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混合运算三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混合运算三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数学思考:初步形成运算方法,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解决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课标解读】:行为条件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行为结果“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行为动词“认识”和“能”。

“认识”的同类词就是“理解”。

“理解”就是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能”同类词就是“掌握”。

“掌握”就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景。

核心概念“作用”,这里指的是小括号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从具体的算式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第二个层次是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既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小括号产生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材编写的特点:1、从学生经验出发,选出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学习知识。

采摘节是学生熟悉的事物,选取这样的素材,能够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2、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安排内容,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3、将混合运算的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方面突出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与一般混合运算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混合运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意义。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3篇)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3篇)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3篇)光阴如水,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1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蕴含数学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目前正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在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的接触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体验,并在不断反复的体验活动中生成新的感悟。

因此,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强化体验,鼓励感悟,是现代教学之道。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0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5.24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明确用括号的理由。
4.“想想做做”第5题
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
先算括号里面的。习题讲解
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4课时)
课题
练习五(1)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练习五第1~5。
2.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3.明确学习目标。
4.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说说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
5.完成“试一试”。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
学生相互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
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除例题讲解
法,再算加减法。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
课题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题3和“试一试”,第38~39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能列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答问题。
2.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明确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关的混合运算顺序后,即使安排各种生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列综合
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
合运算的实际价值。
4.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教材不仅多次
安排运算顺序易混式题对比练习,而且,还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篇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做练习八第6题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和计算的。

3、全班组织交流评议二、做练习八第7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

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三、做练习八第8题1、先让学生猜一猜。

2、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

3、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4、集体评议。

四、做练习八第9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全班交流,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做练习八第10题。

1、学生准备好《少年报》的报纸。

2、讨论计算面积必须已知什么条件。

3、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反馈交流。

4、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

(1)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2)尝试计算出结果。

六、全课: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何收获?2、作业:完成练习册。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加减。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在动手操作及说理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计算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主体作用,获得成功体验。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苏教版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好玩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简单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学问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详细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通过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殊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除法教学内容:p.1-1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1~3教学目标:1、能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出发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都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那我们来坐下下面的几题!如:98÷2 94÷3 94÷4 98÷5这样的计算孩子们你们是怎做的啊?说说你们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学习例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有600只鸡共三排)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2、探索口算方法问:600÷3结果是多少?⑴学生独立思考⑵学生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的方法:①因为3 个200相加是600所以600÷3=200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③因为6÷3=2所以600÷3=200⑶谈话: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自己选一种喜欢的方法把600÷3是怎么算的?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三、探索笔算方法1、提出问题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2、问:谁能估计一下平均每天产蛋几百多?3、谈话:到底是多少个呢?大家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呢?⑴请一位学生示范写出竖式⑵问:你能用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方法试着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⑶交流算法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引导学生明确:9百除以2得4百多4表示4个百所以要写在商的百位上②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引导学生明确:9个百除以2商4分掉了8个百还剩1个百没分所以要和十位上的8个十合起来成18个十再除以2也就是说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并起来继续除③问: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练习:李师傅4小时共加工856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四、总结鼓励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索共同合作大家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请大家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也可以说说你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作业(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4-9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导入1、口算20÷2 24÷2 40÷420÷4 24÷4 40÷5同时指名两位学生板演:63÷7 52÷5集体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说商为什么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二、新课1.例题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指名回答要求用竖式计算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问: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讲解:如果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除不尽除数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例题2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讲解书写格式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三、完成"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四、课后作业(3)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11和P12的1~3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563÷4 303÷5 426÷6 912÷3259÷6 856÷8 700÷5 214÷7二、学习新课看书本图(书架)1.224÷2=112(本) 112÷4=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2.4×2=8(层) 224÷8=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3、讨论比较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讲解:应用两部连除应该要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是求出什么第二部得出我们需要的答案三、课堂作业补充题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2、拓展题3、填上合适的数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两步练除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第二单元:年、月、日教学内容:p.17-2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嫉妒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教学难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P17--18教学目标: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一张大的2013年的年历卡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13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出示2013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13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1、初步认识年、月、日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2、认识大月和小月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13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3、记住大月和小月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讲解:老师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4、计算全年的天数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13年全年的天数吗?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三、总结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2)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内容:P19--21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教学过程:1、探究活动一小明的弟弟出生的日期是2012年但是到2013年时发现小明却没有生日的那一天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应该是2012年哪一天出生的?小结:2012年2月的天数和2013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应该是2012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13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问:谁来说一说2012年和2013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12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三、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二、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P24~26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今天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1、提高典型的感知对象引出平移现象2、教师用纸片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运动问:是这样平移的吗?2、提供更多更贴进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引出旋转现象多媒体依次出示动态的风车、小火车、升国旗、方向盘、钟摆等的运动状态观察剩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给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引导讨论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3、在活动中加强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⑴想想做做1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哪些是旋转说明理由4、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做是旋转现象二、将图形进行平移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工程师将我们的"小纸片"进行平移1、移一移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和一张小房子纸片按要求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2、教学例题出示下图:问:在方格纸上的"音乐厅"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音乐厅"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学生独立分析例题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情况完成填空后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交流互相评价4、教学"试一试"问:如果在方格纸上把"音乐厅"向上平移3格平移后的图形将在什么位置?你能将平移后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怎样画比较好?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再将这些点平移最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一个学生当场在投影仪上做示范再让学生选择"试一试"中的图形进行平移也可以由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图形来进行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平移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评价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5、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画一画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5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课件出示:0.8 ○ 0.6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 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 0.6。

10101010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

(得出0.8 0.6) 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 1.5(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88, 1,而1 1.5,所以0.8 1.5,雪糕便宜。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一、【课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34~35例1、想想做做T1~6。

二、【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乘法在前面)的计算。

本单元的混合运算,从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

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按一定的运算顺序逐步计算。

书上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解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降低了认知难度,方便教与学。

三、【目标预设】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使用递等式,能准确表达计算过程。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的递等式格式。

难点——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正确计算。

五、【设计理念】本课内容难度不是很高,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探究和交流讨论中悟出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设计思路】1.复习铺垫——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同级混合运算以及乘加、乘减(乘法都在前面)的相关内容,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两道练习题,唤醒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做好铺垫。

2.关注算理——通过具体的情境,帮助理解运算顺序,让学生多表达,用数学的语言把计算过程描述出来,包括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把混合运算放置到具体情境中,而不是单纯地计算核对答案,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课堂作业设计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课堂作业设计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1)前置作业一、旧知链接1.口答列式:(1)28与32的和是多少?(2)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3)16乘5的积是多少?(4)6和8相乘得多少?2.列式解答:(1)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2)一把雨伞15元,一个足球20元,一共是多少元?二、新知速递1.计算下面各题。

70+11×3 98-8×22.小明看一本56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6天,每天看6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课堂作业1.计算下面各题。

2×56+24 120-20×5 82-12×5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106+24 152-52×2 78-8×5= 2×130 =100×2 =40=136 = 200 =38将下列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3.3×20=60 60+12=72综合算式: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77×8+22○77+8×221 8+36×6○36×6+18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6天,每天看6页,还有52页没有看。

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6.一件外套330元,一条裤子120元,买一件外套和两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元?课后作业基础训练1.脱式计算。

22×3+20150-50×278-18÷3 32+28÷4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算式中,()的结果大一些。

①1000-51÷17 ②1000-51×17(2)280-14×5应先算()①280-14 ②14×53.将下列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216÷18=12 48-12=36综合算式:(2)3×4=12 8+12=20综合算式: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单元教案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⒈口答列式: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⒉列式解答: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

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二、教学新课⒈教学例题。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⑵出示问题: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板书:5×3+20学生试算提问:你是怎么算的?2.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三、组织练习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章《混合运算》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章《混合运算》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章《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数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2.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3. 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4. 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黑板或幻灯片3.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混合运算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符组成的算式,如: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等。

(2)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利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展示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

在课后作业中,设计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混合运算苏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应用四则运算中的顺序规则。

- 能够解决涉及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包括整数和小数运算。

- 掌握估算和精确计算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和计算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规则- 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含义,包括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 讲解和演示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即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2. 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强调运算符的优先级和括号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复杂的表达式。

3. 估算和精确计算- 引导学生学会估算,通过简单的近似计算来快速得到答案。

- 强调精确计算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在需要精确结果时进行准确计算。

4. 实际应用-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混合运算的应用。

- 引导学生将混合运算应用于购物、计算时间等实际场景。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谜题,激发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四则运算,为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与讲解(15分钟)- 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探究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和计算方法。

- 讲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强调运算符的优先级和括号的使用。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4. 应用与拓展(10分钟)-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混合运算应用于生活。

-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探索混合运算的其他应用场景。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6.算“24点”》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6.算“24点”》教案
6、自己读一读茄子老师的话,并且读出茄子老师给出的三组数。
自己选择一组茄子老师给出的数,自己算一算,算后全班交流。
7、尝试游戏:用一副扑克牌中的1-9来进行小组游戏,每人出一张牌,谁先算出谁就收进,算他赢。
二、组织参与,诱发成功信心
1、要求:四人一组,并选出一位小组长。
2、教师出示游戏规则,学生自己阅读,明确游戏规则:
要求自由出牌,自由计算。
四人小组,改变刚才的第二条游戏规则,学生阅读:四人小组每组出一张牌,一共出四张牌,小组长负责记录每组数和计算方法。算得最多的小组就获胜。
头脑智力游戏的导入,使学生马上就有挑战的欲望。通过自己阅读,自主明确游戏规则。数字的简单组合使学生对完成游戏有极大的信心感,产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借此引入用扑克牌每人都参与游戏,满足每个人的参与游戏的愿望。
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有目的的编排小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的作用。因3个数的计算不一定可以成功,教师给予4个能成功的数组,使学生有目的的计算,而不盲目的放弃,增加练习的机会。一个无法成功的数组也向学生明确三个数不一定都可以,增强挑战的难度。在规定的时间里表决,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定时间上思考的余地。最后的放开游戏,真正体现的游戏的挑战性,给与学生成功的快乐。
⑤5+8=13、13-1=12、12×1=24
⑥……
4、小结:看来,同一组数据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通常想口诀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努力使四个数字组合得到3和8或6和4。
5、翻开课本到43页,阅读试一试的三组数据,并尝试进行计算交流。
7、谈话:请读一读白菜老师还想提醒学生注意什么。
四、阅读课本,回顾新知。
①出示一组三个数
②要求组内学生每人出一张牌,小组长负责收牌不出牌。③进行24点计算比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算24点-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算24点-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算24点-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4点的游戏规则,理解数字之间的四则运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24点的游戏规则2. 数字之间的四则运算关系3. 运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4. 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掌握24点的游戏规则2. 熟练运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3. 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字卡片3. 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趣味数学故事,引出24点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24点的游戏规则(5分钟)讲解24点的游戏规则,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四则运算关系。

3. 演示与练习(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用数字卡片玩24点游戏,让学生观察并理解。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尝试找出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计算出24。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竞赛(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24点游戏竞赛,每组轮流完成一道题目。

2. 每完成一道题目,小组得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3.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24点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24点游戏练习题。

2. 与家长一起玩24点游戏,记录游戏过程和结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数学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分组竞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合理,让学生在家庭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但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第5课时 算“24点”

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第5课时  算“24点”

不能。 3+3-2=4
6×(3+3-2)=24 先锁定一个好搭档数,我们可以想办法用其余的数凑出另一个。
课堂小结
24点 • 优先考虑加法; • 寻找两个好搭档,直接相乘(1,24)、(2,12)、
(3,8)、(4,6); • 只有一个好搭以凑接近24的数。
思考
当四个数的和小于24时,则一定会用到 × (+、一 、×或÷)。 相乘得到24的两个数称为好搭档数,如3和8,你还 知道其他好搭档数吗?
4和6
2和12
1和24
思考
用+、一、×、÷或者(
)把下面四个数凑成24。
① 想一想,全加可以凑出24吗? ②锁定一个好搭档数,是 6 ③想一想,剩下的三个数怎么凑出4呢?
4 + 7 11 11 × 3 33 33 – 9 24
2×1 2 6 + 6 12 2 × 12 24
巩固练习 1.用下面每组中的4个数算出24。
(1)9、4、2、6 (2)8、6、3、1
9 -6 = 3 2×4 = 8 3×8 = 24
(3)4、5、9、7
6÷3 = 2 2+1=3 8×3 = 24 (4)8、5、4、3
学一学
每人准备扑克牌A ~ 10各一张(A表示1)。
先任意拿出3张扑克牌, 根据3张扑克牌 上的数,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每 个数只能计算一次, 算出得数是24。
学一学
我拿出的3张牌 能算得24。
我拿出的3张牌 也能算得24。
7 – 3=4 4 ×6 = 24
7 + 8 = 15 15 + 9 = 24
探索真知
不符合24点游戏规则 符合24点游戏规则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数字》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数字》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
边的数字》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运用口算、写运算式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字计算。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身边的数字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加深对数
字的理解度。

3. 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主动思考并应用数字进行实践。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字基础知识,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身边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

2. 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案例中理解数字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
1. 数的应用:通过例题和练,带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应
用范围,如购物结账、公交车票价等。

2. 数字计算: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字计算,帮助学生
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快速求解。

3. 实践思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应用的例子,激发学
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1. 讲授和问答:通过讲解和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 交流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
强合作能力。

3. 应用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研
究的实用性。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评估掌握情况。

2. 课外作业:练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

教学反思
1.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研究兴趣。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22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3×32=5×11=2×20=30×3=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优秀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优秀课件

复习旧知
混合运算中,应该 像这个阶梯一样。
1.括号 2.乘、除 3.加、减
巩固练习
比一比,算一算。
180-36-44 = 144-44
159-(59+37) = 159-96
= 100
= 63
180-(36+44) 159-59-37
= 180-80
= 100-37
= 100
= 63
连续减去两个 数,相当于减 去它们的和。
=2
= 30
592754-÷+43256÷-1276先算493256÷256
57-42÷2 = 57 - 21 = 36
先估计每组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计算。
300+60×4 = 300+240
= 540 300-60×4
= 300-240
= 60
90-38×2 = 90-76
= 14 90-38÷2
= 90-19
= 71
两38部×分2比的3和8÷比2两得部数分大, 的所差以要90大-3。8÷2得数大。
9头普通奶牛一天共可产奶180千克,1头良种奶牛 一天能产奶38千克。1头良种奶牛每天的产奶量比 1头普通奶牛多多少千克?
38-180÷9 = 38-20 = 18(千克) 答:1头良种奶牛每天的产奶量比1头普通奶牛多18千克。
三年级同学收集的易拉罐数量如下表。易拉罐每3个1元,卖
出这些易拉罐一共可以收入多少元?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23个
21个
27个
25个
要先算一共 有多少个易
(23+21+27+25)÷3 = 96 ÷ 3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混合计算》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混合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 49÷7×4=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 一级的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2)出示:7×7-5 77-42÷7 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 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 15-6×2 时,得到的结果是 18, 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小明的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 算乘法。 追问:对于 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 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 3。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课题 教学目的
练习五
1、通过练习,巩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2、能通过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 4 教时 总计 教时
月日
教学重点 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谈话: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根据所学 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 )再算( );如果算式里有 括号,要先算(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 40 页“练习五”第 1 题。 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 40 页“练习五”第 2 题。 (1)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比较每组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教材第 40 页“练习五”第 3 题。 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集体 订正。 4.完成教材第 40 页“练习五”第 4 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引导:分析各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然后全班订正,教师结合学生的 错例适当追问。 5.完成教材第 40 页“练习五”第 5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34-35页例1和“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 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你有过到商店买东西的经历吗?在商店里购物时,你遇到过怎样的数学问题?2.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

3.提问: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你能看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吗?二、新授1.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1)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

(3)通过交流,板书学生所列的分步算式,并要求他们结合列出的算式说说思考的过程。

(4)引导综合算式。

介绍:像刚才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一步地去解答,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分步算式”。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含有两步运算的算式。

结合解题思路边介绍,边板书“综合算式”:5×3+20。

(5)初步理解运算顺序,介绍书写格式。

提问:用这道综合算式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什么?师明确:用综合式计算时,一般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并用递等式表示。

先在原题下面,即第二行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第二行的“=”,在第三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教师边说边板演)让学生照样子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6)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提问: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1)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2)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3)鼓励: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如有困难,可以先列分步算式。

(4)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提问: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运算顺序,试着用递等式计算。

3.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比较:观察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指出:在这样的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让学生完成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标出每题的错误之处并改正错误。

(2)汇报交流,引导反思: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

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5.“想想做做”第5、6题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第2课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36-37页例2和“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且用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在学习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下面各题。

18–8×3 4×5–10让学生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揭题:上节课我们在购物商场解决了小军和小晴的购物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问题。

二、新授1.教学例2(1)出示教材第36页例2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

提出问题: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引导: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什么?题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什么?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是什么条件?(2)思考:怎样求出一共应付多少元?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让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交流。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40÷5+12 12+40÷5说说每一步列式表示的是什么?这两道算式我们都要先求的是什么?师明确:40÷5表示一支钢笔的价钱。

12是订书机的价钱,相加表示一共应付的价钱。

那么我们在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呢?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

(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先算除法,算式40÷5)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3)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40÷5+12 12+40÷5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今天的这两道题是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师明确:把乘法换成除法的,计算的时候也是先要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试一试出示题目,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列出综合算式,最后指名汇报交流。

学生列式:15-40÷5引导:在这个算式里,“40÷5”表示什么?追问:这道算式,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该先算什么?指名板演。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再引导反思:进行混合运算时的顺序是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出上下两题哪一题的得数大一些,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

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合理。

5.“想想做做”第4、5题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第3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38-39页例3和“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 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 49÷7×4=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出示:7×7-5= 77-42÷7=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小明的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吗?(加上小括号)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新授1.教学例3(1)理解题意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及问题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引导:怎样列式?50-20=30(元)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30元可以买几本?30÷5=6(本)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

学生可能回答:50-20÷5(2)学习算理引导:“50-20÷5”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填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教师板书填上小括号)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指明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试一试出示:(42-18)×30 95-(24+50)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寻找错例。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归纳小结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分析,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2题让学生先用线画出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提问:变式和原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想想做做”第4、5题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第4课时练习五(一)教学内容:P.40页练习五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并能通过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谈话: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再算();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2.计算。

4+24÷8= 36+81÷9= 85+(100-86)=80-6×8= 52+6×8= 9×(45-36)=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二、练习1.“练习五”第1题先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再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说出得数并订正。

2.“练习五”第2题(1)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比较每组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五”第3题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