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用术语
小学语文常用词组汇总
![小学语文常用词组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f0237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c.png)
小学语文常用词组汇总一、名词短语1. 笔友:指通过书信或网络等方式交流的好朋友。
2. 家乡:指一个人出生或成长的地方,也是与自己有深厚感情的地方。
3. 望远镜:一种光学仪器,用来观察远处的景物或天上的天体。
4. 零食:指小吃、小食品等不正餐的食品。
5. 天空:指我们头上看到的、没有阻碍物的上部区域,是常见的自然景观之一。
二、形容词短语1. 美丽动人:形容景色等引人注目,给人美好的感受。
2. 晴空万里:形容天空非常晴朗,没有一丝云彩。
3. 清新宜人:形容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给人舒适的感觉。
4. 快乐幸福:形容心情愉悦,生活幸福美满。
5. 高兴骄傲:形容心情愉悦,因为某些成就而自豪自满。
三、动词短语1. 爱学习:指孩子对学习感兴趣、用心去学习的一种积极态度。
2. 做作业:指学生在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 敬爱长辈:指对长辈心存敬意,尊重和爱戴他们。
4. 拥抱梦想:指积极向往自己的梦想,努力追求理想。
5. 保护环境:指爱护和保护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
四、副词短语1. 很快速:表示某事发生的速度非常快。
2. 非常认真:表示某人对待某事十分用心、尽责。
3. 极其小心:表示某人非常小心、谨慎。
4. 十分干净:表示某物非常整洁、没有任何脏污。
5. 很慢慢:表示某个动作进行得非常缓慢、细致。
五、介词短语1. 对不起:表示道歉或歉意,是表达歉意的常用词组。
2. 感谢您:表示对别人的感激之情,是礼貌用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 在...之间:表示在两个地点、两段时间或者两个人之间。
4. 根据...:表示根据某种依据或依照某种规定、要求等。
5. 从...到...:表示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起点和终点。
六、连词短语1. 既然...就:表示一旦发生某个情况,就会有某个结果。
2. 不但...而且:表示后面所描述的情况比前面还要好。
3. 如此...以至于:表示某种结果是由于前面的原因造成的。
4. 虽然...但是:表示承认前面所说的情况,但要接下来完全不同的观点或情况。
语文专业术语
![语文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25306146e45c3b3567ec8b69.png)
语文专业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语文常用术语
![语文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34f6c02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65.png)
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能力。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表现手法。
这是在审美感受中的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现象。所谓见景生情,就是曾引起过感情反映的事物,在类似条件 的刺激下,而使感受者回忆起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写眼前的、现实中的为实写,否则是虚写。
文本构成
0 1
艺术技巧
0 2
立意
0 3
创作方法
0 4
议论文结构
0 6
意境
0 5
描写对象
典型
题材
素材
作家、艺术家艺术的认识并表现生活的才能。包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艺术手法的技能,但主要是认识生活、 发现问题、发掘本质以及概括生活、创造人物的本领。
运用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相近或相反的条件,以其中某事物为辅,从而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 正面衬托:“正衬”,取事物相近点进行衬托。 反面衬托:“反衬”,取事物相反点进行衬托。
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增强艺术效果。
对对象周围的事物作点染描绘,使这一对象更鲜明突出。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根据表达需要,有意使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方式有两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把两者相对比
指引用与所论证的对象具有同类性质、作用的另一对象,在两相比较中,取得揭示所论对象某一实质性特征, 以使论证得以成立的方法。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象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即以达尔 文的历史性贡献做比较,来揭示马克思的理论业绩在人类文明史中极崇高、极显著的地位。
小学语文必备词汇
![小学语文必备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a67323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0.png)
小学语文必备词汇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了帮助小学生掌握语文词汇,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必备的词汇。
一、动词动词是语言的核心部分,用来表示人或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必备的动词词汇。
1. 看:观察、望、注视、瞧、瞄。
2. 说:讲、谈、言、语、道、嘀咕、呼喊。
3. 听:倾听、聆听、倚听、侧耳、竖耳、婉听。
4. 学:学习、钻研、修习、钻研、学好。
5. 知道:了解、领悟、晓得、明了、通晓。
二、名词名词是指人、事物和概念的名称,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必备的名词词汇。
1. 桌子:办公桌、课桌、电脑桌、餐桌、书桌。
2. 铅笔:铅笔盒、铅笔芯、自动铅笔、彩色铅笔。
3. 课本:语文课本、数学课本、英语课本、音乐课本。
4. 植物:树木、花草、草原、森林、果树。
5. 动物:猫、狗、鸟、虎、大象。
三、形容词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详细描述人、事物的特性和状态。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必备的形容词词汇。
1. 高:高大、高楼、高山、高兴、高档。
2. 矮:矮小、矮墙、矮树、矮子、矮桌。
3. 快:快速、快乐、快步、快递、快捷。
4. 慢:慢慢、慢速、慢车、慢跑、慢悠悠。
5. 美:美丽、美好、美观、美食、美术。
四、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必备的副词词汇。
1. 很:很高、很好、很多、很远、很棒。
2. 非常:非常高兴、非常美丽、非常聪明、非常努力。
3. 不:不高、不好、不多、不远、不漂亮。
4. 最:最高、最好、最多、最远、最聪明。
5. 都:都是、都去、都会、都要、都喜欢。
五、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必备的连词词汇。
1. 和:爸爸和妈妈、小狗和小猫、苹果和橘子。
2. 或:大象或老虎、唱歌或跳舞、读书或玩游戏。
3. 还是:你还是我、他还是她、我还是你。
4. 因为:因为下雨、因为天黑、因为病了。
5. 所以:下雨所以没去、吃了太多所以胖了、睡得很晚所以起不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词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1845714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4.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词汇一、第一单元。
1. 草原。
- 渲染(xuàn rǎn):动词,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也比喻夸大地形容。
- 勾勒(gōu lè):动词,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 迂回(yūhuí):形容词,回旋;环绕。
- 襟飘带舞(jīn piāo dài wǔ):襟,上衣;飘,飞起;带,衣带;舞,飞舞。
名词 + 动词的并列结构,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 鄂温克(è wēn kè):名词,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 羞涩(xiūsè):形容词,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 拘束(jūshù):动词,对人的言语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形容词,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天涯(tiān yá):名词,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2. 丁香结。
- 宅院(zhái yuàn):名词,带院子的宅子,泛指住宅。
- 幽雅(yōu yǎ):形容词,幽静而雅致。
- 伏案(fú àn):动词,上身靠在桌子上(读书、写字)。
- 浑浊(hún zhuó):形容词,(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 笨拙(bèn zhuō):形容词,笨;不聪明;不灵巧。
- 参差(cēn cī):形容词,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 单薄(dān bó):形容词,指天凉或天冷的时候穿的衣服薄而且少;(身体)瘦弱;(力量、论据等)薄弱;不充实。
- 照耀(zhào yào):动词,(强烈的光线)照射。
- 花蕾(huā lěi):名词,没有开放的花。
通称花骨朵。
- 愁怨(chóu yuàn):名词,忧愁怨恨。
- 断断续续(duàn duàn xù xù):形容词,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小学低年级名词解释
![小学低年级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e3b141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a.png)
小学低年级名词解释1.变化不穷。
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2.宦海风波。
宦海:旧指官场。
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3.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
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
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4.时移势易。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5.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6.稳坐钓鱼船。
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7.唐临晋帖。
〖解释〗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
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
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8.达权通变。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
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9.匹夫匹妇。
平民男女。
泛指平民。
10.没头没脑。
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
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11.疾如旋踵。
旋踵:转动脚跟。
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
形容变化很快。
12.蹑手蹑脚。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13.难兄难弟。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14.满打满算。
全部计算在内。
15.苍黄翻复。
苍:青色。
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16.随方就圆。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17.旅进旅退。
旅:共,同。
与众人一起进退。
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18.仁心仁术。
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19.宦海浮沉。
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20.敬授人时。
亦作“敬授民时”。
《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
《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
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
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
21.如泣如诉。
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
22.没头没脑。
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
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术语
![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e8cde60902d276a201292e83.png)
另请重点参见百度百科词条:“写作手法”:1、表达方式:有以下六种:1、记叙 2、描写 3、抒情 4、议论5、说明 6、夹叙夹议2、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写作方法):表达方式只有六种,表现手法却有很多种。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3、修辞手法: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等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4、说明方法:11种。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中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类比。
“摹状貌”和“假设”小学和初中不常用,一般是到高中和大学才可能学到。
四年级语文词语解释大全
![四年级语文词语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a4bfa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b.png)
四年级语文词语解释大全一、名词解释1. 词语(cí yǔ):由一个或几个字组成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2. 听写(tīng xiě):听到老师或同学读出的词语或句子后,准确地将其书写下来。
3. 课文(kè wén):学习和阅读的教科书中的文本或文章。
4. 作文(zuò wén):根据一定的题目或要求,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创作活动。
5. 诗歌(shī gē):用押韵的语言和节奏感表达情感、思想的文学形式。
6. 对联(duì lián):一对书写在两张纸上,内容对仗的句子,一般悬挂于门楣之上。
7. 成语(chéng yǔ):固定的词组,由四个字组成,能够独立使用,表示一种特定的意思。
8. 字典(zì diǎn):收录各类汉字,词语的书籍,有按音序和部首等方式进行查找的功能。
9. 词典(cí diǎn):收录词语的书籍,有按字母、音序、词义等方式进行查找的功能。
二、动词解释1. 阅读(yuè dú):读书或看文章、书籍等文字来获取信息、理解意思。
2. 写作(xiě zuò):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3. 记忆(jì yì):通过学习、阅读、观察等方式,将信息或知识保存在大脑中并能随时回忆出来。
4. 理解(lǐ jiě):通过思考和分析,明白文字、语言、行为等的含义和内涵。
5. 默写(mò xiě):不看原文,凭记忆将文章或词语书写出来。
6. 启发(qǐ fā):通过引导和激发思维,使人体验并领略其中的道理,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7. 朗读(lǎng dú):用声音将文字表达出来,使别人听得清楚。
8. 翻译(fān yì):将一种语言的词语或句子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或句子。
三、形容词解释1. 好奇(hào qí):对未知事物或有趣的事情产生浓厚兴趣的心情。
小学语文学科词汇
![小学语文学科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ab3e492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e.png)
小学语文学科词汇
小学语文学科词汇是指在语文学科中常见的一些专业词汇,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学科常见的词汇示例:
1. 诗:诗歌、诗句、诗人、押韵、格律、悠扬、意境等。
2. 文言文:文言文、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古代诗词、古文阅读、辞章等。
3. 汉字:笔画、偏旁、部首、字义、造字、识字、拼音、字形等。
4. 古诗词:唐诗、宋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古代诗人、名句名篇等。
5. 阅读:阅读理解、阅读技巧、主旨、细节、推理、作品分析、读书报告等。
6. 写作:写作技巧、写景、描写、抒情、议论、记叙、应用文等。
7. 成语:成语故事、成语接龙、成语解释、成语用法等。
8. 古代文学:古代小说、传说故事、史书、戏曲、神话等。
9.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倒装等。
10. 现代文学:现代小说、童话故事、报告文学、科幻小说、儿童文学等。
这些词汇是小学语文学科中常见的专业术语,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学习、阅读相关课文和教材、做题训练等方式来学习这些词汇。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语文活动,以巩固和运用这些学科词汇。
幼小衔接语文词汇
![幼小衔接语文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b0520a4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6.png)
幼小衔接语文词汇
一、名词。
1. 太阳 - tài yáng,名词,表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一颗恒星。
2. 月亮 - yuè liang,名词,地球的天然卫星。
3. 花朵 - huā duǒ,名词,可供观赏的植物的繁殖器官。
4. 树木 - shù mù,名词,木本植物的通称。
5. 小鸟 - xiǎo niǎo,名词,指体型较小的鸟类。
二、动词。
1. 跑 - pǎo,动词,表示快速移动双脚前进。
2. 跳 - tiào,动词,双脚离地,向上或向前跳跃。
3. 看 - kàn,动词,使视线接触人或物。
4. 听 - tīng,动词,用耳朵接受声音。
5. 说 - shuō,动词,用言语表达意思。
三、形容词。
1. 大 - dà,形容词,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2. 小 - xiǎo,形容词,与“大”相对,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等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
3. 高 - gāo,形容词,从下向上距离大。
4. 矮 - ǎi,形容词,身材短。
5. 红 - hóng,形容词,像鲜血的颜色。
小学语文名词解释大全
![小学语文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438fc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8.png)
小学语文名词解释大全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名词是一个非常基础和重要的语法知识点。
名词是指人、事、物、观念等具有独立意义的词语,包括实物名词、抽象名词、集体名词、专有名词等。
下面就来逐一解释一下这些名词的含义。
1. 实物名词实物名词是指具有物理形态的人、事、物等,包括人名、动物名、物品名、植物名等。
它们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和识别。
例如:桌子、椅子、书包、铅笔等。
2. 抽象名词抽象名词是指不能被感官直接感知和识别的概念、思想、情感等,如爱、幸福、信仰、自由等。
它们不能被分为具体的时间、地点、形状等,但却是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构成成分。
3. 集体名词集体名词是指表示一个群体、组织、机构等的名称,如班级、国家、党派、团体等。
它们是由一组具有相似或相同性质或实质的个体组成的,互相调和,互为因果,集体行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有组织和力量的社会形式之一。
4. 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指表示一个个体、组织、地名、姓名等独特的名称,如中国、北京、张三、IBM等。
它们一般只用于特定范围内的特别人物、地点、学科、领域、品牌等,不能随便使用,需要严格遵守组词规律。
以上是小学语文中常用的四种名词解释。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重视名词的应用,注意名词的搭配和用法,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思维逻辑,提升小学语文水平,也有利于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语表达。
除此之外,名词还有其他的一些分类,如单数名词和复数名词、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恒定名词和临时名词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需要逐渐掌握和熟悉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运用,才能够真正掌握名词这个重要语法知识点,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小学语文常用术语
![小学语文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de5971fb83d049649b6658c3.png)
一、考前语文常用术语及其作用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中心)的作用。
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象征、衬托(正衬、反衬)、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寓意、借物喻人、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卒章显志……3.写作手法:夸张、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联想,想象,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4.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6.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7.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8.描写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作用: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小学语文常见词语总结归纳
![小学语文常见词语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3017ba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0.png)
小学语文常见词语总结归纳一、名词名词是指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事物的词语。
在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名词包括:孩子、老师、书、苹果、树、花、学校、家、天空、下雨等等。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语。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动词有:跑、走、看、听、写、读、学、玩、吃、喝、睡等等。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品质等特征。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形容词有:红色的、大的、小的、好吃的、美丽的、快乐的等等。
四、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副词有:很、非常、慢慢地、现在、明天、这里、那里等等。
五、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语,可以节约语言,避免重复。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代词有: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这、那、谁等等。
六、介词介词是连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与其他词语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等。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介词有:在、上、下、里、旁边、后面、前面、因为、由于等等。
七、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连词有:和、或、但是、因为、所以、如果等等。
八、量词量词是用来表示数量或计量单位的词语。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量词有:个、只、条、块、本、本、把、些等等。
九、叹词叹词是表示感叹、情感或意见的词语。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叹词有:哇、嗯、啊、好啊、太棒了、好美啊等等。
总结归纳以上是小学语文常见的词语分类。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词语,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丰富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应用,提高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词汇
![小学语文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791f172aa5e9856a56126028.png)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绚丽多彩、色彩斑斓
鼠目寸光、谈虎色变、兔死狐悲、龙马精神、 杯弓蛇影、马到成功、与虎谋皮、亡羊补牢、 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 声名狼籍、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 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胆小如鼠、 打草惊蛇、鸡飞蛋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 对牛弹琴、鸟语花香、虎背熊腰、杀鸡儆猴、 莺歌燕舞、鸦雀无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龙争虎斗、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 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 投鼠忌器、门口罗雀、管中窥豹
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一马当先、一触即发、一气 呵成、一丝不苟、一言九鼎、一日三秋、一落千丈、 一字千金、一本万利、一手遮天、一文不值、一贫 如洗、一身是胆、一毛不拔二三其德、两面三刀、 两肋插刀、两败俱伤、两情相悦、两袖清风、两全 其美、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头六臂、 三更半夜、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四面八方、四海 为家、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分五裂、五大三粗、 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体投地、五谷丰登、五彩 缤纷、五湖四海、六神无主、六根清净、六道轮回、 六亲不认、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窍 生烟、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凑、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八仙过海
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 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
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 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 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
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 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头重脚轻、指手画脚、愁眉苦脸、心明 眼亮、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 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 挺胸、心灵手巧、摩拳擦掌、摩肩接踵
语文常用术语
![语文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d62713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2.png)
语文常用术语1. 词语:语言中最小的语义单位,由一个字或几个字组成,具有一定意义的符号。
2. 词义: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可以有多个义项,根据上下文确定具体意思。
3. 词类: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词法功能和语法特点,将词语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类别。
4. 词性:词语所属的词类,如“山”是名词,“跑”是动词。
5. 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语,如“人”、“木”。
6. 多音节词:有两个或更多音节的词语,如“学生”、“书桌”。
7. 词形: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变化时所呈现的形态变化。
8. 词组:由两个或多个词语组合而成,具有一定意义的固定搭配,如“红花”、“读书”。
9. 成语:由固定词序、具有特定意义的多字词或词组。
10. 短语:由词语组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词序固定结构。
11. 句子:有主谓结构,具有完整意义的一组词语。
12. 主谓结构:句子的基本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13. 主语:句子中执行动作或状态的人或事物。
14. 谓语:句子中陈述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
15. 宾语: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对象的成分。
16.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限定或补充其含义的成分。
17.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情况、程度、方式、时间等的成分。
18. 补语:在句中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性质、状态或身份的成分。
19. 修辞:通过有意的语言手段,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20. 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用另一个事物或概念来说明,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语文术语,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文常用术语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这些术语对于语文学习和语言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一些常用的语文术语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词语,词语是语言中最小的语义单位。
它可以由一个字或几个字组成,具有一定意义的符号。
在句子中,词语起着承载信息和表达概念的作用。
一个词语可以有多个义项,具体的词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小学语文年级常用词汇大全
![小学语文年级常用词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6ceb71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9.png)
1.表示“看”(de)字词: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了望2.表示“说”(de)字词: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云3.表示“叫”(de)字词:嚷、吼、嚎、啼、鸣、嘶、嘶叫、嚎叫、叫嚷4.表示“第一”(de)字词:首、元、甲、子、首先、冠军、魁首、首屈一指、名列前茅5.象声词(表示声音(de)):吱呀、喀嚓、扑哧、哗啦、沙沙、咕咚、叮当、咕噜、嗖嗖、唧唧喳喳、叽叽喳喳、轰轰隆隆、叮叮当当、叮叮咚咚、哗哗啦啦6.表示春(de)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春意盎然7.表示夏(de)成语: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夏日炎炎8.表示秋(de)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9.表示冬(de)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10.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de)词语:头重脚轻、指手画脚、愁眉苦脸、心明眼亮、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心灵手巧、摩拳擦掌、摩肩接踵11.带有动物名称(de)成语:鼠目寸光、谈虎色变、兔死狐悲、龙马精神、杯弓蛇影、马到成功、与虎谋皮、亡羊补牢、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声名狼籍、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胆小如鼠、打草惊蛇、鸡飞蛋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对牛弹琴、鸟语花香、虎背熊腰、杀鸡儆猴、莺歌燕舞、鸦雀无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龙争虎斗、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投鼠忌器、门口罗雀、管中窥豹带有“马”(de)词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失前蹄、指鹿为马、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带有“鸡”(de)词语:闻鸡起舞、雄鸡报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毛蒜皮、金鸡独立、杀鸡儆猴、鸡飞狗跳带有“牛”(de)成语:牛刀小试、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不如、牛角挂书、牛毛细雨、如牛负重、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12.数字开头(de)成语: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一马当先、一触即发、一气呵成、一丝不苟、一言九鼎、一日三秋、一落千丈、一字千金、一本万利、一手遮天、一文不值、一贫如洗、一身是胆、一毛不拔、二三其德、两面三刀、两肋插刀、两败俱伤、两情相悦、两袖清风、两全其美、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更半夜、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四面八方、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体投地、五谷丰登、五彩缤纷、五湖四海、六神无主、六根清净、六道轮回、六亲不认、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窍生烟、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凑、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鼎一丝、九牛二虎之力、十指连心、十面埋伏、十字街头、十全十美、十年寒窗、十万火急、十拿九稳、百年大计、百花齐放、百思不解、百家争鸣、百感交集、百读不厌、百川归海、千方百计、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秋万代、千真万确、千里鹅毛、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事大吉、万人空巷、万家灯火、万象更新、万人瞩目13.带有颜色(de)词语:桃红柳绿、万紫千红、青红皂白、黑白分明、绿意盎然、绿树成阴、素车白马、万古长青、漆黑一团、灯红酒绿、面红耳赤、青山绿水、白纸黑字、青黄不接金灿灿、黄澄澄、绿莹莹、红彤彤、红艳艳、红通通、白茫茫、黑乎乎、黑压压鹅黄、乳白、湖蓝、枣红、雪白、火红、梨黄、孔雀蓝、柠檬黄、象牙白、苹果绿14.表示颜色多(de)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斑斓15.表示形态多(de)成语:千姿百态、千姿万状、姿态万千、形态多样、形态不一16.表示数量多(de)成语: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不可胜数、数以万计、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成群结队、人山人海、排山倒海、琳琅满目、车水马龙、铺天盖地、满山遍野17.表示变化快(de)成语:变化多端、变幻莫测、千变万化、瞬息万变18.表示速度快(de)成语:一泻千里、一目十行、快如闪电、移步换影、健步如飞、19.表示时间快(de)成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星转斗移、流星赶月20.表示“慢”(de)词:慢慢、缓缓、冉冉、徐徐、缓慢21.表示时间极短(de)词语:一眨眼、一瞬间、刹那间、顷刻间、霎时间、时而、须臾、22.表示“死”(de)词语:去世、已故、牺牲、阵亡、逝世、与世长辞、为国捐躯、驾崩23.表示“想”(de)词语:苦思冥想、静思默想、绞尽脑汁24.表示人物品质(de):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25.表示人物外貌(de):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态龙钟、西装革履、婀娜多姿26.表示人物动作(de):洗耳恭听、昂首阔步、拳打脚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27.表示人物神态(de):扬眉吐气、怒目而视、火眼金睛、面红耳赤、热泪盈眶(表示“哭”(de)词语:泪流满面、泪如雨下、泪眼汪汪、泪如泉涌、嚎啕大哭)(表示“笑”(de)词语: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哈哈大笑、嫣然一笑、微微一笑)28.表示“人物心情”成语:忐忑不安、惊慌失措、闷闷不乐、激动人心、焦急万分、(表示喜悦(de):笑容可掬、微微一笑、开怀大笑、喜出望外、乐不可支)(表示愤怒(de):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怒气冲冲、咬牙切齿)(表示憎恶(de):可憎可恶、十分可恶、深恶痛绝、疾恶如仇、恨之入骨)(表示悲哀(de):伤心落泪、欲哭无泪、失声痛哭、泣不成声、潸然泪下)(表示忧愁(de):无精打采、顾虑重重、忧愁不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表示激动(de):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表示舒畅(de):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表示着急(de):迫不及待、急急忙忙、急不可待、操之过急、焦急万分)(表示愧疚(de):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内疚、羞愧难言)(表示失望(de):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毫无希望、黯然神伤)(表示害怕(de):惊弓之鸟、提心吊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惶惶不安)29.上行下效:深入浅出、借尸还魂、买空卖空、内忧外患、前呼后拥、异口同声、声东击西:三长两短、凶多吉少、不进则退、大同小异、大公无私、承上启下、天长日久:天崩地裂、天老地荒、理直气壮、云开日出粗细各异:长短不同、黑白相间、表里如一是非曲直:喜怒哀乐、安危冷暖、生死存亡30.日月相关月光似水、茫雾似轻、枫叶似火、骄阳似火、秋月似钩日月如梭:雪花如席、雪飘如絮、细雨如烟、星月如钩、碧空如洗、暴雨如注、吉祥如意、视死如归、挥金如土、疾走如飞、一见如故、和好如初、心急如焚31.成语含对应两种元素山清水秀、早出晚归、眉清目秀、月圆花好、李白桃红、心直口快、水落石出、水滴石穿、月白风清、字正腔圆、口蜜腹剑、雨打风吹、虎啸龙吟、龙争虎斗、走马观花:废寝忘食、张灯结彩、招兵买马、争分夺秒、坐井观天、思前顾后、投桃报李、行云流水、乘热打铁、生离死别、舍近求远、返老还童、打草惊蛇、32.ABAC:载歌载舞、难舍难分、能屈能伸、蹑手蹑脚、有始有终、若即若离、古色古香、无影无踪、无牵无挂、无边无际、无情无义、无忧无虑、无缘无故、无穷无尽、不干不净、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不闻不问、不伦不类、不吵不闹、不理不睬、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吹自擂、自私自利、自高自大、自暴自弃、自给自足、一心一意、十全十美、时隐时现、时高时低、时明时暗、时上时下、半信半疑、半明半昧、半梦半醒33.AABB:摇摇摆摆、恍恍惚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干净净、飘飘洒洒、顺顺利利、神神秘秘34.ABAB:(动作)整理整理、打扫打扫、清扫清扫、舒活舒活、清理清理、忽闪忽闪(颜色)雪白雪白、碧绿碧绿、金黄金黄、乌黑乌黑、瓦蓝瓦蓝35.AABC:闪闪发光、窃窃私语、津津乐道、欣欣向荣、栩栩如生、滔滔不绝、翩翩起舞、孜孜不倦、哈哈大笑、姗姗来迟、亭亭玉立、沾沾自喜36.ABCC:神采奕奕、星光熠熠、小心翼翼、炊烟袅袅、白雪皑皑、烈日灼灼、赤日炎炎绿浪滚滚、波浪滚滚、云浪滚滚、麦浪滚滚、热浪滚滚、江水滚滚、车轮滚滚果实累累、秋实累累、硕果累累、果实累累、尸骨累累、弹孔累累、白骨累累生气勃勃、生机勃勃、生气勃勃、朝气勃勃、兴致勃勃、雄心勃勃、野心勃勃气喘吁吁37、重叠成语(1)AABB式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de)重叠.如: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2)ABAC式间隔式(de)重叠成语1、3 字重叠2、4 同义近义或反义相关(de)词.如:善始善终,戒骄戒躁.(3 )AABC式首字重叠对后面(de)词语起修饰限制(de)作用.如: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4)ABCC式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de)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如:心服口服,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微乎其微(ABCB);不了了之(ABBC)千辛万苦、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山万水、千秋万代、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奇百怪:千锤百炼、千方百计、千疮百孔、千姿百态前因后果:前呼后拥、前思后想、前赴后继、前仰后合、前倨后恭天经地义:天罗地网、天昏地暗、天诛地灭、天南地北、天荒地老有眼无珠:有气无力、有始无终、有备无患、有恃无恐、有勇无谋、有名无实东倒西歪:东张西望、东奔西走、东拉西扯、东拼西凑、东邻西舍、东鳞西爪、东走西顾38.表示形势紧急(de)成语:迫在眉睫、千钧一发、燃眉之急、十万火急39.表示声音极响(de)词语:震耳欲聋、惊天动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40.表示“团结一致”(de)四字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41.表示“钻研精神”(de)四字词: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争分夺秒、精益求精、悬梁刺股42.表示思想集中(de)四字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43.描写课堂上讨论场面(de)四字词: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争论不休44.描写场面热闹(de)成语: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水泄不通、人潮涌动45.描写体育运动比赛场面(de)四字词:生龙活虎、人流如潮、振奋人心、异常激烈46.描写洁白纯洁(de)成语:洁白无瑕、白璧无瑕、冰清玉洁、洁白如玉47.表示“诚信”(de)成语:言而有信、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信守诺言48.表示“做事果断”(de)四字词:毅然决然、当机立断、雷厉风行49.表示“从没有过(de)”词语: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绝无仅有、史无前例50.表示“做事犹豫”(de)四字词:犹豫不决、出尔反尔、优柔寡断、狐疑不决、摇摆不定51.形容“气势雄伟”(de)四字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气势恢宏、气势非凡、雄伟壮观52.形容“植物长势很好”(de)四字词:枝繁叶茂、绿树成阴、绿阴如盖、郁郁葱葱53.表示“有名”(de)词语:闻名于世、举世闻名、闻名天下、大名鼎鼎、人尽皆知、名扬天下、名垂青史54.表示与“足”有关(de)词语: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手舞足蹈、足下生辉55.表示“赞扬”(de)词语:赞不绝口、赞叹不已、连连称赞、叹为观止、交口称赞56.表示“豪言壮语”(de)词语:慷慨激昂、壮志凌云、铿锵有力、语气坚定57.描写波浪巨大(de)词语:汹涌澎湃、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惊涛骇浪、浪花飞溅、翻江倒海58.描写湖面平静(de)词语:风平浪静、水平如镜、波光粼粼、微波粼粼、碧波荡漾59.描写自然景物(de)词语:旭日东升、绵绵细雨、桃红柳绿、艳阳高照60.描写“山岳”(de)词语:山河壮丽、高山峻岭、危峰兀立、连绵不断、高低起伏、崇山峻岭、61.描写“瀑布”(de)词语: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万丈瀑布、水帘悬挂62.描写“晨”(de)词语:雄鸡报晓、红日东升、朝霞辉映、金光万道63.描写“午”(de)词语:烈日当空、艳阳高照、当午日明64.描写“暮”(de)词语:暮色苍茫、夕阳西下、天色模糊、晚风习习、华灯初上、斜晖脉脉65.描写“夜”(de)词语:月明星稀、灯火通明、漫漫长夜、万家灯火、夜幕降临、灯火阑珊66.描写“大雨”(de)词语:狂风暴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淋漓、暴风骤雨、暴雨如注描写“小雨”(de)词语:秋雨绵绵、绵绵细雨、细雨如烟、淅淅沥沥67.表示“天气晴朗”(de)词语:风和日丽、天高云淡、万里无云、秋高气爽、艳阳高照68.描写“雪”(de)词语:纷纷扬扬、粉妆玉砌、银妆素裹、白雪皑皑、冰雪消融带有“雪”字(de)词语: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雪花飞舞、大雪封门、雪中送炭69.描写“风”(de)词语:和风拂面、风狂雨猛、秋风凉爽、北风呼啸、轻风徐徐、秋风萧瑟、狂风骤雨、和风细雨70.描写“日寇罪行”(de)四字词语:令人发指、丧失人性、灭绝人性、毛骨悚然71. 形容“花开(de)美”(de)四字词语: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美不胜收、花团锦簇。
语文常用术语
![语文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313fb22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9.png)
语文常用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等。
三、说明文:1、说明文分类: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2、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4、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5、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_____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_和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议论文:1、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2、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五、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六、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开门见山、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七、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八、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典型题实战兵法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前语文常用术语及其作用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中心)的作用。
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象征、衬托(正衬、反衬)、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寓意、借物喻人、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卒章显志……3.写作手法:夸张、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联想,想象,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4.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6.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7.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8.描写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作用: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仰视、俯视、平视。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或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9.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具体有:①由一般到个别②由现象到本质(或由表及里)③由原因到结果④由概括到具体⑤由部分到整体⑥由主要到次要⑦由总到分⑧由简到繁⑨由此及彼)1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分类别:使说明的层次更清晰举例子:使事理或事物特征更具体、全面,有说服力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某特征(事理),通俗易懂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某特征、事理作比较:使某特征、事理更突出、更鲜明,给人深刻印象(表达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句作分析)13.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生动说明14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与严密性),生动(趣味性)15.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17.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18.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19.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20.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21.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22.评价语言特色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有文采、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二、语文问答题答题的主要格式有哪些?1.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全)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升华感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4.提问方式: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方法+效果+特征(举例子:具体真切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说明……的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下定义: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5.提问方式:这几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或事理,调换后不合逻辑。
6.提问方式:加点词有何作用?或加点词强调什么?答题模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7.提问方式: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模式:不能删。
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感想启迪类(或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9.给文段归纳层意或段意概括层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10.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11.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⑴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⑵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⑶格式:人物+事例(简要)+简短评价13.拟写标语题(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14.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15.给文段拟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16.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