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使用方法和药理分析

合集下载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用量多少克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用量多少克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用量多少克
川芎,又称川芎、四川川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中国华西地区,属于伞形科伞形属植物。

川芎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活血化淤、舒经络、祛风通痹等方面,常被中医用作药材。

川芎含有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等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川芎的功效
1.活血化淤:川芎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通,对于治疗各种因
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具有显著的效果。

2.舒经络:川芎具有祛风通络的功能,对于风湿性疾病有明显的缓解
作用,能够舒筋活络,消除疼痛。

3.祛风通痹:川芎含有类黄酮等成分,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对风湿
性关节炎、腰腿痛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川芎的用量
川芎在中医药方中的用量因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川芎的用量约为每次10克至15克,可磨成粉末或制成中药煎剂,按医嘱服用。

在日常饮食中,也可将川芎加入药膳或调味料中,调理身体。

注意:在使用川芎时应遵医嘱,不能自行增减用量。

过量使用川芎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通过适量使用川芎,可以发挥其良好的药用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药品安全及用药方法。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用量多少克,需要与实际病情相结合,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川芎,学名为Chuanxiong,属于伞形科植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川芎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介绍川芎的药理作用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川芎的药理作用1. 血管扩张作用川芎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葛根素具有血管扩张作用。

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葛根素能够放松平滑肌,从而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的供应量。

这一作用对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抗凝血作用川芎中的活性成分乌头内酯具有抗凝血作用。

乌头内酯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阻断血栓的形成过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川芎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3. 抗炎作用川芎含有多种具有抗炎效果的活性成分,如川芎素、川芎苷等。

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川芎在治疗炎症所致的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二、川芎在临床上的应用1. 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川芎具有血管扩张和抗凝血作用,因此在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比如,川芎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预防血栓形成等方式,减轻疾病的症状和风险。

2. 预防和治疗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研究发现,川芎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

川芎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结合使用,提高疗效。

3. 缓解痛经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缓解痛经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川芎可以通过舒张子宫平滑肌、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和疼痛。

在临床上,川芎常常与当归等中药配合使用,共同治疗痛经。

总结:川芎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临床上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

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血管扩张、抗凝血和抗炎等方面,这使得川芎在治疗血管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中风以及缓解痛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川芎功效与作用

川芎功效与作用

川芎功效与作用川芎,学名为Chuanxiong,属于伞形科川芎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芎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它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1. 川芎的来源和制备川芎的主要部分是植株的根茎,一般在秋季采收。

采收后,要对根茎进行晾干或者蒸汽炙制,以防止发霉和虫害。

制好的川芎一般颜色呈红棕色或者棕黑色,具有特殊的香气。

2. 川芎的化学成分川芎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有川芎醇、乙酰川芎酚、丁香酚等。

此外,川芎还含有多种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

3. 川芎的药理作用川芎在中医理论中是归于阳药的,有着温通气血、活血祛瘀、止痛、降压等作用。

它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可以缓解血瘀阻滞的症状,改善气血不通的情况。

此外,川芎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4. 川芎的临床应用川芎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头痛、痛经、跌打损伤等病症。

在治疗中风中,川芎可以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减轻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症状。

在治疗头痛方面,川芎可以舒张颅内外血管,减轻头痛的程度。

在治疗痛经中,川芎可以活血经络,改善经血瘀阻的情况,减轻疼痛。

在治疗跌打损伤中,川芎可以活血化瘀,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

5. 川芎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川芎的应用一般安全,但是对于孕妇、儿童、孕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人要慎用。

川芎具有活血作用,使用过量可能导致出血和肝脏损伤。

此外,川芎还有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6. 川芎的研究和开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川芎的药理作用和药物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

已有研究证实川芎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并找到了川芎中的一些主要活性成分,如川芎醇和乙酰川芎酚。

这些研究为川芎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之,川芎是一种传统中药药材,具有温通气血、活血祛瘀、止痛、降压等作用。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头痛、痛经、跌打损伤等病症。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川芎,学名Chuanxiong,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被称为川芎穗、四川川芎。

它是伞形科川芎属植物的干燥根茎部分,主要生长在中国的四川、云南等地。

川芎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被称为“补气活血、行气止痛”的好药。

本文将重点介绍川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一、化学成分川芎被广泛研究,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和红素类化合物。

挥发油是川芎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其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川芎酮、丁香酮、伞花烯酮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川芎独特的香气,并具有补气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红素类化合物是川芎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其中包括红花酮、川芎红素、丹参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川芎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镁、锌等。

二、药理作用1. 补气活血川芎的主要药理作用之一是补气活血。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红细胞的弹性,促进血管扩张。

此外,川芎还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这些药理作用使得川芎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液循环不畅、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疾病。

2. 舒筋活络川芎还具有舒筋活络的药理作用。

川芎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通,从而缓解痛症。

此外,川芎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炎症,对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3. 抗血小板聚集川芎中的红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而血栓的形成往往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川芎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 抗炎作用川芎的红素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它们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 调节免疫川芎的红素类化合物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它们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探讨中药川芎的传统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

探讨中药川芎的传统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

探讨中药川芎的传统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摘要】中药川芎的地上部分被称作是蘼芜,在本草中曾有记载,蘼芜具有补肝明目,去风止眩,除涕止唾等功效。

主要用来对外感风寒咳逆进行治疗,除脑中冷,可治面上游风,目泪出,多涕唾以及诸头风等,治雀盲的效果最佳,还可对牙痛进行良好的治疗。

本文对川芎的传统应用以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中药材川芎传统应用现代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342-02中药川芎为一种伞形科植物的干燥根茎,主要功效为祛风止痛、活血行气,是活血化瘀的一种常用中药。

对于川芎而言其化学成分相对比较复杂,一般含有相对较多的挥发油类成分诸如蒿本内酯以及香桧烯等;其次还有生物碱类成分诸如川芎嗪与川芎哚等;还含有酚酸类成分诸如川芎酚以及阿魏酸等;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川芎内酯、维生素A蔗糖等[1]。

目前川芎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对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1 川芎的功效① 中药复方川芎辛散温通,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其临床作用相对广泛,对各种瘀血阻滞症均有良好疗效,并且为妇科调经要药。

在对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妇科疾病进行治疗时常与当归等药进行配伍;在对胸胁疼痛进行治疗时,可同柴胡与香附等进行配伍;在对风湿痹痛进行治疗时,与羌活以及独活等药进行配伍;若是对症瘕结块进行治疗,则一般配伍三棱、莪朮等药;若是对疮疡肿痛以及跌打损伤等进行治疗,则会与乳香以及没药等进行配伍。

② 对感冒头痛以及偏正头痛等症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川芎辛香善升,可以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存在祛风止痛的效果,是治诸头痛的要药,一般与细辛、白芷等进行配伍,也可以按照头痛属于何经而展开适当的配伍。

对于感受风邪所导致的头痛,可以同防风、荆芥、羌活等共同对风寒感冒头痛进行治疗;同菊花、僵蚕等药进行配伍,能够对风热头痛产生良好治疗效果。

并且,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临床常用本品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2]。

川芎的传统用法与现代药理研究

川芎的传统用法与现代药理研究
《 灵 枢 · 大 惑 论 》曰 :“ 五 脏 六 腑 之 精 气 皆 注 于 目 而 为 之 精 。” 《素问·五脏生成篇》又说:“肝受血而能视。”肝肾亏损熏 则精血不
能上荣熏 脑髓失养熏 视物不清,瞳神散大,肾水下亏熏 肝阳上亢熏 扰 于清窍,则头目昏眩、内障羞明,常伴有心烦、失眠、腰酸耳鸣、舌 红苔 少、脉细 数等 症,治 宜滋 补肝 肾、生 津养 血。如方 石斛 夜光 丸。将川芎用于大量滋水养阴药中熏 借川芎上行之力熏 引养阴药于
抗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由于电子不配对,很不稳定,反应性 很强,在体内容易伤害细胞成分。在某些疾病中,如慢性肝病患者 的血液脂质过氧化物增多,而脂质过氧化后会产生自由基。川芎 嗪可降低患者的血脂质过氧化物,故有抗自由基作用。正常人体 内存在可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酶与抗氧化剂,使体内不致有多余 的自由基,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穴 杂韵阅 雪 。川芎嗪可影响血浆中 杂韵阅 的含量。
川芎性味辛温,散风以助胜湿熏 通络以利止痛。邪中于表,当 从表解,是风湿之邪随汗而去。川芎辛温升散熏 不仅能辛散风邪熏 还能温散湿邪熏 二者相和则惟辛温之风药,为首选。常用方如羌活 胜湿汤 眼员 演,羌活、独活(酒洗)、藁本(酒洗)、防风各 远 早,甘草 猿 早、 川芎各 猿 早,蔓荆 圆 早,生姜 猿 片,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 之风湿随汗而解。本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 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眼员 演。 1. 2 疏散外风
张秉承曰:“夫人之所赖以生者,血与气耳,故一切补血诸方, 皆从四物而化,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又恐地,芍 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必加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 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 。”眼员 演川芎治血虚头痛是因“川芎搜肝 风熏 补肝血熏 润肝燥熏 补虚风”。川芎入肝补肝,肝为藏血之脏熏 肝荣 则血荣熏 血荣则能滋养脑髓熏 柔润脉络熏 故能治血虚头痛。因而川 芎既能活血散瘀熏 又能补血养荣熏 具有双向调节功效。但川芎系辛 温之品熏 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宜小熏 量大则有耗营动散之弊眼猿演。 1. 4 补血养荣明目

川芎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川芎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川芎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痛证、血液循环障碍等疾病。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调经养颜的功效,被普遍赞誉为“活血之王”。

随着现代医学与药理学的发展,研究者们对川芎的药理学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对川芎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川芎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是其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表明,川芎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

此外,川芎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对心脑血管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次,川芎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川芎酮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川芎还可以抑制一些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NF-κB、MAPK等,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此外,川芎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川芎酮被证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研究还发现,川芎酮具有调节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此外,川芎中的其他成分如川芎内酯、川芎二酚A等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这些研究结果为川芎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另外,川芎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川芎内酯、川芎酮等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川芎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从而减轻组织损伤。

此外,川芎还具有调节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总结起来,川芎的药理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表明,川芎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的用法和用量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的用法和用量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的用法和用量川芎是活血祛瘀的常用药物,性味辛、温,入肝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临床常用于血瘀气滞所导致的痛经、经闭以及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等疾病,常与当归、芍药、红花等配伍使用。

在现代医学中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常与丹参、红花、降香等配伍使用。

如果因肝气郁滞而致血行不畅的胁肋疼痛,常与柴胡、香附的配伍使用。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的用法和用量!01川芎的功效与作用1、祛风止痛川芎可达到祛风止痛效果,把荆芥、白芷和防风一起用,能辅助风寒感冒头痛。

和菊花、薄荷一起用,能辅助风热感冒。

把川穹和防风、羌活和独活一起用,能辅助风湿痹痛。

2、行气活血把川芎和红花、降香、赤芍和丹参一起用,能辅助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主要症状是胸闷憋气和心前区压痛,而且能辅助气血瘀滞所引起的月经提前和月经量多。

和当归、杜仲和肉桂一起用,能缓解痛经和白带量多。

3、行气开郁川芎和黄芩柴胡一起用,能辅助胆囊炎引起的上腹部肋胀痛。

把川芎和木香、蒲公英一起用,能辅助胃炎引起的上腹部胀痛、吐酸和烧心。

水木时代疑难杂症研究中心水木时代(北京)中医医院有限公司荟聚海内外中医师专攻疑难杂症康复(139****2918,778-987-3260,*****************)15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4、镇静川芎对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而川芎对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也有可以起到增大收缩幅度的作用,而川芎对于对平滑肌可以起到解痉作用。

川芎在医学的临床应用很多,风湿痹痛的辅助效果不错,也可以辅助瘕结块,川芎对疮疡肿痛以及跌扑伤痛也很有好处,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以及女性的经闭痛经和产妇的产后瘀痛等都有好处。

特别是对于辅助妇科疾病效果更好。

02川芎的用法和用量1、辅助腹痛当归烧羊肉:当归、干地黄各15g,干姜10g,羊肉250g。

羊肉,洗净、切块,入油中炒至发白,放入中药,加水、盐、酒等,以小火煨至羊肉烂熟即成。

川芎中药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

川芎中药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

川芎中药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
1. 功能与主治
川芎,学名为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中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

川芎具有温经活血、祛风解表、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
•血瘀症状:川芎能够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疼痛,如痛经、跌打损伤、淤血等。

•风湿症状:川芎有祛风除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等疾病。

•头痛眩晕:川芎能够舒展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中风、癫痫:川芎具有舒筋活络、平肝定痫的功效,能够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和癫痫病。

•血脂异常:川芎可调节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血脂异常症状。

2. 用法与用量
川芎可以煎煮或制成粉剂,以下是川芎的常见用法与用量:
•煎汤用法:将川芎配制成煎剂,可选择与其他药材一起煮汤服用。

一般推荐用量为5-10克,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

•煎膏用法:将川芎煎汁浓缩后,加入适量糖或蜂蜜,制成膏状。

通常每次服用10-20克,每日2-3次。

•粉剂用法:川芎也可制成粉剂,可直接口服。

一般每次服用3-6克,每日2-3次。

•醋浸用法:将川芎用醋浸泡后晾干,然后研磨成细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2-3次。

注意事项: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川芎。

- 如果正在服用其
他药物,应遵医嘱使用川芎。

- 过量使用川芎可能导致不适,应注意控制用量。

以上是川芎中药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的简要介绍,如果要使用川芎进行治疗,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药的使用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并且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中药“活血化瘀药”——川芎

中药“活血化瘀药”——川芎

中药“活血化瘀药”——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克usticum chuanxion克 Hort.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四川。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者突出,开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本品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以切面色黄白、香气浓、油性大者为佳。

切片,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之头痛,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

孕妇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川芎辛温,活血通经,除寒行气,散风止痛。

三、临床应用1.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仆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本品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通滞,为“血中气药”(《本草汇言》),功善止痛,为治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

治肝郁气滞,胁肋作痛,常配伍柴胡、香附、枳壳等,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治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配伍丹参、红花、降香等;治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常配伍桃仁、红花、赤芍等,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常配伍乳香、没药、三七等。

本品性善行窜,《本草汇言》称其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善通达气血,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

治瘀滞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常配伍赤芍、桃仁、牛膝等,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寒凝血瘀之经行腹痛,闭经,常配伍当归、吴茱萸、桂心等,如温经汤(《金匮要略》);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行,常配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2.头痛本品乘性升散,《本草汇言》谓其能“上行头目”,既能活血行气止痛,又长于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

治外感风寒头痛,常配伍白芷、细辛、羌活等,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治风热头痛,常配伍升麻、本、黄芩等,如川芎散(《兰室秘藏》);治风湿头痛,常配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血瘀头痛,常配伍赤芍、红花、麝香等,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川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此外,临床常用该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
川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术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3]
3、治疗心绞痛取川芎、红花各等分,制成片剂(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为一疗程。治疗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药2周开始加服乳没片),结果显效9例,改善57例,基本无效17例,加重1例。据观察,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关系;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片者,疗效未见提高;服药后对血脂质影响不大。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停用者20例,减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显示好转。[3]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1.《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2.《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3.《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4.《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川芎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川芎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川芎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血瘀症状和产后瘀滞等疾病。

它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包括活血祛瘀、祛风通络和舒筋活络等,被誉为“神奇的草药”。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川芎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川芎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1. 活血祛瘀: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强组织的供血和氧气供应。

它可以治疗风湿痹痛、血瘀症状和产后瘀滞等疾病。

川芎还可以舒缓疼痛和消肿,对于淤血的症状有着良好的效果。

2. 祛风通络:川芎可以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它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僵硬和炎症,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的功能。

3. 舒筋活络:川芎可以舒筋活络,增加筋骨的柔韧性,改善肌肉的张力和弹性。

它对于肌肉拉伤、痉挛和肌肉劳损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川芎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除了上述主要功效与作用,川芎还具有其他多种保健功效,如提高免疫力、抗氧化作用和抗炎作用等。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炎症的发生,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川芎的食用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 作为中药煎剂:川芎可以煎剂后作为中药饮片使用。

一般情况下,使用10-15克川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慢慢地煎煮20-30分钟,然后去渣,分2次服用。

它可以口服或外用,具体剂量和用法需要依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 作为食物添加剂:川芎可以作为食物添加剂使用,增加食物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它可以加入炖汤、煮粥或蒸馒头中,与其他食材一起烹饪。

川芎还可以加入茶叶中,作为调味品和滋补品使用。

3. 作为保健品:川芎可以加工成各种保健品,如胶囊、颗粒和片剂等。

它可以作为膳食补充剂,增加身体的营养和功能,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川芎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由于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月经过多或月经不调、孕妇和气血亏虚者慎用。

川芎舒筋活络缓解肌肉酸痛的良方

川芎舒筋活络缓解肌肉酸痛的良方

川芎舒筋活络缓解肌肉酸痛的良方川芎是一种具有特殊药用价值的中草药,以其舒筋活络、缓解肌肉酸痛的功效而闻名。

这种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用于治疗各种和肌肉有关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川芎的特点和功效,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川芎应用方法。

一、川芎的特点和功效川芎,学名为Ligusticum chuanxiong,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其性味为辛、温,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止痛的功效。

川芎主要成分包括川芎酮、川芎嗪、异川芎酮等,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缓解肌肉酸痛。

川芎被广泛用于中医的治疗领域,特别是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川芎能够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肌肉骨骼疾病的症状,例如肌肉酸痛、僵硬和疼痛等。

此外,川芎还可以缓解经期痛经、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不适症状。

二、川芎的应用方法1.川芎熏洗法:将川芎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粉末置于热水中熏洗患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局部肌肉酸痛、肩颈疼痛等症状。

熏洗时,将热水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川芎粉末,患处浸泡于水中10-15分钟。

通过热气和药效的作用,能够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2.川芎熏蒸法:将川芎粉末放入锅中加热,然后将锅盖倾斜地放在患处,让热气蒸腾到患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局部酸痛、肌肉疼痛、风湿等症状。

熏蒸时,火候要适中,患处要和热气充分接触,持续约15分钟。

此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3.川芎药酒涂敷法:将川芎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酒,搅拌均匀成糊状,然后涂敷在患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局部酸痛、肌肉劳损等症状。

涂敷时,用棉球或纱布沾取川芎药酒,均匀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患处,让药效更好地渗透。

川芎的药性能够快速渗透到皮肤深层,起到舒筋活络、缓解肌肉酸痛的作用。

4.川芎煎汤饮用法:将川芎切片或研磨成粉末,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至颜色变深且味道浓郁,取出滤去渣滓,将煎汤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全身性的肌肉酸痛、疲劳等症状。

饮用时,每日2-3次,每次200-300毫升,能够通过内服作用舒缓肌肉紧张,减轻肌肉酸痛的感觉。

川芎泡酒的药理作用及饮用方法

川芎泡酒的药理作用及饮用方法

川芎泡酒的药理作用及饮用方法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并且可以用来泡制成酒,使其更加方便饮用。

本文将介绍川芎泡酒的药理作用及饮用方法,让大家了解该酒的好处和适宜的饮用方式。

一、药理作用川芎是一种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湿润的山地地区。

它含有很多有益的药理成分,包括挥发油、川芎酮、川芎炔醇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川芎一系列的药理作用,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作用:1. 活血化瘀:川芎有很好的活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的形成。

因此,泡制川芎酒后饮用,可以帮助改善经络气血的循环,缓解经期疼痛以及其他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的症状。

2. 舒肝理气:川芎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胸闷等症状。

饮用川芎酒可以帮助舒缓情绪,缓解压力,促进精神放松,对于压力过大所引起的一些心理不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缓解痛风:川芎具有祛风湿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

适量饮用川芎酒可以促进体内尿酸排泄,对于痛风的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饮用方法1. 泡制川芎酒:将适量的川芎和白酒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一般比例是1:5。

然后将容器密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保持5-7天,川芎的药性就会慢慢溶于酒中,制成川芎酒。

2. 适量饮用:川芎酒的饮用量应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来定。

一般来说,每次饮用20-30毫升即可。

可以选择在夜间餐后或者疲劳后进行饮用,帮助促进睡眠、缓解疲劳。

3. 妇女经期可酌情饮用: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经期出现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因此,妇女在经期可以适量饮用川芎酒,但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不适。

4. 食用注意:饮用川芎酒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由于酒精的存在,饮用过量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请务必控制好饮用量。

总之,川芎泡酒是一种能够发挥川芎药理作用的便捷方法。

适量饮用川芎酒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经期不适、舒缓情绪等。

但是在饮用时需要注意控制酒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保证饮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川芎颗粒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川芎颗粒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川芎颗粒的药理作用及应用川芎颗粒是一种草本植物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川芎草本植物的有效成分。

川芎颗粒在中医药学中常被用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药理作用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川芎颗粒的特点与优势。

一、药理作用1. 活血化瘀:川芎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微循环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消除血液中的凝块,防止血液淤积和血栓的形成。

同时,川芎颗粒还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改善血液流动,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2. 舒筋活络:川芎颗粒中的成分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此外,川芎颗粒还能够舒缓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帮助肌肉恢复正常功能,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3. 抗炎消肿:川芎颗粒中的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该药物还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加速组织修复和恢复。

4. 改善微循环:川芎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供应量。

通过提高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川芎颗粒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加速创伤愈合。

二、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川芎颗粒在临床上常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例如冠心病、脑梗塞等。

其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能够改善心脑血液循环,减少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狭窄,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 风湿性关节炎:川芎颗粒在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疗效。

其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减轻关节肿痛,改善关节功能。

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川芎颗粒没有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

3. 伤口愈合:川芎颗粒在伤口愈合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川芎颗粒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和修复。

其抗炎消肿的作用能够减少伤口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的风险。

4. 妇科疾病:川芎颗粒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川芎颗粒能够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减轻疼痛,调节月经周期,恢复月经正常。

川芎的煎煮方法与用量掌握

川芎的煎煮方法与用量掌握

川芎的煎煮方法与用量掌握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功效。

对于经络不通、疼痛症状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然而,川芎的煎煮方法与用量的掌握对于药材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川芎的煎煮方法与用量进行探讨。

1. 川芎的煎煮方法川芎的煎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1 先煮后浸这是一种常见的煎煮方法。

首先,将川芎洗净,切成薄片或者细末。

然后,将川芎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将煎药壶放在火上,用大火将药物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焖煮15分钟左右。

然后,将其浸泡在水中,再次加热煮沸。

这样,川芎的有效成分就能充分溶解出来。

1.2 入沸即关火这是一种用于保护川芎有效成分的煎煮方法。

首先,将川芎洗净,切成薄片或者细末。

然后,将川芎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将煎药壶放在火上,用大火将药物煮沸后,立即关火。

这样做可以避免川芎的有效成分在长时间高温下的挥发。

1.3 冷水煎煮法这是一种适用于川芎治疗疼痛症状的煎煮方法。

首先,将川芎洗净,切成薄片或者细末。

然后,将川芎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将煎药壶放在冷水中,用文火煮沸,保持沸腾5-10分钟左右。

这样做可以保留川芎的有效成分,并且能更好地发挥其活血祛瘀的作用。

2. 川芎的用量掌握川芎的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但一般来说,成人每剂川芎的用量为3-10克。

对于新鲜川芎,用量可稍微增加。

在使用川芎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2.1 了解疾病情况在使用川芎前,要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

如果是轻微疼痛症状,用量可以适当减少;如果是较为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用量可以适当增加。

2.2 遵循医嘱在使用川芎时,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遵循医嘱。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用量。

2.3 注意禁忌川芎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存在一些禁忌。

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在使用川芎前,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之,川芎的煎煮方法与用量的掌握对于药材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川芎的药用价值及食用方法

川芎的药用价值及食用方法

川芎的药用价值及食用方法川芎的药用价值1、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及感风气: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孑(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头目清。

(《局方》川芎茶调散)2、治偏头疼:京芎细锉,酒浸服之。

(《斗门方》)3、治首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

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

(《宣明论方》川芎丸)4、治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

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

(《简便单方》)5、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劳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金匮要略》胶艾汤)6、治妇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着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当归六两(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两(洗)。

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盏,止一沸,去渣,温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进,不过三服便生。

(《本事方》佛手歌)7、治产后血晕: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穗(炒黑)二钱。

水煎服。

(《奇方类编》)8、治产后心腹痛:川芎(洗,锉)、桂心(不见火,锉)、木香(锉,怀干)、当归(去芦须,洗,锉,焙)、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各一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一盏,药末二钱,煎至七分,带热服。

(《卫生家宝方》川芎散)9、治新产块痛: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

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汤)10、治小儿脑热,好闭目,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鼻中。

川芎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川芎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川芎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川芎的功效和作用《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芎藭,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

川芎的食用方法川芎小虾饼材料新鲜小海虾500克,芹菜叶50克,川芎3克。

做法1主料:新鲜小海虾500克、川芎3克、芹菜叶50克。

2川芎研磨成粉加入小虾中。

3另取100克面粉、2个鸡蛋、3克盐调成糊。

4蛋糊加入小虾、加芹菜叶拌匀。

5烧热平底锅,倒入适量混合好的小虾糊。

6中小火煎到两面金黄,熟透即可。

天麻川芎炖牛肉材料:牛肉1000公克,葱40公克,姜片30公克,8公克,川芎10公克,红枣25公克,盐2茶匙,米酒3大匙。

做法:1把牛肉切块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滚水汆烫约1分钟后捞起过冷水备用。

2取一砂锅,将葱切段,与姜片一起放入砂锅中,然后放入作法1的牛肉块、料理米酒及所有药材,并加水九分满后开火煮滚,等大滚后转小火并盖上锅盖焖煮80分钟。

川芎的使用方法和药理分析

川芎的使用方法和药理分析

川芎的使用方法和药理分析摘要: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球茎,就是中药学中经常使用到的川芎,其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在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功效。

本论文首先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了川穹的功效及具体使用方法,继而从现代药理角度分析了其药理价值,最终得出味辛性温的川芎具有祛风胜湿、补血活血的功用,传统中医学对川芎的认识与其现代药理研究的内容是相一致的,我们应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基础研究及复方的运用加以重视。

关键词:川芎;方法;功效;药理学川芎属于栽培中药材之一,属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穹入药的历史非常悠久,《神农本草经》是第一本记载川芎及其功效的医药书籍,可见川芎在我国古代医学中的地位以及广泛的应用。

川芎味辛,性温,主归肝、胆、心包经,其主要功能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尤其对治疗头痛、胸胁疼痛、月经不调有着显著的效果。

现代医学对川芎的功用研究比较多,本文现就其使用方法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川芎的功效及具体使用方法(一)祛风胜湿川芎味辛性温,其辛能够散风邪,其温能够散湿邪。

用于祛风胜湿的有羌活胜湿汤,炮制材料主要包括6g的羌活、独活(酒洗)藁本(酒洗)防风,3g的甘草与川芎,2g的蔓荆,最后再加上3片生姜,这些中药材糅合在一起能够达到祛风胜湿的效果,人体肌肤表面的风湿能够伴随着排出的汗液得以解除。

这一药方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在表症状有着显著效果。

(二)疏散外风《素问?太阴阳论》中出现了这样的观点:“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头部在人体中居于最高位置,当风邪侵袭人体经络时,必然会对头部造成影响,因此中医上常说头痛大多是风邪所致。

川芎这味药材能够上行至人体头部,祛除风邪对人体的侵袭,因而成为了治疗人体外感头痛过程中的首选药物。

在具体食用时,应以川芎为主,随症配伍。

(三)补血活血辛香温润的川芎对补血活血有着重要作用。

川芎补血的功效主要体现为其能够进入藏血之脏——肝,进而对肝血补充产生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的使用方法和药理分析发表时间:2016-11-25T16:32:42.2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作者:贾旭峰[导读] 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球茎,就是中药学中经常使用到的川芎,其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在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功效。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庆 163312摘要: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球茎,就是中药学中经常使用到的川芎,其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在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功效。

本论文首先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了川穹的功效及具体使用方法,继而从现代药理角度分析了其药理价值,最终得出味辛性温的川芎具有祛风胜湿、补血活血的功用,传统中医学对川芎的认识与其现代药理研究的内容是相一致的,我们应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基础研究及复方的运用加以重视。

关键词:川芎;方法;功效;药理学川芎属于栽培中药材之一,属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穹入药的历史非常悠久,《神农本草经》是第一本记载川芎及其功效的医药书籍,可见川芎在我国古代医学中的地位以及广泛的应用。

川芎味辛,性温,主归肝、胆、心包经,其主要功能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尤其对治疗头痛、胸胁疼痛、月经不调有着显著的效果。

现代医学对川芎的功用研究比较多,本文现就其使用方法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川芎的功效及具体使用方法(一)祛风胜湿川芎味辛性温,其辛能够散风邪,其温能够散湿邪。

用于祛风胜湿的有羌活胜湿汤,炮制材料主要包括6g的羌活、独活(酒洗)藁本(酒洗)防风,3g的甘草与川芎,2g的蔓荆,最后再加上3片生姜,这些中药材糅合在一起能够达到祛风胜湿的效果,人体肌肤表面的风湿能够伴随着排出的汗液得以解除。

这一药方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在表症状有着显著效果。

(二)疏散外风《素问?太阴阳论》中出现了这样的观点:“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头部在人体中居于最高位置,当风邪侵袭人体经络时,必然会对头部造成影响,因此中医上常说头痛大多是风邪所致。

川芎这味药材能够上行至人体头部,祛除风邪对人体的侵袭,因而成为了治疗人体外感头痛过程中的首选药物。

在具体食用时,应以川芎为主,随症配伍。

(三)补血活血辛香温润的川芎对补血活血有着重要作用。

川芎补血的功效主要体现为其能够进入藏血之脏——肝,进而对肝血补充产生重要作用。

肝脏是人体藏血的器官,因此肝荣则血荣,血荣则能够有效滋养人体的脑髓并使得脉络柔润。

而我国清朝药理学家张秉承针对川芎活血的功效提出过如下观点:“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

”在使用川芎活血补血时,需注意其属于辛温的药材,因此使用量不宜大,过量使用川芎会产生耗营动散的弊端。

(四)补血养荣明目《灵枢?大惑论》中记载过:“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而为之精。

”人体一旦出现肝肾亏损精血无法上荣的情况,随即必然出现脑髓失养、无法看清物体、头晕目眩等症状,同时还会有心烦失眠、耳鸣腰酸等问题出现。

对此,可使用川芎炮制出石斛夜光丸,具体炮制过程如下:将川芎用于大量滋水养阴的药中,借助川芎的上行之力将滋水养阴的药物引于人体头部经络,并达到除去因肝血久虚而引起的风热的功效。

以上炮制的药方适用于由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引起的内障目暗、看不清物体等症状。

二、川芎的药理分析(一)川芎嗪川芎嗪是川芎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来改善脑循环障碍的四甲基吡嗪是其化学结构。

四甲基吡嗪对人体神经元、线粒体、心肾肝等缺血损伤的器官组织均具有保护作用。

1.川芎嗪与细胞内钙吴书林等学者研究发现,川芎嗪对Ca2+通道具有阻滞作用。

Ca2+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会造成细胞内Ca2+浓度过高,这正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疾病的病因,因而目前一般采用川芎嗪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疾病的治疗路径。

Ca2+的载体A23187会增加人体细胞膜和细胞内钙贮池对Ca2+的通透性,而川芎嗪能够对A23187起到抑制作用,并能够通过减少细胞内Ca2+达到松弛人体原本紧张的血管的目的[1]。

2.川芎嗪与心脑血管周苏宁报道,能够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的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是非常有利的。

在对麻醉犬实施滴注川芎嗪时发现,其心率、心肌收缩力、血管会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快、增强与扩张,同时还伴随着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肌氧耗、脑血流增加等症状。

李尚珠等报道,川芎嗪对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对46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使用川芎嗪的具体情况以及53例健康人血液中的内皮细胞数进行对比研究时发现,患者用药后血液中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用药前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以上实验可看出川芎嗪对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的确有着较好的疗效。

3.川芎嗪与血小板人体微循环障碍主要是血小板聚集而导致的。

研究发现,川芎嗪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而能够达到改善微循环的目的[2]。

国内学者黄美杏等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了川芎嗪治疗方案,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Ia(6-Keto-PGFIa)等指标均明显下降。

血小板聚集的主要诱导因素是二磷酸腺苷(ADP)胶原以及凝血酶等,而川芎嗪对以上诱导因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常在临床上用于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4.川芎嗪与自由基自由基中不配对的电子极其不稳定且反应性极强,这对体内细胞成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以慢性肝病患者为例,患者体内血液脂质过氧化之后会产生自由基,川芎嗪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脂质过氧化物的降低,即抗自由基作用。

抗氧化酶与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正常人体内通常存在这种抗氧化酶与抗氧化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川芎嗪的使用可改变人体血浆中SOD的含量。

(二)阿魏酸川芎中的阿魏酸很容易为人体吸收与排泄,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够凭借自身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有效清除人体血液中过多的亚硝酸盐、氧自由基、过氧化亚硝基,同时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凝集和血栓以及抗菌消炎、抗肿瘤、抗突变、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阿魏酸不仅仅可以清除人体血液中的自由基,还可以促进一些具有清除自由基功效的酶的产生。

谷胱甘肽转硫酶和醌还原酶的活性会在阿魏酸的作用下大大增加,而酪氨酸酶的活性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3]。

阿魏酸与膜磷脂酰乙醇氨结合之后能够避免细胞膜受自由基的侵袭。

1.阿魏酸与血栓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阿魏酸对血小板聚集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在人、兔和大鼠身体上都得到了证实。

阿魏酸对血小板聚集所起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抑制血栓素A2(TXA2)样物质的释放以及选择性抑制TXA2合成酶的活性,前列环素(PGT2)/TXA2的比率随之得以升高。

在抑制血栓素的释放过程中,阿魏酸的功能主要是选择性抑制血栓素合成酶、与血栓素发生拮抗作用以及通过抑制磷脂酶A2(PLA2)来阻止花生四烯酸的游离动作,进而达到阻断TXA2合成的目的[4]。

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还与其能够促进人体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作用的增加有关。

2.阿魏酸与心血管疾病阿魏酸具有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抗凝血、抗血栓、抗氧化的功效,同时还具有抑制巨噬细胞活化、花生四烯酸(AA)代谢以及拮抗组胺、清除自由基、降低血管通透性的重要作用。

据相关医学研究报道,阿魏酸将有很大可能成为临床上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川芎中的阿魏酸成分在调血脂、镇静、抗菌、抗病毒、抗突变和抗癌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藁本内酯目前医学界关于藁本内酯的药理研究报道比较多,但其中大部分研究项目都是采用含有藁本内酯的混合物如川芎油等来实现的,藁本内酯自身的不稳定性导致制备和保存其纯品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这也造成了研究项目难以实现深入与细致。

现有的研究报道表明,藁本内酯的药理作用十分显著,其对人体心脑血管、循环系统、免疫功能等均有极佳的医疗效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症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伤害,其病因主要是机体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凋亡,川芎中的藁本内酯成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在采用小鼠进行缺血损伤实验时,将藁本内酯注射进腹腔内部后,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水平得到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酶歧化物(SOD)的活性水平得到增加[5-7]。

在对缺血损伤的小鼠大脑皮层的免疫组化进行研究时发现,藁本内酯能够促进小鼠体内原癌基因bcl-2表达的增加及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降低。

结束语:综上所述,味辛性温的川芎在中医药学中具有祛风胜湿、疏散外风、补血活血、补血养荣明目等功效,本论文在分析这些功效的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川芎的使用方法,即川芎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炮制而成的羌活胜湿汤、石斛夜光丸等[8]。

笔者在论文下半部分从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三个川芎的成分出发介绍了有关川芎的现代药理应用,不难看出中医学对川芎的认识与其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是一致的,但在临床医用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认为两者是完全相同的,而应在认真总结和吸收前人使用川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药理分析,同时还需掌握其配伍和复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王世龙,林原,唐泽耀.川穹嗪在各类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04:438-442.[2]袁莹,林晓,冯怡,徐德生,汪益函.川芎治疗偏头痛效应组分的体内移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0,09:694-697.[3]唐泽耀,王世龙,林原.川穹嗪在神经系统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药效学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07:535-539.[4]张晓琳,徐金娣,朱玲英,刘丽芳,李松林,徐宏喜.中药川芎研究新进展[J].中药材,2012,10:1706-1711.[5]谢晓燕.川穹、当归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74-75.[6]黄美艳,尚尔鑫,唐于平,郭建明,史旭芹,李伟霞,段金廒.基于药物相互作用对当归-川芎配伍养血补血效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4:516-521.[7]金玉青,洪远林,李建蕊,李曦,王晓晓,吕光华.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3,03:44-48.[8]张翠英,章洪,戚琼华.川芎的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64-2266. 作者简介:贾旭峰男汉 1979.10 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学历:研究生专业:药理学邮编 163312,研究方向肿瘤、心血管药理、药物毒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