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_(1 )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

”人个一重尊的能可量尽要也�人个一求要地多量尽要“.1 面前的展发生学在走学教和育教.2 。展发的区展发个一下行进上础基此在后然 �平水的到展发难困其到达而区展发近最其越超 �能潜其挥发 �性 极积的生学动调�容内的度难有带供提生学为�区展发近最的生学于眼着应学教。区展发近最是就异差的间 之者两。力潜的得获所学教过通是就也�平水展发的能可生学是种一另�平水的题问决解的到达能所时动活 立独指�平水有现的生学是种一�平水种两有展发的生学为认 � ”区展发近最“ 张主的学教性展发出提.1 。”德道的尚高是心核的展发面全谐和“�出指确明他�育德于关.5 。”程过的整完的一统个现现呈育教的面方个几这使�起一在织交互相和透渗互相地入深育教美审和 育教动劳、育德、育体、育智“使”。者与参极积的步进会社�人的展发谐和面全“为成养培年少青把 .4 》子孩给献灵心个整把《.3 ”展发面全“——心核的想思育教.2 法结总验经育教用采——》议建条百一的师教给《.1 。课合综和课一单为分划课将�务任要主为识知统系授传以� ”型类的课“出提.3 练训的能技和识知重偏�论学教统传.2 书 的广最传流大最响影国我对是�作著论理的践实育教义主会社导指本一第上世是》学育教《编主年 9391.1 一之人基奠的学育教级阶产资代近.6 ”业职的圣神最下光阳是师教“.5 》论学教大《的他于芽萌学育教.4 础基的式形本基学教制课授级班代现了定奠�述论行进”制课授级班“对中》论学教大《在先最.3 �发出场立教宗从�论的目育教的学神.2 ”术艺部全的类人切一给教物事切一把“讨探�想思”育教智泛“.1 学育教立创.7 物人表代派学育教统传.6 。性育教的育德即�德道是标目高最的育教出提� ”学教的育教无“认承不.5 性育教有具学教出提个一第.4 用应、合统、系联、示提、备预�法学教段五.3 心中材教③心中堂课②心中师教① 。础基学理心起立建论程课为正真.2 人基奠的学育教学科�父之学科育教——。作著学育教代现本一第为誉被》学育教通普《.1 。移迁负生产免以�习学新始开能才�%09-%08 到达握掌要习学的面前�固巩的识知有原调强.4 。%001 到达才岁 61 到�%08 到达可右左岁 01 在 �%05 到达可就右左岁 4 在童儿么那�话的%001 为平水力智的岁 71 以果如�快很期早在�展发力智的人.3 验测性结终→验测性成形→学教本基→测前→计设试测标目元单�为序程其 。导指化别个进促�量质学教高提张主。出提起一尔罗卡与�式模习学握掌.2 域领大三能技作动、感情、知认为分习学将�发出务任育教和标目育教从.1 。观学教义主用实的威杜对反�系体识知构结的同不成形以可的立独是识知为认》程过育教《.9 的行进介中为构结知认以是移迁�移迁括包然必习学的义意有切一 的生产上础基的构结识知有原在是都习学义意有切一 。向心的习学义意有 立建便以�来出现呈前以身本料材习学绍介在言语的懂能生学用先常通它�料材性导引个一是�者织组行先 ”者织组行先“——移迁习学进促构结知认用利.8 �性晰清括包�性定稳⑶性别辨可⑵性用利可⑴�量变构结知认的移迁响影 。移迁于助有构结知认。的生发接间是响影习学 的前当对验经的去过为认但 �验经习学的前先调强 。提前为用作互相的习学识知新和构结知认以移迁的习学 说构结知认的派知认之论理移迁习学.7 � 。忘遗的极积种一 是这�程过化简的构结知认与织组的中脑头在识知即�因原的忘遗释解点观的化同义意用� 忘遗的极积.6 化同性合结列并、化同性括总、化同性属类�式模种三的论化同念概.5 论理移迁构结知认出提 。化同念概是式方要主的念概得获生学而�式方要主的念概得获童儿前学入识知成形念概.4 。得获义定的念概握掌过通是念概级二�得获验经接直身亲过通是念概级初 念概级二和念概级初为分度程象抽的念概据根..3 。组重和造改的识知有已对�构建的识知新对。性境情和性会社、性动主的习学调 强 �识知的新构建来念信和构结知认的有原用应何如注关 �论构建知认——论理习学知认代现之论理习学.2 。习学受接的义意有种一是�性殊 特有习学的生学 �律规习学的生学中境情堂课校学注关 �论化同知认——论理习学知认的代现之论理习学.1

教育心理学考试人物

教育心理学考试人物

人物1.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2.布鲁纳(美国):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发现教学(认知-结构);学习论3.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4.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5.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6.维果斯基(前苏联):最近发展区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8.鲍姆宁:家庭三种教养模式9. 比纳、西蒙(法国):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0.推孟:(斯坦福大学):斯坦福-比纳量表11.韦克斯勒:(美国)韦氏量表12.布卢姆:掌握学习;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13.斯金纳(美国):程序教学;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14.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5.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16.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17.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先行组织者;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同化说18.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19.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0.维纳(美国心理学家)成败归因理论2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22.耶克斯、多德森(美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23.贾德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24.陆钦斯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25.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6.亚里士多德、桑代克痕迹衰退说27.弗洛伊德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28.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29.安德森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30.皮亚杰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31.柯尔伯格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32.艾里斯理性情绪疗法33.勒温教师领导方式分类34.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35.福勒、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论36.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1(DOC)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1(DOC)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1(DOC)桑代克美国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4.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

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

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贾德美国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沃尔夫德国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他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韦特海默苛勒德国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要代表人物: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2.学习迁移理论之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代表人物:苛勒)—“小鸡啄米实验”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强调个体的作用,愈能加以概括化,愈易产生迁移。

3.问题解决理论之顿悟说(苛勒)——黑猩猩取香蕉实验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创始人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研究内容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解决问题时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而不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总#著名心理学家及理论1.冯特(1)德国心理学家,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心理学之父”。

(2)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华生(1)美国心理学、行动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2)主要观点:个人身心发展动因一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科勒(1)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

(2)主要观点:①完型一顿悟说,实验:黑猩猩取香蕉实验;②学习迁移理论一关系理论,实验:小鸡觅食实验。

4.弗洛伊德(1)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2)主要观点:①潜意识学说: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意识只是冰上一角,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水面下,这就是潜意识;②人格发展阶段学说: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③性欲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④遗忘的原因:动机压抑说;⑤个人身心发展:内发论。

5.马斯洛(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2)主要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艾宾浩斯(1)德国心理学家、德国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

(2)主要观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著名心理学家及理论7.乌申斯基(1)俄国教育家,“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2)主要观点:①直观性教学原则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③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④巩固性教学原则:复习是成功之母8.勒温(1)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之父”(2)主要观点:教师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9.桑代克(1)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开创者。

(2)主要观点:①遗忘的学说一消退说;②联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真题精选及详解(一)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真题精选及详解(一)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真题精选及详解(一)1、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答案】【解析】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知识学习的作用主要有:(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即心智技能包含有程序性知识的成分,心智技能的掌握需结合知识的学习才能有效实现。

许多研究表明,知识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心智技能的形成。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的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缺乏知识的头脑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创造性不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

脱离知识的学习而空谈创造性的开发,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

2、论述大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案】【解析】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学生品德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大学生已经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因此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②大学生的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大学生已经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遭德行为习惯;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大学生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逐渐完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人物、著作、理论1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人物、著作、理论1

心理学人物、著作、理论:A1、冯特:德国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他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2、华生:美国 1913年《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的主要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被成为“新行为主义”。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4、奈塞尔:1967《认知心理学》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6、房宗岳:1908年光绪年间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7廖世承:1924《教育心理学》第一本自编教育心理学教材。

8、皮亚杰:认知发展学派代表。

10、盖伦:罗马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气质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好坏之分。

11、斯滕伯格:美国智力三元理论。

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论:情景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

心理学人物、著作、理论:B18、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强化是增强某个反应概率的手段,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中是不可缺少的。

斯金纳的强化教学观点和方法、操作技能培养和训练的方法以及程序教学的设计等,对教学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19、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再造过程;d、动机过程。

20、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学习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2)、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3)、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序列原则d、强化原则(4)、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5)、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21、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之学习理论重要人物考点总结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之学习理论重要人物考点总结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之学习理论重要人物考点总结在整个教师招聘的考试工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心理部分占据了试卷很多的版块,而考生往往会由于人物多理论多,很多知识点容易搞错。

现在可以将教育心理学里学习理论中相对重要的人物与理论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1)劳伦兹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最早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2)桑代克—试误说①学习理论的尝试—错误说:学习过程是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的过程。

②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的学科。

③遗忘的痕迹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①反*:无条件反*、条件反*②规律:1、获得-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互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的过程。

2、消退-条件反*形成之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条件刺激反应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会消失。

3、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4、分化-指通过选择*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4)斯金纳—*作条件反*理论—程序教学(教学机器的最大贡献者)①强化: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增加行为的发生频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②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减少行为的发生频率。

③消退-无任何强化物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减少。

(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①直接强化:以外部因素强化;②代强化:以榜样强化;③自我强化:以评价标准评价监督。

另附: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苛勒—完形顿悟(7)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①学习的过程是期望的获得②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8)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①学习观:获得、转化和评价②教学观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9)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

教育学心理学著名人物及其成就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著名人物及其成就理论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暮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300年。

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3.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明确提出了“泛智”进步教育思想;4.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学;奠定了近代学科课程的基础;5.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倡导“发现式学习法”;80年代以来的成果包括: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6.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和谐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7.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近代教育科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首次提出教育应以心理学为基础;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强调的“三中心”是:教师、课堂、教材;提出了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四段教学法”;8.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10.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特拉普: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9.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法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10.格赛尔;(美国)成熟势力说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
姓名 孔子
荀子
朱熹
扬雄 乐正 克
蔡元 培
陶行 知
杨贤 江
廖世 承 章志 光 李吉 林 苏格 拉底 亚里 士多 德 柏拉 图 昆体 良 杜威
国籍 春秋 鲁国 人
战国 末赵 国 南宋
西汉 战国 时鲁 国人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古希 腊 古希 腊 古希 腊 古罗 马 美国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 主要理论及观点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 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得教育教学能力 1、学习就是“闻”“见”“知”“行”得过程 2、性恶论,与孟子得“性善论”相对 3、外铄论 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得教育原则 2、 在注释《论语》中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 欲言而未能之貌”。——调动学生得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 1、“师者,人之模范也” 1、《学记》就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 300 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 应了教育与政治得关系 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 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以美育代宗教说” 3、对大学精神得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同时代我国著名得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就是 陶行知教育思想得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 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2、崇尚科教救国得思想 3、“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得进程。 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就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得教育理论家 2、《教育史 ABC》就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得教育史 3、《新教育大纲》就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得著作 (世界第一本 克鲁普斯卡娅得《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1、1924 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就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师资格证-【背诵版】102个教育学心理学人物考点关键词全归纳(1)

教师资格证-【背诵版】102个教育学心理学人物考点关键词全归纳(1)

102个教育学心理学人物考点【背诵版】关键词全归纳教育学心理学这些人物大家都记得如何?今天给大家汇总一下两学考点人物关键词,应该是102个,有一定重复但理论领域不同,大家一定不能背串啦,考前多看多熟悉~>中国萌芽时期1.孔子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育作用,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3、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4、教育过程:学思行相结合。

5、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6、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

2.孟子1、性善论2、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3、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

4、思孟学派教育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教育目的:明人伦3.荀子1、性恶论2、外铄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3、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基本层次: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圣人。

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5、学习过程:闻见思行6、强调尊师;闻——见——知——行7、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4.墨子,墨翟兼爱非攻1、教育作用:人性素丝说2、教育内容:政治道德教育、科技教育、文史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实用技术。

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

3、论‘强力而行’,重视道德行为的锻炼,刻苦磨练精神。

4、知识的来源:亲知、闻知、说知(依靠类推与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5.道家“绝学、愚民”1、遵循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发展。

2、教育目的:培养上士,隐君子。

3、教学原则:“用反”“虚静”,等充满辩证法的原则。

6.《学记》中的教育思想1、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成文于战国时期。

2、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3、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4、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西方萌芽时期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1、问答法,雄辩著名2、知识即美德3、产婆术(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2.柏拉图《理想国》1、提出教育培养“哲学王”2、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3、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对于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备考及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学者,他们的理论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教育心理学的名家及其理论,帮助广大教师资格证考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观点。

一、杜威 - 主动学习理论杜威(John Dewey)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动学习理论对于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知识。

他主张将学生放在真实的环境中,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

杜威的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皮亚杰 - 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心理学和儿童发展领域的重要学者,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发生突变和发展,他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理论帮助教育者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进行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维果茨基 - 社会文化理论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研究儿童发展和学习的俄罗斯心理学家,他的社会文化理论为教育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域”和“远发展区域”的概念,指出在适当的教学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在当前水平之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人物和理论的对应大全

教育心理学的人物和理论的对应大全

教育心理学的人物和理论的对应大全有不少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的人物和理论的对应知识掌握的还不是很牢固,海南教师招聘考试网对此进行了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2、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11、布卢姆——掌握学习。

布鲁纳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历年考题中都会涉及到。

1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13、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程序性教学1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15、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16、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17、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18、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9、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20、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1、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22、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3、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24、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25、贾德――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实验26、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小鸡吃米实验2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2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9、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0、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

2020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汇总

2020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汇总

2020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汇总很多学生在备考中会抱怨说教育领域里的人物和观点太多了,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一下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那些人和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备考。

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11.布卢姆——掌握学习12.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1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14.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15.斯金纳——程序性教学16.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17.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18.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19.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2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1.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论2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3.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24.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5.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26、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27、贾德――经验类化说28、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29、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2、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3、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35、班杜拉――榜样示范36、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37、沃尔朴――系统脱敏法38、布卢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常考人物集锦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常考人物集锦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常考人物集锦1苏格拉底:善于雄辩术和青年智者问答的学者、产婆术、欧洲影响最深远的哲学家。

2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古希腊哲人,《理想国》,培养哲学王,提出“苏格拉底法”,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

3:(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人,《灵魂论》,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百科全书式的人。

4冯特:(1832~1920)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出版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

5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物种起源》他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6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7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代表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纲要》等精神分析学派,对道德情感的研究中,他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8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9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支架式教学.10埃里克森:(1902~)现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格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1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明的专著)桑代克的学习律,提出联结学习理论,提出共同要素说,他在针对问题解决模式中提出试误说。

12班杜拉:提出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理论,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班杜拉提出的)。

13罗杰斯:他的学习理论,包括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14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提出教学四原则,提出认知表征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学习和教学基本原则。

15奥苏泊尔:他提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提出认知同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美德是否可教”
亚里士多德
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3.《论灵魂》
柏拉图
古希腊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
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
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荀子
战国末赵国
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
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
3.外铄论
朱熹
南宋
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2. 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
蔡元培
中国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以美育代宗教说”
3.对大学精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同时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
陶行知
中国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师承杜威。
贾德
美国
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沃尔夫
德国
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
他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3.问题解决理论之顿悟说(苛勒)——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创始人魏特海墨、科夫卡和苛勒 研究内容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教育学著作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廖世承
中国
1.1924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章志光
中国
1.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
2.现代教育代言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4.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5.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
桑代克
美国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
姓名
国籍
主要理论及观点
孔子
春秋鲁国人
1《论语》:“学”“思”“习”“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原则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
扬雄
西汉
1.“师者,人之模范也”
乐正克
战国时鲁国人
1.《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300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应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
4.“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
2.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3.“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崇高的教育理想。
杨贤江
中国
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2.《教育史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
3.《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李吉林
中国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苏格拉底
古希腊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法使学生获得真理
魏特
海默
苛勒
德国
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代表人物:魏特海墨、科夫卡和克勒
2.学习迁移理论之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代表人物: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强调个体的作用,愈能加以概括化,愈易产生迁移。
昆体良
古罗马
1.《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是第一位教学理论家和教学法专家。
2.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
杜威
美国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思想: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②教育社会化③做中学④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以儿童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