、探究、追查之意的:按、查、原、穷、迹、查、征、问、追。
7.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诬陷类的词语。
①害、嫉:嫉妒。
②短、毁:说某人的坏话。
③隙:与某人有隔阂。
④谮zan、构陷、傅会:谗言;说别人的坏话。
⑤中:zh?nɡ中伤,诬蔑.⑥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
8.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①坐:因犯错而定罪。
②案(按):考察、审问。
③论:判罪。
④当:定罪。
⑤狱:案件。
⑥辜:罪行。
⑦系:拘囚。
9表违背的:牾wǔ、忤wǔ、逆、倍(背)。
10.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jù。
11.表揭发的:弹tán、劾h?、讦ji?、揭。
12.表文书的:诏、诰、策、奏、表、疏、章、檄xí、牒。
13表战胜的:破、克、下、拔、占、取、举。
14.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1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就、之。
16.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17.表告别的:辞、别、谢。
18表暗中的:阴、间、密、潜。
19.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胡。
21.表示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2、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3、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呢”乎、与、欤、哉、焉、耶、邪、为。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一、通假字类实词。
1. “说”通“悦”
- 释义:“说”在这里表示“愉快、高兴”的意思。
2. “女”通“汝”
- 释义:“女(汝)”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3. “反”通“返”
- 释义:“反(返)”表示返回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类实词。
1. “绝”
- 断绝。
- 极点。
- 停止,消失。
- 隔绝。
2. “兵”
- 兵器。
- 军队。
- 军事,战争。
三、古今异义类实词。
1. “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 “妻子”
-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男子的配偶。
3. “无论”
-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四、词类活用类实词。
1. 名词作动词。
- “策”
- 释义:“策”本是名词,马鞭,在这里活用为动词,用马鞭驱赶。
- “腰”
- 释义:“腰”本是名词,腰部,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腰佩。
2. 名词作状语。
- “犬”
- 释义:“犬”本是名词,狗,在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
- “日”
- 释义:“日”本是名词,天,在这里作状语,每天。
3. 形容词作名词。
- “贤”
- 释义:“贤”本是形容词,贤德,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贤德的人。
- “善”
- 释义:“善”本是形容词,擅长,在这里活用为名词,擅长的技能(口技)。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一)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通“座”,座位。
14、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5、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6、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7、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8、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0、困干心,衡干虑。
(《生干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寒。
这里指不顺。
21、曾益其所不能。
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专有名词:是某一特定事物、地点或人名的专门名称,如:汉武帝、北京、太阳。
2、普通名词:指一般的可分类的、可数的名词,如:猫、船、书。
3、代词:指代替名词的词,如:他、这、那。
4、数词:表示数目或序号的词,如:一、三十六、第五。
5、量词:表示数量或范围的词,如:张、件、车。
6、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征的词,如:好、大、老。
虚词:
1、助词:用来协助加强或表示句子意思的词,如:的、地、得。
2、介词:表示词语之间的关系的词,如:从、对、关于。
3、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或从句的词,如:和、但、或者。
4、叹词:表示感情的词,如:哎、哦、啊。
5、感叹词:表示感情或赞扬的词,如:太、真、哈。
6、副词:表示程度、方式、状态等等的词,如:很、也、似乎。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文言文中“通用”和“假借”的文字。
所谓通假,就是原本的字词在文中无法表达出其含义,而借助另一个字词来替代,这种替代的字体就叫做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语含义上的差异。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或者有所差异。
这种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辨析。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其词性或含义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语法、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具有多个含义。
这些含义可能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也可能在相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
因此,在理解文言文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和整体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五、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是指文言文中一些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不同的句子结构。
这些句式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但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识别和理解。
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六、虚词与实词虚词与实词,是文言文中的两个重要类别。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仅起语法或连接作用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的比例大致相当,且虚词的使用对于表达语句的语气、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成语与典故成语与典故,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成语是指那些固定短语或短语组合,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而典故则是指那些出自历史故事或传说的人物、事件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文言文中使用成语和典故,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八、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和方法。
这些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九、文化背景与常识阅读文言文时,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常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简表(精准版)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战则请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乃大惊,问所从来
伤仲永(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曹刿论战(七下)
狼(八下)
醉翁亭记(九上)
曹刿论战(七下)
孔孟论学(八上)
陈涉世家(九下)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
小石潭记(八下)
曹刿论战(八上)
孔孟论学(八下)
陈涉世家(九下)
黠鼠赋(八下)
14
犯
1侵害,危害
2冒着
3触犯,违犯
并皆暴犯百姓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周处(七上)
捕蛇者说(九下)
捕蛇者说(九下)
出师表(九下)
15
方
1方形
2方圆,周围
3区域,地方
是日,观道中石刻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伤仲永(七上)
核舟记(七上)
邹讥讽齐王纳谏(七下)
黄生借书说(八上)
岳阳楼记(九上)
捕蛇者说(九下)
捕蛇者说(九下)
伤仲永(七上)
爱莲说(七下)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八上)
登泰山记(九下)
岳阳楼记(九上)
22
归
1归来,返回
2归还
3归属,归依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24
号
1大叫,呼啸
(大声哭)
2号令,命令
3称号,别号
(作动词用,取名号;定国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请:①请求,要求例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滥竽充数》)
8、去:①离开例句:ⅰ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ⅱ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ⅲ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②距离例句: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ⅱ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
2、名:①出名,著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3、莫:副词,不要,不能例句:未老莫还乡(《菩萨蛮》)
N
1、乃:①才例句: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②于是 例句:乃左手持卮(《画蛇添足》)
O
P
Q
1、其: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例句:ⅰ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ⅱ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买椟还珠》)
ⅸ一人之蛇成(《画蛇添足》)
④到……去例句:ⅰ吾欲之南海(《为学》)
ⅱ而随其意之所之(《熟读精思》)
ⅲ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6、植:①直立例句:亭亭净植(《爱莲说》)
7、置:放,搁在例句:ⅰ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熟读精思》)
ⅱ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8、峙:耸立例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③叫作,称为 例句:未可谓善鬻珠也(《买椟还珠》)
④告诉,对……说 例句:舍人相谓曰(《画蛇添足》)
6、闻:听说例句: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7、吾:①我例句:ⅰ惟吾德馨(《陋室铭》)
ⅱ吾欲之南海(《为学》)
ⅲ吾一瓶一钵足矣(《为学》)
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熟读精思》)
ⅴ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A
1、安:①稳妥例句:而求其理之所安(《熟读精思》)
②怎么,哪里 例句:子安能为之足(《画蛇添足》)
2、案牍:官府的公文例句: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B
1、罢:①结束,完了例句: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2、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平民百姓例句: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3、鄙:①边远的地方例句: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6、还:①返回例句:ⅰ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ⅱ未老莫还乡(《菩萨蛮》)
②交还,归还例句: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买椟还珠》)
7、会当:应当,定要例句:会当凌绝顶(《望岳》)
J
1、及:①到例句:ⅰ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ⅱ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2、急:①急需,急迫例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熟读精思》)
5、复:①再,又例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G
1、姑:①姑且,暂且例句: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熟读精思》)
2、故:①原因例句: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3、顾:①回头看例句: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②还,反而例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4、固:①本来 例句:蛇固无足(《画蛇添足》)
H
1、皓:白例句:皓腕凝霜雪(《菩萨蛮①什么例句:ⅰ何陋之有(《陋室铭》)
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ⅲ子何恃而往(《为学》)
②为什么,怎么例句: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4、合:应当例句: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萨蛮》)
5、鸿儒: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例句: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9、卮:①古代装酒用的器具 例句:赐其舍人卮酒(《画蛇添足》)
10、钟:聚集例句:造化钟神秀(《望岳》)
11、缀:连结,装饰例句:缀以珠玉(《买椟还珠》)
12、濯:①洗涤例句: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13、子:①你例句:ⅰ子何恃而往(《为学》)
ⅱ子安能为之足(《画蛇添足》)
14、眦:眼眶例句:决眦入归鸟(《望岳》)
9、竞:争逐,比赛例句: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10、决:①决断,判定例句: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辩日》)
②裂开例句:决眦入归鸟(《望岳》)
11、遽:①急速,匆忙例句:勿遽取舍于其间(《熟读精思》)
K
L
1、劳:①使……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2、立:①继承王位 例句:岷王立(《滥竽充数》)
ⅲ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②其中例句: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2、期:①约定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3、岂:①反问副词,难道,怎么例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熟读精思》)
4、牵强:勉强例句:不可牵强暗记(《熟读精思》)
5、且:①将 例句:引酒且饮之(《画蛇添足》)
②尺寸(dù)例句: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E
F
1、蕃:多例句: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2、反:①同“返”,返回例句:ⅰ反归取之(《郑人买履》)
ⅱ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3、方:①正例句:水光潋滟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才例句:方了了见诸峰(《望九华》)
4、纷错:纷繁错杂例句: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熟读精思》)
ⅱ遂饮其酒(《画蛇添足》)
T
1、汤:热水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2、徒:白白地例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颓:①坠落例句:夕阳欲颓(《答谢中书书》)
W
1、亡:①失掉 例句:终亡其酒(《画蛇添足》)
2、为:①认为例句: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②做例句:ⅰ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9、却立:退立例句:大率徐行却立(《熟读精思》)
R
1、汝:①你例句: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若:①好像例句: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熟读精思》)
S
1、善:善于,擅长例句:未可谓善鬻珠也(《买椟还珠》)
2、舍人:①侍从宾客、左右亲近的人 例句:赐其舍人卮酒(《画蛇添足》)
3、甚:①很例句:ⅰ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9、孰:①疑问代词,谁例句: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10、数:①几,几个 例句:ⅰ廪食以数百人(《滥竽充数》)
ⅱ数人饮之不足(《画蛇添足》)
11、说:①同“悦” 例句:宣王说之(《滥竽充数》)
12、斯:①这例句:斯是陋室(《陋室铭》)
13、竦:通“耸”,高例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14、遂:①于是例句:ⅰ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ⅱ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4、胜:优美的山水或古迹例句:九华之胜(《望九华》)
5、始:①才,方才例句:舟出清溪,始见之(《望九华》)
6、使:①命令,派遣例句:齐宣王使人吹竽(《滥竽充数》)
7、恃:凭借,倚仗例句:子何恃而往(《为学》)
8、是:①正确例句:以考其是非(《熟读精思》)
2、以:①以为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②把,拿,将例句:以(之)告富者(《为学》)
③用,拿例句:ⅰ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买椟还珠》)
ⅱ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ⅲ廪食以数百人(《滥竽充数》)
3、益:①更加例句:香远益清(《爱莲说》)
4、宜乎:当然例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ⅱ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ⅲ为木兰之柜(《买椟还珠》)
(画) 例句:请画地为蛇(《画蛇添足》)
③给,替 例句:子安能为之足(《画蛇添足》)
3、惟:①只有例句:惟吾德馨(《陋室铭》)
4、委:①放弃,抛弃例句: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5、谓:①认为例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②说例句: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熟读精思》)
ⅱ一人饮之有余(《画蛇添足》)
9、犹:①仍然,还例句:ⅰ犹未能也(《为学》)
ⅱ然犹灭没于云雾之间(《望九华》)
10、尤:①特别,尤其例句:而其尤无义理者(《熟读精思》)
11、予:①我例句: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ⅱ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11、余:①我例句: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熟读精思》)
3、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例句:水光潋滟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4、了了:清楚,明白例句:方了了见诸峰(《望九华》)
5、凌:登上例句:会当凌绝顶(《望岳》)
6、廪:①官府供给(粮食) 例句:廪食以数百人(《滥竽充数》)
7、履:①鞋例句: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履》)
M
1、邈然:悠远的样子例句:夕波落日,邈然于怀(《望九华》)
ⅵ吾能为之足(《画蛇添足》)
X
1、鲜:①少例句: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2、晓:①天亮例句:晓雾将歇(《答谢中书书》)
3、歇:①尽,完例句:晓雾将歇(《答谢中书书》)
4、见:①同“现”例句: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
5、详:①安详例句:对书册,详缓看字(《熟读精思》)
6、亵:①亲近而不庄重例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辑:同“缉”连缀例句:辑以羽翠(《买椟还珠》)
4、既:①已经例句:心既到矣(《熟读精思》)
5、济:①渡河例句:欲济无舟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皆:①都例句: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熟读精思》)
7、诘难:诘问反驳例句:复以众说互相诘难(《熟读精思》)
8、节目:①节骨眼儿,即关键之处例句: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熟读精思》)
5、赐:①赏给,古代上给霞、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例句:赐其舍人卮酒(《画 蛇添足》)
D
1、大率:大致,一般情况例句:大率徐行却立(《熟读精思》)
2、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例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3、夺:①失去例句: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矣立矣(《熟读精思》)
4、度:①量(duó)例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