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哲学系相关导师简介

合集下载

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理解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反思_刘怀玉

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理解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反思_刘怀玉

2008年11月 河北学刊 Nov.,2008第28卷第6期 Hebei Acade m ic Journal Vol.28 No.6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理解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反思刘怀玉(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上重要的发展形态;它先后经历了19世纪末、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到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主义时代以及后斯大林主义时期等重要阶段。

本文通过简要回顾一个世纪的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得出如下初步结论:要反思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总结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形成对21世纪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科学新判断,展望、思考21世纪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上讲,都不能不从重新研究列宁的资本主义观开始。

[关键词]资本主义;理解史;俄罗斯;苏联[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985”二期“当代资本主义研究”资助课题[作者简介]刘怀玉(1965—),男,河南省镇平县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8)06-0023-06 [收稿日期]2008-10-30一众所周知,俄国是最早传播与介绍经典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的国家与地区之一,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1867)的第一个外文译本就是俄文版(1872,圣彼得堡)。

19世纪的俄罗斯,初看上去是一个政治上反动专制、经济上落后贫困、文化上黑暗愚味的横跨欧亚的封建帝国,但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养育了世界上首批用马克思的古典资本主义理论来思考和解决西欧之外的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革命知识分子。

当然,毫不奇怪的是,俄罗斯同时也是最早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模式提出批评与挑战的地区之一(如晚年的马克思即遭遇到俄国民粹派向他提出的难题,即西欧式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历史发展道路是否适用于俄国社会)。

郑毓信文集

郑毓信文集

郑毓信文集郑毓信,男,1944年8月生,浙江镇海人。

1965年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1981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0)程序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21世纪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顾问。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并已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IBC)编撰的《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

郑毓信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

其主持的研究课题“数学哲学与数学方法论”、“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和“数学哲学的现代发展”分别于1989年、1993年和1996年被列为“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和“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

郑毓信已在上述领域中发表了十七部著作及一百六十多篇论文,并曾多次获奖。

郑毓信于1987年和1991年分别获英国拉卡托斯研究基金、美国联合基金会研究基金对英国和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自1995年起开展了多项合作研究,包括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梁贯成博士的合作(研究课题:“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1995-98;“中国数学教育的界定”,2000-02,后一项目获香港大学中英信托基金资助),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吉利斯教授的合作(研究课题:“科学哲学、数学哲学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影响和渗透”,1997-99,该项目获英国学术院资助),与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李国伟教授的合作(研究课题:“数学哲学中的革命”,1997-99,该项目获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资助)。

在这一期间中郑毓信曾先后赴香港、英国、台湾等地作长期访问,并曾应邀赴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国著名大学作专题学术讲演。

张晓东简介

张晓东简介

张晓东,男,1969年12月生,安徽庐江人。

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已出版《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重建》(2002)、《“三个代表”与三大规律》(2003)、《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下册,第二主编,2007)、《社会和谐论》(第一作者,2008)、《现代西方
道德文化批判》(第二作者,2009)、《大学蠡测》(2016)、《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现实道德问题》(20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等著作8部,主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

主持或参与写作的著作已获中国图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江苏社科奖、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无锡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奖励。

主持“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丛书一项(已完成结项),现参与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一项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

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文章曾被
《人民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多次转载。

现主要承担的课程:中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公民道德建设专题、应用伦理学等。

张晓东简介
*学人*。

张一兵 回到马克思的原始理论语境

张一兵 回到马克思的原始理论语境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来源: 南京大学哲学系|/内容提要:马克思哲学不竭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断与每一个“当下在场”的思想视域所发生的历史性融合。

这种阐释学的处境通常以返本开新为其前提性要件。

“回到马克思”,作为当代新的理论条件下重新廓清马克思哲学学术地平的基础性研究,是中国新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性任务。

它的现实学术价值在于否定了前苏东传统教科书教条主义体系哲学及其变种的合法性,并为马克思哲学学术创新奠定了全新的思考起点。

本文在此主要评说了“回到马克思”与学术创新的关系,以及这一理论工程中原创性的文本学研究方法之要义、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哲学话语转换以及“历史现象学”的原初意义场。

关键词:回到马克思文本学研究经济学语境隐性哲学话语历史现象学作者:张一兵,男,1956年3月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一个习惯于动辄大谈“发展”和“当代性”的传统马克思主义讨论域中,有人声称要通过“回到”某种尚未达及的历史性场域来廓清理论地平时,显然会冒一定的理论风险。

我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以下简称“《回到马克思》”)一书在上个世纪末(1999年)出版时,有些批评和误读是事先想到的,可后来出现的某种言说倒真是出乎意料。

说意料之中的东西,首先无非想到过理论前辈们可能愤怒地声讨我的轻狂:“回到马克思?人家都没有弄懂!?”其次,会是那些作为全球胜利者的布尔乔亚自由主义们的嘲笑声:“现在还在折腾马克思”?意料之外的是,一些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却从“回到马克思”中嗅出了历史的“霉腐”味道,然后,“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被升腾为一种口号,以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旨趣来拒斥据说是面向过去的“原教旨”情结。

对于这一类反应,原来我倒真没有思想准备。

不过,现在我愿意接受这一挑战性的解读,再次回到“回到马克思”这一话题上,以对话的姿态重现这一理论工程的原初讨论域。

[1]在《回到马克思》一书中,我曾对该书的学术目标做了如下的概括:“在文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语境中隐性哲学话语转换的描述,实现一个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应该提出的口号:…回到马克思‟”。

哲学与时代问题:科学、后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西方科学的传播——西方科学进入非欧洲国家的三阶段模型

哲学与时代问题:科学、后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西方科学的传播——西方科学进入非欧洲国家的三阶段模型

特 约主 持 人 :邢冬 梅 主持 人 简 介 :邢冬梅( 1 9 6 4 . 一 ) , 女, 陕西西安入,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博士
生导师,南京大学哲 学系科 学技术哲 学博 士,曾为美 国伊利诺伊大 学哲学系、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研 究中心 ( S c i e n c e S t u d i e s U n i t ) 、 芬兰 赫尔辛基大学 S T S研究 中心高级访 问学者。主要从事科技哲学 、 科学技术 与社会 ( S T S) 和科 学史研 究。主持 、 参 与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2 项, 翻译 出版在本 学科领域较有影响 的学术著作《实践
科 学体 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 全球 化 的视角也开 始渗透到对科学 、 技术 与社会 关系的分析 中。 从现实角度来 看, 科 学、 技 术与社会 之 间呈现 出一种相 互交织 的发展状态 , 一方面, 在 经济全球 化 的过程 中, 科 学技术提 高 了跨 国公司 的效率 , 进 而从根本 上改交 了国际关系的结构 , 并进 一步推进 了 全 球化在各个领域 中的进 程; 另 一方 面, 科技 活动本身也越来 越呈现 出一种全球特 征, 科 学技术研 究开始 成为一项跨 国活动 , 使得在全球
已经成 为 当前 S T S 研 究的热点 与前 沿领域 之一 , 为我们反思科 学技术 的地 方性与全球性 、 科学技术 与现代性 的关 系提供 了理论 思路 。 但是 , 在这 种具有理论 和现实迫切 性的后殖 民主义 S T S 研 究潮流 中, 我们很 少听到 中国大 陆学者的声音。 从现实来看 , 西方科学技术在 中国的传 播与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已经走过 了 1 0 0 多年 的
的) 中 撞》 等6 部, 几部译 著均属 当 代 科学哲学研 究领域代表人 物的有影响力的著作 , 《 科学时报 》 、 《 新华 文摘 》 、 《 社会科学报 》 等多家报纸 杂志作 了多篇专题评论。 在《自 然辩证研 究》 等专 业核心期 刊发表论 文2 0 余篇。

南京大学哲学系相关导师简介

南京大学哲学系相关导师简介

导师姓名洪修平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是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儒佛道三教关系;佛教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与禅宗;魏晋玄佛合流;僧肇哲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佛学与儒道哲学(教育部跨世纪项目);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教育部项目);多卷本中国佛教史;多卷本中国思想学术史;导师姓名赖永海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研究专长:佛学;宗教学;中国哲学。

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家哲学;宗教与文化。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目前承担的项目:“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法藏文库”;“南京大学佛学博士文库”;“儒释道与宗教学综合研究”。

导师姓名李承贵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宋明理学、中国近代哲学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化情境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江西社科基金)、《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南京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导师姓名王月清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2宗教伦理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宗教学》、《东亚新兴宗教研究》导师姓名徐小跃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史;2、先秦道家思想研究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1、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导师姓名伍玲玲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儒家伦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中大、金大出版物数字化(中美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导师姓名杨维中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学/儒道佛三教心性及其比较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南京大学中流项目:佛道心性论比较研究。

在思想史梳理中展现中国伦理的永恒魅力——杨明教授访谈录

在思想史梳理中展现中国伦理的永恒魅力——杨明教授访谈录
代表 著述 : 《中华传统道德修养概论 》(南京 大学 出版社 , 1998)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江苏人 民出版社 ,2000) 《现代儒学重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伦理新论》(人 民出版社 ,2004) 《应用伦理的热点探索》(江苏人 民出版社 ,2004) 《唐君毅新儒学论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现 代 西方伦 理 思潮》(安徽人 民 出版社 ,2009) 《宗教 与伦理 》(译 林 出版社 ,2010) 《“四维”与现代公 民道德建设》(《中国哲学史》, 1998年 第 1期 ) 《儒 学的利 民价值观》(《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 1期 ) 《传 统伦 理精 华对 建 构公 民道德 的启 示》(《江海
杨 :中 国伦理 思想 史 的研 究是 我 国伦理 学一 个 重要 的 主干研 究方 向 。总 的来说 ,伦理 学是哲 学 的一 个分 支学 科 ,它 的一个 特 点是 与人 们 的实践 精神 紧 密关 联 。我们 经 常说 ,道德 的重 要本质 就是人 们 以实 践精 神 的方式 来把 握 世界 所形 成 的一 门学科 。这 个 实践 精神 包括 很丰 富 的 内容 ,小 到修 身养 性 ,大到 治 国平天下 ,既涉及过去所讲的人生哲学 ,也涉及社会 哲学 、政治 哲 学 ,等 。伦理 学这 样 的一种 学科 性质 决 定 了它必 须要 有一 种 丰富 的思 想资 源 、理论 资源 来
收 稿 日期 :2018—01—09
· 3 ·
晋 阳学刊 2018年第 4期
·当代 学术 问题 与学者访谈 ·
支撑 。从 我们 国家来 讲 ,支 撑 当代 伦理 学 的重要 资源 就是 中华伦 理文 化 的传统 ,我 国 的文化 是一 个 伦理 性文 化 ,这方 面 的资 源非 常 丰厚 。所 以 ,中国伦 理思 想史 ,就 需要进 行 认真 的梳 理 。

郑毓信先生的数学教育哲学思想研究及启示

郑毓信先生的数学教育哲学思想研究及启示

郑毓信先生的数学教育哲学思想研究及启示作者:程德胜来源:《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年第09期摘要:郑毓信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数学哲学家,在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方法论、数学文化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我国数学教学与教育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及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9-0207-02郑毓信先生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0)程序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中国知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在数学教育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一、郑先生数学教育哲学思想综述郑先生对数学教育哲学的研究是多维的,数学问题、语言、方法论、数学共同体(包括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等都是郑先生的研究内容。

视角是独特的,从社会的文化属性来研究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把数学视为开放的文化系统,把数学看成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从实践的角度研究数学方法论的教学意义。

1学生观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一,重视学生的认知经验、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初始状态。

郑先生指出:“我们应该重视如何帮助学生以已有的直观形象和经验为基础并通过合理的抽象正确地去建立(或者说,很好地去理解)相应数学概念的形式定义,特别是,就只有通过与直观形象和感觉经验的必要整合,我们才可能使得抽象的形式定义对于学生而言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而不再是一种空洞的‘词汇游戏’。

”第二,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从社会建构主义角度来说,数学认识活动是一个发展、改进的过程,数学学习中应建立学生的“数学学习共同体”,为数学学习提供一个相互研讨的外部环境,防止个人建构主义。

2学习观郑先生倡导数学教师要研究学习心理学,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

一方面,数学学习中的建构要实现相应的“客体化”。

功利主义的理论优势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_刘雪梅

功利主义的理论优势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_刘雪梅

2007年8月第39卷 8月号学术月刊Academic Mo nthly Aug.,2007Vol.39 No.8第一作者近影功利主义的理论优势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刘雪梅 顾 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功利主义曾经被评论为狭隘庸俗的市侩哲学,这在相当程度上误解或忽视了它的理论长处:在复杂情境下,功利主义的判定标准直白易懂、简单便利;功利主义只对结果敏感,而不一味依赖形而上学命题,多少可以回避规范性理论所面临的难题;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务实的理论,对结果的关注使其不受习俗和教条的束缚,表现出乐于社会改革和进步的倾向。

当然,它在论述公民平等权利和考虑个人偏好的道德含义上的某些弱点,多年来受到义务论理论家的批评和挑战。

但是,功利主义在论战中进一步阐述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在当代实践伦理学领域表现出理论和实践上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在堕胎、安乐死、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新颖的论述,使其呈现出复兴之势。

[关键词]功利主义 实践伦理 罗尔斯 辛格[作者简介]刘雪梅(1977)),女,江苏省仪征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政治与道德哲学研究。

顾 肃(1955)),男,江苏省启东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法律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07)08-0045-06近代以来,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是占据西方道德和政治哲学主导地位的理论之一。

其基本立场是:任何行为、立法和公共政策的最终判定标准,是其实行之后可能达到的功利水平。

换言之,凡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最大功利之发生的行为,就是一个善的行为;反之,则是失当的行为。

推广到社会领域,功利主义者认为:一切举措都应该通过功利原则进行最大限度的检验。

具体说来,对于政府颁行的法令、政策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评价标准,就在于看其是否指向了社会整体功利的最大化,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是否谋求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0。

从三项基本功到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一)

从三项基本功到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一)

从三项基本功到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作者:郑毓信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0年第02期作者简介:郑毓信,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0)程序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讨论》杂志评论员,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21世纪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顾问,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已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IBC)编撰的《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

郑毓信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

除去数学与教育方面的一般性要求,数学教师还应具有自己的特殊技能,这就是“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比较与优化。

除教学以外,这三者对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以下就对此作出具体论述。

一、“善于举例”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容易想到,举例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正是由数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具体地说,高度的抽象性正是数学最为基本的一个特性:“甚至对数学只有肤浅的知识就能容易地察觉到数学的抽象性……我们运用抽象的数字,却并不打算每次都把它们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

我们在学校中学的是抽象的乘法表一总是数字的乘法表,而不是男孩的数目乘上苹果的数目,或是苹果的数目乘上苹果的价钱等等。

”(亚历山大洛夫《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科学出版社,1958。

第一卷)从而,适当的举例就应被看成数学教学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较好地去实现相应的数学抽象提供必要的基础。

应当指出,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也为上述认识提供了直接论据: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概念的心理对应物(心理表征)并非概念的形式定义,而是一种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体,在其中实例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后者正是个人情感与经验等进人数学之处,从而对于数学学习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

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

・科学哲学・ 文章编号:1000-8934(2002)07-0015-04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郑 毓 信(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不同“定位”,强调研究范式的转变与惟一注重新论题的引进相比是更为恰当的。

对于“现代科学”、特别是相关世界观的自觉反思应被看成“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一个主要内容。

就“后现代科学”的建设而言,又不应集中于某一种具体的观点,而应更加强调它的开放性、变化性和多元性。

关键词:后现代科学哲学;后现代科学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1-12-30作者简介:郑毓信(1944-),浙江镇海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数学哲学。

①特殊地,也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笔者以为,在从事后现代科学哲学的研究时,我们就未必要遵循由“后现代哲学”到“后现代科学哲学”(以及进而,“后现代科学本体论”)这样一条传统的路径。

1 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不同“定位”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广泛的社会思潮或学术运动,已经波及到了艺术、人文、文学、管理、数学、哲学、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从而自然也就对当代的科学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学者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后现代科学哲学”和“后现代科学”的概念〔1-4〕。

然而,正如关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区分所已清楚地表明的,即使在后现代的阵营中,对于是否存在所谓的“后现代科学”的问题(或者说,是否应当去从事这种建设性研究)仍存在不同的意见;另外,即使我们采取后一种立场,也还需要考虑应当如何去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因为,在此存在有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后者事实上并就反映了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不同“定位”。

具体地说,由于后现代主义涉及到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特征和文化精神等,从而也就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论题。

如可持续发展,人类中心主义,科学的人文关怀,全球化与多元化发展等。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课程学分:3 周课时数:3总课时数:48 修读人数:150人以内主讲教师:徐小跃所在院系:哲学系一、教师简介领衔教授介绍:徐小跃,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南京大学“儒学与基督教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学博士,中国哲学、宗教学教授、博导;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哲学概论”课程首席教授,南京大学“名师”,连续三届获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因而荣获南京大学教学“浦园恒星”奖杯,江苏省“名师”。

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江苏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会理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常务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哲学概论、宗教学、佛道思想、中国天人之学以及中国宗教与民间宗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几年来共发表80余篇论文。

出版的个人专著有:《禅与老庄》、《罗教与<五部六册>揭秘》、《罗教与禅宗》、《禅林宝训释译》、《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宗教卷》,合著3部:《中国无神论史》(上下卷)、《中国宗教史》(上下卷)、《哲学概论》。

另担任《中国佛教百科会书》副主编,《禅学研究》副主编,《宗教研究》主编。

独立主持各级科研项目多项:(1)道家天人之学与佛禅心性之学(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中国民间宗教与佛道二教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儒家天人之学与佛禅性之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4)当代宗教问题与哲学教学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5)宗教无神论研究(南京大学“985”科研项目);(6)罗教与《五部六册》研究(世川良一项目)。

徐小跃教授还荣获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国家级精品课程;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精品课程;南京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两次江苏省社科三等奖;两次南京大学社科一等奖;其专著《禅与老庄》获“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奖。

南京大学导师严强

南京大学导师严强
04、1994,《社会改革控制论》(南大出版社,1990),江苏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03、1994,《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力量》(江海学刊、新华文摘,199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02、199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二卷)(南大出版社,199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04、2004-2006,中国南中国海研究中心委托项目: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石油战略对策研究,主持人。
03、2004-2005,南京市政府委托项目:南京市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和政策设计研究,主持人。
02、2002-2003,南京市政府委托项目:逆境中优善政策的制定能力研究,主持人。
01、2002-2003,宁波市政府委托项目:宁波保税区转轨政策设计研究,主持人。
27、1994,《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平等权》,《中德经济法年刊》4月。
26、1992,《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形态》,《南京日报》(理论版)8月。
25、1992,《政治文化建设与政治稳定》,
《南京日报》(理论版)7月。
24、1992,《试论政策决策的权威性、时效性》(个人执笔),《江海学刊》第3期。
35、2000,《传统、经典与阐释:对50、60年代西方政治学理论论争的分析》,《学术界》第6期。
34、1995,《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流派分析》,《南大学报》第1期。
33、1994,《论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流派》,《南京社会科学》第5期。
32、1993,《论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互动性》,《中德经济法年刊》。
06、1988,《在反思和探索中前进――中国体制改革的历程、现状和前途》(与孙伯揆、童星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刊作者蓝江

本刊作者蓝江

作者: 无[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理论探讨
页码: F2-F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摘要:1977年9月生,湖北荆州人,法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系2020年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央编译出版社"左翼译丛"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拜德雅人文译丛"主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巴迪欧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生命政治学批判研究"等2项,主持教育部重大基地项目"当代拉康化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 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4项.。

胡福明:学习哲学的一点体会

胡福明:学习哲学的一点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点体会胡福明胡福明(1935--)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名誉院长。

曾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我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学习的5年时间里,胡福明先生每年都会与在我们相聚几次。

一般第一次是元旦前后,中心都会请回前辈老师与马哲专业在职教师和研究生(博士、硕士)欢聚一堂,辞旧迎新。

宴会之始,由学术带头人张一兵(南大副校长、副书记)先向师爷、师祖辈们汇报马哲专业一年的工作业绩,然后由胡福明老师代表老一辈南大马哲人对徒子徒孙们致辞,寄语未来。

宴会中间,张一兵陪着胡福明老师到每一张桌子跟前与每一位在职教师和在读学生共饮一杯,并把博士生一一介绍给老先生,老先生则都会嘱咐一二,使弟子们各得一经,年年不敢懈怠。

到了年中之时,通常都是南大马哲学术会议高峰期,中心要么利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年会之时请回胡福明做一次学术报告;要么给博士生们来一次专题讲座,使学生们在领略大家风采的同时,与老先生互动交流交流,看一看什么是“马不停蹄”“老当益壮”,体会一下马克思主义哲人真正应该具有的“实践”“生活”之态。

交流之中,胡老常常谈及一些学术之道,下面就是他一篇文章,今距胡先生写作本文时间已有三十余载,然认真读读,细细想想,其中道理的仍然值得我们谨记和实践,故转与同仁共享。

《文史哲》的同志要我谈谈怎样治学,我感到很为难,我还站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在摸索,没有什么经验可谈。

但编者一再嘱咐我写一点,并说对象可定为大学生与哲学爱好者,既然如此,作为一个教员,谈一点体会吧。

我们研究哲学象研究其它科学一样,必须热爱它。

一些人认为数学很枯燥乏味,但在数学家眼里,数学远比小说、戏剧动人有趣。

哲学也是如此,哲学的抽象在一些人眼里是深奥莫测的,往往望而生畏,但对哲学爱好者来说,却正是无穷乐趣之所在。

学者聚焦

学者聚焦

作者: 张亮[1,2,3,4,5]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哲学系;[2]南京大学研究生院;[3]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4]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5]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家
页码: 8-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南京大学;学会常务理事;赵世良;讲座教授;哲学系教授;江苏徐州;青年学者;政治系
摘要:张亮(1973-),江苏徐州人。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南京大学赵世良讲座教授。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系高级访问研究员(2009-2010).。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出版物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学术委员会;传统文化研究;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博士学位;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
摘要:李承贵,1963年生,江西万年人。

2003年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

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姓名洪修平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是
学科专长及研究
方向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儒佛道三教关系;佛教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与禅宗;魏晋玄佛合流;僧肇哲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
项目佛学与儒道哲学(教育部跨世纪项目);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教育部项目);多卷本中国佛教史;多卷本中国思想学术史;
导师姓名赖永海专业名称中国哲学
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

研究专长:佛学;宗教学;中国哲学。

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家哲学;宗教与文化。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
目目前承担的项目:“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法藏文库”;“南京大学佛学博士文库”;“儒释道与宗教学综合研究”。

导师姓名李承贵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
方向
宋明理学、中国近代哲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
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化情境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江西社科基金)、《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南京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导师姓名王月清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2宗教伦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宗教学》、《东亚新兴宗教研究》
导师姓名徐小跃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史;2、先秦道家思想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1、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导师姓名伍玲玲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儒家伦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中大、金大出版物数字化(中美数字化图书馆项目)
导师姓名杨维中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学/儒道佛三教心性及其比较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南京大学中流项目:佛道心性论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