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反思222
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4adcc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7.png)
说勤奋教学反思说勤奋教学反思1《说勤奋》是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
议论文在小学阶段比较少见,但是这篇文章开头就摆论点,中间用了古与今两个名人事例论证,最后一节总结,四小节文章,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应俱全,而且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清晰。
更因为前几年上过此课,孩子学起来特别轻松,为此这一次我决定不上第一课时,布置学生朗读课文后,直接学习新课。
文章阐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凭借勤奋取得成功这个道理,意在告诉我们不忘勤奋,已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因此设计这节课我就紧抓“勤奋”二字,开头明确“勤奋”有什么作用,并且知道“鲜花”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果;然后通过两个实例进一步体会“鲜花”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付出的艰辛劳动——勤奋;最后再次强调“勤奋”的重要性。
设想是好的,教学环节是完美的,但是学生的.因素是不可控制的。
课前布置学生回家读熟课文,可是总有同学不把朗读作业当成任务,结果在第一环节认读生字就遇到了“拦路虎”,不用说,文章读的更不熟了。
怎么办,鲜花和汗水的理解如果不读,肯定不理解。
这个问题提出来就是造成冷场,更关键是让孩子上课伊始产生困难情绪,后面的学习肯定有影响。
“文章给我们介绍了两个成功者,那他们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们付出了那些心血和汗水?”由对它们的理解,改成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读书体会。
等到名人事例学完后,进一步明确由于付出“汗水和心血”——勤奋,取得了“鲜花”——成就。
课虽上完了,我心里却想法颇多——教学环节不能一成不变,要随情况及时而变;关键是让我重视起来——更要注意不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哪怕平时再了解,但也会有突然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
说勤奋教学反思2《说勤奋》是本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首即摆明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来证实这个道理,结尾提出在当今社会中勤奋的必要性。
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反思(通用18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反思(通用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a219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b.png)
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反思(通用18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反思篇1《说勤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说理文,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文之一,以清晰的观点、生动的事例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了说理文的魅力。
回顾自己的课堂,做反思如下:一、闪光之处1、悉心解读文本。
《说勤奋》这篇四年级的课文思路非常清晰。
文章开篇即以一个设问句,把作者的观点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接着又以两个典型人物的事例证明了观点的正确。
最后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结尾,再次阐明观点,把对于勤奋的理解升华到一个至高的境界,体现了这篇说理文的价值导向。
初拿到这篇课文,我也曾犯疑:文章思路清晰,语言平实,这样的课文真正上起来往往是分析、说教有余而语文味、情趣性不足,也就难以让学生喜欢。
如何既上出说理文的特点,又体现浓浓的语文味,并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是我在钻研文本的过程中一直反复提醒自己并努力实践着的。
正是有了自己之前的潜心会文,才有了后面的跳出课文教课文。
2、精心设计课堂。
在经过了悉心研读教材之后,我最终设定了以下三个版块:开门见山导入,初步明确观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道理;精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文章结构。
全文的教学重点较为为凸现,思路也比较清晰。
在课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关键处、精妙处进行对比的品读感悟,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不足之处1、自读的时间多了,但是全班读的时间少了,课堂上“书声琅琅”的感觉不够;2、还有一个“尾巴”没有上,原来设计时是引导学生明白第一部分是“提出观点”,最后一部分是“点题总结”,然后质疑:是不是只要这两部分就够了呢?为什么?抛出这个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思考,这样上完整就更加好了。
《说勤奋》教学反思(精选5篇)
![《说勤奋》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cbaa2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a.png)
《说勤奋》教学反思(精选5篇)《说勤奋》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勤奋》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勤奋》教学反思1《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应该深刻的道理: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芳老师整节课教学流程清晰,重难点突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进来。
她巧妙地指导学生理解课题,并开篇直奔主题,让学生充分去读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紧紧围绕中心句来展开教学。
文章重点是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在学习事例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出示《资治通鉴》和青蛙卵手术剥离的介绍,让学生更形象了解了他们通过孜孜不倦的勤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多么令人钦佩并值得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读悟能力,并养成做读书记号的好习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师还注重学生的积累,让他们课前去积极找资料搜集有关勤奋的名言,从积累的名言中感悟勤奋是多么重要,并也立志要一生勤奋,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纵观整堂课,充分反映了刘芳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扎实的基础功底,把握住了学好语文的命脉,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了字词句的训练,从一遍一遍的读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会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有显著的提高。
通过对比,觉得自己和刘芳老师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也要一生勤奋,善于学习,对每个学生的未来负责。
《说勤奋》教学反思2语文是一们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苏教版小语第七册《说勤奋》一课,以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位人物的事例说明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并且告诫人们“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这篇课文,对指导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
2023年《说勤奋》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2023年《说勤奋》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cb0f0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3.png)
2023年《说勤奋》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说勤奋》的教学反思篇1《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课文主要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说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以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个道理。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由于课文的两个例子结构很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那部分内容时引导多一些,学习描写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读。
新课结束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两道实践题:如果有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勤奋学习,你会怎样劝他?如果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赶不上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孩子们答得很好。
但在学习第一段时,我有些操之过急,让孩子们说说文中的“鲜花”与“心血和汗水”是指什么?很多学生不会回答。
我想,如果等他们学完全文后再提问,孩子们是可以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说勤奋》的教学反思篇2《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__,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__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__的积极性呢?上“凤凰语文”寻找了相关资料,觉得可以在比较中学习这篇__,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弟周。
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
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通用7篇)
![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55260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8.png)
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通用7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篇1前几天,我上了《说勤奋》一课,有以下感触。
一、结合事例,突破难点教学中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力求在平等融洽的对话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紧紧扣住司马光和童第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找句子,抓词语,朗读之中贯穿理解品悟,想象,将重点词句的理解与学生自己的表达相结合,深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和课文主题的理解,从而使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的形象深入学生心灵,也深刻领会了作者要阐述的道理。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让学生牢记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学习第一个事例时,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问“他写成史学巨著仅靠聪明吗?”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总结出靠“勤奋”。
勤奋这个词是学生挂在口头上的词语,但真正懂得意思的恐怕不多。
老师引导大家精读司马光的两件小事——多读、警枕,得出:珍惜时间就是勤奋,坚持不懈就是勤奋,同样方法从童弟周身上明白:迎难而上就是勤奋。
这就给勤奋这个词作了深入浅出的解释。
在学生充分读懂文中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事例后,老师又让学生把两个人的事例作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不管天资是否聪明,只要勤奋,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这样的安排既超越了文本,又充分发挥了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发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二、预习充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对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有一些精准的解释,还不时地吐出一些类似名言的句子作为总结,如:1、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2、天才就是无止刻苦勤奋的能力。
——(英)卡莱尔3、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美)爱因斯坦4、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最新《说勤奋》教学反思.docx
![最新《说勤奋》教学反思.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3a131d47e21af45b207a8a7.png)
《说勤奋》教学反思《说勤奋》教学反思1《说勤奋》是本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首即摆明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来证实这个道理,结尾提出在当今社会中勤奋的必要性。
学生刚经历过期中调研,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个时候学习这篇课文,很有现实意义。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读懂课文,练好朗读。
1围绕“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这句话在文中的两个事例中找到“鲜花”及“汗水和心血”的具体表现:司马光——抓紧时间读书,历时 19 年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而急起直追,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又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轰动欧洲生物学界。
二、故事补充,深化认识。
其实,关于勤奋的故事,学生平时已积累了不少。
学习此文,要唤起学生记忆中的相连信息。
如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的理解时,有同学谈起了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侯交手工制作的故事,童话大王郑渊洁勤奋写作的事。
学到司马光的“警枕”时,学生就自然想到了古人“悬梁刺骨”、“囊萤映雪”的典故,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也就更加明了。
三、联系实际,讨论探究。
明理的目的是能指导学生的言行,所以,联系实际展开讨论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围绕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共同探究:1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点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勤奋吗?2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如果非常勤奋,能赶上那些天资聪颖的同学吗?3你认为怎样才是“勤奋”的表现呢?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实际出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基础怎样,也无论定下什么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
讨论中,教师也要有意识的请天资聪颖的同学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多谈谈,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并认识到“唯有勤奋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作文训练,内化积累。
在学习课文以后发动学生在身边找找勤奋的人和事,用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别人的做法,把课上所学的延伸到生活中去,使勤奋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向往。
《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cd64e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c.png)
《说勤奋》教学反思《说勤奋》教学反思《说勤奋》教学反思1《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于是上网寻找了相关资料,觉得可以在比较中学习这篇文章,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因此,我在上课一开始就从“理想”入手,引出说勤奋。
接着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观点?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疏通完这些后,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
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最后初步体会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后,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
不过由于本身素养问题,课堂教学中仍有遗憾:课堂上学生自读的时间多了,但是全班读的时间少了,课堂上“书声琅琅”的感觉不够;同时学到最后我让学生起来交流相关名人名言时,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在此没有很好的让学生去交流,只匆匆出示几句名言,让学生读,原先设定的教学环节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课堂上还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理解方法的引导、表扬激励的方式少等等。
《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e2a87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5.png)
《说勤奋》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说勤奋》。
本课主要讨论了勤奋的含义、勤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勤奋的品质。
课文通过举例说明了勤奋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培养勤奋的习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勤奋的含义,认识到勤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努力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勤奋的含义和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勤奋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有关勤奋的图片,如勤奋学习的学生、努力工作的工人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勤奋?为什么我们要勤奋?2. 课文学习(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如“为什么勤奋的人容易成功?”等,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勤奋习惯。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说勤奋”三个大字,旁边列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如“勤奋的含义”、“勤奋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勤奋的品质”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道理,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勤奋”的作文。
答案:我眼中的勤奋勤奋的人容易成功。
因为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他们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
正如课文中所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只有通过勤奋的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在我看来,勤奋不仅仅是为了成功,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说勤奋教学反思(2篇)
![说勤奋教学反思(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7fe1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b.png)
说勤奋教学反思《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说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以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个道理。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课文开头鲜明地亮出了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桥梁,中间通过叙写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加以证明。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
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成才,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也靠勤奋成才。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还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你的基础怎样,也无论你定下怎样的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离开了勤奋谁也不能取得成功。
勤奋也要有个度,必要的休息和活动也是需要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第周的勤奋,一是抓关键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二是让学生带自已的实际做法和想法去与他进行比较,从而反衬出他的勤奋,这种建立在学生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上的思考与理解是真实的,印象深刻的。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想象童第周的勤奋的表现,在扩充的基础上,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他的勤奋,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学生的理解加深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学完第二、三自然段后,对这一部分做了一个小结,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看板书,说说两个例子不一样的地方。
语文说勤奋教学反思(2篇)
![语文说勤奋教学反思(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948c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2.png)
语文说勤奋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小学教材中并不多见的议论文类课文。
目的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类型的文章,大致了解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方式,以及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观点。
本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个观点。
“只有勤奋才能对社会、对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这节课前,我曾经想过几个不同的授课方式。
按照课文顺序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进行,或者是提炼观点,随后进行内容分析。
最后根据学生实际,我班的学生能够独立找到中心观点,对课文也能做详细的复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把课题《说勤奋》的“勤”字独立理解,再组“勤奋”一词。
通过近义词的理解,能够掌握课题的“说”是“谈一谈,说一说”的意思。
那么作者是怎么说,说了什么呢?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初步探究课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意思的一句话是什么?生很快画出这句表达观点的句子。
把它和课文末端的句子并列讨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社会、对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学生自己讨论后的结果,知道设问句的作用,“只有”“一生”关键词的解读。
此环节中我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自己提问显得比较繁多。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课文中的两个实例,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我分别通过继续抓住关键词和文中文的形式来讲解。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对司马光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么,这是不是就是司马光的全部呢?我引领着学生深入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理解的重点词,在读中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通过“小时候”“长大后”两个时间段的事例得知,他一直坚持,勤奋好学,终于完成了历史名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的事例使学生更深入了解童第周是怎么刻苦努力,使得原本基础很差的他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一段通过学生的看、读、讨论,对文本深入了解。
2023年《说勤奋》教学反思
![2023年《说勤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87e53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0.png)
2023年《说勤奋》教学反思2023年《说勤奋》教学反思1苏教版第15课《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__,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__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__的积极性呢?我采用了“抓住主线读中感悟”的方法,教学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条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去明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让他们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如下:一、课前阅读加深理解。
为了使文中童第周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更有感染力,也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课前我准备了《一定要争气》这篇__让学生自读,体会童第周的精神,尤其是他的勤奋。
通过这篇__的阅读,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中“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等词语,童第周在路灯下苦读的情景深深地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而且,学生对于童第周对人民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也有了了解,为理解课文结尾“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好了铺垫。
二、教给方法由扶到放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动笔做记号。
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由于课文并不难以理解,两个例子的结构也有所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的例子时引导多一些,童第周的例子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并结合课前补充的__《一定要争气》来谈感受。
为了让学生较好地进行自学,我有意识地教给了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通过找关键句子和词语来体会人物精神。
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42025d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0.png)
说勤奋教学反思说勤奋教学反思1《说勤奋》作为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作者围绕着“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通过叙写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加以证明。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
再次基础上,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勤奋的句子,并进行了品读。
在两个实例的解读中,学生都明白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通过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成才,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也靠勤奋成才。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同时也明白了书中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明白了作者所要告诉我的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勤奋教学反思2《说勤奋》这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虽在说理,但不抽象。
在本课教学中,我突出了两个比较和一个联系。
对“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例子的比较,完全由学生讨论概括。
同学们概括出了他们之间的三点不同:所处年代不同,一古一今;学习基础不同,司马光从小天资聪颖而童第周却基础很差;获得成就不同,司马光是用17年的.时间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童第周实施了青蛙卵剥离手术在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两点相同:他们都勤奋;彼此都取得了成功。
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在不同和相同之中,你们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勤奋让司马光和童第周都走向了成功。
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把自己和其他同学做比较,比较彼此间的异和同,让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付出上存在的不足。
这样的两个比较和一个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理解和认识,也让他们认识到了自身学习的不足,对他们今后能更加端正学习态度也很有帮助。
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df7ca6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6.png)
说勤奋教学反思说勤奋教学反思1《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于是上网寻找了相关资料,觉得可以在比较中学习这篇文章,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的主旨。
疏通完这些后,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主人公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
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最后初步体会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后,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
不过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的:首先是感觉课堂上某些过渡不够自然,语言不够精炼。
其次是在交流相关“勤奋”的名人名言时,学生的积累太少。
故在今后的课前预习方面要引导学生做得更全面一些,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积累知识的能力。
说勤奋教学反思2《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说理文,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文之一,以清晰的观点、生动的事例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了说理文的魅力。
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
![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11a86b09b6648d7c0c7469a.png)
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前几天,我上了《说勤奋》一课,有以下感触。
一、结合事例,突破难点教学中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力求在平等融洽的对话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紧紧扣住司马光和童第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找句子,抓词语,朗读之中贯穿理解品悟,想象,将重点词句的理解与学生自己的表达相结合,深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和课文主题的理解,从而使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的形象深入学生心灵,也深刻领会了作者要阐述的道理。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让学生牢记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学习第一个事例时,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问“他写成史学巨着仅靠聪明吗?”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总结出靠“勤奋”。
勤奋这个词是学生挂在口头上的词语,但真正懂得意思的恐怕不多。
老师引导大家精读司马光的两件小事——多读、警枕,得出:珍惜时间就是勤奋,坚持不懈就是勤奋,同样方法从童弟周身上明白:迎难而上就是勤奋。
这就给勤奋这个词作了深入浅出的解释。
在学生充分读懂文中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事例后,老师又让学生把两个人的事例作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不管天资是否聪明,只要勤奋,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这样的安排既超越了文本,又充分发挥了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发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二、预习充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对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有一些精准的解释,还不时地吐出一些类似名言的句子作为总结,如:1、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2、天才就是无止刻苦勤奋的能力。
——(英)卡莱尔3、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美)爱因斯坦4、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美)爱因斯坦5、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前苏联)巴甫洛夫6、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黄老师如果光是能读出或者背出这些名言是不稀奇的,妙就妙在学生能在适当的时候蹦出那么一句两句,说明教师的教学唤醒了学生的一些记忆,让他们对这些高深的语句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2《说勤奋》教学反思
![2022《说勤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42ccf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f.png)
《说勤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实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说勤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勤奋》教学反思1
《说勤奋》是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争论文之一,以清楚的论题、生动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会了“劝服他人为胜利”(叶圣陶语)的争论文的魅力。
质疑,爱你没商议:《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案例
师:读了课题的时候,我就发觉我班许多同学举起了手。同学们围绕题目已经有了许多大大的问号,请大家把你的问号说出来,我们一起沟通一下。
4、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以往学习的记叙文所不同的文章——争论文。(老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争论文与记叙文有什么不同吗?老师信任同学们打开课本后仔细读一读就会明白的。
师:同学们,你们须要多少时间来读课文?(学生说3分钟、5分钟、10分钟,最终统一为10分钟)(这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是读方面,通过练习朗读要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长句要会破句;二是生字方面,要做到四会,会读、会写、会特殊留意上官志浪、范文杰等)。
时间到,让学生停下。
师:10分钟时间已经到了,有多少同学情愿来读一读。(举手的人只有十几个)没关系,我们练习得不多,能读的'人先来试一试好吗?
生:读课文。
(读完后学生评价)
生:我觉得崔玲刚才读的时候太惊慌了,所以速度太快了,但是她读得很流利。
上完后,整节课比较顺当,流畅,但同时也缺乏高潮点,没有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上其次自然段时感悟司马光用“警枕”这一句时,无论怎样引导,学生说的比较单一。我在思索是否有些操之过急。或者说我应当再把第一课时内容支配少一点,浅显一点,这样学生是否学得更扎实,更有激情呢?
2022年《说勤奋》教学反思
![2022年《说勤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1ab6d2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c.png)
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才智的呈现。因此应当重 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敬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分析重点段落时,我就放手让 学生自己来动笔,做记号,留给他们特性的空间,再沟通,谈感 受,学生说出我是从哪句中的哪个重点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让 学生评价,补充,珍视了学生特性的独特体验。真正让学生自主 学习,老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也不错。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明白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即 “勤奋是通往志向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胜利者手中的 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而司马光和童第周 身上的“勤奋”也让他们钦佩不已。这时候,我趁热打铁,联系 课文内容,问学生“怀着对美妙志向的向往,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勤奋”与自身联系起来了,原来自己只要勤 奋也可以像这些名人一样获得胜利。因为不管是天资聪慧的人, 还是基础较差的人,都是通过勤奋才实现自己的志向的。不过由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 养这座大厦。学生的头脑不是须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 火把。课堂中我尝试多让学生自己说,把精彩留给他们,还他们 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在学习司马光的事例时,我设计的问题是: 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导学 生从文本的字词句入手,潜心体会,真正领悟到“天才就是百分 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说勤奋》教学反思 3
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详细的事例,告知读 者:勤奋是通往志向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 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志 向的桥梁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第15课《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设计本课教学前,我以“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这一句作为展开。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他们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样两个问题来贯穿整节课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动笔做记号。
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由于课文并不难以理解,两个例子的结构也有所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的例子时引导多一些,童第周的例子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并结合课前补充的文章《一定要争气》来谈感受。
为了让学生较好地进行自学,我有意识地教给了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通过找关键句子和词语来体会人物精神。
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也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仅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在教学司马光时,学生很顺利的找到了“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这些表现司马光小时很勤奋的词,这也是在我意料之中的。
但是,突然有一个孩子说:“老师,其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和“司马光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也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很勤奋。
学生所说的这一点,我在备课时还没有意识到,经过她这么一说,我就立即意识的,的确,因为这是一组对比,由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也就是读书时间比较短,而司马光读书很长来对比,可以感受到他的勤奋。
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
同时提醒自己也要深入地去解读文本,考虑周全。
学生能够很顺利地发现两个例子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说完之后,我还让学生去寻找作者是如何写这两个例子的,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对于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降低难度,将两段的开头、经过和结果一一对应,这样孩子们就不难发现在写法上,作者都是开头介绍这位勤奋的成功者,接着写勤奋的过程,最后都是他们获得的成就。
不同之处在于勤奋过程一个是用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勤奋,而另一个则是选却了某一个时间段。
这样就避免了重复。
接着,我提出既然作者为我们找了两个例子只包含了古今中,还少一个外国的成功者例子,你能仿照作者写法上的方法来写写吗?这是为了训练学生模仿来围绕某个中心表达自己观点。
在此,为了降低难度,我为孩子们找了一个外国勤奋的成功者叫巴雷尼。
如下:巴雷尼出生于奥地利,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
每一次练习走路,他都____________;每一次练习奔跑,他都__________________;而他的学习成绩,每一次都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通过这样的训练,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学好语文还要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
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在课的最后我还让学生把课前做好的有关勤奋格言的书签赠给同学,以此来互勉,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勤奋”,还学会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