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由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院长担任副总指挥,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 设立应急救援队伍,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检验科、药剂科、后勤等部门人员组成。

四、预防与预警1. 加强疾病监测,对传染病、重大疾病进行监测预警。

2. 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发现突发事件及时报告。

3. 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需求。

五、应急响应1. 突发事件发生后,急诊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置。

2. 立即报告医院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指挥部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等工作。

4. 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医疗物资和设备供应。

5. 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六、后期处置1.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 对参与应急处理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3. 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慰问和救助。

4. 开展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七、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和技能演练。

2. 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八、责任与追究1. 对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对谎报、瞒报、迟报突发事件信息的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急诊科日常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

(2)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建立健全预防措施,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2)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3)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应急流程,提高应急处理工作效率。

(3)加强信息沟通,确保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三、组织管理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收集、报告编制等工作。

3、成立专家组,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协助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

4、明确各部门职责,包括:(1)急诊科:负责现场救治、患者转运、信息报告等工作。

(2)医务科:负责协调医疗资源,指导救治工作。

(3)护理部:负责调配护理人员,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4)感染管理科:负责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防止疫情扩散。

(5)其他相关科室:根据需要提供相应支持。

5、建立应急队伍,加强培训和管理,确保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战斗。

6、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

7、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区域应急联动机制。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急诊科环境整洁、卫生。

(2)制定并落实清洁、消毒、隔离等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定期对医疗设备、器械进行消毒和检测,确保其安全可靠。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特定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制定出来的一套行动方案或措施。

在医疗领域中,急诊科是一个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和创伤的重要部门,因此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一、火灾应急预案急诊科大多处于人员密集、医疗设备较多的区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应对这一情况,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应包括:人员疏散路线、灭火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火警报警装置的操作方法、人员被困时的救援措施等。

二、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发生时,急诊科面临着病患大量涌入和医疗设备可能受损的情况。

因此,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对于急诊科至关重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人员疏散和避震技巧、地震后的紧急救援措施、医疗设备的维修和替代方案等。

三、传染病爆发应急预案传染病的爆发可能导致大量病患蜂拥至急诊科求医,因此传染病爆发应急预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早期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机制、病患隔离和防护的方法、紧急病床的划分与调配等。

四、溢出应急预案急诊科是医院人流和病患流最为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例如交通事故、大型传染病爆发等,将迅速导致人员溢出。

因此,溢出应急预案的制定对于急诊科尤为重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紧急转诊和接诊措施、病患挤压伤的急救技巧、临时病床的临时配置等。

五、突发意外伤害应急预案急诊科是处理各种意外伤害的重要场所,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意外伤害,制定突发意外伤害应急预案非常必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创伤的分类与处理原则、快速停血和缝合技巧、紧急手术和手术准备措施等。

六、医疗器械故障应急预案在急诊科,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医疗器械故障应急预案也非常重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设备故障报修和更换的流程、应急备用器械的配置和使用方法、设备维修和校准等。

综上所述,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对于保障紧急情况下的工作效率和病患安全至关重要。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在医院的急诊科,每天都可能面临各种突发状况,为了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这些紧急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一、心脏骤停应急预案心脏骤停是急诊科最危急的情况之一。

当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拍打患者肩部并呼喊,同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

2、呼叫急救团队:大声呼喊其他医护人员前来协助,并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如呼叫院内急救小组)。

3、进行心肺复苏(CPR):将患者仰卧在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和腰带,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 30:2。

4、连接心电监护仪:快速评估患者的心律情况。

5、准备除颤设备:若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立即进行电除颤。

6、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

7、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和抢救,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或急救团队决定停止抢救。

二、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病情危急,需要迅速而准确的处理。

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心肌酶学等相关检查。

2、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4、通知心内科医生会诊,评估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

5、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6、在等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

三、急性脑卒中应急预案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快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快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水平、言语、肢体活动等。

2、立即进行头颅 CT 检查,以明确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

3、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 45 小时内,符合溶栓条件的,尽快进行溶栓治疗;超过溶栓时间窗的,评估是否进行血管内治疗。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且紧急的科室之一,经常接诊各种紧急情况和病患。

为了能够在应急情况下迅速、高效地处理病患,急诊科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讨论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拯救更多的生命。

1. 意识丧失的应急预案:意识丧失是急诊科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对于意识丧失的病患,以下预案应予以执行:- 快速判断病患是否无意识,并确保病患的气道通畅;-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联络其他医务人员以获取进一步的支持,如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等;- 迅速将病患转移到适当的治疗区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抢救。

2. 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急救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以下是应急预案的一些建议:- 立即将病患转移到设备齐全的复苏室;- 开始心肺复苏(CPR),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同时启动自动体外除颤(AED)设备;- 快速联络心血管科或其他相关科室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3. 大出血的应急预案:大出血可能是外伤或疾病引起的紧急情况。

以下是处理大出血的应急预案:- 空气、清洁伤口,务必采取无菌技术;- 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以尽快止血;- 若压迫无效,可尝试使用止血带进行临时止血;- 保持病患的血压和心率稳定,补充失血量;- 根据病情,尽快采取止血措施,如手术止血或介入治疗等。

4. 呼吸窘迫的应急预案:呼吸窘迫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以下是应急预案的一些建议:- 给予病患氧气治疗,并密切观察氧饱和度;- 使用适当的支气管扩张剂或雾化治疗;- 联络呼吸科或其他相关科室以获取进一步支持和建议;-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5. 中毒的应急预案:中毒情况下,需要快速采取应急措施来阻止中毒物质对身体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以下是中毒应急预案的一些建议:- 立即停止病患的接触中毒物质;- 物理上将病患移离中毒环境;- 快速清除病患的体外毒物,如通过洗胃、吸引等方法进行液体排毒;- 使用特定的解毒剂对中毒物质进行中和处理;- 监护病患的生命体征,并提供支持性治疗。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前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部门,承担着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随时可能面临各种突发事件。

为了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急诊科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急诊科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火灾、爆炸、恐怖袭击、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等。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一)应急指挥小组成立以急诊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各医疗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应急指挥小组。

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急诊科的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急处理方案,组织调配人员、物资和设备等。

(二)医疗救治小组由急诊科医生组成,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

(三)护理小组由急诊科护士组成,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心理护理等。

(四)后勤保障小组由急诊科后勤人员组成,负责物资、设备的准备和调配,保障水、电、气的供应,以及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等工作。

(五)通讯联络小组负责与医院其他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患者家属等进行联系和沟通,及时传递信息。

四、预防与预警(一)预防措施1、加强急诊科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

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做好物资、设备的储备和维护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4、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应急联动机制。

(二)预警机制1、设立预警指标,如患者就诊量、病情严重程度、突发事件的类型和规模等。

2、当预警指标达到一定程度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五、应急响应(一)分级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1、一级响应:适用于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如大规模伤亡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等。

急诊科全体人员参与应急处理,医院启动全院应急响应机制。

2、二级响应:适用于重大突发事件,如较大规模的交通事故、火灾等。

急诊科突发应急处置预案

急诊科突发应急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为保障急诊科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降低患者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急诊科的整体应急处置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急诊科在以下突发情况下进行的应急处置: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

2.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台风等。

3. 公共安全事件: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4. 医疗机构内部突发事件: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救援、患者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

(2)信息报送组:负责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3)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

(4)宣传舆论组: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处置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信息报送组迅速收集、整理突发事件信息,及时上报指挥部。

3. 现场处置组根据突发事件类型,采取以下措施:(1)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和隔离工作。

(2)自然灾害:组织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治,同时做好救援物资的调配和保障工作。

(3)公共安全事件: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4)医疗机构内部突发事件: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做好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 后勤保障组根据现场处置组的需要,及时提供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

5. 宣传舆论组密切关注突发事件处置进展,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引导舆论。

五、应急处置要求1. 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要熟悉本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的储备和保养,确保应急需要。

急诊应急预案及程序

急诊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概述急诊科作为医院中负责处理紧急医疗情况的前线部门,其应急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处理,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程序。

二、应急预案1.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医院成立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急诊科应急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办公室、驾驶班、急诊科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2. 救护小组急诊科成立救护小组,负责具体指挥和抢救工作。

救护小组由急诊科主任任组长,急诊科护士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总护士长、麻醉科医师、药剂科主任等人员为成员。

3. 应急物资储备急诊科应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4. 应急培训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和救援技能。

三、应急程序1. 突发事件报告(1)分诊台和急诊科工作人员接急救电话后,应立即了解事件的发生概况,患者数量、危重程度、到达时间。

(2)立即通知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和总值班(夜间)。

(3)医务科、护理部向业务院长汇报,与事故或抢救现场取得联系,根据情况启动医院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救护小组,指挥和协调抢救工作。

(2)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和医疗物品,扩大急救队伍。

(3)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接待大批伤病员的准备。

(4)根据应急规模,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根据需要安排休班的医务人员参加抢救或通知并组织第二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

3. 抢救工作(1)现场救护:救护小组立即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护,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

(2)紧急转运:将患者迅速转运至急诊科抢救室,继续进行抢救。

(3)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救治工作:按照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4. 应急结束(1)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重大突发事件中,患者常在极短时间内运送到急诊科,危重患者较多,常多为多发性复合伤,患者死亡率较高,如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患者适当的有序分流,患者抢救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急诊抢救时医护人员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是通过不断训练和实践积累而成的。

为此我院制定了一套快速便捷通道有效的急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在临床应用中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在一系列抢救重大突发事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即:
急诊就诊或急救调度接到信息后:
(1)向值班院长请示。

(2)与上级及抢救现场取得联系,根据情况启动医院应急预案。

(3)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医疗物品,扩大急救队伍。

(4)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接待大批伤病员的准备。

(5)根据需要安排休班的医务人员参加抢救。

(6)指挥院内现场抢救工作。

(7)根据需要通知并组织第二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到位。

院内接待大批伤病员场所安排。

根据应急规模,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调动一、二、三梯队人员。

检诊、分诊体现优先服务原则:
1、外科系统指定普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2、内科系统指定急诊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3、验伤标志要求一律系在伤病员左上肢。

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

(2)中度:如单纯骨折,外伤后出血等短时间内不会危及到生命。

(3)重度:重危,危及生命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心室颤动,昏迷等,需要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4)死亡: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做好标记每位伤员左手臂上部别一醒目标牌,内插伤卡,上面填写病人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过敏、日期、时间等,并按病情轻重,用绿、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布条别在卡上,分别代表轻、中、重、死亡四种不同的伤情(由护士根据医生分类后执行)。

黑色 ?死亡;红色?危重;黄色?中度;绿色?轻度
突发事件分类
(1)轻度:1次伤病亡5人,或死亡2人以下,无特殊危重情况。

(2)中度:1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事故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
(3)重度: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员还在增加。

能增加。

现场抢救
1)现场保证一个病员由一个医师,两名护士,一名工务员全程陪同,负责外送检查,抢救用药。

急诊部、总值班指挥现场抢救,护士长协调相关人员工作,后勤保障部提供相关物力支持。

(2)大批伤员来临时,先救命后治病,先治重伤后治轻伤。

尸体直接送太平间保存。

(3)争取时机,抢夺时间,速战速决。

通过包扎、止血、骨科患者给予固定、快速输液、静脉给药输血,使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

在保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争取在较短时间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危险性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

应急物资包括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

要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在预案中应当包括这些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责任人等,4,。

物资供应科病床、被褥等。

设备科一次性医疗用品、氧气、点滴架、仪器、治疗等。

药剂科落实各种急救药品。

应急物资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为了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的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援,预案中要明确后勤各个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

应急物资必须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指派专人定期检查、试用、维护、管理,药品要防潮、防过期、防变质。

医院要有针对性地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器械、物资以满足应急需要。

要加强应急救治器材药品物资的管理,添置和优化一些应急救治的医疗器材和设备,尤其是现场使用的物资装备和车载设备,使之保持完好性和先进性,以提高应急救治的水平和成效。

实施要求
1、首诊科室必须及时了解患者全面状况,遇有新情况给予及时处理,并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在未转往其他科室之前,全面负责患者的诊治工作。

2、遇有各科抢救组长不在时,由在场最高行政领导或最高年资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工作。

3、遇有涉及多科抢救的患者协调困难时,由分管院领导或者医务科负责指定相应科室抢救并接收患者。

4、遇有超过20人,由分管院领导决定腾空中皮病区(暂定)作为临时病区,由院感消毒。

所需设备、物资由设备科、物资供应科负责提供。

医师、护士由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在全院进行调配。

5、夜间派遣医疗队,由各科二线人员组成,院内工作由三线或科主任另行安排人员接替。

6、被叫人员接到呼叫后,10min内必须赶到指定岗位参加抢救。

建立应急通讯网络
所有参与应急预案的人员应该保持即时联络才能做到招之即来,迅速启动。

各级指挥员与上级和下级人员之间要有便捷迅速的联系方式和通讯工具,并保持联系畅通。

移动通讯是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对骨干人员必要时可以配备备用联系工具。

信息互通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没有良好的信息互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各个部门的联手反应。

医院要收集准确的信息,加强上下级之间以及兄弟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在最快的时间启动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同时,医院要把收集的准确信息和抢救经验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加强应急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能力是基础
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等法律、法规;急救医学知识包括CPR、创伤救护技术技能包括(创伤现场救护-止血-包扎-
固定-搬运)、意外伤害(交通事故-触电-溺水-急性中毒-烧伤-烫伤)救护:处理。

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伤病员处理流程;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知识和上报流程;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状态下自救互救技能;心理素质培训以及怎样联络报警,怎样接近伤员等。

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熟练使用
和抢救技术操作,呼吸机、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输液泵使用,吸痰、吸氧、输液、输血、气管插管、洗胃、动脉采血等操作。

要制订培训计划和编写培训教材,要有考核标准和
奖惩措施,确保培训实效。

模拟演习
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应急队伍的救治水平和反应速度,各种预案只有在反复演练中才能确保启动时顺利实施。

演练形式包括紧急集合出动、模拟意外事故现场抢救、模拟启动各级预案等。

通过演练不仅可以使大家了解、掌握预案,还可以检验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全面,以便及时进一步修改完善。

建议每年都要进行应急模拟演习,提高医务人员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部门演练
医院各个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订预案进行演练;可以借鉴国内外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部门的各种预案、预警指标和实施细则。

要树立应急观念,加强应急的制度化、现代化和系统化建设,建立快速反应体系,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强应急的指挥管理,确保预案快速启动是核心
三级预案、明确分工
统一指挥、层层负责
快速分诊、分级处理
思想准备和心理支持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要向社会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咨询。

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改善和提高应对水平。

医院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卫生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早有思想准备,提高应对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