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知识归纳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时空坐标■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文艺的发展历史。
线索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线索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线索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
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必备知识§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4)思想文化上:私学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诸子百家(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A.政治思想: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中庸之道”。
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B.教育思想: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C.世界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D.文化成就:编纂“六经”,其言行被辑录成《论语》。
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和“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实行“仁义”“王道”和“君舟民水”,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
历史必修知识点默写(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历史必修知识点默写(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1.知道儒、道、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儒家:①春秋晚期的孔子(创始人、“至圣”):思想核心是,就是;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主张统治者要,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恢复西周的,“”;教育上主张“”。
②战国时期的孟子(“亚圣”):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提出“”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
③战国晚期的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和“”;提出“”的民本思想;人性观:“”,强调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2)道家:①春秋晚期的老子(创始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他强调一切要顺应,提倡、知足寡欲;提出“”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的理想社会;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的。
②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
(3)法家:战国末期的:主张君主要,利用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迎合了建立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4)墨家:战国初期的:主张、、、,代表的愿望。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及重要意义(1)背景:经济上崩溃;政治上衰微;阶级关系上崛起;文化教育学在。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3.知道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目的:为,在思想方面要求统一。
②提出者:。
③实施者:。
④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逐渐成为。
⑤该思想家的其他思想:、、、。
(2)太学:中国古代官方最高学府。
学习经典,“”成为教科书;使平民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打破世代为官的做法,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哲学化、思辨化)(2)心学(主观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知识归纳
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要是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答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判断该思想家属于宋明理学的哪种流派?答案陆王心学。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答案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归纳总结: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1.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西汉的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单元高效整合
8
2.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解析答案
6
A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 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 据的是君权神授,故 C 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将“德治”思想提升到天 意的高度,故 D 项错误。]
明清
承古萌新
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3
[对点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3.(2018·衡水模拟)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 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 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代书法“既合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解析答案
14
C [从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 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 C 正确;A 项比较片面;B 项错误,错在“完全”;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 体现,故 D 项错误。]
15
[中外关联] 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
高中历史专题突破—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干梳理关键词:“仁”“礼”、仁政、民贵君轻、无为而治、法治、变法革新、兼爱、非攻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__克己复礼__”;首创私学,主张“__有教无类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__民贵君轻__”的民本思想;在伦理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__君舟民水__”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__无为而治__”,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__以法治国__,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规律认识】(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2)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3)“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考点深化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影响 思想解放;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核心考点: 各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特点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仁(道德)、礼(等级)、为 政以德、有教无类
关注人与社会; 民本思想、道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性善论、德教化、维护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 恶论、君舟民水、礼法并施
考点探究1:儒学回归——理学的主张与世俗化
材料三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 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 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 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 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 ,“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 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3)据材料三,概括王阳明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 秩序。 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 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考点探究1:儒学回归——理学的主张与世俗化
材料二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 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 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 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 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1)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推动儒学世俗化的措施。 以理学思想解释“四书”;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
2022版高考历史:专题高效复习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 和 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 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 革需要
“焚书坑儒”,儒 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 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历程
地位
汉代儒学 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独 尊的地位
宋明儒学处 于转型和成 熟时期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
政 治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 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 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 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 空前壮大
纵向贯通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项目
先秦 时期
秦汉 时期
魏晋 时期
科技
开始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实 用科技
出现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在数学等其他科学领域也取 得了重大成就 数学、农学成就特别突出,出 现祖冲之等数学家和《齐民 要术》等农学巨著
文学艺术
《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 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的源头;书法、绘画等出现
文学艺术
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 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唐诗代 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水平
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 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 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艺 术的最高成就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 不断发展,文学、绘画、戏剧等 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 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 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把矛头指向 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以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
专题三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艺 讲义--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艺讲义–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节古代中国思想概述古代中国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主要体现为儒家、道家和墨家三大思想流派。
儒家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国家统治者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和谐,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注重身心的养成和宇宙的运行规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反对战争和征服,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其他诸如法家、兵家、农家等思想体系,并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秦代以法家思想为主导,明清时期以程朱理学为主导,其特点是儒道并重,并且它们相互渗透。
第二节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众多,尤以四大发明最为出名。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种重要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
它们的发明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也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影响力。
此外,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农业技术、天文学、医学等也均有显著成就。
古人不仅能够用水灌溉农田,还能开凿山川、修筑堤坝,并且掌握了精准测量、制作星表等技术,更是在医学领域开展了针灸、药方等治疗手段,这些成就造就了独特的古代中国文明。
第三节古代中国文艺古代中国文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以诗歌、戏曲、绘画、书法最为突出。
古代诗歌形式广泛,有古乐府、唐诗、宋词等,艺术风格各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古代戏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有京剧、黄梅戏、评剧等,它们通过语言、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手段对观众进行文艺表达。
古代绘画则主要有山水、花鸟等流派,被称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明代画家沈周的《春山图》,他的作品将中国画中透视、构图、线条和色彩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古代书法也是中国独特的文艺形式之一,雅俗共赏,影响深远。
第四节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艺的相互影响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艺彼此交织、彼此影响,互相渗透。
例如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里的事务有序安排就需要用到科技,例如农业技术、纺织技术和建筑技术等;古代绘画和书法则多用来传承儒家文化。
高三二轮备考抓分点透析历史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升级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扫描】【基础过关】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主要派别及其主张(1)道家:①老子:“道”、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
②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2)儒家:①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提出“正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②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③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2.重要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3)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易混易错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
(2)孔子、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其它思想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3)道家思想及宋明理学都试图将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2.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细节点拨新儒学有利于维护统一,神化皇权;儒家经典成为全国统一教科书;汉武帝“独尊儒术”等共同促进了儒学自汉代始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孔子和老子1、孔子,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仁者人”)和“礼”(“克己复礼”)主张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出“正名”的主张(保守一面);提倡“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到太多重视。
2、老子即老聃,春秋楚国人,代表作《道德经》(《老子》),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
道法自然”,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主张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荀子:“亚圣”,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把“仁”的学说发展为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性善论;“民贵君轻”;“养浩然正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
性恶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墨子:“兼爱”(没有阶级等差的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战国显学,代表下层民众利益,战国后不再受重视。
4、庄子:道家的代表人物,“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5、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6、孙膑:兵家,受《孙子兵法》影响。
7、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背景: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也起到了限制君主权利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作用。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高考历史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高频考点已经整理如下,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高频考点1】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
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2)战国时期: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
④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高频考点2】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1)主张:南宋的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宋明陆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影响: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②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塑造人的性格和价值。
【高频考点3】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1)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学思想,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学以致用。
(3)影响: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高频考点4】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1)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
变化反映出( )
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儒学兴盛,而魏晋时期儒学遭到质疑,这是因为魏晋时
期社会战乱儒学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故A项正确;魏晋时期儒学虽然受到冲击,
(3)评价 ①经世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宣告了明末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 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巨大。 ②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 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 ③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对未来的设计也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 贤臣的统治模式。
视角1 从传承与创新角度认识不同时期儒学主流思想的发展及特点。 视角2 立足家国情怀,考查儒家思想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视角3 从天人关系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论述。
1.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2)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这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
百姓的主张,故A想变迁的社会影响)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解析 本题考查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材料中地图三角测量采用西方技术,由此可
见西方技术影响中国传统科技,故A项正确。
答案 A
3.(题点:汉字的演变)“育”甲骨文写作 , (人,指女人), (即倒写的“子”, 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 ”,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 这说明( )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清单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一、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已经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 印刷术 印刷术 火药 我国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用于战争 战国时人们发明了司南, 北宋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 指南针 的指南针
二、三项天文学成就 1.战国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2.秦汉时已有天体观测的水运浑天仪。 3.元代郭守敬制成了新型浑天仪——“简仪”。
(4)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5)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6)民俗画:有描绘市井生活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还有木刻版画、”在先秦时期被国家礼仪所吸收, 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2)南戏与杂剧:两宋之际,在浙江一带,流行一种戏剧 形式,人们称之为南戏;到了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 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京剧的形成:起源于清代乾隆时期,流行于安徽的四 大徽班进京,博采众长,融入秦腔、昆曲和北京语言。道光 在位时期形成京剧。
三、对古文献语句大意不明确 【典题剖析】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 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不同点 项目 认识 “理” 实现 “理” 哲学范畴 程朱理学 强调“理”是世 界的本原 主张通过“格物 致知”的方法, 体验“天理”的 存在,最终贯通 明“理”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主张“心即理” 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 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 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 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 知,就能成为圣贤 主观唯心主义
高考专题1-1-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押题依据
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模块间的综合, 如从政
治角度考查经济、 思想文化现象, 或从思想角度考查政治现 象等。复习备考时应注意这一命题趋势。
解析
据材料可知汉代司法审判引入儒家经典蕴含的
道德原则,即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故选 C。A、B、D 三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押题 5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 孟子提倡“济 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 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 想( )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C.始终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押题 2 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的叫作孔子。 中国有学 问的人非常尊敬他„„正如对待一个共同的主宰那样。 不仅 哲学家作为一个阶级是如此, 就是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 给予他以最高敬意。 导致统治者给予“最高敬意”的主要原 因是( ) A.孔子“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 B.孔子“仁者爱人”的主张符合封建专制统治 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D.孔子的“克己复礼”主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押题依据 孔子的思想主张、 地位、 后世影响及儒家思 想的发展演变常常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解析
题干材料大体意思是:“所谓法,就是由官府
明文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遵守法令的人给予奖 赏,而对于触犯法令的人进行惩罚。”据此可知 B 项正确。 法家主张强化君主权威,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君主一人之下 的法律,排除 A 项;题干材料并没有说明法具有普遍性和 永恒性,更未反映法是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威,排除 C、D 两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为理学但又有差异。 程朱理学是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心学是对理学的 继承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以食……”
这意味着朱熹
A.认为人性本质是恶
√B.肯定人正当的欲求
C.倡导适当放纵私欲
D.特别关注百姓生计
解析 材料说明人的饥渴要进行饮食属于人的正常需求,体现出朱熹对 于人性正当欲求的肯定,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人性的本质是恶的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中“有可以食,有不可以食”说明可以随着人性需要进行,不是倡 导放纵私欲,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对于百姓生计的关注,故D项错误。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从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 (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 现了筹算计算法。 (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 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 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繁荣外传 (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解析 根据材料“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扬弃或终结理 学”“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 明末的道德人心危机,清初三大思想家努力使儒学的基本价值观念重新 回归,这反映出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故D项正确; 理学能够约束道德人心,排除A项; 材料反映清初三大思想家努力重建儒学,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当时理学传统主流地位没有失去,排除C项。
易错角度1 百家争鸣的实质是治国方略的争鸣
百家争鸣实际上是诸子因治国方略上的主张不同而诱发的思想领域的冲 突,其实质是治国方略的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礼乐” 和“仁义”,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 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兼 爱 ”“ 非 攻 ” , 即 社 会 和 谐 、 天 下 太 平 。 以 韩 非 子 为 代 表 的 法 家 主 张 “以法治国”,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其主张最受统 治者欢迎。
专题1第3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功利主义
法家认为,人们的行动应 该以实际利益为导向,追 求最大的利益和最小的代 价。
儒家思想
仁爱
儒家主张仁爱,认为每个 人都应该关爱他人,尊重 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礼制
儒家强调礼制,认为礼制 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 关键。
忠诚
儒家主张忠诚,认为每个 人都应该忠于自己的国家 和君主。
02 古代中国的科技
道家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宇宙的和谐,主张无为而治,这种哲学 思想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 美的追求,影响了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使其更加注重表 现自然美和意境。
科技对思想与文学艺术的影响
四大发明对思想传播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思想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 得书籍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推动了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教育的发展。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则对军事、航海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CHAPTER
四大发明
造纸术
火药
起源于西汉,成熟于东汉,由宦官蔡伦改 良后发明,使纸张得以普及,对世界文化 传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唐末宋初发明的火药,最初用于军事,后 来逐渐发展为烟花爆竹,对军事战争和节 日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印刷术
指南针
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北宋时期活 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 速度,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专题1第3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 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目录
CONTENTS
•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 古代中国的科技 •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的相互影响
01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科技与文艺
中外历史历史学科考点总结模拟分类汇编考前必备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科技与文艺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Z 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仁”“礼”、仁政、民贵君轻、无为而治、法治、变法革新、兼爱、非攻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__克己复礼__”;首创私学,主张“__有教无类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__民贵君轻__”的民本思想;在伦理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__君舟民水__”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__无为而治__”,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__以法治国__,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规律认识】(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2)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3)“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K 考点深化ao dian shen hua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总结: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1.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西汉的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在“三教合一”趋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6)两宋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有益内容,形成理学。
(7)明朝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全面认识儒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
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⑤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以至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封建社会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属于封建糟粕的思想。
考点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知识主线
(1)原因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②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③文化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④统治者重视。
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⑥国内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
(2)特点
①实用性强,服务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③技术化倾向严重,且缺乏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2.古代科技没有及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3)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4)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多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
2.古代中国绘画风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魏晋时期
社会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
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唐朝
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
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两宋
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4)明清时期
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3.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
(2)汉赋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同时也体现了科举制的推动作用。
(4)唐末至宋元时期,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又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5)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