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经济{1.国际分工//2.世界市场}(1).国际分工1.自然条件: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2.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为国际分工的基础}(2).世界市场形成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与通信业4.世界货币的出现}(二)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1.生产力遭极大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
一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度瓦解。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显著变化。
1.引起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2.美英法等国家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3.国际经济秩序遭严重破坏(三)二战后的世纪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与分配制度的变化3.社会阶层与阶层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纪经济发展新阶段(一)经济全球化:(def)通过国贸,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人员流动,各地经济成为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科技革命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现实可能。
2.全球的市场化改革为其创造了体制条件3.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是其载体与主要推动力量(三)经济全球化的变现1.贸易全球化:商品与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2.金融全球化: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政策等方面交往协调竞争是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开放,金融体系日趋融合,交易日趋自由的过程。
3.生产与投资全球化: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在全球建立分支机构,突破国家的限制,建立以价值增值为基础的跨过生产与投资的过程。
4.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战前垂直战后水平。
(四)经化对世经的影响1.通过贸易与投资获取现实利益2.其占据的国际经济主导地位为其对外扩张带来广阔空间3.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 4.有助于引进人才对发达消极:1.加大了金融风险 2.出现产业空心化和制造业职位的流失。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一、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3.消费的替代品和互补品4.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5.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6.汇率和汇率制度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职能和作用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和贸易自由化2.配额的效果和操作方式3.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出口补贴和国际补贴政策的影响5.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的经济福利效果比较三、国际货币体系1.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和优劣势2.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3.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力4.汇率政策和汇率管理工具5.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四、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和原因2.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区别和特点3.跨国公司(MNCs)的发展和作用4.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5.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五、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效果3.创新和技术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跨国公司和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5.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六、国际贸易与发展经济学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3.资源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4.贫穷陷阱的原因和克服方式5.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对发展经济的影响以上是一些国际经济学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此外,国际经济学还涉及到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内容,建议你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进行深入了解。
祝你取得好成绩!。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国际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微观部分又称为国际贸易部分(包括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属于实物层面的研究;宏观部分又称为国际金融部分,属于货币层面的研究。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小题)●对财富的看法,他们把金银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观点:由于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从而使财富增加。
因此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是一种保护贸易的观点●局限性:金银货币财富观,亚当·斯密提出物质财富观。
贸易保护主义绝对优势理论(计算题)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各国在生产技术进而产品成本上存在着绝对差异。
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即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低(即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相互交换,其结果将使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益。
政策主张: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贸易。
例:•分析贸易的可能性和贸易的基础本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外国生产布有绝对优势。
•如果交换条件是6W=6C,计算本国与外国各获利多少?本国1小时生产6W交换到6C 。
不进行贸易,6W=4C,所以贸易得益是2C。
外国用6 / 5小时生产6 C,交换到6W,如果不进行贸易,6C = 6 / 5W,所以多得到6- 6 / 5W。
•分析互惠贸易的交换范围多少?互惠贸易的范围:应该是两国没有贸易时产品的国内交换价格。
本国:6W=4C 即:1W=2 / 3C外国:1W = 5C比较优势理论(计算题)李嘉图认为,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即使一国由于技术原因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另一国都处于劣势(即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这两种商品生产的劣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它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利。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第⼀章古典贸易理论第⼀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1、代表⼈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祖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2、按照绝对优势进⾏国际分⼯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产出⽔平;②提⾼消费⽔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1)如果⼀国⽣产某⼀商品的单位成本⽐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产中具有绝对优势;(2)各国应专业化⽣产并出⼝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节⽐较优势理论:亦称⽐较成本理论、⽐较利益理论1、代表⼈物及作品:(英)⼤卫?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2、按照⽐较优势进⾏国际分⼯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产出⽔平;②提⾼消费⽔平;③节约劳动时间3、理论容概括:(核⼼:两优取重,两劣取轻)(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产技术的相对差别(⽽⾮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产并出⼝本国有⽐较优势的商品,进⼝具有⽐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1、代表⼈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2、国际交换⽐例:国际交换⽐例以贸易前两国国的交换⽐例为限;国际交换⽐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
(课件)练习: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B. 递减C. 先递增后递减D. 不变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B. 嘉图C. 赫克歇尔D.⾥昂惕夫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B. ⽐较优势理论C. 要素禀赋论D. 规模经济理论E. 相互需求理论4、古典⾃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B. 技术⽔平相同C. 市场完全竞争D. 消费者偏好相同E.规模收益不变第⼆章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称要素丰裕度,⼀国所拥有的两种⽣产要素的相对⽐例。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的全部内容。
NO。
1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核心:金银财富论贸易保护主义零和博弈二、古典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二)比较利益理论-大卫。
李嘉图(三)相互需求论-穆勒和马歇尔(四)机会成本论-哈勃勒(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2)用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一)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1、揭示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部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批判重商主义。
3、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1、绝对利益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2、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3、根据该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与实际不符。
国际经济学资料
一、绝对优势1. 生产和贸易模式根据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或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怎样确定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产品j 的劳动生产率可用⎪⎪⎭⎫ ⎝⎛L Q j 来表示,其中Q j 是产量,L 是劳动投入。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单位产品j 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j Lj Q L a =表示。
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假设两个国家 “中国”和“美国”。
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
由于生产技术的不同,同样的劳动人数,可能的产出是不同的。
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大米,假设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只能生产80吨。
如果两国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小麦,假设中国能生产50吨,而美国能生产100吨。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如下:表1-1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1)大 米(吨) 小 麦(吨) 中国100 50 美国80 100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中国每人每年可以生产1吨大米,而美国每人每年只生产0.8吨,中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美国每人每年可以生产1吨小麦,而中国每人每年只能生产0.5吨,美国具有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
表2-2列出了中美两国在大米和小麦生产中的劳动生产率。
表1大米(人均产量) 小麦(人均产量) 中国1.00.5美国 0.8 1.0j Q 是产量,L 是劳动投入;其中j =大米、小麦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说,每吨大米在中国只要1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在美国则要1.25个单位。
相反,每吨小麦在中国需要2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在美国只要1个。
《国际经济学》复习材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2.绝对优势:a x ,b x ,a y,b y 均为正的常数,a x ,b x 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劳动生产率;a y,b y 分别表示A、B两国的Y部门劳动生产率;如果a x >b x ,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b y > a y ,则称B国在Y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各自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同时获取贸易利益。
3.比较优势:a x ,b x ,a y,b y 均为正的常数,a x ,b x 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劳动生产率;a y,b y 分别表示A、B两国的Y部门劳动生产率;,如果a x / a y > b x/ b y ,则称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理,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两国各自分工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同时获取贸易利益。
4.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5.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的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6.最佳关税:指大国征收关税时,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最大化时的关税水平。
7.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8.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贸易的系统记录。
9.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10.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二、选择1.两国没有贸易的主要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型2.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大国3.根据上一题,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福利政策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小国4.哪一些因素能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1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2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3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4行业的地理位置○5相应的制度因素5.使得贸易条件恶化的贸易政策是:出口补贴6.出口补贴对经济的影响:A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B损害国内消费者利益C有利于本国出口生产者D有利于国外消费者E导致本国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BCDE)A配额对进口的限制更直接,更严厉B配额同样会引起国内市场价格上涨C配额更受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欢迎D关税更有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渗透E公开拍卖可能是分配进口配额的最好办法8. 世界经济发展路径:封闭经济——自由贸易——贸易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9. 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依据:A中心外围论B二元经济结构10. .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的特点:A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B劳动力比较便宜,因而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C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原材料或自然资源进口才能生产制成品11.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的特点:A国内市场比较大B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应C经济发展处于“二元经济”时期12 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13.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A非歧视原则B贸易自由化原则C可预见性原则D促进公平竞争原则E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的原则14.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A监督执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协定B组织国际贸易谈判,并提供成员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场所C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D指导各成员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E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帮助和培训F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15. 国际生产综合论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分析的有机结合16. 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A周期性原因B结构性原因C价格性原因D收入性原因17. 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A周期性不平衡B结构性不平衡C价格行不平衡D收入性不平衡18.外汇的特点:国际性、可偿性、可兑换性19.外汇市场的功能:国际清算功能、套期保值功能、投机功能20.特点形式减少或取消彼此间贸易壁垒共同的对外贸易壁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由中心机构决定共同的货币、财政政策自由贸易区有无无无无关税同盟有有无无无共同市场有有有无无经济联盟有有有有无完全经济一体化有有有有有三、判断1.机会成本不变的方式是完全专业化生产。
国际经济学复习
绪论一、国际贸易的几个基本统计指标1、单独关税区,是指一个与其他领土之间的大部分贸易保持单独关税税率或其他单独贸易法规的领土。
单独关税区是一个地理概念。
2、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地区)或集团在一国(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他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地区)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或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常用指标为对外贸易伙伴排名。
3、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地区)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4、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又称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就一国(地区)对外贸易而言,可表示该国一单位进口商品与其所需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数量的比率。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1、重商主义(重出口限入口)——专业化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理论(H —O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相结合形成标准模型)2、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为代表)3、新贸易理论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关系:⑴二者解释对象不同(前者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理论基础不同(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⑵二者不仅不是相互替代,而且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不涉及货币因素。
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二、主要分析工具㈠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1.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1. 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绝对优势理论:某个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擅长生产某一种产品,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而不是尝试生产其他产品。
相对优势理论:即便某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也应该在生产和出口那些相对优势更明显的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使得贸易变得更加公平,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贸易政策:贸易自由主义:强调国际贸易应该是自由的、无干预的。
保护主义:强调国家应该采取政策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侵害。
例如:通过征收关税和配额等方式。
2. 汇率制度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兑换比例。
即使同一个国家的不同货币之间也存在汇率。
浮动汇率制度:允许汇率自由浮动,随市场供求关系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往往只采取最基本的干预,不干预汇率的绝大多数波动。
固定汇率制度:央行通过买卖外汇来保持本国货币和其他货币的汇率稳定。
这通常需要央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以便在必要时出售或购买货币。
货币联盟:一些国家同意通过固定或半固定汇率来绑定它们的货币。
例如欧元区。
3. 资本流动直接投资:投资者购买或者在国外建造实体物品,例如工厂和办事机构等。
这种投资通常是长期的,并且投资者可以控制所属企业的管理。
投资组合: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证券或者通过其他投资计划来获得与国外市场有关的资产。
国际债务:政府和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
国际债务是指跨越国界的借款。
4. 国际金融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波动性,投资者可能会在外汇市场上承受许多的风险。
例如外国的投资回报可能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金融危机:当某国金融机构或市场出现问题,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财政:各种国际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提供对国家的财政支持。
这些组织通常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短期内资产市场的均衡:AA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货币需求:Ms/P=L(R,Y)外汇市场均衡时,利率平价条件成立:R=R*+(Ee-E)/E=R*-1+Ee/E。
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同时均衡时产出和汇率的关系:Ms/P=L(R*-1+Ee/E,Y)本国产出增加(Y增加)后,本国货币实际需求增加,引起本币利率增加(本国货币市场的作用)。
本币利率增加后,外汇市场上外币兑换本币的需求增加,导致本币升值(E减少)。
因此,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均衡时,Y增加时,E减少。
1、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斯一萨定理认为。
关税并不会改变贸易条件,其结果是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那么,商品国内相对价格的上涨(甚至不管这种上深究竟是起因于关税的升降还是其它一些原因)一定会提高该商品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23、麦之勒悖论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洛德麦之勒提出并证明了关税和出口补贴对一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有相反影响的可能性,被称为麦之勒悖论。
3、跨时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它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商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6、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5、费雪效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一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上升。
同样,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会最终导致利率水平下降9、直接标价用本国货币来衡量外国货币的价格(如1美元=8人民币),在该标价法下, 汇率数额的增加表示外国货币升值, 本国货币贬值。
7、套利在一个货币中心低价购买外汇,然后在另一个货币中心高价卖出,谋取利润的手段10、—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样货物在不同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整理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P26-28,作图并简要说明贸易利益的衡量与贸易利益的分解;1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由图可知,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1比开放前高U2,Pw与P差距越大,U2越偏上,贸易利益越大;2分解:P28-30,简要说明两国之间没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效益不变;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简要说明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生产技术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消费者偏好不同;规模经济导致国际分工的完全专业化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1基本概念:P32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强调王室成员和国库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强调取消进口鼓励出口;2P35绝对优势假说: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若a<b,或1/a>1/b,则说明A国对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a是A国的X产品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即价格;b是B国的(3)P35比较优势假说: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若a/a<b/b,则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B国相对于A国在Y部门具有比较优势2、P39-40作图并说明机会成本不变下的国际贸易导致的两国分工状况,以及两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和过剩需求曲线;由于机会成本不变,所以Y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的生产部门,X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在图中,对应的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则在C1点,这时X的过剩供给为负,相对价格p1越低,x的消费与生产差额就越大,因此x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A国相对价格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x的过剩供给为正;同理可推出x的过剩需求曲线;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基本概念:P49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P54 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画图说明:图在课本53页P55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商品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2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P58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P60悲惨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P62列昂惕夫之谜:他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中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恰恰相反; 2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产生的原因:由于劳动者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他国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P63要素密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生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则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就称为要素密集度逆转P64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某一产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的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2、P56简要说明国际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推理过程;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基本概念:p70特定要素:指一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流动要素: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第五章:1、p76作图并简要说明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答: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2、p78作图并简要说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制成品贸易发展变化的解释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如图所示,在初始时刻t0.新产品刚有创新国少数先进国家研制开发出来,因为技术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小,消费仅限于国内市场;到了t1时刻,开始由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进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国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能够在国内进行生产,于是进口开始下降;到了某一阶段后,由于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扩大,创新国的产品也开始少量进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到了t2时刻,产品达到了标准化,有技术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来自发达国家的第二代生产者开始大量生产和出口,原来创新国随后在t3时刻成为净进口国;最后当产品转变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t4时刻,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第六章1、p85简要说明为什么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国际分工与先行优势密切相关如图,假设随X部门累积产出的增加,b国的生产成本下降比a国更为显着,所以b 国的平均成本曲线位于a国之下;但a国生产要早于b国,当b国试图生产时,a国的生产水平已经很大了,累积水平达到了Q1,此时a国的平均生产成本要P1低于b 国刚开始生产时的平均成本C0,则虽然b国相对于a国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潜在优势,但由于a国进入较早,反而比b国更具有优势;开放后,这种竞争优势会确定两国的国际分工,最终a国生产X,b国生产Y;2、p85简要说明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大国与小国国际分工的特点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第七章1、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小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2、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大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3、p101-102如何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有效关税保护率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公式为: ERPj=V'j-Vj/Vj ERPj表示j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率,Vj表示征收关税前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V'j表示征收关税后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例: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现假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税,另外假设对其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进口关税;问该制成品有效保护率为多少解:Vj=1000-500=500 V'j=10001+30%-500=800 ERPj=V'j-Vj/Vj=800-500/500=60%. 4、p103-104作图并简要说明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下的社会福利的异同,并分析为什么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者更加偏好配额保护;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关税福利:a-a+b+c+d+c=-a+b 配额福利:a-a+b+c+d=-a+b+c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1异:关税通过价格达到保护,而配额则通过数量,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手段刚性更强;从管理角度看,配额比进口关税好,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来看,关税比进口配额好;同:进口配额与关税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是相同的,都能通过限制进口,从而有助于保护本国产业;2关税将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但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价格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厂商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所以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更倾向于采用配额措施;5、p105-106作图并简要说明出口补贴对本国的社会福利影响;6、p106倾销的类型和含义;1含义: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2类型:持续性倾销: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掠夺性倾销:指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第八章1、p116-118简要说明幼稚产业的含义与判定标准1含义: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2判定标准;A穆勒标准: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应该保护;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B:巴斯塔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它将来能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后才能确定;C:坎普标准: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就会给其他某些产业或社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着的外部规模经济,则仍有保护的必要;2、p118-119作图并简要说明关税保护与生产补贴各自的优劣;3、p119-120简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答:1奖励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2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这种国民收入水平的成倍增加效果又会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4、p124-125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简要分析发达国家夕阳产业受到保护的原理;答:1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为: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2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处于比较劣势,这些行业面对发展中国家国家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些行业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有较强的影响力,再加上这些行业的劳工组织比较完善,生存比较艰难;但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这所以这些行业往往能成功地促使政府采取较高程度的保护措施;第九章、p127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p128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p128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交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自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p129经济联盟: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p130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p130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2、p130-131作图并说明一国作为进口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及社会福利效应; SA:A国的供给曲线, DA:需求曲线;PB、PC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 PB> PC;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国而言,贸易转移效应=Q1Q2;而贸易创造效Q3Q1+Q2Q4 ;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d-a-c+e=b+d- e;其中a+b+c+d 为消费者剩余增加, a为生产者剩余减少,c+e为关税收入丧失;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负的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移的复利效应;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第十章1、P142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143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第十一章1、P169-170.作图并说明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入国、资本流出国福利的影响, 1总效用水平提高:如左图,不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水平为CB,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为CA,比CB高出了BA部分;2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如右图,MN 和nm曲线分别表示投资国和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之前,投资国利用O1Q的资本生产O1MTQ单位产量,受资国则用O2Q的资本生产Q2mUQ 的单位产量;资本流动之后,投资国的产量为O1MPS,受资国的产量为O2mPS,国际资本流动使两国净产量增加ΔPUT;说明资本流动通过提高资本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世界总水平产出;投资国国民收入增加了SPWQ,大于其产量损失SPTQ;受资国的收入也净增加了ΔPWU的面积;说明通过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世界总产量增加的同时,投资国和受资国也得以分享这一经福利增加;2、 P172-174.作图并说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流入国、劳动力流出国福利的影响,在图a中,在封闭的劳动力市场下,供求的均衡点为、均衡价格为、均衡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A、F、M,图b中各均衡点分别为A'、F';M',两国工资水平差异为FF',则乙国的劳动力流向甲国,引起甲国劳动力价格降至F点,供给减少到M1,需求增加到M2;图b中劳动力供给移到S''供给量减少到M'1,新均衡价格F'下供给量增加到M'2,劳动力移到的损失和利益如上表所示;由表可知,在乙国或移民移出国是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e;在甲国或移民移入国,劳动力的原供给方--甲国本土的工人受损,而雇主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b;整个世界净利益为b+e;第13章概念:P193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Pp207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及其含义;1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2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3价格性不平衡: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一般直观地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不一致;4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恶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比另一个国家高,那么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进一步。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变化。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生产和贸易的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5、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使两国在要素禀赋和技术方面完全相同,但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各国仍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来获得利益。
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关税可以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等多种类型。
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价格效应、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和财政收入效应等。
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往往比关税更加复杂和隐蔽。
3、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包括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贸易保护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如降低经济效率、引发贸易摩擦等。
三、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全)
一:简答题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答: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过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优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答: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还存在着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波—萨缪尔森定理。
前者说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后者的内容主要是解释收入变化的4试画出J曲线并说明其含义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要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
贬值后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也有惯性,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
5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答:当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的时候,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向外移动到A,贸易1出口也因此扩大,但是出口结构并没有改变,世界价格线在出口迅速扩大之后发生变化,从TW 移动到TE 1,斜率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即消费点由C 点下降到C 1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选择题1. 机会成本()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2·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会()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3.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下移动,那么随着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则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将会( )A.保持不变B·增加C.下降D. 无法确定4·在开放的条件下,贸易后一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A.相切B.相交C.不确定D.不相切二、辨析题1.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决定了单个厂商的均衡。
√。
对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衡状态即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而这就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来决定的。
2.贸易条件为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之比。
×。
一国的贸易条件等于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即一定量的出口商品所能够换得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三、简答题1. 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2.发生在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国际贸易,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3·两部门模型下,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原因?答案1·答:贸易条件说明一国一定量的出口能够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一定量的出口商品能够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所以出口国能够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而贸易条件恶化意味着一定量的出口商品只能够换回较少的进口商品,此时,进口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2.答:按照经济学的规范,小国通常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非价格的制定者(price maker),所以在与大国的贸易中,小国通常会接受大国国内的价格,所以,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1.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仅仅局限于劳动生产年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2.早期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贸易主张。
答: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由威廉·斯塔图,其贸易主张是“绝对贸易顺差”、“货币平衡”和“货币差额”。
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其贸易主张是“贸易差额”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前提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立即使用较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即使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行,各国产品的价格趋于均等化。
4.产业内贸易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产品之间只要存在差异,国际贸易就有可能发生。
5.开放经济条件下共同生产要素与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决定。
答: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上升,会使共同生产要素流出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会使产品价格提高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价格水平上升。
6.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表)增长类型国家类型小国大国进口替代福利水平上升,进口产品上升贸易条件好转,进口产品扩张,出口产品生产不确定,贸易量不确定,福利水平改善大于小国出口扩张贸易条件不变出口产品生产扩张,进口产品生产减少,贸易量增加,福利水平上升贸易条件恶化,出口产品的生产扩张,进口产品的生产不确定,贸易量不确定,福利水平的改善小于小国7.发生福利恶化型增长的条件。
答:【1】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必须是价格无弹性的;【2】是出口大国或大国的出口部门。
8.罗伯津斯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条件。
答:主要内容:认为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1、贯穿国际经济学的七大主题是: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2、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贸易总是能带来收益,即国与国之间互相销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通常总是对双方有利,这可能是国际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
3、GDP4、服务外包5、引力模型的基本关系为:经济体规模越大,贸易量越大;贸易双方的距离越远,贸易量越小。
6、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差不太大,但是相对各自的GDP而言,加拿大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7、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贸易伙伴不同。
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
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
用引力模型解释这种现象。
8、在过去几十年里,东亚国家增加了它们在世界GDP中的份额。
同样,不仅东亚国家整体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了,而且东亚国家内相互间的贸易也增加了。
应用引力模型解释这一现象。
9、预计以下因素在引力模型中对贸易量产生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变量预计符号距离-GDP +使用同种语言一国为内陆国使用同种货币两国正在交战同为某一自由贸易区成员10、A国和B国GDP均为4万亿美元,C国和D国的GDP均为1万亿美元。
下表给出了四国间的距离,之后是一张表示贸易量的空表,其中一个数值已经给出,以便计算出常数A的值。
请完成其他数值的计算。
国家间相对距离A B C DA ×100 1000 100B 100 ×1000 200C 1000 1000 ×1000D 100 200 1000 ×出口量(单位:万亿美元)A B C DA× 1.6B ×C ×D ×11、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进行贸易的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
第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能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选择部分1、甲国⽣产⼀单位酒需40个劳动⼒,⽣产⼀单位布需30个劳动⼒,⼄国⽣产⼀单位酒需20个劳动⼒,⽣产⼀单位布需10个劳动⼒,则根据⽐较优势理论( A )A.甲国专业⽣产酒,⼄国专业⽣产布B.甲国专业⽣产酒和布C.甲国专业⽣产布,⼄国专业⽣产酒D.⼄国专业⽣产酒和布★考核知识点:相对技术差异论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即使⼀国处于绝对技术优势地位,另⼀国处于绝对技术劣势地位,只要存在价格差或机会成本的差别,就存在国际分⼯和贸易的基础和动⼒。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2、假设⼀国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2,边际进⼝倾向为0.1,且最初该国的国际收⽀处于平衡状态,该国出⼝增加100万美元将使国际收⽀出现( C )万美元的顺差。
A.100B.33.3C.66.7D.50★考核知识点:国际收⽀调整的乘数论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若出⼝增加ΔX,会引起贸易差额扩⼤。
但由于出⼝增加在乘数作⽤下会引起收⼊提⾼,进⽽使得进⼝增加,所以出⼝扩⼤引起的贸易差额的扩⼤被收⼊增加所引起的进⼝增加部分地抵消,导致贸易差额的扩⼤⼩于出⼝的增加,但是出⼝增加确实由于乘数作⽤导致了国民收⼊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扩⼤,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乘数中s与m的⼤⼩。
ΔX-m/(s+m)* ΔX=66.73、如果⼀国进⼝竞争部门和出⼝部门各有⼀种特定要素,⽽劳动⼒是共同要素,则进⼝关税⼀定会( A )A.提⾼进⼝竞争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B.提⾼出⼝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C.降低两部门共同要素劳动⼒的实际收⼊D.同时提⾼进⼝竞争部门和出⼝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考核知识点:特定要素模型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国际贸易会导致出⼝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上升,进⼝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下降,可⾃由流动的共同要素实际收⼊变动不确定,取决于其消费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名词
相对价格: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贸易利益的分解: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国际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西方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和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时,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价值或数量。
贸易条件:是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相比较而言,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为恶化。
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以下三个:第一,生产达到均衡;第二,消费达到均衡;第三,市场出清。
在开放条件下,第一,生产达到均衡;第二,消费达到均衡;第三,贸易平衡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国际贸易的起因:1、生产技术差异 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 3、需求方面的差异 4、规模收益递增 5、不完全竞争情况
H-O定理:假定一国将出口本国相对充足和便利的要素密集的产品,进口本国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将导致国家间同类型要素的相对价格差异缩小,趋向一个共同水平。
里昂惕夫之谜(悖论):经验数据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比出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高,与H—0贸易模型相背离。
后者指出资本密集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其解释为1、(忽视了)人力资本2、(忽视了)自然资源3、要素密集度逆转 4、需求逆转
规模报酬递增:产出增长的比例大于投入或生产要素增长比例的生产条件。
即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增加则多于一倍。
雷布津斯理论: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导致该要素密集度高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减少其他产品的产出。
其结论是:生产进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增加出口商品的供给,从而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
关于这一点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在增加出口的同时,更要关注可能对贸易条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做到趋利避害。
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用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有效保护: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受保护的情况,保护程度须以国内生产附加值的提高衡量.
有效保护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最优关税: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减去贸易量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得的净效应最大化的关税税率。
斯托帕尔-萨缪尔森原理:该原理指出自由国际贸易会使得一国相对短缺要素的实际收益下降,相对丰富要素的实际收益上升。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责,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
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外汇市场的功能:①国际清算②套期保值③投机
配额:是一种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对贸易进口数量,金额的限制。
铸币平价: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
经济一体化:仅在形成联盟的国家之间歧视性的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的商业政策.表现形式有五种,、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丁伯根法则:政府需要的有效政策工具的数目,通常与它独立目标的数目大致相同。
即如果政府有两个目标,它就需要两个政策工具;如果有三个目标,就需要三个政策工具,依此类推。
蒙代尔政策分配法则:一国可将财政政策用于对付内部平衡;货币政策用于对付外部平衡,的目标.
政策有效性:J曲线效应
原因: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采取货币贬值后,相关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间产生一个时间的延滞。
存在的时滞
⑴认识时滞:进口商对价格变动,存在认识上的延滞.⑵决策时滞:供需双方从价格变化到作出决策需要的时间。
⑶生产时滞:出口商需要时间去增加供应.⑷取代时滞:进出口商需要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⑸交货时滞:商品运达国际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
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相比较而言,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为恶化。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的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样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3、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相同点:这两个理论都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不同点: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不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
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4、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相同点: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
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不同点: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了贸易产生的原因。
5、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
的损失?
答: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代
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6、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
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答:进口配额与关税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出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
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而作为生产者,对其有利的是配额制度,将选择配额。
7、试评价幼稚产业的三种判断标准。
答:①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②巴斯塔布尔标准要求被保护的幼稚产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之后,不仅能够自立,而且还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③坎普标准更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它将外部经济性与幼稚产业保护联系在一起,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够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8、试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幼稚产业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业由于是幼稚产业而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保护,以促进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意义。
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
1、实施保护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率
2、贸易保护的政治原因:为了支持某一部分人的利益
3、保护贸易是为了调节国内的收入分配
4、进口替代工业化: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
5、贸易保护修正二元经济市场失灵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