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胶卷及摄影机简介
照相机的种类及基本结构素材

ZHAOXIANGJIDEZHONGLEI
一、胶片照相机
使用感光胶片作为拍摄记录影像 载体的照相机称为胶片照相机。按 照使用胶片的尺寸可以分为135照 相机,120照相机和大型照相机。
135照相机
135相机是目前使用最多的 一 种相机,这类相机所使用的胶卷 为35mm两边带有齿孔的电影胶 卷。按其取景方式可分为135平视 旁轴取景照相机(俗称“傻瓜照 相机”)和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数字照相机可分为袖珍数字相机(俗称卡片机)、数字 单镜头反光相机和大画幅数字相机三大类。
袖珍型数字相机
袖珍型数字相机一般体积小,重量轻,使 用方便,是一种便于携带的照相机。袖珍型 数字相机配置固定的光学变焦镜头,变焦倍 数一般为3倍,有的达到10倍,并且都有2~3 倍的数字变焦功能。配有液晶屏(LCD),大 部分采用性能优异的CCD影像传感器,像素 可达1000万左右。袖珍型数字相机一般在锐 度处理上效果特别明显,锐度较高,色彩饱 和度也高。但由于影像感应器较小,镜头分 辨率有限,容易产生噪点。
对焦 在拍摄时为了使被摄物体能在照相机的焦
平面上结成清晰的影像,必须进行对焦,对焦不 准则成像模糊不清。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两种 方法。
景深 当摄影镜头对焦于被摄体的某一点上,只
有这一点的物体才能在感光片(或芯片)上结成 清晰的影像。但由于弥散圈的存在,在对焦点前 后一定范围内的被摄体也能结成较为清晰的影像。 这种在对焦点前后景物较为清晰的范围称为景深。 景深随着镜头光圈孔径的大小而改变,规律是: 光圈越大景深越长,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的 大小与景深的长短成反比。此外,镜头焦距的长 短和拍摄距离的不同都对景深有很大的影响。镜 头焦距的长短与景深的大小成反比。拍摄距离与 景深成正比。
数码时代不会忘记的胶片和放映机

数码时代不会忘记的胶片和放映机文:刘星辰 图:本刊图片库、西泠拍卖背后的科技史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证明,科学技术曾给电影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电影。
从无声到有声,从16格到24格,从黑白到彩色,从纪录现实到“创造”现实,一部电影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与电影不断交融汇聚的历史,科学技术推进着电影艺术的步步升腾。
1896年电影放映机传入中国,法国人在上海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7年,西班牙人在上海乍浦路口盖了一个有250个座位的简陋电影院,这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
从此,各国商人纷纷携带电影放映机和影片来中国放映电影。
一直到解放前,放映机大都依赖进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南京建电影机械厂,开始制造国产16mm及35mm移动式有声电影放映机,供全国工矿企业和广大农村发展电影放映队用。
后又在哈尔滨建电影机械厂,制造35mm固定式有声电影放映机,供电影院和俱乐部用。
20世纪80年代,已开始生产70mm和特殊型式电影所需的放映机。
胶片电影放映机是把影片上记录的影像和声音,配合银幕和扩音机等还原出来的机械设备。
电影放映机有各种不同类型,由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
通常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大类。
按放映影片的宽度,则可分为70毫米、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和8毫米等不同的放映机。
现在出现了新型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打破了传统电影放映机概念。
在英语里电影被称为film(胶片)、movies(活动的)或motionpicture(活动的画面)等,活动的画面让人们第一次通过银幕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世界。
胶片是电影的主要载体,电影的拍摄、洗印、发行和放映都是围绕着胶片来进行的。
胶片的发明是照相技术发展的产物,从1878年诞生至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胶片技术已经达到了几近完美的水平。
直到现在,胶片在图像解像力、图像色彩等方面还是高于数字成像技术。
转型不意味着消失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的技术取代旧的技术是必然的现象。
电影胶片知识

电影胶片发展大事件之(1889 -1939)Chronology of MP Films – 1889 to 19391889第一款商业透明胶卷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发化学工程师的完善下推向市场。
这款柔韧性好的胶片的出现促使托马斯爱迪生在1891年发明电影摄影机成为可能。
新的公司—伊士曼公司成立,并接管了伊士曼干板和胶片公司的资产。
1909根据醋酸纤维片基与硝酸盐片基成功的易燃对比试验,伊士曼公司首次对外公布安全醋酸纤维片基。
1910首款的22mm安全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片基)问世投入市场。
1912伊士曼向新泽西州奥林奇郡的托马斯-爱迪生公司提供以醋酸纤维为片基的电影胶片,应用于家用活动电影。
柯达供应市场的22mm电影胶片:包括胶片上的3条有齿孔线性排列的影像。
1916柯达推出E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17柯达推出F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21有色电影正片产品问世,有:淡紫色,红色,绿色,蓝色,粉色,淡黄色,黄色,橙色和深褐色。
1922柯达推出超感光度正色性电影底片,柯达全色性电影胶片问世1923为配合(双色)彩色染印冲洗而生产的浮雕片,以及正片(Kalmus正片),柯达为业余电影拍摄,而推出了以醋酸纤维(安全)片基的16mm反转片,首台16mm柯达电影摄影机,以及Kodascope放映机。
立即流行起来的16mm电影导致了形成全球柯达电影洗印厂网络的局面。
1926柯达推出电影翻底片1928推出型号II和型号III全色电影底片,Kodacolor是一款专为拍摄16mm电影而设计的柱镜彩色电影底片。
伴随着16mm Kodacolor胶片的推出,彩色电影对于电影爱好者成为现实。
1929公司推出了第一款专为新的电影声音设计的电影底片。
1930 – 1931超感光度全色性电影底片-与DuPont电影胶片生产厂共同赢得了第四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一等奖,正色性电影底片停产,福克斯影业公司试用了正处于测试阶段的Kodachrome彩色电影胶片(2色)1932首款3色彩色染印法电影胶片问世,柯达2B型号感光仪赢得了第五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三等奖。
电影摄影知识点总结

电影摄影知识点总结电影摄影是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整体感受和认知。
一部电影的画面质量、色彩搭配、光影效果以及镜头运动等都是由电影摄影师和摄影团队来决定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电影摄影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摄影机械、光影效果、剪辑和后期制作等方面。
一、摄影机械1. 摄影机种类在电影摄影中,常用的摄影机种类有电影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手机摄像头。
每种摄影机都有其特点和用途,摄影师需要在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下选择合适的摄影机种类。
2. 镜头选择镜头是影响电影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电影摄影中使用的镜头种类有定焦镜头、变焦镜头、特殊效果镜头等。
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镜头来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3. 镜头运动镜头运动是指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的移动和变化,它可以通过手持摄影、运动摄影和云台摄影等方式来实现。
镜头运动对电影画面的节奏感和动态感有重要影响,摄影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镜头运动方式。
4. 摄影机设置在电影摄影中,摄影机的曝光、焦距、快门速度和白平衡等参数对画面效果有重要影响。
摄影师需要熟练掌握摄影机的设置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光影效果1. 光源选择在电影摄影中,光源的选择对于画面的明暗、色彩和质感都有重要影响。
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自然光、人工光和特殊光源来实现理想的光影效果。
2. 灯光设置灯光设置是电影摄影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主光、补光、背光和特殊效果灯光等手段来实现画面的明暗和质感。
摄影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合理设置灯光,达到理想的光影效果。
3.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电影摄影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滤镜、灯光和后期调色等方式来实现画面的色彩效果。
摄影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方案,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三、剪辑和后期制作1. 剪辑原理剪辑是电影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剪接、特效和音效等手段来实现画面的流畅和连贯。
电影胶片知识讲解

电影胶片发展大事件之(1889 -1939)Chronology of MP Films – 1889 to 19391889第一款商业透明胶卷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发化学工程师的完善下推向市场。
这款柔韧性好的胶片的出现促使托马斯爱迪生在1891年发明电影摄影机成为可能。
新的公司—伊士曼公司成立,并接管了伊士曼干板和胶片公司的资产。
1909根据醋酸纤维片基与硝酸盐片基成功的易燃对比试验,伊士曼公司首次对外公布安全醋酸纤维片基。
1910首款的22mm安全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片基)问世投入市场。
1912伊士曼向新泽西州奥林奇郡的托马斯-爱迪生公司提供以醋酸纤维为片基的电影胶片,应用于家用活动电影。
柯达供应市场的22mm电影胶片:包括胶片上的3条有齿孔线性排列的影像。
1916柯达推出E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17柯达推出F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21有色电影正片产品问世,有:淡紫色,红色,绿色,蓝色,粉色,淡黄色,黄色,橙色和深褐色。
1922柯达推出超感光度正色性电影底片,柯达全色性电影胶片问世1923为配合(双色)彩色染印冲洗而生产的浮雕片,以及正片(Kalmus正片),柯达为业余电影拍摄,而推出了以醋酸纤维(安全)片基的16mm反转片,首台16mm柯达电影摄影机,以及Kodascope放映机。
立即流行起来的16mm电影导致了形成全球柯达电影洗印厂网络的局面。
1926柯达推出电影翻底片1928推出型号II和型号III全色电影底片,Kodacolor是一款专为拍摄16mm电影而设计的柱镜彩色电影底片。
伴随着16mm Kodacolor胶片的推出,彩色电影对于电影爱好者成为现实。
1929公司推出了第一款专为新的电影声音设计的电影底片。
1930 – 1931超感光度全色性电影底片-与DuPont电影胶片生产厂共同赢得了第四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一等奖,正色性电影底片停产,福克斯影业公司试用了正处于测试阶段的Kodachrome彩色电影胶片(2色)1932首款3色彩色染印法电影胶片问世,柯达2B型号感光仪赢得了第五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三等奖。
胶卷相机原理

胶卷相机原理
胶卷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和化学原理来捕捉影像的相机。
它的工作原理主
要包括镜头、快门和胶卷三部分。
首先是镜头,镜头是胶卷相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通过对光线的折射和聚焦,将景物投射到胶卷上,形成倒置的实像。
镜头的光圈和焦距决定了景深和清晰度,是影响照片质量的关键因素。
其次是快门,快门是胶卷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快
门会打开一小段时间,让光线进入相机内部,照射到胶卷上。
曝光时间的长短决定了照片的明暗程度,是影响照片曝光的关键因素。
最后是胶卷,胶卷是一种感光材料,它能够在光线的作用下记录下景物的影像。
当光线照射到胶卷上时,感光材料中的颗粒会受到激发,形成隐形的暗影。
经过显影、定影等化学处理后,这些暗影就会变成可见的影像,成为我们所见到的照片。
胶卷相机的工作原理虽然已经被数码相机所取代,但它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能够记录下真实的景物,更能够记录下时光的痕迹,让人们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情感的升华。
胶卷相机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和科学内涵,是摄影爱好者们不可或缺的艺术工具。
电影放映知识

电影放映知识电影放映:胶片放映机胶片放映机主要有五大部分组成:片盘传动部分、光源灯箱部分、镜头转塔部分、声音还原部分、电源部分。
一、胶片传动部分胶片传动部分是胶片放映机重要部分之一,它负责让胶片动起来,通过皮带的传动将上方转盘的胶片输送到下方转盘上,在这个传动过程中胶片上的每个画面会经过放映机的片门(灯箱部分)和杜比双红光解码头(还声部分),将画面和声音播放出去。
这一部分还需要一些辅助设备,比如倒片台就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的作用是将传动部分下方片盘中倒置的胶片变为正的,方便下次播放。
二、光源灯箱部分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放映机最重要的部分,他决定的是否能够放映出画面。
灯箱采用完全封闭的做法。
使用不同功率的氙灯作为光源,功率的大小决定了放映亮度的高低,一般都采用4000w 的氙灯。
灯箱直接将光射入放映机的片门处,当胶片经过片门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光的投射将胶片上的画面放映出去了,这和小学时代使用的投影仪很像。
另外由于灯箱内部的温度非常高,所以需要大功率的排风设备从灯箱顶部进行排风。
三、镜头转塔部分这一部分其实就是放映机的镜头,与普通投影机类似,可以对它的焦距、光圈等进行调整。
之所以称之为转塔,是因为在放映不同电影时需要不同的画面比例,就需要根据播放的电影选择不同比例的镜头,而镜头转塔部分就是为方便更换镜头而设计的,转塔成圆形或其他形状,将不同的镜头安装在上面,透过旋转的方式轻松的更换镜头,以上图中东风35毫米电影放映机为例,它的转塔部分使用的两镜头的方式,也就是说可以在上面安装两个镜头。
还有一些品牌使用的时三镜头的转塔,例如:国产的哈尔滨松花江电影放映机和德国的坎纳通等等。
其实两镜头转塔是比较符合实际使用的,电影放映镜头目前主流的是2.35:1的画幅比例,他也被成为变形宽银幕,使用的镜头一般也被称作变形行头,它是目前影院最长使用的画面比例。
另一种也是比较常用的1.85:1,接近16:9,也被成为遮幅画面。
胶片电影放映的原理

胶片电影放映的原理胶片电影放映的原理是指通过将胶片投射到大银幕上,利用光学原理和机械装置使图像连续流动,从而展现动态影像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胶片电影放映的原理。
胶片电影放映主要包括胶片的制作、胶片的放映装置以及放映操作等环节。
首先,制作胶片的过程中,电影摄影机将镜头拍摄的图像记录到胶片上。
然后,这些胶片经过剪辑和处理,形成连续的帧序列。
在电影放映装置中,胶片放映机是其核心部分。
胶片放映机由供胶片卷轴、送胶片系统、放映灯光源、机械运转装置和银幕等组成。
首先是供胶片卷轴。
它是用来装载胶片的装置。
在放映过程中,胶片从供胶片卷轴上拖拽出来,并通过送胶片系统传递到放映装置的后方。
然后是送胶片系统。
送胶片系统包括胶片感应器、进胶仓、卷胶盘和风机等组成。
胶片感应器通过光源和光电传感器,检测胶片的位置和速度,将其传递给放映装置的机械装置。
接下来是放映灯光源。
放映灯光源用来提供光线,将光线聚焦到胶片上。
在胶片表面通过区域间隔等装置产生光与黑,使胶片上的图像逐帧地显示在银幕上。
常见的放映灯光源有碘化银灯、氯化银灯和氙气灯等。
然后是机械运转装置。
机械运转装置是用来使胶片连续运动的装置。
它由电动机、羽翼齿轮、传动带和摩擦轮等组成。
电动机驱动齿轮旋转,再通过传动带和摩擦轮将轮轴上的帧数传输给胶片上的每一帧。
最后是银幕。
银幕是用来显示胶片上图像的装置。
在放映时,通过机械装置使胶片连续滚动,并通过放映灯光源将光线照射到胶片上,然后通过透过胶片的光线经过透镜成像,最终在银幕上显示出连续的图像。
整个胶片电影放映的原理是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实现胶片上的图像连续流动,最终展现出动态的影像效果。
而观众则可以通过银幕上的图像,感受到电影所传递的故事情节和情感。
胶片电影放映的原理虽然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下逐渐被数字电影取代,但其仍然具有较高的影像质量和艺术感。
同时,胶片电影放映原理的了解对于理解电影放映的历史和技术演进有着重要意义。
胶卷

感光度高低带来胶卷照相性能的规律性变化:
感光度高——反差性小、宽容度大、颗粒度大、解 像力小、灰雾度大、保存性差。 感光度低——反差性大、宽容度小、解像力大、灰 雾度小、保存性好。 对彩色胶卷来说,感光度低的比感光度高的在色彩 再现上更饱和、更鲜艳。
“DX”的含义是指“胶卷资料暗码”。这种 “资料暗码”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染料型黑白胶卷:又称“非银盐黑白胶卷”、 “彩色法黑白胶卷”。它的冲洗工艺就不同于 通常黑白胶卷均可采用冲洗彩色胶卷的冲洗工 艺。 主要优点有以下三点。 片速高、颗粒又细。 曝光宽容度极大。 高倍率放大时,影像的颗粒度、清晰度明显优 于传统银盐黑白胶卷。
颗粒度
黑白影像由黑色金属银组成,这种金属银的颗粒大 小在不同的黑白胶卷上大小不一。彩色影像由黄、 品红、青染料组成,这种染料分布的均匀性在不同 的彩色胶卷上也是不一的。这些都是指胶卷颗粒度。 感光度高低与它的颗粒度成反比。 颗粒细腻的黑白影像上看不出黑色银盐的颗粒状; 颗粒细腻的彩色影像上看不出染料的团状。
灰雾度过大会影响细部表现,导致反差下降,影像 给人以不舒畅的沉闷感。适量的灰雾度对影像质量 无明显影响。
保存性是指胶卷保持照相性能基本稳定所能存放 的时间长短及对存放条件的要求。保存性好意味 着能存放时间长,对存放的条件不严格;反之, 则意味着保存性差。
一般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黑白胶卷的保存性比彩色胶卷好些; 感光度低的比感光度高的保存性好些。
胶卷包装盒使用说明了均注明该胶卷的效期,这 种有效期是针对黑白片在20º C以下、彩色片在10º C 以下密封保存而定的。如存放温度高或胶卷已启 封,则这种标明的有效期就会缩短;反之,如把 胶卷密封存放在冰箱中,这种有效期则能延长。 过了有效期的胶卷,灰雾度会上升,感光度会下 降。
电影摄影器材知识点总结

电影摄影器材知识点总结一、摄影机摄影机是电影摄影的核心设备,是拍摄画面的主要工具。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数码摄影机和胶片摄影机两种类型。
数码摄影机使用电子感光器件记录图像,数字信号直接被捕获,而传统的胶片摄影机则使用胶片记录图像。
数码摄影机的优势在于高清晰度、易于后期制作和便捷的存储方式,而胶片摄影机则具有更加自然的画面质感和呈现方式。
在选择摄影机时,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需求和预算来进行判断。
除了数码和胶片摄影机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摄影机,比如运动相机、无人机摄影机等,这些摄影机在特定场景和需求下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二、镜头镜头是摄影机的主要配件,是决定画面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摄影师需要在选择镜头时考虑画面构图、焦距、光圈、变焦等因素。
常见的镜头类型包括定焦镜头、变焦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
在实际拍摄中,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镜头。
另外,透镜的质量也对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有重要影响,有些透镜为了追求画面效果而特别处理。
比如某些特殊镜头用于拍摄梦幻或恐怖的画面效果。
三、摄影灯摄影灯是电影摄影中至关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明暗度、质感和色彩。
根据不同的光源类型,摄影灯可以分为连续光源和闪光灯两种。
连续光源是一种持续发光的灯光设备,适用于录影和对准光线,拍摄人像和静物等。
而闪光灯则是一种瞬间发光的灯光设备,适用于摄影机的快门控制,拍摄运动或高速动态场景。
常见的摄影灯有硬性灯、软性灯、补光灯、特效灯等。
摄影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摄影灯。
四、配件设备除了摄影机、镜头和摄影灯外,还有一些辅助设备和配件对电影摄影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三脚架、云台、减震器、滑轨等设备可以帮助摄影师稳定摄影机,实现更加流畅的镜头运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配件,比如滤镜、反光板、遮光罩、延长管等,用于增强画面效果或解决特殊拍摄问题。
五、音频设备电影摄影不仅需要优秀的画面质量,还需要清晰的声音效果。
胶片故事汇(2)135的来历[权威资料]
![胶片故事汇(2)135的来历[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4a66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f.png)
胶片故事汇(2)135的来历135胶卷源自于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电影胶片,这种35毫米宽且两侧打孔的电影胶片,据说是爱迪生实验室使用柯达一段70毫米宽的胶片裁切后确定的,而拍摄电影底片的画面规格也在那时被确定为每帧18×24mm。
据说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用于拍照的照相机最早出现于英国,取得专利的几位英国人分别是Leo、Audobard和Baradat,注册的时间是1908年。
至1913年,法国生产的Homeeos立体相机使用的就是35毫米电影胶片,这是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135照相机。
在徕卡相机出现之前,美国生产的35毫米胶卷相机已经开始拍摄24×36mm底片了,时间是1914年。
以制造显微镜闻名的徕卡公司虽然于1913年就制造出135相机始祖,即被后人称为徕卡0号或徕卡Ur的相机。
但是,当时徕卡设计师奥斯卡・巴纳克先生的本意是为电影胶片做感光试验,而在10年之后徕卡公司才以奥斯卡・巴纳克的“胶片感光仪”为蓝本,出品了自己的35毫米胶卷照相机。
在那段时间里,虽然很多相机都已经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拍摄照片了,但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暗盒和胶卷长度尺寸的规制,直到1931年美国的伊斯曼・柯达公司收购了德国的A. Nagel公司之后。
在该公司的奥古斯特・纳格尔博士倡导之下,柯达公司依照35毫米电影胶片的基本标准,制造出标准规格的照相机用胶卷,产品内部编号为135号。
而第一种使用135胶卷的照相机则是德国柯达公司(即被收购后的A. Nagel公司)在1934年出品的“莱汀纳117(Retina 117)”。
使用135标准暗盒胶卷的相机都可以被称作“135照相机”,当然也可以将这整整一个世纪以来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拍摄照片的照相机统统称为“135照相机”或“35毫米胶卷照相机”。
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面,135胶卷也出现了许多变种,例如在标准的36张基础上,又出现了24张、12张、10张、8张,以至72张等包装的135胶卷。
电影胶卷及摄影机简介

电影胶卷及摄影机简介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电影都是用35mm的胶片摄制完成的。
70mm的胶片用于拍摄电影很少,主要用于制作IMAX(巨幕)电影,这些电影以展现视觉奇观的风光纪录片为主。
35毫米摄影机在全球的应用主要以两个品牌为主,一个是ARRI(阿莱)一个是pannavision (潘纳威申),前一个为大多数国家采用,后一个主要用于好莱坞电影摄制。
ARRI的摄影机型号众多,其中国内以435(非同期收音),535B(同期收音)居多。
而pannavision则鲜有使用(《我的父亲母亲》是此机使用者),主要原因只是国内的租赁公司没有这款机器,如想使用可从香港租赁。
至于ARRI与pannavision的差异性则主要体现在镜头上。
pannavision的镜头宣称能够做到完全没有畸变,这一点,蔡司(ARRI 一般使用配套的蔡司电影镜头)做不到。
当然pannavision的价格也要高于ARRI,ARRI非同期收音的单机大约售价在250万人民币左右(不含镜头),同期收音的机器大约需要人民币400万左右,pannavision因为宣称只租赁,不销售而暂时不知售价。
对于胶片的损耗在你举的《变形金刚》《赤壁》这样的电影里几乎可以不计,胶片在好莱坞A极制作里的成本应该是微乎其微的。
凡是还要惦记着从胶片里省钱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小成本影片,如投资在500万人民币以下的影片。
柯达35mm胶片一本(能拍4分钟)大约人民币1500元。
按一部电影100分钟,片比1:30来算为110万人民币左右。
(一般国产电影的片比为1:8 —1:15 )我们就夸张一点的把片比算作1:100,胶片也不过是360万元人民币而已,相对于1亿美金的制作,估计还没有盒饭钱多。
国内拍摄电视剧所用器材一般会选用索尼或者松下的高清摄像机,电视剧几乎没有拿胶片拍摄的(国内而言),因为高清摄像机是用磁带而非胶片,所以在耗材上成本很低,大约仅需要5-6万元的磁费用即可。
(20集电视剧)数字技术必然取代胶片,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胶卷电影放映机结构

胶卷电影放映机结构
胶卷电影放映机是一种用于播放胶卷电影的设备,通常用于影院和电影院。
它的主要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电影机箱:它是整个放映机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内部的机械构件,并提供稳定的支撑。
2. 胶卷卷盘:放映机通常会有两个胶卷卷盘,一个用于接纳放映用的胶卷,另一个用于放置胶卷的备卷。
胶卷会通过一个系统的引导路径从卷盘间传输,以便顺利播放。
3. 放映头:放映头是胶卷电影放映机的核心部件,用于投影影像。
它通常由镜头、灯泡、光学设备和快门组成。
镜头负责将灯光聚焦到胶卷上,投影出清晰的影像。
4. 声音系统:胶卷电影放映机通常还配备了声音系统,用于播放电影的音频。
声音系统一般包括扬声器、放音机和电路板,以确保观众可以听到电影的声音。
5. 电源系统:胶卷电影放映机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来运行。
这个电源系统通常包括电源线、变压器和电源开关等组件,以提供所需的电力供应。
除了上述的主要结构,胶卷电影放映机还包括一些附加的部件和功能,如卷片传输系统、胶片校正装置、进退片装置、滑座、音频控制装置等,以提供更好的影音效果和播放体验。
电影制作拍摄电影时常用的摄影器材与拍摄技巧

电影制作拍摄电影时常用的摄影器材与拍摄技巧电影制作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过程,而摄影器材和拍摄技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电影制作中常用的摄影器材和拍摄技巧,帮助读者了解电影制作背后的精妙之处。
一、摄影器材1. 摄像机:摄像机是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器材之一。
常见的摄像机有专业电影摄像机和数码摄像机。
专业电影摄像机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动态范围,适合制作高质量的电影作品。
而数码摄像机则具有便携性和灵活性,适合拍摄低成本的独立电影。
2. 镜头:镜头对于电影的拍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角镜头可以捕捉更大的画面,适合拍摄宽广的风景和场景;长焦镜头可以拉近远处的对象,适合拍摄特写镜头和细节;变焦镜头则可以通过调整焦距实现不同镜头效果的切换。
3. 灯光设备:灯光是电影制作中塑造氛围和营造场景的重要元素之一。
常见的灯光设备有软光箱、反射板、聚光灯等。
使用不同种类和角度的灯光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增强电影的表现力。
4. 音频设备:电影制作不仅需要优秀的画面,还需要清晰的声音。
录音设备、麦克风和混音器等音频设备对于电影的声音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运用音频设备可以使电影更加真实和感人。
二、拍摄技巧1. 剧本分析:在拍摄电影之前,摄影师需要对剧本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导演和制片人讨论。
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摄影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拍摄的方向和风格。
2. 基本构图:构图是拍摄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
摄影师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和镜头,将画面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层次感的画面。
3. 运用光线:光线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电影制作中最具表现力的因素之一。
摄影师需要合理运用自然光和人工灯光,通过调整光线的方向、强度和颜色,创造出适合剧情需要的氛围。
4. 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是电影中常用的镜头技巧之一。
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可以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和视觉冲击。
摄影师需要根据剧情需要,运用平移、追焦、跟踪等不同的运动镜头技巧,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
电影胶片知识讲解

电影胶片发展大事件之(1889 -1939)Chronology of MP Films – 1889 to 19391889第一款商业透明胶卷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发化学工程师的完善下推向市场。
这款柔韧性好的胶片的出现促使托马斯爱迪生在1891年发明电影摄影机成为可能。
新的公司—伊士曼公司成立,并接管了伊士曼干板和胶片公司的资产。
1909根据醋酸纤维片基与硝酸盐片基成功的易燃对比试验,伊士曼公司首次对外公布安全醋酸纤维片基。
1910首款的22mm安全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片基)问世投入市场。
1912伊士曼向新泽西州奥林奇郡的托马斯-爱迪生公司提供以醋酸纤维为片基的电影胶片,应用于家用活动电影。
柯达供应市场的22mm电影胶片:包括胶片上的3条有齿孔线性排列的影像。
1916柯达推出E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17柯达推出F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21有色电影正片产品问世,有:淡紫色,红色,绿色,蓝色,粉色,淡黄色,黄色,橙色和深褐色。
1922柯达推出超感光度正色性电影底片,柯达全色性电影胶片问世1923为配合(双色)彩色染印冲洗而生产的浮雕片,以及正片(Kalmus正片),柯达为业余电影拍摄,而推出了以醋酸纤维(安全)片基的16mm反转片,首台16mm柯达电影摄影机,以及Kodascope放映机。
立即流行起来的16mm电影导致了形成全球柯达电影洗印厂网络的局面。
1926柯达推出电影翻底片1928推出型号II和型号III全色电影底片,Kodacolor是一款专为拍摄16mm电影而设计的柱镜彩色电影底片。
伴随着16mm Kodacolor胶片的推出,彩色电影对于电影爱好者成为现实。
1929公司推出了第一款专为新的电影声音设计的电影底片。
1930 – 1931超感光度全色性电影底片-与DuPont电影胶片生产厂共同赢得了第四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一等奖,正色性电影底片停产,福克斯影业公司试用了正处于测试阶段的Kodachrome彩色电影胶片(2色)1932首款3色彩色染印法电影胶片问世,柯达2B型号感光仪赢得了第五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三等奖。
胶片电影机,我工作的伙伴。

《胶片电影机,我工作的伙伴。
》我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多年,熟悉了解电影机。
电影机,是集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以光的形式投射到幕布上,配合扩音机等还原出影像的机械设备。
1891年,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机。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
他为人类电影事业的进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路易斯·卢米埃尔(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出生于法国,是电影发明家、导演、制片人。
卢米埃尔兄弟路易斯和奥古斯特发明了一款让全世界吃惊的电影摄影机,是照相机、胶片处理室和电影机的综合体。
兄弟两个当场拍摄、处理,只能播放几分钟的胶片,在法国乡村放映。
这一科技成果很快通过相应的渠道传到中国,并进入宫廷。
据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祝贺慈禧七十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曾向宫中进呈一架电影机与数卷胶片,遗憾的是在放映过程中因胶片起火,电影机被慈禧太后摒弃。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电影和电影机更加复杂了。
根据影像效果,从无声到有声,从黒白到彩色。
后来,又出现了宽银幕、立体声。
根据胶片宽度有:8.75毫米、16毫米、35毫米,还有70毫米的胶片电影机。
胶片电影机是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传动部分。
由电动机、齿轮、链轮、齿皮带、涡轮涡杆等组成,将影片传递给,输片部分。
输片部分。
由输片齿轮、抓片爪、输片盘等组成;由其在,间隙运动部分与遮光器配合:将匀速直线输片转换成间隙输片;使胶片上的图像,一张一张地,展视在观众面前。
依仗光学部分。
光学部分。
由光源、反光或聚光镜、电影镜头、灯箱、通风散热机构等组成。
把一张一张停留在片格窗内里的图像照亮,投影到银幕上;由于人的“视觉暂留”效应,产生了动感。
还音部分。
由激励灯泡、激励镜头、光刃、光电管、减振装置或磁头组成。
把影片上光学或磁性声带记录的声音信息还原成音频电流,经扩音机、扬声器转换成声音。
我与胶片电影机有不懈之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电影都是用35mm的胶片摄制完成的。70mm的胶片用于拍摄电影很少,主要用于制作IMAX(巨幕)电影,这些电影以展现视觉奇观的风光纪录片为主。35毫米摄影机在全球的应用主要以两个品牌为主,一个是ARRI(阿莱)一个是pannavision(潘纳威申),前一个为大多数国家采用,后一个主要用于好莱坞电影摄制。ARRI的摄影机型号众多,其中国内以435(非同期收音),535B(同期收音)居多。而pannavision则鲜有使用(《我的父亲母亲》是此机使用者),主要原因只是国内的租赁公司没有这款机器,如想使用可从香港租赁。至于ARRI与pannavision的差异性则主要体现在镜头上。pannavision的镜头宣称能够做到完全没有畸变,这一点,蔡司(ARRI 一般使用配套的蔡司电影镜头)做不到。当然pannavision的价格也要高于ARRI,ARRI非同期收音的单机大约售价在250万人民币左右(不含镜头),同期收音的机器大约需要人民币400万左右,pannavision因为宣称只租赁,不销售而暂时不知售价。对于胶片的损耗在你举的《变形金刚》《赤壁》这样的电影里几乎可以不计,胶片在好莱坞A极制作里的成本应该是微乎其微的。凡是还要惦记着从胶片里省钱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小成本影片,如投资在500万人民币以下的影片。柯达35mm胶片一本(能拍4分钟)大约人民币1500元。按一部电影100分钟,片比1:30来算为110万人民币左右。(一般国产电影的片比为1:8 — 1:15 )我们就夸张一点的把片比算作1:100,胶片也不过是360万元人民币而已,相对于1亿美金的制作,估计还没有盒饭钱多。
目前现在RED推出一款硬盘的数字摄影机大受好评。其技术参数非常漂亮,宣称能达到4K的清晰度。同时机器售价及其低廉,配齐全部设施能控制在100万人民币以内(含镜头)。
现在世界电影工业中使用的35mm电影摄影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潘纳维申(Panavision)公司,德国的阿莱(ARRI)集团和法国的阿通(AATON)公司。这三家公司中,阿通公司的35mm摄影机35III型多用于纪录片拍摄,如前两天在北京上映的法国影片《迁徙的鸟》就是用其拍摄的。美国影片大多使用潘纳维申摄影机,其系列中最新,最高级的型号为千禧型。潘纳维申摄影机使用其公司自己设计组装的潘纳镜头,其质量极为出色。特别是变型宽银幕镜头,质量极佳。德国阿莱集团现今生产的摄影机中,最新最先进的型号是ARRICAM ST型。阿莱集团自己不生产镜头,但与蔡司公司合作生产PL卡口的UP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极为出色。另外蔡司公司还生产一套可用于阿莱摄影机的最大光孔为F1.2(T1.3)的高速镜头。除此以外英国的柯克公司生产一套可与UP系列镜头相媲美的S4i系列镜头。而拍电影使用的胶片则大多都是美国柯达伊斯曼公司的电影胶片,感光度从ISO50-800的都有。35mm电影使用的胶片规格和照相用135胶片是一样的。确切的说是当年,莱卡相机的发明者奥斯卡·巴纳克就是直接借用的35mm电影胶片。但是现在的35mm电影胶片虽然从规格和基本结构上和照相用135底片是一样的外,在处理工艺和具体的性能指标上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由IMAX公司发明并不断加以完善的IMAX电影系统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该系统集电影技术之大成,拥有最大的银幕、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响系统。IMAX的矩形银幕可高达七八层楼,球形银幕的直径可长达三十米,让逼真的图像呼之欲出,巨大的震撼力惊天动地。观看影片的观众们尤如身临其境,与电影场景浑然一体,能够获得与其他各类电影截然不同的,全身心的感受。
IMAX格式
传统的电影胶片是35MM格式的,而IMAX每FREAM的面积是35MM的10倍,也就是IMAX电影可以多提供比传统电影多 10倍的信息给观众,当影片放映时,另人惊艳的画面和完美的声音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会使你有身在其中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在观看电影
英国电影协会IMAX伦敦电影院使用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胶片格式,面积分别是是16MM的20倍,35MM的10倍以及70MM的3倍
IMAX 投影机
IMAX投影机是世界上最高级,精细的投影系统。电影摄制者在IMAX的初始发展阶段,是通过多组照相机和投影完成身在其中的视觉感受的。那时没有单一的照相机或投影设备能提供要求的尺寸和画面精细程度,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和创造新的独立没有相互复杂连接的系统。他们发明了15PERF/70MM,70MM高宽是15个穿孔。
电影通过投影机以每秒24FRAME放映,而放映一分钟胶片的长度是334英尺,一部电影的IMAX电影胶片长度通常能够达到2英里,而传统的35MM电影放映一分钟胶片的长度只有90英尺
35MM电影是垂直的通过投影机的,而IMAX是水平工作的.IMAX电影的放映是连续的WAVE,而不象传统的投影机使用间断的传输系统。
摄影机常规每秒是24格,也就是说快门速度是1/48秒,别的就和照相机的相同,可以通过光圈及胶片的感光度来调节暴光组合,光强就缩小光圈或选用低感的胶片,或加灰片挡光及调节快门叶子板的开口角度,光弱则反之。灯光是电影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是技术指标上的,首先必须得达到基本的暴光量(目前最大的单只电影灯具功率可达到2万4千瓦,简称24K);其次也就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灯光的造型功能,摄影师在灯光师的配合下用灯具模仿和制造出各种光效,用光也是摄影师风格和功力的最直投影的画面吸在光学玻璃上,确保胶片的平整,已达到最佳的放映效果。IMAX的投影灯使用的是15000瓦的弧型XE灯,采用水冷制冷。
关于摄影机——潘纳和阿莱都已经推出更新型的摄影机了!爱克发的确如你所说已经退出了电影底片的市场只生产电影拷贝片了。但是富士还是有电影底片在生产的,只是在中国的市场上几乎全被柯达垄断了,很少能看到用富士胶片拍摄的国产片。(电影《英雄》部分使用了富士的F-250T 8522)另外,柯达的电影底片也进行了更新型号有所变化了!
国内拍摄电视剧所用器材一般会选用索尼或者松下的高清摄像机,电视剧几乎没有拿胶片拍摄的(国内而言),因为高清摄像机是用磁带而非胶片,所以在耗材上成本很低,大约仅需要5-6万元的磁费用即可。(20集电视剧)
数字技术必然取代胶片,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至于胶片与数字在特性上有何不同,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的。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曝光曲线的肩部与趾部的不同,数字机器过度的还是要硬一些,而胶片则相对顺滑。但数字摄影机对照度的要求则明显低于胶片(这意味着可以节省大量灯光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