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 - 学生
《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一.导学目标1.写出并记住文中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2.找出文中动作、语言、行为描写的语句,能分别用两个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二.重点难点1.通过诵读人物的语言,找出能反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的词语三、学习方法: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还原情境,披文探义。
第一个学案一.导学目标1.写出并记住文中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2.找出文中动作、语言、行为描写的语句,能分别用两个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检查预习(主要针对导学目标1,完成方式:独立完成)1.填空:(1)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
《论语·微子》(2)孔子是“”,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则说:“四大圣人,在历史上具有无可伦比的深远影响。
”其中的四大圣人是指:、、孔子和。
2.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长沮、桀溺耦而耕{ 通} 是鲁孔丘与?{ 通} 而谁以易之{ 通}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通} 植其杖而芸{ 通} 使子路反见之{ 通} (2)一词多义过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过犹不及[ ]④是谁之过与[ ]殆①今之从政者殆而[ ]②农者殆则土地荒[ ]③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 ] 与是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②是知津矣[ ]③是鲁孔丘之徒也[ ](3)古今异义丈人:今义,古义。
明日:今义,古义。
从而:今义,古义。
(4)词类活用耰而不辍()孔子下()子路从而后()见其二子焉()欲洁其身()(5)重点句式君子之至于斯也()而谁以易之()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奚自()①孔子下,欲与之言[ ]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③是鲁孔丘之徒也[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二)课文梳理(主要针对导学目标1,完成方式:独立完成及自由结合互相释疑)1.将文中选段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1)(2)(3)(4)(5)(三)思考探究(主要针对导学目标2和重难点,完成方式:独立思考与小组互助相结合)1.读第二小节(长沮、桀溺耦而耕),回答:孔子是怎样理解桀溺所言之“津”的?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2.读第三小节(楚狂接舆),回答: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待此时的行为的呢?3.读第四小节(子路从而后),回答: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5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5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备人:孙秋菊第一课时1、介绍《先秦诸子选读》的重要篇章及学习方法2、阅读《先秦诸子选读概说》,了解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诸子议论文的魅力3、阅读《论语》选读提示,了解孔子的生平及《论语》特点〔补充《史记;孔子世家》相关语段〕4、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第二课时1、导入:孔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2、朗读、阅读课文,疏通文句,整理文言知识,翻译难句3、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五那么材料的主旨,概括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第三课时目标:1、扣紧文本分析孔子的形象,学习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2、孔子形象的塑造方法重点:1、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几类人对孔子的不同态度难点:拓展探究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积累作文素材一、由孔子周游列国图片情境导入:风雨飘摇,苍茫……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响1、侧面点明孔子宣扬大道的决心←仪封人:崇敬2、不避嘲讽,积极入世←长沮:嘲讽桀溺:不屑3、不避讽劝,积极入世←接舆:婉劝4、批评隐士:不仕无义←丈人:不满5、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广为人知←晨门:不解〔明确衬托手法及孔子精神的伟大〕三、出示幻灯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所遇到的困难,加深学生对孔子精神理解〔选讲5、7那么〕1、孔子贫且贱。
及长,……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
3、孔子遂适卫,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
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
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4、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
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
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5、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高中语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论语》选读提示,了解孔子的生平及《论语》特点。
2. 诵读课文五则材料,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
3.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学法指导】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自主学案中的字、句整理落实到学案上自我检查。
3.体会动作、语言、行为描写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对比分析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人物形象。
通解全文,了解孔子仁德信念,领会孔子勇于担当道义的精神、执着精神。
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案』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历史著作。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乐》《》。
2.积累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僭越()巨擘()整饬()端倪()木铎()长沮()戛然而止()桀溺()执舆()怃然()荷蓧()耦耰()辍学()箪食壶浆()靡费()莅临()缜密()繁文缛节()五谷:稻黍稷麦菽()()3. 读《仪封人请见孔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解释词语:仪封()人请见()君子之()至于()斯也从者见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夫执舆者为()谁?是鲁孔丘与()问于()桀溺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耰()而不辍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丘不与()易()也翻译重点句子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高中语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课前部分设计审核公一中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熟读文选,背诵第2、3、4则;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通译文选,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领悟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思想主张,加强个人道德修养;4、掌握文选中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及其他描写方法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重点】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思想主张,及这一主张的时代意义。
【难点】在突破文言障碍的基础上理解孔子思想。
【自主学习】一、回顾也新鲜游览过名人故居吗?看到过名人给名人的题字、题联、题诗吗?现在让我们来预当一把名家,回顾之前所学,以孔子及《论语》相关文学常识.............为内容,给孔子故居题写一副对联..吧:二、要动笔墨才读书我第一遍读文选的时候,有的地方,比如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等等,就不太理解,所以就得划下来啦,再读,再读!这样的地方你肯定也会有的。
不要让我们的思索像从天空飞过却不被记得的鸟儿一样,所以留下痕迹吧!①不参考任何资料初读文选,将不懂之处在书上作下标记....。
②虽是初读,文选中的孔子..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用两三个短语.....来概括一下: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结合注释,精读课文。
在书上标出重点文言词句........,并翻译..课文。
在下面空白处记下仍然不懂......的地方。
2、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面就让我们尝试将文选中出现的人物分类....,而且,你得告诉我你分类的原则.....。
3、分好类之后,下面让我们来站队..吧!假如生活在春秋时期....,你会站在孔子这一队.....吗?为什么...呢?生活在时下的你....又会站在孔子这一队吗?为什么...呢?①古时(资料导航)春秋时期,周朝的社会秩序已出现危机。
各诸侯开始不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且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加剧,强国吞并弱国领土,周天子最后像木偶一样被强势的诸侯任意摆布。
同样,随着各诸侯国内部的一些大夫的势力的增强,这些人也轮番地威胁着诸侯的权力。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生版导学案)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参考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及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预习案【知识链接】1、儒家思想及其《论语》: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3、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我的疑问】探究案第一课时(学习要点:组内讨论,大胆质疑,勇于探究)一、分小组反复诵读,注意个别字的读音。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三.学习方法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还原情境,披文探义。
3.多方考证,“文”“质”并重。
预习案
同学们,只要你认真通读课文,结合注释就能完成下列内容!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长沮()桀溺()耦而耕()怃然()
耰()辍()荷蓧()食之()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君子:
无道:耦而耕:
津:易:
怃然:谏:
趋:荷:
食:
3、掌握下列通假字。
桀溺: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而谁以易之:植其杖而芸: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编写:乔艳芳【学习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孔子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精髓,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重点:学习选文1选文2选文3.预习案1.填空:孔子(公元前到公元前)字名,末期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体历史著作。
2.请同学们下列给划线字注音:长沮()桀溺()耦而耕()怃然()耰()辍()荷蓧()食之()3.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翻译选文1选文2选文3.探究案1.借仪封之口,反映出孔子的什么精神?2.子路问的“津”和长沮说的“津”一样吗?3.“辟人之士”、“辟世之士”分别指谁?4.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5.孔子为何“怃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6.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7.接舆为何“趋而辟之”?训练案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习题,见课本选文2(长沮、桀溺耦而耕)。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长沮、桀溺耦而耕耦:两人并耕B.夫执舆者为谁舆:车C.夫子怃然曰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D.吾非斯人之徒与斯:那么2.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长沮、桀溺耦而耕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耰而不辍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4.下列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沮在确认“执舆者”是孔丘之后,没有直接回答子路的问话,而是说“是知津矣”,这种“答非所问”的话,其实是一种嘲讽,是对孔子选择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
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编写人:周菊审批人:班组姓名编写时间:2014年12月04日【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敲方法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2、了解孔子及《论语》内容,学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可贵人生态度和伟大精神,探究孔子积极入世精神的深远影响。
【诱思一·文本探究】1、孔子跟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一类的人物有什么不同孔子:\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2、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担当,在选文中有多处表现,试选择一、两处进行简要说明。
3、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我们现实认识有很多启示,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诱思二·重点字词揣摩】1、仪封人请见.:2、子路问津.:3、而.谁以易.之:4、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以杖荷.5、孔子下.:6、遇丈人..蓧:7、植其杖而芸.:8、止.子路宿:9、不仕.无义:10、奚.自:1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12、且而与其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文。
1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
1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译文。
15、是知其不可而为者与译文。
【补充材料】一、孔子小故事一:误会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二、孔子的小故事二:颜回输冠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1.doc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來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瓦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 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 的持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自主预习区文题解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 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來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篠丈人等。
这句话反映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
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可敬佩的。
目标锁定1.掌握“见”“易”“而”等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
2.学习选文运用对比和衬托来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
3.把握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①木铎(duo)②桀溺(ni)③长沮(jd)④执舆(yd)⑤荷篠(hQ diao)⑥见其二子(xian)⑦忧然(wu)⑧殆(ddi)⑨八侑(yi) ⑩黍(shu)⑪耦而耕(6u) ⑫擾而不辍(you chud)2.通假举要%1长沮、桀溺耦而耕:“桀”通“杰”,形容高大%1是鲁孔丘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1且而与其从辟人Z士也,岂若从辟世Z士哉:“而”通“尔”,你;“辟”通“避”,躲避%1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1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回去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1仪封人请见:镇守边界的官%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担忧%1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发布政令时,常摇动木铎来召集百姓。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doc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孔子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精髓,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学习重点】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精彩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导学案2021.02.28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2021.02.28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2021.02.28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基本建设:杨素文2021.02.22一、给下面的生字注音怃(wǔ)然木铎(duó)何患于居丧(sàng)短乌桓(jù)桀(jié)溺(nì)谓舆(yú)潜心(chuò)乎(dài)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君子之至于斯也品德高尚的人这个地方...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诸位...3、昏庸残暴,没德政..4、孔子过之路经.5、夫谓舆者为谁就是.6、谁以易之与改变..7、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8、无非斯人之徒类.9、楚狂接舆个而过孔子路过.10、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11、趋而辟之快步走.12、往者不容谏,来者岂可冲挽救;填补、发生改变..13、突遇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称谓..三、掌控以下通假字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桀溺:“桀”通“杰”.就是鲁孔丘与“与”通在“欤”.而谁以易之:“而”通在“尔”.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植其杖而芸:“芸”通在“耘”.趋而辟之“建为”通在“躲避”.并使子路反见之:“反”通在“抵”.四、注意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翻译时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1、吾未尝不得见也。
双重否定句,可以译成肯定句子...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反问句(表否定)倒装句..3、岂若从独守之士哉?岂若??哉(那里比得上??呢)紧固反问句...式4、何德之衰?何??(多么??啊)感叹式疑问句倒装句.5、孰为夫子?反问句(表否定).6、如之何其废为之?反问句(表中驳斥)紧固句式“如之何”(怎么)...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判断句??,就是??啊。
..8、奚自?倒装句.9、鸟兽不可与同群不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10、子路从而后,(子路)(Q1518A句主语省略主语)突遇丈人,(丈人)(Q1518A 句....宾语省略主语)以杖荷。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教学目标:一、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二、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三、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重要文言词句的落实翻译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一、根据预习,课前自主完成以下预习检测题1.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子路从而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边止子路宿止:使……留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给……吃饲见其二子焉见:使……拜见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使……保持纯洁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是鲁孔丘与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植其杖而芸使子路反见之3、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子路行以之告子鸟兽不可与之同群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子路至,丈人则行矣4、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字词句你不理解,请列在下面;二、课堂解疑:1、仪封人请见引见吾未尝不得见也拜见从者见之引见子见夫子乎看见见其二子焉介绍,引见使子路反见之拜见2、是鲁孔丘与判断词是知津矣这个人是鲁孔丘之徒与判断词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判断词3、重要句式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固定句式吾非斯人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固定句式晨门曰:“奚自”4、文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列举长沮、桀溺耦而耕修饰关系而谁以易之通“尔”你耰而不辍承接关系歌而过孔子修饰关系已而,已而……殆而语气词趋而辟之修饰关系子路从而后转折关系植其杖而芸承接关系子路拱而立修饰关系杀鸡为黍而食之承接关系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转折关系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转折关系三、诵读巩固四、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字;吾见相如必辱之看见项伯即如见沛公会见亮见权于柴桑拜见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使往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墨子推荐,介绍,可以引申为引见;北邀当国者相见会晤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图穷而匕首见出现军无见粮项羽本纪现成的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殆”字;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疑惑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危险也有解释为“迷惑”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接近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乃今用之,可乎近,接近,几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3、解释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长沮、桀溺耦而耕修饰关系而谁以易之通“尔”你耰而不辍承接关系歌而过孔子修饰关系已而,已而……殆而语气词趋而辟之修饰关系子路从而后转折关系植其杖而芸承接关系子路拱而立修饰关系杀鸡为黍而食之承接关系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转折关系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转折关系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是”字;觉今是而昨非对,正确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认为正确,肯定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是鲁孔丘之徒与判断词是知津矣这个人5、翻译下列句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拓展延伸“而”的用法归类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因人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而谁以易之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二、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一、复习巩固默写下列语句1、鸟兽不可与同群, 天下有道, ;2、凤兮,凤兮,来着犹可追;3、, ;孰为夫子4、君子之仕也, ; ,已知之矣;二、课堂解疑:1、原文中出现了仪封人、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晨门等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完全相同吗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一样吗这些人都是一些非同寻常的人,或者说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也担忧这个时代,对社会有深刻的理解,知道无法改变社会,所以选择避世;这些人不完全相同,他们对孔子赞美,尊重,劝说,讥讽,否定,批评,不愿与之交流,理解、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以说他们理解孔子,同情孔子,同时也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表达了深深的遗憾、惋惜;接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把孔子比作凤,表达了自己的孔子的理解和肯定;又“何德之衰”“已而已而”,表达了对孔子做法的批评和遗憾,写出了接舆对当时社会的极端失望;长沮、桀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他们对社会形势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同时委婉地劝告孔子放弃无谓的努力;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表明了丈人对孔子不干实事,尽做那些无法做到的事而厌恶,同时也含蓄地劝戒孔子停止自己无谓的奔走;仪封人,晨门:孔子的知己;2、这几则文字围绕“知其不可而为之”编撰在一起,短文怎样体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于担当的精神,请摘录有关语句来回答;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明知接舆不会与自己一道入世济时,但是他充满幻想,多么希望得到接舆的理解和认可;“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可以想象孔子在碰壁之后多么的无奈和孤独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悲苦的内心世界,也是孔子大智慧的集中表现;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必须积极入世,以道易之,要团结更多的人,争取更多的人;孔子明白自己的形势,所以一个“怃然”写尽了他内心的苍凉;使子路反见之:“荷蓧者”本身是一个懂得“礼”的人,他“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对于社会上这样的贤人,孔子是十分尊重和景仰的,他使子路反见之,目的也想博得丈人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3、孔子与那些隐士有什么不同这两类人物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但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4、列举中国历史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事例,相互交流;三、写作训练: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即使生不逢时,也是可以努力有所作为的,不能只求明哲保身;孔子的这种思想后来成了历代儒家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管世界变得怎样,总认为人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管结果怎样,我活着就要实现我的理想:我心系天下,我要为万民造福; 隐士就像生活中的那些智者,而孔子就是生活中的那些仁者;一代圣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但是他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一、根据预习,课前自主完成以下预习检测题1.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子路从而后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欲洁其身,而乱大伦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是鲁孔丘与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植其杖而芸使子路反见之3、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子路行以告鸟兽不可与同群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至,则行矣4、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字词句你不理解,请列在下面;二、课堂解疑三、诵读巩固四、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字;吾见相如必辱之看见项伯即如见沛公会见亮见权于柴桑拜见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使往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墨子推荐,介绍,可以引申为引见;北邀当国者相见会晤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图穷而匕首见出现军无见粮项羽本纪现成的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殆”字;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疑惑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危险也有解释为“迷惑”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接近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乃今用之,可乎近,接近,几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3、解释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长沮、桀溺耦而耕修饰关系而谁以易之通“尔”你耰而不辍承接关系歌而过孔子修饰关系已而,已而……殆而语气词趋而辟之修饰关系子路从而后转折关系植其杖而芸承接关系子路拱而立修饰关系杀鸡为黍而食之承接关系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转折关系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转折关系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是”字;觉今是而昨非对,正确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认为正确,肯定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是鲁孔丘之徒与判断词是知津矣这个人5、翻译下列句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拓展延伸“而”的用法归类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因人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而谁以易之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第二三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一、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二、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一、复习巩固:默写句子1、鸟兽不可与同群, 天下有道, ;2、凤兮,凤兮,来者犹可追;3、, ;孰为夫子4、君子之仕也, ; ,已知之矣;二、课堂解疑:1、原文中出现了仪封人、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晨门等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完全相同吗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一样吗2、这几则文字围绕“知其不可而为之”编撰在一起,短文怎样体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于担当的精神,请摘录有关语句来回答;3、孔子与那些隐士有什么不同4、列举中国历史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事例,相互交流;三、写作训练: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即使生不逢时,也是可以努力有所作为的,不能只求明哲保身;孔子的这种思想后来成了历代儒家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管世界变得怎样,总认为人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管结果怎样,我活着就要实现我的理想:我心系天下,我要为万民造福; 隐士就像生活中的那些智者,而孔子就是生活中的那些仁者;一代圣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但是他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的人格魅力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在评价孔子问题上,我们也面临同样问题;多少年来,对孔子的介绍和认识,基本都定位于孔子的成就和地位上——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无形之中,就在肯定孔子的价值的同时,把他神化、圣化了,使人觉得他高不可攀;而记载孔子历史的一些着作,如左转、史记、孔子家语又以其“高深”而为多数人所排斥,于是,不认识、不了解孔子,便使我们在崇尚孔子从而崇拜孔子的同时,更把他推到一个遥不可及的地位;其实,从现有的记载特别是最为可信的论语来看,孔子并不是如此神乎其神,圣乎其圣,他也是一个平常人,尤其是从根本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失败者;孔子自然以其学生、学说、学派影响后世,名扬中外,但这些都不是孔子真正伟大之处,孔子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为人处世的普通化和普遍化,而更能感召后人的,是他对责任的履行和对道义的践行;这里不想对孔子作太多的溢美,不想作太多地发挥,只想实事求是的根据论语的内容对孔子作一介绍、作一梳理,以便于大家更好的认识孔子;我们来到世上,就不得不面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无论它是美的,还是丑的;但我们每个人心中,又都有一个理想的社会或一种理想的生活;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于是,乐观者歌颂自己的理想,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悲观者抱怨现实的不公,厌世、避世甚至弃世,如经常见诸报端的名牌大学学生自杀事件;比较清醒的则高举理想的旗帜,对丑恶、黑暗现象加以鞭挞,以期杜绝腐恶,迎来光明,这种人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国家的脊梁;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其它类型,比如随波逐流,为生存而生存,既谈不上什么对理想的追求,也谈不上什么对现实的不满,过一天算一天,麻木地活着……孔子属于比较清醒的这一类人;孔子理想的社会——“三代”那么,孔子理想的社会是怎样的呢说到这里,有一个插曲:我不知道辞海的最新版本是怎样介绍“儒”的,但在1977年版上是这样解释的:“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专为奴隶主贵族相礼的一些知识分子;孔丘开始也从事这类的职业,后来招收学生讲学,宣扬复古倒退的思想,逐渐形成一个学派,是为儒家;”这里所说的“复古倒退”,可能正是根据孔子的这种社会理想而言的;在孔子看来,“三代”是体现其政治理想的至高境界,“三代”以降,则道德沦丧,民无宁日;因此,在述及政治理想时,他总念念不忘;那么,“三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这点,在论语中多有表述: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篇第八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篇第八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篇第十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篇第八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篇第三…………从孔子的讲述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些时代的特点:顺乎自然,效法自然;天下乃万民之天下,非一人之所有;物质生活贫困,但精神生活丰富——至少,有信仰、有寄托;统治者修己正身,选贤荐能,万民归心;有相当完备的规章制度……那么,“三代”果真如此完美无缺吗并非如此;至少,那些时代的暴君是我们都听说过的:夏代后期,国力日趋衰弱,到夏桀时,已是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淫逸,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竹书纪年,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商纣王,是筷子的发明者,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应该说他是一位有成就的君王,但他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据史记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导致民怨四起;武王伐纣时士兵倒戈,纣王也自焚而死;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以“烽火戏诸侯”来搏取褒姒一笑;幽王为了讨好褒姒,竟将原来的皇后申侯女及太子宜臼废了,以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后申侯乃联合西北之犬戎及缯、吕等国,进兵镐京;幽王烽火征兵,兵莫至,镐京陷,犬戎兵杀幽王于骊山……辩证的分析,“三代”也自有其缺点;只是在历史的沉淀特别是在人们传称过程中,对大是大非进行了“放大”:美的更见其美,丑的更见其丑;这样,人们在读史时,对美的事物就会因敬仰而发扬光大,对丑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并保持警戒;可见,称颂“三代”,仅是孔子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方式而已,他并不是真要退回到“三代”去,而是要借“三代”为社会风气的净化提供一个参照,从而对现实进行批判,进行改造,以避免各种腐恶现象再在社会上滋生,使生活回归到自然、平和、民主、幸福的理想状态去;透过他对“三代”的种种追述和缅怀,我们看到的是负有使命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进行改造的愿望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开明知识分子在改变现实的艰难历程中自励自勉的一种寄托和安慰;那种所谓“复古倒退”的说法,仅仅是“欲加之罪”而进行的一种歪曲而已;孔子理想的人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一生关注政治,一生在宣传布道,一生汲汲于做官;那么,孔子是否真的想从事政治从论语中,我们可找到孔子表述自己理想的内容: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第五这一章,是孔子理想的具体化;“老者安之”就是使长者过上幸福的生活,再具体点,就是社会环境安定,家庭经济宽裕,子孙孝敬,事业有成,没有过多的忧心之事;“朋友信之”就是以自己的德行、学识、才干赢得朋友的信任,于事可商量,相处不设防;“少者怀之”就是心存慈爱而不失尊严,既是年轻人事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朋友……这,就是孔子的理想;可以看出,跟做官无关;类似的记载还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先进篇第十一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义道德,儒家思想的精髓的积极用世;因此,作为一个儒学思想的奉行者,必然的具备了“修治齐平”的抱负——这个特点,无论从本章,还是从孔子和弟子的答问中都能看出;有意思的是,作为儒学的缔造者,孔子一生对做官情有独钟,他本应赞同前三个人的看法,至少,应对他认为合理的地方持肯定态度,但他最终赞同的却是曾皙的观点,这到底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编写人:周菊审批人:
班组姓名编写时间:2014年12月04日【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敲方法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了解孔子及《论语》内容,学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可贵人生态度和伟大精神,探究孔子积极入世精神的深远影响。
【诱思一·文本探究】
1、孔子跟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一类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孔子:
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
2、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担当,在选文中有多处表现,试选择一、两处进行简要说明。
3、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我们现实认识有很多启示,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诱思二·重点字词揣摩】
1、仪封人请见.:
2、子路问津.:
3、而.谁以易.之:
4、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5、孔子下.:
6、遇丈人
..,以杖荷.蓧:
7、植其杖而芸.: 8、止.子路宿:
9、不仕.无义: 10、奚.自:
1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12、且而与其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文。
1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
1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译文。
15、是知其不可而为者与?
译文。
【补充材料】
一、孔子小故事一:误会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二、孔子的小故事二:颜回输冠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
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
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
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
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
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
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
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
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
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
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
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
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
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三、孔子小故事三: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回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
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
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回曰:是认真的‚真‛字。
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
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
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
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
颜回不懂啊,问曰:‚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