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实施意见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实施方案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实施方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健全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相关工作要求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和竞赛,进一步丰富课外文体活动。
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1、全面落实学校体育课程。
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开齐上好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础性环节。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努力改变体育课的“三无七不”现象,即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出汗、不喘气、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长跑。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学生们的运动机能普遍有所下降。
为切实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不被其他活动挤占,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
确保每天的早操时间,积极开展跳绳、拔河、踢毽子、托乒乓球跑、小篮球、啦啦操、健美操等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切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生体育联赛办法。
3、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保证学生体质监测和学生体检。
学校会同教导处、卫生室、体育组等部门统筹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进一步做好体质测试专用器材和教室的完善工作,规划专用的50米跑、50米×8往返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等场地,备足测试器材。
加强对特异体质学生的统计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测试及体检结果数据分析和运用,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2.10.22•【文号】国办发[2012]53号•【施行日期】2012.10.2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10月22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各地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学校体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06.12.20•【文号】教体艺〔2006〕5号•【施行日期】2006.12.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教体艺〔2006〕5号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
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必须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性。
近些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但是,由于全社会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使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与肥胖比例迅速上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4.21•【文号】国办发〔2016〕27号•【施行日期】2016.04.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体育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
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作者:来源:《体育教学》2007年第04期(2007年5月7日)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
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各乡镇中心校,局属各学校:近几年来,我县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健康素质得到极大地提升。
但是,通过各项检查评估发现,我县部分学校依然存在着片面追求文化课考试成绩、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课程计划得不到有效落实,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体质健康。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我县中小学生健康素质,提出以下意见,请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1、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落实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并按照要求认真组织测试工作,按时上报各项数据,对照各项测试数据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估,并及时、有针对性的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同时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2、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3、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4、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的体育课,各学校要统筹安排,今年春季必须落实到位);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条措施实施方案
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条措施实施方案为了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以下是十条措施实施方案:1.增加体育课程时间:增加每周的体育课程时间,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2.增加操场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应当积极争取资源,增加学校操场和体育设施的建设。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和设备,方便学生进行各项体育活动。
3.引入健身操和瑜伽课程:增加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放松能力。
通过引入健身操和瑜伽课程,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培养身心的和谐。
4.鼓励运动俱乐部和社团活动: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运动俱乐部和社团活动,如篮球、足球、田径等。
成立俱乐部和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教练。
5.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健康教育,向学生普及运动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教授学生正确的跑步、跳绳、健身等运动技巧,并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如饮食营养、心理健康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
6.开展运动赛事和健康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运动赛事和健康活动,如跑步比赛、游泳比赛、健身大会等。
通过竞技和参与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7.与体育协会和健身机构合作:学校可以与当地的体育协会和健身机构合作,邀请专业教练和运动员来学校进行示范和指导。
通过专业指导,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动作规范,推动学生的体育水平全面提升。
8.设立体育考试和评价机制:引入体育考试和评价机制,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成绩的考核范畴。
通过考试和评价,激励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9.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学校餐厅应提供健康、均衡的餐饮服务,推广营养餐,减少垃圾食品的销售。
同时,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10.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健康问题,建立起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健全学生体质健康长效机制,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改革。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好各项健康工作的“达标细则”,深化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耐力、力量、速度、柔韧等体能素质,降低营养不良、肥胖、近视的发生率,使学生体质得到全面增强,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二、具体措施:1.做好宣传教育引导一是营造重视体质健康管理的良好氛围,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公开体质测试等级标准,帮助学生明确锻炼目标;二是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室内体育课等形式开展体质健康专题教育;三是定期进行家校联动,让家长和学生了解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保证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周安排2课时体育课,其中第一学年为体能与健康教育,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为选项课,开设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及健美操等课程,为学生掌握专项技能,满足兴趣爱好提供多项选择。
此外,结合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速度、耐力、弹跳差等问题加强体能练习,保证每节体育课有不少于十五分钟的素质练习,并在选项教学中强化素质练习项目。
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在校内,每天安排早操及上下午大课间,根据季节设置体育活动,定期更换课间操内容,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关注体艺融合,借助自编操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合理设置锻炼强度,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冬季增加跑操圈数,早操两圈,上下午课间操各三圈,确保学生体能得到提高;采用即时评价和终极评价相结合的大课间评价制度,体育教师、学生会蹲点考核,各年级每个月进行积分评比;学生处、级部、班主任严格规范请假手续,鼓励更多学生参与锻炼。
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条措施实施方案
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条措施实施方案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小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体育锻炼不足、营养不良等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下面是一份包含十项措施的实施方案。
1.加强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针对体育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方式,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促进体育课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游戏规则、提供游戏器材等手段,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在课间休息和课余时间设置体育活动时间,理由学校场地和器材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各类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一种长期的锻炼习惯。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校可以增设各类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如篮球俱乐部、足球队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并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还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和个人特长,激发他们的潜力。
4.优化餐饮食谱。
学校食堂应加强营养师的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食谱,提供均衡的营养餐。
减少油炸、高糖、高盐等垃圾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食物的供应。
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确保学生食品安全。
5.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庭应建立健康教育平台,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制定学生的饮食、作息和体育锻炼计划。
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提供正确的饮食和锻炼指导。
6.加强亲子运动。
学校可以组织亲子运动活动,如亲子跑步、亲子游泳等,让孩子和家长一同参加体育锻炼。
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运动量,还可以增强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7.管理学生手机使用。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学生在上学期间禁止使用手机,确保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程和体育活动。
通过减少手机使用时间,鼓励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2007年5月7日)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
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作者:来源:《体育教学》2007年第01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体育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
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必须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性。
近些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但是,由于全社会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使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与肥胖比例迅速上升。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切实改变这一状况。
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条措施实施方案
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条措施实施方案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特制定以下十条措施实施方案:一、加强体育锻炼课程建设1. 确保体育课程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 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加球类、田径、游泳、武术等运动项目,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3. 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二、提高体育设施设备水平1. 加大体育设施设备投入,保证学校有充足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2. 定期检查和维护体育设施设备,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3. 鼓励学校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建设特色体育场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1. 定期组织校内外体育比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2. 开展体育节、运动会等活动,展示学生体育成果。
3.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拓宽体育视野。
四、强化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1. 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监测,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2. 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3. 将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积极性。
五、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1. 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2.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载体,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 开展健康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生活观念。
六、优化学生作息时间1. 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2. 倡导学生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 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精神压力。
七、加强家校合作1. 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共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
3. 开展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引导学生在家也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八、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1. 引导学生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2. 开展体育锻炼打卡活动,鼓励学生坚持体育锻炼。
中小学学生“五项管理”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中小学学生“五项管理”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五项管理”(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作业、体质管理)文件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目标1、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3、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到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0%及以上。
4、加强体育家庭作业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
到2022年,学生总体近视率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措施1、加强体育课程和教学管理学校应将体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时,加强体育教学管理,确保体育教学质量。
2、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3、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学校应加强学生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4、加强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5、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加强家校沟通,向家长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家长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三、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应成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落实。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健康标准》),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全部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全部达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配齐补足缺额、缺岗体育教师。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一)深化教学改革。
各级各类学校要开足开齐体育课程,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好每天上午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上午、下午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有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课。
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
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
高等学校须开设体育必修课,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活动。
本科开设2年不少于144课时(6个学分),高职高专开设15年不少于108课时,并为其他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计入学分。
寄宿制中小学和高等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将长跑、跳跃等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列为必修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实施以身体锻炼为主的体育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专项运动能力。
大力普及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创造条件发展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深入挖掘、整理、推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规范实施运动保健项目,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19•【文号】教体艺厅函〔2021〕16号•【施行日期】2021.04.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各地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中小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
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
一、完善体质健康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体育教材、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与学生身体发展需求相适应。
2.制定学校体质健康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学生体育锻炼的组织方式、时长和场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记录学生身体状况、体质测试结果,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二、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1.增加体育课程的学时和强度,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丰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各类体育俱乐部和运动训练班,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类体育运动。
3.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通过运动会、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三、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1.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加强教师的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健康教育意识。
2.在健康教育中重点强调饮食健康,倡导合理膳食,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意识。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态度和心理调适能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
四、加强学生的体质测试和评价1.制定学生体质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利用标准化的测试数据来评估学生的体质水平,并及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2.加强对测试结果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学生的体质短板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帮助学生改善体质。
五、建立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管机制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育锻炼工作,发挥领导示范作用,亲自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加强对体育锻炼场所和设备的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
3.落实教师的监督责任,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意见3篇
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意见3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意见3篇》,您浏览的《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意见3篇》正文如下: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意见第1篇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紧迫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连续多年持续下滑趋势,我区学生也不例外,从近三年体质抽测结果来看下滑趋势明显。
这反映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还未得到足够重视,仍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各级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把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突出重点,确保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一是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教学计划,抓好常规管理。
全区各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开足开全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体育课每周4节,小学3-6年级和初中体育课每周3节,高中体育课每周2节。
学校必须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冬季长跑)和其它集体体育活动。
寄宿制学校必须坚持学生出早操制度,并做到教师带队,师生同活动、同锻炼。
要将上述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统一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表,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活动记录。
二是积极推进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各学校要不断创新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载体,制定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并按时组织实施。
体育课是国家课程,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渠道,各学校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
中学关于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方案的意见
中学关于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方案的意见一、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由于课业负担重、缺乏体育锻炼等原因,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加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本文提出以下方案。
二、方案内容1. 加强体育锻炼(1)增加体育课时:在保证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体育课时,确保学生每周至少有3-4节的体育课程。
(2)丰富体育活动: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或运动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学校应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2. 加强营养与健康教育(1)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掌握科学饮食的知识和方法。
(2)开展营养与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应开展各种营养与健康教育活动,如健康讲座、营养知识竞赛、健康食谱展示等,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3)改善食堂餐饮质量:学校应加强对食堂餐饮质量的管理,提供营养丰富、卫生安全的餐饮服务,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应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沙龙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 加强作息管理(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2)加强宿舍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宿舍的管理,确保宿舍环境的整洁、安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三、实施与评估1.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进一步重视、加强和规范中小学体育工作,增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础能力,落实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逐步提高我市中小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和全面健康素质,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确保在校中小学生每天组织锻炼不少于一小时。
全市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有关要求,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开齐开足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同时增加体育锻炼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分别安排一节体育锻炼课。
全市中小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广播体操、青春健身操等集体体育活动。
各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初、高中毕业年级的每天体育锻炼时间。
二、继续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全市各中小学校要
按照《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体育局转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浙教体〔2007〕83号)有关新的要求,结合前几年的实施经验,积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尚未配备测试器材的学校要尽快配齐相关器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并在每年9月—12月开展学生体质的测试工作,将每位学生的测试结果报告给家长,将学校测试结果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教育部专门网站。
各区、县(市)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都要对本地和本校的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报杭州市教育局。
三、坚持和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各地均要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将其成绩计入升学考试成绩总分,体育考试分值占升学考试总分的比例不低于5%。
调整现行杭州市区(不含萧山区、余杭区,下同)初三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体育中考)的项目设置,并适当提高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将原耐力类四个选择项目调整为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和游泳(100米)两个选择项目,促使更多学生参加长跑和游泳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
四、实施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为促进高中学校有效开展
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将于今年开始启动高中学校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每年下半年,对高中学校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统一抽测,测试项目为立定三级蛙跳、实心球、长跑(男生1500米,女生800米)共三项(具体时间和标准另发)。
测试结果将作为考核和评价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杭州市教育局负责市区高中学校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工作;萧山区、余杭区和五县(市)教育局负责所属高中学校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工作,并将抽测结果上报杭州市教育局。
五、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全市各中小学要按照《关于开展杭州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杭教高中〔2007〕17号)文件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
我局将继续做好定向运动、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中学生健美操、2+1文体工程等的推广和比赛工作。
六、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育质量。
学校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确保每位学生有足够的运动负荷,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体育课还要注重发展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增加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的范围,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自觉将体育锻炼活动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七、加强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
全市各中小学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和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要求,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鼓励体育教师掌握多项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和开展体育活动的专业能力。
市和区、县(市)教育局将每年开展所属学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和考核,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以适应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体育锻炼活动的需要。
八、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
全市中小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每季运动会设置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兼顾竞技性和群众性,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
杭州市教育局将继续主办好一年一度的市区高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市区中学生三大球比赛、中学生健美操比赛、中学生定向运动比赛以及各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